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漫谈春节的文化内涵论文7篇

时间:2023-06-10 17:20:05  阅读:

篇一:漫谈春节的文化内涵论文

  

  冷

  期

  社

  会

  实

  践

  调

  查

  报

  告

  系不:xxx工程系

  班级:xx级石化〔x〕班

  姓名:xxx日期: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七日

  关于家乡春节习俗及其文化内涵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刻:2021春节期间

  调查地点:甘肃省武威市

  调查对象:家中的人及四面男女老少

  调查人:xxx调查方式:通过自己家过年、上街走访、询咨询、瞧瞧,向老人们了解,实地考察进行查询,瞧瞧家乡春节节目。

  调查目的:时至今日,新一代的人却纷纷过上了洋节,慢慢忘却

  了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春节临至,身为华夏子女,更应了解这丰富多彩,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节日——春节,现在我就带大伙儿领会一下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及其文化内涵吧!

  “过个大年,忙乱半年〞,古人从腊月开始忙“年事〞,一直到过了元宵,这年才算过完了,我居住的武威市民勤县的春节习俗也是十分具有典型的地点特色。通过亲躯体验,上街走访,我更加了解了我的家乡的春节习俗及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接下来我将从腊月一直到正月十五来一一介绍:讲起家乡民勤春节习俗应该从腊八讲起,农历十二初八,民俗称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腊八要紧是吃腊八粥素食,民勤传统的腊八粥用米、豆、麦、青稞等五谷〔或粮食、大豆、黄米、玉米、扁豆〕和宽面条熬煮熟后,先用来敬门神、灶神、土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然后一家大小一起欢欢喜喜,团团员员享用五谷杂粮的腊八饭。“腊八饭〞用的水,须是凌晨的井水。因此,农村有抢“金马驹〞之俗。最早打上井水者,便谓得到“金马驹〞,就要发财。因此这天妇女争先恐后的早起抢“金马驹〞。饭也是天未亮吃罢为好。俗语讲“腊八饭,黑洞洞,田苗长得黑沉沉。〞预示庄稼繁茂、丰收。此俗现仍流行。

  农历腊月二十三“送灶爷〞,是民勤正式的祭灶日,一般也能够讲从此揭开春节序幕。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位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奇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因此家家户户也不约而同的蒸上祭灶的灶卷馍,大概有点点那么大小,献到灶台即可,让灶神享用,以示堵口。腊月

  二十三日祭灶与过年有着蜜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天上诸神引路的,因此除夕都要灯火通明,迎来诸神一起过年。至今有如此的讲究:婆媳做饭是要讲讲笑笑,确实是根基让灶神爷明白一家过的和睦幸福。长幼有序,对老人不能恶言,不能不敬。对上门的人不管贵贱要笑脸相迎,做到谦恭慎重。因为灶神爷时时瞧瞧你的一举一动,否那么会得报应。

  腊月二十四到二十五“扫房〞这两天家里人都会忙着清扫房间,庭院,厕所,猪圈鸡舍等,过个干干净净的年,万象更新。只要在家的家人这两天都上阵,把家里清扫得一尘不染。

  腊月二十五到二十九“办年货〞、蒸馒头、炸“馍馍〞。家里的年轻人会往街上买年货,只是现在交通方便了,需求也大了许多,因此大多数人都往自己的乡里或镇里,有的还往民勤县城里面买。好菜,好肉不管贵不贵,想要得都买下。讲到肉我们民勤县人大多是自家养猪的,因此猪肉一般可不能买了。买些鱼肉等等。还有写对联的红纸或者直截了当买写好、印刷好的,门神,香。

  馒头一般常见的,只是有大小两种。“馍馍〞有许多种,面是前几天就预备,差不多发酵好的,要瞧家里妇女的厨艺如何样了,手巧的女的会做各种各样,色香味美,脆而不干,甜而不腻。女的们会使出十八般武艺,将“馍馍〞做得最好。得到正月里来的客人、亲戚的赞。

  接下来因此要讲除夕了,除夕也确实是根基腊月的最后一天,春节的前夜腊月三十。现在多称为“年三十〞、“除夕〞,旧时,又称“除日〞、“除夜〞、“岁除〞、“岁暮〞、“岁尽〞、“暮岁〞。因此“除夕之义确实是根基旧岁至此夕而除,新岁自明晨开始,有除旧布新之桔兆。这天也是我们吃、喝、玩、乐的生活,人们在中午便开始在大门、街门、房门上贴大红对联,门楣上挂门头子(彩色纸刻花纹的装饰品)和黄钞票(黄纸上刻的花纹)。然后在下午要在肉锅里煮上饺子,用碗端上,拿上纸钞票往庄子的前面迎先人,先烧纸钞票,后致祭品,再放炮,意思是让祖先们来家中过年。太阳一落,家家都在堂屋里(院落中的上房,一般不住人,只供祖先牌位及先祖画像等)点烛焚香,祭奠祖先。所有男人(妇女在过年期间,不能进堂屋)都衣帽齐整,上香焚表喊磬。祖先牌位前要献上食品供物。接下来是装仓。所谓装仓,是把猪肉(猪头最好)羊肉(过往的阔气人家还有鸡鸭鱼肉)煮熟了,每人捞上一碗,吃得尽饱,小孩们往往吃得特别欢乐。仓装完了,全家人坐在一起,讲故事,拉家常,有的玩牛九纸牌,兴的是一夜不睡,老人有一种讲法“除夕〞是熬寿的时刻,谁休息得最迟,谁的寿命也就越长,年轻人然而冲这一点也要玩个天大亮。还有一种讲法确实是根基守岁,即是对立即逝往的旧岁留恋之情也是对立即来

  临的新春怀着希冀,要是彻夜不眠,毫无倦意,确实是根基预兆来年的精力充分。俗称“熬寿〞。

  大年初一,大概到凌晨四五点左右,男女老少更换新衣,继那么端上盘供,长辈们就预备燎天蓬的东西,因此燎天蓬之前要瞧今年的喜神在何方,农村一般要瞧自家的牛卧的方向,牛头朝哪边,就意示今年的喜神方向,然后全家老小,拿着花炮、烧纸、香、祭奠物品,出户迎接喜神,按“历书〞所指喜神方向献盘敬香。在喜神所在方向架起一堆大火,大人小孩都要从火上跳来跳往,嘴里喊着“东往东赢了,西往西成了,牛羊满圈了,骡马成群了〞意思是盼瞧来年桔祥如意,五谷丰收。此即所谓“燎天蓬〞。回来,开始吃饺子、拜年,先由小辈依次“磕头〞递拜家长,进茶奉酒。然后,出拜亲族、邻里,各家都在客房里摆着油馃、馓儿和酒菜招待。晚辈给长辈磕拜后,长辈为了表示诚意和体贴,要给小辈压岁钞票。这一天,人人见面都要咨询“过年好!〞,平辈相遇,拱手致贺。拜年完了,他们有的弹唱,有的玩牌打麻将,整天都沉醉在欢快的情绪之中。

  大年初二拜岳父、岳母都成为民勤一种乡俗,不管是新婚夫妇,依旧老女婿,在初二都要往岳父岳母家道贺春节欢乐。没娶过媳妇的必须

  到舅父母家往,没有特不缘故不能错过这一天。

  初三是过年的最后一天。早晨仍在堂屋里上香礼拜,并把门楣上、仓子上、箱柜上挂的黄钞票一律扯下来焚化,喊做“化钞票〞。意谓先祖来家过年,现在迎接他们回往。紧接着确实是根基“打醋炭〞,是在每个房里的火盆上或火炉中烧上一块石头,备好一碗带油花的陈醋,打醋台者手端一个大木勺,勺里放着烧红的石头,同时在石头上浇醋,醋遇上石头,就有浓烟般的热气冒起来,弥散整个房间,发出一种酸喷喷的异香。打醋台的人走向各个房间,各个角落。然后把剩下的醋和石头倒在大门外,据讲这些东西驱瘟除邪,往除一年的灾祸疾病,因之又名“除百病〞。打醋台的人前足走,后面的人就跟着把房间、院落清扫一遍,三天的过年就算全然上结束了。

  接下来从正月初四各乡镇排练的秧歌队、社火队穿梭于大街小巷、居民楼院、政府机关之间,富有地点特色的民勤小调在文化广场倾情演出,开着三轮车、小汽车的农村居民进城瞧戏、瞧社火成了新时尚,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日。

