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西汉广州南越王墓考古发现7篇

时间:2023-05-14 15:50:27  阅读:

篇一:西汉广州南越王墓考古发现

  

  西汉南越王墓导游词

  讲解线索:

  【南越王墓简介】——【金印、金带钩与金花泡】——【银盒、银洗与银带钩】——【铜鼎、铜壶与铜提筒】——【铜镜、铜鉴与铜熏炉】——【钮钟、甬钟与铜句鑃】——【铜钫、印花铜凸版】——【铁剑、铠甲与错金银铜间铁矛】——【玉壁、玉盒与丝镂玉衣】——【玉印、玉佩与玉角杯】【陶鼎、陶瓮与长乐宫器】——【主人殉葬与奴隶制残余】

  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州解放路的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国第二代赵昧的陵墓。赵昧是赵佗的孙子,号称文帝,公元前137年至122年在位。南越文王墓的出土,被誉为近代中国考古五大新发现之一,现已辟为博物馆。

  1983年发现的这个大墓,深入底下20米,用750多块砂岩大石构筑。陵墓面积约100平方米,分前后两部分,共有7个室。前室居中,室内四面及顶部都绘有朱、墨两色的云纹图案,象征超堂。前、后两部分各设有一道双扇的石门。

  南越王墓是岭南地区发现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多样、墓主人身份最高的一座汉墓,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彩绘壁画石室大墓。这座墓堪称地下宝库,共出土各类文物1000多件(套),尤以铜、铁、陶、玉四者所占比重最大。而“文帝行玺”金印是中国考古发掘首次发现的“皇帝”印玺,最为珍贵。

  【金印、金带钩与金花泡】

  南越王墓出土的“文帝行玺”金印,是我国考古发掘出土的第一枚帝印。在传世或发掘出土秦汉印章中,未见一枚王帝印玺,只有文献记载,而且文献讲的帝印是白玉质印、蟠螭虎钮印,印文是“皇帝行玺”或“天子行玺”;而南越国赵昧这枚帝印却是金质、蟠龙钮印,印文是“文帝行玺”。这是金印的独特之处,是南越国自铸、生前实用之印。

  南越王墓除了“文帝行玺”金印外,还有“泰子”(泰同太)金印和“右夫人玺”金印,但不是龙钮,而是龟钮。“泰子”金印也是首次发现,在传世印玺中未曾见过。

  南越王墓的金器除金印外,还有金带钩、金花泡和杏形金叶,均是饰物。而金花泡普遍被认为是海外输入的“洋货”。

  【银盒、银洗与银带钩】

  南越王墓出土文物中有一件白色的银盒特别引人注目。这个呈扁球行银盒出土时在主棺室,盒内有半盒药丸,从造型、纹饰和口沿的鎏金圈套等工艺特点看,与中国传统的器具风格迥异。经化学分析和专家们研究,认为是波斯产品,里面的药丸很可能是阿拉伯药。因此,银盒是海外舶来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南越王墓出土的银器除了银盒外,还有银洗、银卮和银带钩,都是越王室的专用器具。这些银器纹饰复杂,镶嵌的宝石闪闪发光,显得高贵华丽,是很好的工艺精品,反映了主人高超的制作工艺和审美观点,从中我们也可看出当时人们的生活风尚。

  【铜鼎、铜壶与铜提筒】

  铜器在南越王墓的出土文物中占有重要地位,共有青铜器500多件,不但品种数量多,而且工艺技术精湛,极具地方特色。这批铜器中有厨具、饮食用具、酒器、乐器、车马器、生产生产工具及各种日用器具,等等。

  铜鼎。共36件,有汉式鼎、楚式鼎和越式鼎,其中有9件刻有“蕃禺”铭文,都是由南越国

  的都城工匠所造,是广州建城历史的重要物证。

  铜壶。共9件。其中一个鎏金铜壶,通体鎏金,光亮华丽,是一件艺术精品。

  铜提简。共9件。铜提筒是南越王墓出土文物中最具地方特色的器物之一。特别是一个船纹铜提筒,器身除有几组几何饰纹带外,最为突出的是4只首尾相连的羽人船,每船有羽人5名,各饰羽冠,赤脚。船首倒挂一具人头,船首尾各竖两根羽旌。5人形态各异,有的划桨,有的击鼓,有的持兵器,有的在杀人。船与船之间海龟、水鸟、海鱼等。有人分析,广州临海,多海患,画面表现的应是杀俘虏祭海神的场面。

  【铜镜、铜鉴与铜熏炉】

  南越王墓出土的39件铜镜大部分是精品,其中绘画镜是彩绘人物大画镜,为国内考古发掘出土最大的西汉绘画圆镜,是汉代铜镜中的珍品。铜鉴出于后藏宝,是深鼓腹大盆,可用来盛水或食物,出土时盆内有猪、牛、羊、鸡骨和鱼、龟等海产,说明这是当时的主要食品。铜熏炉。共有11件,有单件和四连体的,炉腹和顶盖均镂孔透气,是用来焚香料的,香料被认为是舶来品,这是最能反映南越国地方特色的典型铜器,其复杂的工艺反映了当时的铸造技术水平。

  【钮钟、甬钟与铜句鑃】

  钮钟、甬钟与铜句鑃都是乐器,宴乐之器是古代统治者炫耀其奢华生活和身份地位的标志。墓内东耳室出土的一批乐器,旁边还有一名殉葬的乐师。其中一句有阴刻篆文“文帝九年乐府工造”,是迄今我国唯一发现具有绝对年代,而又有序号的句鑃。“文帝九年”是公元前129年。经测定,句鑃音质还好,仍可演奏,弥足珍贵。

  [铜戈、铜剑与铜虎节]墓中出土的兵器种类多,数量大,除15把剑为铁质外,其余皆为铜造。最为难得的是一把“张仪”铜戈,铭文“王四年相邦张义(仪)”等字,“王四年”应为秦惠王时。由张仪监造,说明是由秦带入南越的。

  墓中出土的铜虎节是一件难得的珍品,是国内紧存的一件错金虎节,属于孤品。节是外交和军事上的信符,有虎节、龙节、人节之分,可以用来征调战车和士兵。

  【铜钫、印花铜凸版】

  铜钫是一个方形壶。腹呈椭圆形突出,饰以繁缛的浮纹,复杂多变。这种盛酒的铜器制作技术精良,具有透雕效果。

  印花铜凸版。是用来在丝织物上印染图案的工具,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印染工具,对研究古代纺织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铁剑、铠甲与错金银铜间铁矛】

  南越王墓出土的铁器有700多件,有农具、工具、兵器和日用器具等。

  铠甲。这种轻型铁甲适合于气温较高的南方地区使用,与北方中原地区出土的铁铠甲形制有较大差别。

  铁剑。共15件,其中一件出自墓主腰间左侧。

  错金银铜间铁矛。这个铁矛间铜质、鎏金,错间金银的三角图纹和流云纹,如此华丽的铁矛应为南越王自用,或用于仪仗。

  【玉壁、玉盒与丝镂玉衣】

  南越王墓出土各种玉壁56件,仅主棺旧有47件,说明墓主对玉壁的喜爱。其中主棺

  室出土的一件大玉壁,直径达33.4厘米,是我国已知考古发掘出土玉壁中体型最大、龙纹饰最多的一块。

  玉盒。主棺室出土,刻有两凤鸟,饰以美丽浮雕纹,结构严谨,雕工精细,光洁夺目,被称为“玉器绝品”。

  丝镂玉衣。玉衣是汉代特有的丧葬殓服,东汉灭亡以后,未发现有玉衣。玉衣是有等级规定的,有金镂、银镂、铜镂玉衣,诸侯王多用金镂,也有用银镂的。南越王墓出土的丝镂玉衣为首次发现,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件。整件玉衣全长1.73米,共用玉片2291块。用朱红色丝带粘贴,构成多重几何形纹样,色彩鲜艳夺目。

  【玉印、玉佩与玉角杯】

  玉印。共9枚,其中有文字的玉印(有6枚无文字)都是出土在主棺墓主身上,分别是“赵昧”、“泰子”、“帝印”的方行玉印。“赵昧”印和“帝印”都是墓主身份的物证。“帝印”是“帝王之印”的意思,是赵昧生前攒越称帝的物证。

  玉佩。南越王墓出土的玉饰品有130余件,墓主赵昧的组玉佩是最大、最豪华的一套。

  玉脚杯。出自主棺“头箱”,为主人自用的酒具。

  【陶鼎、陶瓮与长乐宫器】

  南越王墓共出土陶器371件,众多的陶器说明其在王宫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打上“长乐宫器”戳印的四件陶鼎、陶瓮。因为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南越国宫殿中是否有“长乐宫”?我们知道,长乐宫是汉代首都长安最重要的皇宫,是皇帝和太后居住的宫殿。最近,考古工作者在市儿童公园东边试掘出约500平方米的宫殿遗址,是不是长乐宫的遗址?因为按照长安的宫殿位置,长乐宫在东南边,未央宫在西边,正好位置相符,而这个试掘宫殿遗址的东边又是宫署御花苑,是南越王及王室休闲和游乐的地方。据推测这四件长乐宫器应是南越国长乐宫的用物,以其随葬,是祈求赵昧死后仍会长生长乐。

  【主人殉葬与奴隶制残余】

  所谓殉葬就是用活人陪葬。在奴隶社会里,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不当人看待。

  南越王墓共发现15具人殉。前空1具,身份是”景巷令”;东耳室1具与乐器同出,可能是乐伎;东侧室有4具“夫人”;西侧室有7具与厨房用具同出,可能是厨师或杂役奴仆;墓道中有2具,其中1具置于斜坡尽头处,可能是卫兵,另1具在外藏椁中,可能是车夫。经专家鉴定,殉人多是被击砸后脑致死的可见人殉是十分残酷的。我国发掘的1]座西汉陵墓中,除南越王墓外,都没有发现有活人殉葬的现象,应是南越国偏居岭南,仍保留奴隶制社会人殉习俗的缘故。在我国的商周奴隶制社会也普遍有人殉的,墓主都是奴隶主,人殉多是妻妾、近侍或仆人。

篇二:西汉广州南越王墓考古发现

  

