工作总结

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加强党史新中国3篇

时间:2023-06-10 08:30:05  阅读:

篇一: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加强党史新中国

  

  PARTY&GOVERNMENTFORUM党史学习教育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教育的百年探索及基本经验○□刘□瑜[摘?要]重视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党的百年奋斗史中,理想信念教育经历了探索创立阶段、初步发展阶段?、基本成熟阶段、常态化制度化推进阶段,为继续推动理想信念教育积累了丰富经验。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坚持发挥制度保障作用。[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教育;百年历程;基本经验16PARTY&GOVERNMENTFORUM理想信念是思想政治教育学说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凝聚全党力量的政治灵魂。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面对艰难困苦仍能迎难而上的精神之“钙”。但是,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并非与生俱来,更不会随着入党时间增加或职位晋升而加强。中国共产党必须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对全体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考察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教育的百年历程并总结其经验,可以为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历史借鉴。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探索创立阶段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信仰的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最初对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尚未可知到在全党范围内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一)初步规定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马克思主义刚刚传入中国之时,中华民族正遭受着来自西方列强的侵犯和封建军阀的压迫,中国共产党有着强烈的保家卫国的革命诉求。1921年,党的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必须①“承认无产阶级专政”?,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将党的奋斗目标确立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二)高度重视对党和军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常性地组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主题的思想政治工作,致力于提高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化水平。1929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通过了《古田会议决议》,针对党内出现的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明确提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即用无产阶级思想建设军队和?党。(三)制定具体政策推进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顺利开展在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发展到高峰。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洛川召开会议,会议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明确规定:“实行以抗②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论新阶段》政治报告,明确界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提出要在革命③实践中“创设并扩大增强各种干部学校”?。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初步发展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开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外形势严峻,中党政论坛?2022年3月号

