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时间:2022-08-14 16:30:05  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供大家参考。

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转】

 习近平的“干事观” 与李源潮“使用观”

 [ 莫默 1 言 ] 于 2010-12-16 14: 25: 08 上帖 [ 发短信 ] [ 表状 ]

  李源潮指出, 要坚持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 选好人、 用好人、 培养好人, 把那些不仅得票比较高, 而且敢于负责、 不怕得罪人、 真正能担重任的干部选拔到关键岗位上, 使用那些想干事、 会干事、 干好事、 不出事的干部。

 (2010 年 8 月 25 日《新华社》 李源潮: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组织工作)

 读罢李源潮在 全国地市委组织部长培训班上的这番讲话, 让人感慨万千, 很容易让人想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央书记处书记、 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于日前在北京调研时的讲话, 要教育干部把求真务实体现到干事创业的各个方面, 真正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 把胆识体现在“敢干事” 上, 把能力展现在“会干事” 上, 把目标落实在“干成事”上, 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 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2010 年 8 月 24 日《人民日报》习近平在北京调研 强调要把北京打造成“五都” )

 实际上, 习近平与李源潮在对干部教育管理方面说的是一种声音, 都强调了 干部要想着干事, 敢干事、 会干事、 干好事, 干成事和不出事。

 那么习近平与李源潮在对待干部教育与管理和使用问题为何是同一种声音? 在笔者看来, 习近平与李源潮说的干部“干事观” , 传递着中央的如何“创优争先” , 如何做让党放心, 人民满意干部的声音, 传递着中央在使用和培养干部基本原则, 以及必须要把握好的准则。

 毛主席曾经说过: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 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

 培养好和使用好干部, 不仅关系到干部在广大群众中树立怎样的形象, 而且事关执政党地位的巩固与发展; 培养好和使用好干部, 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 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

 事实已经表明, 被查处的一批批贪污腐败分子, 之所以受到法律的惩罚, 之所以遭到人民群众的痛恨与愤怒, 其原因就是忘记了自己的身份, 忘记了党纪国法的告诫, 违背了道德与良心, 不想干事, 不会干事, 不干好事, 做出了 尽出事的“丑像” , 不仅严重地损坏了 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所应有的形象以及给党和政府所造

  成的损失, 而且让人民群众感到寒心与恶心。

 中央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 不护短, 敢于揭露其丑恶, 将一批批贪污腐败送到审判席上, 其根本原因, 不铲除腐败,

 国家无安宁; 不铲除腐败, 将失信于民。

 因此, 从习近平强调的“干事观” 到李源潮的使用观, 不难看出既明确了党和政

  府在新时期, 对待干部教育与管理的大政方针, 又是对各级领导提出的希望与要

  求, 尤其是对各级组织部长布置的新任务。

 把习近平和李源潮提出的“干事观”

 与“四个使用” 落到实处, 干部在人民群众的形象和威性将会得到提升与树立。

 如何做到想干事、 会干事、 干成事、 不出事、 好共事

  想干事” 是一种态度, “会干事” 是一种能力, “干成事” 是一种结果, “好共事” 是一种美德, “不出事” 是一种幸福。

 想干事, 是一种状态, 一种激情。

 有了这种状态, 干事创业就有了 基础, 有了这种激情, 推进干事创业就有了动力。

 凡事想干了, 才会有希望; 不想, 则一事无成。

 想是愿望所致, 想是职责使然, 想是事业心责任感的表现。

 对领导干部来说, 获得权力的同时还获得干事的责任和义务。

 想不想干事, 可以看出一个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 不干事的“官”就是“懒官” 。

 “懒官” 决不是境界高尚的“官” 。

 心态决定状态, 有些人对干事总是缺乏激情, 根本原因在于不在状态。

 有的得过且过不想干事, 有的心态失衡不愿干事, 有的怕承担风险规避干事, 有的对事情挑肥拣瘦, 因利择之。

 因此, 想干事, 就须有好的状态, 有对党、 对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

 会干事, 是一种能力, 一种胆识。

 想不想干事是态度问题, 能不能干事是水平问题、 能力问题、 胆识问题。

 干事, 是一个过程。

 干事前, 须搞好调研, 抓好谋划, 明确干事的目标、 措施和要求。

 干事中, 须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抓好组织协调, 明确工作重点,把握重要环节, 须善于发现新情况、 新问题, 及时提出新对策、 新办法。

 干事后, 须有评价反馈, 听一听百姓的反映, 看一看办事的效果,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能不能干事, 不仅取决于水平能力, 还与胆识密切关联。

