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哪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4篇

时间:2023-05-16 18:20:04  阅读:

篇一:哪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这些少数民族?字你都认识吗??民币,?家每天都在?,从?元钱到?百元,背?右上?都有四种少数民族?字以及汉语拼?。可是,也许没有?个?知道每种?字都是哪?个民族的?字,看着都?熟,就是叫不上来。在北京昌平居庸关云台?刻上,刻写着六种?字的佛经,他们都是哪些民族的?字呢?今天,跟着我来看?看历史上那些还在?和消失了的各族?字。?字是书写语?的符号,它产?以后,克服了语?的时空限制,扩?了信息传播,增加了?化积累,对社会的发展产?了巨?的推动作?。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主体(回回语、满语除外)主要部分不使???民族的?字外,有29个民族有与??的语?相?致的?字,是中国?字史的重要部分,有的民族使??种以上的?字,如傣语使?4种?字,29个民族共使?54种?字。藏、彝、蒙古、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朝鲜、傣等民族都有??的传统?字,有的?字如藏?、彝?已经有?千多年的历史,其他?字也都有?百年的历史。它们?部分已经有?较规范的习惯?法,使?范围较?,影响也较?。苗?和壮?虽然创制时间不长,但使??数也较多。以下先介绍古代少数民族的?字,他们多数已经消失或者??能够释读了。?、匈奴?:驰骋草原数世纪的匈奴民族,?今还没有考古发现该民族留下????字写的任何典籍、?献和碑刻铭?。但近年来,在蒙古草原,包括?漠南北岩画中,在其古迹墓葬遗物上所留下的?种独特的?字符号系统,我们也叫匈奴?。??前所搜集到的匈奴?主要来?三个地?:?是北欧地区,如匈?利地区、前德意志国和斯堪地纳地区、保加利亚地区等;?是蒙古国,如阿尔善岩附近、查?河地区、托?斯图?岩画中等;三是中国境内。但是?前匈奴?仍然没有办法释读。所以也不能确认这些符号就是?家认为的匈奴?。?、鲜卑?:《隋书·经籍志》中有关于使?鲜卑语翻译中国传统汉?书籍的记载,共记有《集解论语》、《集注论语》等108部图书,447卷,此外在唐朝初期编纂《隋书》时还统计另有亡佚图书135部,569卷。但是以上这些鲜卑语图书??本传世?今,故其?字?法考证。三、柔然:早期??字,不识书契。《宋书·索虏传》云:柔然“不识?书,刻?以记事,其后渐知书契,?今颇有学者”。但后期有些??可能会使?汉?书写来往信件。四、回鹘?:?称畏兀??。是公元8?15世纪维吾尔族的?字,?以书写回鹘语。回鹘?为全?素?字,由18个辅?字母及5个元?字母来拼写字词。字母在词头、词中、词末会有不同形状。回鹘?由上?下拼写成列,列与列由左?右排。成吉思汗兴起后,曾以回鹘字母拼写蒙古语,成为回鹘式蒙古?,?满?则借?回鹘式蒙古?字母。由于擅长通商的维吾尔?通晓诸族语?,被元朝及四?汗国采?为书记官员,回鹘?在四?汗国变成紧次于蒙古?的官?语?。到了帖??兴起,回鹘?被上升为官?语?,?量伊斯兰化时代?阿拉伯字突厥语写成的著作被改为?回鹘?字母书写。然?,随着帖??汗国衰落,回鹘?在中亚渐渐衰落。吐鲁番、哈密及?肃河西?廊?带的维吾尔?继续使?回鹘?,继续信奉回鹘佛教。到16世纪东察合台汗国吞并了明朝保护的哈密卫,吐鲁番及哈密的佛教被消灭,只残存河西?廊?带裕固族先民仍然信奉回鹘佛教、使?回鹘?。

  现存最后见到的回鹘?记录是1910年沙俄学者马洛夫(S.E.Malov)在?肃酒泉?殊沟发现的?本回鹘?《?光明最胜王经》(?光明经)写本,共397页。此写本的跋?写着“?清康熙??六年...”(DaiChingKang-siyigirmialtincyil...),即公元1687年。五、契丹?辽朝(916~1125)建?不久,即先后创制了契丹?字和契丹?字两种?字。

  前者创制于辽太祖神册五年(920)。后者相传为太祖弟耶律迭剌所创制,制字年代略晚于?字。主要?于碑刻、墓志、符牌,著诸部乡?之名以及写诗译书等项。?朝灭辽后,契丹?字继续使?,?且在?真制字的过程中起过很?的作?。?章宗明昌?年(1191)“诏罢契丹字”。从创制到废?,前后共使??、三百年,随着哈剌契丹(亦称?契丹)建?的西辽(1124~1211)灭亡,终于成为死?字。契丹?图书全部湮灭,只有宋代王易的《燕北录》和元末明初陶宗仪的《书史会要》?收录的?个描画的契丹字。契丹?字与中国著名的东巴?、仙居蝌蚪?、夜郎天书、岣嵝碑、巴蜀符号、仓颉书、夏禹书、红岩天书?样,成为??世纪的不解之谜。六、地?羌族象形?这些羌?不普遍,只使?在少数地区或者少数??中,还有已经失传。著名的有羌族释?图经,很具有考究价值,另外还有不同种类的象形符号,这些都?多掌握在释??中。七、东巴?:是?种原始的图画象形?字,主要为东巴教徒传授使?,书写东巴经?,故称东巴?。纳西话叫“司究鲁究”,意为“?迹?迹”,见?画?,见?画?。东巴楔形?字?抄本《创世纪》(10张)东巴?是?种兼备表意和表?成分的图画象形?字。其?字形态?分原始,甚??甲??的形态还要原始,属于?字起源的早期形态,但亦能完整纪录典藏。东巴?是居于西藏东部及云南省北部的少数民族纳西族所使?的?字。东巴?源于纳西族的宗教典籍兼百科全书的《东巴经》。由于这种字由东巴(智者)所掌握,故称东巴?。东巴?有1400多个单字,词语丰富,能够表达细腻的情感,能记录复杂的事件,亦能写诗作?。东巴?被称之为世界唯?存活着的象形?字,被誉为?字的“活化?”。2003年,东巴古籍被联合国教科?组织列?世界记忆名录,并进?数码记录。以下是?前在使?的活?字:1、蒙古?:蒙古族使?的是传统蒙古?和托忒?蒙古?:是中华?民共和国蒙古族通?的?种拼??字。是在回鹘字母基础上形成的。早期的蒙古?字母读?、拼写规则、?款都跟回鹘?相似,称作回鹘式蒙古?。现存?这种?字写成的?献中,年代最早的是《也松格碑》。但?今尚

