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建立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制度3篇

时间:2023-06-04 08:00:11  阅读:

篇一:建立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制度

  1目的为全面辨识、管控我公司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危险源,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加强对公司生产管理过程中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进一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根据相关法规标准要求并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工作职责

  2.1安全办是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的归口部门。负责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汇编,监督、检查各责任单位对风险(点)的控制管理。编制重大风险的管理方案,报送分管安全生产领导批准。

  2.2安全办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运行前必须组织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在试生产期间完善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并进行相应的管理。

  2.3各相关职能部门在职责范围内指导各部门进行风险辨识、风险评价。

  3风险辨识与风险评价

  3.1风险点确定

  3.1.1风险点划分原则

  风险点主要分为静态风险点和动态风险点。

  ——静态风险点主要包括:设备、设施、场所、区域。企业应按工序建立《设备设施清单》。

  ——动态风险点主要包括:现场操作、取样、巡检、检修、故障处理等作业活动。作业活动主要按生产流程、区域位置、装置、作业任务、生产(服务)阶段或部门划分。包括但不限于:

  ——日常操作:工艺、设备设施操作、现场巡检。

  ——异常情况处理:停水、停电、停气(汽)、停止进料的处理,设备故障处理。——开停车:开车、停车及交付前的安全条件确认。

  ——其他作业活动:动火、有(受)限空间、高处、临时用电等特殊作业。——管理活动:变更管理、现场监督检查、应急演练、公众聚集活动等。

  安全办应按岗位工作任务和作业流程划分作业活动,填入《作业活动清单》。3.1.2风险点识别

  安全办应组织本单位涉及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控)体系建设的各相关部门联合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形成包括风险点名称、区域位置、危险源及可能导致事故类型、现有风险管控措施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并建立《风险点登记台账》,为下一步进行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做好准备。风险点排查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行。

  3.2危险源辨识

  3.2.1辨识方法

  对于设备设施,宜选用隐患排查表法(简称SCL)进行辨识;对于作业活动,宜选用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JHA)进行辨识;

  方法简介

  ①工作危害分析法(JHA):该方法是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具有危险的工作步骤及工作内容、潜在事故类型、导致事故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现有安全管控措施。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实施步骤:

  ——编制《作业活动工作危害分析(JHA)表》;

  ——将作业活动清单中的每项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明确其工作内容;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规定,分析每个工作步骤可能潜在的事故类型;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规定,辨识导致潜在事故类型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识别现有管控措施。主要从工程措施、管理措施、个体防护、应急措施等方面进行统计;

  ——对每个工作步骤的工作内容进行全过程的系统分析和记录。

  ②隐患排查表法(SCL):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工程、系统中的每个设备设施明确检查内容及标准要求、标准产生偏差导致的主要事故类型、现有安

  全管控措施等。

  隐患排查表法(SCL)实施步骤:

  ——编制《设备设施隐患排查表》;

  ——依据《设备设施清单》,按设备设施结构或功能将风险点划分为若干检查内容;

  ——依据有关法规、标准、规范及规定明确检查内容的标准要求;

  ——分析标准产生偏差导致的主要事故类型;

  ——识别现有管控措施。主要从工程措施、管理措施、个体防护、应急措施等方面进行统计;

  ——对每个检查内容进行全过程的系统分析和记录。

  3.2.2辨识范围

  1)应覆盖全部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并充分考虑不同状态和不同环境带来的影响。

  2)检维修危险源辨识范围及工作分工

  ——一般设备检维修、临时施工和零星作业。作业前,作业负责人会同安全负责人,对施工的材料、设备、工器具准备情况;对作业环境(电源、高压源等危险能量源以及有毒有害物质隔离、重物失稳防控及其他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情况;对作业人员身体状况、精神状态和劳动防护用品佩戴等情况进行安全风险分析。作业完毕试运转前,作业负责人会同安全负责人,对施工质量,材料、工器具回收和人员撤离,安全设施、安全防护及采取的安保措施(如短路线、电气接地等)恢复等情况进行安全风险分析。涉及特殊安全作业风险分析由生产经营单位牵头组织。

  ——重点设备检维修及单系统检修。由安全办牵头,编制安全风险分析指导书,由所在车间设备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牵头,电气、仪表专业人员配合实施安全风险分析。