  南越王墓发掘记迷失在象岗中的?洞1983年6?9?,?个平常的??。  ?州市北郊?座称为象岗的??上,??名民?伴着推?机的轰鸣正在凿?刨?。海拔?度为49.7l?的??包,已被凿掉了17?。正?得起劲,民?们突然发现那风化得有些零碎的花岗岩?块不见了,代之?来的是?块??块整齐排列的砂岩?板。正式发掘前南越王墓所在位置(棚下)(姜?忠摄)“哎!这是咋回事,怎么有这么好的??板埋在这??”有??镐头敲打着?板不解地向包?头问道。包?头?镐头在?板上敲了敲,并不感到异常,抬头随便应了句:“管它什么?块?板,反正都是?头,?不是??,尽管挖就是了。”于是,民?们?甩开膀?“叮叮当当”地劈凿起来。这样的情形?约过了?个?时,最早觉得有些异常的民?感到眼下的?板有些不太对劲,便找了把长尖的铁镐悄?声息地插??板与?板之间的缝隙?撬动起来。随着?板不断地移动,那缝隙越来越?,不时有碎?泥?“稀?哗啦”地掉在缝隙之内。发掘南越王墓时搭建的?棚,旁边?楼是中国?酒店(姜?忠摄)“奇怪哩!”撬动?板的民????语地说着,弯腰俯?想看个究竟,?奈缝隙太?,地下?乎乎的,像个洞?,但什么也看不清。撬?的民?怀揣?种难以?状的?情,将?边的?个同伴喊过来,让他们找来?把铁锹插?缝隙中同时撬动。在低沉有?的号?声中,?板的缝隙迅速扩?,?道阳光穿过飘荡不定的云层照射下来,?板下?竟是?个硕?的洞?。这个意外发现,民?们好奇??增,众?围绕?块?板,或?锹或动镐,兴致勃勃地凿撬起来。眼看?板的缝隙进?步扩?,洞?中的?切即将暴露于世。正在这时,?东省政府基建处基建科长邓钦友来到了?地。摄影师姜?忠站在南越王发掘?地旁?房顶上象岗靠近?州郊外的越秀公园,与越秀?属于?脉,?势为南北长、东西窄,形如?头卧伏的巨象,故得名象岗。1980年底,邓钦友受上级指派,组织???马来到象岗凿?平?,准备为省政府机关?作?员建造?层公寓楼。两年多的劳作,总算在半?腰上劈出了?块平地,起房盖楼指?可待。当邓钦友来到象岗?地察看?程进度时,发现了这个异常情况。此时裂缝的最宽处已被撬开达0.3?,洞?内的形制基本可以辨清。因常年负责野外施??有些?物知识的邓钦有,根据??的初步推断,这个洞?很可能是?座古墓,既然是古墓,就应当受到保护并迅速通知考古部门前来鉴别。想到此处,他对民?们说:“下?很可能是?座古墓,你们不要再傻鸡巴折腾了,我去打个电话把情况报告?下,请?管会的?来看看再作打算。”说罢,邓钦友让?家守护好现场,径?向?下?去。地宫探宝?州市?管会考古队得到消息,很快派考古?员黄淼章、陈伟汉、冼锦祥等赶到现场。经勘查,认为是?座?室古墓。该墓构筑在象岗腹?约20?深处,墓顶全部???板覆盖,?板上部再??层层灰?将墓坑夯实。由于施?,夯实的灰?被挖?,上?履盖的?板有?块被推?机履带辗断,出现了裂缝,被民?发现并撬开。考古?员感到事关重?,迅速向?管会作了汇报。约20分钟,?州市?管会副主任、著名考古学家麦英豪来到了象岗?,他从腰?掏出装有五节电池的?号?电筒打开,从缝隙中向下窥视。随着?电筒光柱不断移动,麦英豪先是看到??块砌垒的墓壁,然后看到硕?的?制墓门,接下来看到了散落在墓室中?堆凌乱不堪的器物。在这堆零乱的器物中,有?个?号铜?和?件陶器格外显眼。麦英豪将?电的光柱在这?件器物的上下左右反复晃动,并从形制、特?等多??观察判断,这应是?千多年前汉代的?座?室墓葬。

  为了进?步弄清情况,当天晚上?点钟,麦英豪率领??悄悄来到象岗?地,并令考古队员黄淼章拽着?根绳索从裂隙进?墓?探个究竟。借助?电的光亮,黄淼章穿过?条过道,跨?厅堂的?个?室,眼前的景物惊得他?瞪?呆。只见硕?的铜壶、铜缸、铜提桶、铜钫和?数的?饰等等,凸现在?层辨不清质地的零碎器物之上。这些器物光芒四射,灿烂夺?。??分钟后,黄淼章根据麦英豪的指?,怀抱?件??璧、?个铜编钟、?个陶罐,来到了墓室的裂缝之下,先让上?的考古?员把?物??翼翼地??个布包提了上去,然后??借助绳索钻出墓?。事实已清楚地向考古?员表明,如此巨?的墓葬和奇特珍贵的?物,是?州考古队成?30多年来?次发现。墓中成套的编钟说明墓主的?份?王即侯,?碧绿的??璧,?分明是瑞?之?,绝?普通?家所有。那么,这座墓中的神秘?物是谁,会不会就是让考古?员多年来苦苦探寻?不得的魂牵梦萦的南越王赵佗呢?地宫中的青铜器物原状(南越王墓博物馆提供)考古?员进?墓室1983年8?25?,经国家?物局批准,由?州市?管会、?东省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三?组成的考古队来到象岗,开始对古墓实施抢救性发掘。当起重机将墓道中坍塌的巨??块块吊?后,经测量,这是?条长度为10.46?、宽2.50?、距地表深度为3.22?的长?形斜坡墓道。在距墓室门?4.12?的地?,斜坡开始转为平底的竖坑。就在这个竖坑中,考古?员发现了棺椁及两个殉葬?的灰痕,这种于墓室之外就藏棺椁殉?的汉墓,在?州乃?岭南属?次发现。尤其引起发掘?员注意的是,墓道中还发现了铜器、陶器等殉葬品,并发现了刻有“长乐宫器”的四字戳印。长乐宫原是西汉时期都城长安著名的宫殿建筑,它位于汉长安城内东南部,与西边的未央宫东西并列,故?称东宫。?汉?祖刘邦驾崩、汉惠帝移住未央宫后,长乐宫便成为太后之宫,其遗址?今尚有部分保存下来。象岗古墓“长乐宫器”戳印的出?,?疑向发掘?员昭?,墓室的主?很可能就是?度僭号“南越武帝”的赵佗,或其家族中的某?位王。但究竟属于哪?代王,?时还?法做出结论。为了发掘?便,墓室的顶盖被揭开,清理?作按既定?案有条不紊地进?,?件件器物被清理出来。发掘?员在墓室的东侧发现了?处殉?的棺具遗痕,殉者的?架、棺具早已腐烂如泥,仅见??板灰残痕,旁边排列着?组?佩饰。就在这组?佩饰的?个??璧旁,发现了??铜质印章,印为?形,龟钮,阴刻篆?“景巷令印”四字,长宽均为2.4厘?,重27.97克。考古?员据此推断,这?印就是殉葬者本??前所佩戴的实物。据后来研究,印章上的“景”字为“永”字同?通假,“景巷令”即“永巷令”,汉代设永巷令这?官职,以宫中的宦者充任,专门掌管皇后、太?的家事。由此可推断,墓中的这位殉葬者?前当是南越国王室的“景(永)巷令”。墓主死后以“景(永)巷令”与漆?车模型同殉了。第?道?门轰然洞开当东?室的器物清理到?半时,西?室的发掘也紧锣密?地?动起来。门道处,在?堆陶器上?散落着3个?号铜?,其中?个滚落到地?上,考古?员从这3个铜???分层向前推进,并很快发现了?组9个?号的铜?。这组铜?原?丝绢包裹,与?组铜勺共置于?个?笥内,只是?笥早已腐烂,?铜?四散开来,同3个?号铜??乎混于?起?难辨层次和秩序。此次西?室共出?铜?17件,在后来的发掘中,?出?了19件,?者加在?起为36件。?个古墓有36件铜?随葬,可见墓主??份之?,以及墓主对?所代表的权?是何等崇拜。继铜?、铜勺发现后,考古?员?在西?室中部南墙根下发现了?件铜虎节。这件虎节的出?,是整个岭南地区唯??次发现,堪称国之重宝。两个?室清理完毕,考古?员打开了墓内第?道?门进?后室。此室是由?个较?的厅堂和三个?型的内室组成。经测量、勘察,厅堂内长4.84?、宽1.84?、?2.3?。从室内结构和散乱的随葬品看,这?应是墓主?棺椁存放的地?。考古?员把厅堂定为主棺室,其他3个?型内室定为东侧室、西侧室和后藏室。墓主的棺椁位于主室正中,四周分别摆放着质地不同的随葬器物。棺椁早已腐朽不存,根据所遗留的?部分板灰痕遗迹及原钉嵌在椁板上的6个?铜铺?的出?位置,以及棺椁内随葬器物的排列情形,可以?体推知棺椁?葬时的状况。当考古?员接近棺椁并将棺椁的朽灰泥????刷?点点细细清掉后,?堆期待已久的??带孔的???凸现在众??前。“??,这?葬着??!”考古?员急切地叫喊起来,在场者观之,?不为之激动兴奋。眼前的事实向考古?员证实,这座墓的主?确是?穿??躺在这冥宫之中的。根据以往考古发掘经验,凡???殓葬者,?王即侯。既然象岗古墓的主?

