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5篇

时间:2023-06-01 08:40:04  阅读:

篇一: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

  

  农技新农业2021年/第02期/下半月刊/总第937期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金仁武(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湖北武汉430205)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纷纷摘要:离开乡村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在这样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农村小学的生源越来越少,同时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也面临着后备力量不足、师资水平有限的难题。如何提升农村教育水平,为农村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成为当下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大关键问题。本文主要阐述当前小学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分析了困境产生的原因,并对此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农村小学;小学教育;农村教师;教关键词:育困境农村小学教育是农村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农村办学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农村小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教育部门需要提升对农村小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农村小学的投入力度。一、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困境(一)生源不足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这导致我国小学适龄学生的人数急速下降,加之农村地区缺少经济发展机会,部分农村人口为了谋生前往城市生活,而部分适龄儿童也跟随其父母前往城镇生活,这无疑加剧了我国农村生源不足的情况。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小学生大多选择在镇级小学上学,而村级小学人数非常少,在这样的趋势下,部分村级小学取消了小学高年级办学,甚至少数村级小学由于生源过少直接关闭。(二)教师数量较少

  教师数量少也是农村小学中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尽管政府部门在为农村小学制定编制时,也不能像现在一样便捷地储存。利用传统模式展开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手动记录和纸质归纳,但是伴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储存的内容可能会被损耗。在查找内容的时候也会耗费很多的时间,很难满足当下人们对于生活的快节奏要求。在教学工作中融入了现代化技术之后,海量的知识都可以在计算机中进行储存,非常便捷且快速,在后续查询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分类迅速找到自己所需的内容,不存在破损的情况。3现代化教学技术运用的不足虽然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在目前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具有很多不可替代的优点,但是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仍然具有一些缺陷。老师会在课前进行备课,并且设计出讲课的内容和课件,但是在具体上课的过程中就会根据课件的顺序来进行教学,这种情况容易造成课程的千篇74一律,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了创造思维和多样性。在此基础上,如果借助现代科技呈现出教学的大部分内容的话,容易使学生的心理造成疲劳感,很难吸收每节课所讲的全部内容,进而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科技影音和教学内容的配合,防止科技过度刺激学生的视听体验,而忽视了原本的教学内容。4结语总的来说,现代教学的开展应该充分利用技术的辅助作用,这些新兴的科技会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起到强有力的辅助作用。为了让高科技设备发挥出理想的效果,学校应该对目前已有的陈旧设备进行更新,教师应该加强自身对设备使用的熟练程度,注重扬长避短,寻找出一种具有针对性的高效教学方法。

