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学校互联网 教育实施方案3篇

时间:2023-05-11 18:00:06  阅读:

篇一:学校互联网 教育实施方案

  

  关于推进“互联网+”教育行动的实施方案

  XXX“互联网+教育行动”实施方案XXX

  为深入贯彻落实青岛市有关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完成青岛市“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2016-2018年)》,确定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根据XXX《关于推进“互联网+教育行动”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现就XXX“互联网+教育行动”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青岛市“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2016-2018年)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的“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要求,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行动”与教育教学、创新创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18年,实现学校智慧教育网络化,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在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和学生网络研究的积极作用。全面完成“三通两平台”教育网络的建设工程,建

  设完善的教育信息化基础应用环境,实现学校教育教学数据和资源的衔接融通;建设完成覆盖全校的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实现学校管理信息化应用,学校智慧教育教学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高;建立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动态更新机制,深

  1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依托青岛市公共管理平台建成我校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智慧化的教育教学管理和科学决策能力,形成相对完备的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环境。

  二、“互联网+教育行动”教育重点内容

  (一)完善学校网络建设。

  完善学校网络建设,完善学校数据中心的建设。充分利用各级教育网络资源中心、信息系统应用体系、技术服务体系以及青岛、莱西市信息安全体系,实现教育数据中心的无缝对接及综合管理应用。实现与教育网络互通和应用

  充分依托和利用“三通两平台”的实施,打造“互联网+教育行动”的信息高速路。到2018年底实现全校无线全面覆盖。根

  据青岛市和XXX的总体部署和安排实现学校10G带宽接入城域网,城域网连接互联网总出口带宽不低于20G。努力提高电子书包、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在教学应用的实践探索。

  (二)“互联网+”智慧校园

  建设“互联网+”智慧校园,实现学校网络信息全覆盖,建立电子身份及统一认证系统,构建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学生研究、教学管理和评价、家校沟通、学校安全管理一体化、智能化的校园环境。

  学校实现所有教室配备智能终端教学设备、所有教室有线入网、教学活动区域无线网络全覆盖,使研究终端基本满足研究者

  2需求。基本实现“处处能学、时时能学”的信息化环境。

  (三)“互联网+”教育管理公共效劳

  充分利用青岛市“三通两平台”的教育公共管理平台的效劳系统,实现XXX、XXX及学校各项教育业务管理和决策分析等教育讲授工作的应用。实现学校教育数据的及时采集、汇聚、管理和分析,实现学校教育运行状态动态监测、全面管理、科学决策、合理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供规范的教育管理业务流程,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四)“互联网+”教育督导

  “互联网+”教育行动的实施,需要教育督导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学校利用青岛市教育督导平台,参与对学校的督导考评、学校对教师的督导考评;实现网络督导网络全覆盖。实现学校标准化建设情况、教育教学水平和各专项数据的动态监测、查询和统计分析。有利于实现教育信息化监督的公开、公正、有效。

  (五)“互联网+”校园安全

  随着平安校园建设的步伐加快,“互联网+”校园安全成为我校保障校园安全的新举措。“互联网+”校园安全以青岛市教育云安全管理平台为核心,实现学校及校园多个安防系统的全面融合与统一管理,简化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效率,提升我校的综合防范能力。实现管理平台与手机APP平台无缝对接,通过手机APP软件登陆到安全管理平台管理学生信息、在校情况,家庭作业、考勤、教师应用平台等实现电子学生证的定位、跟踪、亲情通话

  3等功能。

  (六)“互联网+”教育办公

  按照“互联网+”教育行动的建设需求,利用青岛市公共管理平台的建设、应用形式,将全校的教育信息发布、数据查询、资源、办公OA、信息公布等平台整合、集成到青岛市网络,建成滨河小学教育微信企业号和公众号。通过微信企业号和公众号对教师和学生举行网络教育活动。