  墓的主?确是?穿??躺在这冥宫之中的。根据以往考古发掘经验,凡???殓葬者,?王即侯。既然象岗古墓的主?以??殓葬,其尊贵的?份不??明,除了南越王,谁会有这样的?派?1968年,考古?员在河北满城中?王刘胜夫妇的墓中清理出?了两件?缕??,曾轰动世界。?今天,象岗古墓发现的??也必将令世?再度为之瞩?。根据专程前来指导的考古?师夏鼐的意见,考古?员将??碎?编号,依照程序全部提取出来。1984年春,提取的??碎?运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由著名?物修复专家?荣?与冼锦祥、李卫华、王影伊等考古专家进?修复。复原后的??,由头套、上?、左右袖筒、左右?套、左右裤筒和左右鞋共10部分组成,全长1.73?,共???2291?,属于?套丝缕??。从??出?时的整体尺度推算,墓主?的??应在170厘?左右,从两袖下段筒?分析,墓主?体型可能较瘦。这套丝缕??,是考古?献记载中已知?缕、银缕、铜缕??以外??个新的品种。如果象岗古墓墓主确属赵胡,那么,丝缕???葬年代,应在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或稍后,其制作时间要早于满城汉墓出?的?缕??近10年以上。丝缕??与?骸出?原状(南越王墓博物馆提供)在清理??的过程中,考古?员发现??内仍保留有部分遗体残骸,绝?部分残骸已腐朽成粉末状的?渣,只在??的头罩部分尚有少许残颅??。这些残???不?,最?的为直径5毫?左右,最?的直径也仅有45毫?~50毫?。由头罩中捡出的残颅?,?多数已难辨其所属部位,少数较?的??经拼对黏合后尚可判断其所属部位,?且这?块拼接起来的残颅??,也就成为判别墓主性别年龄的唯?资料,后经中国社科院考古所鉴定专家以及北京医院?腔科主任李善荣等采取多种?法鉴定,象岗古墓墓主属?例男性个体,从?齿的磨耗程度、主要颅?缝的愈合情况以及?槽?出现萎缩和?齿的结构等多??考察、检测,墓主的死亡年龄约为40到45岁。就在队员们提取??时,墓室内发?了?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在散乱的???中,考古?员?意间发现了?枚?制印章,此印为?形,螭虎钮,螭虎周围刻有云?纹衬托。印?篆体,阴刻“帝印”两字。这枚“帝印”的书体与早些时候出?于西?室的上刻“帝印”的封泥不同,表明墓主?前最少曾使?过两枚“帝印”。这枚“帝印”发现不久,考古?员?在???的中间部位接连发现了两枚刻有“泰?”的印章。此印章?枚?制,?枚?制,都为阴刻篆?,其中?印为龟钮,外有边栏,中有竖界,印?右?刻“泰”,左?刻“?”。印?作“泰?”两字的印章,在传世玺印中未曾见过,考古发掘中也属?次发现。若按此前发现的“帝印”来看,墓主当是?位僭号称帝的南越王。据《汉书》记载,南越国历史上只有第?代南越王赵佗和第?代南越王赵胡曾僭号称帝,这说明,墓主?不是赵佗便是赵胡。那么墓主究竟是谁?正在考古?员为此争论不休时,?个?关重要的证据出现了。南越王墓出?的?璧(南越王墓博物馆提供)就在第?天傍晚快要收?时,考古?员黄展岳在???中间部位稍左的?块??璧上,突然发现了?件?黄?物件。黄展岳眼睛?亮,细?剔除周围的泥?,轻轻拂去上?的灰尘,?条造型别致的???蟠龙?即凸现于四?台上。黄展岳瞪?眼睛望着这个?蟠龙惊愣了?刻,情不?禁地?喊起来:“不得了了,这?有?枚龙钮?印!”这?声叫喊,犹如?阵风雷卷过幽暗潮湿的墓?,?家纷纷围拢过来,??双充满?丝、疲惫的眼睛对准了那枚龙钮?印。只见?个?形的?块之上,盘踞着?条游龙,游龙的?体盘曲成S形,?尾及两?分别置于?块的四个边?之上,龙?微昂,做欲腾跃疾?之状,整个游龙透出?股威严神圣、腾达飘逸的灵性。在众?焦灼?激动的?光下,发掘负责?麦英豪?呈神圣之?,???细杆?笔拂去?印上的灰尘,极度??谨慎地伸出两个?指捏住沉甸甸的龙钮提起放???,然后屏息静?地慢慢翻转。当整枚?印的正?显露出来时,只见上?赫然铭刻着四字篆书“?帝?玺”——?件绝世?千余年的镇墓之宝横空出世。“?帝?玺”的出?,?疑向?家宣告,象岗古墓的墓主极有可能就是《史记》、《汉书》两书所记载的曾僭称南越?帝的第?代南越王——赵佗的孙?赵胡。据?献记载,汉代官印边长是汉尺的??,即现在的2.2厘?,皇帝的印是否还要?些以?区别,由于没有发现汉代皇帝印,?从?较。此前,有?农民曾在咸阳野外发现过?枚宽度为2.8、通?2厘?的“皇后之玺”?印,若把这枚皇后印与“?帝?玺”相?,?者还是?较接近的。现场发掘的考古?员发现,“?帝?玺”?印出?时,印?沟槽内及印台的四壁都有碰撞的疤痕与划伤,有些地?磨得特别光滑,?磨过的部位正是抓印的?指经常接触的地?,由此可推断,这枚印是墓主?前的实?之物。汉代帝印是?“皇帝”、“天?”之类可以通?的字眼,象岗古墓的墓主为什么却?“?帝”呢?“?帝”是?个特定的称呼,只能指某?朝的?“皇帝”、“天?”之类可以通?的字眼,象岗古墓的墓主为什么却?“?帝”呢?“?帝”是?个特定的称呼,只能指某?朝的其中?个皇帝,总不会是?亲叫?帝,??、孙?还?称?帝。若果真如此,这印以什么样的形式和规制传给下?代呢?或许这正是南越国与中原不同的地?。从?献记载看,南越国的帝王,在?前就已经给??上封号了。如开国的第?代王赵佗,?称是“武帝”。从象岗墓主?的印章可以看出,他?称为“?帝”。历史?献还说,南越国到了第三代王就不敢再称帝了。他把以前的武帝玺、?帝玺都藏起不?。其实即使他称帝,像“?帝?玺”这枚印,他也是不能?的。?于南越国是否有“传国玺”,后?尚不清楚,但像“?帝?玺”这样的?印?疑是特定属于?个帝王的印章。从形制上推断,这枚?帝印玺是南越国?铸的,它不同于汉朝皇帝的??螭虎钮。就?印这?点来说,它与汉朝颁赐的诸侯王、列侯和外藩?领印是?致的,但钮式不同。新中国成?后的30多年间,考古界发现的汉印不计其数,质地有铜、?、?晶等。但?印却?分稀少,仅有12枚,?本福冈县志贺岛也曾发现?枚刻有“汉倭奴国王”的东汉时代?印,标明该岛的国王属东汉朝廷所封。通过?较,可知象岗古墓出?的“?帝”?印质料与汉朝诸侯王、列侯、外藩?领印相同,但钮式?却不相同。这种情况,正符合?帝仿效汉朝但?要僭越称帝的?份。这位“?帝”不是历史记载中第?代南越王赵胡,?会是谁呢?当象岗古墓主棺室清理?作进?尾声时,考古队决定对东、西侧室和后藏室分头进?清理。清理?员在东侧室南部?堆骸?处陆续发现了龟钮、龟头,阴刻“左夫?印“”、“泰夫?印”与“左夫?印”等三颗铜印。在东侧室中部,发现了“右夫?玺”四个阴刻篆书的龟钮?印,外加?枚“赵蓝”字样的覆?钮象?印。根据推测,这应是墓主四位姬妾不同规格的印章,尤以龟钮?印为尊。这位称作“赵蓝”的?,是否是墓主的正室夫?,?时不能确认,尚有待进?步研究。后藏室内,还出?了盖刻“蕃禺少内”的?件铜器。考古?员认为,铜器上的“蕃禺”应专指南越国时期的称谓,汉武帝灭南越后,便通?“番禺”两字了。?个汉字在时间上的前后差别,标志着?个国家的兴亡存废,这是?个颇具中国特?的现象。公元前221年,曾在战国末期叱咤风云的齐、楚、燕、韩、赵、魏关东六国,在秦国军队为期15年的征讨中全部灭亡。中原?地上持续?百年的割据混乱局?宣告结束,中国第?个统?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秦帝国形成了。?此,北?长城,南到长江南岸,东?东海、黄海,西到巴蜀,尽?秦帝国的版图。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帝派遣任嚣与河北正定?赵佗两位将领率楼船之?,再次展开对百越的进攻。由于此时灵渠已开凿成功并交付使?,任嚣、赵佗率领的秦军凭着畅通的灵渠运输条件、丰厚的粮草和精良的武装设备,在百越战场上开始了?规模征伐。秦军所到之处,兵锋凌厉,势如破?,未费多???就占领了今?西等地的西瓯地区,今越南中、北部的雒越地区,战争最终以秦军彻底征服岭南越族的胜利?宣告结束。秦始皇帝把岭南地区正式纳?秦王朝的版图,并在该地区设?了桂林、象郡、南海等三郡。为巩固其占领区,防?越?反抗?量死灰复燃,秦王朝将占据岭南的秦军留下来,与越?杂处,并采取了军事管制性的戍守政策,任命任嚣为南海尉,掌管三郡军政事务,赵佗出任龙川县令。秦亡,楚汉相争,赵佗赵机在南越称王。关于赵佗何年称王,《史记·南越列传》未载,只是说:“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为南越武王。”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南越王赵佗不疾?终,享年101岁。赵佗去世后,因其长?早亡,由年轻的王太孙赵胡继王位。初继位的赵胡按祖?赵佗遗嘱,与丞相吕嘉将其葬于都城番禺城外的群?之中。据史料记载,安葬赵佗遗体时,多置疑冢,发葬的灵车从番禺都城四个城门同时?出,四具棺柩?模?样,下葬时?棺棚?定处。除丞相吕嘉和赵胡等少数??,其他?全然不知南越王赵佗棺柩的下葬之处,赵佗的真正葬所遂成为千古之谜。送别赵佗亡灵之后,吕嘉向着赵佗长眠的城外?岗悄然跪下,抚胸顿??呼道:“天邪!圣王?去,从此南越国将不复存在矣!”吕嘉不幸??中,赵佗归天,确实给这个号称东西万余?的庞?王国带来了厄运。表?上?服南越王室的闽越国,趁赵佗亡故,新君刚?,竟悍然发兵侵略越、闽相倚边界的蒲葵关,并向南越国境内逼进。闽越王国位于南越国的东?,以闽江流域为中?。在秦汉之际,闽越?的活动范围东及今台湾、澎湖、琉球等海岛,西则直达赣东北等地,以今福建省境内为最多。?对闽越国发动的突然袭击,新继位的赵胡?穿孝服临朝,同?僚们紧急磋商御敌?案,颇具?韬武略的吕嘉果断表?:“发兵击之!”此计得到了?武百官的拥护,赵胡则不听此计,坚持认为应禀报汉中央朝廷,并请其派兵击之,??坐收渔翁之利。众?僚?可奈何地看着这位新主给汉王朝发出了求援书。汉武帝得书,将计就计,?即传诏,发兵征讨闽越。闽越国统治者闻讯,?骇,闽越王郢之弟余善杀郢?降,“使使奉王头驰报天?”,汉军停?进攻,上报汉廷,汉武帝下诏?余善为闽越王。地宫中出?的甬钟与?罄(南越王墓博物馆提供)

