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5篇

时间:2023-06-09 08:20:06  阅读:

篇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完好版)如何建立正确的政绩观

  建立正确的政绩观的标准表述

  什么是“正确的政绩观”:

  俗语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些俗语说出了这样的为官为政之道:当官就要做出政绩来。此刻社会,在各条战线,我们党有一大量领导干部在自己的岗位上创立出了实实在在的政绩,浮现出了像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宋鱼水这样的优秀典型。他们无私奉献,发挥前锋模范作用,在人民民众中引起激烈反响。

  正确的政绩观是我们党在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价值观指

  导下所形成的对政绩的根本看法和系统看法,是党的领导理

  念和执政理念的实践表现。建立正确的政绩观是落实科学发

  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连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谁谋求政绩,依靠谁创立政绩,由谁议论政绩,是政绩观

  的基本问题。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就要坚持为人民谋求政绩、靠人民创立政绩、由人民议论政绩。为民,是正确的政绩观的实质和灵魂。

  建立“正确的政绩观”面对的问题:

  在理解正确的政绩观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有一些干部,在如何对待政绩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甚至是极端错误的看法。主要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近轻远。侧重多出政绩、快出政绩,对长远发展缺乏兼顾备划。

  二、重表轻里。习惯于做表面文章,对一些实质性的问题不够重视。

  三、重虚轻实。不靠奋斗图强、真抓实干,而靠欺上瞒下、弄虚作假。

  四、重显轻潜。热中于干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忽视短时间内没法显现见效的工作。

  五、重硬轻软。喜爱追求硬指标,小瞧不易量化的工作。

  六、重物轻人。一味追求经济增添速度,较少顾及人民

  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七、重局部轻全局。只从局部利益出发,不从全局考虑问题,甚至为了追求局部利益不惜牺牲全局利益。

  1/5(完好版)如何建立正确的政绩观

  八、重投入轻收益。只看国内生产总值增添了多少,招商引资了多少,不看施政成本,不考虑投入与产出比。

  因为错误的政绩观,造成了好多问题和矛盾,概括起来主若是:

  一是浮名以致实祸,误党又误国。虚假的政绩阻碍党和国家的目标政策的贯彻落实,同时以致信息失真,决策失误,造成人、财、物和难得时间的大量浪费。

  二是严重伤害党群、干群关系,伤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一些干部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上,不为民众办实事、办妥事,增添民众负担,必然引起群

  众厌烦,伤害民众感情,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民众中的威望。三是腐化干队伍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虚假政绩,必然会引发干部懒散思想和谋利心理,滋长党内和社会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和夸诞之风,伤害真抓实干者的踊跃性。

  如何建立“正确的政绩观”:

  建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要把实现人民民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连续发展作为创立政绩的重要内容;要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门路;要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议论政绩的重要尺度,以下从干部自己角度和制度保证角度两个方面来论述:

  建立正确的政绩观,干部自己应提升认识,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内涵,正确执行手中权利,详尽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解决好“政绩为谁创”的问题,做到执政为民创佳绩。俗话讲,“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为官一任,想干出一番可知可感、可圈可点的政绩,这本无可厚非。但假如

  走开了为人民服务的主旨,一味地想着自己出风头、争彩头,风光风光,就不是创立政绩而是“做秀”了。所以,要一直

  把民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民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的确解决农民增收、企业改制、劳动就业、征地拆迁以及教育、医疗等民众广泛关注的热门问题,用解决关系民众亲身

  2/5(完好版)如何建立正确的政绩观

  利益问题的实质见效创政绩。

  二、应解决好“创什么样政绩”的问题,做到科学发展求真绩。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用全面、协调、可连续的发展来创立政绩。摒弃单纯追求经济增添的看法,建立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看法;摒弃单纯追求局部利益的看法,建立全局

  协调发展的看法;摒弃单纯追求眼前发展的看法,建立经济、社会、生态可连续发展的看法,探究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

  活丰饶、生态优秀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应解决好“靠什么创政绩”的问题,做到转变作风求实绩。事实表示,贪恋安适、养尊处优创不了佳绩,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出不了实绩,弄虚作假、谋利钻营成不了真

  绩。惟有求真求实、专心苦干,才能创立出实实在在的政绩。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想问题、做决策、做事情,一定脚踏实地,全部从实质出发,在科学掌握当地区本单位发展基础、优势

  条件和限制要素的基础上,形成的确可行的发展思路,并在详尽工作中加以贯彻。少一些夸诞攀比,少一些迎来送往,多深入些实质,多体察些民情,真切思虑和研究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深入到问题多、困难大的地方,同

  民众一道解析矛盾、解决问题。

  相同,建立正确的政绩观,应该科学完美相关制度和配套政策:

  一、健全政绩核查议论系统。第一,要建立民众公认、侧重实绩的原则。把民众建议作为考评干部的重要尺度。其次,要完美考评内容。要从单纯地追求速度,变成综合考

  核增添速度、就业水平、教育投入、环境质量等方面。最后,还要探究采纳科学的考评方法与手段。

  二、完美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对为人民创立突出政绩的干部予以表彰奖励,对创立突出政绩又有能力的优秀干部及时选拔到更加重要的工作岗位;对碌碌无为、政绩不足的干部,要予以戒勉,不可以提拔重用;对谋利钻营、欺上瞒下,热中“政绩工程”的干部,要严肃办理,决不姑息迁就。。

  三、要建立科学的决策系统。建立正确的政绩观,一定要第一保证决策的科学性。而事实上,凡是出现的重要决策失误,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我们经济社会的可连续发展,成

