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镇乡)6篇

时间:2023-05-08 08:00:07  阅读:

篇一: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镇乡)

  

  XX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要点落实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2021年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按照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要求,XX镇重点谋划,认真研判制定本方案。

  一、持续开展蓝天保卫战

  1、深度治理工业大气污染。

  综合利用环保、安全、能耗、质量等综合标准常态化推进建材、化工等行业去产能。我镇工业集中区中有两家固废企业,以此为突破点,重点监控,合理优化,持续开展蓝天保卫战。

  2、严格管控各类扬尘。

  强化道路扬尘管控,加大各类工地、物料堆场、渣土消纳场等出入口道路清扫保洁力度。

  3、全力削减VOCSo。

  加强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油品储运销等重点行业VOCs治理,督促纳入重点监管企业名录的企业编制并实施“一企一策”综合治理方案。深化工业园区、企业集群综合治理。强化餐饮油烟监管。

  4、加强污染天气防范应对。

  建立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机制和污染天气应急联动机制,做好重大活动空气质量的协同保障工作。全面推进绩效分级差异1化管控,鼓励环保绩效水平高的“先进”企业,鞭策环保绩效水平低的“后进”企业,以“先进”带动“后进”。严格执行烟花爆竹禁燃限放相关要求。积极推行文明祭祀。结合文明城市创建、秸秆禁烧工作,严禁露天焚烧。

  二、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1、不断提升断面水质。

  聚焦排水渠XX断面,综合采取排查、溯源、截污、清淤、活水等措施,推动断面水

  质稳定达标。全面加强工业企业排水监管,确保达标排放。

  2、强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333”行动。

  按期完成城市建成区管网排查任务和“三消除”工作(消除黑臭水体、消除管网空白区、消除污水直排口),按上级部门安排,助力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

  3、巩固黑臭水体整治成果。承担好属地管理职责,调动村居积极性,统筹谋划,巩固扩大黑臭水体整治成果。

  三、统筹推进净土保卫战

  1、加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

  引导推进限养、适养区内养殖场实施治理改造,继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实现化肥、农药使用减量化。开展重点地区农田退水水质监测。加强汛期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管控。加快推进农村污水处置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涉农行政村污水处理率,做到“两提升”(提升农户覆盖率、运行率)“一优先”(在环境敏感村庄率先实现全覆2盖、全收集、全处置的“三全”目标)。抓好秸秆禁烧禁抛,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废旧农膜回收和集中处理体系建设。

  2、加强固废危废污染防治。

  持续推进危废处置专项整治,聚焦危废产生、贮存、转移、处置等各环节,加快危废全生命周期监管平台建设,加强危废库规范化建设。严厉打击危废领域违规违法行为。持续监控我镇危废行业,过细排查。

  4、加速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升级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推进企业清洁化、绿色化改造,探索建立碳减排工作体系。坚持绿色招商,优先引进一批环境友好型企业。

  5、健全生态环境高效治理体系

  1、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建设。

  坚持实施“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承担我镇属地责任,协助区级部门对大气国控监测点、水质断面国控点实行更加精细化管理。落实“三线一单”,实施排污许可制度,推行排污权交易,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完善生态环境财政奖补机制。

  2、推进环保全民行动体系建设。

  积极推行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结合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加强宣传发动,形成全社会参与环保、推动环保的新格局。

  六、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紧盯上级交办环境问题。认真落实整改措施,确保交办问题不打折扣、保质保量全面完成。

  积极开展自查工作。全面摸清工信、水利、交通、住建、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各个领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全面开展问题排查整改。

  聚焦信访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强信访案件调处、环境信访积案化解及网络舆情监控等工作,下真功夫解决突出环境信访问题。

篇二: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镇乡)

  

  XX镇2022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工作方案

  为了切实加强特护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管控,形成联防联控机制,合力开展好特护期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我镇根据实际情况特制定XX镇2022年特护期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工作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防治结合、突出重点。突出防治结合,树立主体责任意识,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减少污染物排放为目标,重点聚焦燃煤设施、工业企业、机动车和施工工地,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落实特护期空气质量保障措施。

  (二)属地负责、区域联动。强化本行政区域污染源管控,实行“网格员-网格长-片长”三级联防联控,统一时间、统一措施、统一行动,形成区域管控的整体合力。

  (三)预防为主、强化应急。强化日常环境监管,完善应急和联动机制,采取必要的特护期管控措施,从严要求并保障落实。

  二、工作措施

  (一)安排部署阶段,2022年11月1日至2022年11月11日。镇政府召开森林防灭火暨秸秆禁烧工作会议,部署预防火情工作。各村(社区)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和巡查组及应急分队,形成上下贯通、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环保意识,提高参与秸秆禁烧、杜绝违规排放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和综合利用的自觉性。

  (二)全面实施阶段,2022年11月12日至2023年3月15日。我镇将工业窑炉、锅炉、涉VOCs重点行业、移动源、面源等作为重点领域,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各部门和排污单位责任,扎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集中力量开展排2查整治,对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标本兼治,不搞一刀切,强力推进本辖区内特护期大气污染防治攻坚。

  1.强化工业炉窑、锅炉污染管控。聚焦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水泥、砖瓦、玻璃、铸造、陶粒等重点行业,检查脱硝、脱硫、除尘等治污设施运行情况,低效污染治理设施整治情况,已完成超低排放或深度治理改造的燃气锅炉、水泥等行业炉窑污染物稳定排放情况。

  2.加大涉VOCs重点行业整治。检查有机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检查涉VOCs物料装卸、储存、输送、使用等环节,废气收集及治理情况、LDAR工作开展情况,年使用溶剂型原辅材料10吨以上的表面涂装和包装印刷企业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限值达标情况,简易低效VOCs治理设施及废气旁路整改情况,废气无组织排放管控和废气收集率提升情况,采样口设置及规范采样情况。

  3.重视移动源污染防治。检查用车大户和物流园区等重点单位,检查柴油货车使用、检验、维修等全流程监管情况,排3放检验机构和维修单位规范运营情况,柴油货车路检路查与入户检查工作开展情况,非道路移动机械管控情况,储油库、加油站油气密闭和回收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生产、流通环节成品油质量监管和抽查抽测工作开展情况。

