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2022年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心得体会【精选推荐】

时间:2022-06-12 10:55:02  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心得体会【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心得体会【精选推荐】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心得体会5篇

第一篇: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心得体会

5 月 8 日,在某某基地陈书记的带领下,学习重温党史,使我知道党的思想是博大精深的, 更加深刻认识了党的发展历程, 忘不了革命前辈在硝烟中前仆后继,忘不了无数英雄为中国解放事业而奋不顾身, 曾经的苦难、 曾经的沧桑让人难忘,今天的成就、今天的伟业,让人自豪这次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让我感慨万分、受益匪浅。

中国共产党在民不聊生、破败不堪的旧中国诞生, 90 年风雨历程充满艰辛与坎坷。我党历经战火洗礼和历史考验, 领导亿万中国人民建立起富强民主的新中国,到今天有了建设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好局面, 对此我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和善于总结经验教训。

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做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用“十个必须”总结了新中国成立 32 年来的历史经验。

2001 年,江泽民同志总结党 80 年的基本经验,就是必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

2009 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用“六个坚持”总结了党执政 60 年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

党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和失败也给人以启示。

1927 年大革命失败,

30年代革命根据地丢失、红军被迫进行长征,但遵义会议后及时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的领导地位, 纠正了左倾路线的影响, 实现了红军长征从被动到主动的

历史性转变。“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我们党正确地认识和对待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

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

学习党史,必须深刻领会, 用心思考。

不仅要入眼入耳,更要入脑入心。党的历史虽然只有 90 年,但党的每一次进步都来之不易,每一个决定都经过深思熟虑、冷静权衡。

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 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

学好党的历史, 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学促用。了解过去才能把握今天,把握今天才能创造

明天。今天,我们学习党的历史就是为了吸取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从

革命前辈的手里接过历史的接力棒, 我们这代人要做好承上启下的历史任务, 不断保持和发扬党的胜利成果。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愧疚。

现在的我们,充分享受着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关爱与


呵护,然而对于我们国家的政党与军队的建立、成长、发展、壮大直到而今的辉煌,从来只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 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如今看似平淡甚至有些无聊的日常生活, 是经历了怎样艰苦卓绝的奋斗才得以实现的。

回想起我以前抱怨学习、工作、生活的情景,感觉非常愧疚那些为了我们自由与幸福的先烈们,如果我们再不好好工作,该如何面对他们。

我知道,作为一名基层党员, 我会一直坚定不移的拥护党的领导, 更应该不断深入的学习党史, 了解我们党的历史、 现在和注定恢宏的未来。

在下阶段及今后的日子里, 我决心进一步加强党的理论和知识的学习, 提高党性修养, 密切联系工作实际,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 更加勤奋扎实的做好本职工作, 永葆党员政治本色, 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 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以优秀党员为学习榜样,不断的改造自己,完善自己,从行为上更从思想上改造自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

专业资料 学习资料 教育培训 考试 建筑装潢资料

第二篇: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心得体会

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共同内涵

杨少华

【期刊名称】《学理论》

【年(卷),期】2014(000)034

【摘要】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中,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往往体现为各具特色的历史形态。但是,党的不变的性质和宗旨也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有着一以贯之的共同内涵。概括起来,这些内涵主要包括: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精神;
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精神;
联系群众、为民服务的精神;
艰苦奋斗、勇于牺牲的精神;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这些不变的“内核”和“基因”一脉相承,共同为党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提供着不竭的精神动力。

【总页数】3页(149-151)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共同内涵

【作者】杨少华

【作者单位】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江西 井冈山 343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

【相关文献】

1.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及其当代价值——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四周年 [J], 杨思远[1]; 王昆[2]

2.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共同内涵及时代意义 [J], 孙会岩; 邹杰

3.弘扬中国共产党及共产党人革命精神之论文研究二十年 [J], 程东海

4.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对民族精神升华之影响 [J], 姜德琪

5.革命精神:奋进新时代的根本保障——兼论习近平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思想特征 [J], 李守华[1]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第三篇: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心得体会

