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大意义8篇

时间:2023-06-04 16:20:06  阅读:

篇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大意义

  

  浅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

  【摘要】教育部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鼓励校企合一、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的职业教育模式。”

  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双赢,是促进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培养紧缺型高技能实用人才的强劲动力。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教学模式通过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要。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一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

  我校为实现国家“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满足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按照教学过程产教结合的原则,结合我校现有教学资源借鉴其他职业院校的经验,就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办学模式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

  一、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意义

  职业教育其本质就是就业教育,是一种重实践,以能力为本,促进学生未来就业、竞争、发展的一种教育,如何实现其教育目标,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学校的教学只有和产品结合起来,只有和企业结合起来,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才能使学生学到真正的本领。

  对学校来讲通过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使专业培养目标与产业发展密切相连,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同时将新工艺、新技术充实于教材,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校专业课程的建设,改善教学效果。

  通过校企合作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一方面,学校的专业教师通过在企业的实践环节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和提升;另一方面,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又成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双方人员在教学配合中互相切磋,统一认识,共同提高,加快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扩展。

  通过产教结合,把实习过程和产品形成过程紧密结合,学生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体验到产品的“数量、质量、交货期”、技术标准、工艺纪律等对企业的重要性,只有在具体生产过程中不断地通过解决各种问题,才能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模式

  几年来,我校在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以学校为主体,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多方位合作办学模式。在实际操作中,我总结出以下的几种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教学形式:

  1.学生就业合作模式

  学生就业推荐是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最早、形式最普遍的合作模式,根据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协议,通过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实现就业。学校与各级各类用人企业形成良好的供求关系,拓宽学生分配渠道,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交流,积极创造毕业生就业机会,在提高毕业生就业安置率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就业岗位,保证毕业生学有所用,学有所为。

  2.生产实习合作模式

  通过校企之间建立生产实习合作模式,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的优质资源,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一方面弥补学校在实训设备方面的不足,一方面切实加强了实践和实训环节的教学,实现了教育内容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为技能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3.企业订单培养模式

  企业订单式培养根据企业的用工需要招生,针对性、目的性与专业性较强,在培养过程中,企业关注度高,专门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和条件,同时为学生提供就业。学校应开辟委托培养、定向就业的新型校企联合办学模式,逐步实现毕业生就业从“以产定销”向“以销定产”的转变。

  4.校企互动合作模式

  学校与企业共同组建培训中心或培训基地,通过场地、资金、技术、设备、人员等各方面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建立校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利用双方共建的培训中心或基地,一方面对学校师资、学生提供专业培训条件,一方面又可用于企业技术人员培训。

  5.专业建设合作模式

  作为校企合作的深度模式,专业建设合作主要是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和市场需求,让企业积极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学校与企业共同商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方式,紧密地将企业市场需求与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结合起来。

  6.对外技术合作模式

  在引进企业力量参与学校办学的基础上,学校应该发挥自身的技术和师资优势,按照“政府推动、院校主动、企业互动”的原则,从开拓企业在职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入手,为企业制订职业教育培训提供专业指导,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与服务,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和管理能力。

  三、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优势

  职业教育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强大动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国家主体功能区发展、提高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基础工程。

  1.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校企合作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市场化、社会化,提高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使学生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中和规范的车间进行更加规范的技术操作,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校企合作,拓展校企合作空间,大力开展企业员工培训。针对企业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引进对新员工的培训要求;技术工人技术等级的提升要求;技术工人知识更新的需要,始终抓住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热点、难点和具体需求,坚持立足企业、面向生产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企业则可省去二次培训,节省了人力、财力和时间。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与企业一致,实现了校企的双赢。

  2.校企合作有效地整合了社会资源

  学校利用现有资源,为企业提供来料加工,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真刀实枪”的实习机会,同时也用活了学校资金和设备,使其发挥了最大的效益,降低

  了学校的培养成本;保证了学生专业技能学习与企业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保持同步,使学生能够及时地接触并学习到最先进的生产技术;企业能优先选用所培训的技能人才,同时也减少了企业新员工培训的环节,还解决了企业佣工不足的问题,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又获得了经济效益,真可谓一举多得。

  3.校企合作加快了“双师型”队伍建设

  职业教育倡导“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所在。学校的专业教师到合作单位的生产现场了解新工艺、接触新设备,直接获取实践经验,指导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学校聘请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技师来校任教或实践指导,双方在教学配合中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加快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4.校企合作推动了课程改革