  PARTY&GOVERNMENTFORUM党史学习教育国共产党必须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艰苦奋斗的实践中克服困难,推动理想信念教育的探索发展。(一)针对新中国成立后党内出现的错误思想开展理想信念教育1950年下半年,全党整风运动分批次逐步展开,其主要任务就是针对新中国成立后部分党员干部出现的居功自傲、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进行大规模整顿,从而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觉悟,改善党群关系。在整顿过程中必须加强对马列主义理论的学习,否则“就有危险性,就会脱离政治”,最终“使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发展起来”?。(二)针对经济建设过程中党内出现的“左”倾思想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在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时,要学习的是“属于普遍真理的东西,并且学习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因此,在全党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定不移地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三、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成熟阶段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理想信念教育从完善教育制度、铸就铁的纪律、反腐倡廉等方面展开。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增加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教育,开始重点关注对广大青年的教育和引导。(一)初步构建了理想信念教育制度体系,锻造铁的纪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时,面对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主张“用法律和教育这两个手段⑥来解决这个问题”?。⑤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着重提出对广大青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要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就必须教育和培养出一批坚定的、忠诚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三)深入推进理想信念教育科学化发展,构建完善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党的十六大以后,中国共产党站在21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阶段,构建成熟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对党员干部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推动理想信念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注重多岗位锻炼干部,加强和改进干⑧部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培训实效。”?该时期除了各个PARTY&GOVERNMENTFORUM行政部门建立起教育培训机构,还有依托于高校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的机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已趋向完备。四、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推进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9年10月28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从制度建设的高度明确规定,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切实把握新时代脉搏基础上提出的创新性理论,将理想信念教育由党内教育扩展到整个社会教育,将党的意识形态与社会意识形态紧密相连,将党的理想信念与全国人民的理想信念贯穿统一。(一)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要致力于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发展中国共产党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大中小学的思政课堂,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觉悟和理论水平,树立起正确的“三观”,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发展。习近平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⑨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理想信念教育要一是完善教育内容,要求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党的十二大党章强调中国共产党“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党员和人民群众,抵制和克服资本主义腐朽思想、⑦封建主义残余思想和其他非无产阶级思想”?,防止党从娃娃抓起,小学教为人处事的经验,中学教道德品行的修养方法和家国天下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大学开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究性课程和“四史”学习课程等。不仅要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的课堂教学主渠道,还要积极运用网络宣传的创新形式,开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的新阵地。互联网媒体凭借精准高效、传播覆盖范围广等优点,越来越成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阵地,使网络理想信念教育形式成为学校课堂教育的创新性补充和发展。党政论坛?2022年3月号员干部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中迷失社会主义方向。二是完善制度体系,约束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1983年10月,中共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用三年半的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以坚定理想信念、整顿思想作风、铸就铁的纪律为主要目的的整党运动。(二)全面拓展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关注对象,重视1PARTY&GOVERNMENTFORUM党史学习教育(二)在教育制度上,要致力于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化发展科学的制度对于理想信念教育具有规范化、体系化的保障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例如为重大历史事件、伟大历史人物设立相应的纪念日,并用制度加以保障和落实,“润物细无声”地将中华民族精神融入全国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当中。2016年10月27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规定:“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⑩主体地位,体现了党对人民群众的信任与依赖。只有团结和凝聚人民群众,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二是坚持走好“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人应以身作则接受理想信念教育,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与人民群众在思想上紧紧拧成一股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开展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以肃清当时存在的“盲动主义”“极端民主化”“个人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让人民群众相信党和军队能带领中华民族站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党内开展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制度充满信心,团结一心搞建设;改革开放后,在党内、党外全面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大力整治贪污腐败问题,解决党员干部的信仰危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提出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将理想信念教育从党内拓展到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社区等社会各个领域,并制定一系列科学制度,使理想信念教育更加规范化、体系化。(三)重实践: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将理想信念作为不懈奋斗、永葆活力的源泉,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使远大理想、崇高追求不要脱离实际,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根深深扎进中国的泥土里。中国共产党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始终将实事求是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根本原则,结合不同时期的具体国情,并根据不同时期存在的具体条件,对党员干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与时俱进地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一是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握不同时期的现实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古田会议、整风运动等对党员干部出现的理想信念危机进行修正,着重对党内出现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等错误的思想倾向提出批判。二是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扫除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顾虑。为推进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起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重新树立起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的理想信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面临着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主要任务,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四)定制度:发挥制度的“硬约束”作用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化,要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理想和社会主义的信念,融入到18PARTY&GOVERNMENTFORUM五、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经验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奋斗历史,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其根本就在于坚持信仰马克思主义,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一)举旗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在中国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普及式开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想信念教育,如开展古田会议、洛川会议、延安整风运动等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增强全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站起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的处境下,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鼓舞人们相信社会主义事业就是最伟大的事业,带领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确立起最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结合具体实际与时俱进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努力破解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危机,提高党员干部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嗅觉”,并通过完善教育制度,制定铁的纪律,开展反腐倡廉等多方面工作,防止党员干部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中迷失方向。通过加强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完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重视网络宣传创新形式,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理想信念教育制度等,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二)聚民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1的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在党内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一是坚持按照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推进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增强党员干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党政论坛?2022年3月号

  PARTY&GOVERNMENTFORUM党史学习教育社会规范制度之中,再贯彻实施各项教育制度,将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制度对理想信念教育的约束作用,以制度为保障推进理想信念教育顺利开展、常态化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革命发展制定相应的教育制度,培养共产党人适应战争的革命斗志,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针对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非无产阶级错误思想,颁布了一系列决议,从制度层面推进理想信念教育,要求共产党人摆脱旧社会陋习和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颁布一系列整党决定,构建起完善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党校、干部学院等党员干部培训学校,逐步加强对党员干部开展教育工作的力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将理想信念教育的重心从党内教育发展到社会教育,并逐步实现“常态化—制度化—新常态化”的发展过程,用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化来保障理想信念教育的常态化,制定和修正符合时代发展的新教育制度并加以普及和宣传,影响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思想和行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不断构建和完善理想信念教育制度体系,并推进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发展。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以红色文化涵养党内政治文化路径研究”,编号:21CKS027注释:①《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1921—2017)》,中国方正出版社,2018年版,第60页。②③《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6—1938)》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30、616页。④《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0页。⑤《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2页。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6页。⑦《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55页。⑧《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53页。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329页。⑩《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420页。!1《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人民日报》2021年2月1日,第1版。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责任编辑?熊易芳)党政论坛?2022年3月号19PARTY&GOVERNMENTFORUM