  (七)“互联网+”课堂讲授

  依据教育信息化国家战略部署,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利用“互联网+”打造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互动式“智慧课堂”。“智慧课堂”是个性化的互动研究平台,通过利用教育青岛市资源公共平台功能,实现学校教学资源的集中管理共享,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为学生自主研究、协作研究提供内容支持。学校开源节流创造条件开设“电子书包”智慧课堂,使教师和学生使用终端研究工具进行课堂教学和研究,学生可以随时收听老师的讲课内容,老师也可以即时了解学生的最新研究进展与状况,即增强学生研究兴趣、减轻学业负担,又让老师教学更轻松、提高教学质量,改变学生的研究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家长可以通过终端研究工具全面了解孩子的研究情况,进行研究指导与监督,实现师生间、学生间及家校间互动交流研究。

  (八)“互联网+”教育资源

  通过“互联网+”教育行动,全面推进国家、山东省、青岛市、4莱西市“一师一优课”的优质资源,融合各种优质数字化课程资源,基本建成具有学校特色、能够满足学校的教学需求、分学段分学科、动态实用的教育资源平台。逐步建立全校师生共建共享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建设工作机制,实现包括基础性资源、个性化资源和校本资源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资源的普遍共享,并输送到全市具备网络教学条件的学校、班级,实现课堂教学的常态化、普遍性使用。

  依托青岛市级教育资源公共平台和智慧校园,积极拓展基础设施能力,建设覆盖学校教师个人及学生网络研究空间(如学生空间、教师空间、校长空间、班主任空间、学校空间、教育机构空间等),形成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和共享环。大力推进“网络研究空间人人通”,打造围绕各应用模块的“网络研究空间”。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树立学校“互联网+教育行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在“互联网+”教育行动中构造协调和宏观规划及设施“互联网+”教育行动。在学校各部分间树立“协同推进”的管理机制。从工作的构造管理上,加大学校的兼顾力度,担负起明白发展方向、兼顾协调学校互联网+教育的推进。学校将加强领导,落实职能,监督检查“互联网+”教育行动的建设任务和落实情况;树立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构造管理体系,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保障信息化工作的安全、有效推进和实施。

  5(二)制度保障

  把“互联网+”教育行动作为学校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将此项工作纳入教育督导和学校办学评估指标体系。学校将进一步完善“互联网+”教育行动工作绩效评价机制,明确规划、统一建设和集中管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教师“互联网+”教育行动工作的管理和评价。严格执行各级有关网络和信息安全的法规政策,制定教育信息化系统网络和数据安全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保障措施,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加强数据管理、信息发布和网络安全监控。

  (三)队伍保障

  学校将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信息化教学科研和管理队伍,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配备力度,学校将强化“互联网+”教育行动的研究、教学以及工作贡献等方面的考核。进一步加强学校的“互联网+”教育行动的建设管理和运行维护等技术服务机构建设,完善学校各类学校的信息技术专业服务队伍建设。

  (四)落实经费投入。

  学校按照生均公用经费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用于信息化资源配置、优质网络课程建设、运行维护和技术培训等。坚持市场导向,制定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的教育信息化消费政策。

  (五)做好手艺效劳支撑。

篇二:学校互联网 教育实施方案

  

  “互联网教育”工作实行方案

  “互联网+教育

  ”2019年工作方案

  为深入推动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加速推动教育的现代化,特拟订

  “互联网+教育

  ”2019年度工作方案以下。

  一、工作目标

  到2019年12月尾,达成校园网改造升级,鼎力提高教师信息化教育能

  力,基本建成学校教育资源库,扎实推动

  “三通两平台

  ”建设、应用工作,促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课深度交融,对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支撑作用充足发挥,使云教课平台应用达到常态化。