  学校可根据企业需要及时为企业提供人才培训、参与产品研发、管理变革研究等服务,开发具有市场需求的产品,将生产、教学与研究开发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为学校创造效益,同时为教师提供科学研究的平台,也为学生实习提供良好的场所。企业为学校提供教学研究、学生实习、经费补充、设施投入等便利,充分利用资源促进企业和教学的双发展。

  校企合作办学提高了现有资源的利用率,避免了重复投资。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教结合,只有职业教育与企业联姻,才能实现与经济齐飞。只有确立为企业服务的理念,不断带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变革,带动专业设备的更新、师资队伍的建设、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只有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才能赢得职业教育的大发展。

  四、实施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保障及措施

  1.完善法制保障

  目前,我国现存的《职业教育法》还不能对校企合作产生实质性的约束、强制和指导作用,校企双方都不能强迫与对方进行合作或深度合作。这就导致了校企合作的运行难以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因此,建立法制机制是保障校企合作长期规范运行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

  2.获得政府支持

  近几年来,国家大力提倡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教育培养模式。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竞争也发展成了人才的竞争。因此,企业对校企合作表现出从未有过的积极,学校要充分利用好的政策和环境基础抓住机遇,争取到政府职的支持和扶植,促成校企间的沟通与合作。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素质过硬、相对稳定、结构合理、品德端正的教职工队伍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战略上抓教师的业务素质,战术上实施“名师”工程,通过多渠道为教师创造“成才”之路,造就一批高学历、双学历、多功能、双师型等一专多能、博学多才、一体化的教师,建成一支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师资队伍。

  4.深化课程改革

  职业教育面对复杂多变的劳动力市场,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要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对技工人才的动态要求,迅速进行修改、充实和更新,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增设各专业必修的科目。深化课程改革,必须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课程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实践性,构建适应企业、社会和个人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培养目标和人才质量规格的重要保证,是以企业需求为取向,以能力发展为核心,是校企合作的根本保证。

  总之,开展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建立校企间良好有效的合作机制,既是国际职教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破解职业教育弊端的一剂良方。可以说校企合作是时代的召唤,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加强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是职业学校培养经济发展所需实用型人才,增强职业教育活力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潘春胜《高职校企文化融合路径的探索》教育探索,2008[2]朱发仁《高职院校应建立企业化的校园文化》职教论坛,2009

篇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大意义

  

  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的关系

  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是当今教育界热门话题,它们旨在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教育与产业相融合,为学生提供更为实际且贴近市场需求的教学与实践,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能够把学生带到企业实地考察,借鉴企业管理经验,并将这些经验传授给学生。同时,企业也可以凭借着与学校合作的机会向学生推广自身产品,同时寻找人才。因此,校企合作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另外,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更加准确地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

  产教融合,则是指学校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学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工业实习实践机会,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增强学生的实战能力。同时,学校还可以吸收企业专业人才加入到自己的教学队伍中,这样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教学资源。在产教融合的模式下,学校可以更好地将自身教学理念和企业的需求相结合,培养具备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对于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这两个教育模式的关系,可以看作是互补关系。校企合作是产教融合的前提条件之一,它提供了学生进入企业实

  地进行实习的机会;而产教融合是校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可以说,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相辅相成,共同培养出了多才多艺、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优秀人才。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已经成为了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企业可以在人才招募和培养方面得到更好的支持和帮助,学校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知名度。因此,今后应该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加大对这两种模式的重视和投入,促进学校和企业间更有效的合作,以进一步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篇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大意义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研究发表时间:2020-11-11T10:33:43.817Z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第20期

  作者:

  赵宇瑛[导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一种全新模式,其有助于为社会打造出更多职业型、创新型人才

  赵宇瑛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摘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一种全新模式,其有助于为社会打造出更多职业型、创新型人才。但现阶段高职院校在推进这一办学模式的过程中却仍存在许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展开深入的研究。本文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推进这一办学模式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产教融合