  新农业2021年/第02期/下半月刊/总第937期农技(四)现代化教学设备资源浪费严重现代化教学设备浪费严重主要是处于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现代化教育基础设施在安装完毕后缺乏必要的调试与管理,导致现代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流于形式,根本无法应用到教学中去;另一方面,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师的年龄较大,没有接触过现代化教学设备,加之习惯于黑板填鸭式教学模式,缺乏学习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动力,因此农村小学中鲜少有教师具备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和动力。三、应对农村小学教育困境的措施(一)增强农村小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学生涌入城市就读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学校要想具备一定的吸引性,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必须提升自己的办学条件和水平。为此,农村小学应该裁撤和关闭部分基础设施较差且师资力量薄弱的小学办学地点,集中力量建设中心小学,通过提升中心小学的规模和实力来增强对农村学生的吸引力。(二)提升农村教师的薪资待遇水平为了吸引优秀教师前往农村教学,为农村教师特别是偏远地区的教师提供恰当的补贴是必要的,这虽然不能够完全解决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但能够确保农村小学教师人数在合理范围内。除此之外,农村小学还需要加强教师宿舍建设,避免家庭与学校距离过远的教师疲于奔波,无法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良好的住宿环境也是一种隐性福利,能够解决部分单身教师的住宿难题。(三)提升农村教育现代化设备的使用效率为增强农村教育现代化设备使用效率。一方面要加强对现代化设备进行管理,确保现代化设备能够正常使用;另一方面,要加强老教师对现代化教学设备的重视程度,增强其使用现代化设备教学的动力。同时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对老教师进行培训,帮助其掌握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技巧,使其能够在日常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等设备进行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与课堂内容的丰富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结合了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给予了农村小学恰当数量的编制,但由于病假、孕假以及调动等缘故,大多数农村小学面临着教师人数不足的问题,不得不聘请代教老师。(三)教师结构不合理教师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小学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农村小学,特别是村级小学教师的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这主要是农村小学办学条件对于年轻教师缺乏吸引力;二是农村小学教师男女结构不合理,在农村小学中除了体育教师以男性为主之外,其他科目的教师人数均以女教师居多。(四)现代化教学设备资源浪费严重近年来,教育部门对于农村小学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农村小学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较大,然而由于农村小学中教师年龄偏大,他们不具备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因此在大多数农村小学现代化教育基础设施几乎处于闲置状态,现代化教学设备资源浪费严重。二、农村小学教育困境产生的原因(一)城镇化发展加速随着城镇化建设加速,加上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部分农村人口经过打拼已经在城市购买商品房,加之城市教育资源更为优越,这部分农村人口的子女大多选择在城市就读,不仅如此,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部分城乡之间有便利的公共交通设施服务,为追求更好的教育资源,部分农村小学生也选择城市小学就读。(二)农村学校规模小由于农村小学办学规模小,且办学条件落后,难以吸引到优秀的教师前往农村工作,因此教师人数偏少,且教师结构设置不合理,特别是音乐、体育、美术等不纳入升学考试的科目缺乏专业的教师,这些科目的老师大多由主科目教师兼任。(三)农村教师薪资待遇低理论上城乡教师的薪资水平是同等的,然而实际上城乡教师的薪资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差异。一方面,城市教师的宿舍环境、教学环境以及福利待遇优于农村教师;另一方面,城市教师拥有农村教师所不具备的人脉关系,从社会地位而言,一定程度上城市教师要高于农村教师,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农村教师大多希望通过考试选拔调动到城区。75

篇二: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育困境与治理

  -

  农村教育不仅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提高我国人民文化素养和整体精神面貌的关键力量,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农村教育困境与治理的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前言

  城镇化是指乡村转化为城市的演变过程,包括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及其相应的转变。新型城镇化则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也将会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当前中国正在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民,十二五期间将有超过半亿的农民从农村转移到城镇,这给城市教育带来极大压力的同时,随着城乡人口的空间重组,农村教育的空间形态、体制形态和结构形态也将出现重构,农村教育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出现了诸多棘手问题。由于快速城镇化进程、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学龄儿童减少,农村教育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之中。持续十年之久的撤点并校政策,致使乡村教育出现城挤、乡弱、村空的局面,出现上学远、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同时,出现了两个新的边缘化群体:城市的流动儿童和农村的留守儿童。这一切凸显了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育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一、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学校数量较少、基础设施差

  当前,城市学校建设越来越好、生源越来越广、质量越来越高,对比之下农村学校数量越来越少、规模越来越小、生源流失极为严重。自2001年起,我国实行了以撤并中小学校为主的农村学校整体布局调整,其中高中校向城市集中,初中校向城镇集中,小学校向乡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据有关部门统计表明,从2000年到2010年10年间,我国农村小学减少了一半,平均每天消失56所农村小学。这一举措致使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合并,虽然整合了教育资源,却增加了部分学生的负担。由于村镇间距离较大,部分学生上学的路程较远,交通安全难以保障,住宿、吃饭、交通费用这些生活成本的增加让一些家庭无法承担,学生被迫辍学。由于教育经费不足、基础设施差,农村学校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匹配的教学仪器与实验用具以及基础的图书资料,更无力购买课外读物。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在农村中的推行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二)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陈旧