  ——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由各所在部门牵头,车间落实。

  ——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由安全办负责。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由车间结合现场处置方案予以落实。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由项目负责人带领所在班组岗位人员

  落实。

  ——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由车间指导,岗位班组长落实。

  ——原材料、产品使用过程由岗位人员落实。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由岗位人员落实。3.2.3危险源辨识

  1)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物、环、管”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其根源和性质。例如:造成火灾和爆炸的因素;造成冲击和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的原因;造成中毒、窒息、触电的因素;工作环境的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人机工程因素;设备腐蚀、焊接缺陷等;导致有毒有害物料、气体泄漏的原因等。

  2)辨识危险源可从能量和物质的角度进行分析。

  从能量的角度可以考虑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能和辐射能等。例如:机械能可造成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坍塌等;热能可造成灼烫、火灾;电能可造成触电;化学能可导致火灾、爆炸、中毒、腐蚀。

  3)从物质的角度可以考虑压缩气体、腐蚀性物质、可燃性物质、爆炸性物质、氧化性物质、毒性物质、粉尘等。

  3.2.4风险评价

  1)风险评价方法

  设备设施风险评价选择风险矩阵分析法(LS);作业活动选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进行评价。

  2)风险判定准则

  ①风险领导小组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每个评价方法的评价准则。

  3)风险评价与分级

  风险领导小组在对各类风险点和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应根据制定的风险评价准则,在充分考虑现有安全管控措施,明确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的取值和计算风险值,依据风险判定准则,判定风险等级。。

  3.2.5风险管控措施

  1)管控措施选择原则

  风险管控措施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

  2)管控措施实施

  ①从工程控制、管理措施、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评价现有管控措施的有效性。现有管控措施不足以管控此项风险,应提出改进的管控措施或建议。

  ②设备设施类危险源的管控措施应包括:联锁、报警、安全阀、温度、压力等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管控措施和消防、检查、检测、检验、校验等常规的管理措施。

  ③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管控措施应包括:制度完整性、作业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状态完好性及作业人员安全素质等方面。

  ④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管控,直至风险可以接受。

  ⑤风险管控措施应在实施前对以下内容评审:

  ——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是否产生新的风险;

  ——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

  ——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⑥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纳入隐患治理程序立即进行整改。

  ——压力容器、行车、锅炉、叉车等特种设备未按规定办理使用登记证的;未按规定安装安全附件或安全附件失效的;超期未检或未按检验要求检修(停用)的;使用非法制造的特种设备的;未定期维护,带病运行;安全附件(设施)不全,或安全附件(设施)损坏后未及时修复、更换的、超期未检或检验不合格的。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区域内的电力装置(电机、灯具、开关等)不防爆,或防爆等级(类别、级别、组别)及线路铺设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消防设施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和要求的。例如:未按规定设置水、泡沫、蒸汽、惰性气体等消防灭火系统的;按一级负荷供电的消防设备未设双电

篇二:建立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制度

  

  安全风险评估制度_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安全风险评估制度_安全风险评估制度范文

  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篇11.目的识别企业在乳胶基质和现场混装生产活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害,确认风险等级,以便于确定防治对策,作为制定安全标准化目标的基础与依据,并进行有效控制。

  2.范围

  公司全体员工。

  3.内容

  3.1评价组织及职责

  (1)本企业成立风险评价小组

  组长为本企业安全第一责任人,副组长为安全生产部长,成员为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安全。

  (2)职责

  组长:直接负责风险评价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审批《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

  副组长:协助组长做好风险评价工作。负责风险评价管理的具体工作;负责组织进行风险评价定期评审;

  成员:对各单位上报的《LEC评价法》进行调查、核实、补充完善,确定企业的重大危害和重大风险并编制《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和重大隐患项目治理方案;负责相关方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3.2风险管理

  (1)危害识别

  1)在进行危害识别时,应充分考虑:

  ①火灾和爆炸;一切可能造成时间或事故的活动或行为

  ②冲击与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

  ③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电磁辐射);

  ④暴露于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

  ⑤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置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照明不足等);

  ⑥设备的腐蚀、焊接缺陷等;

  ⑦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漏;

  ⑧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包括水、气、声、渣、废物等污染物排放或处置以及能源、资源和原材料的消耗。