  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概述

  在我国发展进入新时期后,国家对于人才教育工作更为重视。在职业教育领域,十八界三中全会对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为其指明了方向,而职业教育中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也成为未来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总体而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对于新时期实践型、创新型职业人才培养提出的一种全新培养模式,是符合新时期国家发展需求的一种改革思路。从办学观念与社会发展两个层面看,高职院校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道路都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从办学观念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职业教育提供了一个现代化的办学思路。它不但符合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供给两方面的利益需求,更可以使学校与企业两者在人才培养上形成共同目标,进而形成合力,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同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也是新时期职业教育创新与企业发展创新的共同诉求,有助于通过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来打造出更多职业型、创新型人才。因此,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从校企双方利益诉求、目标随求与创新诉求层面看都是切实可行的,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最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一种办学观念。

  从社会发展层面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学校与企业联系在一起,将教学与生产联系在一起,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行生产供给,在生产过程中提升人才素质,使得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工作直接对接企业生产与区域经济发展,如此就能够形成学校科研和企业生产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更有利于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实现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共赢。由此可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社会发展也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时期高职院校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办学的主要思路,各地高职院校都在这一思路指引下开始进行各种探索与尝试。但就目前而言,国内高职院校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这对于高职院校实现教育改革产生阻力。

  首先,校企合作缺乏深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一种从教学与生产层面进行深度融合的办学思路,学校与企业双方不但需要在教学层面进行融合,更需要在生产、研究等方面进行融合。且双方需要能够在产教的更多细节如课程设计、教学组织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如此才能真正形成合力。但现阶段学校与企业在合作的深度上却存在明显不足。实践中存在合作流于形式,仅仅是纸面上的合作,而未能真正从教学的体制机制层面去进行深入改革,如此就导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难以达到良好的合作与人才培养效果。

  其次,校企双方沟通不畅,企业参与度过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学校与企业的参与都是不可或缺的。但现阶段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学校在校企合作中作为主导,并通过自身主动的与企业的交流沟通来建立双方的合作机制。这就导致现阶段许多高职院校成为主要校企合作的推动者,企业只是被动参与。加以校企合作过程中双方未能够形成科学的合作机制,双方权利与义务都未能明确,使得许多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参与积极性明显不足。再加上现阶段校企合作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模式,企业在合作过程中进行的投入与获得的产出不成正比,这也造成许多企业都不够重视校企合作。面对这一问题,现阶段高职院校与企业的交流沟通机制也过于复杂,使得学校在校企合作中难以进行有效协调,最终导致双方的参与存在明显不对等局面。

  最后,师资力量无法满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下人才培养要求。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下,教师不但要具备教学能力,更需要具备生产与科研能力,这就使得教师队伍必须向双师型进行转型。但就目前而言国内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在这一方面存在不足,即教学能力具备,但生产能力不足,从而无法满足校企合作下的教育教学任务要求。

  三、未来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建议

  (一)构建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下的运行保障机制

  从现阶段高职院校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情况看,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缺少一套强有力的运行保障机制。对此,未来发展过程中则应该从宏观政策与学校微观体制机制上着手建立起完善的运行保障机制。在宏观政策方面,各地政府需要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行政策指导,通过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来推动校企双方进行关系的构建和合作机制的制定,从而完善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具体运行办法,使学校与企业可以在政策的引领下广泛合作起来。在学校微观体制机制层面,校企双方合作过程中则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合作机制,通过协议的方式将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明确下来,并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合作运行机制,对合作过程中各方投入的资源、获取的利益等都加以确定,从而形成对双方合作的有效约束,确保双方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合作之中,履行好自身职责。

  (二)畅通校企双方交流沟通

  在校企双方进行合作的过程中,两者的交流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一方面,双方的沟通机制构建就显得格外重要。具体而言,校企合作过程中需要政府出面为双方的沟通合作提供帮助,创造各种座谈、会议机会来让学校与企业双方能够坐下来针对合作展开交流探讨,听取各方意见,从而使学校与企业都能够彼此了解对方诉求,帮助双方找到统一的合作目标。同时,政府还应该在社会上营造出良好的校企合作氛围,融洽校企关系,进而帮助拉近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距离。此外,高职院校应该主动出击,通过多种渠道与企业进行交流沟通,并根据情况不断调整自身与企业沟通的方式,积极听取企业对校企合作上的反馈意见。同时沟通中应重视人才培养目标,以之为核心进行交流探讨,从而使企业能够发挥应用的教学评价作用,进而不断完善人才合作培养模式。

  (三)推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教师必须在生产上具备专业的技能与丰富经验。对此,传统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已经不再使用校企合作下人才培养需求,必须进行转变。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转变以往重学历而