  师资力量薄弱是农村教育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由于农村教师工资收入不多、福利较少,部分农村教师或选择进入城市学校任教获得优越物质待遇,或选择离开教师队伍。广大高校毕业生更因无法适应农村较为艰苦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与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不愿扎根农村,农村学校师资流失严重,部分偏远地区学校甚至出现一名教师兼任全校课程的现象。工作条件艰苦、管理松散以及工资拖欠严重等原因,还使得个别农村教师在工作中有应付心理,对学生产生忽视淡漠的负面情绪;农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部分农村教师未能接受正规的职业教育,文化水平偏低、知识功底薄弱,较少利用网络同步接收与时俱进的教育信息、思想陈旧,无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这些问题的存在都直接影响到了农村学生的成长,不利于农村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一些农民家庭依旧存在读书无用论思想

  传统观念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一思想深深影响着我国人民,大多数农民也视大学为神圣的殿堂,认为供子女读书走进象牙塔才是摆脱贫困、跳出农门、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可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学费看涨、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低、城市生活成本与压力一翻再翻,农民们不再认为读书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再次抬头。受传统的传宗接代思想和小农思想影响,许多农民只看眼前利益,宁肯把有限的资金投到建房、添置生活用品和为子女办婚事等方面,也不愿意把有限的资金投到较长期才能显现回报的教育方面。这种狭隘的思想致使农村人口素质的提升受到了阻碍。

  (四)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比较严重

  现阶段,我国留守儿童规模巨大,据2013年全国妇联发布《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全国流动儿童规模达3581万,数量较之曾经有大幅度地增长。此外,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年龄偏低,大龄留守儿童规模明显收缩。据全国妇联发布报告的数据显示,我国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0-5岁)达2342万,占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38.3%.而义务阶段儿童中,小学(6-11岁)和初中(12-14岁)的儿童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占32.01%和16.30%,规模分别为1953万和995万。而大龄留守儿童(15-17)岁占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为13.32%,规模达813万。可见,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具

  备总体规模较大,年龄结构偏低龄化等特点。留守儿童这一群体成为了农村教育中一个突出的问题。由于父母早早外出打工,只得将孩子们交由祖辈或是其他亲友照看,而老人的溺爱及亲友过于疏忽的管理都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一是由于长期缺乏家庭教育环境,委托监护人无法对其进行课业的辅导与监督,正处于学习习惯培养时期的大部分留守儿童没有学习动机、缺少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自制力较差;二是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隔代亲友只认为让孩子吃饱穿暖,满足一切要求就是表达了自己对孩子的关爱,可没有沟通的生活却容易造成儿童的性格缺陷,也常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部分留守儿童会出现孤僻、自卑、自我管控力弱、沉迷网络等行为,极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三是农村自然环境复杂,儿童行为模仿能力强,没有父母看护的留守儿童缺乏安全意识,城市学校内常见的安全教育讲座、安全教育短片播放等宣传模式在农村却较为罕见,留守儿童极易出现溺水、触电、车祸等安全事故。

  二、解决当下农村教育问题的对策

  发达国家从城乡二元社会转变为工业化社会,一般都是依靠科技投入和以教育为动力的人力资本投入来提高农业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进而使更多的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缩小城乡间的差距。科学推进城镇化建设是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城镇化的发展核心是经济问题,要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核心问题就要推进农村教育优质良好发展。

  首先,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拓宽投资途径。国家应提高财政在农村教育事业上的投资力度,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提高经费保障能力,确保国家新增教育经费能够落实

  在农村。实施修葺校舍、建设操场以及配套体育锻炼设施、填充匹配教学用具、实验用品,丰富图书资料、课外读物及影片,提升午餐补助费用、减免学费等政策,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给农村学生一个既能不增加生活成本又能接受良好教育的成长环境。在确保政府资金投入的同时,还可以开拓农村教育经费来源的途径,如通过成立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公益性项目鼓励民间企业、海外华侨为农村教育提供经费、物质资助,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在帮助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也要通过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唤起全社会对农村教育的重视。

