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古诗三首寒食教学设计3篇

时间:2023-05-08 18:10:04  阅读:

篇一:古诗三首寒食教学设计

  

  3《古诗三首—寒食》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会写“侯、皎”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能了解诗中涉及的节日习俗或传说,感受诗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寒食》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能列举一下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吗?

  预设:春节、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

  教师引导:那么,你们知道清明节的前一天是什么节日吗?

  预设:寒食节

  寒食节在我国很早就有了,许多诗人都曾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歌,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一首——韩翃的《寒食》。

  (板书:寒食)

  二、理解诗题,走近作者

  1.了解寒食节

  教师组织交流:同学们,通过预习查资料,你们对寒食节一定有所了解,谁来分享一下呢?

  教师小结:寒食节也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过去在这一天,人们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斗鸡等风俗。

  寒食节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2.走近作者

  教师组织交流分享,了解作者韩翃。

  韩翃(719—788),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考中进士。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笔记:字:君平

  “大历十才子”之一)

  3.教师指名朗读: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三、初读古诗,把握大意

  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

  2.解释词语。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御柳:皇城里的柳树。

  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的后两句。

  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借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指宫中传赐新火。

  五侯:这里泛指权贵豪门。

  3.解释诗意。

  (1)指名学生说。

  (2)教师提问: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预设: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英缤纷,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宫城里的柳枝。(笔记)

  (3)教师提问: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预设: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蜡烛,袅袅青烟在王侯贵戚的府第飘散开。(笔记)

  四、化诗为画,体会意境

  1.理解“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找出这两句诗中描写的景物。(板书:春城

  飞花

  东风

  御柳)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长安春景图)(笔记:长安春景图)

  (2)“无处不飞花”能不能改成“处处飞花”?“飞”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提示: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

  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笔记: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笔记:飞

  动态强烈

  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

  (3)想象画面,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小结:“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气,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笔记

  斜

  间接写风

  春日美景的灵动)

  2.理解“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句话描绘了

  怎样的一幅风俗画?

  提示: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不多,由汉宫(实指唐朝宫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飘散的“轻烟”特别引人注意。(板书:日暮

  蜡烛

  轻烟

  五候)

  (1)后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夜晚传烛图)(笔记:夜晚传烛图)

  (2)“传”和“散”有何表达效果?

  “传”“散”生动描绘了传烛的画面,传不但有动态,也有依次赏

  赐的意思,可见封建等级之森严,散描绘了青烟袅袅的景象,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思考:一二句和三四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提示: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三、四句则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

  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所以皇宫、贵近宠臣都可以得到这份恩典。(板书:一般风光

  特殊情景)

  3.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亲贵族家里却灯火通明,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提示: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全国禁火,但皇宫里却照样点灯燃蜡,灯火通明。而且,王侯贵族家里也得到了皇上的眷顾,也点灯燃蜡。“轻烟散入五侯家”,说不定,这些皇亲国戚、王公贵族,他们照样烹煮煎炸、花天酒地呢。从这里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讽刺之意。(板书:讽刺)

  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那句俗语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五、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寒食节里,全城处处飘飞着落花,皇城里的柳枝随风飘拂。夜幕降临,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赐新火,轻烟飘进了权贵豪门之家。诗人借古喻今,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笔记)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寒食》。

  2.完成课时练相关习题。

  七、板书设计

  寒食

  [唐]韩翃

  一般风光:春城

  飞花

  东风

  御柳

  }讽刺

  特殊情景:日暮

  蜡烛

  轻烟

  五候

篇二:古诗三首寒食教学设计

  

  《寒食》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寒食》是小学语文S版教材四年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竑写的,描写了春天京都长安城寒食节的景象。诗人描绘寒食节的景象,由白天写到夜晚,重点写夜晚,以汉喻今,表达出作者对王公耍弄特权的不满和讽刺。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目标:我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会“御”“暮”这两个生字,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我能对照注释,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加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注释及搜集的背景资料理解古诗,能够理解诗歌表达的作者的情感。但是孩子对寒食节这个传统节日了解不多,从而对诗词的感受力不强,如何让学生透过文字走进作者,感受诗中深刻的内涵,使其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具有一定难度。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利用PAD翻转课堂的方式,为学生营造和渲染古诗相和谐的意境空间,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意境体验。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做到以读促悟,以悟诵读。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Ipad移动终端镜像投屏

  PPT课件

  视频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程

  一、认识1、谈话导入,齐读课题

  作者、学引入课题

  习生字

  认识作者

  认真看

  Ipad同屏播放

  作者简介微视

  频

  2、听本诗诵读

  听准字音

  Ipad控屏播放

  诵读音频

  3、引导学生多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点明本课学习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老师利用手中的Ipad在大屏幕上播放作者简介的视频,了解作者和背景,为理解古诗深刻的内涵,感受诗人人格精神打下基础。

  正确朗读古诗

  写生字,利用Ipad拍照功能同屏展示所写生字,并交流如何写好汉字。

  二、解诗1、关于寒食节各抒己见

  题,了解你想了解什

  寒食节

  么?