  轻技能的师资人才选拔理念,将学历与技能都作为师资人才的基本要求,在教师人才选任上进行综合考评。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注重对现有教师人才的职业技能进行教育培训,将其安排到具体的职业岗位上进行锻炼,参与各种生产项目,以提升教师在生产方面的专业能力。此外,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中的骨干业务人才应该作为人才培养中学生实践教学上的主导力量,发挥企业职业人才的技能与经验优势来补足当前学校教师生产能力方面缺陷,从而真正达到提升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目的。

  结束语:综上所述,新时期国家发展对职业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道路,而高职院校则需要在未来努力从运行保障机制、校企沟通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加大投入,以不断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1]孙勇震.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对策探索[J].中国市场,2020(23):72-73.[2]赵晏鹤.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20,22(08):21-25.[3]邓华.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的转型发展[J].教育与职业,2020(15):81-86.作者简介:赵宇瑛,(1968.09----)汉族,山西介休市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篇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大意义

  

  Vocational?education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分析文/汪天玉摘要:产教融合背景下推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旨在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推动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文中分析产教融合的内涵,探讨如何做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切实发挥其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作用。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措施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高速发展,已经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稳步发展的有效路径,做好相关研究工作具有现实意义。产交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面临新的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的重要性产教融合,即职业教育的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之间的关系。整个过程中产业给职业教育提供基础环境,职业教育则为产业提供相应服务,两者之间彼此依存、相互依赖。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要求产业与教育要素之间相互配合,进一步提高效益。高职院校与企业作为不同的主体,两者的目的存在差异。前者侧重人才培养,后者以盈利为目的。两者看似不存在联系,但高职院校则面向企业生产实践培养人才,两者之间存在共同点。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与利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我国职业院校通过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发展,呈现出产教融合的新模式,对于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将产业发展过程中应用到的先进技术融合到职业教育中,能够让学生快速掌握生存技能,从而提升职业教育的时效性,推动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2“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的分析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切入点。2.1?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职业教育是以学习专业技能为主的教育发展模式,为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需要提升专业技能训练的水平,让学生快速掌握生存技能,从而推动就业。在现代背景下,职业院校的管理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产教融合的优势,并将这种理念落实到诶长工作中。各地职业院校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认知,根据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有关要求,积极研究推动产教融合的策略;各地职业院校需要持续优化师资结构,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和知识竞赛的方式,提升教师对相关产业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各地职业院校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对于市场产业的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更新,从专业的设置、教材的开发以及实习培训等方面入手,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基准的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2.2?师资队伍建设体制学校应将引进、培养、管理、监督、使用、评价纳入一体化管理,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引进、培养计划,分批分层次地评聘双师型教师,不断地扩充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院校机制灵活,可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双师型教师培训计划,完善从计划、实施、组织培训、测评、聘任使用等一系列制度。同时,参照公办学校经费预算的规定,制定合理的预算作为员工教育培训经费,按总额控制、指标分配、专款专用、实报实销、结余留用、超标不补等方法进行管理。培训方式可以采取微格教学、定岗实习、置换脱产等多种途径。一是建立基于校企合作的校内综合实训平台。根据专业特点设计综合实训项目,让学生在本专业课程完成后、顶岗实习前完成综合模拟实训项目以提高岗位适应能力。项目内容则来自于企业实际工作内容。比如学校聘请企业教师来学校上实践课,校内青年教师可边学边辅助企业教师管理和指导学生,同样在去企业现场实训、指导学生实习过程中,教师也与企业技术负责人共同管理,形成“双导师”制,教师能更深入地参与到企业给学生组织的实训项目里。有的时候学生到企业实训,带队老师一开始会跟着学生做一些工作,但企业负责人觉得老师们不用做学生的活儿,关键是老师们不可能像学生一样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工作,他们还有巡视、交流、指导等等任务要做,渐渐就变成了“观看式”了,这其实浪费了机会。2.3?结合实际工作指导在进行高职生就业指导过程中,想要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信心,最好的解决方法是要从实际操作中帮助学生,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很多学生缺乏职业自信,畏难情绪严重,总认为自己的工作超级难,而且做不好。如此学生很难在实际操作中对自身能力进行提升。为此,最好的解决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参加校企联合开展的校园实践,跟随一批工作经验丰富的师傅进行实习操作,他们不仅耐心、细心,工作经验丰富,在教习过程中更乐于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注意事项。在与老师傅不断交流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到,其实工作本身并不难,难的是有一颗不畏困难,坚持到底的决心,只要自己肯努力,就一定能完成实习任务。同时,随着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增长,在此过程中需要逐步为学生增加实践难度,帮助学生锻炼自我的同时,提升能力,不断增强学生职业自信心和实践操作能力,实现就业目标。就业目标是就业心理指导的关键,每一个毕业生,都要结合自己实际,制定就业目标。通常情况下,对于目标,需要联系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让就业目标具有可行性。高职就业指导,要安排相应的课时,定期开展职业知识、就业心理、职业定位等内容的课程辅导,要让学生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和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3结语总之,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推进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形成。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主动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培养出大量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各高职院校依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推动职业教育高校发展。参考文献:[1]?赵晏鹤.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20(08).[2]?朱万炫,敖克勇,王征义.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机制的探究与实践[J].汽车实用技术,2020(18).[3]?许芳奎,李平.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06).[4]?陈运生.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6).(作者单位: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CuttingEdgeEducation