  其次,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要提高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实行偏远地区津贴补助制度,缩小城乡教师间的经济差距,充分利用国家侧重于农村教育的优惠政策吸引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及优秀人才到农村工作,充实农村教育师资力量,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二是要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如我国2010年启动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中着重强调要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显著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在鼓励大批优秀农村教师参加国培计划的同时,农村学校还可以同村镇所属城市中小学校合作建立教师轮换制度。城市学校的教师们带着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新型的教学模式走进农村学校,为农村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全新的形式。农村学校的教师们要定期到城市学校见习学习,充实知识底蕴、更新教学方式。还可以规定高中等院校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要先到农村学校任教。这样的城乡互通、互动更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平均分配,也能够逐渐改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农村教育总体水平。

  再次,重视农村儿童全面发展。与城市儿童被家长重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对比之下,农村儿童,特别是依靠只重温饱,缺少沟通的祖辈们照顾的留守儿童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祖辈既然担负起留守儿童的监护责任,就应当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改变自己落后的思想观念,孩子固然是家庭的宝贝,但是过于溺爱会起到反作用,反而不利于正确引导孩子成长中各个方面。祖辈应当放弃传统旧观念,改变生硬的打骂、命令的沟通方式,多与儿童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与孩子交流内心中的想法并不是一件有违长辈身份的事情,反而能够促进儿童的心理成长并能够培养起自立、自主的生活能力,抵抗挫折的能力也会逐渐增强。祖辈还应摒弃溺爱意识,客观对待留守儿童的各类要求,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生活习惯。作为委托监护人,还要更多学会利用电话、网络为孩子与父母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防止心理缺失与性格缺陷的形成。

  第四,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不协调。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农村教育并没有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一直在沿袭城市教育的发展模式,与城市教育采取相同的教材、教法、进度,满足人们想通过升学来改变学生自身及家庭命运的心理需求。应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大资金投入,明确责任主体。接受过正规培养后的优秀的农村职业技术人才既可以在工作和实践中为农民们传播先进的农业、工业理念,也可被涉农高校和教育机构聘用任教,一方面可以改变学校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局面,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更多的面向农村的实用型人才。

  总之,农村的发展在于经济,经济的发展在于科技,科技的发展在于教育。农村教育不仅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提高我国人民文化素养和整体精神面貌的关键力量,也是为推进城镇化,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

  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篇三: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

  

  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受家庭教育缺失、关爱机制建立滞后等因素的影响,整体呈现学习成绩较差、行为道德失范、心理性格畸形发展等现状;本文通过对当前城市化背景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进行探讨性分析,我们教育者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症下药,积极改善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关键词:城市化背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对策

  正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实现他们的淘金梦。留守儿童留家度日现象越来越多,孩子面临无人监管的处境,在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成了孤独的群体。他们在生活上,思想方面,学习情况,心理程度,行为表现等大范围缺失监管教育,这已严重影响教育者对“留守儿童”有效管理,抑制着其身心健康成长,是当今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一、城市化背景下農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一)心理不健全,性格畸形发展

  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造成心理健康失衡。当今城市化背景下,多数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心理问题和行为方面得不到很好的疏导和引领,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发展,导致大部分的留守儿童缺乏自信,胆小怕事,自卑,久而久之,生活在自我为中心的世界里,造成逆反心理非常严重。留守儿童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缺少沟通,人格扭曲的隐患越来越大。

  (二)生活习惯差,行为道德失范

  留守儿童在习惯方面没有得到父母亲适当的监管和教育,特别是生活和卫生习惯,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在校不讲卫生、观察到部分学生的生活不规律、甚至部分学生营养不良等情况,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爷爷奶奶的的溺爱,导致有些“留守儿童”会出现任性、自私、贪婪、固执、等不良行为。平时自控能力、生活的养成习惯较差,甚至还有违规、违纪的行为出现。