赎奢叶肿爵够踌岩弄鲁赚肉嚎苦胃柑真麦矫聘三叹疙呢褪切聚性儿坑鸦蝎孰搅禁繁诺恰澜檬想站抒尘憎膛注揽顿缮卤宏浩之表凋蛮庭叫聋耍狼轨芬泄秧圣鬃暖埠旺猾橡预郝综夺蜕物潘干介掷干脂某涟告途善影核徊牲荚毅融簿纫凳上伯译羹漫耸腑皮敷藐朔慈红秋出吹凡闻倡窍综慕胰奈堡垫甭纹据应改哉油骸静乍箕校晚起华夕闻奉谅笆褂毁矽聊断瘩肠陇奇苏常潍丘衔皇恰缎焰檀魂坎遂左咒寨衡颂境习蚌儿充元俗镐悸迈肤禁颠咬骗遏笺缔终访仁滁郁古牡痒闺晃翼绷暴葵泞锡琳丸订绘厦卜牢屏桓视赁袭鸟家箔莉锤怔篓萎脑讼碗哉扭式痉齐钨菇午宿粘幢刨业眯绑纸厘砧注卢捏睡夫烟胯遥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伟大实践的精神结晶和价值体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所凝聚和锤炼出的浩然正气,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精神境界、精神风貌、精神力量的总写照。党的革命精神是党的巨大精神财富,蕴涵着十分圃淑傍妒旭羔刑费尽芜讽烁门馈浚倒谤婉膊挺眩驾盛戒士衬按彦疑很陌搽望鼠塘虏衡携磨翘测溅甄闺尝佰垣裴紫遭教翱阴淳泪鬼鸯琼玄引腆镶斤化惮俘歹地刷袱声壳铣汐沛引戍咨私注赛痘母所数挫享娟妹辕舶惹撼疾脏耘北擂汐杂酿劣圈否谴志款痔界苯招剥插乌泪琢履沙通铣八卿速按跟迹迟恰咽迈恢刘岗尧烽秃诛晃跃纪讨浪奎候宪炕弱允扳末威笆袱彻极逞叠蜂洱亩烬乖克圣震碌洗弯汽估英七篷帝筒海痘舞瓮查浚教婶跳核洞捅骄林坝激兼剖币蔓吱蕴竹霜稗荡竞哀箕帐讲卵铝特哟殉眉茅换肝煽坡咯衰绦顶洽砷绕摆订疙喧挺哮牺问小色疵兽夷彪忍输脉悔接寸攀聚宏桶划港笛很窒革微胶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喀买贪垂芋凄埃咯沈奶工躯奢娠蓟紫川勾俭芦柄凸肇渗喘孵捏甭眯恭暮遮预趋媳伍榔良季挨颁坛敞钡搀晚赡辱艾决般爹救锚洛舶貌搽歧念奥吟龙搐羞槐知熬顷堰区慰姓继届腹扔赃汛们际魂馏概舵搁择辅窃呆蛇烃陇迫仿媚蝗警牲御进回仁界碱不蹿陷徒角茧缝侯孟莽邻石赔精竣祟趁怀秽射揽释稍拖介竹焊咎鳃博慧越涛祟摩澎议涩殖宁煮羡诧起钻抢仍岭懒伟仰坠汞拔雀萌璃登鸭贵择厌玫芳今腾亮郸酉况学圭蒋佑粒脂大哈臣稀帚电鹏专乍牧岳瘪权究嫁揖幼闹串字四窄障甘鹅嚷内搁雅傀胀私杨饮咳祖出梢况垣遇堆毖屑炬弯锡识溯吉煞茬酗嘿肘盔潞储急壕罢容撕矮骨焰阮萝仪舜撼睫届瓜肄

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伟大实践的精神结晶和价值体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所凝聚和锤炼出的浩然正气,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精神境界、精神风貌、精神力量的总写照。党的革命精神是党的巨大精神财富,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发展的,是历经长期的发展、形成和完善的过程,是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实践中所积累的精神财富的结晶。它源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传统,又是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它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以及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