  2)同时还应考虑:

  ①人员、原材料、机械设备与作业环境;

  ②直接与间接危险;

  ③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及紧急状态;

  ④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及将来。

  (2)人的不安全行为:

  违反安全规则或安全常识,使事故有可能发生的行类别: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成品、材料、工具等)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清扫等)。

  10)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11)不使用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或用具。

  12)不安全装束。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等。

  (3)物的不安全状态:

  使事故可能发生的不安全物体条件或物质条件(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乏或有缺陷;生产场地环境不良。)

  1)物质:火灾、爆炸性物质;毒性物质;

  2)物体: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4)有害作业环境:

  1)作业场所缺陷:间距不足;信号、标志没有或不当;物体堆放不当。

  2)作业环境因素缺陷:采光不良或有害;通风不良或缺氧;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不当;外部噪声;风、雷电、洪水、野兽等自然危害。

  (5)安全管理缺陷:

  1)设计、监测方面缺陷或事故(件)纠正措施不当;

  2)人员控制管理缺陷:教育培训不足;雇用不当或缺乏检查;超负荷;禁忌作业等;

  3)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缺陷;

  4)相关方管理缺陷。

  3.3危害识别的范围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10)后期服务活动。

  3.4危害识别的方法

  LEC评价法: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即LEC法,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公式为D=LEC(其中D-生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即风险值;L-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E-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率;C-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3.5危害识别的步骤

  (1)安全办负责设计危害识别所用的《LEC评价法分析记录表》表格,发至各部门;

  (2)各部门负责组织人员,从本部门班组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识别出具有或可能具有危害,填写《LEC评价法分析记录表》、经本单位负责人审批后,报送安全生产部;

  (3)安全部对各部门识别出来的危害进行整理、汇总、分类,分类形式可按不同的危害分类;

  (4)安全办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补充完善,经风险评价小组讨论后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3.6风险评价

  (1)风险评价范围

  1)生产经营活动;

  2)生产装置;

  3)储存设施;

  4)检维修作业;

  5)新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工程;

  6)拆迁工程;

  7)后期服务活动。

  (2)评价准则的依据

  1)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要求;

  2)行业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3)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4)合同规定;

  5)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3)评价准则

  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即LEC法,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公式为D=LEC(其中D-生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即风险值;L-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E-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率;C-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篇2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实现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分析评价目的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评价。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二、分析评价范围

  1、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三、分析评价方法

  可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分析评价方法进行风险分析评价。常用的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法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等。

  1、工作危害分析法:从作业活动清单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分析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该方法是针对作业活动而进行的分析评价。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安全检查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四、分析评价时机

  常规活动每月一次,非常规活动在其开始之前。

  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篇3为全面加强矿井安全基础管理,规范、完善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提升安全风险综合预控能力,确保职工作业安全。依据公司及矿安全风险评估有关规定,指定本制度。

  一、班组安全评估程序

  班组到达施工现场与上一班人员按规定交接班后,结合上一班遗留的安全生产等问题,由班组长负责,对施工范围内的安全作业环境、设备设施等进行安全

  风险评估,发现问题立即处理。班组安全风险评估完成后,各作业岗位在操作前,要严格落实“手指口述”安全确认制度,确保作业安全。

  二、班组安全风险评估

  班组在开工前,对施工流程中的电气设备、运输工具、支护状况、设备完好情况等重点环节进行的安全风险评估。

  (二)评估程序。由班组长组织员工按照重点工序安全风险评估表内容,对作业现场危险因素逐项进行辨识、评估,给出风险评估结论。班组长对评估出的不可控风险,上报单位值班室;如果存在中等及以下风险,班组要制定措施,解决隐患后,方可安排开工作业。

  (三)评估要求。重点工序安全风险评估表要求重点岗位都要进行评估,班组作业符合本单位重点工序的,班组长必须根据工作实际,按照重点工序风险评估内容,指定岗位施工人员安全评估,进行确认并填写重点工序安全风险评估确认记录,对于存在隐患的,首先采取措施整改,并在整改人签字后,方可开工作业,重点工序安全风险评估表单位留存备案。