  二、工作原则

  坚持深度交融。充足掌握

  “互联网+教育

  ”的时代机会,扎实推动

  “三通两平台”建设及应用,推动教育信息化与平衡化、现代化交融发展,为实现终生教育系统确立坚固基础。

  着力共同推动。抓住中心任务,推动要点工作,着重示范引领,形成全员参加、全校共享、全面应用的优异场面,形成上下共同推动的工作格局。

  服务共同成长。支持校长、教师、学生主动融入信息化社会背景下的教育教课改革。指引学生面向将来,鼎力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终生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要点任务

  1.成立学校教育校本资源库。健全教育校本资源库资源归集体制。充足利用国家及教育云平台供给的教育资源和教课助手,联合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教课评优、技术比赛等活动,调换教师参加资源建设,丰富资源内容,提

  升资源质量。今年度学校资源库上传100件以上优良资源。2.普及深入网络空间应用。组织教师、学生、家长注册开通教育云网络学习空间。

  3.学校展开网络空间应用培训,着力提高教师教育云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

  力。实行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培训计划,每年达成许多于2次的人人通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校级全员培训,,提高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质量。

  1/31/3“互联网教育”工作实行方案

  4.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全校教师踊跃进行信息化提高培训,全

  员经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引教师常态化展开电子备课、协作学习、在线评估等活动。

  5.利用

  ”国培计划

  ”项目采纳

  “请进来、走出去

  ”的方式,组织教师踊跃参加“互联网+”环境下的创新修养教育培训。互相交流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师展开创新修养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每年展开2次校级商讨活动,经过商讨,进一步提高教师创新修养和创新能力。

  6.展开信息技术与教课交融工作,促使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教育教

  学、学生评论等方面的综合运用,促使信息技术

  “讲堂用、常常用、广泛用

  ”的新常态。

  7.实行网络育人试点工作。利用教育云

  “中小学德育讲堂

  ”,开设时势政治网络课程,增强党情、国情、区情和局势政策教育。

  8.提高网络安全防备能力。完美网络安全硬件防备。装备网络安全设备,成立网络安全及时监测和防备系统。

  9.优异传统文化教育推行行动。以

  “互联网

  +”的方式,鼎力弘扬中华优异传

  统文化,对学生展开国家情怀、社会关爱、人品涵养教育,推动社会主义中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使践行社会主义中心价值观逐渐成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经过教育云平台网络空间,组织展开中华优异传统文化网络流传教育活动。

  10.提高学生鉴于互联网的自主学习能力。对能力低的学生集体实行培训强

  化,为学生创建公正使用互联网学习的条件。以培养、践行社会主义中心价值观为引领,充足发掘、利用互联网丰富的教育资源,探究展开网络在线五育活动,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水平。

  四、组织保障

  (一)增强组织领导。健全学校

  “互联网

  +教育

  ”工作领导小组运转体制。

  健全有关部门交流协调体制。健全安全工作体制,确实保护网络与信息安

  全。

  2/32/3“互联网教育”工作实行方案

  (二)增强专业引领。组织管理员及骨干老师在管理信息化和学科教课应用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展开监测评估。拟订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监测标准,展开教育信息化监测工作。健全教育信息化年度查核工作体制。将教育信息化归入校教育工作目标查核,按期展开专项督导。

  (四)推动体制创新。建立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专项资本,指引全校教育信

  息化资本从

  “建设优先

  ”向“应用优先

  ”转变。将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教育信息

  化资源开发等状况归入教师职称评聘及评优树先范围,在评优评先中向信息技

  术应用水平高的学科教师倾斜,完美激励体制。

  3/33/3

篇三:学校互联网 教育实施方案

  

  “互联网+教育”推进工作实施方案三篇

  “互联网+教育”推进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全国、全区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部署,提升我市“互联网+教育”建设和应用水平,根据《**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结合我市“互联网+教育”建设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和全区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启动大会部署,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互联网+”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教育服务和教育治理新模式,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一)认真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积极争取资金,完成全市各学校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和各应用系统的兼容配套工作