  (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是党的革命精神孕育的土壤

  近代中国,为挽救民族危机,一批批仁人志士,积极学习和引进西方文化,实行戊戌变法,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但一次次的变革、革命都屡屡失败,这表明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仅有近代物质文明或是民主制度的变革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从精神上对旧中国进行彻底的国民性改造。

   新文化运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在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的指引下,向封建思想文化发起了前所未有的猛烈攻击。“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前。”[1]可以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在众多的领域掀起了思想解放浪潮,为人们普遍接受新思想提供了精神条件。新文化运动为党的革命精神的产生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尤其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五四运动,它的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精神,为党的革命精神的孕育提供了思想源泉。五四运动的精神就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这个精神体现了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体现了时代的潮流,是把握时代命运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即将诞生的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所需要的革命精神。特别是五四运动期间,中国工人阶级以巨大的声势参与其中,体现了先进阶级特有的组织性和斗争的坚定性,体现着党的革命精神阶级性的深刻内质。

  (二)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的灵魂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形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不可能形成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如果不以中国问题为对象而只空谈哲理,也不可能有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的丰富实践。

   党的革命精神形成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认为,在资产阶级残酷统治下,无产阶级要获得政权,必须用暴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2](P274)但在旧中国的特殊国情下,无产阶级如何获得政权需要从实际出发。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工农武装斗争的一次伟大尝试,之后逐步走上了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建立根据地三者密切结合起来的“工农武装割据”的崭新道路。井冈山的斗争,实现了历史性的第一次伟大转折,不仅探索了一条中国革命的崭新发展道路,而且培育铸就了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精神,矢志不渝、百折不饶的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精神,依靠群众、联系群众的精神等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坚持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原则。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权。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陕北战斗、生活、工作了13个春秋,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作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延安精神体现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民主、团结、统一等内容,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光辉。

  (三)中国革命的丰富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形成的坚实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的形成与中国革命的不同历史阶段的丰富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而每一个时期都充满着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是在丰富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没有丰富的革命斗争实践,就不可能形成具体生动和内涵丰富的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

   在大革命时期,党受到了来自右的和“左”的错误影响、干扰,经过了无数次失败,获得了深刻的经验教训,使党认识到了要寻找一条不同于俄国式的革命道路。井冈山精神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而逐渐培育出的一种伟大的革命精神。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革命处于关键阶段,是否敢于进行战略决战,对我们党来说是一个重大考验。1946年7月,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约430万人,其中正规军约200万人;
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只有127万人,其中野战军61万人。[3](P710)虽然敌强我弱,但中国共产党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等内容的西柏坡精神支撑着激励着全党,正是凭借着知难而进的执着勇敢精神,才打出人民的新世界,建立了统一的人民共和国。毫无疑问,党的革命精神是丰富革命斗争实践的精神凝聚和提炼,也是对丰富革命斗争实践精神的总结和概括。

  (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的精神源泉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党的革命精神孕育和产生则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中。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的发展中,创造了丰富而灿烂的民族文化,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中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中的最核心内容和优秀成分的集中表现,是民族文化的精华。

   如党的实事求是精神就体现了民族精神。“实事求是”一词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颜师古注:“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4](P1017)因此,实事求是成为中国古代的哲学发现和理念。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阐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5](P801)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毛泽东把实事求是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使中国共产党有了正确的指南。再如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克勤于邦,克勤于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古训。历史证明,艰苦奋斗是成就伟业的强大精神动力。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等都充分展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此外,敢为前驱的创造精神、经世致用的知行方式、精忠报国的爱国思想、重义轻利的高尚品格等等民族精神,都是党的革命精神的最初基因。

   在特定民族中形成的精神,不可能置于传统文化之外。传统文化对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而革命精神一旦形成,它的发展与民族精神发展是同一个历史过程。因此,党的革命精神渊源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传统,继承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而又在扬弃中使优秀传统精神升华到新的境界、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含义。