 胆识决定气魄。

 有些事办不成或办不好, 问题就在于当断不断, 贻误最佳时机。

 能力、 水平、 胆识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通过不断学习、 不断实践提高的。

 因此, 领导干部要做善于学习的有心人。

 干成事, 是一种追求, 一种效益。

 干成事, 是想干事与能干事的综合反映。

 想干事、 能成事须把干成事作为追求目标, 想干事而不去干、 坐而论道不行; 能干事而干不成、 没效果也不行。

 我们所说的干成事, 是符合科学发展的事, 是百姓满意的事。

 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则与干成事背道而驰; 还有些事, 初衷不可说不好, 但效果未必理想,动机与效果背离; 如有的工程竣工了, 却是“豆腐渣” 工程; 有些事看似轰轰烈烈, 但徒有虚表, 形式大于内容。

 因此, 要着眼于干成事, 智谋在干成事、 劲使在干成事, 用效果检验干成事。

 不出事, 是一条底线, 一种坚守。

 不出事与想干事、 能干事、 干成事相辅相成。

 不出事是领导干部的底线、 必须坚守。

 分析一些领导干部出事的原因, 不论是因失职渎职而出事, 还是因腐败而出事, 都是道德修养缺失, 都是对制度底线的触犯。

 道德修养有利于夯实底线, 对制度敬畏的人有利于固守底线。

 底线以党纪政纪、 法律法规固定下来, 是可以避免、 防范和坚守的。

 做到不出事, 一方面要加强修养, 提升素质; 另一方面须增强制度意识, 自觉地在制度约束下行事, 把不出事作为想干事、 会干事、 干成事的保障, 在不出事中实实在在地想事、 干事、 干成事。

 “好共事” 是一种品质, 一种修行。

 如果一个人, 同事不愿和他共事, 这就糟了。

 很难说不团结的单位能够做好工作。

 与他人好共事, 能够搞好团结, 这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

 领导班子成员之间, 同事与同事之间要多沟通, 多交流, 相互关心, 相互帮助。

 要为别人的成功与进步感到高兴, 要提倡有话当面说。

 与人共事要真诚, 不能太“精明” , 也

 不能太算计, 心胸要宽广一点。

 与人为善, 与人为伴, 与人为友, 才能形成“好共事” 的环境。

 党员领导干部要净化“社交圈”

 党员领导干部要慎行律己, 净化“社交圈” 。

 每一名领导干部都面临着“工作圈” 、“家庭圈” 和“社交圈” 。

 在“工作圈” 遵循的是党性原则, 有上下级之间、 同志之间的监督和纪律要求; 在“家庭圈” 充斥的是亲情, 有家属子女的关心; 问题更多的是出在“社交圈” 。

 大量事实表明, 一些领导干部一步步陷入违纪违法的泥坑, 往往都是从在“社交圈” 中生活作风不检点和交友不慎开始的。

 一个人走上领导岗位后, 交际面会越来越宽。

 这时候, 和谁交朋友、 怎么交朋友就十分重要。

 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 慎重对待朋友交往, 坚持交友有数、 择善而交、 交友有度。

 邓小平同志曾告诫我们, 朋友要交, 但心中要有数。

 这个数就是指对所交往的人要有判断力, 要有警惕性, 心里应该有杆秤。

 现在, 社会上一些居心不良的人挖空心思和领导干部拉近, 和领导干部交“朋友” ,他们看重的是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 想的是用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利。

 作为领导干部, 一定要近君子、 远小人, 多跟人民群众交朋友、 多跟正直的人交朋友, 决不能交那种趋炎附势、 投机钻营的朋友, 决不能交那种打着你的旗号、 谋取私利的朋友, 决不能交那种品行低劣、 搞歪门邪道的朋友。

 为政之道清似茶, 君子之交淡如水。

 领导干部交友必须讲原则。

 权力与友情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如果逾越了 这条鸿沟, 不但会毁了友情, 而且会害了自已。

 这条鸿沟就是不要把个人交往与行使公权混在一起, 感情用事。

 净化“社交圈” 也好, 交友也好, 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慎“好” 。

 一个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不是小事, 必须把倡导良好的生活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情趣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做到生活正派、 情趣健康, 讲操守, 重品行, 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 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

 对领导干部而言, 个人爱好绝不仅仅是“私人问题” 。

 一方面, 领导干部的“嗜好” 可能成为上行下效的风向标; 另一方面, 领导干部的一些爱好更可能成为一些别有用心者攻克其思想防线的缺口。

 领导干部务必慎己所好, 拒绝庸俗, 远离浮躁,淡泊物欲, 追求高尚。

 远华特大走私案主犯赖昌星有一句“名言” :

 “官场上的制度、 条例再严我也不怕, 最怕的是领导干部没有嗜好。

 ” 由此可见, 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无耻之徒, 专门揣摩领导干部的嗜好, 给掌权者“号脉” 。

 一批干部也在这方面栽了 跟头, 落得个身败名裂。

 领导干部必须明是非、 辨善恶、 知廉耻、 守法纪, 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 严格把握爱好的尺度。

 党员干部要择善交友 净化自己的社交圈

  ——《前车之鉴——违法违纪案例评析》 给我们的启示

  作者:

 陈兆斌 发布时间:

 2010/01/08 责任编辑:

 陈晓红 来源:

 金华报业

  最近看了 省纪委、 省监察厅编写的《前车之鉴——违法违纪案例评析》 一书, 书中详细剖析了 100 个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的演变过程, 确实触目惊心。

 这些原来身居高位的领导干部为何一个个成了 阶下囚? 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交友不慎, 交往失当。

 他们蜕化变质,往往就是从交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开始的。

 有的整天忙于应酬, 沉湎于吃喝交往之中, 有的不分对象, 滥交朋友, 甚至“傍大款” , 有的动机不纯, 借交往之名搞权钱、 权色交易, 等等。

 社会交往是人们社会活动的重要内容。

 正常的适度的社会交往, 有利于调节情绪、 放松身心, 有利于开阔视野、 丰富思想, 有利于互相学习、 共同提高。

 通过适当的社会交往,领导干部还可以深入了解社情民意, 更好地履行领导职责。

 而不健康的社会交往, 既耗时、 费力、 伤神, 还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带来消极影响和不良后果。

 因此, 社会交往绝不是什么小事、 私事, 它关系到能否秉公用权、 廉洁从政, 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

 我们要从拒腐防变、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高度, 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交往问题, 从净化自己的社交圈做起, 防微杜渐、 警钟长鸣, 时刻做到自重、自省、 自警、 自励。

 古人云:

 “以势交者, 势倾则绝; 以利交者, 利穷则散; 以色交者, 色衰则尽。

 ” 交往动机有问题, 情感就不可能真挚, 朋友就不可能长久。

 特别是那些一心想着利用别人、 谋取好处的人, 其交往行为必然出现偏差。

 我们要从思想深处解决好“为什么交往” 的问题。

 要抱着学习提高的动机去交朋友。

 朋友之间相互学习, 见贤思齐, 取长补短, 是自我提高的有益方式。

 我们应当把充实提高自己作为社会交往的重要目的, 经常与学有专长、思想敏锐、 见识广博的朋友交流探讨, 在巩固友谊的过程中, 不断获取新信息、 学习新知识、 增长新才干。

 要抱着推动工作的愿望去交朋友。

 要抱着从善如流的态度去交朋友。“以人为鉴, 可以知得失” 。

 党员干部肩负重任, 身处重要岗位, 更需要听真话、 察实情。

 这就要求我们多交一些坦诚相见、 直率敢言的诤友, 多听一些逆耳的忠言, 帮助自己经常打扫思想上的灰尘, 纠正错误的认识和行为, 不断提高思想水平, 减少工作失误。

 由于工作关系, 我们平时接触的人很多, 如果不加选择, 什么人都来往, 难免会被人利用, 甚至受人左右。

 从一些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看, 交错一个朋友, 往往就是掉进一口腐败的陷阱。

 因此, 谨慎择友, 这是健康交往的前提。

 要头脑清醒, 善于识人。

 对那些怀着个人目的拉拉扯扯、 搞感情投资的人, 那些特别能套近乎、 特别敢花钱的人, 那些趣味庸俗、 社会交往复杂的人, 那些了解不多、 背景不清的人, 一定要保持警觉, 拉开必要的距离。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特立同志讲过:

 “交朋友是可以产生伟大的力量的。

 ”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 因此党员干部要多深入群众, 多同普通市民交朋友, 多同基层一线的劳动者交朋友, 多同专家学者交朋友。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了解社情民意, 才能从择善交友中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 为事业发展和个人成长进步打下扎实的基础。

 由此而想到, 交友是人生的需要, 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

 交友本无可厚非, 关键是要择善而交, 这就需要掌握好几个原则:

 一是善交益友。

 所谓益友, 就是能够帮助自己进步的朋友。

 这里所说的帮助, 包括品行方面, 也包括知识学识等方面。

 我们应该同那些能够帮助自己进步, 能够在某些方面给自己以良好影响的人交朋友。

 在生活中, 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够结交益友, 让友谊的力量来为自己的进步助一臂之力。

 那么, 我们每个人也应该同时完善自我, 争取成为他人心目中的益友。

 二是乐交诤友。

 能够直言不讳地指出自己的错误, 批评帮助自己的朋友, 是谓诤友。

 真挚的友谊, 不仅表现在能与朋友共享欢乐, 能为朋友排解烦恼, 能替朋友分担不幸; 还表现为对朋友的缺点和错误能进行坦率地批评与诚恳地劝告。

 乐交诤友需要具备听取逆耳忠言的度量和知错必改的勇气。

 也正因为朋友间敢于互相批评, 友谊才倍显纯洁和珍贵。

 因此, 面对朋友直言不讳的批评, 我们应有欣然接受的雅量、 不求全责备的包容和由衷感...

相关热词搜索: 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感悟 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干事 出事 想干

版权所有:学富范文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学富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学富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10062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