  (二)加强培训,提升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教研的能力。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化应用能力评比活动,营造良好的信息化应用氛围。

  (四)开展信息化应用示范校的评选工作

  三、实施步骤

  “互联网+教育”示范省(区)的确立,为改革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也为我市教育改革发展和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教育”带来新的历史机遇。当前,**市“三通两平台”建设已经全面完成,全市中小学宽带网络接入率100%,95%的教学班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了国家、自治区(省级)和市级三级教育平台全应用,教师信息化应用培训覆盖率100%,基于互联网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课堂教学改革与探索已成为新常态,为推进“互联网+教育”奠定了基础。

  **m市“互联网+教育”推进工作计划分四年初见成效。

  2019年度工作安排如下:

  (一)完善提升**教育云平台

  1.在教育云平台上建设**m教育云平台。

  2.三县区同步在教育云开通应用平台。

  3.各中小学校在教育云(**教育云)开通智慧校园平台,实现市域内各县区、各学校应用在mm教育云(m教育m云)互联互通。

  4.完成**市教育城域网建设规划论证,为本地区个性化应用奠定基础。

  5.利用mm教育云和**教育云平台开展本地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师教育行为测评,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教育质量监测,探索形成本地基础数据供教育行政部门决策和管理使用。

  (二)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全覆盖

  1.网络学习空间师生开通率达到100%。

  2.培训校长100名,教师3000名。

  3.建设“学在**”网络学习宣传平台。

  4.组织开展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评比大赛。

  5.组织开展教师全员网络空间应用培训。

  (三)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素养教育

  1.组织**区、**区、**参加全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县区建设。

  2.组织市一中、市三中、市mm中学、市实验中学、mm中学、**学校以及自治区级教育厅命名的全区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校和市教体局命名的全市教育信息化应用师范校开展融合应用试点。

  3.建设5所“互联网+教育”智慧校园示范学校

  4.建成10个名师网络工作室。

  5.评选30节创新素养与教育精品示范课。

  (四)深入推进“互联网+教育”达标县建设

  1.组织三县区开展自治区“互联网+教育”达标县建设。

  2.推动**区、**区完成数字校园建设。

  3.启动实施高中学校“在线课堂”,与浙江、北京、上海、福建等发达地区名校建立互助关系,对接一批名师和教研员,依托mm教育云,建设“**云在线课堂”联盟,在市一中、市三中两所高中学校开展异地异校同年级同学科重点章节的“在线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由名师和教研员网上实时点评我市教师课堂。同时,在市一中和市三中利用在线课堂开展本地网络学科教研,充分发挥空中课堂作用。

  (五)利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

  1.启动实施我市自治区试点工作。

  2.开展全市教师教育行为智能化监测,形成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数据库,为开展智慧教学提供参考数据。

  3.在5所试点学校各建设一个基于大数据、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的vr教室,引入教学管理、学科工具和人机对话等教师教学智能助手和配套教学资源,为教师应用智能助手开展智慧教学探索提供条件。

  4.开展“互联网+教育”全员培训。

  5.完成四所农村薄弱学校(移民学校)与市区优质学校远程同步智能课堂教学研讨。

  (六)推进网络精准扶智行动

  1.安排农村薄弱学校和市区优质学校结对,按需开展互联网条件下的在线课堂教学教研。

  2.支持农村学校及移民学校与浙江等东部地区、mm市个别学校建立“一对一、一对多”结对网络教学和教研帮扶关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我市“互联网+教育”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建立与自治区、县区和学校的沟通协调和协作配合机制。充分发挥**市“互联网+教育”工作小组的职能作用,协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一把手”责任制,全面落实各项任务。组建**市“互联网+教育”和人工智能教学专家委员会,聘请部分业内专家、学者和本地人才担任成员,为全市建设应用工作提供决策咨询、技术指导及年度评估研讨。建立经验推广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加强示范引领。