  人勤春来早,正月初十就感受到了浓浓的元宵节气氛。龙年元宵佳节预备得特不充分,气氛营造得格外喧闹。由县城东小十字从南向

  北穿过文化广场步行街,首先映进眼帘的是写着“龙年大吉〞的拱形彩门,彩门内一幅巨型的象征中华传统文化、祈祷人们万事如意,平安祥和的九龙壁奢侈堂皇地耸立着。其次,依次摆放的是“瓜果飘香〞长廊、“蟠龙柱〞、“龙王治水〞、“劲牛〞、“花团锦簇〞、“玉兔送福〞、“航天模型〞。两侧对称布置“金钞票树〞、“苹果树〞等各种花树。整体如同传统庭院前庭、中院、后院、左右厢房式对称布局。在最北端是在玉兔指挥下的两条巨龙正欢快地玩耍“二龙戏珠〞游戏。

  正月十五日便是元宵节,古称“上元节〞也是我国一个普遍的传统节日,在民勤县城四大街人山人海、人头攒动,吃元宵、闹社火、放烟花、瞧灯、猜灯谜、荡千米等,展现出民勤人民团结奋进、平安和谐、领先开展的时代风采,演奏出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生态良好、经济开展、上下一心的和谐音符与篇章中结束一年一岁的春节。

  调查心得:

  通过这次冷假社会实践,我想,春节因此得到大伙儿的重视,是因为它代表了人们的愿瞧,人人都盼瞧生活的幸福、美满,盼瞧工作顺利,前途无量,忙忙碌碌一年,所有的苦恼和愤懑都将在大伙儿彼此的祝福声中消散,在彼此的祝福中积聚力量,春节,给了每一个人畅舒胸臆的时机。春节还意味着团圆,在当今亲情日渐不关心的形势下,春节提醒小孩“常回家瞧瞧〞,在老人期盼的目光中体验家的热

  和。春节也意味着春意融融,春天来了,万象更新,忧愁的、幽怨的、有恩的、有恨的都沉淀在冬天的冰雪中,当春风轻拂杨柳、小河潺潺唱歌时,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光阴流转之速而增添宽容和大度。春节实在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节日。春节是四季之首,我们的足迹将踩出新一行。生命的里程又开始了一次始发,因此多一点期瞧,就多一份珍惜;多一点梦想,就多一份激情。

篇二:漫谈春节的文化内涵论文

  

  2021春节的文化内涵作文1000字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是一年之岁首。春节历史悠久,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开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1春节的文化内涵大学生感想作文1000字五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春节的文化内涵作文1000字范文一

  春节,是一个绵延数千年的传统节日,它意味着新的一年的开始,它对于亿万国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更是一个美好的祝愿,在亿万民众心中扎下了温柔的根。

  “扫除茅舍涤尘器,一柱清香拜九霄〞在我眼中,春节,要从除夕说起。到了除夕,家家户户都进行着大扫除的收尾工作,象征着“除旧迎新〞,以迎接开春的新气象。在进行紧张忙碌的同时,家中还会煮一只全鸡,用来祭祀拜佛,以求来年的好运。中午饭马马虎虎解决后,就开始准备年夜饭了。年夜饭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在年夜饭桌上,不仅能吃到美味菜肴,而且能享受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大家享受美食,畅谈快事,伴着电视机中春节联欢晚会的播放以及外面烟花爆竹的绽放,无不热闹。春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它是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祝愿!

  “纷纷灿烂如星陨,霍霍喧逐铺地柏〞大年初一早起后,要打爆竹,寓意“开财门〞。吃完早饭后,要去祠堂里祭拜,祈求神明保佑来年顺利。祭拜完后,父亲会带我们去拜访亲朋好友,大家互相祝福,共叙欢乐。春节,是一个美好的节日,它是人们对生活如意的祝愿!

  “清香几柱聊为敬,借问春风哪日吟。〞大年初二是回外婆家的日子,在家中吃完早饭后,我们便启程去往外婆家。父亲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外公外婆,并道些祝福的话。在外婆家吃完中饭后,父亲也会带我们去拜访周边的亲朋好友。春节,是一个桔祥的节日,它是人们对合家欢乐的祝愿!

  “正月十五半个月,春到寒食方十年〞从大年初三开始,就准备宴请亲朋好友了。我们四处拜访,畅叙旧情,感谢之前亲朋好友的帮助,期望来年也团结一心,患难共当,福乐同享。春节,是一个感恩的节日,它是人们对和睦团结的美好祝愿!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的最后一天,它预示着春节的结束,也蕴含了人们的美好祝愿。在元宵节那天,我们要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这时候,归家的游子们大多都要再次启程,踏上追梦之路。一碗汤圆,是对游子的鼓励和爱。春节,是一个充满爱的节日,它是人们对外出游子的美好祝愿!

  从除夕的团圆饭,到元宵的汤圆,都寄托着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我想,春节作为一个绵延数千年的传统节日,在传递中华源远流长的文化的同时,也寄托着无数人的美好愿望:游子们带着这份祝愿再次启程,不管途中遇到什么困难,心中都有一份家的柔情鼓励他们直面困难,成长为更好的自己;父母们带着这份祝愿生活,不管生

  活中有什么艰辛,心中都有一份爱的力量支撑他们渡过难关。春节,让懵懂的我们明白长大的意义,让无知的我们感受时间的力量,让迷茫的我们收获一份美好的祝愿,让我们拥有一份重新启程的勇气!

  春节的文化内涵作文1000字范文二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心目中最重要的节日——春节,自然得有美食相伴。那诱人的美食香味,便是我心中的年味。

  这不,离春节还有一个星期,各式各样的食材就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街头。一车又一车的苹果害羞地望着你,粉粉的脸颊好似能映红半边天;梨子、桔子、柚子端端正正地坐好,等待顾客前来挑选;莲藕们伸出白嫩的胳膊,像是在对行人招手;许多只五彩斑斓的鸡,不顾自己一只脚被绑在柱子上,即将摆上餐桌的命运,仍在努力的啄食地上散落的米粒……超市里也是人山人海,好几个小孩欢呼着在人群中穿梭,爱吃的零食。新年的脚步假设有假设无地响起,年味,随着美食的露面悄然而至。

  随着新年渐渐逼近,楼梯道里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必说被擦得干干净净,焕然一新的楼梯扶手,也不必说精致的“福〞字,崭新的春联,单是那楼梯道里的美食,就能让你享受视觉,听觉、听觉、嗅觉的盛宴:这家的炸酥肉,“滋滋〞的油声响起,金黄色的酥肉带着金黄色的油沫儿,在油中翻滚;那家的排骨汤,浓郁的香气漫延几层楼……我家在包饺子,白白胖胖的元宝饺摆满了案板。看着妈妈的十指熟练地翻飞,迅速捏出一个漂亮的饺子,我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拿起一张饺子皮,学着妈妈的样子,摆弄了好半天,终于捏出一个饺子。

  乍一看倒也是有模有样的,但没过多久,饺子就“聋子放炮仗〞——散了。妈妈仔细地拿起我包的饺子看了看,又捏了几下,总算补救了回来。虽然样子还有些怪怪的,但好歹恢复了“正常〞。妈妈笑着说:“包得还不错,但是这样的饺子是一下锅就散的。你仔细看我的动作,首先,馅儿不能放太多,否那么包不下。合拢饺子皮之后,还有一‘压’一‘卷’……这样才能包得更好。〞妈妈又包了一个饺子示范给我看。这次,我恍然大悟。知道了包饺子的窍门后,包起来也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年味儿,在美食间酝酿,越来越浓。大家都一丝不苟地准备过年的美食。站在旧年的尾巴上,人们想用新年,用美食,给旧年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为新的一年绘出一个隆重的开头。带着希望,眺望未来,人们把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融进美食之中。

  转眼到了正月初一。我们与舅舅家去婆婆家拜年。爸爸爱吃辣,妈妈爱吃茄子,舅妈爱吃青菜,而我和弟弟,得有羊肉串和可乐鸡翅才行。这些,婆婆都记在心里,端上来的菜,投了人人的喜好。笑脸对笑脸,酒杯碰酒杯,以美食为媒介,大家过了一个团圆、热闹的年。饭后,我和弟弟瞄准了家里的零食,竞赛似的往嘴里塞。大家围坐在一起烤火、聊天,屋子里不时爆发出阵阵欢笑……