  则、?款都跟回鹘?相似,称作回鹘式蒙古?。现存?这种?字写成的?献中,年代最早的是《也松格碑》。但?今尚未发现直接记载早期回鹘式蒙古?字母表的?献资料。据中外史乘记述,1204年成吉思汗征服乃蛮部以后,蒙古族开始采?回鹘字母拼写??的语?。这种书写系统是现?蒙古?字的前?,现在称作回鹘式蒙古?。其字母读?、拼写规则、?款都跟回鹘?相似。回鹘式蒙古?字母表?今尚未发现直接的?献记载。拼写时?般以词为单位,上下连书。字序从上到下,?序从左到右。标点符号有单点(相当于逗号)、双点(相当于句号)和四点(?于段落末尾)3种。现存?回鹘式蒙古?写成的?献中,最早的是《也松格碑》(1225)。元世祖忽必烈1269年颁?“蒙古新字”(不久改称“蒙古字”,今通称“?思巴?”)后,回鹘式蒙古?的使??度受到限制。元代后期,回鹘式蒙古??逐渐通?。到17世纪时,回鹘式蒙古?发展成为两?,??是通?于蒙古族?部分地区的现?蒙古?,??是只在卫拉特??区使?的托忒?。托忒?主要的使?范围是巴?郭楞的蒙古族?民和新疆各地蒙古族?民。2、藏?:指藏族使?的藏语?。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适?地区主要有:中国境内的藏族?,以及尼泊尔、不丹、印度、巴基斯坦境内的?部分。藏语主要分卫藏、康、安多三???区。尽管??各异,读?不同,但藏?仍然是统?的,书?语通?于整个藏族地区。历史之悠久在国内仅次于汉?。它是?种拼??字,属辅??字型,分辅?字母、元?符号和标点符号3个部分。其中有30个辅?字母,4个元?符号,以及5个反写字母(?以拼外来语在松赞?布的治理下,吐蕃经济?天??天发达,实??天??天雄厚。不过有?个?问题让他?常恼?,就是吐蕃当时有?字,但没有统?的?字,没有办法发布政令,没有办法书写法律,没有办法翻译佛经,也没有办法和周边邻近的邦国进?书信联系。不少国家派来使节,送来丰厚的礼品,还有?各种?字写的书信。吐蕃王?们也给他们准备了回礼,不过没有办法写回信,只好通过翻译?头回答?句,就把使节们打发?了。其实,松赞?布从继位开始,就想创制吐蕃???的?字,先后派出过?批??,带着?量的?砂、?粉,到南亚、西亚学习?字的创制?法。去的?,有的在途中被强盗杀害,有的在森林中被?虎吃掉,有的中暑得热病死亡。剩下?个,都是两?空空地回来了。松赞?布想起了?个能?,名叫吞?·桑布扎。他从?聪明伶俐,?有吃苦精神。他?遍南亚各地,最后找到了精通声明和?字学的?师婆罗门李敬,恭敬的跟着李敬学习了3年。学成归来,在松赞?布特意为他修建的9层楼的宫堡,?噶玛如?创制?字,他仿效兰扎?创制了藏?楷书体,仿效乌尔都?创制了藏?草书体,松赞?布第?个拜吞?·桑布扎为师,带头学习和掌握藏?。3、维吾尔?:指维吾尔族使?的拼??字。维吾尔族在历史上使?过突厥?、回鹘?、察合台?。中国维吾尔族在???世纪使?的维吾尔?是在晚期察合台?基础上形成的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字。20世纪30年代以后维吾尔?经过?次改进,最近的?次是在1983年。现?维吾尔?有32个字母,?右?左横书。每个字母按出现在词?、词中、词末的位置有不同的形式。4、苗?:1905年英国的传教?伯格?来到我国?门坎苗族地区因传教所需,?苗族服饰上的?些图案符号和拉丁字母,以?门坎为标准?点创制的拼??字,流?于川黔滇苗区。苗?是使?26个拉丁字母拼写?成,分为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20世纪30年代,苗族聚居区中?地带的贵州雷公?发现的这?块残碑,被称为“苗?碑”。现存贵州省博物馆。其字形类似?体汉字,经与汉字体系的诸种?字?较,均不可识。清朝《洞溪纤志》中说:“苗?有书,??种,亦?蝌蚪,作者为谁,不可考也。”苗?举例

  苗?举例Xaotnadraotniexdraikraotxaot.(今年?逢好年景。)5、彝?:彝族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约在魏晋南北朝前后成为单?民族,并可能已经创造了??的?字,成为中国历史上创造了本民族?字并现今仍在使?的?个少数民族之?。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的彝族群众使?的?字,?叫“爨?”、“韪书”。明清两代不少书?说,这种?字“字如蝌蚪”、“字母?千?百四?”。彝?最兴盛的时期是从明代以后才开始。彝??献书写格式为左起直?,多?标点。爨?的造字?法和汉字略似,有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也有同?假借,独体字多,合体字少,?个字形表??个意义,其总字数多达万余。6、壮族:古壮字也叫?俗字,产?于唐代,是由壮族?些受汉?化教育的??(也包括巫师)借助汉字或汉字的偏旁部?创造的。古壮字民间普遍使?的有4800多个字。现在看得到的最早记录是唐代689年的?碑《六合坚固?宅颂》,1957年以后,壮语有了应?罗马字的壮?,?乎不使??块壮字。?块壮字?汉字还要难写、难读、难记。这三难本是汉字的严重缺点,??块壮字?多是?两个以上繁难的汉字组合?成,因此更显得笔画繁多,结构复杂,?常难写;此外,还有许多字不能见字读?,必须?字?字地认记,进分难读。到了1980年代后期,由于壮?的特殊字符在当时的计算机?平来说,对壮?信息化造成了妨害,政府?修订原有的壮?,将特殊字符?两个拉丁字母来标?,并将?些罕?的字母当作标调符号使?。这就是现时的壮语?字7、布依?:中国布依族使?的?字,布依语称Selqyaix。随着2008年黔南布依族苗族?治州荔波县布依?古籍被国家确认为“国宝”,布依族也被正式承认为中国18个具有??传统民族?字的民族之?。布依族历史上发明创制了?种古?字(符号型、?块型、CV型、拉丁字母型),主要?于本民族宗教经?“摩经(selmol)”的书写。新中国成?后,为了布依族?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1956年?制订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布依??案。8、朝鲜?:创制于1444年1?。在此以前,长期使?汉?,??不?。创制当时名“训民正?”,简称“正?”?字,?名“谚?”。现在韩国称之为“韩?”。

