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4篇

时间:2022-09-05 18:10:06  阅读: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4篇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中国古代史部分(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1、元谋人: 170万年前,我国最早人类。 2、河姆渡人: 长江流域、水稻、干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4篇,供大家参考。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4篇

篇一: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历史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史部分 (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 1、 元谋人:

 170 万年前, 我国最早人类。

 2、 河姆渡人:

 长江流域、 水稻、 干栏式房屋

 半坡人:

 黄河流域、 粟、 半地穴房屋 3、 黄帝:

 “人文初祖”

  炎黄联盟→“炎黄子孙”。

 4、 尧、 舜、 禹禅让。

 (二)

 国家的生产和社会巨变 1、 禹建立夏—我国第一个国家政权 2、 西周分封制和嫡长子继承制 3、 春秋五霸(典故)

 4、 战国七雄 5、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发展→社会变革 6、 商鞅变法(内容、 影响)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 1、 前 221 年, 秦王嬴政统一中国 2、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3、 书同文、 车同轨(促进经济文化发展)

 4、 陈胜、 吴广起义:

 大泽乡

 5、 汉初休养生息 6、 汉武帝“大一统” 局面的形成 7、 张骞通西域, 开通丝绸之路 8、 前 60 年, 西域都护的建立, 标志着新疆正是归属中央政权 (四)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 少数民族内迁:

 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 2、 三国鼎立:

 曹丕(魏), 刘备(蜀汉), 孙权(吴)

 3、 三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4、 北民南迁和江南的开发:

  东晋南朝时, 江南得到开发, 逐渐赶上北方。

 5、 北魏孝文帝改革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 (五)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 隋朝统一南北、 开凿大运河、 创立科举制 2、 唐太宗“贞观之治”

  3、 武则天“上承贞观, 下启开元”

  鼎盛时期 4、 开元盛世

 5、 唐朝的民族交往

 大祚荣“渤海郡王”(东北)

  骨力裴罗“怀仁可汗”(漠北)

 边疆稳定

 皮罗阁“云南王”

  文成公主入藏远嫁松赞干布 6、 唐朝的中外交往:

 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学

 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高度繁荣、 全面辉煌 (六)

 经济中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 辽、 宋、 夏、 金的并立 2、 岳飞抗金和文天祥抗元 3、 两宋时, 经济重心南移 4、“交子”“瓦肆”“夜市” 的出现, 两宋经济繁荣 5、 元朝“行省” 制度及民族大融合 (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1、 郑和下西洋(目的、 航程、 影响) 2、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62 年 3、 清初:

 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设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漠北

 设伊犁将军管辖新疆, 设驻藏大臣管辖西藏 4、 康熙组织雅克萨保卫战, 攻取台湾、 平三藩、 征噶尔丹 5、 清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埋下近代中国落后的隐患 (八)

 科学技术 1、 秦汉领先的科学技术

 蔡伦改进造纸术、 张衡的地动仪、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华佗的“麻沸散”

 2、 以“四大发明” 为代表的唐宋科技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毕升的活字印刷术、 火药改变了战争方式 (九)

 思想文化 1、 孔子和老子

 孔子:

 春秋教育家、 思想家、 创立了儒家学派, 以“仁” 为核心思想

 《诗经》、《春秋》、《论语》,

 兴办私学, “有教无类”

  老子:

 春秋思想家, 创立了道家学派, 主张“无为而治”

 2、 战国百家争鸣

 儒、 道、 法、 墨、 兵家 3、 唐诗、 宋词、 元曲和明清小说

 唐朝三大诗人: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宋朝三大词人: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元朝剧作家:

 关汉卿和马致远

 四大文学名著: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4、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 纪传体通史

 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编年体通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既是帝国主义的侵华史和掠夺史, 又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

 复习时, 应围绕“侵略与抗争” 这一主题进行 (一)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 林则徐虎门销烟 2、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南京条约》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辛丑条约》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 面对列强的入侵, 中国人民和清朝政府的表现有何不同? (二)

 近代化的起步 1、 洋务运动:

 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运动, 失败 3、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了清朝统治 4、 新文化运动:

 初期是资产阶级思想大解放运动, 后期,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五四运动” 及五四精神(爱国主义精神)

 2、“中共一大” 的划时代意义(开天辟地、 焕然一新)

 3、 第一次国共合作:

 北伐 4、 南昌起义及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 5、 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 长征及长征精神 (四)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2、 第二次国共合作 3、 南京大屠杀 4、 台儿庄战役(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5、 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战役)

 6、 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中华民族由衰落到振兴的转折点)