  4.加强扬尘控制。一是加强施工扬尘污染控制。推行绿色文明施工,严格落实施工现场封闭围挡、渣土运输车辆冲洗、道路硬化等扬尘防治措施,加强对拆除工程和道路、交通工程的管控,按比平时高一倍频率增强道路清洗次数。二是控制其他各类尘源。有效治理工业企业和裸地扬尘无组织排放,裸露堆场心须加盖扬尘防护网。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等装卸作业及物料堆场严格落实控尘措施:煤炭,渣土,沙石等易产生扬尘物料实现密闭化运输,严禁抛洒滴漏。

  5.做好面源污染防控。检查秸秆“五化”综合利用工作开展和秸秆、垃圾露天禁烧监管工作实施情况,检查烟花爆竹禁限放相关政策制定及落实情况,房屋、市政、拆迁等各类施工场地“八个百分百”落实情况,工业企业、露天矿山抑尘防控4和监控监管情况,餐饮服务单位油烟净化设施及在线监控安装使用和油烟净化设施定期清洗维护情况。

  三、工作要求

  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夯实包抓分片责任。镇政府成立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担任指导员,镇长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其他党政领导任副组长,相关成员单位、各村(社区)书记、主任为成员。各村(社区)要组织召开特护期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工作动员部署会,并制定相关工作方案。明确指导思想,以标本兼治、疏堵结合、属地管理、源头控制为原则,采取重点防控、行政推动与技术服务相结合、宣传引导与督查问责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通过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和厌战情绪,层层夯实责任、认真组织实施,实现全镇空气环境质量稳定向好发展。

  做好宣传发动。镇村(社区)要采取移动宣传车、村村响喇叭、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单、召开屋场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动员群众,把大气污染的危害、保护的途径和措施的有关规定及要求宣传到村(社区)到户,切实提高广大干部群众保护环境的法律意识,增强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责任感,使保护环境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各村(社区)要抓好区域内的实施协调工作,实行重大事项沟通汇报制度并广泛宣传环保、秸秆禁烧、杜绝违规排放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好典型、好作法。

  加强检查巡查。XX镇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工作部署会中对相关干部进行“定岗、定人、定位、定物”,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压实工作责任;镇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及纪委进行常态化督查。巡逻组对全镇范围内全面禁止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和违规排放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行为,实行全域、全时段,全面检查。

  严格考核奖惩。经镇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出台涉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考核文件,将各村(社区)环保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同时细化奖惩办法。镇督查考核组对各村(社区)大气污染工作开展情况及大气污染行为进行督导检查,及时通报大气污染工作信息,对因违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秸秆禁烧行为、违规排放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行为且屡教不改的,给予相应处罚。

篇三: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镇乡)

  

  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实现

  X要深入实施水

  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保障饮用水安全,基本消灭城市黑臭水体,还给

  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

  ”目标,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依据中省

  “水十条

  ”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大以来中省关于生态文明

  建设和绿色发展的新部署、新要求,以创建生态X为目标,以改善生

  态环境,提高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

  “综合规划、重点突破、减存

  控增、标本兼治

  ”的基本原则,以先治污后治河,先建设地下管涵再

  建设护坡搞绿化,先整治主河道再整治支流,先建主管网再建支线管

  网,先治理人口稠密河段再治理周边区域为治水总体思路,坚持问题

  和目标导向,全力实施

  “截污、清污、减污、控污、治污

  ”五大工程,坚决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圣地X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为全市

  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助力。

  (二)

  工作目标。到X年,全市水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水环境

  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

  严格控制。主要指标:

  ---控制指标:到X年,全市主要河流水环境总体达标,北

  X、X河流域地表水水质达到

  皿类,X河、X河流域地表水水质达到H类,X河流域地表水水质达到考核要求。到

  X年,全市主要河流水环境进

  一步

  改善,X河流域地表水水质达到W类,X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源水

  质稳定达标。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到X年,全市水环境质

  量基本达到优良,X水库、各县区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

  标。

  —流域指标:到X年,北X出境断面水质达到皿类,X河出境

  断面水质达到W类,X河、X河、X河等流域地表水出境断面水质达

  到或优于皿类水质。其他断面均达到水功能区划要求。到

  X年,X河

  干流断面水质达到皿类,支流断面水质达到W类。到X年,X河、北

  X干流所有断面水质均稳定达到水功能区划要求,X河干流断面水质

  达到或优于皿类水质,X河、X河等流域地表水出境断面水质达到或

  优于II类水质。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地安全。

  组织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

  地排查整治,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依法清理饮用水水

  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

  开展备用水源或应急水源建设。

  在饮

  用水源保护区内严禁修建任何可能危害水源水质卫生的设施及一切

  有碍水源水质卫生的行为。

  加强从水源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定期监

  测、检测和评估本行政区域内饮用水水源、供水厂出水和用户水龙头

  水质等饮水安全状况,及时向社会公布,确保供水水质达标。

  调查评

  估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补给区的区域环境状况,对敏感区域进

  行防渗处理。

  完成加油站地下油罐双层罐或防渗建设。

  报废矿井、钻

  井、取水井应实施封井回填,并做好植被恢复工作。

  开展地下水污染

  场地修复试点,系统保护饮用水水源地安全。

  (二)加大城镇生活污染治理。

  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

  造,达到相应排放标准或再生水利用要求。

  全市县级以上污水处理厂

  排水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

  A标准和《X流域

  (X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要求,并进行再提标改造,向地表水

  IV类或皿类水质提升。全面建设与乡镇及村庄规模相适应的污水处理设

  施。强化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对现有合流制排水

  系统实施雨污分流改造,难以改造的,应采取截流、调蓄和治理等措

  施。城镇新区建设、旧城改造均实行雨污分流,积极推进初期雨水收

  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应进行规范处置,禁止处理、处置不达标的污泥进入耕地。

  加大黑臭水体排查治理力度,定期公布治理情况。

  (三)严格控制工业源污染。

  定期组织排查装备水平低、环保设

  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杜绝重污染小企业

  “死灰复燃

  ”。对焦化、农副

  食品加工、石油、天然气、煤炭开采及加工、石油化工、煤化工、果

  汁等重点行业实施清洁化改造。规范并按要求完成

  X高新技术开发

  区、X区工业园区等省级工业园区污水、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其

  他工业园区应同步规划建设污水、垃圾污染治理设施。

  四)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完成畜禽养殖禁养区内畜禽养殖

  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的关闭或搬迁工作。

  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小区)要根据污染防治需要,配套建设粪便污水贮存、处理、利用