  教育前沿

  301

篇五: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大意义

  

  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苏华: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

  建设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人才是关键。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传承技术技能的重要职责。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对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

  一、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扩大职教本科规模

  加快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优先遴选符合条件的“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建成职教本科,继续推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积极鼓励独立学院转设,建设一批职教本科和应用型本科,并通过职教高考方式招收职业学校毕业生。扩大职教高考本科招生计划,每年普通高考和职教高考本科招生计划的占比,应按当年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数量来确定,并逐步实现两类高考本科招生计划大体相当,吸引更多优秀学生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二、建立考评激励机制,政府主导产教融合

  政府在宏观层面应有指导性政策,明确校企合作中政府、学校及

  企业各自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政府应出台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对校企合作的形式、合作内容以及具体实现的途径进行明确,对合作成果转化进行认定,建立学校校企合作考评激励机制,对合作成效显著企业给予奖励,并在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上给予资金扶持或税收上给予优惠。政府在微观方面应制定可操作性具体政策,针对企业不积极、学校不主动,政府可以出台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教学,通过优惠税收政策、加大对合作企业资金扶持力度,落实企业和学徒补贴政策,落实产教融合型企业“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和相关税费政策,加快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重大突破。

  三、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职业学校要积极把企业引入校园、产品引入实训、工程师引入课堂;要让教师进入车间、学生进入工段、教学进入现场。通过“三引三进”,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企业尤其是大型国企要率先参与产教融合,成为职业学校供给侧改革的供给者,成为生产过程教学化的推动者。要立足区域产业发展,通过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等多种模式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打造产教融合发展共同体。

  四、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动校企协同育人

  在产教融合实施过程中,产教对接要精准,融合互利要双赢。企业竞争不仅是资金、科技的竞争,更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竞争。企业应积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以实现人才共育,包括教育模式的改革、教学课程的设置、实训基地的管理等,共同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企业提炼先进技术,学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现院校专业建设与社会产业转型相适应,以社会产业需求为导向,强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应引入企业现场嵌入式课程,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专业实操能力,共同建立和拓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深化教育与产业之间的融合,强化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经营的深度对接,促进职教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的完美契合,校企双方共同努力、协同发展,实现双赢。

  五、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

  认真贯彻《职业教育法》,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完善企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将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把产教融合与制定实施产业发展、重大生产力布局同步,保证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产业实现同步和协调发展。建立职业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促进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衔接。继续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共建共享一批公共实训基地。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让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辈出。

  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对接,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大意义

  

  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促进大学生就业作用分析

  作者:吴畑瑶

  来源:《文存阅刊》2020年第20期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当前,传统教育模式所培养出来大学生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因此,高校需要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帮助学生在未来能够更好地实现就业,并且在自己的岗位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学生就业

  对于我国高校来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校培养学生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已经有很多实例证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这就导致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1]。对于高校来说,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促使学生将本身的理论知识更加快速地转化为实践技能,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所以,不断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还能够缓解企业对于人才的迫切需求,最终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几种模式和特点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已经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来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不同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