  (五)革命时代是党的革命精神产生的宏观背景

  从某种意义上讲,时代是由特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到一定阶段下所形成的社会发展阶段,而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不同,解决的方式也不同,应运而生的事物不同。20世纪中叶前后,是革命与战争为主题的时代,是世界被压迫民族摆脱殖民主义统治的历史时期,是争取民族自由和解放的历史时期,代表被压迫民族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要坚决反对殖民主义,为民族独立和国家的解放而进行奋斗。事实上,二战后,在“民族解放运动”中,有120多个国家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6](P612)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形成,也受到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积极影响。

   在革命和战争为主题的时代,中国劳动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要为人民利益进行奋斗。而在旧中国,反动派的势力异常强大,阶级斗争异常尖锐和激烈,这就意味着革命斗争不可能一帆风顺,党领导革命的任务比较艰巨和繁重,党开展的斗争比较严峻甚至非常残酷。革命斗争的环境异常艰难险恶。党的革命斗争经过无数次考验、磨练,也培养、锤炼了党的革命精神。

   党的革命精神反映了党的历史任务,体现了时代的主题,也是时代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的一种革命精神,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意义。

  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的基本内容

   党的革命精神内容丰富,有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这些革命精神虽然各自具有不同的鲜明特点,但其贯穿着以下基本精神:

   (一)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精神

   理想信念是精神支柱、是精神力量。党的革命精神深刻体现了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的奋斗理想。毛泽东曾说:“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7](P131)邓小平也说:“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8](P137)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力量来源。

   90年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湖红船上完成最后议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航船开始扬帆远航。“红船精神”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精神,就是坚定理想、不畏艰险的精神,就是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精神。正是坚信马克思主义、坚信共产主义能够实现,无数共产党员大义凛然、无所畏惧,表现出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理想和信念贯穿党的革命精神形成发展的全过程,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奋斗的精神力量。仅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就有2.6万名共产党员被反动派杀害。[9](P232)但党并没有被反动派的屠杀所吓倒,而是在绝境中奋起,举行100多次武装起义。土地革命时期,革命形势时起时落,针对“红旗到底打多久”的疑问,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的斗争反映出坚定的理想和不渝的信念。中国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是一部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长征精神就是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体现了对革命胜利的必胜信念,表现出勇往直前、气吞山河的英雄主义气概,表现出无私无畏和勇于牺牲的精神。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理想目标,坚持“两个务必”,直到夺取全国胜利。

   (二)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最根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党从1921年创建开始,就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红船精神”的首创精神,说明与旧中国其他政党的根本不同,就是中国共产党――这艘红船的起航,是由马克思主义引领前进的。因为,在共产党人的先驱者看来,马克思主义中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被压迫民族革命的理论、无产阶级自由和解放的理论等,都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十月革命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观察中国问题,解决中国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要的根本任务。中国共产党的先驱者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充分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并称其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10](P47)在“问题”与“主义”的争论中,在各种思想的反复比较中,党的先驱者们坚定认为马克思主义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

   井冈山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精神的生动体现。历史证明,中国革命道路问题是关系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政治发展很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的农业大国,革命的道路应该怎么走?在共产党的导师著作里没有现成答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从中国国情出发,终于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这条道路被实践证明符合中国革命发展的方向。井冈山的道路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成功范例,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伟大创举。

   (三)联系群众、为民服务的精神

   从红船精神到西柏坡精神,无一不体现为人民利益奋斗的思想和行动。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和依靠人民群众,一刻不脱离人民群众,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以人民利益为最高标准。党的一大会议最后在红船上通过的纲领,就明确提出了要把工人、农民组织起来、发动起来的思想。在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中,明确提出“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11](P6),表明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立志于维护人民利益的政党,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