  3/5(完好版)如何建立正确的政绩观

  为重复建设、银行坏账、生态退化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致因。

  四、要建立完美的督查系统。一些地方领导之所以敢于

  并且可以不管百姓死活,大搞各种贻害无量的政绩工程,一

  个重要原由就是缺乏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督查。而我

  们目前的政绩议论和干部选拔系统,常常是由少量领导说了

  算,“在少量人中选拔少量人”。所以,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一定要与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督查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罚条例》结合起来,增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

  高级领导干部和主要领导干部的督查。

  五、加大力度,转变政府职能。此刻的政绩核查系统是全能政府下的一种设计。政府对经济、社会生活干预过多,越位、缺位和不到位现象同时并存,反响到政绩核查方面,核查指标就特别错杂。事实上,假如政府把职能真切转变到公共服务上来,使民间资本真切成为社会投资和拉动经济增添的主体,那么,我们的政府与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将会更加协调。

  三、如何建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

  第一,解决好“政绩为谁创”的问题,做到执政为民创佳绩。俗话讲,“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为官一任,想干出一番可知可感、可圈可点的政绩,这本无可厚非。但假如走开了为人民服务的主旨,一味地想着自己出风头、争彩头,风光风光,就不是创立政绩而是“做秀”了。所以,要一直把民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民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的确解决农民增收、企业改制、劳动就业、征地拆迁以及教育、医疗等民众广泛关注的热门问题,用解决关系民众亲身利益问题的实质见效创政绩。

  其次,解决好“创什么样政绩”的问题,做到科学发展求真绩。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用全面、协调、可连续的发展来创立政绩。摒弃单纯追求经济增添的看法,建立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看法;摒弃单纯追求局部利益的看法,建立全局协调发展的看法;摒弃单纯追求眼前发展的看法,建立经济、社会、生态可连续发展的看法,探究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丰饶、生态优秀的文明发展道路。

  4/5(完好版)如何建立正确的政绩观

  再次,解决好“靠什么创政绩”的问题,做到转变作风求实绩。事实表示,贪恋安适、养尊处优创不了佳绩,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出不了实绩,弄虚作假、谋利钻营成不了真绩。惟有求真求实、专心苦干,才能创立出实实在在的政绩。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想问题、做决策、做事情,一定脚踏实地,全部从实质出发,在科学掌握当地区本单位发展基础、优势条件和限制要素的基础上,形成的确可行的发展思路,并在详尽工作中加以贯彻。少一些夸诞攀比,少一些迎来送往,多深入些实质,多体察些民情,真切思虑和研究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深入到问题多、困难大的地方,同民众一道解析矛盾、解决问题。

  最后,解决好“如何核查政绩”的问题,做到科学考评量政绩。俗语说,政声人去后。考评干部政绩,既要看任内做了些什么,更要看走后留了些什么。因为工作环境和基础条件不一样,在衡量政绩时应充分考虑岗位差异和区位差异,客观公正地对待干部的政绩,鼓舞干部打好基础、练好内功。核查班子和干部,既重视“硬件”,更重视“软件”;既看“显绩”,又看“潜绩”,尽量把一些潜性见效转变成显性指标,充分重视那些不可以用数字反响的成绩。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

  姓的炫耀”。有形之碑,诚然可以广而告之,明示天下;而弥足宝贵、真切可以名垂青史的,还是老百姓的口碑。当所

  有的吵闹过后,尘埃落定,真切可以被历史铭记的,是那些利国家、顺民心、济苍生的人和事。只有不时刻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里,全部以人民的意愿为皈依,才能创立出真切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政绩。

  5/5

篇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范本

  怎样树立正确政绩观

  政绩观,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对干部如何从政、如何施政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领导干部中的根本体现。胡锦涛指出,现在一些党员、干部,“在发展观念上存在重‘显绩’轻‘潜绩’、重当前轻长远、见物不见人、甚至制造虚假政绩等问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应当在掌握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方式方法上下工夫,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中心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只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判断政绩观正确与否,其根本尺度就是看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正确的政绩观需要体现全面发展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的事业,是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共同进步的事业。所以,判断政绩观正确与否,需要我们摈弃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改善的观念,摈弃重局部轻全局,只从局部利益出发,不从全局考虑问题,甚至为了追求局部利益不惜牺牲全局利益的观念。只有善于在全局上谋发展,注重各方面工作的整体推进,这样的政绩观才是模板

  范本

  科学的。

  正确的政绩观需要体现协调发展的要求。协调发展是指经济、社会、自然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要布局合理、动态平衡,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与政治及文化的发展要统筹兼顾、相互促进。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自觉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统筹协调好地域、城乡、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差距较大的问题,使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互衔接、良性互动,探索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

  正确的政绩观需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避免重近轻远,只注重多出政绩、快出政绩,对长远发展却缺少统筹规划的误区,改变那种只管建设、不管保护,只顾眼前增长、缺乏长远打算的错误做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注重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保证一代一代永续发展。

  正确的政绩观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真正的政绩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辛勤工作的实绩,应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因此,要始终把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

  二、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做到求真务实

  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是求真务实的根本目的和根本要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全面模板