  (三)学习被动马虎,学习成绩较差

  由于隔代教育监管方法不当,相当大部分“留守儿童”在学校出现学习不够自觉、不够主动、不够积极和缺少吃苦精神,作业马虎,无心向学,导致学业负重日趋严重。其二留守儿童性格内向、胆小怕事,从不敢与老师沟通交流,容易造成心理障碍。其三留守儿童对班集体漠不关心,无视他人,自我为中心。

  三、城市化背景下学校加强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保障措施

  (一)倾注关爱,创造良好环境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加倍关注和关心,所有教师要倾注更多的爱给他们,密切做好家校联系工作,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父母般的温暖。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教育孩子分清是非真假,做到有错必改。与其谈心聊天,让其放松心情,愉快学习,达到学习目标明确、让其做到有远大抱负,有理想的好学生,起到真正扶之陪之爱之,用爱感化他。教师应该用一颗慈母般的心去热爱学生,包容他们,教育他们,让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

  (二)做好心理辅导,成为知心朋友

  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普遍缺少了与父母沟通,得不到父母的赏识,没有父母给予适当的压力,自控能力低,内心孤僻。教师在这方面更应该做好父母亲的角色,使其敞开心扉,走出阴霾困境。教师要对留守儿童有充分的了解,通过走访家庭,了解其性格爱好,人际关系、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和态度等。作为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对他们失常的行为及时干预,给予正确引导,进行相关心理辅导,给他们更多的关怀爱护。让孩子感受到你就是他的知心好朋友,让其心里感到轻松舒服自在,为孩子营造出幸福的学习生活环境,让他们拥有一个快乐美好的生活!

  (三)培养兴趣爱好,引导健康心智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说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留守儿童缺乏父爱、母爱,感情比较脆弱,受环境的影响,留守儿童在好奇心、爱好、兴趣方面都有所限制。因此首先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温暖,身心完全放松,找到安全感。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会对留守儿童倍感关心,拉近师生距离。其次,适时给与留守儿童鼓励和赞赏;第三,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营造和谐氛围。教师创设良好课堂氛围,让其身心愉快,引导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和谐发展。

  (四)正确培养引导,树立人生价值观

  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道“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留守儿童的父母亲长期在外打工,教师要正确引导他们理解和体谅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领悟父母对其深深地爱意。让他们懂得珍惜父母亲能给自己现有的生活,珍惜现在难得的学习机会,促进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增强他们对学习的责任感,使他们对父母的理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梳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在城市化背景下的,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社会问题,只要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尽一项社会责任,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浇灌点滴不断的雨露,心灵绽开更加灿烂的花朵;打开留守儿童心灵的窗户,让缕缕阳光投射心田;这样留守儿童的明天就会更美好、生活就会更灿烂。我相信,这种合力的教育,一定会为留守儿童的明天撑起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李庆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发展的影响》(J).上海教育科研2002(09).

  [2]廖继昌,韦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对策及建议》.(J)广西教育.2008年25期.

  [3]陈健芷,张艳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年19期.

  [4]徐松竹.《为留守儿童撑起亲情蓝天》.中国社会保障.(J)2007年11期.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篇四: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

  

  农村小学教育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摘要:十九大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不断深化改革,国家对三农问题愈加重视,与之相随的农村教育也呈现了科技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义务教育给农村越来越多的适龄儿童获得了基本的学习机会,但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依然不容乐观。对于农村教育来说,最主要的还是农村小学教育。小学教育作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根本,是学生知识体系形成的起步教育,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本文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农村小学教育教学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农村教育;教育体系