篇二: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加强党史新中国

  

  论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新时期背景下的企业发展必须向着高质量的转型方向不断探索,在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下,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创新,强调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使企业的改革创新原动力得到不断增强,适应社会发展下企业面临的新挑战,将广大员工团结在一起,同心同德,支撑和推进企业实现长足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

  1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意义

  近年来,各级行业务快速发展,各项任务愈加繁重,而不少基层行思想政治工作缺乏专兼职人员,部分基层行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相对滞后,方式方法创新不足,与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不相适应。改变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元素,已经成为新时期农发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最佳途径。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对于提升农发行整体文化软实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企业文化与思政工作的紧密联系

  文化对于在企业内部树立共同理想信念,优化企业氛围,提升企业凝聚力至关重要。随着我国企业日益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还要把握企业文化与思政工作之间的关系,着力运用企业文化的形式渗透国家政策、企业发展理念,从而增强企业员工的认同感,消除职工各方面的思想困惑。当前还要进一步清晰认识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改革,提高文化引领有效性。

  3企业文化与思政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3.1工作形式的挑战

  传统的企业文化与思政工作形式已经不符合时代的需要,线上线下广泛结合成为当前企业文化与思政建设的主要形式。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还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重视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随着企业“云环境”的快速建设,企业微信、钉钉等线上工作方式越来越融合到日常工作当中,企业思政教育日益具有网络化的特征,但是企业文化建设存在信息化滞后的情况,不少企业更多的依赖传统的文化宣传途径,不注重基于互联网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而且,互联网信息传递更加快速,企业职工思想变化更加复杂,企业文化与思政工作显现出滞后性。信息化时代的企业文化建设还要提高效率,更好的适应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变化。

  3.2知识获取的挑战

  当前知识获取呈现多元化的特征,过去与当前有着本质的不足,智能化的信息获得途径使得文化引领的越用不断突出,员工个体在企业思想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企业文化与职工思想需要保持紧密联系,这样才能达到以情化人的引领效果。尤其是随着企业90后、00后的增加,企业职工的思想更加活跃,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应当成为企业员工。但是,有些企业文化建设过于注重追求规模化,不注重广泛征求职工的意见建议,不能保持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性,文化建设一度滞后,文化引领作用不足,文化与思政工作的同步性还有待于全面加强。

  4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发展的策略

  4.1拓展思政工作辐射范围

  企业需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企业发展的每个细节中。员工不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还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受益者。企业在开展各项工作的过程中,将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注重对员工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使其能够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效益。企业还要重点关注思想政治工作,使用形式各异的方法将其渗透到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使其为企业快速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为了更好地塑造企业文化,企业可以定期组织员工进行野外探险活动,开展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增强

  员工之间的额感情,还可以更好的渗透政治思想。另外,企业还可以组织员工到一线去参观和学习,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业务的了解程度,开阔了员工的眼界,使员工今后的工作中会更加的卖力。

  4.2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一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各方面。二是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人、用先进典型激励人、用反面案例警示人、用发展成果鼓舞人、用文化活动感染人。三是开展有针对性的、贴合员工需求和喜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结合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扎实开展爱党铸忠诚、爱国担使命、爱农有作为、爱岗做贡献的“四爱”教育,将“四爱”教育作为农发行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长期任务,常态化持续开展下去,把“四爱”教育打造成为农发行的独特品牌,促进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得到延展和升华。