  三、班前岗位安全评估

  岗位工到达工作现场后,按照“手指口述”安全确认卡内容,对岗位现场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一)评估程序。由岗位工按照“手指口述”安全确认卡内容,对作业现场危险因素进行逐项辨识、评估,给出安全确认结论,填写相关记录。岗位工对评估出的中等及以上风险,上报责任班组长;如果存在低风险,要采取措施,解决隐患后,方可开工作业。

  (二)评估要求。岗位工到达工作现场后,按照本岗位“手指口述”安全确认卡内容,确认现场环境、设备设施是否符合岗位作业安全要求,并按要求将确认结论记录在岗位相关记录中。对不符合岗位作业要求的,采取控制措施,方可开工作业。

  四、监督考核

  (一)单位跟班负责人要严格安全巡查,监督班组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在现场的有效落实,并签字确认。

  (二)各业务科室、安监处要严格履行业务保安责任制和安全监察职责,加大现场检查力度,确保安全风险评估制度落实到位。附件:班组重点工序安全风险评估内容

  1.采煤重点工序安全风险评估,包括采煤机司机、液压支架工、维护工、泵工、电工、胶带输送机司机、前后部运输机司机、转载机司机、绞车司机、信号把钩工等重点工序。

  2.综掘重点工序安全风险评估,包括综掘机司机、支护工、绞车司机、信号把钩工、胶带输送机司机、架棚支护工、刮板输送机司机、电机车司机、电工等重点工序。

  3.普掘、扩修重点工序安全风险评估,包括耙矸机司机、爆破工、支护工、绞车司机、信号把钩工、电工等重点工序。

  4.综机安撤重点工序安全风险评估,包括安撤工、信号把钩工、胶带输送机司机、绞车司机、泵工、电机车司机、电工等重点工序。

  5.机电重点工序安全风险评估,包括井下(地面)配电工、井下电修工、矿灯充电工、外线电工、提升机司机、机电安装工等重点工序。

  6.皮带运输重点工序风险评估,包括胶带输送机司机、给煤机司机、电工等重点工序。

  7.辅助运输重点工序安全风险评估,包括副井信号把钩工、井下信号把钩工、绞车司机、电机车司机、胶轮车司机、架空乘人装置、轨道工、电工、地面翻罐笼司机等重点工序。

  8.地面单位重点工序安全风险评估,包括地面配电工、外线电工、电焊(气割)工、泵工、车工、主(副)井绞车司机、叉车司机、行车司机、皮带机司机、动筛跳汰机司机、压滤机司机、主通风机司机等重点工序。

篇三:建立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制度

  

  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制度

  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制度(M)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安全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及动态管理,充分辨识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危险及有害因素,提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管理,依据国家的有关规定、政策和企业的相关安全管理要求,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本项目管理和作业活动、设施设备、工艺过程、作业场所和服务等过程中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估、重大风险登记和变更管理。

  第二章

  职责

  第三条

  质量安全组是本项目的安全风险管理部门,负责:

  (一)

  起草与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理有关的制度和工作规范;

  (二)

  组织进行本项目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工作,确定风险源和风险等级;

  (三)

  建立、健全风险辨识与管理档案;

  (四)

  对项目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进行监督检查,并落实整改措施。

  第四条

  本单位安全监管部门负责项目安全风险管理活动的监督,负责重大风险的登记、报备工作。

  第三章

  风险辨识与分析

  第五条

  风险辨识是指调查识别项目实施过程中潜在的风险类型、发生地点、时间及原因,并进行筛选、分类。

  第六条

  根据本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和作业活动,综合考虑不同范围风险事件发生的独立性,从日常办公、项目部驻地生活、材料设备采购贮存和运输、施工作业过程及管理活动等方面,选择确定风险辨识范围。

  第七条

  在每个风险辨识范围内,根据生产生活区域、管理单元、作业环节、流程工艺、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等进行作业单元划分,建立为较为细致的作业单元(行为)清单。

  第八条

  针对不同的作业单元,结合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实际,综合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研究确1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制度