 (五)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 重庆谈判及内战开始 2、 刘邓大军强渡黄河, 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开始 3、 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4、 渡江战役:

 推翻国民党统治 (六)

 经济和社会生活 1、 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张謇和周学熙 2、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3、 近代科技、 文化的主要成就

 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是中华民族摆脱外国奴役, 走向独立的历史, 是中华民族的振兴史和发展史 在复习过程中, 应把握这一主题 (一)

 中华民族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 开国大典和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2、 建国初期巩固国家政权的措施:

  (1)

 继续肃清国民党反动残余

 (2)

 抗美援朝

 (3)

 土地改革

 (4)

 恢复国民经济 (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一五” 计划的实施

 2、 一届全国人大及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3、 三大改造社会及主义制度的建立 4、 建国初期十年经济成就 5、“文化大革命”

 (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 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改革开放 2、 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3、 对外开放: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四大经济特区的设立 4、 2001 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四)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 新中国的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邓小平“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 3、

 4、 香港、 澳门回归的史实及意义

 1997 年 7 月 1 日, 香港回归

 1999 年 12 月 20 日, 澳门回归 (五)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1、 人民海军、 人民空军及“二炮” 部队的建立 2、 周恩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提出 3、 万隆会议和“求同存异”

 4、 1971 年, 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5、 中美建交及新中国外交成就 (六)

 科技教育与文化 1、“两弹一星”(钱学森、 邓稼先)

 1960 年, 导弹。

 1964 你, 原子弹。

 1970 年, 人造卫星。

 2、 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

 3、“863” 计划的实施 4、“科教兴国” 战略 5、 我国教育、 文体事业的主要成就 (七)

 社会生活 1、 改革开放后, 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 2、 就业制度和就业观念的变化 3、 医保、 社保制度的建立 五、 考点知识整合(考题范例)

 (一)

 以主题为核心的范例—“近代中国的探索与抗争”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8 分)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 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 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 材料二:

 “形势已发展到‘瓜分豆剖, 渐露机芽’‘揭竿斩木, 已可忧危’ 的地步, 如不及时变法, 列强的侵略会变本加厉人民的斗争会风起云涌。”

 ——康有为 材料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中国同盟会纲领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李鸿章等人后来发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这场运动的最大作用是什么? (3 分)

 运动:

 洋务运动 作用:

 它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2)材料二中康有为等人后来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这场运动的结果如何?(2分)

  目的:

 主张学习西方, 实行政治变革。

  结果:

 失败 (3)

 材料三中孙中山后来领导了什么革命运动? 这场运动最大成果是什么? (3 分)

  运动:

 辛亥革命

 成果: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二)

 以问题为核心的范例—“外交问题”

 观察下图, 回答问题(12 分)

 下面是一位同学搜集到的反映新旧中国外交活动的几幅照片。

  请回答:

 (1)

 图一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那一年? 对中国社会最严重的危害是什么? (3 分)

 1901 年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中国代表为什么没有在《凡尔赛和约》 上签字? (2 分)

 因为国内爆发了五四运动 (3)

 图三中乔冠华为什么会开怀大笑? (2 分)

 因为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

 图四反映的历史事件得以实现, 在于中国政府对该地区实行什么基本方针? (2 分)

  “一国两制”

 (5)

 看了四幅照片, 谈谈你的感受? (3 分)

 旧中国衰弱, 国际地位低, 导致外交失败; 新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国际地位提高, 外交工作取得重大成就。

  (三)

 以同类知识点组合范例—“历史典故”

  请将下列历史人物和相关典故用线段连接起来(10 分)

  齐桓公

 退避三舍

 晋文公

 尊王攘夷

 项羽

 卧薪尝胆

 赵括

 破釜沉舟

 越王勾践

 纸上谈兵

篇二: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篇一

 1、禅让制和世袭制的比较

 统治者产生方式特点

 禅让制民主选举“天下为公”

 世袭制父死子继“家天下”

 2、为什么说《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

 ①法典规定了奴隶主对平民和奴隶所享有的特权;②法典规定了奴隶可以买卖、抵债,使奴隶买卖合法化;③在法典中,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④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⑤法典保护商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

 3、《汉谟拉比法典》对当时的意义:是国家出现后的产物,是镇压劳动人民反抗、加强和巩固王权统治的工具,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现在意义: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便于我们全面了解古巴比伦当时的社会情况,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物,是人类由史前时代向农耕文明时代过渡时期的重要文明成果。地位: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实质:法典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与现代法律精神的不同:汉谟拉比法典体

 现了当时刑法的残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这同现代法律所弘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平等精神是不同的。

