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筑牢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时间:2022-06-20 10:00:04  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筑牢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筑牢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2年筑牢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4篇

2022年筑牢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篇1

1.在民族分裂活动中,()主要是利用了民族区域自治,把民族区域自治异化为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权,把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异化为某个民族独有的地方。(3.0分)

A.疆独

B.藏独

C.台独

D.港独

我的答案:B √答对

2.以国际条约的形式第一次将“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专称发生在()。(3.0分)

A.元朝

B.清朝

C.明朝

D.宋朝

我的答案:B √答对

3.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3.0分)

A.文化

B.舆论

C.政治

D.社会

我的答案:A ×答错

4.1271年,忽必烈建立“()”国号,明确宣布自己和“()”继承了三皇五帝、秦汉隋唐历代中华帝王的正统。(3.0分)

A.大元

B.中元

C.小元

D.多元

我的答案:A √答对

5.“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提出的。(3.0分)

A.梁启超

B.孙中山

C.毛泽东

D.习近平

我的答案:D √答对

6.在我国第一次提出“中华民族”这个概念的是()。(3.0分)

A.孙中山

B.毛泽东

C.邓小平

D.梁启超

我的答案:D √答对

7.()时期,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3.0分)

A.尧舜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唐太宗

我的答案:B √答对

8.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3.0分)

A.舆论

B.经济

C.文化

D.社会

我的答案:D √答对

9.我国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需要做到两个“不行”,即“民族自决”不行和()。(3.0分)

A.“认同”不行

B.“响应”不行

C.“默认”不行

D.“取消”不行

我的答案:D √答对

10.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3.0分)

A.文化

B.经济

C.政治

D.社会

我的答案:C √答对

1.在各民族传统文化中,风俗习惯包括()。(4.0分))

A.居住习俗

B.饮食习俗

C.服饰习俗

D.礼仪习俗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2.关于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4.0分))

A.秦汉奠定大一统

B.隋唐发展大一统

C.元朝继承大一统

D.清朝巩固大一统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包括()。(4.0分))

A.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

C.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D.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4.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归根结底,是团结全国各民族同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0分))

A.是包括56个民族的全体中国人的伟大复兴

B.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复兴

C.需要发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D.需要弘扬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精神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5.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具体内容包括()。(4.0分))

A.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B.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C.深化宗教中国化,深化宗教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共有精神家园认同

D.促进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6.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4.0分))

A.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B.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C.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D.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7.关于中华文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4.0分))

A.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B.中华文化由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各民族传统文化等组成

C.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D.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8.关于中华民族意识包括的“四共”认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4.0分))

A.共同开发了祖国锦绣河山、广袤疆域

B.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

C.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D.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9.随着越来越多的各民族同胞在全国各地流动,民族工作要()。(4.0分))

A.从边疆发展到内地

B.从农村延伸到城市

C.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扩大到保障各民族公民合法权益

D.实现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10.差别化政策,是指对()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体制机制,把政策动力和内生潜力有机结合起来。(4.0分))

A.边疆地区

B.贫困地区

C.生态保护区

D.西藏地区

E.新疆地区

我的答案:ABCDE √答对

1.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重点是加强党的领导,建设政治过硬的队伍,通过各民族干部队伍,有利贯彻民族区域自治,调动民族自治地方发展建设的积极力量,弱化一些消极力量。(3.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2.2017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3.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交往交流交融的认同,是对56个民族同呼吸、共患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认同。(3.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4.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3.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5.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指出,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3.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6.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3.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7.各民族共创中华文化、共享中华文化、共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重要内容。(3.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8.春秋时期,我国确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版图。(3.0分)

我的答案:错误 √答对

9.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部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里的中华民族代表的是全国各族人民,包括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3.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10.2004年6月,香港一批人联署发表《捍卫香港价值宣言》,指出全体香港人为一个“命运共同体”。这些独立的话语建构表现为“去中国化”。(3.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2022年筑牢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篇2