  ?字类型:

  字母?字,但?这些字母拼写,就拼成?个个?块形?节字。9、?族:在历史上曾经使?过?种利?汉字改造?成的?字记录?族语?,形似汉字的构造,现在称其为“?块??”。?块??由于不规范以及记录规则的缺失,现在已经基本失传。?前,?族所使?的?字为利?拉丁字母拼写语?的?字,称为“拉丁??”或“新??”。10、?书:?族的?字,?族语?称其为“泐睢”,由?书先?代代相传,其形状类似甲??和??,主要?来记载?族的天?、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哲学等?化信息。最新的考古研究表明,?族?字与河南偃师??头遗址夏陶上的符号有相通之处,?书先?甚?可以?致解读其含义,这引起了考古学界的重视。进?提出了?族先民来?北?和夏陶符号是?种?字的可能性。2002年3?,“?书”纳??批“中国档案?献遗产名录”。如果每个??字单字?少有1个异体字计算,那

  ?字的可能性。2002年3?,“?书”纳??批“中国档案?献遗产名录”。如果每个??字单字?少有1个异体字计算,那么??字总量约有1600个。?书研究的重?突破令?欣喜,但?书的保护难以让?乐观。贵州省?家学会副会长、?书专家蒙熙林告诉记者,贵州省境内估计有?书2万多册,荔波档案局有6400多册,三都县收集有5000多册,还有1万多册散落在民间,由于经费严重不?,征集难度特别?。虽然荔波已投?100多万元,但也只是杯?车薪。?且?书研究逐渐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来??本、韩国等??个国家的某些专家不断从民间收购?书,?批珍贵?书正在流失。11、纳西族使?:东巴?、哥巴?、玛丽萨?、纳西?。12、景颇?:是1895年美国传教?汉逊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字。1955年,中华?民共和国政府对这套?字进?了改进。1958年后,?这套改进后?字在景颇族地区的?学进?教学和在社会上进?扫盲,使??不断??,已经基本规范化。景颇?:Hkanghkyizonshareraai汉语意思:要象狮??样英勇。?些只有语?没有?字的民族,为了保存并发展民族?化,千?百计地创造?字。50年代,政府组织语?学专家先后为壮、布依、彝、苗、哈尼、僳僳、纳西、侗、佤、黎等10个民族制订了14种拉丁字母形式的?字?案,80年代根据本民族的要求,?为?、独龙、?家、羌、基诺等民族设计了拼??字?案。欢迎个?转发、扩散。公号转载、商务合作请联系

篇二:哪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贵州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概况-汉语言文学

  贵州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概况

  王丽艳

  余成林

  摘

  要:贵州是多民族、多语种的内陆山区省份,本文集中介绍了贵州少数民族的概况,分析了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水族等11个少数民族的语言情况以及苗族、布依族、侗族等6个少数民族的文字情况。

  关键词

  :贵州

  语言

  方言

  文字

  一、贵州省少数民族概况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内陆山区省份。少数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56个民族中除塔吉克族和乌孜别克族外,贵州共有5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总量居全国第四位。其中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瑶族、白族、壮族、畲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满族、羌族这17个民族是世代居住在贵州的少数民族。

  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壮族、水族、瑶族、毛南族、畲族、仡佬族等民族语言保留完好。回族、白族、蒙古族、仫佬族、土家族、满族、羌族等民族语言已失传或只有少数老年人能懂一些。

  从语言的系属来看,苗族、瑶族、畲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壮族、侗族、布依族、水族、仫佬族、毛南族、仡佬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彝族、白族、土家族、羌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满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蒙古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族。

  二、贵州少数民族语言

  1.苗族语言

  贵州的苗族,大约90%的人都以自己的母语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用语。苗语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由于本民族不断迁徙等原因,苗语方言土语的划分及分布情况十分复杂。苗语分三大方言,即东部方言、中部方言和西部方言。三大方言划分的主要依据是鼻冠音声母的类型。西部方言内部的差别很明显,因而内部又分方言——次方言——土语三级;东部方言和中部方言内部差异不像西部方言那么明显,所以只分方言——土语两级。

  东部方言有两种土语:东部土语在贵州省境内没有分布;西部土语分布在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和铜仁市的部分苗族村寨。

  中部方言主要分布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与之邻近的地区,清镇、平坝、镇宁、关岭、兴仁、安龙、贞丰、望谟、册亨等县市的部分苗族村寨也有分布。中部方言有东、南、西、北、中五种土语。

  西部方言主要分布在毕节市、安顺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遵义市、贵阳市等地的村寨。划分为七个次方言,即川黔滇次方言、滇东北次方言、贵阳次方言、惠水次方言、麻山次方言、罗泊河次方言和重安江次方言。各次方言除滇东北次方言外又划分出许多土语。不同方言或不同次方言的人,语言互不相通,方言或次方言内部不同土语的人,通话也比较困难。苗语内部差别之大、复杂之极,可以说居国内各少数民族语言之首。

  2.布依族语言

  布依族除使用布依语外,还有一部分人使用莫话和锦话。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莫话和锦话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在布依语内部,各地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具有很大的一致性,语音也有比较整齐的对应规律。根据语音差异和部分词汇的不同,可把布依语划分为三种土语,即