  在这场战争中,南越国既未损?之兵,?使敌军退却,似是?举两得的好事,却不知已埋下了极?的隐患。闽越?服汉廷并从蒲葵关退兵后,汉武帝令汉廷命官严助赴南越国都城番禺传谕。严助到达番禺,赵胡听后顿?,认为“天?乃为?兴兵讨闽越,死?以报德!”表?了对汉的感激之情。当严助接着传谕让赵胡?汉廷亲?向皇帝谢恩时,赵胡这才回过味来,?惊失?。?对诏令并慑于汉朝廷的威势,赵胡不敢拒绝,同时?怕?旦进?长安,有去?回。情急之中,只好和?个近?商量,称??本愿同严助?同?朝晋见天?,以?谢恩,?奈??继位时间不长,?体多病,不能去往长安,待病稍痊即去云云。为表???的诚意,赵胡特命太?赵婴齐跟严助?同赴长安为皇帝“宿卫”。严助不便强求,只好带上太?赵婴齐返回长安。严助?后,?对?僚的进谏,勾起了赵胡对亡祖?赵佗当年所留遗训的回忆,想起了汉、越??年来相互存有戒?和敌视的历史。从此之后,他对汉廷?直称??有病在?,不肯去长安?见皇帝。汉武帝见赵胡迟迟不肯?朝晋见,?中怨恨,便利?种种借?,把太?婴齐质于长安不肯放回。赵佗当年的遗训不幸应验了。后来,丞相吕嘉?计,设法使太?婴齐返回南越。但赵胡?太??朝后,萎靡不振,元??伤,不再见辅佐??。吕嘉等群?以国家基业为重,数次?王宫进谏,总算使赵胡有了?点起?,但已??挽回南越国江河?下的颓局了。在这种危机四伏的格局中,赵胡勉强?撑了?余年便抑郁?死,死后谥为?王。其?婴齐继位,未久病死,太?赵兴即王位。随着朝野?盾不断加深,南越国丞相吕嘉起兵杀死赵兴与太后,另?婴齐与越妻所?的长?术阳侯赵建德为南越王。此时的汉帝国已进?了兵强马壮的?盛时期,?对南越国的衰弱与内乱,汉武帝决?借此机会以武?扫平荡尽。元?五年秋,汉武帝刘彻下令调遣部分粤?及江淮以南地区楼船将?10万?,兵分五路进攻南越。在汉军的凌励攻势下,南越国军队纷纷溃败。元?六年(前111年)冬,南越国全部平定。此时,汉武帝正出??左?桐乡,欣闻南越国已破,传诏天下,以左?桐乡改名为闻喜县。?此,在历史上存在了5世93年的南越国宣告覆亡。经过?个多?发掘清理,象岗古墓地下宫殿的秘密终于揭开。从出?的各种实物分析判断,此为南越国王墓?疑。?据史书记载,南越第三代王婴齐墓,在汉末已被孙权?军盗掘,在婴齐之后继位的第四、第五代王,正逢?光剑影的动荡乱世,不可能从容不迫地建造如此规模宏?的墓?,只有第?代王赵胡或与他同时代的?级贵族才有可能做出这样的罕世之举。?从“?帝?玺”与“右夫?玺”?印等陪葬物推断,象岗古墓的墓主,就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南越国第?代王赵胡。南越王赵胡墓葬的发现与发掘,是中国汉代考古史上的?件?事,它与河北满城中?靖王刘胜夫妇墓、长沙马王堆轪侯利苍家族墓葬,并称汉代考古三?发现。随着赵胡墓?揭开与随葬品的清理研究,改变了过去?们把岭南当作蛮荒之地,并把岭南?当作“蛮夷”的认识,?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块?地上的先民和先民们创造的灿烂?化。在赵胡墓葬内,除发现?量?器、铜器外,还于西?室发现了造型独特的铁铠甲与铁制兵器,尤其是鱼鳞状铁铠甲的发现,是前所未有的盛事。据考古学者推断,此铠甲为墓主??前所穿,明显有别于满城汉墓墓主刘胜的铁甲,适合于?温较?的南?地区配?,当是南越国??制造的产物,在汉代铁铠甲制造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与铁铠甲?乎同时出?的,还有整批散乱堆放于西?室内西侧的丝织物,范围约2.8平??,碳化堆积厚度达20—30厘?,据此估计原丝织物不少于100匹。如此众多的丝织品放置于?座墓葬中,这在岭南地区乃?整个中国汉代考古史上是少见的。经丝绸专家王[予+予]等?研究认为,汉代常见的织物,如绢、纱、绮、锦、纹罗,以及称为“组”的编织物,在象岗古墓中均有出?,连?艺颇为复杂的绒圈锦也有发现。这些织物的制作,除?般织机外,还需要有提花装置。从这些织物的?艺来看,与中原所出织物?分相似,但史籍中没有汉廷向南越国赐丝帛的记载,仅《汉书·南粤传》有汉?帝赐?“百褚”?句,?赵胡墓中出?织物不仅品种多?且数量巨?。由此推测,当时南越国?少已经有了官营的织物制作作坊。特别引起考古?员注意的是,在墓葬西?室还发现了两件青铜印花凸版,其纹样与长沙马王堆?号墓的?银?印花纱相似。这套印版的发现,说明南越国宫廷作坊中已有印花?艺,墓中的印花纱应是当地印染的。墓中出?的部分织物,如超细绢、?油绢、云母砑光绢、绣纱等,尚未见于其他地区,故此也不能排除这些织物是在当地制作的可能。《汉书·地理志》曾说,岭南南端海南居民亦“桑蚕织绩”,?且是苎?的产地之?。由此看来,汉代南越国完全有可能拥有??的织造作坊。在西?室出?的铜器之间,考古?员还发现了?种纤维质的衬垫物,表?有丝绢及?笥残?,?泽微黄,质地细密,极薄。经技术专家潘吉星研究鉴别,认为这种衬垫物实乃早期的植物纤维纸,种类与早些年发现的灞桥西汉纸有不少相同之处,属于同?个技术等级。根据?献记载,中国造纸是东汉和帝元兴元年(105年),由中常侍蔡伦发明,这个说法,在相当长的时间?被学界所公认。1957年,考古学家在西安灞桥附近?座古墓?发现了西汉古纸,制造时间?蔡伦造纸说提前了100多年,这说明纸的出现应在东汉之前就已存在。据专家考证,中国南?虽然?少在晋代已经能造纸,但与中国南?毗邻的林?、交趾(越南)、真腊等地,直?宋、元、明时代尚不会制纸。?东南亚的孛泥、?哇、满刺加到郑和时代尚不?纸。由此可见,中国纸是沿陆路??海路传到东南亚与印度等地去的。灞桥纸出?于西北,象岗纸发掘于岭南,两者类似,同属汉武帝时期,它们有可能是各?独?发明的,也可能是通过技术传递,??受另??的影响?完成的。但?论如何,赵胡墓纤维纸的发现,说明南越国的经济?化已达到了相当?的程度,有些领域完全可与中原?肩。

  1993年11?10?,新华通讯社向世界播发了如下消息:?州市越秀公园西边的象岗发现?座西汉南越王墓,墓中出?遗物是岭南汉墓中出?数量最多,收获最?的?座。其科学价值,可与满城陵?汉中?靖王墓和长沙马王堆汉侯墓相?拟,在全国汉墓考古?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墓中出?19枚印章,是全国汉墓中罕见的。最?的?枚是龙钮?印,??:“?帝?玺”,可确定墓主是第?代南越王。另有封泥铭刻和陶器上的戳印?字,也为墓主?份提供了重要依据……象岗第?代南越王墓的发现,对研究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开发、物质?化的发展,南越国史都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为探寻第?代南越王赵佗墓提供了重要线索。”随着新华社消息播发,象岗——这个把南越王墓吞?腹?的??包,迅速成为举世瞩?的岭南考古学圣地。由于南越王墓历?千多年沧桑?未曾被盗,保存完整,墓中许多随葬器物堪称绝品,在中国汉代考古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州市政府在原址筹建了现代化的南越王墓博物馆,有效地保护了出??物,迎接四???的来客,为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化做出了特别贡献。

篇三:西汉广州南越王墓考古发现

  

  作者:NULL出版物刊名:考古主题词:中国社会科学院;越王;广州市区;重要地位;西汉;文化部;考古工作;科学价值;省博物馆;考古研究摘要:<正>【本刊讯】广州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州市区的象岗山。今年六月,广东省有关单位在这里建宿舍楼,削平山岗时被发现。经文化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报请国务院批准,由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东省博物馆联合组成发掘队于八月开始进行发掘,文化部文物局也调派专业干部参加这一工作。象岗南越王墓是岭南目前已知的最大的石室墓,墓中出土遗物,是岭南汉墓中出土数量最多、收获最大的一座。其科学价值,可与满城陵山汉中山靖王墓和长沙马王堆汉轪侯墓相比拟。在全国汉墓考古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篇四:西汉广州南越王墓考古发现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真实而神秘的汉墓笔记(下)

  展开全文

  在主棺室中,身穿玉衣的墓主人身体两侧各佩有5把装饰华丽的剑,除此以外还有5把剑放在墙边,每一把都用丝绢裹缠。

  经过清理,10把宝剑渐渐露出了它们的庐山真面目。这些剑,有的镶金,有的嵌玉,而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一柄特长的铁剑,竟有146厘米长,这是迄今见到的汉代古剑中最长的。

  据史料记载,汉朝出于防备心理,一直限制铁器贸易。而且,吕

  后还下令绝对禁止任何铁器流入南越国。可如今,在南越国君的大墓竟出土了如此多的宝剑,这就给历史提供了另一种解释。看来,距今2100多年的南越国,已经有了成熟的铸铁技术,在历史的记载背后,还有着鲜为人知的传奇。

  戈、矛和戟是古代十分常见的兵器。戈用于钩杀,矛用于冲刺,而戟将戈与予的功能结合起来是一种既可刺杀又可钩杀的双重性能兵器。南越王墓出土的这三种兵器基本保留着战国兵器的特点。东耳室出土了一件有铭文的戈,上面有“张仪”等刻字,说明了这件戈是秦

  惠王四年由秦国的相国张仪督造的,由于秦统一百越而到达岭南地区,随后成为南越国的王室文物,成为礼仪场所的仪仗之器。

  “张仪”铜戈通长22.3厘米

  “张仪”戈出土于南越王墓东耳室,上面有铭文“王四年,相邦张仪”等字,说明这件戈是秦惠文王四年(前321年)相国张仪督造之戈。

  “张仪”戈上铭文

  张仪相秦惠王前后历时18年,期间仅乐池代相1年。其以连衡之策说六国,使六国背纵约而共事秦,为秦不世功臣。汉初已完全流行铁器,南越王墓出土兵器皆铁制,“张仪”戈与另一无铭戈是墓中仅见之铜兵器。这两件铜戈,应为秦平岭南时传来,至第二代南越王时,这些铜戈已成了纪念之物,或被改为礼器,王死后随之入葬。此时上距制造之年已历110年左右。

  船纹提筒

  提简是古代越族储酒的器物。墓中出土大小不一的提筒共9件,随葬时大小相套。这是最精美的的一件。简身有四组船纹,反映的是一支大型作战船队在战争结束后凯旋的场景。船体明显绘出甲板,船内分舱,隔成5舱或6舱,满载战利品,其中的一舱内满是铜鼓,铜鼓是古代越族部落权力的家征。图上还绘有海龟、海鱼和海鸟,并有“羽人”战士手提敌人首级或执宰俘虏等情形,这是目前考古发现规模最大和最为完备的海船图形,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有重要意义。上有人认为它展示的是祭河神的场景。

  铜提筒是南越王墓出土文物中最具地方特色的器物之一。特别是本件船纹铜提筒,高40.7厘米。除器身有几组几何饰纹带外,最为突出的是4只首尾相连的羽人船,每船有羽人5名,各饰羽冠,赤脚。