  (一)订单培养模式

  订单培养模式是一种以企业为主导的校企合作模式,这是因为企业能够将自身的需求以订单的形式和学校进行合作。该模式的特点为:第一,此种模式下的生源质量有保障,这是因为企业参与到了学校招生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一定范围的筛选,还有就是如果某一“订单班”的声誉较好,企业就会有充分的理由来挑选符合要求的学生[2];第二,这种模式中学校、企业与学生之间会签订三方协议,在这个协议中会明确各方的责任和权利,比如学校需要提供最好的教学资源以及保证学生能够满足企业要求,企业要负责学校相关建设的资金投入以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而学生则需承担没有达到企业要求的后果;第三,这种模式有利于企业文化发挥作用,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文化的作用是无形的,其作用会通过某些具体事件表现出来,企业通过与职业学校进行合作将企业文化植入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篇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大意义

  

  中职学校推进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共赢的重要性研究

  作者:朱金明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1年第34期

  [摘

  要]中职学校是我国教育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社会培养大量的技术型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改变,中职学校的教育培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或者就业观念已经不能够满足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急需采用新的教学培养方式来对教学措施进行改进。产教融合指的是将企业需求和中职教学相结合的一种培养方法,在该种方法的指导下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所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还能够结合企业的需求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实践场所,有效实现校企共赢,不仅能够提高中职学校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成功率,企业也能获得所需的专业型人才。为了更进一步明确产教融合模式的优良性,对中职学校推进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共赢的重要性进行研究。

  [关

  键

  词]中职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共赢;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34-0202-02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国的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关系出现了严重的失衡现象[1]。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大,但是在现有的招聘市场中却难以找到适合的人才资源,而毕业生也面临着就业困难或者是找不到工作的现状。而中职学校作为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主要场所之一,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对市场以及人才构成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我国在产业构成方面制造业一直处于优势地位,并且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制造领域也在不断地提升[2]。目前,我国对技术技能型的人才逐渐加大培养的力度,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中职学校急需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才能满足市场对这部分技术人才的需求。产教融合的教学理念是根据市场需求所提出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将其应用在中职学校中不仅能够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同时还能有效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有效的保证。而校企合作的方式在我国教育领域中已经应用了一段时间,已经成为中职学校对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的有效方法,而如何更好地实现产教融合是目前需要进行探讨的一项重要问题,只有将学校的研究成果以及所培养的人才在社会以及企业中得到实际操作和应用,才能真正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了更好地了解产教融合以及校企合作的应用,本文对中职学校推进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共赢的重要性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一、产教融合的概念

  我国教育领域中传统的人才培养策略主要有勤工俭学、顶岗实习以及工学交替等方式,而产教融合主要是指学校和企业共同对人才进行培养,利用学校的内外资源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培训,让学生能够将课堂上所习得的教育知识和能够直接获得工作经验企业的有关工作进行结合,这样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有效实现零距离上岗的目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能够把学校和企业进行完美的结合,学生在该种培养模式下能够实现理论联系实践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在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同时满足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产教融合的模式还能够帮助中职学校进行专业结构方面的优化,在传统的专业设置当中,学校往往是结合教育的需求以及参考其他学校的专业设置来制定自身的专业设置方案,但是该种理念下所制定的专业构成往往较为主观,并没有对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参考,从而无法有效地将学生的培养和企业的需求相结合,这容易导致学生在经过2~3年的学习之后,由于所习得的知识、本领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而就业困难。因此,为了减少就业困难现象的发生以及保证学生的就业质量,学校在进行专业课设置的过程中需要运用产教融合以及校企合作的理念来对专业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让学生的学习能够充分满足市场的需求,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二、目前产教融合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理念虽然目前在中职学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问题需要解决。在本文的研究中所发现的问题内容如下。

  首先,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在目前的大环境下,虽然大部分中职学校在政府以及企业的帮助下,已经逐渐建立了属于自身并且具有独立性的职教集团,在部分中职学校中也建立了校企合作的联盟,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还存在各个集团之间的联系紧密度不高、成员之间的合作较为松散的现象[3]。在产教融合的培养背景下,企业通常是进行自主经营并且自负盈亏,而生产效益是企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但这样会导致学生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并不能真正了解企业工作的主要内涵,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反而会对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产生不良的影响[4]。部分企业的负责人没有意识到接纳新的员工对企业自身发展所带来的良好效益,最终会妨碍企业优势的发挥,也不利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正常进行。