  第一土语、第二土语和第三土语(或按通行地区分别称为黔南土语、黔中土语和黔西土语)。

  第一土语使用人口最多,通行于贵州省的安龙、贞丰、兴义、册亨、望谟、罗甸、独山、荔波等县(市)全境和兴仁、关岭、镇宁、紫云、惠水、长顺、平塘等县的部分地区,与广西壮语北部方言的桂边土语、桂北土语可以直接通话。云南省罗平县一带的布依族使用的语言也属于该土语。第二土语使用人口次之,通行于以贵阳市为中心的贵州中部地区,包括贵阳、贵定、龙里、安顺、平坝、清镇、织金、黔西等县(市)全境和惠水、长顺、都匀等县(市)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平塘县的小部分地区,与第一土语区可以直接通话,与广西北部的壮语方言也十分接近。第三土语使用人口最少,通行于贵州省西部,包括六盘水市、普安、晴隆等县(市)和镇宁、关岭两县的大部分地区以及紫云、兴仁等县的小部分地区,这种土语的语音有自己的独特之处。①

  布依族除主要使用本民族语言——布依语以外,绝大多数都通晓汉语。在汉语处于强势的汉-布依双语地区,汉语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大于本民族语;在已经放弃本民族语的布依族地区,汉语是唯一的交际用语。

  莫话是居住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内自称?ai3ma:k?的布依族人所说的一种语言,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全姓莫,所以当地汉族称他们为“莫家”,主要分布在荔波甲良乡的阳凤村、方村乡的双江村和播尧乡的地莪村一带,与甲良交界的独山也有少数莫家人分布。目前,能说莫话的大约15000人,一部分莫家人已转用布依语,不说莫话。

  锦话是居住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内自称?ai3?am1的布依族人所说的一种语言。汉名或因其自称而译作“锦”或“甲姆”,或据其多为吴姓称为

  “吴家”,主要分布在荔波播尧乡的太阳村、昔村一带。目前使用锦话的大约3000余人。虽然锦人人口较少,但由于其高度的聚居性,锦人村寨连片分布,在相当大程度上使锦人固有的语言文化得以维持。在锦人地区,锦话是锦人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首要标志。由于周围是布依族、莫家、汉族村寨,在日常交往中,他们学会了其他民族的语言。因此,锦人不仅会说锦话和汉语,到了十几岁都会说布依语和莫话。

  3.侗族语言

  侗语分为南北两个方言区。每个方言区各分三种土语。南北方言区的划分,以锦屏县南部的启蒙至靖州西部的滥泥冲为界。这一地带是侗族、苗族、汉族三个民族杂居的地方,其南部为南部方言区,北部为北部方言区。南部方言区的第一土语区包括榕江(车江)、通道(陇城)、龙胜(平等)、三江(程阳)、锦屏(启蒙)、黎平(洪州)等地,第二土语区包括黎平(水口)、榕江(寨蒿)、从江(贯洞)、三江(和里)等地,第三土语区包括融水(寨怀)、镇远(报京)等地。北部方言区的第一土语区包括天柱(石洞)、三穗(款场)、剑河(小广)等地,第二土语区包括天柱(注溪)、新晃(中寨)等地,第三土语区包括锦屏(大同)、靖州(滥泥冲)等地。

  4.彝族语言

  贵州的彝族至今还保留自己的语言,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彝语在我国分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中部六种方言小片。贵州的彝语属于东部方言的黔西北次方言和盘县次方言。其中黔西北次方言主要分布在大方、毕节、威宁、赫章、黔西、织金、金沙、仁怀、清镇、关岭、六枝等县(市、特区)和水城、纳雍两县的部分地区,使用人口总计40余万人;盘县次方言主要分布

  在盘县、普安、晴隆、兴仁、兴义和水城的部分地区,使用人数近20万。

  5.水族语言

  水语内部差别较小,各地水族群众一般都可以直接用水语通话。水语没有方言差异,内部分三个土语区,即三洞土语区、阳安土语区和潘洞土语区。三洞土语区以三都水族自治县三洞乡板南村水语为代表,范围包括该自治县的三洞、水龙、中和、坝街、烂土、都江、恒丰、周覃、九阡和榕江县的水尾以及荔波县的瑶庆、佳荣等乡镇;阳安土语区以三都水族自治县阳安甲乃村水语为代表,范围包括该自治县的阳安、羊洛、林桥以及独山县的董渺等乡镇;潘洞土语区以都匀市潘洞乡和平村的水语为代表,范围包括都匀市的潘洞、基场、奉合和独山县的翁台等乡镇。

  6.瑶族语言

  瑶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这一语族分苗语支和瑶语支。苗语支包括荔波瑶山土语、瑶麓土语、茂兰瑶埃土语;瑶语支包括榕江塔石瑶语、黎平滚董平茶瑶语、望谟油迈瑶语、麻江龙山河坝瑶语。

  7.毛南族语言

  贵州毛南族还保留着本民族的语言。毛南族人一般兼通汉语,也有不少人懂布依语。贵州毛南语没有方言区别,只有土语差异,内部一致性很强。根据语音、语法和词汇差异,一般分为三个土语区:平塘县平塘河以东的卡蒲、河中、者密和独山县羊凤等地的毛南语为河东土语;平塘县平塘河以西的甲青、六硐、吉古、摆茹、马场、甘寨等地的毛南语为河西土语;惠水县赤土、姚哨、惠明等地的毛南语为姚哨土语。

  8.仡佬族语言

  根据语音系统、词汇构成和语法特征,仡佬语可分为四种方言:黔中方言、黔中北方言、黔西南方言、黔西方言。黔中方言主要分布在靠近贵阳市的安顺市,毕节市的织金县也有分布;黔中北方言集中在关岭、晴隆、镇宁、贞丰四县毗连的广大地区;黔西南方言在贵州境内主要分布于六盘水市的六枝和水城;黔西方言主要分布在大方县的普底,黔西县的沙井、滥泥沟,清镇市的新店区王庄和卫城区的麦巷、凤凰村。

  9.仫佬族语言

  仫佬族主要居住在贵州省黔东南、黔南两州北部的麻江、黄平、凯里、福泉、都匀、瓮安等县(市)。仫佬语内部有方言差别,主要分为两种方言,一种分布在麻江县的下司、龙山等乡镇,以下司镇的龙里寨为代表,内部有细微差别;一种分布在凯里市的炉山、大风洞、平良及黄平县的重安江等地。②仫佬语作为交际工具已经完全退出了交际领域,失去了交际功能。③

  10.畲族语言

  贵州畲族至今仍保留着本民族的语言。据1982年贵州省民族识别办公室语言组对畲族语言的调查,畲族在其聚居的村寨,不论男女老幼都说畲语,只有散居的畲族人在社交活动中使用汉语。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11.壮族语言