  美食,拉开了春节的序幕;美食,承载着人们的希望与祝福;美食,见证了一个团圆热闹的年。美食,不仅仅是我心中的年味,还是中国传统的一大特色,它贯穿整个春节,成为人们心中团聚,幸福的代表。

  春节的文化内涵作文1000字范文三

  我的家乡是一个热闹的小城市,虽然没有高耸的摩天大厦,也没有川流不息的车海,但是每逢春节,宁静的家乡总会透露出一种忙碌的喜悦气氛。而家乡的春节自然要有几个重要的日子,除夕就是第一个。

  家乡的除夕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团聚的日子,只有每逢除夕我才能见到我久别的父亲,才能享受真正的一家团聚之情。待夜幕降临,所有的家人都团聚在饭桌前,各自讲述着自己的经历和一年以来的收获,不时还能迸发出一阵笑声,此时的我才能彻底感受到春节的特殊含义。待用餐过后,真正的欢乐时光才从此时拉开序幕。大人们就开始一项很特殊的工作——打麻将,这在我们家乡是非常普遍的,此时打麻将不一定要有个输赢,关键在于借此时机拉拢一下亲戚朋友之间的感情.而在此时,我们弟兄几个那么开始春节的独有活动——放鞭炮。各式各样的鞭炮带给我们不同的快乐:轰隆一声,春雷齐鸣,尽管我们都捂住耳朵,尽管我们都有一丝害怕,但那种惊喜是我们很久都没遇到的;火光一瞬,焰火冲天,此时我们正沉浸在五光十色的绚烂天堂!但是在一阵喧嚣之后又突然宁静下来了,大人们也不工作了,都开始摆弄着一长串鞭炮。当时钟的秒针,分针,时针都会聚在最高点时,震耳的鞭炮声铺天盖地而来,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都仿佛在告诉我:新的一年来了!

  家乡春节的第二个重要日子就是初一。在我的记忆中,初一是睡不成懒觉的,父母总是很早把我喊起来,穿上新衣服,吃完汤圆或面条,便开始我们的拜年之旅。初一拜年在我们家乡是一个很重要的习俗,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也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小孩子逢人就

  说好话,然后就等着大人的红包,大人当然不会这么容易就给红包,还成心为难一下你,把你弄得很急之后,再笑呵呵地把红包给你,现在看来这都是一些再美好不过的童年记忆。

  家乡春节的尾声就是正月十五,这虽说是尾声,但仍可以和除夕有得一拼,吃汤圆,闹花灯就是正月十五的特色。正月十五的时候,春节将逝,人们都即将恢复忙碌的工作,自然要在这最后的放松中狂欢一次。家人聚在一起享受完美味的汤圆后,便一起出门闹花灯。花灯会可是热闹非凡,各式各样的花灯挂满了整个会场,人群熙熙攘攘,不时还有几个小孩拿着精致的花灯从你身边挤过。两头狮子在会场中央狂舞,还不时引起一阵喝彩。一家人穿梭其中,赏花灯,猜灯谜,观舞狮,那种乐趣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一眨眼,春节就逝过,我们又在期待中迎来新的一年。家乡的春节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团聚时的温馨,不仅仅是鞭炮响起时的惊异,不是收到红包的喜悦,更不是花灯会的难忘,它所带来的是我们国家五千年来的风俗习惯,它所带来的是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春节的文化内涵作文1000字范文四

  2月12日是汉族的春节,虽然我们不过年,但是周围的邻居热热闹闹的过年,我们看着也挺开心!我看到家家户户贴春联,外面放着漂亮的礼花。我还注意到大伙把“福〞贴反了,问那些叔叔阿姨我才知道原来倒着贴是“福到〞的意思。我还看到了好多有关马的窗花,做的可真漂亮啊!我还上网查了一些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

  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开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21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假设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方法。(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的文化内涵作文1000字范文五

  走过春节,我感受到的不再是质朴与热闹唱尽的繁华,而是初一的悲凉,十五的痛楚。

  ——题记

  纷纷扬扬的大雪不停地下着,春节的步伐却丝毫未被厚雪遮挡。眼前的挂历在为它的到来做着最后几天的到计时。数着__年最后的几天,我不禁感慨:“春节来得真快!〞

  儿时的春节还历历在目。辞旧迎新的除夕夜上大家围坐在一起,享受山珍海味的佳肴。一家人其乐融融,有说有笑地欣赏春节联欢晚会。记忆中的春节联欢晚会是多么精彩,似乎连一秒钟都不舍得离开电视机。到了零点,父亲将准备好的鞭炮点燃,就这样我们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天。

  初一的早晨,全村人挤到寺庙,祈求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拜完佛,人们来到集市。这里早已成了欢乐的海洋。乡民们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跑旱船,样样绝活看得观众直叫好。挑着扁担的小货郎不停地叫卖着“吹糖人〞、“琉璃响〞、“猴上树〞等。那响亮的吆喝声赛过阵阵鞭炮声。我穿梭在人山人海的人群中,感受那摩肩接踵的热闹,兴奋、快乐无以言喻。

  可是,如今的春节悲喜交加。喜的是新的希望将在新的一年开始,悲的是我要强颜欢笑熬过这个无聊的春节。依然是辞旧迎新的除夕夜,一家人却和平日一样,吃完饭各自走进属于自己的天地,丝毫看不到除夕夜的气息。惟有窗外的声声鞭炮验证了今晚的存在。年复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已不再成为期待,老套的小品、老套的歌曲,毫无新意。没有庙会,没有人群,初一的大街冷清得如一个不属于人类的世界。从初二开始,进行了忙碌的走访。其实质就是吃喝。恭喜发财、新年快乐、大吉大利之类的陈词滥调说得心里别扭却又不得不一遍遍反复念叨。形形色色的饮料、酒水挤满了窄小的胃;道道色彩艳丽的菜肴麻痹着欲哭无泪的舌尖。如此不堪重负的节日,我们还要强作儿时的兴奋,观看彻夜循环的晚会,听听属于别人的笑声,感受的却是自己困乏的双眼、无欲的胃、失望的情绪。

  信息兴旺、媒体渲染的今天,人们对春节注入了太多的期望和商业炒作,将春节负荷得实在太重太重。电视里,明星们喜气洋洋的笑脸,真心诚意的祝福声在观众眼里只不过是一种形式,一种虚伪。网络上,精心制作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却成了网友们纷纷指责的对象。大街上,冷冷清清,似乎新年只存在于家中却不外露在街上。商店里,年味浓烈,“新春大减价〞的活动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顾客把钱往外掏。有时,几位顾客还为了一件商品争得面红耳赤,让人不禁疑心:“这些商品莫非全是免费的。〞说到底,还不是商场打着春节的幌子,骗取

  百姓的血汗钱罢了。唉,这样的春节不过也罢!

  今年的春节复制着去年的春节,不知道明年的春节是否会让人们眼前一亮。期待着王安石笔下那个“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质朴动人的春节!

篇三:漫谈春节的文化内涵论文

  

  春节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春节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春节蕴含传统价值观

  春节象征着中国文化,蕴含着中国传统价值观以及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

  首先,春节文化体现了“天人合一”原则,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观和农历新年的精髓。中国古代哲学家、道教创始人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几千年来,中国人民一直在庆祝春节,感谢大自然的馈赠,祈盼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春节习俗和仪式展现了中国人的信念,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过上安全、有序、幸福生活的前提。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推动形成了今天所强调的“绿色发展”理念。

  春节展现文化包容性

  春节文化凸显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中国文化大河主要包括了儒、释、道三大支流。全国各地不同的春节风俗和仪式,揭示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实质,即和而不同。

  尽管各地的人们仪式各异,但是和而不同的包容观念却足以让他们融洽相处。归根结底,包容与宽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

  春节必做的十件事

  1、置办年货

  水果、坚果、干货、海鲜、零食、鸡鸭鱼肉等,过年之前都需要一一置办到家里,全家人过年的时候吃或送给别人。

  2、买新衣服

  特别是家里有小孩子的,需要给他买新衣服、新鞋子,大人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决定是否要置办新衣。

  3、聚会

  趁着假期,与朋友、亲戚或是同学聚一聚,分享自己的近况等。

  4、贴春联

  大年三十之前,买一幅新的对联贴在家里门口,还可以贴窗花等。

  5、大扫除

  需要将家里里里外外都清扫一次。

  6、拍摄全家福

  春节是全家人最齐的时候,这时候可以一起拍摄全家福留作纪念。

  7、换个发型

  特别是女士,可以剪头发、烫头发、染头发等,让自己以新的形象过春节。

  8、包饺子

  大年三十那天,全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然后做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9、守岁

  大年三十晚上要守岁,一般是边看春晚边守岁。

  10、发红包

  家里有小孩子的,要发红包给小孩,这也是小孩子最期待的事情了。

  春节的祝福语

  1、心到,想到,得到,看到,闻到,吃到,福到,运到,财到,春节还没到,我的祝福先到,如果有人比我还早,哈哈,新年运气会更好!