  范本

  实现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狠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工夫,狠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夫,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解析偶然知晓必然,驾驭个别把握趋势。抓工作、谋发展、干事业,不仅要有满腔热情,而且要有科学精神;不仅要关注当前发展的需要,而且要关注今后发展的趋势;不仅要充分考虑干部群众要求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而且要充分考虑实际的可能和各方面的承受能力;不仅要深入了解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情况,而且要深入认识国际形势和我国国情。要改革和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实行决策的论证制、责任制,建立健全听证、咨询、公示等制度,力戒“情况不明决心大”、“拍脑门”、“想当然”地盲目蛮干,避免出“不问青红皂白就是三板斧”的笑话。

  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做到言行如一、表里如一、始终如一。在取得的成绩面前,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善于从成功的实践中总结经验,进一步加深对规律的认识,并把新的认识运用到新的实践中去。越是成绩显著,越是形势喜人,越要保持清醒头脑,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

  坚持求真务实,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模板

  范本

  的本质要求。所谓“求真”,就是“求是”,也就是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就是追求、认识、把握、运用规律和真理。所谓“务实”,则是要在这种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去做、去实践。就是坚持言行一致,切实改进虚夸、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前者侧重于认识,后者侧重于行为、实践、作风、态度等。这两个方面,是求真务实范畴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求真是前提和根本要求,务实是归宿和基础。“求真务实”必须成为每个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要努力做到“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要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现实与规律,以一种艰苦奋斗的踏实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国家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紧紧围绕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来进行,最重要的是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实效。要全面科学地判断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克服困难,把加快发展的立足点放到真抓实干上,卓有成效地推进各项工作。

  模板

  范本

  三、树立正确政绩观在工作中必须做到“六实”

  “六实”即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其实质就是要以“实”为本,踏踏实实、实实在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做群众拥护、信任的公仆。放在第一位的就是察实情,了解实际情况,讲话一定要有根据;讲实话就是对于了解到的实际情况,要实事求是地讲,不能隐瞒;鼓实劲、出实招,就是要有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确实能够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到言行如一、表里如一、始终如一。看准了的事情抓紧干,不见成效绝不罢休,看不准的事不可盲目蛮干,让一切工作、各项政绩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要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反对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贪图安逸、不思进取,防止摆花架子、盲目攀比、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要以实实在在的工作,创造出实实在在的政绩,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一些干部在台上不是想着怎样为老百姓谋利益,而是时刻想要如何树立政绩。这样的干部怎能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呢?我们在看待和评价一个干部时,不仅要注重一个干部在任期内上了多少项目、兴了多少企业、修了多少条路、建了多少幢楼,这些实实在在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体现了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的有形实绩,而且还要注重无形的、潜在的实绩。只有用这样的政绩观来指导工作,才能创造出真正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政绩。为此,我模板

  范本

  们在领会这一精神实质的同时,就有必要对那些不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不求真务实、不埋头苦干,不察实情、不讲实话,不鼓实劲、不出实招,不办实事、不求实效,专做表面文章、务虚名、走捷径的人进行强有力的教育、查处、打击。首先是对他们要毫无疑问地推行行政问责制;其次是给那些不想事、不干事、不谋事,漠视人民群众利益的官员时时敲警钟,让其没有活动的空间和市场,不给南郭先生避风港;再次是对在工作中有严重失职和渎职行为的干部坚决进行打击和查处。真真实实地给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埋头苦干,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的人提供宽松、和谐的空间和场所,真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扎扎实实推向前进。

  模板

篇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利益观

  政绩观和利益观是一个政治家或者领导人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政绩观是指领导人对于自己的工作成果和政绩的认识和看法,而利益观则是指领导人对于自己的利益和权力的认识和看法。这两个观念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领导人的形象和政治生命。

  正确的政绩观应该是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政治家或者领导人的工作成果和政绩,应该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核心,而不是以个人的利益为出发点。政治家或者领导人应该以人民的需求和利益为导向,积极推动各项工作的发展,为人民谋福利,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正确的利益观应该是以公正为原则的。政治家或者领导人的利益应该是以公正为原则,而不是以个人的私利为出发点。领导人应该以公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权力和利益,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不以权谋私,不以私欲为先,而是以公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权力和利益,为人民服务。

  正确的政绩观和利益观应该是以长远发展为目标的。政治家或者领导人的工作成果和政绩,应该是以长远发展为目标,而不是以短期利益为出发点。领导人应该以长远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工作成果和政绩,不追求短期的政绩,而是注重长远的发展,为人民创造更好的未来。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利益观,是一个政治家或者领导人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政治家或者领导人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以公正为原则,以长远发展为目标,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四: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正确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解决创造政绩的价值目标问题。创造政绩的目标取向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正确政绩观的集中体现。坚持以实践、群众和历史为标准衡量政绩,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群众观和历史观的具体运用,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的具体体现,是客观的、科学的检验标准。

  正确的政绩观本质上是求真务实的政绩观,就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看待政绩,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指导政绩,用兢兢业业、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创造政绩。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化干部制度改革予以切实保证。”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反映对待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的态度,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创造政绩的目标取向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解决创造政绩的价值目标问题。为谁创造政绩是为个人谋私利,还是为党和国家、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这是每一个领导干部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是衡量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的分水岭。

  我国封建王朝的一些统治者早就知道“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的道理。而西方资产阶级,正如亨廷顿在《第三波》中所讲的,则要求官吏们“满足一些关键选民对他们政绩的期望”,以维护“统治者的合法性”。有的总统竞选人喊的竞选口号就是“你们比四年前生活得更好吗?”这些富于民本色彩的宣示,对于封建帝王成就霸业,对于资产阶级维护统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剥削阶级的任何政党,其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结果,各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民赋予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中国共产党,对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观的要求归结为一句话,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也就是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所作重要讲话中所提出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正确政绩观的集中体现。遵循这一基本要求,才能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的问题,将树政绩的根本目的确立在“为人民谋利益”之上。