  船首倒挂一具人头。船首尾各竖两根羽旌。5人形态各异,有的划桨,有的击鼓,有的持兵器,有的在杀人。有人分析,广州临海,多海患,画面表现的应是杀俘虏祭海神的场面。

  船纹拓片

  船与船之间还有海龟、水鸟、海鱼等作装饰,形态生动,工艺精美,是精美的艺术品。

  铜镜

  著名的错金银镶松石几何龙纹三钮复合镜,2000多年前的丝带还在。带托铜镜是一种复合镜,由镜面和镜托两部分组成,镜面和镜背分别铸造,再用粘合剂将它们粘合在一起。镜背用鎏金、错金银、镶嵌绿松石等手法装饰,制作精细。经化验,这面铜镜镜面的含锡量高,使铜镜的反光度强,但易碎裂。镜背的含锡量很低,含铅量高,质软,在没有柔性金属铸造的时候,这种刚柔相合的办法,实在是一种创举。

  汉式“蕃禺”铜鼎通高21厘米,腹径21.5厘米

  南越王墓出土汉式铜鼎共18件,其中4件器身有“蕃禺”或“蕃”字铭文。这件“蕃禺”汉式铜鼎出于后藏室,扁圆腹,圜底,矮蹄足,鼎盖刻有“蕃禺、少内”等字。

  汉式“蕃禺”铜鼎上鼎盖刻有“蕃禺、少内”等字

  墓中共出土有9件刻有“蕃禺”铭文的器物,蕃、番古代互通,蕃禺即番禺,也就是今天的广州,《汉书·地理志》记南海郡云:“秦置。秦败,尉佗王此地……番禺,尉佗都。”可见秦时番禺为南海郡郡治,后来成为南越国都城。这件“蕃禺”铜鼎是广州建城已历二千一百多年最佳物证。至于“少内”,本为秦代设置的官职名,主要负责掌管财货,汉代沿用。“少内”铭文说明南越国的官制仿效于中原秦汉官制。

  墓中共出土2件铜姜礤,此件长13.3厘米,高5.2厘米。

  青铜姜礤前面有漏孔,后部有孔钉擦面,用来磨取生姜汁,这种形制的器具,现代厨房仍在使用。

  小烤炉

  南越王墓出土了三件方形铜烤炉,炉平面略呈长方形,中部稍凹,四角上翘,底面有一定的弧度,底设四个带轮轴的足,便于移动。四边有回廊形遮沿,内有铜柱支撑,一件四角外有熊形足,有舖首,两侧有穿系,用铁链吊系。

  大铜烤

  炉长61厘米,宽52.5厘米,高11厘米

  如此造型的烤炉非常罕见,它表明2000多年前的先民对“烧烤”钟爱有佳,连烤炉都做的这么讲究。

  南越王墓出土之墨丸、石砚砚台边长12.5—13.2厘米

  西耳室出土了一套和前室出土了两套由天然扁平的河卵石及研石组成的石砚。西耳室另出土圆饼形的小墨丸4385颗。河卵石和研石表面光平,且都附有朱墨残迹,墨的颜色和前室及主棺室室门上的彩绘颜色一致,显然是彩绘前室后遗留下的实用物。

  南越王墓博物馆中出展陈的出土墨丸墨色,依旧鲜亮。

  南越王墓出土了11对牌饰,都是鎏金铜框嵌蓝色板块玻璃。这些牌饰大多出土于墓主胸腹两侧,是最为重要的随葬品之一。牌饰上的玻璃厚薄一致,色泽晶莹,透明如镜,其中包含的气泡极少,可见其制作工艺绝非一般。经过化学检测,这些蓝玻璃是国产的铅钡玻璃。

  这些玻璃发现之前,世人都认为中国的平板玻璃出现较晚,在玻璃发展史上,平板玻璃技术非常重要,因为这是玻璃窗片、玻璃镜等玻璃制品的基础工艺,南越王墓出土的的玻璃板块还不能称为真正的平板玻璃,但是用铸造的方法制作透明度这样高的玻璃板是相当难的,为后世的平板玻璃奠定了可靠的发展基础。

  金扣象牙卮高5.8厘米,厚0.3厘米

  金扣象牙卮出土于西耳室,由象牙卮盖、象牙卮身和金质卮座三部分组成。盖外套一个金质圆箍,盖上分立着三个金质环形钩尾立钮,嵌入象牙板中。卮上口套入金扣,中部镶嵌一环形连舌金提梁,底下承接一个圆形金质底座,空底,下附三足。

  金扣象牙卮针刻线画示意图

  在卮盖表里和卮身外表均饰有针刻线画。牙筒中央针刺神兽纹,并用朱、蓝两色填出兽体,以增强立体感。

  “王命命车徒”虎节

  节,是古代用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的信物,是我国古代使者所持的凭证。目前我国已出土的节有:管形节、龙节、虎节等。这些节多出土于湖南、湖北、安徽等楚文化区域。这件虎节长19厘米,最高11.6厘米,最厚1.2厘米。

  此虎节出土于西耳室,由青铜铸成,呈扁平板的老虎形状,虎呈

  蹲踞之势,尾部弯曲成“8”字形,虎身上的斑纹用60片金箔片错成。

  在虎的正面有错金铭文“王命命车徒”五字,是为一件调动兵马的信符。南越王墓出土的这件虎节是迄今为止考古出土的唯一的错金铭文虎节。

  南越王墓殉人分布图

  象岗山南越王墓随葬品共千余件(套),这些出土文物对研究秦汉时期岭南土地开发、生产、文化、贸易、建筑等状况以及南越国历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篇幅有限,其他著名出土物如波斯银盒、漆木屏风等于此只得割爱,但不能忽略的是,南越王墓中包括4位妃妾,殉葬者共有15人,可见人的蛮性并不是与时俱进的。

篇五:西汉广州南越王墓考古发现

  

  西汉南越王墓

  西汉南越王墓

  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州解放北路的象岗?上,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代王赵眜的陵墓。赵眜是赵佗的孙?,号称?帝,公元前137年?122年在位。该墓于1983年6?被发现,挖掘完毕即在原地建?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是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1983年发掘时,出??物中有“?帝?玺”?印??以及“赵眜”?印,证明陵墓主?的?份。南越?王墓的出?,被誉为近代中国五?考古新发现之?。西汉南越王墓已开辟为博物馆。

  赵眜,在《史记》称为赵胡,中国西汉时期南越国的第?代王,公元前137年?前122年在位,是南越国第?代王赵佗的孙?,号称“南越?帝”。他的陵墓位于今?州市解放北路的象岗?上,是著名的“南越王墓”。  南越王墓劈?为陵,从象岗顶劈开??20?,凿出?个平?“凸”字形的竖?,再从前端东、西侧开横洞成?室,南?开辟斜坡墓道。墓室以红砂岩?仿照前堂后寝的形制砌成地宫,墓顶?24块??覆盖,再分层夯实?成。墓室仿照?前宅居筑成,墓室坐北朝南,前三后四共7室,宽12.5?,长10.85?。墓主居后部中室,前厅后库,前部东西为?室,后部东西为侧室。殉葬者共15?,其中姬妾4?,仆役7?。前部前室四壁和顶上均绘有朱、墨两?云缎图案;东?室是饮宴?器,有青铜编钟、?编钟和提筒、钫、锫等酒器以及六博棋盘等;西?室是兵器、车、马、甲胄、?箭、五?药?和?活?品、珍宝藏所,尤其珍贵的是来?波斯的银盒、?洲?象?、漆盒、熏炉和深蓝?玻璃?。这些?物证明南越国早期或更前年代?州已与波斯和?洲东岸有海上贸易。后部主室居中,为墓主棺库主室,墓主?穿丝缕??,随?印章9枚,最??枚为“?帝?玺”龙钮?印,此外,还有螭虎钮“帝印”。龟钮“泰?”?印以及墓主“赵眜”?印等。东侧室为姬妾藏室,殉葬姬妾4?均有夫?印1枚。西侧室为厨役之所,殉葬7?,?棺?,室后置猪、?、?三牲。后藏室为储藏?物库房,有近百件?型铜、铁、陶制炊具和容器。出??物共千余件(套),?印是国内?次出?的汉代帝王?印。这些出??物对研究秦汉时期岭南?地开发、?产、?化、贸易、建筑等状况以及南越国历史等??都具有重要价值。现就陵墓及部分珍贵?物作较详细的介绍。  根据国家?物局2002年发布的《?批禁?出国(境)展览?物?录》,共有64件(组)?级?物禁?出国(境)展出。南越王墓中出?的“?形?杯”和“铜屏风构件5件》”位列其中。成为?批禁?出国(境)展览?物。

  形?杯”和“铜屏风构件5件》”位列其中。成为?批禁?出国(境)展览?物。

    彩画?室?墓是?座西汉彩画?室?墓,墓主是南越国第?代王赵昧(赵佗之孙),距今已有2000多年。

  1983年,在解放北路象岗?上?个?地发现的这个?墓。深?地下20?,?750多块砂岩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构筑。陵墓?积约100平??,分前后两部分,共有7个室。前室居中,室的四?及顶部都绘有朱、墨两?的云纹图案,象征朝堂。斜坡墓道残长10.46?,宽2.36~2.59?。墓内的前、后两部分各设有?道双扇的?门。

    南越王墓是岭南地区发现规模最?、出??物最丰富多样、墓主??份规格最?的?座汉墓,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彩绘壁画?室?墓。这座墓堪称地下宝库,共出?各类?物达1000多件(套),内涵?常丰富,尤以铜、铁、陶、?四者所占?重最?。?“?帝?玺”?印是中国考古发掘?次发现的“皇帝”印玺,最为珍贵。

    南越王墓的发现,其社会、历史、?化科学价值不但震撼岭南?地,?且惊动全国,闻名世界,从考古学界、社会各界到新闻界,?不感到惊奇。有?评价这是“令?数?苦苦探寻了2000多年的隐秘,中国考古史上最辉煌的发现之?”。墓中的宝贝被形容为:“珍宝灿烂”,“?灿灿”,“银闪闪”,“?器之最”,“碧?之宝”,“稀世之宝”,”汉?中价值连城的绝品”,还有许多“罕见”、“?次”、“唯?”、“独???”、“精美绝伦”、“?法替代”等顶级评价。随着新华社消息的播发及《?民?报》等媒体?章的发表,全世界都在强烈地感到中国岭南地区古??化的震撼,同时,?激发了?们对寻找赵佗墓的希望,迷茫中似乎露出了曙光!