  2、祝春节快乐,捂着肚子乐,蒙着被子乐,流着鼻涕乐,对天哈哈乐,喝水咕咕乐,不想我也乐,想到我更乐,此时肯定乐,健康又快乐!

  3、春节长假过完了,上班吹响集结号,朋友祝福少不了,上班不要打瞌睡,泡上一杯热咖啡,醒目提神又养胃,浓浓关怀快乐到,节后如意心情好!

  4、妈妈,春节到了,希望您在新的一年里皱纹少一点白发少一点腰围细一点人更漂亮点,打麻将赢钱多一点,当然还有――嗦少一点!

  5、千帆竞发百舸流,事业路上竞风流。不怕吃苦不怕累,一年到头不停留。硕果累累人称赞,掌声之中泪花流。汗水铺就成功路,拼搏才能数风流。愿你再接再厉不骄傲,工作努力创辉煌!

  6、愿你命运如桃花,财运如浪花,爱情如玫瑰花,生活如幸福花,拍拖如牵牛花,事业如攀藤花,有钱不要乱花,发财要一起花。

  7、固守爱情阵地,执着最初约定;过往的生命虽数不尽,但唯有与你心心相印;无论阳光风雨怎样的境地,只愿与你牵手共创幸福!老婆,新年快乐!

  8、多久没跟我问候了?多久没关心过我了?整天忙工作忙事业,你心里还有我么?如果你已经不爱我了,请早点告诉我,亲爱的别误会,辛苦累坏了我心疼啊!这是爱的呼唤!新年快乐!

  9、太阳送给你温暖,月亮送给你温馨,星星送给你浪漫,雨水送给你滋润,我送给你祝福!送一份美丽让你欢笑,送一份开心让你不老,祝你春节快乐!

  10、此刻,我陪在家人身边,心中惦念着你;想必远方的你也在牵挂着我。端起一杯红酒,仿佛看到了你的倩影,希望明年春节,我们可以牵手共度!

  11、爆竹声中辞旧岁,欢乐声中迎新年,团团圆圆结成伴,欢欢喜喜来拜年:团团带给你好运连连,一生平安;圆圆带给你好事圆圆,幸福美满!祝新春快乐!

  12、春节到拜年了:一年四季季季平平安安,一年个月月月健健康康,一年周周周精精彩彩,一年天天天快快乐乐。春节快乐!

  13、年复一年,同样的愿望;日复一日,友谊不变;心相惜,手紧紧;福福相连,福寿无边;有钱就有钱,有钱就有钱;快乐来了又去。春节期间,一切都很顺利!

  14、春节又到,这一年你过得好不好?羊年新开始,我的情况可不妙: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都是你,你想我吗?

  15、春节要精神放松,快乐在胸,就像盆儿里一棵葱,对忧烦无动于衷,苦闷不在你心中,来年运程一通百通!发条短信祝福你:过年好!

  16、痛苦最好是别人的,快乐才是自己的;麻烦将是暂时的,朋友总是永恒的;爱情是用心经营的,世界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狗年快乐!

  17、快过年了,春天的脚步渐渐近了,雪化了,雾散了,霜露归去了,愿快乐的阳光渗进你的心,拂去一年的疲惫,照亮未来的幸福,给你永久的温暖。

  18、愿新的一年里:春风洋溢您、家人关心您、爱情滋润您、财神宠幸您、朋友忠于您、我会祝福您、幸运之星永远照着您!

  19、新年要吃蛋,吉利又平安。一枚双黄蛋,夫妻恩爱甜。一枚荷包蛋,红包送上前。一枚幸运蛋,好运到身边。一枚祝福蛋,幸福长久远。圆蛋快乐!

  20、阳光送去我美好的期待,春风送去我深深的祝愿,云天点缀你的生活,白鸽将祝福捎到你的身边。不能在你身边却总是把你思念。老婆新春快乐。

篇四:漫谈春节的文化内涵论文

  

  论春节的文化内涵1000字作文范文

  论春节的文化内涵1000字作文篇一

  “特殊”之年品味“变”之年味

  以往,春节来临,即使相距千万里的亲人,都会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地回家过年。但是今年,因为疫情反复,全国各地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对聚会聚餐、红白喜事、休闲娱乐等活动进行了细致部署,一个“年味”,道不尽新春佳节之美,在这“特殊”之年注定要品味“变”之年味。

  变“返乡过年”为“就地过年”,品味“远方”也是家。“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十几年来,在我国南方有一支从珠三角出发向广西、贵州、云南、湖南等地返乡的摩托大军,他们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春运返乡图景”,在最高峰时摩托返乡大军超过100万人,然而这也仅仅是返乡过年人群中的冰山一角,据有关统计,在2019年春运期间,我国外出流动人口近30亿人次。当下,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但国内的疫情却呈现多点散发,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和聚集势必会给疫情防控带来更严峻的挑战,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就地过年实为更加稳妥。到目前为止,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发出了就地过年的倡议,一些地方还准备了补贴、红包、年货等,可谓诚意十足。春节临近,身在在外乡的人归心似箭,但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最大心愿无非是期盼身边的亲人平安健康,在这个特殊的春节,选择就地过年、减少外出流动,或许家人才会更加安心、更加放心。

  变“餐厅聚会”为“家庭团聚”,品味“下厨”也是逢。“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是每个中国人过年的头等大事。依稀记得在小时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姑姑等老老少少,拖家带口聚在一起,大人们围在灶台,有的炖肉、有的切菜、有的掌勺,最后大家聚在一起包饺子,孩子们则在屋里院内嬉戏玩耍。除此之外,除夕夜的春晚和爆竹烟花也是必不可少的,从八点晚会开始,一直到零点晚会结束,全家人都团坐一起细细品味,当然更少不了在烟花爆竹声中辞别旧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年夜饭的形式也悄然发生了改变,很多人都会选择在餐馆里吃年夜饭,可是今年国内多地疫情形势再度严峻,大部分地方都出台规定限制聚餐人数,一些早早准备好各种各样菜品的餐厅也不得不取消年夜饭的预订。在这个特殊的年份,我们回归当初,全家老小齐上阵,一起动手做出一份“合家欢”的年夜饭,似乎更能契合“天涯共此时”的相逢。

  变“上门拜访”为“网络互访”,品味“拜年”也是孝。“正月之朔,是谓正旦,洁祀祖祢,进酒降神毕,子妇曾孙各上椒柏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上门拜年,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一种孝文化,是人们表达互相祝福的一种独特方式。每到大年初一,家家户户带上糖果、美酒、礼盒等年货,走亲访友、走门串户,互相拜年、互贺新春,在其乐融融中升华友情、增进亲情。但今年的春节和往年大不一样,“在家过年、减少聚集,就是为抗疫做贡献”成为人们默认的共识,准备举办结婚庆生等喜宴的,也都选择了推迟。可如果在这个最重要的传统佳节少了拜年,即使吃上再美味的佳肴,也会觉得春节变得索然无味。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我们拜年的习俗也与时俱进,除了沿袭以往的上门拜年外,还增加了微信拜年、QQ拜年、视频拜年等形式,通过手机镜头,互致新春的祝福。今年,窝在家里“网络拜年”,必然会有别样的年味,虽然亲朋好友之间的走动少了,但情谊却会更浓,春节也会更加有意义。

  论春节的文化内涵1000字作文篇二

  @党员干部

  何为“乡愁”

  1月28日,随着2021年春运开启,各省各市纷纷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发布最新疫情防控政策,大力倡导党员干部带头“就地过年”。一时之间,全国上下“乡愁”味浓。