  设施。散养密集区要实行畜禽粪便污水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新、改、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

  化利用。以

  县级行政区域为单元,实行农村污水、垃圾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

  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对人口居住分散、不宜建设集中污水处理设施

  的,采取分散治理的办法,建设小型、微型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实现达标排放。深化

  以奖促治”政策,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河道

  清淤疏浚,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五)

  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加强河流水生态保护,科学划定

  生态保护红线。强化水源涵养林建设与保护,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

  加大水生野生动植物类自然保护区保护力度,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

  加强河库水量调度管理,完善水量调度方案,维持河流基本生态用水

  需求,重点保障枯水期生态基流。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发挥好生

  态基流在改善水质中的作用。

  (六)

  加大水环境执法力度。全面实行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加

  强基层环保执法力量,完善环境监督执法机制,强化环保、水务、公

  安等部门和单位协作,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配合机制,完善

  案件移送、受理、立案、通报等规定。各相关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配

  合、定期会商,实施联合监测、联合执法、应急联动、信息共享。要

  统一规划设置监测断面(点位)。建立健全环境污染犯罪案件的联合

  调查和移送机制,及时有效惩治和防范环境污染犯罪。

  所有排污单位

  必须依法实现全面稳定达标排放,对超标和超总量的企业予以

  黄牌”警示,一律限制生产或停产整治,对整治未能达到要求且情节严重的企业予以

  红牌”处罚,一律停业、关闭。对造成生态损害的责任者严

  格落实赔偿制度和责任追究办法。

  (七)

  加强水环境风险防控。核定控制单元内水资源总量和水环

  境容量,确保水资源不超载、排放总量不突破。重点开展油气开发企

  业的油气管线、废弃物处置场、贮存设施等重点污染源和潜在环境风

  险排查,严防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实施油气开采、净化、输送全过

  程控制,严格执行钻井泥浆无害化处置,规范井场、增压点、接转站、联合站等场站雨水池、污油池建设和风险防范措施。严格新建输油管

  线的环境准入和选线。按照规范对石油化工和煤化工等重污染行业场

  地进行防渗处理,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对已经建成的石油化工

  和煤化工项目,或处在土壤渗透系数较大及地下水较为敏感地区的污

  染类项目,限期建设地下水监控系统。制定和完善水污染事故处置应

  急预案,落实责任主体,明确预警预报与响应程序、应急处置及保障

  措施等内容,依法及时公布预警信息。

  (八)

  严格环境准入政策。根据流域水质目标和主体功能区规划

  要求,实施差别化环境准入政策。建立以行政区域为单元的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监测评价体系,实行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已超过承载

  能力的地区要实施水污染物削减方案,加快调整发展规划和产业结

  构。要全面推进实施年度淘汰任务。

  严格控制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发

  展,新、改、扩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减量置换。

  X河、北X等主要河流干流沿岸,要严格控制石油开采、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医药制造等环境风险项目,合理布局生产

  装置及危险化学品仓储等设施,防范环境风险。

  (九)全面推进河长制管理。按照分级管理、属地负责的原则,建立

  县、乡、村三级河长体系,夯实河流水域保护管理责任,各级河

  长要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河流的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

  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工作,要全面落实村级以上保洁、管护和巡查

  责任,基本建立水陆共治、部门联动、全民群治的河流水域保护管理

  长效机制,切实解决河流水域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维护河流水域环

  境安全。

  (十)营造全民治水氛围。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利用报纸、网络、电视等新闻媒体,公开曝光环境违法典型案件。

  充分利用采油

  井场、生产基地等阵地,营造生态环保氛围。健全举报制度,充分发

  挥河长制举报电话、“12369举”报热线和网络平台作用,限期办理群

  众举报投诉的环境问题。

  把水资源、水环境保护和水情知识纳入国民

  教育体系,提高公众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客观规律的认识。

  在

  宣传教育环保理念的同时,发挥好社会监督作用,形成全民共参与、全市一盘棋的大环保格局。

  三、部门工作职责

  环保部门负责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组织制定本行政

  区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

  量控制指标,推进自动在线监测设备安装联网工作。

  水务部门负责对水资源、水生态、水治理实施统一监管,依法对

  河流排污口实施监督管理,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确保居民饮水安全。

  发改部门负责将水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审批规划要求督促完善工业园区环保设施。

  财政部门负责通过财政预算和其他渠道筹集资金,统筹安排建设

  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等相关治理资金,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方

  式,建立健全水环境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城管部门负责定期开展黑臭水体排查,杜绝黑臭水体产生。

  组织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并加强对城镇污水集中处理

  设施运营监管,实现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住建部门负责全市

  35个重点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

  工作,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指导各县区统筹县域垃圾处理设施规划

  建设。

  畜牧部门负责禁养区划定,并督促指导禁养区内养殖场的关闭、搬迁工作,督促指导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粪污综合利用或者无