    南越王墓有?件?物被称为“镇墓之宝”——“?帝?玺”?印,是我国考古发掘出?的第?枚帝印。在传世或发掘出?秦汉印章中,未见?枚皇帝印玺,只有?献记载。但是?献讲的帝印,是??质印、螭虎钮印,印?是“皇帝?玺”或“天??玺”;?南越国赵昧这枚帝印却

  ?帝?玺是?质印、蟠龙钮印,印?是“?帝?玺”。

  这是?印的独特之处,是南越国?铸、?前实?之印。

    南越王墓除了“?帝?玺”?印外,还有“泰?”(泰同太)?印和“右夫?玺”?印,但不是龙钮,?是龟钮。“泰?”?印也是?次发现,在传世印玺中未曾见过。

    按秦汉礼制规定,只有皇帝、皇后的才能称“玺”,其它?属的印是不能称“玺”的。皇帝?玺并?只有?种,?有多种。例如“皇帝之玺”(?于赐诸侯王)、“皇帝?玺”(?于封国)、“皇帝信玺”(?于发兵)、“天?之玺”(?于册封外国)、“天??玺”(?于治??)、“天?信玺”(?于事天地?神)。“皇帝玺”被视为“传国玺”,历代统治者视为保国镇疆之宝,正所谓“得宝者得天下,失宝者失天下”。汉武帝就有六个玺

  ?花泡饰,是可以往下传的,?赵眜mò的“?

  帝?玺”是个?专?,不往下传,因此死后?于陪葬。

    历史上发现的印不少,但?多是铜质、?质或?晶质的,很少发现有?印,现存世的只有12枚,12枚?印中属东汉的有8枚,属西汉的4枚,仅南越国便占了3枚。

    南越王墓的?器除?印外,还有?带钩、?花泡和杏形?叶,均是饰物。??花泡普遍被认为是海外输?的“洋货”。

    南越王墓出??物中有?件??的银盒特别引?注?,那闪闪发光的花瓣显得尤为突出。这个呈扁球形银盒,通?12厘?,腹径14.9厘?,重572.6克。出?时在主棺室,盒内有?盒药

  银盒丸。从造型、纹饰和?沿的鎏?圈套等?艺特点看,与中国传统的器具风格迥异,但与古波斯帝国时期(公元前550~330年)遗物相似。经化学分析和专家们研究,认为是波斯产品,银盒?的药丸很可能是阿拉伯药。因此,银盒并?南越国制造,?是海外舶来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南越王墓出?的银器除了银盒外,还有银洗、银卮和银带钩,都是越王室的专?器具。7件银带钩?艺?分精美,有5种式样、钩?有雁头形、龟头形、龙头形和蛇头形等。特别是主棺室出?的那件银带钩,通长18.4厘?,呈?状,镶嵌宝?并饰以凸浮雕。龙头形的钩?饰以卷云纹和腾跃的飞虎。复杂的纹饰,发光的宝?,通体鎏?,显得?贵华丽,是很好的?艺精品,反映了主??超的制作?艺和审美观点,从中我们也可看出当时?们的?活风尚。带钩的?途,主要?于扣接束腰的?带,还可以?于佩剑和钩挂?剑、钱袋、印章、镜囊及各种饰品。

    铜器在南越王墓的出??物中占有重要地泣,共有青铜器500多件,不但品种数量多,?且?艺技术精湛,极具地?特?。这批铜器中有厨具、饮??具、酒器、乐器、车马器、?产?具及各种??器具,等等。

  ??杯铜?。共36件,有汉式?、楚式?和越式?,其中有9件刻有“蕃禺”铭?,都是由南越国的都城?匠所造,是?州建城历史的重要物证。特别是越式??,通?54.5厘?。出?时?内有“泰官”封泥?枚。南越国也像西汉?样设有“泰官”?职,是掌管南越王?常饮?的职官。

  铜壶共9件。特别值得?提的是?个鎏?铜壶,?37厘?,细长颈,?腹,造型美观??,通体鎏?,光亮华丽,是?件艺术精品。

  铜提简共9件。铜提筒是南越王墓出??物中最具地?特?的器物之?。特别是?个船纹铜提筒,?40.7厘?。除器?有?组?何饰纹带外,最为突出的是4只?尾相连的??船,每船有??5名,各饰?冠,?脚。船?倒挂?具?头。船?尾各竖两根?旌。5?形态各异,有的划桨,有的击?,有的持兵器,有的在杀?。有?分析,?州临海,多海患,画?表现的应是杀俘虏祭海神的场?。船与船之间还有海龟、?鸟、海鱼等作装饰,形态?动,?艺精美,是精美的艺术品。  出?的39件铜镜?部分是精品,例如连弧龙纹镜、带托镜、?字龙凤纹镜、绘

  四体连铜熏炉画镜、六?纹镜等。其中绘画镜是彩绘?物?画

    出?的39件铜镜?部分是精品,例如连弧龙纹镜、带托镜、?字龙凤纹镜、绘

  四体连铜熏炉画镜、六?纹镜等。其中绘画镜是彩绘?物?画镜,直径达41厘?,为国内考古发掘出?最?的西汉绘画圆镜,是汉代铜镜中的珍品。特别是出?时仍保留?、青绿两?的绘?物组画,中央有2?作跨步?腰?剑表演,两侧各有4?站?围观,?动逼真。周围和中间还配以连弧纹和卷云纹。还有六?纹镜,有6个斜形?字,衬以浪花形?状纹和莲叶形花瓣纹饰。?前,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有??六?字纹镜是传世品,但是南越王墓出?的这?镜则是第?次由考古?作者亲?发掘出来的,实为珍贵。铜鉴出于后藏宝,是深?腹?盆,可?来盛?或?物,出?时盆内有猪、?、?、鸡?和鱼、龟等海产,说明这是当时的主要?品。

  铜熏炉共有11件,有单件和四连体的,炉腹和顶盖均镂孔透?,是?来焚?料的,?料被认为是舶来品,这是最能反映南越国地?特?的典型铜器,其复杂的?艺反映了当时的铸造技术?平。

    甬钟、铜句鑃都是乐器。宴乐之器是古代统治者炫耀其奢华?活和?份地位

  铜酒筩的标志。墓内东?室出?的?批乐器,旁边还有?名殉葬的乐师。乐器可分铜、?、陶、丝四?类,这?只说青铜乐器,有钮钟?套14件,甬钟?套5件;句鑃?套8件。还有铜铸等。钮钟是南越国?造的乐器,?者通?24.2厘?,?者通?11.4厘?。

  甬钟最?的通?49厘?,最?的通?38厘?,长圆筒呈椭圆形。

  句鑃最?的通?64厘?,扁?形实柱体柄,弧形?,阴刻篆?“?帝九年乐府?造”,并刻有“第?”?“第?”的编码,是迄今我国唯?发现具有绝对年代,??有序号的句鑃。“?帝九年”是公元前129年,由乐府?匠制造,赵昧?称?帝,与历史?献记载相符。经测定,句鑃?质还好,仍可演奏,弥?珍贵。

    墓中出?的兵器种类多,数量?,除15把剑为铁质外,其余皆为铜造。最为难得的是?把“张仪”铜?,铭?“王四年相邦张义(仪)”等字,“王四年”应为秦惠王时。由张仪监造,说明是由秦带?南越的。

  铜剑出?西?室、是战国楚式剑,为墓中唯?的?把青铜剑。

  铜虎节是?件难得的珍品。姿态?动威猛,蹲虎欲跃,虎头昂扬。张?,露齿,?腰.卷尾,饰以错?虎斑纹,是国内仅存的?件错?虎节,属于孤品。节是外交和军事上的信符,有虎节、龙节、?节之分.可以?来证调战车和?兵,有错?铭?“王命:车徒”,尤为珍贵,是?件重宝。

    铜钫是?个?形壶。腹呈椭圆形突出,饰以繁缛的浮纹,复杂多变。这种盛酒的铜器制作技术精良,具有透雕后味,更能衬托出主?酒的名贵与醇?。  印花铜凸版。是?来在丝织物上印染图案的?具,是我国?前发现年代最早的印染?具,对研究古代纺织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墓中出?的铜构件较多。有鎏?铜铺?6件。有?个出?时已朽的漆屏风的铜构件多种,例如,转?鎏?铜托座、鎏?蟠龙托座、正间鎏?铜托座、鎏?朱雀铜顶饰、鎏?双?兽形铜顶饰等。还有鎏?铜牌饰等。

    铁器的使?,??提?了?产效率,促进了社会?产?的发展,增强了国防?量。中国考古发现最早的铁器始于春秋时代,战国时期已普遍使?。汉代铁器以农具、?具和兵器为主。南越王墓出?的铁器有700多件,有农具、?具、兵器和??器具等。

  铠甲通?58厘?,属轻型铁甲。共有709?甲?,均呈四?抹圆的长?形。这种轻型铁甲适合于?温较?的南?地区使?,代表了西汉时期南?铠甲的基本形制,与北?中原地区出?的铁铠甲形制有较?差别。

  铁剑共15件,其中?件出?墓主腰间左侧,残长164厘欧阳,剑鞘为?胎,剑茎两?夹以?板,外捆缠丝带。还有4件是青黄??,雕刻最为精细,下?有?浮雕群兽,形态?分?动。

  错?银铜间铁?这个铁?间铜质、鎏?,错间?银的三?图纹和流云纹,如此华丽的铁?应为南越王??,或?于仪仗。

  ?壁是正中有回孔的圆形?器。南越王墓出?各种?璧56件,仅主棺室就

  有47件

  兽衔?璧,说明墓主对?壁的喜爱。这些?壁中?较突出的有??璧、透雕重圈?龙衔环璧、透雕龙纹?璧、透雕龙凤涡纹?璧、鲁??璧、双连?璧等。特别是主棺室出?的?件??璧,直径达33.4厘?,是墓中所出??璧中最?的?件,雕刻精致,纹饰古朴庄重,颇有帝王之?。??璧是我国已知考古发掘出??璧中体形最?、龙纹饰最多的?块,被称为“璧中之王”。

    主棺室出?,为青?,呈青黄?,盒??圆,?77厘?。?盒刻有两凤鸟,饰以美丽浮雕纹,结构严谨,雕?精细,光洁夺?,被称为“?器绝品”。

    ??是汉代特有的丧葬殓服,东汉灭亡以后,未发现有??。??是有等级规定的,有?缕、银缕、铜缕??,诸侯王多??缕,也有?银缕的。南越王墓出?的丝缕??为?次发现,也是迄今为?唯?的?件。整件??全长1.73?,共???2291块。?朱红?丝带粘贴,构成多重

  丝缕???何形纹样,?彩鲜艳夺?。

  ?印共9枚,其中3枚有?字的?印(有6枚??字)都是出在主棺室墓主?上,分别是“赵昧”、“泰?”、“帝印”的?形?印。“赵昧”印和“帝印”都是墓主?份的物

  龙凤纹重环?佩证

  。“帝印”是“皇帝之印”的意思,是赵昧?前僭越称帝的物证。

    由于??具有优良的质地和美丽的?泽,?能迎合?们的求美天性和祈求健康、避邪的?理,从古?今是?们追求的时尚。在古代佩戴?质装饰品是达官贵?追求的时尚。南越王墓出?的?饰品有130余件。例如,犀形?瑛,整体作透雕形的犀?,呈蹲曲不想状,全?肌?隆起,充满?机活?。双龙纹?瑛,对称的双龙头,张???,饰以透雕云纹,形象?动。透雕龙璃纹?环,双?透雕?龙?兽的优美造型,?分别致。透雕龙凤纹重?佩,透雕体态轻盈的龙凤,饰以卷云纹,造型饱满有?,龙凤均有呼之欲出之态,确是?饰精品。连体双龙?佩,构思奇特的双龙拥?,形象?动。凤纹牌形?佩,独特的不对称设计,形象美观。还有11套?佩已复原了3套,墓主赵昧的组?佩是最?、最豪华的?套。