  那么,“乡愁”到底是什么呢?一首断肠诗,记录着文人的“乡愁”,诉说着对家乡的思念。一张照片,一条讯息,浅藏着游子的“乡愁”,寄托着对亲人的爱。一本书、一支笔、一盏灯,承载着党员干部的“乡愁”,迸发出巨大能量。

  “乡愁”是一本读不完的书,传承着生生不息的希望。“全国优

  秀共产党员”张桂梅,被称为云南大山深处的“老师妈妈”。然而,祖籍黑龙江的她却是个实实在在的“外乡人”。“华坪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想为华坪做些事。”1998年,手捧着山乡的情义,张桂梅牢记这份“乡愁”,人生从此和华坪、教育扶贫紧紧连在了一起。2008年,她艰难地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为了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能有机会走进学校,她翻遍了一座座大山,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学校开办期间,张桂梅始终行走在家访的路上,防止孩子因贫困而辍学;她坚持传承红色文化,让教育走得更深更远。12年,1804名贫困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改变了命运。“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在榜样力量的引领下,这本厚重的“希望之书”正在接续传递下去,点亮更多人的人生。

  “乡愁”是一支不会断墨的笔,擘画出波澜壮阔的蓝图。“贫穷时不忘家乡,富有时故土难舍。脚下良田千万亩,只爱家乡一寸土。”《我和我的家乡》去年国庆档一经上映,就收获广泛好评,其中的单元片《神笔马亮》笑点与泪点并存,让人记忆深刻。“很多村子都老了,年轻人都走光了。”带着让家乡重获生命力的希冀,马亮坚守这份“乡愁”,在妻子的极力反对下,他仍然坚定地选择放弃去重点美术学院进修,义无反顾投身脱贫攻坚最前线,成为了一名驻村第一书记。在他的画笔下,村里的墙面、稻田都变成了“艺术品”,家乡真正成为了留得住人、有幸福感的地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中国梦美丽家园的一份期许。为了青山依旧、绿水长流,为了记住乡愁、留住乡愁,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路上,全国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坚守在扶贫一线,执笔书写美丽的奋斗故事,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乡愁”是一盏永不熄灭的灯,照亮了艰苦奋斗的路途。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次旦央吉,是西藏眼科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西藏,紫外线非常强烈,当地百姓眼部疾病高发,最为突出的即为白内障。为了让更多老乡重获光明,次旦央吉秉持这份“乡愁”,携骄阳同行、与星月为伴,脚步踏遍了整个青藏高原,巡诊行程长达18万公里,用“无影灯”给患者带去了光亮。在从医32年的时光里,她积极参与全区眼病普查工作,投身科普惠民、助力脱贫攻坚;她多次去到尼泊尔眼科中心等医院等进行学习和进修,守正创新藏医药事业;她坚持下乡培养基层医生,促进科学技术传承发展……“我们是党和人民培养起来的,老百姓就是亲人。”现如今,像次旦央吉这样的科研工作者还有很多很多,他们以人民幸福为追求,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事业,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勇敢坚毅、创新奉献、不断前行。

  “乡愁”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多愁善感,而是一群人的砥砺奋斗。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无论“乡愁”以何种形式存在,无论我们身处何地、身逢何时,“乡愁”不仅是对家乡的牵挂,更是对人民的初心。此时此刻,我独在“异乡”,但“乡愁”不“愁”。华灯初上、万家灯火,祖国强盛、人民安康,便是最大的幸福。

  论春节的文化内涵1000字作文篇三

  品一品牛年新春的“吉祥三宝”

  春节寄托着中国人对团圆的渴望和对家的“憧憬”,在“春风送暖入屠苏”中,与亲人分享“一盏”人生路上的成长与快乐,传递“阖家”的幸福与团圆,是如此让人心旷神怡。值此之际,与广大党员干部共品“吉祥三宝”一道,惟愿2021年的漫漫征途中,紧握奋斗之桨、高扬实干之帆,推动中国号巨轮继续破浪前行。

  “吉祥三宝”之“值班值守”,在春节保障中践行初心使命。春节值班是广大党员干部必不可少的职责之一,为让人民群众过上一个安全祥和的牛年春节,广大党员干部要强化责任心和使命感,统筹好疫情防控和春节保障,为人民群众过上一个安全祥和的牛年春节“保驾护航”。2021年春运从1月28日开始,根据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春运期间长途旅行会大幅减少,但是中短途出行可能增多,做好人民群众的出行通畅和交通安全成为春节期间的重要工作之一;要坚守值班岗位,细致严密地做好能源、通信、安保、物资供应等节日期间的各类保障工作;要扎实开展走访慰问,让困难群众温暖过节;要关心关爱“就地过年”的外来务工人员,为他们带去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要做

  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构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铜墙铁壁”,以优异的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吉祥三宝”之“年夜饭”,在万家灯火中抒发为民情怀。近期,全国多地相继出现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的新冠肺炎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容不得丝毫麻痹和疏漏。为巩固当前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多个省市发出了“就地过年”的倡议,以最大程度缓解防疫压力,广大党员干部更应以身作则,做好“就地过年”的打算,正如苏轼所云“此心安处是吾乡”,这顿年夜饭无论是在工作所在地,还是在温馨的家中,更或许在奔波的路上,都有着特别的意义。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我们战斗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条战线上,落实好“六稳”“六保”工作任务,实现了经济增长率先由负转正。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常言道“一家不圆万家圆”,望着中华大地处处万家灯火、欣欣向荣,这一顿“年夜饭”无论在何地,相信都会品出生活的吉祥如意和幸福圆满。

  “吉祥三宝”之“春节联欢晚会”,在其乐融融中扬帆起航。“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深深植根在历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中,自1983年中央电视台面向全国人民直播第一次春节联欢晚会以来,这一道精美的视觉、精神“大餐”也成为当代华夏儿女大年三十晚上守候期盼的“新年俗”。1984年的春晚,香港歌手张明敏以一曲《我的中国心》,引发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思乡情怀和中国情结;1985年《十五的月亮》,唱出新时代中国军人默默奉献的心声,成为一个时代的“歌声嘹亮”;1990年陈佩斯与朱时茂表演的小品《主角与配角》,一串串笑点,让春晚成为欢乐时光;1998年那英、王菲“珠联璧合”《相约1998》,抒发了浓浓的爱国情怀;2011年“旭日阳刚”组合以独特的农民工气质唱响了《春天里》,打动了亿万观众;2021年春晚共有歌舞、小品、诗朗诵等40个精彩纷呈的节目,寄托着中国人对家、对美好生活、对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无限情思,让我们一起期待、一起守候。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广大党员干部在守护万家灯火中,张满“乘风破浪、激昂青云”的梦想风帆,远航、远航,惟愿锦绣河山华灯初上、国泰民安。

  论春节的文化内涵1000字作文篇四

  【儿时的春节

  抹不掉的记忆】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我是生长在苏北农村的一名85后,这首童谣里描述的春节是我从小经历到大的。在我的记忆中,儿时的春节总是令我向往的、怀念的,是深藏在记忆深处抹不掉的。回忆起小时候的春节,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写春联、蒸馒头和守岁了。

  太爷爷生前任过私塾先生,喜欢写毛笔字,方方正正的正楷字远近闻名。时至今日,老家的房子上还留存着太爷爷写的“自力更生”四个大字。小时候一到春节,家里就十分热闹,十里八村的庄邻提着红纸登门排队找太爷爷写“门对子”,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春联。这个时候的我总是最开心的,因为来的人都会带上瓜子、花生、糖,我的口袋总是装得满满的,这样自豪且快乐的春节氛围一直延续到我小学毕业。后来,随着春联的商业化、多样化,很多人把写春联变成了买春联,在我记忆中春节的年味也逐渐冲淡了不少。

  除了写春联,过年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蒸馒头。我们家在村里是个大户人家,全家老老小小加起来有十来口人,过年蒸馒头在我们家算得上是一件体力活,需要全员上阵。作为家里的孩子,我们的任务就是玩面团,太爷爷会拿出他的看家本领帮我们捏面人。太爷爷捏的面人惟妙惟肖,成了我们家孩子到外面炫耀的资本。奶奶的手非常巧,蒸出来的馒头既有外貌更具内涵,软糯香甜的红豆馒头是奶奶的拿手活。记得小时候,我们家总是村里第一个蒸好馒头的人家,奶奶也总是把蒸好的红豆馒头送给邻居品尝,然后带着大家的一致认可高兴地回家。