浅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马文达
来源:《文存阅刊》2018年第04期

        摘要:党的十九大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要论断首次写入党代会工作报告之中,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中的全新体现,同时赋予了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大历史使命。

        关键词:中华民族;
共同体;
铸牢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渊源

        纵观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历朝历代都是由统一的多民族构成的大一统国家。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秦王朝,完成了华夏的大一统,并使秦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随后出现了汉唐盛世的局面,总体上国家繁荣发展,老百姓安居乐业。在我国,汉民族也不是一蹴而就形成的,而是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中,由少到多、由点到线,最后由线到面,像滚雪球一样开发虚怀、兼收并蓄融合了其他各民族的充分形成的民族。不论是汉族政权入驻中原还是其他民族入驻中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认为是中华的正统“血脉”。在历史进程的水乳交融中,这些由多民族构成的国家政权都或多或少的面临着一些民族问题,在华夏大地上,有的民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的民族则继续繁衍生息,与此同时也有过分崩离析和多个政权鼎立的局面,但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仍然是发展的主流。民族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交流活动促成了我国各民族的发展,比如“茶马互市”、“和亲政策”、典籍翻译等等。在这一养育了各民族生息的华夏大地上孕育出了璀璨的中华文化。自从“鸦片战争”至“抗日战争”,华夏大地上世世代代居住生活的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共同抵御外来侵略,并且更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也正是如此,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而最早提出“中华民族”一词的是梁启超,他在《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中指出:“中华民族自始并非一族,实由多数民族混合而成。”梁启超对于“中华民族”概念的解释充分说明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孙中山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初提出“五族共和”论,主张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结合起来。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华民族”被我国各族人民广泛认可,即指我国境内各民族的统称。费孝通提出了著名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观点。

2022年筑牢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篇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 者:郑大发[1,2]

作者机构:[1]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思想研究中心;[2]全国政协

出 版 物:中国政协

年 卷 期:2019年 第8期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写进了党的十九大报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论述的重要观点,是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遵循。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

页 码:24-24页

主 题 词: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多民族国家

2022年筑牢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篇4

God will not treat hardworking people badly, nor will he sympathize with fake hardworking people. It knows how hard you work.悉心整理 助您一臂(页眉可删)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受

中华民族共同体心得【篇一】
新右旗位于祖国东北边陲,中俄蒙三国交界之地。在这片辽阔的草原上,有一支坚守信念、践行忠诚的检察队伍——新右旗人民检察院。
新右旗人民检察院是由4个民族41人构成的集体,少数民族人数占全院总人数的93%,其中,蒙汉双语检察官6人,占全部员额检察官的60%。自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院活动开展以来,该院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参与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始终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进步。
团结就是力量。疫情防控期间,新右旗人民检察院干警轮班到管控小区执勤。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林左涛每日三餐一顿不落地送饭,让干警们在寒冷中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抗‘疫’期间,人人争先。天气寒冷,但同事们仍然在全天候值班保障群众安全,他们做的是大事,我做的是小事。”林左涛说道。

每年3月都是草原上接羔保育的生产关键期。新右旗人民检察院松佈尔、吉布胡楞、阿鲁斯以驻村工作队成员的身份踏上了新征程。
在单位结对帮扶的巴音嘎查,他们从早忙到晚,主动帮助牧民放羊、饮水、喂饲草、清理圈舍、消毒,确保牧民顺利度过接羔保育的关键时期。团队中的吉布胡楞是接羔保育方面的行家里手,牧民经常找他商议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松佈尔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为牧民提供接羔保育必需品和急需品等。阿鲁斯则将每日开展的工作进行记录登记,填写好工作日志,制定工作计划等。他们3个人互相配合,在驻村工作中不仅凝聚了战斗力,更架起了与嘎查牧民之间的连心桥。
在疫情发生后,他们按照统一安排,第一时间开展驻村工作,积极投身到帮扶嘎查的联防联控工作中。草原上的牧民居住比较分散,他们一家一户地开展防疫知识宣传,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嘎查牧民送上口罩和消毒水等防控必备物资。在特殊时期,他们积极主动作为,战“疫”战“贫”皆不误,当地牧民群众亲切地称他们为“驻村队三兄弟”。
新右旗人民检察院全体干警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保证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近3年,先后荣获国家级奖项3项,自治区级奖项6项,市级奖项23项。在全市检察系统目标化考核中连续3年被评为全市先进基层检察院。自主研发
的《草原检察直通车》荣登全国检察机关智慧检务“32强”榜单,并被评为__年度“内蒙古十大法治事件”。荣获全区检察机关创新创优项目一等奖,全市检察机关“一院一亮点”创建活动一等奖。__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全区学习使用蒙古语文先进集体”等诸多荣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院干警用团结汇聚力量的成果。
今后,新右旗人民检察院将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共谱民族团结之曲,共唱民族团结之歌,为新右旗社会政治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持续贡献坚强的检察力量。