 1.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及意义。

 2.陈胜吴广起义意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3.张骞通西域的史实:西汉时期,汉武帝时为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4.丝绸之路:在这条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是丝绸。(识图:丝绸之路示意图)

 作用: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至今仍发挥着重大作用。

 5.汉武帝大一统措施:采纳董仲舒建议,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

 结论:汉武帝时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背景:

 (1)1870 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法国战败,普军

 兵临巴黎城下。

 (2)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3)1871 年 3 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

 影响: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根本原因:奴隶制的存在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缺乏生产力)

 核心矛盾: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时间:1861—1865

 战争目的:维护国家统一

 领导者:美国总统林肯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革命中颁布)

 作用:调动了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奴隶的革命积极性;使战争局面开始有利于北方,为北方取胜创造了条件

 性质: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影响: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

  北方胜利的原因:

 (1)内战中,北方政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支持。(2)北方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顺应了历史潮流。(3)北方政府维护国家的统一,具有正义性。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篇二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变中国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2、林则徐禁烟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1)鸦片走私,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中国的贫弱;(2)鸦片摧残吸食者体质。

 措施:派人暗记密查,缉拿烟贩;强迫外商交出鸦片;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3、虎门销烟及意义:,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鸦片战争的史实:1840 年 6 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1841 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5、《南京条约》的签订: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主要侵略者:英法联军帮凶:美、俄两国

 2、火烧圆明园:1860 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烧毁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3、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1858,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60 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860,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 4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860,中俄《北京条约》——1864,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升湖以东以南 44 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4、1851 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 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5、1860 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成立了“洋枪队”,

 由美国人华尔统领。8 月,洋枪队配合清军进犯青浦的太平军。李秀成率军抵抗,把洋枪队打得落花流水。1862 年 9 月,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3:左宗棠政复新疆

 1、1875 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1878 年,清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2、19 世纪 80 年代初,中俄两国签约,中国收回伊犁。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建议,1884 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4:甲午中日战争

 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日本为了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目的。

 经过:,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上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奋勇杀敌,重创日军。日舰直逼中国旗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迎战敌舰,致远舰弹药将尽,管带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冲撞日舰吉野号,不幸中了敌人鱼雷,全体将士壮烈捐躯。

 2、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日军占领旅顺后,疯狂屠杀当地军民,死难者达一万八千余人。

 4、中日《马关条约》时间

  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2 亿两;开放沙市、重庆、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初中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八国联军侵占北京:1900 年春,义和团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6 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国主义斗争,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 2000 多人,由英国海军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到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奋起狙击侵略军,在廊坊一带把侵略军围困,经过激烈战斗,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

 1900 年 8 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凶恶本质。

 2、《辛丑条约》:时间 1901 年签订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主要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伤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

 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篇三: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考历史 知识总结

 中国古代史(历史七年级上册)

 一、元谋人 北:P2 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 170 万年的元谋人。

 二、北京人的文化遗存:(P3-P4)

 生活时间:距今约 70—20 万年 生活地点:北京周口店 用火方式: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三、了解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 (一 )河姆渡遗址:

 北:P9 距今约 7000 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P10 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二)半坡遗址:

 北:P7 距今约 6000 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

 P8 遗址四周建有许多圆形的房子或方形的小房屋,是氏族成员的住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P9 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

  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

 四、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北:P12 炎帝和黄帝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P14 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P15 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北:P15 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后来,舜又以同样的方式传位给禹。这种通过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

 [考试说明]国家的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一、夏朝建立的史实 北:P22 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二、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北:P22 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三、西周分封制 北:P28 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分封制规定了受封者的义务,即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因此,他们必

  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各诸侯国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抵御“蛮”、“夷”、“戎”、“狄”等。

 P29 分封制的作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四、商鞅变法 1.主要内容 北:P43 战国时期的改革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公元前 356 年,商鞅开始变法。

 内容: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做奴隶。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的大小封爵。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承认土地私有,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推行县制,把乡、邑、聚合并成县,县的长官称为县令,由国君任命;统一度量衡,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2.历史作用或影响 北:P44 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考试说明]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陈胜、吴广起义 北:P66 陈胜、吴广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

  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二、张骞通西域 北:P81 公元前 138 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 119 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P82 公元前 60 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三、丝绸之路 北:P83 《丝绸之路示意图》

 P83 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P84 沿着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四、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 北:

 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 P69—72,P71《秦统一文字表》和《秦统一货币示意图》 政治上: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在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行政机构,把全国分为分为 36 郡,郡下设县。

 思想上:焚书坑儒(小字部分)