  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泰国语、老挝语、傣族语、掸族语等语言有十分密切的亲缘关系。贵州省从江县的壮族操壮语北部方言桂北土语,居民在村寨内部,大都说壮语,有的人还兼通侗语或苗语,对外交流使用汉语。

  三、贵州省少数民族文字

  1.苗族文字

  苗族在历史上没有自己通用的文字。但在局部地区、在部分人群中创制和使用过苗文。

  清代,湖南省花垣县苗族秀才石板塘曾利用汉字创造了湘西方块苗文;抗日战争时期,苗族学者石启贵为湘西苗族创造了一种文字;民国时期,澳大利亚牧师胡托在贵州凯里地区利用汉字创造了苗文。19世纪初,英国传教士伯格理到贵州威宁一带传教,出于传教的需要,他和苗族教徒杨雅各等为滇东北方言区的苗族创造了苗文。这种苗文影响较大,目前还在使用,俗称老苗文。其他几种苗文现在早已销声匿迹。所以,1956年以前除滇东北地区以外,苗族广大地区都没有自己的文字。

  1956年,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二工作队经过实地调查,为苗族群众创制了三种苗文,即黔东方言苗文、川黔滇方言苗文、湘西方言苗文。改革了滇东北方言苗文。1957年,苗族四种文字方案经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批准后试验推行。

  (1)湘西苗文适用于苗语东部方言地区,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吉卫乡苗语为标准音。有48个声母、35个韵母和8个声调。

  (2)黔东苗文适用于苗语中部方言地区,以贵州省凯里市挂丁养蒿寨苗语为标准音。有32个声母、26个韵母和8个声调。

  (3)川黔滇苗文适用于苗语西部方言川黔滇次方言川黔滇土语地区,以贵州省毕节市燕子口镇大南山寨苗语为标准音。有56个声母、28个韵母和8个声调。

  (4)滇东北苗文适用于苗语西部方言滇东北次方言地区,以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石门坎苗语为标准音。有57个声母、21个韵母和8个声调。

  2.布依族文字

  (1)布依族古文字

  布依族古文字已在布依族中流传了上千年,至今仍在贵州省荔波县及周边地区的布依傩书先生中流传使用。它的字形大多为方块字,和汉字有很深的渊源,属借源文字。布依族古文字自被布依傩书先生最先使用后,代代传承,大约在一千年前的唐、宋时期完全脱离汉字的发展轨迹,在音、形、义上自成一格,和汉字有明显区别。其字形在汉语字典中从未收录,字音只能用布依族语音朗读,字义也只有布依傩书先生能解读,其他民族无法识别。布依族古文字被用来记录巫经、古歌和戏文,至今保存下来的布依文古籍十分丰富。它和新创的布依族拼音文字一样,在民间都被称为。从造字方法来看,布依族古文字大致有四种类型:a.直接借用汉字,借其音,但不借义。这种方块布依字占绝大多数;b.直接借用汉字,借其义,但不借音;c.直接借用汉字,音义同借。多为早期汉语借词;d.以汉字为基础按传统的“六书”造字法来创造新的布依族文字。

  由于布依族古文字因地而异,因人而异,最终未能统一、通行,因此长期以来布依族古文字未被世人认定为民族文字。2009年6月14日,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国务院批准并颁布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97家收藏单位的珍贵古籍在“国家珍贵古籍特展”上与公众见面,布依族文字古籍跻身其间。布依族从此成为被国家确认的、有自己文字的18个少数民族之一。

  (2)新创布依族文字

  1956年,国家为布依族人民创制了新的拼音文字。经过两次修订,方案趋于完备。《布依文方案》(修订案)明确规定:布依文以第一土语为基础,以规范的望谟县复兴镇布依话为标准音;现代汉语借词原则上按望谟话拼写,并标上调号。

  布依文共有32个声母、87个韵母和12个声调(包括固有词8个声调、现代汉语借词4个声调)。

  3.侗族文字

  长期以来,侗族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到了清代,侗族人民学习了汉文化以后,开始用汉字记录款词(习惯法规)、祭祀词、侗戏和侗歌唱本。这种记录方法主要有:直接借用音同或音近的汉字来记录;采用汉字字义记录侗语;用类似汉字反切的方法记录侗语;在用汉字记侗音的基础上补以土俗字。但这种文字使用的范围并不大。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侗族人民创制了侗文,采用拉丁字母,侗语和汉语相同的语音,在侗文中用与汉语拼音方案相同的字母表示。标准语以侗语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贵州省榕江县章鲁话的语音为标准音。侗文有32个声母和64个韵母。音节中凡用元音字母或辅音字母n、ng、r收尾的词均无调号,皆为现代汉语借词;其他凡在辅音m、n、ng、b、d、g后或在元音后的辅音l、p、c、s、t、x、v、k、h,均为前一音节的调号。

  4.彝族文字

  彝文古称“爨文”或“爨字”,还有称“韪书”“罗罗文”“罗文”的。彝文属表意文字,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古代民族文字之一。

  国家为彝文古籍的收集、整理、研究、传承培养了一批人才,中央民族学院曾开设过彝文古籍班,贵州民族学院设置了彝语文专业,毕节师范学校于1993年至1999年开办过“彝汉双语班”,一些地方小学在低年级开设了彝汉双语教学班和彝文培训班。

  彝文有自己的结构系统。彝文的结构系统包括笔画系统、偏旁系统和部位系统。

  彝文的字体,除极少数字是圆形或其它形体外,绝大多数字都属方块形体,所以彝文属于方块字类型。彝文由于内部差异较大,20世纪80年代进行了规范。目前已规范的现代彝文分为:云南规范彝文、贵州规范彝文、凉山规范彝文三种。

  5.水书

  水族的水书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而又独具特色的文字符号。水书,在水语里称为“勒睢”或“泐睢”(le2?sui33),义为“水书或水族文字”。现存的水书约有400个单字,其字形大多像汉字早期的甲骨文,以象形字、形声字和会意字居多,还有一部分是图画文字。

  从水族古文字的内容来看,大致可分三类:一类表示天干、地支和数目;另一类是象形字;第三类是类似汉字的假借字。水族古文字多用于巫术或原始宗教祭祀活动,只在水书师中流传,一般水族群众都不认识。