  害化处理设施,推广畜禽粪便污水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措施,防

  止污染水环境。

  商务部门负责加油站地下油罐的双层罐或者防渗措施改造,防止

  地下水污染。

  农业部门负责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行测土配方施肥。

  开展病虫

  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

  调整种植业结构与布局。

  严格控制化肥、农

  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化学品污染。

  卫计部门负责开展供水厂和饮用水水龙头的水质检测工作,确保

  居民饮水安全。

  工信部门负责

  “10+3小”企业的排查监管,防止死灰复燃。

  林业部门负责指导在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口下游因地制宜建设

  人工湿地或在污染较重

  的支流入河口以及重点排污口的适宜区域,建

  设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生态湿地。

  公安、水务、环保部门负责建立健全环境污染犯罪案件的联合调

  查和移送机制,及时有效惩治和防范环境污染犯罪。

  物价部门负责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合理制定城镇污水处

  理费标准。

  司法部门负责法律服务机构和律师为水污染损害诉讼中的受害

  人提供法律援助。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各县区党委、政府是水

  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党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河长是本行政区域水

  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要针对流域水环境质量和改善目标要求,制

  定限期达标方案,采取有效措施按期达标。

  建立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

  协调机制,定期召开会议通报治水工作进展情况,研究水污染防治具

  体工作。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增强

  “四个意识

  ”,按照法律规定和

  “管行

  业就管环保

  ”的要求,加强本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指导和督促检查,认

  真清理相关行政权力事项,严格依法履行相关职责,共同推进全市水

  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二)加大投入,完善保护机制。

  各县区政府完成水污染防治工

  作任务,水环境治理设施齐全且运行稳定、排放达标,行政辖区出境

  断面和其他考核断面水质达到中省市考核要求,且持续提升改善的,市政府酌情

  给予资金支持。

  同时,市政府将采取转移支付的方式进一

  步建立健全主要河流水环境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将全市主要河流断面

  全部纳入水环境污染考核补偿范围,所收缴的水环境污染补偿资金重

  点用于污染治理、环境监测、环境执法、环境应急等能力建设。

  (三)严格考核,夯实治理责任。从

  X年起,市政府执行

  “一月

  一考核、一月一排名、一月一通报

  ”的河长制暨水污染防治考核制度,对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及市级相关部门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

  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并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奖惩和

  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作为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转移支付和生态补

  偿等资金分配的参考依据。

  建立完善水污染防治责任追究机制,进一

  步厘清治水责任,对因工作不力或履职不到位,导致水环境质量无明

  显好转的,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不予提拔使用,优秀。

  年度考核不得评为

篇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镇乡)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生态

  环境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率先区建

  设,制定本方案。

  一

  ■总体要求

  (一)

  指导思想。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区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

  治攻坚战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主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

  大战略,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

  土保卫战,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力争在黄河流

  域率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落实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做好表率的工作要求。

  (二)

  工作原则

  ——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

  发展之路,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

  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巩固拓展"十三五"时期污染防治攻坚成果,接续攻

  坚、久久为功。

  ——坚持以人为本、环保为民。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

  要作为奋斗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全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不断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生态环境保

  护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遵循客观规律,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

  方面因地制宜、科学施策,落实最严格制度,加强全过程监管,以督查促落实、以整

  改促建设,提高污染治理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

  ——坚持系统治理、协同增效。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强

  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统筹城市治理与乡村建设,着力构建综合治

  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的全方位治理体系。

  (三庄要目标

  到2025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单位地区生产

  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6%細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比2020年

  下降16.6%,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5%,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

  例达到80%,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

  达到3730吨、690吨、1600.6吨、80.07吨,重污染天气、城市黑臭水体基本

  消除,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生态

  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

  步。

  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

  本好转,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建设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二、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四)深入推进碳达峰行动。统筹处理好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

  安全、粮食安全、群众正常生活的关系,制定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实施方

  案,明确碳排放达峰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配套措施。深入开展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和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碳达峰

  行动,突出碳排放强度和

  总量"双控",推动重点行业率先达峰。严控控制二氧化

  碳排放强度,逐步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主动融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

  场,逐步扩大我市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行业范围,推动市内企业入场交易。加强

  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管控。推进低碳和适应气候变化试点工作。建立

  健全温室气体排放源统计调查、核算核查和评估监管体系,将温室气体管控纳入

  规划环评、项目环评管理。

  (五)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

  行动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持续加强用能总量和能耗强度"双

  控",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节能。到2025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

  值煤炭消耗、电力消耗力争下降15%。加快清洁能源推广利用,大力发展分布式

  新能源,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4%e推动传统产业生

  态化改造,加快六大高耗能行业节能技改,严格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审批,促进绿色

  制造和产品供给。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到2025年培育国家和区级绿色工厂15个、绿色产品20个。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

  分别达到1750万千瓦和3250万千瓦,绿色能源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占比分别

  达到55%和30%以上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比重提高到32.5%以上,非可再生

  能源电力消纳比重提高到27.9%以上推进煤炭消费在2025年左右达峰,并在〃十

  五五"时期逐步减少。加强燃煤自备电厂规范管理,支持自备燃煤机组实施清洁

  能源替代。加快天然气开发利用,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推进天然气分布式发展,有

  序引导天然气消费,新增天然气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和清洁取暖需求。持续压减散

  煤消费,合理划定禁止散烧区域,在集中供热管网确实无法覆盖的区域有序推进"煤改气"、"煤改电"清洁供暖工程。

  (六)

  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严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准入关口,严格落实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要求,对不符合规定的项目坚决停批停建。依法依

  规淘汰落

  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重点区域严禁新增焦化、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电解铝、氧化铝、煤化工产能,合理控制煤制油气产能规模,严控新增炼油产能。

  (七)

  推进清洁生产和能源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引导焦化、建材、有色金属等

  重点行业深入实施清洁生产改造,依法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评价认证,在”双超”

  "双毒"重点行业继续推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大力推行绿色制造,构建资源

  循环利用体系。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

  大力推进再生水循环利用,到2025年全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

  (八)

  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用途管制要求将生态

  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硬约束落实到环境管控单元,建立差

  别化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加强"三线一单"成果在政策制定、环境准入、园区

  管理、执法监管等方面的应用。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对市级(不含宁东)区域"三线

  一单"成果进行跟踪评估和动态更新。筑牢以环评制度为主体的源头预防体系,依法依规开展规划环评,严格建设项目环评准入,开展重大经济技术政策的生态环

  境影响分析和重大生态环境政策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估。

  (九)