  政绩观与所有的思想意识一样,既是特定社会存在的反映,又给予社会发展以特有的能动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对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政绩观提出了历史性的新要求。共产党人创造政绩,在新世纪新阶段其价值目标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源出《诗经》的“小康”,是两千多年来中国人对衣食无忧、稳定安乐生活的向往。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将它同“中国式的现代化”联系起来,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的直观表述。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了小康水平。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党确立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阶段性目标,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长远目标与现实实践的有机统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人民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只有以此作为创造政绩的价值目标取向,才能保证我们的政绩观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党,在于各级领导干部。各级领导干部的关键又在其思想观念,尤其是其政绩观。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绩观决定着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领导干部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哪个地方、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正确,哪里的发展就有活力,就能够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老百姓就受惠;反之,就会大起大落,就片面、畸形、代价沉重,老百姓就受苦。不但如此,政绩观还直接决定着每一个领导班子、每一位领导干部的成长,政绩观正确,其成长就健康;反之,就会出问题。

  这些年来,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然而,也有一些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比较模糊、片面,甚至错误,不适应新时期新阶段的要求,不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影响和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这些模糊、片面乃至错误的政绩观,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现:

  一是偏。即片面理解“政绩”,将政绩只视为经济增长、等同于城市发展,尤其是等同于GDP增长;忽略了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忽略了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忽略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忽略了人本身的发展。结果,加重了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区域之间、人与自然等方面的失衡。

  二是散。即只求局部、不求全局的政绩,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自为政、以邻为壑,盲目攀比、一哄而上,导致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经济结构不协调。

  三是急。即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只求眼前政绩,不管身后“洪水滔天”。有的急,还是急于改变落后面貌;有的急,却是急于个人升迁。但只要一急,就容易只重当前、不顾长远,只重速度、忽视质量,只重发展、不计污染,吃祖宗饭、砸子孙碗。有的甚至板凳还没坐热,就“新官上任三把火”,今天一个大规划,明天一个大思路,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四是虚。即华而不实,虚报浮夸,用“水分”制造“政绩”。这是急功近利的政绩观恶性膨胀的必然归宿。一些领导干部重名利、轻政德,“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心浮气躁、做表面文章,重“显绩”、轻“潜绩”,善于包装、精于造势,甚至欺上瞒下,编造“GDP神话”,制造虚假“政绩”,为个人树碑立传。

  五是混。即当官做老爷,不思进取,认定“无过便是功”,不冒风险、抱残守缺、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庸碌无为、怨天尤人。这也是个人主义支配政绩观的一种结果。

  错误的政绩观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后果是一样的。一是妨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造成发展的片面与畸形,造成人力、财力、物力和宝贵时间的浪费,严重阻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二是滋生、蔓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三是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诱发领导干部的懒惰思想和投机心理,助长党内和社会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和浮夸之风,挫伤真抓实干者的积极性。

  消除错误的政绩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切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二、衡量政绩的根本尺度是实践、群众和历史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切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坚持以实践、群众和历史衡量政绩,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群众观和历史观的具体运用,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的具体体现,是客观的、科学的检验标准。

  用实践标准衡量政绩,就是要看政绩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实践是主体为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客体的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人的主体性的发挥以客观实际为前提,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为基础。我们各项工作的成果是否正确,必须回到实践中去,通过“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动才能得到证明。实践既是创造政绩的大学校,也是检验政绩的试金石。坚持用实践标准衡量政绩,要求我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客观规律,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把各项政策和工作落到实处。那些脱离实际的高指标、急功近利的花架子、哗众取宠的空口号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只有符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客观实际的业绩,满足大多数人民意愿的业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业绩,才是符合实践标准的真政绩。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真正的政绩应当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这样的实绩,不是虚张声势喊出来的,也不是“做秀”做出来的,而是扎扎实实地干出来的。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说实话、重实干、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着力解决实际问题。

  用群众的标准衡量政绩,就是以民为本,以老百姓是否受益作为评价标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归根结底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都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自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领导干部政绩的直接受益者和最终评判者。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工作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标准,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为人民办实事的一致性。坚持用群众的标准衡量政绩,就不应仅仅看GDP多少、基础设施投资多少等等,而要看是否真正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要看那个地方人民群众的生存状况、物质文化状况得到了多大的改变,要看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问题解决了没有,要看是否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最终要看广大群众是否认可。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政绩感受最直接、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只有为老百姓所公认、为广大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

  用历史的标准衡量政绩,就是既要看政绩给眼前带来的变化,又要看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影响,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后人的评判,其实质是用可持续发展的标准评价政绩,对社会和历史负责。有些东西,今天看来是合理的、可行的,是成就,是功劳,但到明天可能就不合理了,就成了包袱,成了后遗症,有些东西甚至本来就是寅吃卯粮、杀鸡取卵。这种“前任政绩后任债,一任政绩几任包袱”的现象,不仅不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反而会阻碍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会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和人民财产的巨大损失。坚持用历史的标准衡量政绩,要求我们做决策、搞建设,必须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瞻前顾后,深谋远虑,既让今人满意,又让后人受惠,从有利于长远发展的角度建树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政绩。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实践、群众和历史衡量政绩,我们就能避免在创造政绩上的主观性、片面性,就能端正党风,改进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就能团结带领人民群众积极进取、勇于实践,正确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创造出人民满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