  6.壮族文字

  1956年,应广大壮族同胞的要求,国家为壮族人民创制了统一的壮族拼音文字。这种文字已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得到逐步推行,在贵州的壮族地区还未得到普及。但是,在民间贵州壮族地区一直使用着一种没有统一、规范的壮文方块字,一般称为土俗字,多用于记录歌谣、故事、传说、剧本、家谱、契约、经文、巫术等。壮文方块字的内容包括:(1)连同音义借用汉字,如“中国”“碗”“炮”“飞机”等;(2)用汉字译音,如“久”(头)、“哪”(脸)、“拉打”(河边)、“江挽”(村上)等;(3)汉字读壮音,如“啃娄”(喝酒)、“拓斯”(读书)、“丕”(去)、“麻”(来)等;(4)仿照汉字的六书造字法自创方块壮字。

  壮文方块字虽然是壮族群众自发创造的,从未进行统一和规范,但由于它在一

  定范围内满足了群众对文字的需求,所以一向被壮族群众所喜闻乐见,在新创壮族拼音文字逐步推行的今天,它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仡佬族、仫佬族、畬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通用汉文。

  (本文为贵州省民委重大招标课题“贵州省志·民族志”(第二轮)的相关成果。)

  注释:

  ①周国炎:《布依族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14-15页。

  ②薄文泽《木佬语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年2月,第17页。

  ③薄文泽《木佬语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年2月,第15页。

  参考文献:

  [1]薄文泽著.木佬语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2]薄文泽著.佯僙语研究[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

  [3]陈士林,边仕明,李秀清编著.彝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

  [4]贵州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办公室编.贵州民族语文工作手册[Z].黔内资准字第205号,2008.

  [5]贺嘉善编著.仡佬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3.

  [6]纪嘉发等著.彝语方言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7]孔祥卿著.彝文的源流[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8]李方桂著.莫话纪略·水话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9]梁敏编著.侗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0.

  [10]梁敏编著.毛南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0.

  [11]龙海燕,罗兴贵,吴定川著.贵州民族语文工作六十年[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12]龙耀宏著.侗语研究[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

  [13]毛宗武,蒙朝吉,郑宗泽编著.瑶族语言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2.

  [14]王辅世主编.苗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

  [15]王均,郑国乔编著.仫佬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0.

  [16]杨通银著.莫语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

  [17]喻翠容编著.布依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0.

  [18]张济民著.仡佬语研究[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3.

  [19]张均如编著.水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0.

  [20]周国炎主编.布依族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王丽艳

  北京

  商务印书馆汉语编辑中心

  100710;余成林

  贵州都匀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

  558000)

篇三:哪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1、阿昌族

  语言:阿昌族有语言。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大多数阿昌男子会讲汉语和傣语,有的还会讲缅语和景颇语。阿昌语属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

  缅语支。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潞西以及保山地区的龙陵等县。分陇川、潞西、梁河3个方言。

  文字:无本民族文字。

  2、德昂族

  语言:属南亚语系、佤德昂语支。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潞西、镇康、保山、瑞丽、陇川、耿马、梁河、澜沧、永德和盈江等县。可分为纳盎、布雷、若买3个方言。

  文字:无本民族文字。

  3、基诺族

  语言:使用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基诺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文字:由于无文字,过去多靠刻竹木记事,无本民族文字。

  4、蒙古族

  语言:云南的蒙古族会彝语和汉语,其蒙古语与北方的蒙古语大致可相通。

  文字:使用汉字。

  5、布依族

  语言:布依语属壮侗语族壮泰语支。

  文字:现行的布依文是放弃布壮文字联盟方针之后,于1981年至1985年间拟定的。以布依族较为集中、语音较有代表性的望谟县复兴镇话(属布依语第一土语区)为基础。

  6、独龙族

  语言:属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语支未定。又名俅语。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分独龙江和怒江两个方言。

  文字:独龙族没有文字,1951年,缅甸独龙族江尾列尼池人白吉斗,蒂其吉创造了一种拉丁文拼音文字,以其族名“日旺”命名为“日旺文”,但该文字没有流传开。独龙族的通讯和记事均依靠“刻木”、“结绳”。

  7、水族

  语言:使用汉语。

  文字:使用汉字。

  8、满族

  语言:使用汉语。

  文字:使用汉字。

  9、景颇族

  语言:属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

  景颇语支。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陇川、瑞丽、盈江等县。

  文字:景颇人使用的景颇文是一种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10、布朗族

  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布朗语支(一说属佤德昂语支)。分布在中国云南省部分地区。分布朗、阿尔佤两个方言。布朗方言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布朗山、西定、八达、打洛和景洪县的大勐弄等地,人数较多。阿尔佤方言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澜沧、双江、镇康等县,内部比较复杂。

  文字:无

  11、普米族

  语言:属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羌语支。也有人认为属藏语支。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兰坪、宁蒗、维西、丽江等县。

  文字:没有系统的文字,只有一种称其丁巴文的文字。也可以说是无文字。

  12、怒族

  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分布于中国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碧江、福贡、兰坪以及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等县。此外,还分布于缅甸喀钦邦北部恩梅开江流域。

  文字:无

  13、佤族

  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原称佤-崩龙)。有布饶克、阿佤、佤三种方言,每种方言又有土语的差异。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沧源、西盟以及孟连、澜沧、双江、耿马和永德等县。

  文字:新中国建立前,部分佤族地区使用以拉丁字母拼音的佤文,但其字母不完善;解放后,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三工作队与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一起对佤语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并广泛征求意见,制订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佤(当时称佧佤)文文字方案》(草案),并经批准试行。1958年对草案又做了修改,继续推进并出版了普及读物。

  14、纳西族

  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中一种独立的分支语言,同彝语、哈尼语以及拉祜语等有着非常密切的亲缘关系。纳西语在语音方面的特点是:辅音分清浊,其中浊辅音较多;韵母以单元音为主,复元音较少,而且元音往往不分松紧。

  文字:一般认为,纳西族有两种传统文字:东巴文和哥巴文。东巴文(纳西象形文字):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象形文字,文字形态比甲骨文还要原始。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然活着的象形文字。哥巴文:是一种音节文字。

  15、瑶族

  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在苗瑶语族中,瑶语支的几种语言,通称勉语,另外瑶族所用的语言亦包括属于苗瑶语族苗语支的布努语和巴哼语,和属于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的拉珈语。