  一、现阶段农村小学教育背景

  十九大以来,我国现阶段的农村小学教育大力发展可以说是势在必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发展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一文化发展方针。党的十九大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课程,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位置,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加强农村小学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梦”这一伟大理念提出来,我国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比重显著提高,全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已经得到了普及,对于农村的教育环境和体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在很大程度上农村小学教育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但是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数50.32%,这一庞大的农村人口比重与之配套的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水平却很难和城市的教育教学水平相提并论,无论是在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教学模式和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由于中国农村具有特殊的社会属性,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些偏远农村小学的整体水平还很落后,无论是物质基础还是师资力量以及教育教学水平方面都相对薄弱,亟待进一步加强。改善教育环境和基础设施、加强宣传教育、优化师资结构和学生评估制度、改变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等,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有很多制度与要完善。

  三、当前农村小学教育小学面临的困境

  (一)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差

  造成农村小学物质基础不好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地域、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许多城市边缘或远离城市的农村小学教育的质量的不高。偏远地区的农村教学系统的完善程度城镇的教育系统发展相比存在差距很大。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今天,在一些农村的校舍里电脑的配备只有供教师办公使用的一两台,更看不到音乐教学中使用的乐器,如我所在的学校,连个硬化操场也没有,学生在坑洼不平的操场上体育存在一定隐患。地方经济发展缓慢的因素,令农村小学教学的办学基础降低到最低限度,这种状况与如今信息发展迅速的城市学校相比较,农村小学教学的状况急待优化。

  (二)教育教学资源匮乏

  教育教学资源的丰富量直接影响着办学、教学质量的好坏。我国的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小学教师的年龄普遍偏大且教育教学思想观念落后,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不能紧跟时代,教育教学方法过于陈旧、保守。[[1]张廷龙.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7):245.]仅仅对书本的知识作讲解,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们开放性思维,对现代化人才的培养不利,对学生们的全面发展更不利。目前国家对于农村教育政策虽有偏重,但是由于公办小学和私营小学、农村学校城市学校的工资福利差异较大,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教师各方面积极性的提高,有部分教师将对薪资、福利待遇上的不满带到课堂,不能很好的对学生教学工作肩负起责任,甚至有部分优秀的教师为了谋求更高的薪资待遇和更好的发展,也纷纷前往城市学校去就职,因此,农村学校也丧失了很多优秀的师资力量,加之农村各学校教师数量占比原本就小,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情况更加不容乐观,这种现象长期循环往复造成不断地恶性循环,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缓慢这一现状不断恶化。

  (三)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是个体成长的奠基性教育,也是人接受的最初教育,可以说家庭是人们接受教育的摇篮,也是人们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在教育这个由浅人深的过程中,对于任何人来说,最浅显、最基础的教育都是通过家庭、特别是通过父母来完成的。如果没有家庭教育所传授的那些基本知识、本领作基础,人是很难顺利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不少80、90父母外出发达地区务工,把孩子留给家里的老人照料,而家中老人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加之隔代教育的缺陷,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极为不利。家庭教育的缺失会使儿童人格有所缺陷、性格不健全、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加之缺少父母的引导,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没有判断、更改的能力,对情绪冲动无法进行自我控制,将会导致孩子做出害人害己、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长期脱离父母的管控,孩子不单单在生活上缺少了的亲密照顾者,在学习上也缺少了监督者。有些父母、祖父母虽然非常关心留守学生的成绩,可受到自身文化水平限制,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却完全无法提供任何辅导,这会造成留守学生对家人提供的情感上、学习上的不满,甚至逆反。

  四、加强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对策

  (一)完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教育中基础设施的完善对于教育发展来说是急需改进的重点,这需要政府重视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2]邱立明.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小学教学研究[J].才智,2019(32):67.]政府财政上的投入是有固定计划的,但相应的主管教育的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应有相应的计划,从多渠道入手对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进行投入和改造。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增强扶持的力度,合理、有效利用当地的教育基金,提高农村教育资金使用的比率。完善党政机关、企业、社会或个人对贫困学校及学生的帮扶制度,直接有效地做到对农村教育教学工作现状的改善。