  其次,教学资源较为匮乏。大部分中职学校由于受到教学资金以及地域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其自身的教学资源较为匮乏。但是中职学校所开展的部分专业其消耗的成本较高,例如机电等方面的制造类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进行技能的实战训练,而教学实训设备的缺乏以及落后加上学校办学理念的限制,会大大影响学生技能的发展和锻炼,而实践的效率也会大打折扣,同时也会导致学生无法很好地适应企业所使用的先进设备,影响学生在企业实践的效果。除此之外,在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的安排方面,部分中职学校也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对于专业的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以及可操作性的计划[5]。而在教学资源方面,目前中职学校所具

  有的高素质理论以及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数量较少和质量较低,先进教学人才的缺乏也会对产教融合以及校企结合产生不良的影响。

  最后,学校的培养目标和企业的需求存在偏差。中职学校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所指定的培养标准相对落后,无法满足现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以及职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这会导致学生和社会需求脱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产业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这使得企业急需大量新型的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对新型的设备足够了解并能熟练操作,但是目前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受到较大的限制,而培训外包的技术含量也比较低,这不利于产教融合以及校企合作的发展。

  三、产教融合实行的必要性分析

  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是符合当代学校和企业需求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虽然在实行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其实行的重要性不可忽略。产教融合实行的必要性分析结果如下。

  首先,能够积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产教融合的教育理念充分鼓励企业以及其他社会力量通过独资或者是融资的经营方式来和中职学校产生紧密的联系,构建符合社会要求的职业教育。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企业能够通过购买服务以及委托管理等方法来参与到中职学校的教学过程当中,同时也能够帮助中职学校进行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对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参与到职业学校的专业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校方进行合作的企业能够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来参与学校的专业规划、教学设计以及实习安排等,把企业自身对人才的需求融入学校的教学过程中,这样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培养专业人才。而企业在产教融合教育理念下在对职工培训进行落实的过程中,能够根据产教融合的要求来完善职工的培训理念以及制度,企业会把给予员工工资总数的1.5%作为中职学校教育投资的经费,并认真落实企业对职工的培训制度,从而能够更加明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效提高产教融合的效果[6]。

  其次,能够有效提高中职学校的教育水平。在产教融合培育模式的背景下,能够有效推動我国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赢得更好的教育口碑。而在大环境下,有关的教育部门需要做好相关的教育工程建设项目,在进行年度评估验收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把控,鼓励各大中职学校从自身的条件出发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产教融合能够让中职学校不断优化自身的教育布局,以人才培养计划作为基础来开展相关的招生工作,从而保证中职学校中技能型学生的数量以及质量增长。在这个过程中,学校需要和企业联合起来帮助学生改善有关的实践条件,提供机会让学生多发挥自身的特长并得到实际的锻炼,增加和学生专业知识相关的实验室以及实训基地等,让学生在学校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收获丰富的实践经验。

  最后,能够有效促进校企之间的双向对接。中职学校在进行校企合作以及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会积极推进工作,学校的有关部门和企业联合大力发展校企双制,培养工学结合类型的技工。在这个过程中,中职学校要深化办学的体制,对于需要较强技术性以及实践性的专业,应

  当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模式,采用企业型的学徒制度,最大程度上把学校的招生和企业的招人需求相结合,从而形成校企双重育人的有利局面,帮助学生综合提高自身的学习质量以及技能,实现共赢。

  四、总结

  中职学校作为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其教学方式和教学质量对人才的培养起到重要的决定作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要是指将学校的教育和企业的用人需求相结合,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为其提供有效的实践场所,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帮助学校提高自身教学质量、扩大教学知名度的同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技术型人才,提高我国的就业水平。本文通过研究也希望能够为同类型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武文竞,谢芬.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及效果分析: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J].绿色科技,2020(17):245-246.[2]李甫,张士展,袁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机制的创新与实践:以工科类专业群为例[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3):238-239.[3]黄俊彦,邢浩,吕艳娜,等.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校企共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轻工科技,2019,35(5):156-158.[4]陈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农村科学实验,2017(10):82.[5]刘兆青.产教融合汇聚教育资源

  校企共赢推动经济发展[J].经贸实践,2016(21):235.[6]戴宏兵.深化产教融合

  助推校企共赢[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8):64-65.