  三、创造政绩的根本途径是求真务实

  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也是正确政绩观的思想根基。正确的政绩观,本质上就是求真务实的政绩观,就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看待政绩,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指导政绩,用兢兢业业、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创造政绩。

  求真务实创造政绩,要坚持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领导干部在创造政绩的过程中,要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自己的职位意味着为人民创造政绩的责任,个人的“名”应该是清廉之名、勤政之名、青史之名,“利”应该是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为人民创造政绩是实现人生理想的惟一正道。只有这样,才能把精力和心思用在工作上,自觉地追求符合人民利益的美名,才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求真务实创造政绩,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与客观实际的结合。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基本规律的反映,是整体利益的体现,是我们创造政绩的指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特殊情况,是我们创造政绩的出发点。将二者结合起来的方法论,是以求真务实为核心内容的党的思想路线。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与客观实际的结合中,去创造政绩。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提高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不断研究新情况,破解新难题,创造新业绩。

  求真务实创造政绩,要坚持真抓实干、艰苦奋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真抓实干,是正确政绩观的特点;投机取巧,则是错误政绩观的反映。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上,真正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既要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要关注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抓起,一桩一桩地落实,日积月累,创造出人民满意的政绩。

  求真务实创造政绩,要深化改革,抓紧建立和完善政绩评价标准、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形成科学的政绩导向,为树立正确政绩观提供制度保障。最重要的是要扩大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让党组织和党员群众、人民群众共同来选拔、监督领导干部,对那些勤政为民、求真务实、政绩突出的干部,给以褒奖和重用;对那些无所作为、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坚决予以批评和惩戒;对那些不把心思用在工作上,而是热衷于跑门子、投机钻营,甚至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干部,要坚决予以查处,从而在干部队伍中形成甘于奉献、争创实绩的浓厚风气。

  恩点公务员论坛-国内最大的公务员考试学习基地,为无数考生实现了公务员的梦想

  价值,源自恩点……

  【】――恩点公务员考试论坛

  恩点公务员考试论坛专用模板

篇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怎样树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推荐五篇)

  第一篇:怎样树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怎样树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问题的总的看法,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对政绩所持的态度,包括为谁创造政绩、创造什么样的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如何评价政绩等基本问题。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就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可能落实正确的政绩观。”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的关系提供了思想方法上的钥匙。

  坚持以人为本,明确创造政绩的价值目标。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根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以人为本贯彻落实到政绩观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为什么创造政绩、为谁创造政绩的问题。是为个人还是为国家和人民,这是衡量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的分水岭。牢固树立了“为人民群众创造政绩”的观念,就必然会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和真抓实干的精神去对待工作,以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国家的发展繁荣和人民利益的实现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而不会以个人的进退荣辱为怀。反之,如果只是为了个人保官、升官和发财、享乐,就必然会以敷衍塞责、虚与周旋、草率应付的态度去对待工作,热衷于搞“花架子”、“形象工程”之类的东西。由此看来,以人为本不仅

  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对正确政绩观的本质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把握政绩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应该把能否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指标。离开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只能是片面的、畸形的、短期的政绩,甚至是“败绩”。要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片面政

  绩观转变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政绩观。一个时期以来,一些领导干部片面地认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只有GDP才是真东西、硬东西。因此,他们将GDP的增长视为衡量政绩的唯一指标。这种错误的政绩观已经导致不少严重后果。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既高度重视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的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用加快经济发展的实绩来体现政绩,又要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和谐的全面发展,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在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上创造出

  新政绩。

  要从单纯追求局部利益的狭隘政绩观转变为全局协调发展的政绩观。科学发展观中的“协调”,是指经济、社会、自然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把这几个方面的事情干好,把这几个方面的关系协调好。如果

  只管局部不管全局,只管城市不管农村,只管经济不管社会,只管人的眼前利益不管自然生态,即使某一方面暂时“上”去了,最后还是会掉下来,而且还会付出更大的成本或代价。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发展的系统性、协调性,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地统一起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各方面的力量,在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中创造出新的政绩。要从单纯追求眼前发展的政绩观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观。科学发展观中的“可持续”,强调的是发展进程的持续性。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求我们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反对不计成本、不求效益的“发展”,反对以牺牲环境、生态为代价的“发展”,反对忽视社会公正的“发展”,反对牺牲后人发展的“发展”,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创造出新的政绩。这也就是说,我们创造的政绩,不但要能够经受住现实的检验,也要能够经受住科学的检验

  和子孙后代的检验。

  具体措施:

  建立健全政绩考评机制,形成科学的政绩导向。坚持科学的政绩导向,对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至关重要。以什么样的标准和方法考核评价干部的政绩,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干部的政

  绩,直接影响到政绩观的正确与否。

  要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机制。政绩应该由群众来评判,通过实践来甄别,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要注重政绩考核内容的全面性。考核范围包括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情况、群众生产生活改善情况、社会发展和环境改善情况、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效能提高状况等。要坚持走群众路线,逐步建立领导干部政绩评议、公示、审核、监督制度,认真解决“公认不公、实绩不实”的问题。要建立完善的政绩奖惩机制。奖惩就是导向。要在科学考核干部政绩的基础上,将政绩考评结果有效地运用于干部管理的全过程。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突出成绩的,予以提拔重用;对制造片面政绩和虚假政绩的,予以降职免职甚至更严厉的处分,以此引导干部开拓进取、埋头苦干,打牢长远发展的基础,克服追名