  文字:瑶族拼音文字。瑶族原使用汉字,也使用一些土俗字。汉字与土俗字夹用,但不能完全表达瑶语。1950年,语言学专家和语言工作者到瑶族地区进行调查后,中央民族学院和广西民族学院于1951年和1957年,先后设置瑶语专业,培养瑶语人才。1983年根据瑶族勉语方言创制拼音文字,制定了《瑶语方案》。以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长垌乡瑶语(勉)为标准音,兼顾地方音特点,全部采用拉丁字母作字母。有6个元音字母,18个辅音字母,7个声调字母(其中4个兼作辅音字母,1个兼作元音字母)。

  16、藏族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在云南分布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

  文字:松赞干布统治时期,由吞米·桑布扎创制。藏文书写习惯为从右向左。字体分两大类,即“有头字”和“无头字”,是根据字体的不同形式而得名。有头字相当于楷书,常用于印刷、雕刻、正规文书等,无头字相当于行书,主要用于手写。无头字又可细分为“粗通”(tshugs-thung),意为“笔画短促”;“粗仁”tshugs-rin),意为“笔画长”;“珠杂”(vbru-tsa),是一种笔画转折处棱角突出的行书字体。还有一种书写迅速、笔画简化的草写体,藏文叫“丘”(vkhyug),适合速记,其形体与印刷体差别甚大。卫藏地区盛行无头字,安多地区盛行有头字。

  17、拉祜族

  语言: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它是与彝语、僳僳语、纳西语、哈尼语并列的一种独立语言,分为拉祜西、拉祜纳两种方言。两大方言在语言、词汇上虽有差异,但两种方言可以互相通话。

  文字:拉祜族在历史上原本没有文字,曾以木刻记事,结绳记数。在二十世纪初,外国的传教士来到了拉祜族居住的地区,他们为了便于传教,曾用拉丁字母创制了一套拉祜文。这套拉祜文很不科学,因而也未能广泛传播。到解放前夕,懂得这种拉祜文的人很少。解放后,在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会同云南有关单位,对原有的拉丁文字进行了改革,制定了以拉祜纳方言为基础方言,以澜沧江拉祜族自治县的勐朗坝、东回一带的语音为标准音的新拉祜文。现在,拉祜语和汉语,拉祜文和汉文,是澜沧县的通行语言和文字。

  18、回族

  语言:现在使用汉语。在元朝把通行的波斯文称为回文。

  文字:现在使用汉字。在元朝把通行的波斯文字称为“回回字”其中还包括部分阿拉伯文字。

  19、傈僳族

  语言:属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

  彝语支。

  文字:老傈僳文,又称圣经文字、富能仁文,是一种模仿拉丁字母的文字,专门用来纪录傈僳语。西方社会一直流传这种文字是由西方传教士富能仁在1915年发明的人工字母,但其实是由另一位来自缅甸的克伦族的传教士所创,并由富能仁修订这种文字的外型类似大写拉丁字母,并附以标记以示声调。文字全属无衬线体的文字,只有大写,而且标音方面与现有的拉丁字母有很多不同之处,所以并不相容。傈僳族原有拉丁字母变体形式的文字和一种音节文字,但结构不完善,通行不广。1957年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新文字。

  20、苗族

  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语分三大方言:东部(湘西)、中部(黔东)、西部(川黔滇),各方言又分一些次方言或土语,其中川黔滇方言分为7个次方言,十八种土语,各个方言及次方言内部还有土语之分。各方言及次方言之间差异较大,基本上不能用各自的苗语通话。据专家考证,苗语各方言的共源词达60%以上。

  文字:苗族过去无文字,本世纪初,在黔西北威宁石门坎地区传教的英国人坡拉德同苗、汉族知识分子杨雅各、张武、李斯提文等人配合使用部分拉丁文字母和一些记单符号,以石门坎苗族为标准音,创造了一个拼音文字,称为“坡拉丁文字母苗文”(俗称“老苗文”),40年代,操川黔滇方言东北次方言的部分苗族迁徙于定居在今洗鸭河乡新池村,将“坡拉字母苗文”传人入紫云,现仍在通用,而且新池小学用该文字及汉文字进行双语教学。5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培养了大批包括苗族学者在内的语言学家,对全国苗族语言进行了普查研究,改革了“老苗文”,创制了东部、西部、中部三种方言的拉丁拼音苗文。

  21、傣族

  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西南和南部的一些县。

  文字:傣文来源于梵文字母的拼音文字,原有傣力、傣那、傣绷、金平四种,现通行西双版纳(傣力)和德宏(傣那)两种文字。

  22、壮族

  语言:属壮泰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主要分布在我国

  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的壮族地区,越南北部地区,分北部南部两个方言。

  文字:古壮字阶段。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实行“书同文”,刻画文中断,不可能得到发展。但壮族祖先创造自己文字的愿望并没有消失,用文字记录自己语言的冲动依然强烈。一些学习了汉文的知识分子便摸索借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创造一种能记录自己语言的文字,从而进入了古壮字阶段。

  壮文阶段。1955年完成了《壮文方案》,正式拥有自己统一的民族文字。

  23、哈尼族

  语言: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中国境内分布在云南省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及墨江、江城、普洱、镇沅、景东、澜沧、新平等县。使用人口约100万(1982)。分哈雅、碧卡、豪白3个方言。

  文字:哈尼族历史上没有本民族文字。1957年,采用拉丁字母形式,以哈雅方言的哈尼次方言为基础方言,以绿春县大寨哈尼语的语音作为标准音,创立了一套哈尼族文字方案。次年,即在红河州开展了“大跃进式”的哈尼文实施推进工作,先后在元阳、绿春、金平开办三期扫盲师资培训班,培训师资共500人,在绿春、元阳举办了两期哈尼文教师培训班,培训哈尼语教师40人。

  24、白族

  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也有很多人认为语支未定。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使用人口110多万(1982)。分南(大理)、中(剑川)、北(大理)3个方言。

  文字:白族的文字在历史上有一种,叫做“方块白文”是仿造汉字创造的一种文字,写出来跟汉字差不多,跟契丹文、西夏文是类似的,这种文字在明代以前使用广泛,现在近乎失传了。目前通用最广的是拉丁白文。