中华民族共同体心得【篇二】
民族团结誓词碑树立至今已经70年了,这个碑的树立过程是我国老一代共产党人寻求民族团结的一个创新典范,对今天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建设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951年1 月1日,为纪念普洱专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的举行,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民族团结会议的精神,普洱专区第一届少数民族代表大会决定按照滇西南少数民族传统举行了有神圣意义的盟誓。全区26个民族的代表与地方党政军领导人按佤族的仪式剽牛喝咒水,宣誓立碑,碑文如下:“我们廿六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
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誓词下面是参与“誓盟”的48 位各族代表用当时使用的多种文字刻下的各自签名。
这就是云南著名的“民族团结誓词碑”,堪称新中国中华民族团结第一碑。这是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下,西南边疆各族人民拥护新中国政权的具体行动,是西南边疆各民族团结齐心建设新中国的象征,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探索和实践中的伟大创举,为新中国的民族政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云南很多民族中,仪式是神圣的,盟誓具有天地神祇作证的庄严意蕴。以这种“会盟立誓,刻石铭碑”的庄严形式来表达各族人民团结齐心、坚定地跟着中国共产党走,齐心协力建设新中国的决心,反映了各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信任,是一个庄严的承诺。
红军长征中经过四川彝族地区时,提出这样的口号:“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并采取了一系列尊重当地民族传统习俗的方式,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彝族头人和民众的信任,写下了“彝海结盟”的民族团结佳话。“民族团结誓词碑”的盟誓,也可以视之为中国共产党对这个优良传统的发扬光大。

1949年 9 月,全国政协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其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均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少数民族,均有按照统一的国家军事制度,参加人民解放军及组织地方人民公安部队的权利”“各少数民族均有发展其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其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的自由。人民政府应帮助各少数民族的人民大众发展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建设事业”。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的民族政策的睿智和公平,得到了中国各民族民众的热烈拥护。
从上述盟誓中可看得出,中国共产党以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政策和言必信行必果的真诚,赢得了各民族的心,促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这个民族团结誓词碑建立以来,滇西南各民族团结一心跟党走,共同维护了西南边疆的团结稳定,无论风风雨雨,各民族始终坚守当年的誓言,用行动、生命和鲜血维护着滇西南边疆地区的团结和稳定,并鼓舞了各民族团结齐心建设新中国的极大热情。它不仅在云南,在全国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如今,经过盟誓树立的民族团结誓词碑已经迁入了宁洱民族团结园,为保护民族团结誓词碑还建了八角亭。__年,民族团结誓词碑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民委将其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云南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促进了云南民族团结、边疆稳固、社会和谐的局面,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认同意识,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实践和创新的成果,这个不朽的碑,对今天我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建设,都有突出的启示意义。