  4.3提升两者的融合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处于不断转型的阶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当满足以企业发展的需求,将企业员工的实际需求作为重要参考,不断衡量其中的发展目标,逐渐使员工的归属感与认同感进行提升。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上,不要站在较高的政治角度对经济发展进行考虑,一定要站在员工的立场上对文化建设进行综合考虑。通过研究分析发现,企业需要进一步强化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将企业的生存发展与目标作为切入点,使企业文化的竞争力一点一点的提升,两者所形成的合力作用使员工更加认同企业的文化以及发展的目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长久稳定的发展。

  4.4加强对员工思想的关注

  员工是企业发展中的重点和核心,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和管理成效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员工的综合素质所决定的,因此,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

  融合在一起,有必要关注员工的思想动态变化,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和整体创造力,使企业能够向着更长远的方向迈进和发展。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在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对教育理念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使企业在面临市场竞争时能够发挥出较强的软实力优势,为员工的价值观提供正确的引导和指引。在面对负面思潮和多元文化的冲击时,保证企业的员工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参与企业的事务和发展。加强对员工思想动态的关注,通过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让每一名员工都能够对企业所要传递的思想内涵、价值观念形成更深刻的理解,提高员工的理解能力。强调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文化培训活动,使每一个员工都能够在专业化的培训中加强对思想政治观念的深刻理解,提升综合素质。调整员工心态,定期组织企业文化活动,营造良好活跃的企业文化氛围,使企业的文化精神能够在文艺活动中得到不断的宣传与普及。放松员工身心,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倾听员工提出的建议和意见,结合员工的实际需求,对企业的思政工作和文化建设进行调整优化,推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建设渗透于一切经营管理活动之中,是做好农发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指引方向的作用,把两者的作用相互融合发挥到最大化,可以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支撑和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周鑫.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合力作用[J].现代企业,2021,12(04):90-91.

  [2]范方鹤.思想政治工作在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农场经济管理,2021,36(03):63-64.

  [3]郑焮月,陈龙.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合力作用[J].现代企业,2019,25(02):74-75.

篇三: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加强党史新中国

  

  文化在走好群众路线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刘同舫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就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作出重大部署,这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重要举措,必将为我们党牢记初心使命、以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奋力开创新时代发展新格局注入强大的精神动能。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巩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线是铸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根源所在,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和“人民群众是立党兴党强党之本”的正确党史观。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来自群众更强大,也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赢得民意更持久,唯有一心为公的政党方能赢得民心和民意。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来自广大人民的充分认可,有着极为坚实的群众基础。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赢得人民的支持、信任和拥护,关键就在于无论身处任何发展阶段,都能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牢记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走好群众路线,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同人民群众风雨同舟、休戚与共,人民就愿意一心跟党走,党就能长盛不衰,党的执政地位就能稳如磐石,而一旦漠视群众、脱离群众,就必然会被群众所抛弃。人民群众是立党兴党强党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党与中国人民命运相连、同舟共济的历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应当进一步理解人民群众之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意义,深刻把握依靠人民群众、践行群众路3608/2022中国共产党血脉在人民。揭示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是唯物史观区别于唯心史观的一个根本点。从唯物史观出发,坚持群众观点,走好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本质区别。中国共产党秉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始终将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创造与发展的主体,自觉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政治口号,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之际,救人民于水火、救民族于危亡是党的立党初衷,而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党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要做到长期执政,就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中国共产党以长期不懈的努力和始终如一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而生的政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脱离人民群众,党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共产党力量在人民。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几十人的小党,发展成为拥有95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政党,成为带领14亿多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执政党,之所以能够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无往不胜,带领人民先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史成就,关键就在于党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的支持。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以弱胜强、不断创造发展奇迹的秘诀,就凝聚在“人民群众”这四个字之中。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为人民群众谋福利镌刻于党的基因和血脉之中,从人民群众的深厚文化土壤中源源不断地汲取智慧和力量,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走向胜利的根本原因。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没有今日中国之辉煌和强盛,离开了人民,我们党将一事无成。走好群众路线是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必然要求党史学习教育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在于通过学习党史铭记党的性质和宗旨,牢记党的初心使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于通过学习党史总结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历史经验,深化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在于通过学习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只有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和推动工作统一起来,把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动力指引,转化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成果,才能真正将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落到实处。走好群众路线是体现党的性质和宗旨、彰显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的必然要求。马克思认为,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立足实践、面向实践、注重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独特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性质和宗旨必须通过实践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的行动,而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践行党的性质和宗旨,就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不懈为人民群众谋福祉。只有这样,才能打通党史学习教育学懂、弄通、做实的完整学习链,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才能充分08/20223文化体现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彰显以人民为中心、以实践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走好群众路线是牢记党的初心使命、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发展局势和波诡云谲的国际政治环境,中国共产党必须牢记初心使命,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本领。时代给中国共产党出了一张难度巨大的考卷,而答好这份新时代考卷的秘诀就在于紧密依靠和团结群众。只有密切联系群众,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才能掌握群众所思所想,有的放矢地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只有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才能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从容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只有当好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才能获得群众坚定的支持和拥护。人民群众是托举中国共产党这条东方巨轮的沧浪之水,是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在新时代的航道上破浪前行、行稳致远最大的政治底气。走好群众路线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经历反复说明,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同样,党的执政地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一旦脱离人民群众,就有丧失执政地位的危险。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我们党要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归根到底要靠坚持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只有始终与人民在一起,3808/2022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的观点,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不断赢得人民的信赖,持续夯实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找准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发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变化了,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不能变”。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应当抓住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围绕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总体目标,持续坚持和改进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找准发力点,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进一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向深入。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上发力。思想是引领行动的先导,没有牢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就不会有密切联系群众、切实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就容易滋生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求党员、干部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牢记入党誓言,不断淬炼理想信念,提升自我品格。广大党员、干部要摆正人民公仆的位置,从思想上解决“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认识问题,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深深印刻在脑海之中,打牢走好群众路线的思想基础,做到心中装着人民,工作为了人民,对人民饱含深情,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思想强不强,关键看作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集中体现在机关部门、党员干部队伍的工作作风上。要以服务型机关建设为抓手,认真