  守岁,顾名思义就是“熬年夜”。在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通宵守夜,边包饺子边看春节联欢晚会。记得当时看的还是熊猫牌黑白电视机,通过电视,我们获取了很多童年的快乐。对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并没有因为黑白色彩而削弱记忆,反而对倪萍、赵忠祥的主持,对赵丽蓉的小品更加记忆深刻。小时候觉得春节联欢晚会上的每一个节目都很好看,聚精会神的我甚至可以把小品里的每一句台词都背下来。在包饺子的过程中,母亲会洗上几枚硬币,有1毛的也有5毛的,随机包到饺子里。在大年初一吃饺子的时候,冲着硬币,我们吃饭的速度会比平时快好几倍,因为儿时的我们相信:吃到硬币可以幸运一整年。

  小时候的春节年味很浓,仪式感也很强。从腊八开始,每家每户都会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过年任务。贴春联、放鞭炮、发压岁钱都十分讲究。整个春节的战线会拉得很长,七大姑八大姨似乎要家家走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会因为过年这一特殊的节日而得到进一步升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尤其是那些富含美好寓意的祝福会一代接着一代传承下去。

  论春节的文化内涵1000字作文篇五

  【米香浓郁闽中年】

  “廿八糍、廿九粿,初一早免起火。”日历进入腊月,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人们赶完年集、清理完屋里屋外的蛛丝烟尘,家家户户便开始赶制过年吃的美食。

  我的家乡地处闽中,山区盛产稻米,乡亲们每日三餐以米制品丰富胃肠,却也有滋有味。

  我们家每逢廿八就要打糍粑,廿九要做米粿祭祖。吃过年夜饭,一家人还要围炉炸豆腐、炸糍丸。灶膛里的火种会留着慢慢烧到“第二年”,于是就有了“廿八糍、廿九粿,初一早免起火”这个童谣。

  米粿是用粳米打成的。把粳米蒸熟,再倒入石臼中捣烂,粳米色白如脂玉,嚼起来韧性十足。然后双手并用搓粿丸,动作像打太极拳,小时候我们跟着大人们学得不亦乐乎。

  如果在打米粿时,加入葱花以及被香油爆炒过的鼠曲草,那便成了咸香的绿粿。掺红糖一起捶打,叫甜粿。把粿团塞入锡模,拓出来

  的形状如铃铛,再叠成宝塔样子,名曰“蛮头粿”。

  山里起雾了,接着又下了霜,当太阳从阴霾里跳出,把天空的底色烤成青花瓷色时,年近了。这时,母亲会跟伯母一起,把磨好的米浆压成团,然后在筛子里搓揉,那一颗颗珍珠粉粒,便落下了筛眼,晒满了院场。

  村里过年有互赠米粉的习俗,《清嘉录》谓之“送年盘”。苏轼在《馈岁》里写过:用春出的米磨出面,做一些米面之食送给邻里乡亲贺新年,这个米面就是米粉。米粉制作比米粿和珍珠粉复杂,米浆挤压成粉团,而后蒸熟了在石臼里捶打,再把粿团压出粿条来,需要入锅反反复复煮。

  民间“庆贺多尚彩联,宾宴不离红蛋”,那酒糟染红的鸡蛋,是年节饮食的标配。年夜饭五花八门,米粉上桌如玉缕金丝,在盘中交织缠绵。长长的细条,搭上葱叶和佐料,色彩明快,给喜庆的家宴增添了无限温暖。

  母亲在年夜饭后生火热油,我们兄弟姐妹围在灶台前,跟着炸糍丸。炸糍丸要用糯米粉拌上白糖捏成柱状,一段段掰下来放到油锅里,铜钱般大小的丸子炸熟后呈古铜色,寓意大富大贵。糍丸皮脆里酥,香甜可口,起锅后瓮藏,防止霉变。

  村人待客如同小说里的梁山好汉,崇尚大块吃肉与大碗喝酒。家家户户自酿红酒数缸,然后在过年时每人三碗,敬遍所有宾客,直至一屋子的人都面红耳赤。那红酒绵柔香醇,并且甘甜爽口,许多人饮后拍手叫绝。倘若有朋自远方来,性情豪爽的乡亲,就会忙不迭地开坛倒酒,那持久的凝香随即冲天而起。那白瓷碗中春光潋滟,火红的琼浆如江波映日,涤荡胸腔。酒未入肠,人便陶醉。

  生活的习惯形成了节日文化,一道道美食筑就一个个节日的内涵。时光在流逝,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变化,但传统的年味在老百姓们欢乐的笑声中继续拔节成长!

篇五:漫谈春节的文化内涵论文

  

  春节有什么文化内涵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春节有什么文化内涵,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春节的文化内涵

  春节首先代表着温暖和亲情。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一年不赶,赶三十晚”……这些话,道出了春节所负载的厚重历史积淀,以及春节在中国人心目中的至圣地位。从漫漫羁旅风雪夜归,到春运期间滚滚人潮,构成从古到今中国春节来临之际永恒的景观。“回家过年”不仅仅是亲人的聚会,也是精神的洗礼与伦理关系的更新。

  其次,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心结。不能回家过年的中国人,哪怕不孤单,却总有一种“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的漂泊失落感。旧时北京人过年要吃荸荠,荸荠谐音“必齐”,说的就是新年亲人必须齐全。年夜饭是中国人一年一度不可或缺的精神聚餐,这顿饭无论如何一定要在家里吃。人们将自己的感情、愿望、伦理、信仰都积聚在这一节日上,使春节已经不是简单的时间点,已经被广大人民充分价值化,乃至成为一种民族文化象征与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力量。

  正因为春节这些特质,确定了它在中国人生活中第一大节的当然地位。现代化的进程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但是,改变不了春节返乡的汹涌人潮,改变不了天下游子的一片归心。节日文化一旦成为传统,就具有它特定的社会意义,这种意义适应了人性的需要。春节尤其如此。

  春节作为民族文化遗产,不仅需要呵护、珍视,更需要经营。它是中国民众一年一度情感、愿望的释放日,应该努力使充满活力与温情的传统春节永远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期盼,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坚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在文化多样性中闪现出民族文化的光彩。

  “春节,这高悬在民族天幕上的古老明灯,以其独特而永恒的光芒辉映着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这样的光芒,明亮又温暖。”“节日有

  着特定的民俗文化内涵,是一种特殊意义的文化资源。而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社会意义尤为巨大。”长期研究民俗文化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萧放如是说。

  春节习俗

  守岁

  在这个俗称“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的大年三十晚上,千家万户家人团圆齐聚一堂围坐在一起,摆上瓜果点心,或欣赏着春节晚会,或聊天唠嗑,或打牌娱乐,抑或是把酒言欢。像很多传统节日一样,我们更注重的是其外在的形式,只要能给我们带来欢乐,有没有年兽、“祟”会不会来已经不重要了。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惜光阴之意;年轻人守岁,是祝父母长命百岁、寿比南山。

  祭财神

  财神爷在汉族民间传说中是主管财源的神明,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道教赐封,二是汉族民间信仰。道教赐封为天官上神,汉族民间信仰为天官天仙。祭财神这项活动一般是在正月初二进行。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一般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祭祀的项供品用鱼和羊肉。这天中午一般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关于财神到底是谁,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行业,所敬奉的财神也不同。一般来讲主要传说有以下几位:五路财神(即陕西终南山的玄坛真君赵公明,与四名掌管财富的神灵:招宝天尊、纳珍天尊、利市仙官、招财使者等主掌招财纳福属神之合称)、守财真君(《封神演义》中的比干被姜太公封为文曲星君,道教尊其为守财真君,民间认为其无心而不偏私,故尊为“财神”,又因为比干是一位文臣,所以也被称为文财神)、关羽(传说关羽擅长簿记方法,能保护商业利益。又因关羽是一位武将,所以也被称为武财神)。

  放爆竹

  每到春节,华灯璀璨,鞭炮声此起彼伏。据史书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意思是说,当时人在初一早上起床后先把竹子放在火里烧。竹子爆裂发出巨大的声响,就能吓跑怪兽与恶鬼,保护全家平安。这虽是汉族民俗传说,但却反映了汉族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作为小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燃放爆竹已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除了在春节辞旧迎新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诸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婚嫁、建房、开业等,亦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