  定各作业单元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风险事件分析表见附件1。

  第九条

  针对不同作业单元,按照人、设施设备(含货物或物料)、环境、管理四要素进行主要致险因素分析,列出致险因素分析表。致险因素分析表见附件2。

  第十条

  针对本项目实施活动范围及作业单元,按照相关法规标准和本制度相关要求,编制风险辨识清单,明确风险辨识范围、划分作业单元、确定风险事件,分析致险因素。

  第十一条

  风险辨识方法可采用工作流程识别法,并可结合现场观察、询问与交流、安全检查、查询有关记录和获取外部信息等方法进行。

  第四章

  风险评估与等级划分

  第十二条

  风险评估是指对本项目辨识出的风险进行等级评定、风险排序与风险决策。

  第十三条

  风险等级主要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三个方面,对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后果严重程度(C)决定。其中:

  (一)

  可能性统一划分为五个级别,分别是:极高、高、中等、低、极低。可能性判断标准表见附件3。

  (二)

  后果严重程度统一划分为四个级别,特别严重、来重、较严重、不严重。后果严重程度判断标准表见附件4、后果严重程度等级取值表见附件5。

  第十四条

  针对不同作业单元,搜集生产经营单位施工项目近年来突发事件发生情况频次数据,并根据最新辨识到的主要致险因素,结合行业实践经验,进行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评价,并通过可能性判断标准,进行突发事件发生可能性(L)的评分。

  第十五条

  针对不同作业单位,分析风险事件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最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环境污染、社会影响,综合参考历史上类似事件后果损失,根据后果严重程度判断标准,进行后果严重程度指标(C)的标准进行评分。

  第十六条

  安全生产风险等级(D)由高到低统一划分为四级:重大、较大、一般、较小。风险等级大小(D)主要由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后果严重程度(C)两个指标决定。评价公式:D=L*C,风险等级取值区间表见附件6。

  第十七条

  参照DLC评估方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本制度将整体风险等级2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制度

  划分为四级,评估标准如下:

  (一)

  重大风险是指采用DLC评估方法分值在55至100之间(55≤分值<100)或按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作业所涉及的主要风险;

  (二)

  较大风险是指采用DLC评估方法分值在20至55之间(20≤分值<55)的风险或按危险性较大作业所涉及的主要风险;

  (三)

  一般风险是指采用DLC评估方法分值在5至20之间(5≤分值<20)的风险;

  (四)

  较小风险是指采用DLC评估方法分数值低于5分的风险。

  第十八条

  风险管理部门将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形成《安全生产风险辨识与评估清单》,并将重大风险的风险源单独汇总,编制本项目《安全生产重大风险源清单》,两清单经项目负责人审核后,报本单位安全负责人批准后做为风险管控的依据。

  第五章

  重大风险登记

  第十九条

  项目的重大风险应报本单位安全管理部门备案,并由本单位安全管理部门按要求向政府和行业安全监督部门登记、报备,信息报备要求:

  (一)

  重大风险有关信息通过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登记,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应向属地综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登记信息应当及时、准确、真实。

  (二)

  重大风险登记分为初次、定期和动态三种方式。

  (三)

  重大风险经评估确定等级降低或解除的,生产经营单位应于5个工作日内通过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系统予以销号。

  (四)

  重大风险管控失效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结束后,应在15个工作日对相关工作进行评估总结,明确改进措施,评估总结应向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报送。

  第六章

  风险变更

  第二十条

  项目部在成立时组织一次对所辖范围内的管理及生产、服务活动进行风险辨识和评估,确定重大风险,修订相应的控制措施。工周期超过一年时,应每年组织一次

  第二十一条

  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应按上述程序,重新组织进行风险辨识与评3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制度

  估工作:

  (一)

  当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发生较大变更时;

  (二)

  本单位经营宗旨和方针及目标发生重大变更时;

  (三)

  当项目设计、结构、外部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时;

  (四)

  当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发生重大变化时。

  第二十二条

  当出现新的致险因素,或已有的主要致险因素发生变化,导致发生风险事件可能性,或后果严重程度显著变化时,应及时开展风险再评估,并变更风险等级。

  第二十三条

  风险管理对象初评为“重大风险”后,针对不可接受的风险,风险管理部门应针对主要致险因素(人、设施设备、环境、管理),及时通过人、财、物、技术等方面的投入,以降低风险等级,经重新评估后可变更风险等级。针对因主、客观因素,不可降低的“重大风险”,应积极加强风险管控。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制度由质量安全组负责制订和解释,正式发布后施行。