    出?主棺室“头箱”,为主???的酒具。长18.4厘?,?部椭圆,?径5.8?6.7厘?。杯?作弧形优美流畅地回卷,尾端形似浪花飞扬,饰以阴刻、浮雕,构思奇妙,制作精美。这件独???的?器精品被誉为“汉?中的稀世之宝”。

    在?们?活中,陶器?其它器具的存在时间更长、作?更?、关系更密切

  陶器-?瓮(刻字为“长乐宫??”)。南越王墓共出?陶器371件,计有储容器、炊煮器、??器,还有?坠、响器和模型明器--陶壁等,众多的陶器说明其在王宫的?常?活中的重要作?。主要有陶?、陶璧、陶瓮、陶钵、陶碗等。特别值得?提的是打上“长乐宫器”戳印的四件陶?、陶瓮。因为它向我们提出了?个问题:南越国宫殿中是否有“长乐宫”?我们知道,长乐宫是汉代?都长安最重要的皇宫,是皇帝和太后居住的宫殿。最近,考古?作者在市?童公园东边试掘出约500平??的宫殿遗址,是不是长乐宫的遗址?因为按照长安的宫殿位置,长乐宫在东南边,未央宫在西边,正好位置相符,?这个试掘宫殿遗址的东边?是宫署御花苑,是南越王及王室休闲和游

  陶器-彩绘陶盖盒乐的地?。据推测这四件长乐宫器应是南越国长乐宫的?物,以其随葬,是祈求赵昧死后仍会长?长乐。

    丝绸是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发明之?。?州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以开拓丝绸贸易闻名世界,西?国家认识中国是从丝绸开始的,说中国是“丝国”。岭南地区丝绸?产的历史悠久,《汉书》记载海南岛?带有“??桑蚕织绩”,说明南越国时期已经有养蚕和进?丝绸?产。从南越王墓出?的丝绸情况看,丝绸的随葬品不但品种多,?且数量很?。特别是西?室西部,在约2.8平??的范围内,丝织品多层叠放,整匹随葬的有绢、绣绢、朱罗、朱绢、绣“纱’、超细绢、砑光绢等品种。可惜出?时织物已全部炭化。炭化堆积层厚达20~30厘?,陪葬丝绸估计不下100匹,折叠层达700余层。?丝织品包裹随葬品也很普遍,有?估计超过300件以上。包裹?绢数??分惊?,就像现代??包装纸?样普遍,说明南越王室的奢侈。墓中出?的丝织品不但有平纹组织的绢、纱,也有重经组织的素?锦、??镜和绒圈锦,品种?分丰富。如此之多的丝织品整匹随葬和?批包裹器物,说明南越国的丝织产品相当丰富,?且也会有外销,估计墓中出?的象?、银盒、?料等舶来品,也可能是?丝织品来交换的。

    原??象?。在西直空出?原??象??捆,共5?、并排堆放。最?的象?长126厘?、整堆象?宽57厘?。

  ?雕犀?杯经动物学专家鉴定,出?的象?与亚洲象纤细的?有明显的区别,与?洲雄象??粗壮的?接近,说明这5??象?的产地是?洲。可能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到?州的。另外还出?了刻画象?卮、象?算筹和残?雕器等,可见这些原??象?是进?作为雕刻原料的。

  ?州的。另外还出?了刻画象?卮、象?算筹和残?雕器等,可见这些原??象?是进?作为雕刻原料的。  珍珠枕头。在墓主??头套下的丝囊内装了470颗珍珠,珍珠直径0.1?0.4厘?,是未经加?的天然珍珠,专家们分析是?个丝囊珍珠枕头。有?说珍珠具有镇静、美容和辟邪的作?,像现代?喜欢戴珍珠项链?样,珍珠枕头垫起头来也是很惬意和舒服的。?珍珠做成枕头,在考古发掘中发现尚属?次。另外,在主棺室“头箱”中,原盛于?个?漆盒内,有重量为4117克的珍珠(出?时漆盒已朽,珍珠散落满地)。珍珠直径0.3?1.1厘?,会不会也是?来做枕头的呢?因为未来得及做,就只好陪葬了。  所谓殉葬就是?活?陪葬。在奴?社会?,奴?只是会说话的?具,不当?看待。  南越王墓共发现15具?殉。前空1具,?份是”景巷令”;东?室1具与乐器同出,可能是乐伎;东侧室有4具“夫?”;西侧室有7具与厨房?具同出,可能是厨师或杂役奴仆;墓道中有2具,其中1具置于斜坡尽头处,可能是卫兵,另1具在外藏椁中,可能是车夫。经专家鉴定,殉?多是被击砸后脑致死的可见?殉是?分残酷的。我国发掘的1]座西汉陵墓中,除南越王墓外,都没有发现有活?殉葬的现象,应是南越国偏居岭南,仍保留奴?制社会?殉习俗的缘故。在我国的商周奴?制社会也普遍有?殉的,例如,在河南安阳的商代墓葬就普遍有?殉,有些贵族墓甚?多达90?。墓主都是奴?主,?殉多是妻妾、近侍或仆?。

篇六:西汉广州南越王墓考古发现

  

  西汉南越王墓

  讲解线索:

  [南越王墓简介]-[金印、金带钩和金花泡]-[银盒、银洗和银带钩]-[铜鼎、铜壶和铜提]-[铜镜、铜鉴和铜熏炉]-[钮钟、甬钟和铜句鑃]-[铜戈、铜剑和铜虎节]-[铜钫和印花铜凸版]-[铁剑、铠甲和错金争铜间铁矛]-[玉璧、玉盒和丝镂玉衣]-[玉印、玉和玉角杯]-[陶鼎、陶瓮和长乐宫器]-[主人殉葬和奴隶制残余][南越王墓简介]

  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州解放路的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国第二代赵昧的陵墓。赵昧是赵佗的孙子,号称文帝,公元前137年至122年在位。南越文王墓的出土,被誉为近代中国考古五大新发现之一,现已辟为博物馆。

  1983年发现的这个大墓,深入底下20米,用750多块砂岩大石构筑。陵墓面积约100平方米,分前后两部分,共有7个室。前室居中,室内四面及顶部都绘有朱、墨两色的云纹图案,象征超堂。前、后两部分各设有一道双扇的石门。

  南越王墓是岭南地区发现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多样、墓主人身份最高的一座汉墓,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彩绘壁画石室大墓。这座墓堪称地下宝库,共出土各类文物1000多件(套),尤以铜、铁、陶、玉四者所占比重最大。而“文帝行玺”金印是中国考古发掘首次发现的“皇帝”印玺,最为珍贵。

  [金印、金带钩和金花泡]

  南越王墓出土的“文帝行玺”金印,是我国考古发掘出土的第一枚帝印。在传世或发掘出土秦汉印章中,未见一枚王帝印玺,只有文献记载,而且文献讲的帝印是白玉质印、蟠螭虎钮印,印文是“皇帝行玺”或“天子行玺”;而南越国赵昧这枚帝印却是金质、蟠龙钮印,印文是“文帝行玺”。这是金印的独特之处,是南越国自铸、生前实用之印。

  南越王墓的金器除金印外,还有金带钩、金花泡和杏形金叶,均是饰物。而金花泡普遍被认为是海外输入的“洋货”。

  [银盒、银洗和银带钩]

  南越王墓出土文物中有一件白色的银盒特别引人注目。这个呈扁球行银盒出土时在主棺室,盒内有半盒药丸,从造型、纹饰和口沿的鎏金圈套等工艺特点看,和中国传统的器具风格迥异。经化学分析和专家们研究,认为是波斯产品,里面的药丸很可能是阿拉伯药。因此,银盒是海外舶来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南越王墓出土的银器除了银盒外,还有银洗、银厄和银带钩,都是越王室的专用器具。这些银器纹饰复杂,通体鎏金,镶嵌的宝石闪闪发光,显得高贵华丽,是很好的工艺精品,反映了古人高超的制作工艺和审美观点,从中我们也可看出当时人们的生活风尚。

  [铜鼎、铜壶和铜提筒]

  铜器在南越王墓的出土文物中占有重要地位,共有青铜器500多件,不但品种数量多,而且工艺技术精湛,极具地方特色。这批铜器中有厨具、饮食用具、酒器、乐器、车马器、生产生产工具及各种

  日用器具,等等。

  铜壶。共36件。有汉式鼎、楚式鼎和越式鼎,其中有9件刻有“蕃禺”铭文,都是由南越国的都城工匠所造,是广州建城历史的重要物证。

  铜壶。共9件。其中一个鎏金铜壶造型美观大方,通体鎏金,光亮华丽,是一件艺术精品。

  铜提筒。共9件。铜提筒是南越王墓出土文物中最具地方特色的器物之一。最为特别的是一个船纹铜提筒,器身除股长组几何饰纹外,还有4只首尾相连的羽人船,每船有羽人5名,各饰羽冠,赤脚。船首倒挂一具人头,船首尾各竖两要羽旌。5人形态各异,有的划桨,有的击鼓,有的持兵器,有的在杀人。船和船之间还有海线

  龟、水鸟、海鱼等。有人分析,广州临海,多海患,画面表现的应是杀俘虏祭海神的场面。

  [铜镜、铜鉴和铜熏炉]南越王墓出土的39件铜镜大是精品,其中绘画镜是彩绘人物大画镜,为国内考古发掘出土最大的西汉绘画圆镜,是汉代铜镜中的珍品。铜鉴出于后藏室,是深鼓腹大盆,可用来盛水或食物,出土时盆内有猪、牛、羊、鸡骨和鱼、龟等海产,说明这是当时的主要食品。铜熏炉。共有11件,有单件和四连体的,炉腹和顶盖均镂孔透气,是用来焚香料的。香料被认为是舶来品。这是最能反映南越国地方特色的典型铜器,其复杂的工艺反映了当时的铸造技术水平。

  [钮钟、甬钟和铜句鑃]

  钮钟、甬钟、铜句鑃都是乐器。宴乐之器是古代统治者炫耀其奢华生活和身份地位的标志。墓内东耳室出土的一批乐器,旁边还有一名殉葬的乐师。其中一句鑃上有阴刻篆文“文帝九年乐府工造”,是迄今我国唯一发现具有绝对年代,而又有序号的句鑃。“文帝九年”是公元前129年。经测定,句鑃音质还好,仍可演奏、弥足珍贵。