  25、彝族

  语言:彝族历史悠久,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为6个方言。

  文字:原有一种表意文字,史称爨文。1975年制定了四川《彝文规范试行方案》,确定了819个规范彝字。彝是鼎彝的“彝”,从汉文字义上来讲,有庄重古老、丰衣足食之美意。

  李辉

  专门史12011082805

篇四:哪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伊犁的少数民族语??字

  ?古以来,伊犁就是?个多民族、多语种、多?字的地?,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印欧语系三?语系的语?汇集于此。历史上,伊犁曾使?过粟特?、突厥?、回鹘?、契丹?、察合台?等少数民族古?字。现在,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俄罗斯族都使???的语??字,其他少数民族则借?汉语、汉?和维吾尔语、维吾尔?或着哈萨克语、哈萨克?。在语??字??,伊犁?泛使?汉语汉?、维吾尔语维吾尔?、哈萨克语哈萨克?三种语??字,在察布查尔锡伯?治县使?锡伯语锡伯?。

  维吾尔族语??字

  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伊犁维吾尔族使?的属于维吾尔语中???,是维吾尔族现代?学语?的基础,词汇中有较多的本语族的同源词,农业词汇丰富,有相当数量的汉语、阿拉伯语、波斯语、蒙古语、俄语等语?的借词。由于清代的伊犁是新疆政治、经济、?化中?,南疆阿克苏、乌什、叶尔羌、和?以及吐鲁番等地的?些维吾尔族?迁居到伊犁屯?,语??化得到了?泛交流,对维吾尔现代语?的形成起到了很?作?,伊宁县吐鲁番于孜话曾被认为是维吾尔语的标准语。维吾尔族历史上曾使?过形式不同的?字,6?10世纪使?的是突厥?,8?15世纪使?以粟特?为基础创制的回鹘?,?11世纪起,喀喇汗王朝逐渐改?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字,其中形成于13世纪察合台汗国时期的察合台??直沿?到20世纪30年代。1937年,根据维吾尔语的特点,曾对察合台?进?了改?,废弃了其中专为拼写阿拉伯—波斯语??的发?重复的某些辅?字母,补充了维吾尔语需要的若?元?字母,形成了我们现在称为“维吾尔??字”,共有32个字母,?右向左横写,每个字母按照出现的位置有单独、前、中、后等?种不同书写形式。1959年进?新?字改?,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字,被称为“维吾尔新?字”,有33个字母,其中辅?字母25个,元?字母8个,书写与英??样,从左向右横写。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推?维吾尔新?字,1976年新疆维吾尔?治区?民政府决定正式使?。1982年,?治区?民政府决定恢复使?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维吾尔??字。

  哈萨克族语??字

  哈萨克族有??的语??字,其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克普恰克语?。哈萨克语词汇中有相当数量的本语族的同源词,关于畜牧业的词汇最为丰富,有汉语、阿拉伯语、蒙古语、俄语、波斯语等语?借词。哈萨克?为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字。哈萨克族在历史上曾使?过突厥?、回鹘?,10世纪以后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哈萨克族信仰了伊斯兰教,逐渐改?了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察合台?。1917年和1924年,哈萨克族根据哈萨克语?的特点对察合台?进?了改?,形成了现代哈萨克?。1954年,再次进?改?,使?字更适应?语,现在被称为“哈萨克??字”,有29个字母和1个软?符号,按正字法规定,9个元?由5个元?字母和1个软?符号表?,24个辅?由24个字母表?。哈萨克??字为从右向左横写。1959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字,被称为“哈萨克新?字”,有33个字母,其中元?字母8个,辅?字母25个,书写同英??样,从左向右横写。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推?哈萨克新?字,1976年新疆维吾尔?治区?民政府决定正式使?。1982年,?治区?民政府决定恢复使?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哈萨克??字。

  蒙古族语??字

  伊犁蒙古族使?的语?为蒙古语卫拉特??,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词汇?多与内蒙古的蒙古族语??样,还汇?了汉、藏、哈萨克、维吾尔等民族语?词汇。13世纪初,成吉思汗建?蒙古帝国后,命畏吾??塔塔统阿依据回鹘字母创制了最早的蒙古?,后经改?成为今天通?的胡都?蒙古?。伊犁蒙古族使?的?字却与内蒙古使?的不太?样,是1648年卫拉特蒙古?喇嘛、学者咱雅班第达根据卫拉特??的特点,对原有蒙古?进?改进创制?形成的,称为“托忒蒙古?”,?称“卫拉特?”,使??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托忒蒙古?属拼??字,有32个字母,其中元?字母7个,辅?字母25个,以加圈、加点及其它改变字形的办法使1个字母只表?1个?,专设表?长元?的附加符号,使长短元?分明,字母在词?、词中、词尾的写法基本统?。托忒蒙古?书写为上下连书,?款从左向右。曾在尼勒克县发现了?些在?头上?托忒蒙古?刻的藏传佛教经典。为了使蒙古族使??种统?的?字,以利于整个蒙古族科学?化的繁荣发展,1982年在伊犁开始推?胡都?蒙古?,到1985年,蒙古族中?学已基本使?胡都?蒙古?。

  锡伯族语??字

  伊犁的锡伯族有??民族的语??字。锡伯语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满语?,相当部分词汇与满语相同,借?汉语词汇较多,也有少部分蒙古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的词汇。锡伯?属拼??字,是在满?的基础上改变?成的,?满??是在蒙古?的基础上创制的。清朝初年,锡伯族开始使?满?,乾隆年间西迁伊犁的锡伯族还继续使?满?,?留居东北的锡伯族逐渐改?了汉语汉?。1947年,新疆的锡伯族根据锡伯语?的特点,对满?进?了改?,废弃了满?的部分字母,增加了锡伯语中有??字的新字母,改变了?些字母在词中、词尾的写法,使?字更接近?语。锡伯?有40个字母,其中元?字母6个,辅?字母34个。锡伯?书写是直书左?,与古代汉?的书写?式相似。新中国成?后,在察布查尔锡伯?治县和霍城县、巩留县锡伯族??居住较多的地??泛使?了锡伯?,?学??锡伯?教学,出版有锡伯?的?学作品、翻译书籍和报纸、杂志。

相关热词搜索: 哪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自己的 少数民族 语言

版权所有:学富范文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学富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学富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10062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