  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力戒干部队伍中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等不正之风,重拳整治庸懒散奢等干部队伍建设的顽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积极履职尽责、勇于担当作为,打造作风正、纪律严、效率高的干部队伍,把作风建设的成果转化为维护群众利益的实际行动。多做为民利民惠民的实绩,不开空头支票,防止“作秀”、“造盆景”,在为民造福中让群众看到党员、干部作风的新改进、面貌的新变化。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上发力。党员、干部要准确把握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具体需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服务观念,自觉将群众利益摆在工作的首要位置,放下架子、沉下身子,巩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诚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动力;要坚持正确的工作导向,把人民群众认可不认可、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群众路线执行得是否到位的根本标准;要紧紧抓住民生这个根本,把为民造福当成最大政绩标尺,盯紧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围绕加强城乡公共服务等重点民生工程,逐条落实民生项目清单,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上创先争优,着力提升民生福祉,及时回应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以实际行动解民困、纾民忧、暖民心,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完善制度体系上发文化力。基层是面向群众的一线,基层治理体系是走好群众路线的基础平台,基础不牢就会地动山摇。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要以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着力提升基层政府部门行政执行、为民服务、议事协商、应急管理的能力;要全面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引领开展整体性治理;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作为主人翁参与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生态;要着力完善帮助人民群众解决现实问题和需求的制度体系,如进门入户、近距离沟通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方便群众表达意见建议和利益诉求的沟通联动机制,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的网络工作机制等,通过构建一整套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制度体系,为更好地开展新时代群众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要建立基层联系点,定期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解决实际困难。各级党组织要积极组织开展志愿服务,鼓励和引导党员、干部到工作地或居住地,满腔热忱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贵在知行合一、把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为为人民服务的现实行动。只有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不断赢得人民的支持,才能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跨越一切暗礁险滩,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坚实迈进。(作者: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责任编辑:陈金霞08/202239

相关热词搜索: 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加强党史新中国 党史 常态 新中国

版权所有:学富范文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学富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学富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10062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