  [铜戈、铜剑和铜虎节]

  墓中出土的兵器种类多,数量大,除15把剑为铁质外,其余皆为铜造。最为难得的是一把“张仪”铜戈,铭文“王四年相邦张义(仪)”等字,“王四年”应为秦惠王时,由张仪监造,说明是由秦带入南越的。

  墓中出土的铜虎节是一件难得的珍品,是国内紧存的一件错金虎节,属于孤品。节是外交和军事上的信符,有虎节、龙节、人节之分,可以用来征调战车和士兵。

  [铜钫和印花铜凸版]铜钫是一个方形壶。这种盛酒的铜器制作技术精良。饰以繁缛的浮纹,复杂多变,具有透雕效果。

  印花铜凸版是用来在丝织物上印染图案的工具,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印染工具,对研究古代纺织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铁剑、铠甲和错金争铜间铁矛]南越王墓出土的铁器有700多件,有农具、工具、兵器和日用器具等。

  铠甲。这种轻型铁甲适合于气温较高的南方地区使用,和北方中原地

  区出土的铁铠甲形制有较大差别。

  铁剑。共15件,其中一件出自墓主腰间左侧。

  错金银铜间铁矛。这个铁矛间铜质、鎏金,错间金银的三角图纹和流云纹,如此华丽的铁矛应为南越王自用或用于仪仗。

  [玉壁、玉盒和丝镂玉衣]

  南越王墓出土各种玉壁56件,仅主棺旧有47件,说明墓主对玉壁的喜爱。其中主棺室出土的一件大玉壁,直径达33.4厘米,是我国已知考古发掘出土玉壁中体型最大、龙纹饰最多的一块。

  玉盒。主棺室出土,刻有两凤鸟,饰以美丽浮雕纹,结构严谨,雕工精细,光洁夺目,被称为“玉器绝品”。

  丝镂玉衣。玉衣是汉代特有的丧葬殓服,东汉灭亡以后,未发现有玉衣。玉衣是有等级规定的,有金镂、银镂、铜镂玉衣,诸侯王多用金镂,也有用银镂的。南越王墓出土的丝镂玉衣为首次发现,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件。整件玉衣全长1.73米,共用玉片2291块。用朱红色丝带粘贴,构成多重几何形纹样,色彩鲜艳夺目。

  [玉印、玉佩和玉角杯]

  玉印。共9枚,其中有文字的玉印(有6枚无文字)都是出土在主棺墓主身上,分别是“赵昧”、“泰子”、“帝印”的方行玉印。“赵昧”印和“帝印”都是墓主身份的物证。“帝印”是“帝王之印”的意思,是赵昧生前攒越称帝的物证。

  玉佩。南越王墓出土的玉饰品有130余件,墓主赵昧的组玉佩是最大、最豪华的一套。

  玉脚杯。出自主棺“头箱”,为主人自用的酒具

  [陶鼎、陶瓮和长乐宫器]南越王墓共出土陶器371件,众多的陶器说明其在王宫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打上“长乐宫器”戳印的四件陶鼎、陶瓮。因为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南越国宫殿中是否有“长乐宫”?我们知道,长乐宫是汉代首都长安最重要的皇宫,是皇帝和太后居住的宫殿。最近,考古工作者在儿童公园东边试掘出约500平方米的宫殿遗址。是不是长乐宫的遗址?因为按照长安的宫殿位置,长乐宫在东南边,未央宫在西边,正好位置相符,而这个试掘宫殿遗址的东边又是宫署御花苑,是南越王及王室休闲和游乐的地方。据推测这四件长乐宫器应是南越国长乐宫的用物,以其随葬,是祈求赵昧死后仍会长生长乐。

  [主人殉葬和奴隶制残余]南越王墓共发现15具人殉。前室1具,身份是“景巷令”;东耳室1具和乐器丗出,可能是乐伎;东侧室有4具“夫人”;西侧室有7具和厨房用具同出,可能是厨师或杂役奴仆;墓道中有2具,其中1具置于斜坡尽头处,可能是卫兵。另1具在外藏椁中,可能

  是车夫。经专家鉴定,殉人多是击砸后脑致死的,可见人殉是十分残酷的。我国发掘的11座西汉陵墓中,除南越王墓外,都没有发现有活人殉葬的现象。

篇七:西汉广州南越王墓考古发现

  

  西汉南越王墓

  LT

  西汉南越王墓

  讲解线索:

  [南越王墓简介]-[金印、金带钩与金花泡]-[银盒、银洗与银带钩]-[铜鼎、铜壶与铜提]-[铜镜、铜鉴与铜熏炉]-[钮钟、甬钟与铜句鑃]-[铜戈、铜剑与铜虎节]-[铜钫与印花铜凸版]-[铁剑、铠甲与错金争铜间铁矛]-[玉璧、玉盒与丝镂玉衣]-[玉印、玉与玉角杯]-[陶鼎、陶瓮与长乐宫器]-[主人殉葬与奴隶制残余][南越王墓简介]

  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州解放路的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国第二代赵昧的陵墓。赵昧是赵佗的孙子,号称文帝,公元前137年至122年在位。南越文王墓的出土,被誉为近代中国考古五大新发现之一,现已辟为博物馆。

  1983年发现的这个大墓,深入底下20米,用750多块砂岩大石构筑。陵墓面积约100平方米,分前后两部分,共有7个室。前室居中,室内四面及顶部都绘有朱、墨两色的云纹图案,象征超堂。前、后两部分各设有一道双扇的石门。

  南越王墓是岭南地区发现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多样、墓主人身份最高的一座汉墓,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彩绘壁画石室大墓。这座墓堪称地下宝库,共出土各类文物1000多件(套),尤以铜、铁、陶、玉四者所占比重最大。而“文帝行玺”金印是中国考古发掘首次发现的“皇帝”印玺,最为珍贵。

  [金印、金带钩与金花泡]

  南越王墓出土的“文帝行玺”金印,是我国考古发掘出土的第一枚帝印。在传世或发掘出土秦汉印章中,未见一枚王帝印玺,只有文献记载,而且文献讲的帝印是白玉质印、蟠螭虎钮印,印文是“皇帝行玺”或“天子行玺”;而南越国赵昧这枚帝印却是金质、蟠龙钮印,印文是“文帝行玺”。这是金印的独特之处,是南越国自铸、生前实用之印。

  南越王墓的金器除金印外,还有金带钩、金花泡和杏形金叶,均是饰物。而金花泡普遍被认为是海外输入的“洋货”。

  [银盒、银洗与银带钩]

  南越王墓出土文物中有一件白色的银盒特别引人注目。这个呈扁球行银盒出土时在主棺室,盒内有半盒药丸,从造型、纹饰和口沿的鎏金圈套等工艺特点看,与中国传统的器具风格迥异。经化学分析和专家们研究,认为是波斯产品,里面的药丸很可能是阿拉伯药。因此,银盒是海外舶来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南越王墓出土的银器除了银盒外,还有银洗、银厄和银带钩,都是越王室的专用器具。这些银器纹饰复杂,通体鎏金,镶嵌的宝石闪闪发光,显得高贵华丽,是很好的工艺精品,反映了古人高超的制作工艺和审美观点,从中我们也可看出当时人们的生活风尚。

  [铜鼎、铜壶与铜提筒]

  铜器在南越王墓的出土文物中占有重要地位,共有青铜器500多件,不但品种数量多,而且工艺技术精湛,极具地方特色。这批铜器中有厨具、饮食用具、酒器、乐器、车马器、生产生产工具及各种

  铁剑。共15件,其中一件出自墓主腰间左侧。

  错金银铜间铁矛。这个铁矛间铜质、鎏金,错间金银的三角图纹和流云纹,如此华丽的铁矛应为南越王自用或用于仪仗。

  [玉壁、玉盒与丝镂玉衣]

  南越王墓出土各种玉壁56件,仅主棺旧有47件,说明墓主对玉壁的喜爱。其中主棺室出土的一件大玉壁,直径达33.4厘米,是我国已知考古发掘出土玉壁中体型最大、龙纹饰最多的一块。

  玉盒。主棺室出土,刻有两凤鸟,饰以美丽浮雕纹,结构严谨,雕工精细,光洁夺目,被称为“玉器绝品”。

  丝镂玉衣。玉衣是汉代特有的丧葬殓服,东汉灭亡以后,未发现有玉衣。玉衣是有等级规定的,有金镂、银镂、铜镂玉衣,诸侯王多用金镂,也有用银镂的。南越王墓出土的丝镂玉衣为首次发现,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件。整件玉衣全长1.73米,共用玉片2291块。用朱红色丝带粘贴,构成多重几何形纹样,色彩鲜艳夺目。

  [玉印、玉佩与玉角杯]

  玉印。共9枚,其中有文字的玉印(有6枚无文字)都是出土在主棺墓主身上,分别是“赵昧”、“泰子”、“帝印”的方行玉印。“赵昧”印和“帝印”都是墓主身份的物证。“帝印”是“帝王之印”的意思,是赵昧生前攒越称帝的物证。

  玉佩。南越王墓出土的玉饰品有130余件,墓主赵昧的组玉佩是最大、最豪华的一套。

  玉脚杯。出自主棺“头箱”,为主人自用的酒具

  [陶鼎、陶瓮与长乐宫器]南越王墓共出土陶器371件,众多的陶器说明其在王宫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打上“长乐宫器”戳印的四件陶鼎、陶瓮。因为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南越国宫殿中是否有“长乐宫”?我们知道,长乐宫是汉代首都长安最重要的皇宫,是皇帝和太后居住的宫殿。最近,考古工作者在儿童公园东边试掘出约500平方米的宫殿遗址。是不是长乐宫的遗址?因为按照长安的宫殿位置,长乐宫在东南边,未央宫在西边,正好位置相符,而这个试掘宫殿遗址的东边又是宫署御花苑,是南越王及王室休闲和游乐的地方。据推测这四件长乐宫器应是南越国长乐宫的用物,以其随葬,是祈求赵昧死后仍会长生长乐。

  [主人殉葬与奴隶制残余]南越王墓共发现15具人殉。前室1具,身份是“景巷令”;东耳室1具与乐器丗出,可能是乐伎;东侧室有4具“夫人”;西侧室有7具与厨房用具同出,可能是厨师或杂役奴仆;墓道中有2具,其中1具置于斜坡尽头处,可能是卫兵。另1具在外藏椁中,可能

  是车夫。经专家鉴定,殉人多是击砸后脑致死的,可见人殉是十分残酷的。我国发掘的11座西汉陵墓中,除南越王墓外,都没有发现有活人殉葬的现象。

相关热词搜索: 西汉广州南越王墓考古发现 南越 西汉 广州

版权所有:学富范文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学富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学富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10062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