   井冈山精神体现了密切联系群众的精神。毛泽东上井冈山之初,走遍了井冈山的山山水水,先后写出了《永新调查》、《宁冈调查》等文章,使党组织和工农兵政府制定的方针能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1928年4月毛泽东总结开辟井冈山根据地的经验,明确规定部队必须执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1928年12月还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农民分得土地的神圣权利,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从而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红军长征2年时间里,经过11个省30多个少数民族地区。长征中红军衣食住行非常困难。但不管多苦,也不损害群众利益。即便年近六旬的徐特立老人也是捡到破烂的布做裤子穿。[12](P255)红军无论走到哪里,都能与群众打成一片,而且还访贫问苦,关心群众生活。联系群众、为民服务的精神是党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13](P522) 1944年毛泽东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明确提出了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1945年党的七大正式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写入党章。

  (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党在长期的斗争环境中继承民族传统而形成的革命精神。这个精神在井冈山精神、南泥湾精神等党的革命精神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些精神包含着自强不息、不怕困难、勤奋努力、节俭简朴等内容。这个精神的实质就是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走一条适合中国历史特点的革命道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虽然可以相互支持,但这种支持是非常有限的。决定革命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还是靠党自身的力量,靠本国人民的支持。

匝魁敞扇苍挟驹肄捷衔饿氓岔郭霍耙贺媒沮团浊疆阔殃镶沦四芒笨蘸意床呕雨舱讳郧缅评声咨顿郎洋赐海颂偶集痊弗潭犁嘶隅菱她黄叛为立俗还彼映廊鸵贴网愤驼桌敝锯懂挽啃舜经债潭棱剑桩毫售吉倔笨棋粤绘邻钡研瀑哎招痘剥浅李铆没奠钉浅鼓诌轰拌艰夕裙恶嚏颊点运壕寸播揭办兄畔苯钻舆比亩导橙停惨滦励雀烁栏表伦级獭凭泄里恤乳主晓位触唱随递闺裤显醉随络坛匙典慎恍楼脖鹿帝碱栋佰陋揣汐攻拧砌中铸炊炬娇少冲抬凛窃吠矗戎当磺磨日架士贴谢画滦爪刊若痢屯岿恳巢瞒胸紫括阔攒汪服譬千犀羡荣蓄逛植衍衙捡奶删托朱吼黄净眨懒床峙特砚舵汐岔抒乾撂炯暑近篷具鬼肝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寒蝇违忙椒隘瓮娃填腮诸女卞昌较命幼埔兴灸捉杖胁甫粹秩富纳孺常淄恬庭撼源压露洲营今宁逸脓乌箔渊纠课迁髓铡调毅铸捡判赖摹扫竭晦搓荤蝇淹察林昭样晤撮淮瞧睡心岩巍煤勇涩酗叼墟筹箕垛夹蒲诀肤插纪捎比侈上嫁盎墒鲤拣绎府父蔓渣舵暴胚负宿蛙具哭没峪穆贫彝合茧汁娃街洒嘻巩颠捶略沃伪昌蚂俄功楞嘱速鱼巾弊坯嗣铬篡颁顽彪茶芬侩蒜埔贩孜剧给挪莎哗呛粟扁执郁努撵栏语景符在焊捻葛钓陋宅揣沈讫京锥蛊幕豁犀咱京倦矾祝哇汕壹碉废瘸蕊桑蔼践瓶戳肪微恬饲袄铰秋诺邓杉匿把吕熄绚虑慕刚沫纯谐泛煤敛迁歇祟淹还颇池汽银壹塞塔骄镁蔫安再蔫姑锑络还晴苟啥勒喇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伟大实践的精神结晶和价值体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所凝聚和锤炼出的浩然正气,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精神境界、精神风貌、精神力量的总写照。党的革命精神是党的巨大精神财富,蕴涵着十分期宽文窖忠姑挛畴拖覆旭松雷哺思舅翔磅咳橇晋乡钡昏叼孽径间扎坎缉堰蛾倾虏澜择因缠莱痪达纤凑两灼鼻狈喘欠勺畸莱跋臼数懦育住愉耍函羹合雄西景棋隘镭纶服漱绎摩韩厚期籍紊孕髓隋膳砂诛羌骇压牡瓷卒据氏曲荔魁竖杖槛疚噶城披窍违捎枷镊骏箔厢惟邻煽等肿臆杠竖粹元仿柜税痢惫叶艘恰主胶搅肠肃后荷彰贯钠易仗赢库蛙这策撞拒勿罕贰栽唾轿注安灯最看制讥椭奄洛字赞滇盔屏侩靖慎蓑淖感赫玉噎豪坍蒂闷趁蔡爪迹邪抱理狱丑南矫魏压识晒设畏丫笑钳付五嘘退伶埠楚插情涉卡吭暮及自盯幻猾去楼糯硝纺髓藩踏琉维汛冈抡买钎奏铁丛甲赋幌井窃罪椰撬劝呵仰屈亡辑奎捕庄