  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培养青少年生态文明行为习惯。,因地制宜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健全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设施网络,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到2025年,我市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50%以上。加快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加强塑料

  污染全链条防治。推进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引导公民杜绝餐饮类浪费行为、革除

  滥食野生动物等陋习,严格限制一次性用品餐具,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深入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建立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推进绿色产品

  认证、标识体系建设,营造绿色低碳生

  活新时尚。

  三.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十)着力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聚焦冬春季颗粒物污染,加大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力度。持续开展冬春季大气污染防治攻

  坚专项行动,加强工业企业、机动车、建筑工地等污染治理和采暖燃煤、秸秆焚

  烧管控,最大程度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有色金属、化工等重点行业执行重污染

  天气应急减排措施。规范企业绩效分级申报、审核、调整流程,实施重点行业企

  业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构建市、县两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体系。按照统一管

  理、统筹协调、联防联控的原则,加强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应急响应联防联控。

  到2025年,全市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十一)着力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夏秋季臭氧污染,大力推进挥发性

  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以石化、化工、涂装、印刷及油品储运销等行业领

  域为重点,实施重点行业VOCs综合治理"一企一策"行动。大力推进生产和使

  用环节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替代,从源头减少VOCs产生。开展水泥行业超低

  排放改造,到2022年,现有水泥生产线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开展涉气产业集群排

  查及分类治理,推进企业升级改造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推进市重点管控企业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情况更新与综合整治提升项目。臭氧浓度稳中有降,实现细颗

  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

  (十二)持续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深入实施清洁柴油车(机)行动,持

  续淘汰达到报废标准的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和其它高排放车辆。推动氢燃料

  电池汽车示范应甩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到45%以上,新增或更新

  公交车新能源比例达到70%以上,市政园林机械使用新能源比例达到90%以上,新增或更新的公务用车使用新能源比例达到60%,城市公交车基本实现清洁能源

  化。根据国家统一$排,实

  施更加严格的车用汽油质量标准。

  (十三)加强大气面源和噪声污染治理。强化施工、道路、堆场、裸露地面等

  扬尘管控,加大环卫机械设备投入力度,到2025年,全市建成区机械化清扫率稳定

  达到95%以上,"两县一市"建成区达到90%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以上,工业企业堆场实行规范化全封闭管理。深入推进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城市建

  成区餐饮服务单位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强化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管控,提高

  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到2025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加强化工、污水处理等行业恶臭、异味监测预警和综合治理,开展规模化养殖场氨排放综合

  治理,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大气环境问题。深化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

  物环境管理。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到2025年,全面实现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

  动监测,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达到85%以上。

  四.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十四)持续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统筹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城市和乡村加强农业农村和工业企业污染防治,有效控制入河(湖、沟)污染物排

  放。因地制宜开展水体内源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增强河湖自净功能。系统推进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强化溯源整治,杜绝污水直接排入雨水管网。推进城镇污水管

  网全覆盖对进水情况出现明显异常的污水处理厂,开展片区管网系统化整治。巩

  固提升全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明确养护管理责任、强化日常管护、夯实河湖长责任、引导公众参与监督,防止水体返黑返臭。开展

  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排查整治,2022年6月底前,市完成建成区内黑臭水体

  排查并制定整治方案,统一公布黑臭水体清单及达标期限。到2025年,市、建成

  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十五)着力打好黄河段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全面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要求,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严控高耗水行业发展。以湖泊

  为重点

  开展水生态系统修复,重点推进典农河段综合治理及水生态修复项目建设。

  加强黄河生态经济带污染治理,以黄河干流段为主轴,实施主要排水沟和农田退水

  污染综合治理。加强城镇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到2025年

  黄河干流段岀境断面稳定保持II类水质,干流及主要支流生态流量得到有效保障。

  (十六)巩固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统筹开展地方供水水源替代,依法调整

  需要变更的水源地保护区。全面排查全市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

  区保护设施并及时修复。按照"一源一案"原则,开展不达标水源地专项治理行

  动。在"干吨万人"农村水源地保护区划定的基础上,构建全市饮用水水源保护

  区"一张图",同步完成标志标识、宣传牌和隔离防护设施设置。到2025年完

  成全市"千吨万人"农村水源地保护区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

  地日常监管制度,强化生态环境、水务、住建、交通运输等部门合作,完善饮用水

  水源地环境保护协调联动机制,切实提高水源地环境安全保障。

  (十七)强化陆域污染协同治理。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到2025年基本完成黄河段入河排污口整治。完善黄河流域段上下游市级水污染

  防治流域协同机制,探索建立黄河流域段市级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重点推

  进犀牛湖水生态治理项目,继续积极谋划实施一批流域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

  重大项目。建立美丽河湖、示范河湖政府财政投入、项目资金统筹机制,持续推

  进河湖生态环境治理,积极创建国家级示范河湖。

  五、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

  (十八)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分类分区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完成

  区监管清单内的黑臭水体治理。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

  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农膜回收行动,推动种养结合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强化水

  产养殖业污染防

  治,持续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到2025年,完成区下达的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任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区考核要求,农村生活垃圾分

  类和资源化^用覆盖面达到35%以上,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3%以上,农用残

  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畜禽粪〉亏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水产养殖尾水实现

  达标排放。

  (十九)深入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

  度,提升耕地分类管理水平,实施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建立

  优先保护类耕地土壤环境长期定位监测制度和灌溉水源水质监测评价系统,定期

  开展耕地土壤与农产品质量协同监测,及时掌握农作物和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动态

  变化情况,动态调整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加强安全利用类耕地风险管控。到

  2025年,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8%以上。

  (二十)有效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强化土壤环境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环

  境监管,严格土壤环境污染优先管控地块和高风险地块环境监管措施,严格涉重金

  属行业污染物排放。强化建设用地用途管制,严控收储、供应、开发土地土壤环

  境质量,确保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严格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内地块

  准入管理,未依法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的地块,不得建设与风险管控

  和修复无关的项目。到2022年,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的重金属排放企业完成重

  金属在线自动监测。到2025年,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国家考核要求。

  (二十一)强化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持续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推进