中华民族共同体心得【篇三】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提纲挈领,把教育工作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结合,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成为我们贯彻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的重要指引。
历经千年的深厚沉淀,民族团结早已像巍峨耸立的喜马拉雅山一样,牢牢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间;就像雄浑浩荡的雅鲁藏布江一样,流淌在西藏百姓的血脉中。如今,沐浴着党的好政策,
西藏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珍视幸福团结。民族团结在西藏无处不在,广播上听到的是藏汉双语广播,大街上随处可见藏汉双语的广告牌,学校采用藏汉双语教学。
即便是在海拔4000米的羌塘草原深处,民族团结在这里随处可见,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比如县第二小学就座落在怒江河畔。一进入校门,校训之页的石碑格外引人注目,石碑用藏汉两种文字刻着:忠诚,忠于党和祖国,忠于父母和老师,忠于学校和学习,做到诚实守信。
__年10月1日,拉萨市北京中学师生在电视机前收看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盛况,当威武的阅兵式开始,拉萨市北京中学师生心中激情澎湃、豪情满怀,于千里之外见证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共同祝愿伟大的祖国明天更加繁荣富强。拉萨市北京中学高三6班学生格桑多吉说:“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学生虽然身在边疆,但心系祖国,我庆幸自己生在伟大的时代,相信今后不管遇到什么人生困难,想想身后有伟大的祖国,都会勇往直前。”
西藏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目标新任务,也要有新作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重大部署,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

__年9月25日,来自全国的140名志愿者抵达海拔4300多米的西藏拉萨羊八井镇中心小学开展物资捐赠、爱心拍卖和一对一帮扶公益活动,许多志愿者还自发购买了保暖衣、书籍、玩具、文具等物品,全部捐给羊八井镇中心小学的学生,谱写了民族团结的时代赞歌,各族群众互帮互助的动人故事在孩子的心里播下爱的种子,民族团结之花深深扎根于交流交融的土壤中,雪域高原上的各族群众用真心和温暖浇灌着民族团结之花。
教育要立德树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使民族团结深深扎根在心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更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才能维护西藏和谐稳定、实现西藏繁荣进步。
教育要加强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增进各民族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支撑。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加强民族团结,
基础在于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增进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心得【篇四】
1月8日下午,自治区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2021年第1次集体学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心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自治区政府党组书记布小林主持并讲话。
会上,民族理论政策研究专家应邀通过视频作了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辅导。大家认真聆听专家的讲授和解读,进一步深化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和认识。

布小林强调,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准确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的时代背景、深刻内涵,在民族工作中始终牢牢把握这一主线、鲜明地突出这一主线。要深化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教育,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

布小林强调,要牢牢把握民族团结这一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认真落实好党中央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部署,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使民族团结进步理念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体现在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工作中,体现在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实践中。
布小林指出,要牢记总书记关于“做民族团结工作重在交心”的重要要求,把“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的要求实实在在地贯彻下去。要把文化认同作为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革命历史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在各族干部群众心中深深扎根。
布小林强调,要不断提升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政治能力,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深刻认识我区在全国民族工作大局中承担的特殊重要责任,加强对新形势下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的研究和把握,坚持“两个结合”,正确处理差异性和共同性关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折不扣落实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对我区民族工作的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
全面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在新时代继续保持“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
自治区政府班子成员、政府办公厅党组成员,政府组成部门、直属机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中华民族共同体心得【篇五】
为教育引导全旗广大教育工作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1月10日,我旗教育系统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副旗长薄志慧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
薄志慧指出,全旗教育系统要自觉强化理论武装,打牢思想基础,增强政治担当,突出工作重点,切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长期坚持的重大政治任务,坚定坚决践行“两个维护”。
薄志慧要求,要高度重视此次学习机会,推动全旗教育系统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坚决做好推行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开班仪式后,自治区宣讲团成员张希梅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为题做专题报告。此次培训为期3天,分批次覆盖全旗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各级各类学校领导班子和教职工,通过集中封闭学、个人自主学、交流研讨学、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教育引导全旗广大教育工作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旗教育局党组成员、全旗中小学校、幼儿园校长、园长;教育局机关、教研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全旗各民族语言授课中小学、幼儿园全体教师参加开班仪式。





相关热词搜索: 共同体 中华民族 意识 筑牢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2年筑牢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版权所有:学富范文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学富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学富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10062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