  舞狮

  舞狮是一种民间传统表演艺术,表演者扮成狮子的样子,在锣鼓音乐下作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因为中国民俗传统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故每逢喜庆节日,例如新张庆典、迎春赛会等,都喜欢敲锣打鼓,舞狮助庆。

  舞狮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广东的舞狮表演最为有名。狮子是由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子有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在表演过程中,舞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表现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阳刚之气。

  其它形式的民俗,如祭火神、社火、吃灶糖、照田蚕、开门炮、点天灯、扫尘、拜茶、桃符、旱船、捏油灯、剪春幡、跑竹马、陇县社火、送孩儿灯、点灯山、……中国的传统习俗可谓数不胜数,正如我们的传统文化一样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虽然民俗形式是多样的,但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这些形式,给我们带来欢乐,让我们能够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春节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

  春节对于中国人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个假期,更是一种文化的符号和象征。春节是一个全家团圆、共享天伦之乐的节日,是一个满怀生机、为来年积蓄力量的节日。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伴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春节的影响力在国外不断扩展。海外的华侨华人、留学生都会在春节期间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很多活动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认可。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学习、工作和生活,更进一步了解中国春节以及中国文化。春节,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篇六:漫谈春节的文化内涵论文

  

  春节文化的精神内涵

  春节是一个立体性的、连续性的大年节,一般认为它从腊月初八开始,直至正月十五才结束。其内容包含祭神、敬祖、守岁、祈年、贺春、拜年、爆竹、联欢等活动和习俗。从岁首祈年祭礼的上古时代到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过年这个节日被一代代中国人传承着。

  在这个绵延不断的链条中,过年的内容和方式不断发生着变化,但过年的诸多精神内涵却一直传承至今。我在此将这精神内涵简单归纳为:一颗感恩之心,一种团圆之乐,一个希望之梦。通过祭神祭祖,感恩天地护佑、祖先保佑,让我们在“衣食住行用”上得到了收获;通过亲人团圆,让我们尽享天伦之乐,尽情释放在“仁义礼孝和”方面的心理需求;通过贺春庆典,让我们于欢乐中憧憬在“福禄寿喜财”方面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1.感恩之心

  从很大程度上讲,春节就是一场感恩的仪式。为何这么讲?让我们先从春节的起源说起。

  关于春节的起源,通常认为始于殷商时期岁尾年头的祭神祭祖活动,而这种祭祀活动又发端于原始社会合祭众神的“腊祭”。段宝林先生说:“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一个节日,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一般认为其源为上古的蜡祭。”

  为了过好春节,古人在腊月就开始忙着祭神祭祖了。蜡祭祭祀的神灵很多,包括传说中创造了人类的创世始祖女娲、教会了人们渔猎方法的人文始祖伏羲,还包括想象中的天神、地神、风神、雨神、山神、水神等等。祭祀的目的,主要是向神灵们表达感激之情,感谢他们赐予阳光雨露,感谢他们教会我们谋生的本领,让我们得到了温暖,收获了粮食,捕猎到了鱼和野兽。

  到后来,春节祭祀的对象,主要是与人们现实生活联系更加紧密的灶神、门神、财神和家族祖先。到了近现代,虽然神灵信仰逐渐淡化,但年俗中祭神祭祖的传统在各地仍或多或少保留了下来。

  比如腊月二十三,是祭灶神(俗称灶王爷)的日子。传说灶神是玉帝派到人间的特使,这一天要回到天上报告这一家一年来的善恶。祭拜的目的,首先是感恩他一年来驻守灶台,使一家人有饭吃;然后,希望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如今,随着厨房结构的不断变化发展,灶王爷的画像已难见踪影。不过,门神却从古至今一直没被冷落。即便今天,许多人家在春节前都要在大门上张贴门神年画。门神作为守卫门户的神灵,驱邪逐鬼,守家卫宅,保一家人平安,我们在过年时当然要向其表达感恩之心。

  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还是财神。许多地方的习俗认为:吃团圆饭时放鞭炮,主要就是为了迎接财神。在有的地方,团圆饭一年比一年吃得早,边吃边放鞭炮,称作“抢路头”。大家相信:早放鞭炮就能把路头财神早点接到家,使这一年财运旺盛。

  春节期间祭祖,在许多地方是与祭神同时进行的,但也有单独祭祀的。祭拜之前,先是接引。迎接祖灵的时间,各地并不统一。绝大多数地方,祭祖的时间是在除夕夜,有的在年夜饭前就先请祖先,有的在子时到来前开始举行仪式,有的在午夜零点准时接引。

  祭祖的仪式,各地有别。有的在除夕夜专设的天地桌前举行,由因为祖宗是“家亲”而不是神,仪式在家中堂屋进行。有的地方,家家户户在堂屋中悬挂祖先画像,但多数地区只是供着祖先的牌位。在

  全家中的最长者主持。有的地方,将祭祖的仪式称之为“拜家堂”,祖先的牌位前摆好美酒佳肴、时令果品,供列祖列宗享用;点燃香纸蜡烛后,家长率子孙行叩祭礼。在祭祖时,要面对列祖列宗的牌位,逐

  项禀报家中一年来发生的喜庆事件,大到娶媳、聘女、生儿添丁,小到生活怎样等。

  虽然各地祭祖的时间和仪式有别,但目的和意义却是大体一致的:慎终追远、礼敬祖先,感恩祖先的恩典和保佑,感恩祖先开创的良好家风、族风和开拓进取精神;呼唤祖先回家过年,同时祈求祖先继续保佑子孙后代繁荣昌盛、诸事顺意。

  春节祭神祭祖的习俗能一直保留下来,是因为,我们的感恩之心一直没有改变,我们对丰收、平安、祥和的期盼一直没有改变。

  春节是中国人的感恩节!从古至今,春节习俗始终浸透着一颗感恩的心。

  2.团圆之乐

  家的观念是中国人最浓厚的传统观念,这种观念在春节习俗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回家过年,是许多人一年到头的最大心愿。说团圆是春节文化的核心内涵,相信多数人都会认同。

  我们常说“新年快乐”!新年为什么快乐?首先就是能够与父母亲人在一起。世界上还有什么能比家人团聚更让人快乐的呢?所以,过年了,远在他乡的游子,无论天涯海角,即便舟车劳顿,都会想尽办

  法赶回家乡,与父母亲人团聚,赶上除夕夜的团圆饭。

  大年三十夜,是真正意义上属于中国人的岁尾与年头。“一年不赶,就赶三十晚”。除夕,凝聚了中国人一年的亲情惦念,积淀了一年的离合悲欢。无论是在外打拼的游子,还是在家中留守期盼的父母,聚在一起吃上一顿年夜饭,一家人举杯同庆,欢声笑语,团团圆圆,这是每个人春节时最期待的事。人们既是在享受着满桌的美酒佳肴,更是在享受着那份团聚的欢乐与喜庆的气氛。

  吃团圆饭,是举国上下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最为热闹欢快的时刻。丰盛的年菜美食摆满一桌,全家围坐在一起,共吃“团圆饭”,此时此刻,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欢笑,心头的慰藉与充实感难以言喻。

  年夜饭各种各样的食物,往往都富含美好的寓意。在南方,不少地方有两样菜必不可少:一是象征“年年有余”的整鱼,二是象征“团团圆圆”的丸子(南方人俗称圆子)。北方习俗,则是家人围坐一起包饺子和吃饺子。饺子的做法,最重要的是和面,“和”与“合”谐音,“饺”与“交”谐音,“合”与“交”都有相聚之意,所以“饺子”象征着亲人团聚、家人团圆。

  在许多地方,除夕夜就直接叫“团圆夜”,可见团圆确实是春节文化的主要精神内涵。一年一度的“团圆饭”,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民俗文化活动,充分表现出了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与天伦之乐。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这种天伦之乐,把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表现得淋漓尽致。除夕夜的家人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无限安慰与满足,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对于中国人来说,除夕不仅仅是一场欢乐的聚会,更是一场精神的仪式,强化着家族成员间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的年夜饭内容甚至地点等都有所变化,但变化的是形式,永远不变的是暖暖融融的爱意,是亘古不变的亲情。一年里再艰苦再困难,除夕夜面对从心底爱护自己的家人,我们都会自然地敞开心怀大笑大闹,给自己疲惫的身心一次任性的权利。

  年夜饭后围炉守岁,是春节的重要习俗。守岁的目的,原是强固

  身体,延年益寿。为了防止瞌睡,许多地方还形成了一种禁忌,说如果不好好守岁,第二年身体会不好。实际上,守岁的主要目的还是感恩父母,向老人表达孝心。许多人一年中少有时间陪老人聊天,除夕夜守岁,不正是一个借春节习俗陪伴老人和家人的好机会吗?