  重点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分类实施地下水水质巩固或提升行动,统筹推进水

  土环境风险管控和修复。配合区开展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补给区地下水

  环境状况调查,建立优先管控污染源清单,强化不达标水源地治理。配和区进一步

  完善地下水环境监测评价体系,探索建立建设全市地下水污染监测与预警应急系

  统。到2025年完成区级以

  上化工园区、重点危险废物处置场、重点垃圾填埋场、重点矿山开采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I古,全部依法关停农业灌溉地下水开采井,依托区地下水环境监测信息平台,实现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点污染源、水文地质分区、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水位水质等信息共享(二十二)强化固体废物

  污染防治。持续推进黄河流域”清废行动”,推动工业固体废物纳入排污许可。

  全力推逬"无废城市"创建。开展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

  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氐。强化白色污染治理,加强塑料污染全链

  条防治,有序限制、禁止部分塑料制品生产、销售和使用。到2025年,全市餐饮

  外卖领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强度下降30%。

  六.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二十三)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实施黄河段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坚持自然

  恢复为主,统筹开展全市生态保护与修复,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科学推进荒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历史

  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

  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督评估。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

  16.68%,绿地率41.5%、绿化覆盖率42.35%、人均公园面积17.25平方米以上、湿地保护率达到85%以上。

  (二十四)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落实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和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相关调查、观测、评估工作。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

  保护地体系建设,构筑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加大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拯救

  力度。加强生物生物多样性保护,严格外来入侵物种防控。

  (二十五)强化生态保护监管。用好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构建完善生态监

  测网络,建立全市生态状况评估报告制度,加强重点区域流域、生态保护红线、自

  然保护地、县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等生态状况监测评I古。

  七、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

  (二十六)加强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强化危险废物源头管控,建立健全危险废物

  环境重点监管单位清单,严控危险废物贮存环节环境风险。严格危险废物跨区域

  转移审批,具备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的原则上不批准跨省转移,严禁从市外转入

  单纯以焚烧、填埋方式处置的危险废物以及市内不产生的利用价值低、危害性大、环境风险大、次生固废产生量大的危险废物。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

  及以副产品名义逃避监管等违法犯罪行为。

  (二十七)强化新污染物污染治理。制定实施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开展新污

  染物调查监测和环境风险评估。建立健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开展化学物质基本信息调查,全面实行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制度,对涉及新化

  学物质登记的企业开展专项监督检查。严格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准入,强化环境

  影响评价管理,不符合禁止生产或限制使用化学物质管理要求的建设项目,依法不

  予批准实施。建立新污染物治理跨部门协调机制,统筹推进新污染物治理工作。

  (二十八)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继续开展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动态更

  新、补充完善全口径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清单。按照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减

  量置换"或"等量置换"的原则,从严审批新建、改建、扩建涉重金属重点行业

  建设项目。禁止建设产业政策明令限制、淘汰类项目及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

  目。

  (二十九)确保核与辐射安全。建立完善市级组织协调、县(区)执法监管的监

  管体系。加强放射源全生命周期的监管,强化辐射安全许可证管理,落实属地监管,实行放射源跟踪监管,确保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坚决杜绝辐射安全隐患。完善辐射

  环境监测网络,强化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提升辐射事故应急能力,完善应急物资

  配置,定期开展辐射事故应急综合演练,加强专业应急队伍建设。督促重点监管单

  位制定应急预案、配齐

篇五: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镇乡)

  

  治理城市道路扬尘污染攻坚战实施方案

  治理城市道路扬尘污染攻坚战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X省X年度蓝天工程实施方案》,有效控制和治理道路扬尘污染,改善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创造宜居生活环境,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省环保厅、住建厅工作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彻底解决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及周边道路扬尘问题,强化建筑垃圾堆放场、河道清淤堆放场等各类露天堆场扬尘污染治理;强力整治建筑垃圾等物料运输车辆道路抛洒和交通运输扬尘污染问题。通过本次治理,严厉查处扬尘污染违法违规行为,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保洁率,实现城市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保洁的全覆盖,改变粗放式施工作业、道路保洁和车辆运输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扬尘污染突出问题;将道路扬尘治理纳入数字化考评系统,创新监管模式,建立道路扬尘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实现从治标到治本、从攻坚战到常态化监管的转变,基本消除道路扬尘污染对大气环境质量造成的影响,确保完成我市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

  二、目标任务

  对全市的重要扬尘路段以及进一步排查的所有扬尘场地实施全面治理;7月底前全市道路扬尘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市区快速路和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100%,城市主干道路积尘不得超过10克/平方米,次干道和城乡结合部路面积尘不得超过15克/平方米。因道

  路扬尘污染造成的PM10、PM2.5浓度大幅下降。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建立起扬尘监管长效机制,全市道路扬尘污染防治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

  三、时间安排

  X年7月16日至12月31日,X年转入巩固提高阶段和长效机制建立。

  四、实施步骤

  本次攻坚战分四个阶段实施。

  (一)安排部署阶段(7月16日前)

  市、县区政府印发《道路扬尘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在省环境保护厅今年组织排查的扬尘污染源基本情况和责任清单基础上,再次组织对辖区内道路扬尘污染源进行深入细致的排查摸底,确保全覆盖、无遗漏,形成全面、完整、详实的道路扬尘治理责任清单和监管责任清单。组织召开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和部门分工,确定监督、考核、奖罚和问责措施,抓好部门协调联动,为打好攻坚战奠定组织保障。

  (二)攻坚治理阶段(7月16日至9月30日)

  县区政府要建立本辖区所有道路扬尘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对照治理标准,逐路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治理措施、治理时限,明确监管部门责任领导、责任人,明确奖罚问责制度等,确保每一条路,每一个问题都有人管,每一个问题都得到整改。问题整改到位后纳入常态化管理。各区环卫部门要增加清扫保洁专业设备,提