  附件1:《风险事件分析表》

  附件2:《致险因素分析表》

  附件3:《可能性判断标准表》

  附件4:《后果严重程度判断标准表》

  附件5:《后果严重程度等级取值表》

  附件6:《风险等级取值区间表》

  附表1:《安全生产风险辨识与评估清单》(CDT-JL-ZDA14-01XM)附表2:《安全生产重大风险源清单》(CDT-JL-ZDA14-02XM)

  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制度

  附件1:风险事件分析表

  风险辨识范围

  (业务名称)

  作业单元

  典型风险事件

  附件2:致险因素分析表

  风险辨识范围

  (业务名称)

  作业单元

  典型风险事件

  人的因素

  致险因素

  设施设备因素

  环境

  因素

  管理

  因素

  附件3:可能性判断标准表

  序号

  12345可能性级别

  极高

  高

  中等

  低

  极低

  发生的可能性

  极易

  易

  可能

  不大可能

  极不可能

  取值区间

  (9-10](6-9](3-6](1-3](0-1]备注:

  1.可能性指标取值为区间内的整数或最多一位小数;

  2.间符号“[]”包括“等于”,“()”不包括“等于”,如:(0-1]表示0<取值≤1。

  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制度

  附件4:后果严重程度判断标准值表

  后果严重程度

  后果严重程度总体判断标准定义

  (1)人员伤亡,可能发生人员伤亡数量达到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特别重大事故伤亡标准;

  (2)经济损失,可能发生经济损失达到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特别严重

  例》中特别重大事故经济损失标准;

  (3)环境污染:可能造成特别重大生态环境灾害或公共卫生事件;

  (4)社会影响:可能对国家或区域的社会、经济、外交、军事、政治等产生特别重大影响。

  (1)人员伤亡,可能发生人员伤亡数量达到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重大事故伤亡标准;

  (2)经济损失,可能发生经济损失达到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严重

  例》中重大事故经济损失标准;

  (3)环境污染:可能造成重大生态环境灾害或公共卫生事件;

  (4)社会影响:可能对国家或区域的社会、经济、外交、军事、政治等产生重大影响。

  (1)人员伤亡,可能发生人员伤亡数量达到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较大事故伤亡标准;

  (2)经济损失,可能发生经济损失达到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较严重

  例》中较大事故经济损失标准;

  (3)环境污染:可能造成较大生态环境灾害或公共卫生事件;

  (4)社会影响:可能对国家或区域的社会、经济、外交、军事、政治等产生较大影响。

  (1)人员伤亡,可能发生人员伤亡数量达到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一般事故伤亡标准;

  (2)经济损失,可能发生经济损失达到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不严重

  例》中一般事故经济损失标准;

  (3)环境污染:可能造成一般生态环境灾害或公共卫生事件;

  (4)社会影响:可能对国家或区域的社会、经济、外交、军事、政治等产生较小影响。

  注:表中同一等级的不同后果之间为“或”关系,即满足条件之一即可

  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制度

  附件5:后果严重程度等级取值表

  后果严重程度等级

  特别严重

  严重

  较严重

  不严重

  后果严重程度取值

  10521附件6:风险等级取值区间表:

  风险等级

  重大

  较大

  一般

  较小

  风险等级取值区间

  (55、100](20、55](5、20](0、5]备注:区间符号“[]”包括等于,“()”不包括等于,如区间[]表示0<取值≤5。

  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制度

  附表1:安全生产风险辨识与评估清单(CDT-JL-ZDA14-01XM)项目名称:

  编号:

  风险辨识范围(业务名称)

  致险因素

  作业典型风单元

  险事件

  人的因素

  设施设备因素

  环境因素

  管理因素

  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风险评估

  后果严重程度

  C

  风险等级取值

  D=L*C

  风险等级

  备注

  序号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制度

  附表2:安全生产重大风险清单(CDT-JL-ZDA14-02XM)项目名称:

  编号:

  致险因素

  作业典型风设施设环境管理因素

  风险

  等级

  责任

  部门

  单元

  险事件

  人的序号

  风险辨识范围(业务名称)

  因素

  备因素

  因素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相关热词搜索: 建立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制度 辨识 评估 风险

版权所有:学富范文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学富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学富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10062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