  如果说除夕夜的主题是家人团圆,那么春节期间走亲访友、互相拜年,则是在更大范围内和亲戚朋友们的团圆。

  春节是中国人的团圆节!从头至尾,始终洋溢着亲人团聚的天伦之乐。

  3.希望之梦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到了,万象复苏草木更新,在春节这个除旧迎新、送冬迎春的大好日子里,很自然的要满怀喜悦之情,载歌载舞地隆重庆祝这个节日。

  春节是中国人普天同庆的狂欢节,整个节日期间,除了家人团聚、亲友拜年之外,还有一系列让人兴奋、充满激情、充满欢乐的习俗与活动。

  春节贺春的习俗很多,比如贴春联。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将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春联的内容,多

  为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感恩天地赐予,祈盼来年丰收。

  比如挂年画、挂灯笼、贴窗花、贴福字。挂贴年画在各地都很盛行,浓墨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门前张挂大红灯笼、门上贴“福”字等习俗,除了增添节日气氛外,无不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和梦想。

  比如逛庙会。这是各地人们春节期间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北京的庙会,闻名全国,如五显财神庙、东岳庙、白云观等处的庙会,人潮不断,非常富有过年的民俗文化特色。逛庙会,除了拜神外,品尝风味小吃、玩游戏和购买风车等小玩意儿是重要内容。春节时到五显财神庙“借元宝”,是许多老北京人的重要活动。庙里最吸引眼球的,是一个巨大的金元宝,人们排着队摸金元宝,憧憬来年多多发财。

  比如舞龙灯。舞龙灯又叫龙舞,是一种古老的民俗舞蹈。一般用竹条或铁丝扎成龙形,里面安上蜡烛或灯泡,外用布或纸包裹,上涂彩色而成。中华民族以龙的传人自居,龙的形象优美而矫健,被人们认为是吉祥如意和奋发腾飞的象征。所以,古往今来,东南西北,春节期间,都有舞龙灯的习俗。舞龙灯又被称为“耍龙灯”,在许多地方,耍龙灯不但要在本村本地耍,还要舞着龙灯到周边村寨和集镇去“大显身手”,以赢得阵阵欢呼为乐。龙灯在舞动,人们心中在祈祷:新的一年潜龙变飞龙,奋发向上冲。

  比如逛灯会。正月十五观赏花灯的习俗由来已久,而实际上,许多地方的灯会从春节前就开始了,正月十五达到高峰。南京的灯会历史特别悠久,文献记载,早在南朝时就有了灯会。每逢元宵节,“灯火慢市井”,场面壮观,热闹非凡。2006年,“秦淮灯会”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正月初八,一些地方的习俗说该日是谷子的生日,大人要向小孩介绍各种谷物的相关知识,教育他们要珍惜粮食,并由小孩做一顿饭给家人吃。同时,要祭拜谷物的牌位,祈祷谷神保佑家里今年能实现丰收的梦想。另有一些地方,这一天有“放生”的习俗,就是把家里养的一些鱼、鸟拿到外面,放归野外。初八放生,不仅体现了古人尊重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品德,也表达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间万物尽

  皆繁荣的美好愿望。

  春节期间各地的民俗活动还很多,诸如划旱船、踩高跷、耍狮子、扭秧歌等。整个节日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彩龙飞舞,热闹非凡;鞭炮声、叫卖声、奏乐声、锣鼓声此起彼伏,一浪接着一浪。人们一扫平时的疲累态和严肃态,精神焕发,笑逐颜开。许多人除了四处观看各种表演及活动外,还会亲身参与到社火、秧歌、戏曲、舞龙的表演中,表现出“真我”的一面。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的喧闹和热闹,既是人们对自己一年成就的庆祝,也是辛勤劳作一年后的彻底放松,更饱含着人们对新一年的希

  望、憧憬和梦想。对我们许多人来说,新年梦想不外乎就是平安顺遂、吉祥如意、福禄寿喜财五福临门。

  春节是中国人的狂欢节!自始至终,在欢乐中编织着来年的希望之梦。

  4.结语

  前面,我将春节文化的主要精神内涵归结为:一次感恩的仪式,一出团圆的喜剧,一场狂欢的庆典。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之心,是形成我们道德意识非常重要的基础。对天地神灵和祖先的感恩,是形成我们义务观和天职观的重要精神来源。既然得到了上天的眷顾和祖先的庇护,我们不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吗?我们能不奋发努力作出成绩吗?只有牢记自己的责任与担当,交出满意的答卷,我们才无愧于天地的恩赐和祖先的护佑。

  回家过年,家人团圆,本质上是对父母养育之恩和家人陪伴之恩的感谢,是对家庭和家族的精神认同。这是形成我们人伦道德的基础情感。没有父母哪有我们,离开了父母的养育,我们怎么能长大成人?我们不好好孝敬父母,还配为人子女吗?春节期间互相拜年,本质上是对亲友和社会各方面帮扶之恩的感谢,这是维系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至于春节期间一系列贺春祈年的狂欢活动,前面已经说到了,其真正含义是播种希望、编织梦想。梦想,是对未来的期望和憧憬,是

  形成我们人生规划和理想追求的重要基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没有梦想,人就没有追求,没有前行的动力。我们现在都在谈中国梦,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需要由全体中国人民共同来实现。只有当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中国梦才能顺利实现。春节,正是每一个中国人放飞个人梦想的时候。

  春节是中国人感恩上天赐予并宣示责任担当的节日,是庆祝亲人团圆并促进社会和谐的节日,是迎接万物复苏并勾画美好梦想的节日。春节文化体现出来的感恩思想、团圆思想和美好梦想,以及由它们衍生出来的责任、担当、孝道、友爱、追求、理想等积极的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为丰富人类思想文化宝库作出的重要贡献。人类认同公平、正义、民主,也必然会认同感恩、团圆、梦想这样的价值观。这就是中国春节文化的世界意义。

  春节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感恩节、团圆节和狂欢节。只要我们永存感恩之心,永盼团圆之乐、永做希望之梦,春节习俗就会永存,春节文化的精神内涵就会更加发扬光大。

篇七:漫谈春节的文化内涵论文

  

  春节的文化内涵

  春节是祖国的传统节日,你知道春节的文化内涵吗?下面店铺就告诉你春节的文化内涵,一起看看吧!春节的文化内涵

  春节文化的重要特征,在于团圆与和谐。外出远门的的人无论离家多远都要回家过年,因此春运每年都是热点话题,春节是中华民族团圆的节日,几千年来已经融入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中。春节文化内涵中的和谐,首先是每个人都要心情舒畅。我们常说:“新年快乐。”它不仅仅代表着祝福,更是中华民族集体人格的体现,希望每个人都能快快乐乐、和谐相处,与家人、亲友、邻居、同事保持和谐,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只有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里,才是快乐的幸福的。可以说,春节就是社会群体和谐团结的黏合剂。

  我们常说:“辞旧迎新。”辞什么,迎什么?辞的当然是过去一年中所有的一切,但我想我们要抓住最重要的,总结得失,吸取教训,“一年之计在于春”,为迎接新的一年的工作和生活中的各项事情做好充分准备和计划,而不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成功也好,失败也罢,什么都没有了。为什么各个单位到年底都要进行述职,这就是辞旧迎新的好的方式,也是对春节文化内涵的正确阐释。

  百善孝为先,传统的孝道文化数千年来一直影响着整个华夏民族。一年忙到头的人们,离家再远,事务再忙,也得回家。几代人在鞭炮声中、在欢笑声中享受着人间温暖,骨肉情深体现得淋漓尽致。每年春节祭祀祖先,敬奉神灵的活动,更是传统孝道的一种延伸,寄托着人们对祖先的崇拜及对自然的敬畏。儿孙们在春节的各种仪式中耳濡目染,自然就不自觉的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中了中国人的社会伦理观念,宣扬了孝道文化。

  春节传说故事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

  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春节的来历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相关热词搜索: 漫谈春节的文化内涵论文 漫谈 内涵 春节

版权所有:学富范文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学富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学富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10062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