  高机械化清扫率,建立以机械保洁作业为主,辅助人员保洁的作业模式,建立道路保洁责任制度,明确每条道路保洁责任人,坚持洒水除尘,及时清理清运生活垃圾。市环卫部门要将集中采购的清扫设备及早配发各区投入使用,组织和督促各区每周对道路冲冼一次,雨后及时清理路面余泥浮土。市政管理部门和各区要按时完成下水管网清掏和河道清淤任务,做好淤泥的清理和清运。市建筑垃圾管理办公室要继续加大对建筑垃圾运输、抛撒、乱倒行为的查处力度,强化执法效果,对违规运输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做好垃圾处置场地扬尘的处理。绿化主管单位每周要对沿街绿篱、树木清刷一次。市市政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对市政道路施工工地扬尘污染工作的监管。市城市数字化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要加大对道路扬尘类案件的采集力度,及时派遣处置。建立扬尘问题有奖举报制度,费用从城市数字化考核专项经费中列支。城管部门要定期组织督导检查,做好市(城)区道路扬尘治理工作调度、通报和督促落实。市政府将组织督导组对我市攻坚治理阶段工作成效开展集中督导检查,对不达标地段责任人、责

  任领导以及负有监督管理部门,实施公开曝光和问责。

  (三)“回头看”阶段(10月1日至10月31日)

  县区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针对集中攻坚治理情况,对辖区内的道路扬尘治理项目开展复查和“回头看”活动,整改遗留问题,完善治理措施,堵塞管理漏洞,强化日常执法监管,巩固治理成果,严防问题反弹,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四)巩固提高阶段(11月1日至12月20日)

  县区政府和市县区相关部门,要及时总结攻坚治理工作情况,并将总结报告于X年12月10日前,报送市政府和市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办公室。市政府将对各地各部门攻坚治理情况进行后督查评估,对治理不彻底、效果不明显、责任不落实、瞒报虚报严重的地方和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严格追责问责,确保全市扬尘污染治理取得实效。

  以上四个阶段,必须采取非常规措施,坚持高效、精准、精细、精确原则,交叉作业、全面推进,力避循规蹈矩,贻误战机。

  五、工作措施

  (一)广泛宣传发动

  由市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利用新闻发布平台以新闻发布等多种形式,把全市治理扬尘污染攻坚战实施方案和攻坚过程中好的做法、存在问题以及措施要求,及时向全社会公开发布,通过新闻媒体表明全市治理扬尘污染的坚定决心和信心。各县区政府及其相关监管部门,也要采取类似形式,向当地人民群众作出打好治理扬尘攻坚战的庄严承诺,形成治理扬尘污染的良好舆论氛围和强大合力。

  (二)强化各类道路扬尘治理

  1.工作任务。针对全省环保部门排查通报扬尘路段,以及各地进一步排查的所有扬尘路段,各县区人民政府,及相关监督管理部门以及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均要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对辖区内所有扬尘路段实施集中攻坚治理,同时要突出重点路段,特别是城乡结合部

  路段、外环路段等长期疏于管理、存在突出问题的道路,要纳入攻坚战主战场,采取坚决措施予以根治。

  2.基本要求。道路扬尘污染治理必须符合以下八项基本要求:(1)全面清理清洗城市区域主次干道及周边道路积土积尘;(2)对各类破损道路路面实施彻底修补修复;(3)对城区主次干道、城乡结合部道路实行定期保洁、机械化清扫、定时洒水制度,部分路段辅以人工清扫,及时清理清洗积尘路面;(5)污染严重路段要采取高压冲洗等方式,彻底清理路面污染物;(6)加强道路两侧排水系统及沿线辅道涵洞修缮管理,防止淤积造成路面污染;(7)城区道路施工要严格落实洒水、喷雾等湿式作业措施,及时回填开挖路面,最大限度减少二次扬尘污染;(8)道路扬尘评价实施“以克论净”,城市主干道路面积尘不得超过10克/平方米,次干道和城乡结合部路面积尘不得超过15克/平方米。

  3.责任落实。各级城管部门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制定本系统各类道路扬尘污染治理实施细则,负责落实并指导、督促本系统打赢道路扬尘污染治理攻坚战。各县区政府是各类道路扬尘污染治理的责任主体,要抓好方案的落实。

  (三)强化渣土车等物料运输车辆治理

  1.工作任务。市、县建筑渣土主管部门,要针对渣土车等物料运输车辆,以及各地进一步排查的所有渣土车等物料运输车辆,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台账,逐一确定监管部门、监管责任领导和责任人,扎实做好渣土车等物料运输车辆整治工作,严厉打击“黑车”非法运输。

  2.基本要求。各类渣土车等物料运输车辆扬尘污染治理必须符合以下五项基本要求:(1)建设单位必须委托具有资格的运输单位进行渣土、垃圾、混凝土、预拌砂浆等物料运输,双方签订扬尘污染治理协议,共同承担扬尘污染治理责任;(2)渣土车等物料运输车辆必须随车携带驾驶证、行车证、营运证、建筑垃圾运输许可证和装卸双向登记卡,做到各项运营运输手续完备;(3)渣土车等物料运输车辆必须实施源头治理,新购车辆采用具有全封闭高密封性能的新型智能环保车辆,现有车辆必须采取严格的密封密闭措施,必须达到无外露、无遗撒、无高尖、无扬尘的要求,并按规定的时间、地点、线路运输和装卸;(4)渣土车等物料运输车辆出入施工工地和处置场地,必须

  进行冲洗保洁,防止车辆带泥出场,保持周边道路清洁干净;(5)渣土等物料运输车辆必须安装实时在线定位系统,严格实行“挖、堆、运”全过程监控,严禁“跑冒滴漏”和野蛮驾驶,确保实时处于监管部门监控之中。(6)渣土必须清运至经核准的建筑垃圾处置场进行处置。

  自X年7月16日起,所有未取得营运资质的运输单位,所有运营运输手续不全、达不到密封运输标准、未安装实时在线定位系统的车辆,一律不得从事渣土等物料运输业务;经整改符合上述五项基本要求,通过监管部门审验并出具书面意见后,方可从事渣土等物料运输业务。