 经济、文化上:车同轨(统一车辆形制,规定所有车辆两个轮子的距离是六尺),书同文(统一小篆为标准文字,后推行隶书),统一货币

  (圆形方孔钱)、度量衡。

 军事上:修万里长城 作用:以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

 五、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北:P74—76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主要措施: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政治上: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

 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司隶校尉,在地方在 13 个州部设刺史。

 军事上:出击匈奴,解除匈奴的威胁。

 与少数民族地区的交往: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对外交往:开拓了丝绸之路。

 作用: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六、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及评价秦始皇、汉武帝 [考试说明]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一、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北:

 P102 官渡之战,P103 赤壁之战,P105《三国鼎立形势图》 魏、蜀、吴建立 220 年,曹丕,魏,洛阳 221 年,刘备,蜀,成都 222 年,孙权,吴,建业

  二、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南方比较安定。

 三、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北:P115 改革内容:(1)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2)要求南迁的鲜卑人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

 改革作用: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使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如胡食、胡服、胡床、胡乐、胡舞等,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中国古代史(历史七年级下册)

 一、隋唐科举制度:

 北:P20 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二、武则天 北:P13-15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统治时期,不拘一格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断续发。当时,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有“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

 北:P15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四、唐与吐蕃的交往:

 P28 吐蕃是今藏族祖先。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

 五、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一)遣唐使 北:P32 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文化交流的使团;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艺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本国,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鉴真东渡 北:P33 鉴真到达日本除讲授佛经,还详细介绍中斩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识图 P34 鉴真东渡示意图)

 (三)玄奘西行 北:P35 玄奘是唐朝的高僧,为了求取佛经精义,他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天竺。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玄奘西行示意图)

 六、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略

  [ [ 考试说明] ]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北:P64 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了南移的趋势。两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 北:P75-76

  1206 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 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第二年定都大都。忽必烈为元世祖。

 [ [ 考试说明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一、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北:P1101727 年,清朝开始设立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史实 北:P110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新疆,促进了维吾尔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对巩固西北边疆起到了重大作用。设伊犁将军,加强中央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三、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祖国统一的主要措施:略。

 四、戚继光抗倭:明朝时戚继光抗倭。

 P104-105(1)明代,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明朝中期,海防松弛,倭患严重,倭寇到到处烧杀抢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明政府派年轻的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2)戚继光训练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多次挫败倭寇的进攻,声名大振,号称“戚家军”。1561 年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后又开赴福建和广东,东南沿海抗倭寇基本肃清。

 五、郑成功收复台湾 北:P105—106 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地区,1661年,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出发,在当地

  高山族人民的帮助下,顺利地在台湾登陆并迅速包围了入侵的荷军。1662 年,荷兰总督被迫签字投降,台湾又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打击,对亚洲和其他国家也起到保护作用。

 六、雅克萨之战 北:P106—107

 沙俄强占雅克萨和尼布楚。康熙帝决定用武力捍卫祖国边疆,1685 年,清军围攻盘踞在雅克萨的沙俄军队,俄军战败投降。1686 年,清朝再次出兵雅克萨,重创俄军。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边界问题。1689 年,中俄两国在尼布楚进行谈判,双方签定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七、郑和下西洋 北:P127-128 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 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P128-129 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来往,而且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不计经济效益;用来输出的物品也大多由官府督造或低价强征硬派,造成大量手工工匠逃亡。随着明朝国力衰退,远洋航海的壮举也最终被废止。

 八、“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历史影响 北:P129 闭关锁国并非完全断绝对外往来,主要表现在对外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北:P130

 清朝实行闭关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闭关自守最终不能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反而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 [ 考试说明] ]科学技术 一、司母戊鼎

  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

 二、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共同点:

 (1)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费散”。

 (2)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3)李时珍和《本草纲目》: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

 三、都江堰 北:P54 李冰石像图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它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 四、长城 北:(1)P72(七年级上册)秦长城示意图。(2)秦长城:为了防御匈奴,秦始皇派人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全长一万余里,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明长城:(七年级下册)P117 明朝时,在历代修长城的基础上,先后花了近二百年的时间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多千米。工程坚固,无论规模、质量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结晶。

 五、大运河 北:P4-5 隋朝时开凿的贯穿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

  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六、四大发明 北:P40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加上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这些发明对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了巨大影响。

 (一)造纸术 北:P87 西汉前期,已经发明了纸。东汉时期,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鱼网做造纸原料,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又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将他改进的纸称为“蔡侯纸”。

 (二)印刷术 北:P40 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

 P81 北宋时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一个活字可以重复使用多次,保存也比较方便。活字印刷术节省雕版...

相关热词搜索: 知识点 归纳 初中历史

版权所有:学富范文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学富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学富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10062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