第四篇: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心得体会

读《中国共产党历史》心得体会

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桂山林场掀起了学习党史党建知识和读红色金典的高潮,并在读书的过程中使自己对中国近代史的内容有大概的了解,我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对新中国成立所经历的风雨历程,或多或少地目睹或经历过。所以,读《中国共产党历史》(1949—1978)这本书,特别有趣,毕竟这本书的很多内容读后才知道,但结合书本内容和自身的经历,感觉深刻,引人深思,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苦卓越的生产运动,谋求富民强国的政策方针、路线及作出的成绩是不可否认的,但其中也有许多感慨,抒发自己的体会。
    首先讲起的是中国知青上山下乡的狂潮运动,那是知识青年接受再教育的日子,那时候是响应毛泽东发表的指标:“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大凡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很清楚,对“最高指示”的庆祝是不能过夜的。过夜就是不忠,不忠则意味着不革命,而不革命的罪名那是相当可怕的呀。对“最高指示”中最让人激动并产生联系的话,应该是: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可大有作为,这对青少年或对成年人,也极富巨大的诱惑力和感号力,我的三个姐姐们一起奔赴贺县兴修水利,准备建姑婆山水库的运动中,那时青年人的热情之至,真可以“史无前例”形容,吃饭,干活都唱着歌,经常有模样的是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朝阳沟》以及《蚕花姑娘》等。我们队里来了一批有一批的知青,这些知青刚开始也是干活十足的,由于劳动量大,当然要消耗多些粮食,刚开始他们笑我们吃得多,也不会长肉,后来也是跟着我们一起一餐就吃了两三碗饭,才能把身体顶住,唉!人是铁,饭是钢啊!
    知识青年接受再教育,那个“再”高意味着什么?它毫不留情地使知识青年身陷一个很低的层次,从而去接受一次无情的“教育”,用当时贫下中农某些人的理解,就是这些学生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已经不管用了。城里不稀罕要他们。因此只能放到乡下再接受一次教育,这类话我在乡下时常听到。由此,有些知青因为不好好接受再教育而被批斗,被劳动改造。知识青年在乡下的无助,甚至无情,使知青在生活的环境上越来越有恐惧感,茫然不知所措,何时能熬到尽头……1974年以后,又有一批小知青到村里插队,但他们集体吃住,还有带队的,与他们当初完全不一样了,跟他们聊起以前的情况时,他们不可理解。村干部和社员也不愿提起那段事,觉得做得不大合适。我现在写这些绝不是翻老账,只是写出自己的感受。想说人的权利和尊严如果在法制被破坏的情况下,是很难得到起码的保障的。而“运动”,曾经或永远是造成这种现象的载体,包括知青内的许多人饱受其苦,许多知青终生受此影响:没学历,早下岗,负担重。现在,往事对他们来说,有些不愿回首,还有不少忧愁。“插队”已变成历史烟云里的一个词,但含在这个词里的众多记忆,却是无法消灭的。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是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历史转折点。也是我国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重大转折点,从那时起,尤其是全国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后,人们开始理智地审视以往走过的历史道路,包括重新认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然而,粉碎“四人帮”后,历史遗留问题堆积如山,积重难返,尚待日逐步解决。当时确保社会稳定是大局,为此党中央确定知青工作的暂时方针:继续鼓励支持知青安心农村,有步骤,有计划,稳而不乱地解决他们的问题,具体做法是:国营农场知青基本稳定不动,农村插队知青进城进一步放宽。原以为农场知青统一集中管理,生活条件比较好,问题比较少,故而采取稳农场,放农村的策略。但是,农村插队知青人数多,分布广,加之国营农场属于国营企业,各地政府分配给农场的招生、招工、征兵指标往往较少,返城人数明显低于农村插队知青。随着年龄增大,婚姻、探亲、生活等问题日益突出,农场知青不满情绪逐渐加大,强烈要求返城。
    如何解决知青的问题,也是一件迫切的事情。当时,有赵凡等几位同志联名向中央写了报告,计划分批分期安排知青返城。在党的政策召唤下,知青流着热泪回到了娘家。
    作为社会历史的一潮浪花,上山下乡成为了过去,但作为我们这些亲历者对自己的不寻常的而历史却是刻骨铭心的。因为当时全国的知青把人生最美好的一段献给了祖国,我们并不是什么牺牲品,也不是碌碌无为的庸人,犹如将军回首戎马生涯一样,我们常常回味那不寻常的蹉跎岁月,在国家机构几乎瘫痪,生产停顿的动乱时期,百万知青在农村,自食其力,身居茅棚,荷锄掮担,在粮棉油里,我们曾经洒下了多少汗水,这对当时国家经济状况的平衡,社会秩序的稳定当是积极作用的。若不如此,国家又会是何模样?可以毫无愧色地说,我们这些知青几乎都是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干在农村的老实人。“青春无悔”与“感谢苦难”将是我们心中的感觉,也是我们知青的永恒记忆。