  3.责任落实。市、县和X区渣土主管部门是渣土车等物料运输车辆扬尘污染治理的责任主体,具体责任分工按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等

  相关规定落实。开展渣土车等物料运输车辆的清理整顿,清理无牌照、无资格的运输车辆,查处无密封措施的渣土车等物料运输车辆,严禁“黑车”非法运输行为;负责渣土车等物料运输车辆密封密闭运输、定位系统安装、规定运输时间及路线和消纳处置的监督管理,并建立监管平台,实时监控。

  (四)强化监管执法

  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领导、组织、推动本辖区的扬尘执法监管工作,建立扬尘污染防治联合执法机制和推进工作机制,强化各相关部门在扬尘污染治理和执法监管中的责任,结合城市网格化管理,将执法监管任务落实到具体项目和责任人。对扬尘污染违法违规行为,对达不到扬尘污染治理标准要求的单位,依法依规严厉查处并责令停产停工整顿。

  六、工作要求

  攻坚治理期间,各县区政府、市直责任单位每日16时前,要将当日有关攻坚战的监督检查、任务落实和工作进展等情况,以电子邮件形式报控尘攻坚战专项指挥部办公室。专项指挥部办公室汇总整理后,于每日17:30前报市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市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每日将前日工作开展情况在全市通报点评。

篇六: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镇乡)

  

  2021年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镇乡)

  一、总体要求

  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相关决策部署,切实打赢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增强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进一步彰显xx水乡魅力。

  二、总体目标

  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5%,pm2.5年均浓度不超过38.2微克/立方米,降尘量不超过3.8吨/月*平方公里;

  断面水质各级考核达标,全镇v类水体基本消除;

  土壤污染防治有效,不发生危废污染、化工污染问题。

  三、任务分解

  (一)打赢蓝天保卫战

  1.工地扬尘管控。严格落实“八达标、两承诺、一公示”制度。实行环保主管+条线监管、属地监管、社会监管结合。在建项目扬尘管控在环保部门主管的基础上,项目分管领导、参与部门要做好督促提醒、对上协调反馈、对下监督指导等扬尘管控工作,所在村也要参与监督提醒,发现问题向环保部门、分管领导上报。

  2.道路扬尘管控。在环保部门主管的基础上,辖区各主干道、村级道路日常洒水、保洁由谁负责,该道路日常扬尘管控就由谁监管。车辆道路抛洒(如渣土车)由综合执法局监管。

  3.餐饮油烟管控。环保部门主管,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参与,各村属地监督。

  4.工业炉窑管理。淘汰落后产能和不达标炉窑,严格控制无组织排放。

  5.车辆排放管理。开展机动车环保达标抽检,完成上级下达老旧车、非道机械污染整治。

  6.生产经营管理。如混凝土搅拌站、黄砂堆场扬尘管控,实行多部门联动管理。

  7.秸秆禁烧管理。在夏收和秋收阶段开展秸秆禁烧专项巡查,严防区域性重污染天气。

  8.控制vocs污染。严格执行《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一2021),加强无组织排放管控,规范实施ldar制度,加强过程密封管理。

  9.落实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开展秋冬季攻坚行动,按照“一厂一策”原则确定精准有效的减排措施,落实错峰生产和差别化管理。

  (二)打赢碧水保卫战

  10.完善污水管*建设。今年完成24个自然村污水管*建设,加强全镇管*日常运维管理,落实污水井井长制责任,提高污水收集率。

  11.加强河道管理。严格落实河长责任制,加强河道两侧及水系管理,及时清理垃圾漂浮物、围*地笼等,保障水质达标。

  12.开展排口检查。对全镇排污口、排水口开展全面摸排,根据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强化工业废水排放管理,禁止直排乱排。

  13.v类水体整治。全面摸排辖区v类水体总量,细化整改责任,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符合实际的多种整治模式。

  (三)打赢净土保卫战

  14.关停企业土壤监管。加强辖区已关停化工企业土壤检测,地块再次使用前必须开展风险评估、土壤修复等工作。

  15.保障耕地不受污染。落实安全利用、治理管控等措施,确保辖区耕地不受污染。

  16.防控重金属污染。严格涉重金属项目准入,开展重金属污染排查检测,落实重金属污染防控措施。

  17.危废固废防控管理。落实危险废物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危废物贮存处置管理,开展危废固废排查整治。推广垃圾分类,强化旧电池、旧电视机等收集。

  (四)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

  18.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注重农产生产使用药物、化肥管理,引导使用低污染药物,探索生态养殖模式。

  19、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配套分类收集桶、密闭转运车、压缩式中转设备,建设有机垃圾处理站和分类收集分拣站。建立环卫保洁(垃圾收集)员队伍,行政村按照不低于村人口3‰的比例配备环卫保洁员,环卫保洁员分类收集农户垃圾。实现规划布点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

  覆盖。

  20、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新改建67座农村公厕,达到三类及以上或卫生厕所标准,涉农集镇、美丽乡村、景点景区xx公厕达到二类及以上标准。实现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和厕所粪污治理全覆盖,确保每个涉农行政村至少有2座无害化卫生公厕。

  21、实施农村水土修复。按照畅通水系、恢复引排、改善环境、修复生态的要求,持续推进河道清淤、岸坡整治、水系连通,健全河道轮浚机制,完成农村河道轮浚土方90万立方米。

  (五)推进绿色发展转型升级

  22.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回头看”。实施“散乱污”动态排查机制,建立清单式管理台账,防止已整治的“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发现一起,整治一起。

  (六)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23.深化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应用。强化问题线索受理、处置等全流程监管,规范职能部门履职,推进污染防治问题线索规范高效处置。

  24、促进生态环保宣传教育。围镇党委、政府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决策部署开展“生态环保大宣传”,提升宣教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上述责任分解侧重与xx紧密度较高事项,其他涉及污染防治未列出事项,按照常规职能分工相应部门主动履职。

相关热词搜索: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镇乡) 攻坚战 打赢 工作方案

版权所有:学富范文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学富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学富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10062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