  逐利、心浮气躁的思想和作风。

  要建立系统的政绩监督机制。在监督对象上,既要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又要强化对班子成员的监督。在监督内容上,要强化对决策的监督,确保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防止决策的随意性。在监督渠道上,要进一步加大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力度,加强对政绩及其成本的监督。在监督形式上,既要强化

  自上而下的监督,又要强化自下而上的监督。

  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营造有利于形成正确政绩观的社会环境。宣传舆论工作要为树立和坚持正确政绩观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和舆论氛围。要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

  本经验教育,提高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水平,端正对发展和政绩的态度。要及时发现树立和坚持正确政绩观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人物,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以概括提炼,使之成为可信、可亲、可敬、可学的先进典型。要广泛深入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和各行各业树立和坚持正确政绩观的具体实践和显著成效,在全社

  会形成树立和坚持正确政绩观的良好舆论氛围。

  第二篇: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

  领导干部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

  城投公司总经理李俊杰

  政绩观,就是对执政成效和工作实绩的价值判断,它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其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决定其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

  具体表现就是在工作中拈轻怕重,碰着矛盾和稀泥,遇着难题绕开走。一事当前,总是算计个人得失,习惯于做表面文章,热衷于摆花架子,对显山露水的事乐此不疲,对默默无闻的事不管不问。报喜藏忧,争功诿过。在言谈中说成绩洋洋洒洒,多多益善,谈问题,轻描淡写,遮遮掩掩。出了问题,责任向下压、往外推;有了成绩,贪天功为已有,往自己脸上贴金。甚至三分成绩、七分宣传。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攀比浮夸,搞“数字政绩”、“注水政绩”。

  作为基层领导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一是要牢记群众利益,把群众困苦放在心上。作为领导干部,就是要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知民之所盼,察民之所忧,亲民之所爱,于民之所需,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发展是硬道理。为官一任,要追求造富一方的真成就。二是要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结合起来。要严格遵守政治

  纪律,下级必须服从上级,对上级的政策、决策必须坚决执行,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行,阳奉阴违。同时,也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真正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努力把上级政策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是实事求是。对成绩要客观公正地看,对问题也要实事求是地

  看,正确地看。要树立“发现问题是能力,解决问题是成绩,揭露问题是优点”的观念。

  第三篇: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

  政绩是干部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动性、创造性的综合反映,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树立正确政绩观,应当牢牢把握以下几个方面要求。正确政绩观要求政绩必须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当前,极少数领导干部“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工作中醉心于搞“形象工程”、鼓吹“GDp神话”,造声作势,追求个人“政绩”。这样的“政绩”,实则“政疾”。政绩的评判标准应以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标准。政绩的取得必须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政绩观要求政绩能够经受时间的检验。在新的历史时期,领导干部把握好正确的政绩观,要对历史负责。取得的政绩必须经受得住时间的检验。在取得政绩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相统一,局部效益和全局效益相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短期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统一。不能把政绩定位在即时效应上,动辄“大手笔”,缺乏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不考虑自身优势和劣势,一味盲目决策、蛮干。因此,我们所要的政绩,必须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所取得的业绩,是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正确政绩观要求政绩必须得到群众的认可。政绩不是领导干部说有就有,上级评定多大就有多大的,而应得到老百姓的认可。用群众观点看政绩,就是要正确认识创造政绩为了谁、依靠谁、谁来评判的问题: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还是为个人谋私利;是真正把群众意愿放在第一位,还是把眼睛仅仅盯在上面,这是衡量领导政绩观正确与否的分水岭。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创造政绩的最高目的。

  第四篇: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解决创造政绩的价值目标问题。创造政绩的目标取向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正确政绩观的集中体现。坚持以实践、群众和历史为标准衡量政绩,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群众观和历史观的具体运用,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的具体体现,是客观的、科学的检验标准。

  正确的政绩观本质上是求真务实的政绩观,就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看待政绩,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指导政绩,用兢兢业业、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创造政绩。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化干部制度改革予以切实保证。?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反映对待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的态度,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创造政绩的目标取向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解决创造政绩的价值目标问题。为谁创造政绩是为个人谋私利,还是为党和国家、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这是每一个领导干部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是衡量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的分水岭。

  我国封建王朝的一些统治者早就知道?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的道理。而西方资产阶级,正如亨廷顿在《第三波》中所讲的,则要求官吏们?满足一些关键选民对他们政绩的期望?,以维护?统治者的合法性?。有的总统竞选人喊的竞选口号就是?你们比四年前生活得更好吗??这些富于民本色彩的宣示,对于封建帝王成就霸业,对于资产阶级维护统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剥削阶级的任何政党,其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结果,各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民

  赋予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中国共产党,对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观的要求归结为一句话,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也就是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所作重要讲话中所提出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正确政绩观的集中体现。遵循这一基本要求,才能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的问题,将树政绩的根本目的确立在?为人民谋利益?之上。

  政绩观与所有的思想意识一样,既是特定社会存在的反映,又给予社会发展以特有的能动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对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政绩观提出了历史性的新要求。共产党人创造政绩,在新世纪新阶段其价值目标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源出《诗经》的?小康?,是两千多年来中国人对衣食无忧、稳定安乐生活的向往。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将它同?中国式的现代化?联系起来,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的直观表述。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了小康水平。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党确立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阶段性目标,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长远目标与现实实践的有机统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人民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只有以此作为创造政绩的价值目标取向,才能保证我们的政绩观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党,在于各级领导干部。各级领导干部的关键又在其思想观念,尤其是其政绩观。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绩观决定着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领导干部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哪个地方、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正确,哪里的发展就有活力,就能够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老百姓就受惠;反之,就会大起大落,就片面、畸形、代价沉重,老百姓就受苦。不但如此,政绩观还直接决定着每一个领导班子、每一位领导干部的成长,政绩观