  (二)加强统筹推进

  对“互联网+教育”建设应用工作进行全面系统部署,编制《**市“互联网+教育”建设方案》,依照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省(区)的目标任务,建立试点先行、典型引路的推进机制,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明确责任分工。有针对性开展“互联网+教育”综合探索和专项试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工作。定期举办论坛和各类交流、观摩活动,总结推广经验成果。

  (三)加强投入保障

  建立“互联网+教育”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落实政府投入主体责任,统筹整合教育经费,保障年度建设任务深入实施。健全政企合作、校企合作机制,吸引企业、研究机构到我市投资建设开发“互联网+教育”和人工智能教学项目、产品。

  (四)加强人才支撑

  加强“互联网+教育”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富有教育经验、专业技术扎实、综合素质过硬的“互联网+教育”推进工作队伍,赋予其具体目标任务及工作职能,明确岗位设置标准和专业发展路径,专门负责“互联网+教育”的组织实施工作。通过“互联网+教育”专业培训、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各相关单位培育一批专业化人才,引领带动“互联网+教育”工作的纵深开展。“互联网+教育”推进工作实施方案

  中卫市将紧紧围绕创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的目标要求,实施教育云资源协同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全覆盖、助推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素养教育、加快推进“互联网+教育”达标县(区)数字校园建设、大力助推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素养教育10项重点工作,开展教育云平台深入应用、普及深化网络空间应用、建设中小学(幼儿园)创新实验室、推动教师智能研修全覆盖等19项行动,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构建“互联网+”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教育服务和教育治理新模式,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保障。

  在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方面,中卫市将通过建设县区级教育城域专网,拓宽互联网出口带宽,切实保障网络视频会议、远程培训与教研、“互动课堂”“数字校园”建设等。积极争取将两县一区及有关项目学校列入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相关任务试点,充分调动政府、社会、企业、学校等各方面力量,构建与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互联网+教育”体系,试出可推广、可复制、可操作的经验,促进全市“互联网+教育”内涵提升、创新发展。

  到2022年,中卫市基本建立信息化创新体制机制,基本形成人才培养、教育服务、教育治理新模式,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域、城乡、校际、群体差距明显缩小,实现教育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跨越式发展。在教育资源共享、创新素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党建思政、现代教育治理5个方面引领示范,形成一批新时代“互联网+教育”模式。“互联网+教育”推进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技[2012]5号)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等文件精神,落实学校《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的指导意见》,深入推进“互联网+”环境下的课程教学范式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坚持以spoc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为重点,根据“点面结合、以点示范、突出实效”的原则,从政策先行、搭建平台、培养师资、项目支撑、推广引导等方面推进我校“互联网+”课程建设。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互联网+”课程建设,建立spoc(私播课)平台,以线上线下混合3式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学范式的变革,改变教师单向传授与学生被动接受的现状,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共同体,实现教师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具体目标

  充分利用互联网支持下的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新技术,组建“互联网+”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校本慕课(spoc)资源,构建具有富媒体化、知识单元化、学习流程化的课程内容体系,实现系统性讲授和碎片式学习的有效组合,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学生基于互联网的自主学习能力,推动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和基于纸介的终结性考核的结合,开展教学效果的跟踪评价和分析研究。2016-2018年采取自建、购置等多种方式建设60门“互联网+”课程。