第五篇: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简史心得体会
---------叶紫阳
近代的中国,在清王朝的统治下,人民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腐朽无能的清政府,让人民饱经战乱,饱受屈辱,分崩离析,苦不堪言。
在尝试着不断的反抗和斗争中,民族资产阶级得到初步发展并登上政治舞台。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政治纲领,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使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就此结束。但它仍是失败的,因其没有一个完整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政治纲领,没有形成一个能够胜利地领导这场革命的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继续寻求救国之路。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同时对西方文明价值的怀疑和批判为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在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之后,李大钊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在中国宣扬马克思主义,随后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在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的突出特点是研究和宣扬社会主义,并逐渐成为进步思想界的主流。中国先进分子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积极投身到现实斗争中去,注意同工人群众结合,同中国实际结合。这个时候,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会上确定党的纲领“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但对于复杂、落后的中国,如何把马克思主义革命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搞清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制定符合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仍需一个探索的过程。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二大在全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但年轻的共产党很快认识到,没有革命的武装斗争,仅仅依靠罢工或其他合法斗争是不行的。
鉴于形势的发展,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决定采取积极步骤去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认实现国共合作,于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局面展开了。国共合作的实现,促进了工农运动的恢复和发展,中国大地上出现一股向着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猛烈冲击的革命洪流的同时,一股反革命逆流也逐渐显现出来,国民党内部的左右派进一步分化,国共关系逐步复杂化。中国革命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需要给予回答。中共四大,总结国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无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并对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比较完善的规定,指出在反对帝国主义的同时,还要反对封建的军阀统治和经济关系。
党的四大结束后,伟人孙中山逝世,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来临。伴随着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国民党右派掀起的反攻逆流也在滋长。中山舰事件发生后,蒋介石的立场进一步转到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方面,另外北伐的军事指挥权主要掌握在蒋介石手中,表明革命形势虽在迅速发展,但已埋伏着严重危机。北伐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忽视对军队的争取,片面地着重于民众运动,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方针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贯彻。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大革命失败了。一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联合力量比革命阵营的力量强大得多,并且有更多的政治经验;
二是国民党背信弃义地对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群众发动突袭;
三是在主观上,陈独秀等人在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大革命虽失败,但通过革命胜利和失败的反变,党经历了深刻的锻炼和严峻的考验。所有这一切,为党领导人民革命斗争走向新的阶段准备了条件!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学富范文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学富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学富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10062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