  正确,其成长就健康;反之,就会出问题。

  这些年来,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然而,也有一些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比较模糊、片面,甚至错误,不适应新时期新阶段的要求,不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影响和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这些模糊、片面乃至错误的政绩观,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现:

  一是偏。即片面理解?政绩?,将政绩只视为经济增长、等同于城市发展,尤其是等同于GDP增长;忽略了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忽略了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忽略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忽略了人本身的发展。结果,加重了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区域之间、人与自然等方面的失衡。

  二是散。即只求局部、不求全局的政绩,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自为政、以邻为壑,盲目攀比、一哄而上,导致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经济结构不协调。

  三是急。即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只求眼前政绩,不管身后?洪水滔天?。有的急,还是急于改变落后面貌;有的急,却是急于个人升迁。但只要一急,就容易只重当前、不顾长远,只重速度、忽视质量,只重发展、不计污染,吃祖宗饭、砸子孙碗。有的甚至板凳还没坐热,就?新官上任三把火?,今天一个大规划,明天一个大思路,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四是虚。即华而不实,虚报浮夸,用?水分?制造?政绩?。这是急功近利的政绩观恶性膨胀的必然归宿。一些领导干部重名利、轻政德,?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心浮气躁、做表面文章,重?显绩?、轻?潜绩?,善于包装、精于造势,甚至欺上瞒下,编造?GDP神话?,制造虚假?政绩?,为个人树碑立传。

  五是混。即当官做老爷,不思进取,认定?无过便是功?,不冒风险、抱残守缺、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庸碌无为、怨天尤人。这也是个人主义支配政绩观的一种结果。

  错误的政绩观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后果是一样的。一是妨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造成发展的片面与畸形,造成

  人力、财力、物力和宝贵时间的浪费,严重阻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二是滋生、蔓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三是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诱发领导干部的懒惰思想和投机心理,助长党内和社会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和浮夸之风,挫伤真抓实干者的积极性。

  消除错误的政绩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切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二、衡量政绩的根本尺度是实践、群众和历史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切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坚持以实践、群众和历史衡量政绩,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群众观和历史观的具体运用,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的具体体现,是客观的、科学的检验标准。

  用实践标准衡量政绩,就是要看政绩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实践是主体为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客体的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人的主体性的发挥以客观实际为前提,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为基础。我们各项工作的成果是否正确,必须回到实践中去,通过?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动才能得到证明。实践既是创造政绩的大学校,也是检验政绩的试金石。坚持用实践标准衡量政绩,要求我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客观规律,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把各项政策和工作落到实处。那些脱离实际的高指标、急功近利的花架子、哗众取宠的空口号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只有符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客观实际的业绩,满足大多数人民意愿的业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业绩,才是符合实践标准的真政绩。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真正的政绩应当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这样的实绩,不是虚张声势喊出来的,也不是?做秀?做出来的,而是扎扎实实地干出来的。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说实话、重实干、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着力解决实际问题。

  用群众的标准衡量政绩,就是以民为本,以老百姓是否受益作为评价标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归根结底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都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自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领导干部政绩的直接受益者和最终评判者。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工作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标准,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为人民办实事的一致性。坚持用群众的标准衡量政绩,就不应仅仅看GDP多少、基础设施投资多少等等,而要看是否真正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要看那个地方人民群众的生存状况、物质文化状况得到了多大的改变,要看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问题解决了没有,要看是否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最终要看广大群众是否认可。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政绩感受最直接、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只有为老百姓所公认、为广大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

  用历史的标准衡量政绩,就是既要看政绩给眼前带来的变化,又要看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影响,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后人的评判,其实质是用可持续发展的标准评价政绩,对社会和历史负责。有些东西,今天看来是合理的、可行的,是成就,是功劳,但到明天可能就不合理了,就成了包袱,成了后遗症,有些东西甚至本来就是寅吃卯粮、杀鸡取卵。这种?前任政绩后任债,一任政绩几任包袱?的现象,不仅不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反而会阻碍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会

  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和人民财产的巨大损失。坚持用历史的标准衡量政绩,要求我们做决策、搞建设,必须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瞻前顾后,深谋远虑,既让今人满意,又让后人受惠,从有利于长远发展的角度建树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政绩。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实践、群众和历史衡量政绩,我们就能避免在创造政绩上的主观性、片面性,就能端正党风,改进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就能团结带领人民群众积极进取、勇于实践,正确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创造出人民满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

  三、创造政绩的根本途径是求真务实

  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也是正确政绩观的思想根基。正确的政绩观,本质上就是求真务实的政绩观,就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看待政绩,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指导政绩,用兢兢业业、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创造政绩。

  求真务实创造政绩,要坚持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领导干部在创造政绩的过程中,要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自己的职位意味着为人民创造政绩的责任,个人的?名?应该是清廉之名、勤政之名、青史之名,?利?应该是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为人民创造政绩是实现人生理想的惟一正道。只有这样,才能把精力和心思用在工作上,自觉地追求符合人民利益的美名,才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求真务实创造政绩,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与客观实际的结合。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基本规律的反映,是整体利益的体现,是我们创造政绩的指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特殊情况,是我们创造政绩的出发点。将二者结合