  (一)2016年目标

  1.引进“互联网+”课程在线支持平台。

  2.成立“互联网+”课程制作中心,推进“互联网+”课程制作。

  3.在校级课程建设项目中立项10门“互联网+”课程,其中专业基础/核心课不少于6门。

  4.“互联网+”课程在线平台上线课程4门以上。

  (二)2017年目标

  1.建设智慧教室(翻转课堂专用教室)3-5间。

  2.在校级课程建设项目中立项25门“互联网+”课程,其中专业基础/核心课不少于10门,学科基础课不少于5门。

  3.“互联网+”课程在线平台上线课程25门以上。

  (三)2018年目标

  1.建设智慧教室(翻转课堂专用教室)10-15间。

  2.在校级课程建设项目中立项25门“互联网+”课程,其中专业基础/核心课不少于10门,学科基础课不少于5门。

  3.“互联网+”课程在线平台上线课程达到60门。

  四、工作任务

  (一)搭建“互联网+”课程平台。课程平台是推动“互联网+”课程建设的基础条件,学校要搭建起功能丰富的“互联网+”课程网络支持平台,安全稳定的“互联网+”课程资源制作支持平台,管理统一的“互联网+”课程工作微信平台,并建好翻转课堂专用教室(智慧教室)。

  (二)出台“互联网+”课程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推动“互联网+”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学校要通过出台“互联网+”课程评价标准,明确“互联网+”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资源、教学设计与方法、教学活动与评价、教学效果与影响、团队支持与服务以及课程视频与学时等项目的具体要求,确保“互联网+”课程建设达到预期目标。

  (三)开展“互联网+”课程师资培训。师资培训是推动“互联网+”课程建设的关键条件,学校要举办慕课(微课)及其混合式教学培训班,编制“互联网+”课程平台使用手册,组织专家团队到学校各二学院(部)分别开展“互联网+”课程建设的相关讲座,为每个学院培养出2-3名能够熟悉“互联网+”课程平台和进行混合式教学的骨干教师,以发挥其在“互联网+”教学改革中的示范作用。

  (四)建立“互联网+”课程建设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推动“互联网+”课程建设的重要条件,学校要及时出台“互联网+”课程的管理办法,在工作量计4算中向“互联网+”课程倾斜,对开展spoc/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范式改革的课程按一定系数计算课时津贴;对于教学效果好、教学质量高的课程学校给予一定奖励。

  (五)开展“互联网+”的课程教学范式改革项目立项与建设。“互联网+”课程是学校课程教学范式改革的主要渠道,是今后2-3年内学校课程类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中心内容。开展课程教学范式改革专项的立项与建设工作,重点指向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开展“互联网+”的教学改革。优先支持具有学科专业优势,受众面广,改革实践基础好,改革主题明确,改革思路清晰,改革实施方案具体的课程立项。

  (六)营造“互联网+”课程建设氛围。营造氛围是推动“互联网+”课程建设的先决条件,要通过在校报上开设“互联网+”课程建设专栏,定期选登教师的课程教学范式改革案例和教学改革心得,在校园网上开辟专栏宣传和推广“互联网+”课程建设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组织已上线的《有机化学》等4门市级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开展“互联网+”教学改革的宣讲活动等方式,营造全校教师参与“互联网+”课程建设的氛围。教师发展中心要定期召开spoc(私播课)/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范式改革研讨会、交流会、观摩会,引导教师参与教学改革。

  五、保障措施

  (一)分工合作,协同推进。推进“互联网+”的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务处、网络信息中心、教师发展中心、人事处、财务、要加强沟通、协调。教务处负责“互联网+”课程的平台建设与维护,课程建设资源购买、师资培训和项目申报等工作。网络信息中心协商教务处负责课程录制、编辑与制作等工作。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人事处和财务处负责“互联网+”课程的政策支持、师资培训、成果认定和资金支持等工作。

  (二)加强投入,确保经费。学校增加教学改革专项经费预算,提高教学改革专项经费比例。在教学经费的执行中,教学改革项目、质量工程项目、教师培训项目的经费向“互联网+”的教学改革倾斜,确保足够的经费推动教学信息化。

  (三)建设资源,满足需求。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载体,要以有利于课程教学范式改革为出发点,根据实际需要,建设校本特色讲义、校本特色课件、试题库、案例库,购买mooc、spoc、微课等多种形式的课程资源,将课程资源与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对接,满足学生多层次多类型的学习需求。

相关热词搜索: 互联网 实施方案 学校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学富范文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学富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学富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10062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