  2、引导学生利自主学习,用PAD查找资利用Ipad查找自料并交流查找己感兴趣的材结果

  料,然后在Ipad

  同屏交流查找结

  果

  3、Ipad同屏控认真观看视制播放课件,播频,了解寒食节放寒食节由来的由来

  的微视频

  三、划分节奏,理解诗意

  1、读古诗不仅应读准字音,更要读出节奏。谁能试着划分节奏?

  2、Ipad控屏,多名同学尝试按节奏朗诵古诗

  3、古诗按节奏划分成词语,在理解诗意时遇到不懂得词语该怎么做?

  4、小组活动,用喜欢的方式理解诗意。

  5、Ipad控屏出示课件,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生Ipad同屏控制电脑,用画笔画出节奏。

  按节奏朗诵古诗

  各抒己见,可以看注解、查字典、看插图等

  小组活动理解诗意,同桌之间可以议一议

  解释词语,分句说说诗意。

  种形式练习诵读

  4、讲解生字,Ipad播放“御”字的笔顺,练写生字。

  两个字用不同的方法识记,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利用Ipad同屏汇报、展示位学生的汉字书写,师生实时做出评价,为比较、交流提供了便利

  利用Ipad同屏汇报方便学生理解了解寒食节的习俗,为后面感悟作者的情感奠定基础。

  老师利用手中的Ipad在大屏幕上播放寒食节由来的微视频,直观形象的呈现寒食节的来源。

  朗读是亲近古诗的有效手段,在不断的回旋往复中,亲近古诗、理解古诗。

  引导学生去关注书上的注解和借助课文中的插图尝试理解诗意,这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关注个体差异,注重学习过程,降低难度,给所有的学生学习和参与的机会。

  四、读中理解、感悟诗情

  1、感悟前两句,体会作者的心情,再感情诵读

  2、感悟后两句,体会作者心中的想法,再带着感悟诵读

  3、师生配合,感情诵读

  4、Ipad控屏播放音乐,全班配乐感情诵读

  五、拓展1、你还有哪些延伸,师关于中华传统生配合节日的诗篇。

  诵读。

  2、Ipad控屏播放课件,让我们一起诵读经典。

  3、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一起诵读经典、传承经典,让我们说说前两句

  写了哪些景物。

  体会“飞”

  字实写花,暗写

  风。

  闭眼想象,想象是理想的翅膀,通过再现诗的画面,作者漫步长安启发学生根据诗句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城,看见杨花柳感知作者的情感,充实诗的内涵,使学絮和随风舞动的生易学、乐学。

  柳条时他的心情

  是怎样?

  多名同学带

  着感悟朗读诗

  句。

  说说后两句

  作者看见了什

  么?

  在寒食节作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者看见了这样的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做到对古诗理情况,说说他的解的入情入境。

  心中会有什么想

  法。

  多名学生带

  着感悟诵读诗

  句。

  带着感悟师生引导孩子在读的时候入情入境。

  配合感情诵读。

  配乐朗诵。

  说说关于传

  统节日的诗篇。

  全体一起诵回顾描写传统节日的诗词,与本文读经典、传承经相辉映,即增加古诗的积累,又是学生典。

  感受诗词的美好,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古诗词的情感。

  腹有诗书气自华!本课上到这里,下课。

  七、板书设计

  寒食

  飞花

  白天

  御柳

  蜡烛

  日暮

  轻烟

篇三:古诗三首寒食教学设计

  

  课题

  教学

  目标

  寒食

  教

  时

  主备人

  1、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2、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对现实的不满。

  教学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现实的不满。

  过

  程

  与

  方

  法

  复案调整

  情境导学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一、激情导入:

  复案调整

  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板书课题《寒食》。

  介绍诗人及背景。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

  二、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又轻又快地打开书第23页。

  (一)提自学要求:

  1、自由读古诗,做到响亮、正确、有节奏。

  2、自学生字,读准会认字,记住会写字。

  (二)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桌间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三)组织学生小组和谐引导,教师参与小组学习,了解组员学习情况以便及时总结。

  (四)小结小组合作学习情况。

  三、和谐引导:

  1、检查读古诗,指导读正确、有节奏感。

  2、检查会认字:御、侯,区分“侯-候”会写字:御

  、暮,区分“暮-幕”。

  3、明诗意。

  (1)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看说诗句的含义。

  出示:春城天处不飞花

  把诗句划分成词语

  春城/无处/不/飞花

  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2)照样子理解后三句。

  展示提升

  拓展应用

  4、悟诗情。

  (1)“春城无处不飞花”。出示课件指导学生理解感悟“飞”字的精妙。“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2)“寒食东风御柳斜”,抓住“斜”字体会,柳枝的摇曳之神。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3)“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白天景物的描写,三四句是对宫苑傍晚景象的描写。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在传统习俗下,不要说全城百姓,就连那些不是宠臣的朝官之家,在禁止烟火的寒食之夜,恐怕也都是漆黑一片。唯独这些宦官之家,烛火通明,烟雾缭绕。可见这些宦官平日如何弄权倚势,欺压贤良。

  5深化理解。作者在这里仅用两句诗,写了一件传蜡烛的事情,就写出了皇帝的厚待亲信宦官,宦官的可恶可憎的面目暴露无遗,达到了辛辣讽刺的目的。

  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板书设计: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课题

  古诗三首之《寒食》

  1、学会“御、暮”两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图和注解,理解诗句的意思。

  3、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借助图和注解理解诗句的意思。

  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

  学

  活

  动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活动

  学

  生

  活

  动

  流程

  复习导入

  资料汇报:

  新课。

  寒食:古代的一个传统的节日,清明节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两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吃熟食,所以叫做“寒食”。

  当时人们折柳枝插门,以表示纪念。

  教

  师

  活

  动

  1、指名背诵学过的古诗。

  2、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一首唐诗《寒食》。

  3、作者简介,解题。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老师补充。

  设计说明

  学习《寒1、自读古诗3分钟左右,然食》

  后说说读懂了什么?

  2、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

  (2)汇报:

  春城:春天的京城。

  斜:飘拂、随风飘舞。

  春天的京城到处柳絮飞舞,杨花飘散,寒食节皇家花园的杨柳在春风在飘拂。

  (3)汇报:从后两句可以看出描写的是白天的景色。

  (4)学生思考谈感受:“无处不”是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突出了春天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美景。

  活动

  学

  生

  活

  动

  流程

  (5)作者的心情是愉快的。

  (6)品读第一句,读出作者的心情。

  3、学习第二句。

  (1)指名读:

  日落天黑,皇宫里传送着朝廷赏赐的蜡烛,燃烛升起的轻烟飘进了王公贵族之家。

  (2)对现实的不满。

  (3)读出作者的心情:指名读,赛读,齐读。

  4、感情朗读、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作业

  1、背诵古诗。

  2、抄写古诗和生字。

  1、指导学生自读自悟。

  自读

  自悟。

  2、精读第一句。

  (1)强调:“斜”读

  “xiá”;问:你读懂了什么?

  (2)提示:理解诗句应结合注解和插图。

  (3)这一句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提出质疑:作者不说“处处”而说“无处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教

  师

  活

  动

  (5)看到这样的景色,作者的心情怎样?

  (6)读出作者的心情。

  3、精读第二句:

  (1)你读懂了什么?

  (2)感受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3)指导读。

  4、品味、赏析

  设计

  说明

  积累。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寒食

  【唐】韩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对现实的不满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

  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二、明诗意,感情读。

  1.词语注释

  ①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②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③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④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2.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说说诗句的含义。

  春城无处不飞花。

  “飞花”是种什么情景?“无处不飞花”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呢?(落花随风飞舞)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

  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第三、四句,论者多认为是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不过我们也不妨只视之为风俗画。“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其中写实的成份是主要

  的。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自然不多,难怪由汉宫(实指唐朝宫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飘散的“轻烟”会引起诗人的特别注意。

  三、悟诗情。

  师: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谁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

  读到这里,你会想到写什么?

  (4)朗读全诗。

  三、作业设计: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课题

  《寒食》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

  3.情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小黑板

  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

  《韩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教学过程

  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第三、四句,论者多认为是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不过我们也不妨只视之为风俗画。“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其中写实的成份是主要的。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自然不多,难怪由汉宫(实指唐朝宫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飘散的“轻烟”会引起诗人的特别注意。

  (3)悟诗情。

  师: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谁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

  读到这里,你会想到写什么?

  (4)朗读全诗。

  练习作业设计

  三、作业设计: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寒食

  板书设计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相关知识链接

  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

  编写组成员:

  审稿:

相关热词搜索: 古诗三首寒食教学设计 古诗 教学设计 三首

版权所有:学富范文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学富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学富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10062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