  起来的方法论,是以求真务实为核心内容的党的思想路线。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与客观实际的结合中,去创造政绩。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提高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不断研究新情况,破解新难题,创造新业绩。

  求真务实创造政绩,要坚持真抓实干、艰苦奋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真抓实干,是正确政绩观的特点;投机取巧,则是错误政绩观的反映。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上,真正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既要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要关注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抓起,一桩一桩地落实,日积月累,创造出人民满意的政绩。

  求真务实创造政绩,要深化改革,抓紧建立和完善政绩评价标准、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形成科学的政绩导向,为树立正确政绩观提供制度保障。最重要的是要扩大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让党组织和党员群众、人民群众共同来选拔、监督领导干部,对那些勤政为民、求真务实、政绩突出的干部,给以褒奖和重用;对那些无所作为、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坚决予以批评和惩戒;对那些不把心思用在工作上,而是热衷于跑门子、投机钻营,甚至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干部,要坚决予以查处,从而在干部队伍中形成甘于奉献、争创实绩的浓厚风气。

  第五篇: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范文模版)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解决创造政绩的价值目标问题。创造政绩的目标取向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正确政绩观的集中体现。坚持以实践、群众和历史为标准衡量政绩。

  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反映对待党的事业和

  人民利益的态度,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创造政绩的目标取向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解决创造政绩的价值目标问题。为谁创造政绩是为个人谋私利,还是为党和国家、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这是每一个领导干部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是衡量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的分水岭。

  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剥削阶级的任何政党,其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结果,各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民赋予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中国共产党,对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观的要求归结为一句话,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这些年来,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然而,也有一些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比较模糊、片面,甚至错误,不适应新时期新阶段的要求,不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影响和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这些模糊、片面乃至错误的政绩观,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现:

  一是偏。即片面理解“政绩”,将政绩只视为经济增长、等同于城市发展,尤其是等同于GDP增长;忽略了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忽略了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忽略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忽略了人本身的发展。结果,加重了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区域之间、人与自然等方面的失衡。

  二是散。即只求局部、不求全局的政绩,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自为政、以邻为壑,盲目攀比、一哄而上,导致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经济结构不协调。

  三是急。即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只求眼前政绩,不管身后“洪水滔天”。有的急,还是急于改变落后面貌;有的急,却是急于个人升迁。但只要一急,就容易只重当前、不顾长远,只重速度、忽视质量,只重发展、不计污染,吃祖宗饭、砸子孙碗。有的甚至板凳还没

  坐热,就“新官上任三把火”,今天一个大规划,明天一个大思路,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四是虚。即华而不实,虚报浮夸,用“水分”制造“政绩”。这是急功近利的政绩观恶性膨胀的必然归宿。一些领导干部重名利、轻政德,“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心浮气躁、做表面文章,重“显绩”、轻“潜绩”,善于包装、精于造势,甚至欺上瞒下,编造“GDP神话”,制造虚假“政绩”,为个人树碑立传。

  五是混。即当官做老爷,不思进取,认定“无过便是功”,不冒风险、抱残守缺、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庸碌无为、怨天尤人。这也是个人主义支配政绩观的一种结果。

  错误的政绩观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后果是一样的。一是妨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造成发展的片面与畸形,造成人力、财力、物力和宝贵时间的浪费;二是滋生、蔓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三是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诱发领导干部的懒惰思想和投机心理,助长党内和社会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和浮夸之风,挫伤真抓实干者的积极性。

  消除错误的政绩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切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二、衡量政绩的根本尺度是实践、群众和历史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切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坚持以实践、群众和历史衡量政绩,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群众观和历史观的具体运用,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的具体体现,是客观的、科学的检验标准。

  用实践标准衡量政绩,就是要看政绩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我们各项工作的成果是否正确,必须回到实践中去,通过“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动才能得到证明。实践既是创造政绩的大学校,也

  是检验政绩的试金石。坚持用实践标准衡量政绩,要求我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客观规律,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把各项政策和工作落到实处。那些脱离实际的高指标、急功近利的花架子、哗众取宠的空口号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只有符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客观实际的业绩,满足大多数人民意愿的业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业绩,才是符合实践标准的真政绩。

  用群众的标准衡量政绩,就是以民为本,以老百姓是否受益作为评价标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都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自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领导干部政绩的直接受益者和最终评判者。坚持用群众的标准衡量政绩,就不应仅仅看GDP多少、基础设施投资多少等等,而要看是否真正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要看那个地方人民群众的生存状况、物质文化状况得到了多大的改变,要看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问题解决了没有,要看是否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最终要看广大群众是否认可。只有为老百姓所公认、为广大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

  用历史的标准衡量政绩,就是既要看政绩给眼前带来的变化,又要看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影响,其实质是用可持续发展的标准评价政绩,对社会和历史负责。有些东西,今天看来是合理的、可行的,是成就,是功劳,但到明天可能就不合理了,就成了包袱,成了后遗症,有些东西甚至本来就是寅吃卯粮、杀鸡取卵。坚持用历史的标准衡量政绩,要求我们做决策、搞建设,必须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瞻前顾后,深谋远虑,既让今人满意,又让后人受惠,从有利于长远发展的角度建树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政绩。

  坚持以实践、群众和历史衡量政绩,我们就能避免在创造政绩上的主观性、片面性,就能端正党风,改进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就能团结带领人民群众积极进取、勇于实践,正确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创造出人民满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

相关热词搜索: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正确 政绩观

版权所有:学富范文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学富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学富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10062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