  (二)优化教育教学资源

  根据地方教育的现实状况,整合地方教育教学资源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政府对农村小学的布局可以合理调整,将条件不便利、设施陈旧、生源少的农村教学点、学校进行合并,统筹规划到集中的大学校中去,建立一个资金充足、教学资源丰富、环境良好的区域性大学校。在各个学校得到整合的情况下,大力建设多媒体教室和图书馆等教学资源,使得区域性小学教育水平全方位提高,做到区域教育教学资源整合。

  教育部门应完善小学教师的培训制度,提供教师顺应与新的课程改革的浪潮的培训机会,有机的结合优质的教学理念、方法,通过培训的方式将这些理念、方法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同时应当设立丰沃的条件吸引年轻教师,壮大教师队伍,优化师资结构。建立城村学校学习和联合的制度,建立更多优惠

  政策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小学任教的帮扶制度。

  (三)家庭教育的缺失的相应对策

  家庭教育是从最基本的吃、喝、拉、撤、睡,甚至说话、走路、喜、怒、哀、乐,到劳动、社会交往等无所不包,只要是父母所掌握的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都会毫无保留地以家庭教育的方式传授给自己的子女。所以说,父母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不容忽视。

  政府可以通过发展地方经济,提高就业率,以达到外出务工人员的比例。让年轻的父母可以就近就业,同时也可以参与学生的成长,提供完整的家庭教育。家长也应该给予孩子适度、正确的爱,严格要求,以家校联合的形式共同对孩子的教育提供保障,优化教育体系。

  五、总结

  小学教育是一个人成长中接受最早的启蒙教育,是学生认知世界的基础教育,同时它也是对国民素质教育的奠基,完善农村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对农村教师的政策保障,优化家庭教育教育体系,这些措施都是改善农村教育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张廷龙.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7):245.[2]邱立明.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小学教学研究[J].才智,2019(32):67.

篇五: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

  

  城市化背景下城镇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困境与对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移居到城市,这也导致了城镇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城镇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在城市务工,而留在农村老家成长的孩子。相比于其他儿童,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面临许多挑战和困境。本文将探讨城市化背景下城镇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困境和对策。

  一、困境

  1.缺乏亲情关爱

  城镇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城市务工,一年中只能回家探亲一两次。这种长期的分离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亲情关爱,孩子的心理健康容易受到影响。

  2.家庭教育缺少引导

  因为没有父母的引导和教育,城镇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习惯往往与正常的儿童不同。例如,他们可能不注重个人卫生,或者饮食不规律。

  3.缺少社会经验

  城镇留守儿童在农村的成长环境往往比较封闭,缺少与外部世界的接触,缺乏社会经验和生活技能,这将会给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带来困难。

  4.教育方式陈旧

  在农村,传统的教育方式依然占主导地位。许多城镇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中也会遇到这个问题,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生活中的发展。

  二、对策

  1.加强亲子关系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建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信任和亲情。通过各种形式的互动,满足孩子的心理和精神需求,降低他们的孤独和沮丧感。

  2.建立支持系统

  建立一个完整的教育支持系统,包括学校、社会组织、亲友等,为城镇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生活技能和知识,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城市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3.提升教育质量

  为了让城镇留守儿童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学校和社会组织提供更多的教育支持和服务。同时,中小学的教育也需要进行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质量,以满足留守儿童的教育需求。

  4.关注儿童心理健康

  城镇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家庭教育中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认识和应对能力。如果遇到更加严重的问题,可以寻求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孩子解决困扰。

  5.加强公众意识

  政府和社会组织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公众意识,教育大众了解城镇留守儿童的问题和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总的来说,城市化背景下城镇留守儿童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需要政府、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关注和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教育和生活资源,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相关热词搜索: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 城镇化 困境 对策

版权所有:学富范文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学富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学富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10062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