  ◎编辑

  栗国花

篇八: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大意义

  

  浅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人才培养的助推作用

  摘要:当前经济形势,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背景,各大职业院校致力于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理念,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创新探求新的路径。本文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展开探讨和分析,在总结分析现存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助推作用和战略意义。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由此可以看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受到全社会的密切关注,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创新技能型人才的核心阵地,应坚持与时俱进、学以致用、不断改革创新、寻找突破口,探求适合发展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促使高等职业院校走出技能型人才教育培养困境,突破现有瓶颈,形成良好互动互助机制,营造校企良性互动的运行环境,实现企业、学校、学生、社会的零距离接触和无缝对接,更好地满足各大区域经济与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时刻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探寻符合学生成长成才,适合企业发展的切实可行路径。实践证明,以企业社会实用人才培养为核心,积极并充分发挥高校和企业各自的独特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互补、共同培养,为高等职业院校培育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现存问题

  1.保障机制的缺失。随着经济社会转型,结构失衡现象较为突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相继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一是学校和企业之间权力和责任划分不够明确,导致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双方彼此缺乏主观能动性,时而会出现某一方处于被动境地,很大程度上不利于人才创新培养的协同发展;二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目前来看,很难找到精准针对和保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纵使有类似文件,也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在查阅的相关文献中,阐述鼓励产教融合的文件有所提及,但对产教融合的实施形式和具体内容却少有提及,导致学校和企业在实践磨合的过程中矛盾重重。

  2.评价监督机制缺位。目前来看,我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学校、企业、学生三者之间监督评价制度不够完善。一方面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不规范。学生在校理论学习以考试成绩为评定标准,而企业主要以学生工作量为考评依据,二者相互独立,没有一个共同的监督评价标准,无法达到有效监督评价的人才培养成效;另一方面,学校和企业在监管层面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学校和企业双方彼此停留在“各管一摊”的境地,在评价评定的过程中,缺乏一个合理、科学的监督评价机制。

  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1.健全保障机制

  健全完善的保障机制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保证。首先,国家政府层面要不断完善关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具体涉及的一些政策性问题(如实习条例等)给予阐释和解析,对于模棱两可的政策要及时进行合理解读;其次,构建校企沟通交流平台,畅通交流渠道,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网络,积极学习先进经验做法,互学互鉴,不断改进,不断提升;再次,要明确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权力和责任,做到谁的责任谁承担,谁该管的谁负责,权责相依,职责泾渭分明;最后,加大在资金力度层面的扶持,做到专款专用,专补专扶,针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要笔笔有审批,次次有说明,明确并细化资金的管理与使用。

  2.建立协同约束机制

  进一步完善协同约束机制是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根本保证。一方面,学校和企业之间要相互约束、互学互鉴、齐抓共管、共同进步,彼此之间要制定各自的约束规范条款条例,明确各自的使命;另一方面,学校和企业要加强对学生的约束,以学校和企业相关管理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校企合作最大的“赢家”,体会到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真正优势所在,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此外,高等职业院校要将协同机制纳入人才教育培养之中,学校+企业+学生+社会之间加强沟通交流,一起商讨并反思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育人良策,共同承担起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大任务,竭尽全力做到育人造才的神圣使命。

  3.加强“双师”队伍建设

  雄厚的师资队伍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发展的内在要求。踏实做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好“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关键。一是鼓励学校内部优秀教师积极投身于该项工作之中,充分利用节假日到企业单位进行参观学习调研和技能培训,将在校所学所教的理论知识带到企业技术研发、技术服务之中,不断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各项业务水平,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二是从企业中聘取经验丰富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的“师傅”到校进行实践指导,结合在企多年工作经验,现身说法,将实践移植到学校大课堂之上,以此来增加教学的生动趣味性,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三是引进相关人才,以此来填充师资库资源。高等职业院校应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将“双师型”人才的培养作为首要任务,不拘一格,吸引更多有知识有技术有能力的人加入。此外,高等职业院校应合理布局实践实训基地,不断整合教育教学实践资源,优化重组,充分考虑设有专业课程特色,结合实际,探寻一条适合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径。

  当下国家积极响应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大学生创新创业备受关注并得到大力扶持。与此同时,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亦是不容忽视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已初见成效,调动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学习、愿学习、乐学习”的风气得以养成,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实现了学校企业优势的互补,培养了大量实用创新型人才,更好地满足了区域经济、企业和社会的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兆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助推经济发展[J]能力培养,2017.11作者简介:孟祥宇(1990-),男,汉族,研究生,助理工程师,辽宁大学,主要从事大学生教育管理研究。

相关热词搜索: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大意义 重大意义 融合 校企

版权所有:学富范文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学富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学富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10062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