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彭士禄8篇

时间:2022-06-03 15:10:02  阅读:

2021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彭士禄8篇

2021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彭士禄篇1

  彭士禄,男,汉族,1925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广东海丰人,我国著名的核动力专家,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是党的早期领导人、我国农民运动的先驱彭湃烈士之子,年幼时父母牺牲,8岁就被国民党反动派投入监狱,此后颠沛流离,几经辗转到达延安,在党的培养下成长成才。上世纪50年代,他响应党中央号召,隐姓埋名投身核潜艇研制事业,担任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主持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装备、试验以及运行的全过程,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研制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后,他负责引进大亚湾核电站,组织自主设计建造秦山核电站二期,引领我国核事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曾任原第六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原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原科技顾问,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2021年3月在北京逝世。

  彭士禄同志个人成长和家庭发展,历经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各个历史时期,见证党的建立、巩固、发展的百年奋斗历程。他继承先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继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始终保持着对党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他以身许国、科技报国,求实创新、敢于拍板,践行了“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铮铮誓言,为我国核动力事业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高风亮节、淡泊名利,永葆初心、不改本色,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不息、躬耕不止,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生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

  彭士禄同志的先进事迹广泛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科技工作者普遍认为,彭士禄同志是红色家风的优秀传承者,是科学家精神的杰出践行者,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时代楷模”为榜样,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党百年奋斗中感悟信仰的力量,把个人成长奋斗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追授彭士禄同志“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他先进事迹的短片。中央宣传部负责同志为彭士禄同志亲属颁发了“时代楷模”奖章和证书。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协、中国核工业集团党组负责同志,广东省有关方面负责同志以及干部群众、科技工作者、青年学生代表参加了发布仪式。

2021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彭士禄篇2

  在1988年9月27日之前,彭士禄这个名字,鲜有人知。当中国导弹核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后,他才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2021年3月22日,彭士禄走完了96岁的人生。老人留下遗愿,将自己的骨灰撒进大海,他要与海洋深处无声的老朋友核潜艇永远相伴。

  国士无双,哀思记之!近日,中宣部决定,追授彭士禄院士“时代楷模”称号。从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到大亚湾核电站,再到秦山二期核电站,彭士禄为之倾注了大量心血,被誉为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他曾说“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炽烈激情酿造中国核动力的辉煌

  和父亲轰轰烈烈声名远扬的革命事业不同,彭士禄从事的事业注定需要他隐姓埋名。

  1959年,苏联以技术复杂、中国不具备条件为由,拒绝为研制核潜艇提供援助。为此,毛泽东同志提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在如此决心下,彭士禄接过了此项任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成为彭士禄和同事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1962年2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然而,当时“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想要造核潜艇,简直比登天还难。无图纸资料,无权威专家,无外来援助,包括彭士禄在内的所有人,谁也没见过核潜艇长什么样,仅有的参考资料,是从报纸上翻拍的几张模糊不清的外国核潜艇照片,和一个从美国商店买回来的儿童核潜艇模型玩具。在这种状况下搞核潜艇不得不全靠“自教自学”。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后,加紧研制核潜艇的任务便被进一步提上了日程。1965年中央专委批准正式研制核潜艇,并要求1970年建成潜艇陆上模式堆。于是,科技人才从祖国四面八方汇聚到四川西南部大山深处的一个代号叫“九〇九”的基地,彭士禄也是其中的一员。

  20世纪70年代初期,核潜艇陆上模式堆研制在摸索中前行,很多问题存在争论。但那时,彭士禄敢拿主意,因此大家都管他叫“彭大胆”“彭拍板”。对此,彭士禄总是哈哈大笑:“我胆子是大,敢做决定,但我是有根据的。”他的“根据”就是数据,而且坚信一手数据。当时曾有人善意提醒他拍的太多了,当心拍错了。他笑着说:“关键时候不拍板怎么行,拍错了我负责,要砍头砍我,要坐牢我去,陆上模式堆搞出来可以给我提一万条意见。”

  经过数年艰苦奋战,1970年8月30日,在“九〇九”基地,由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设计研制的核潜艇陆上模式堆顺利达到满功率,发出了中国第一度核电,4.6万个零部件全部由中国自主研制,这意味着新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心脏——核动力装置开始运行了,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聚焦核电将核能服务于社会

  彭士禄说,他一生只干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核潜艇是大国重器,于无声处壮国威;核电技术是国之光荣,事关国计民生。

  1982年,国家决定在广东引进国外技术设备,建造内地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项目,并成立广东核电建设指挥部,任命彭士禄担任总指挥。彭士禄再次披挂上阵,扑到我国首个商业核电站事业中去,为大亚湾核电站以及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作出了突出贡献。

  参与其建设的老专家郭天觉曾撰文回忆,改革开放初期,广东能源紧缺,电力经常“停三开四”。彭士禄讲得最多的是“抓紧时间”“尽快保证广东核电站建成,每一天就是100万美元的利息”。他经常深夜与大家一起聊工作,问进展。

  同时,彭士禄主持建立的核动力装置主参数计算方法,在主参数选定、系统组成及关键设备的选型等方面有很强的使用价值,并可应用于压水堆核电站。他对秦山一期核电站由熔盐堆改为压水堆的堆型选择方案确定,起了关键作用;他提出了大亚湾核电站的投资、进度、质量三大控制,撰写了《关于广东核电站经济效益的汇报提纲》,为大亚湾核电站的上马打下了基础。

  另外,彭士禄还将敢“拍板”的精神带到了核电建设中。秦山二期核电站建设时期,彭士禄决定将“招投标制”引入工程建设。彼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人头脑中都有“计划经济”的框框,争论很厉害。最后还是彭士禄拍板,坚持招投标制,大胆迈出了第一步。

  凝聚勠力杨柳山,实现中国核电国产化

  彭士禄被任命为大亚湾核电站筹建总指挥之后,1986年,彭士禄又成为了秦山二期核电站的首任董事长,将满腔热情又投入到火热的中国核电国产化建设中。如果说秦山核电站的成功建成实现了我国大陆核电零的突破,那么秦山二期则是我国核电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

  据秦山二期核电站第一任总经理于洪福回忆,彭士禄在秦山二期任董事长期间有三大贡献:一是选点,确定了在杨柳山建设秦山二期;二是提出了股份制,建立了董事会制度;三是进行了初步设计,亲自计算了核电站主参数,为秦山二期的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时的中国,在工业基础、建造水平、材料及管理诸多方面均与国际上有很大差距,导致这个采用国际标准、由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管理和自主运营的核电站,注定要与艰难为伍,以坎坷为伴。

  尽管有大亚湾90万千瓦核电作参考,但把核电站反应堆三个环路改为两个环路,并不是像把三只腿砍掉一只那样简单,而是整个核电站的设计多要发生很大变更,133个项目需要重新设计,大量数据需要做兼容工作。

  当时有人断言,秦山二期核电站不可能按期建成发电。事实上每推迟一天发电,仅每天财务费用支付就高达上百万元。工程造价的提高,既影响到核电的竞争能力,又会影响到国产化的形象。秦山二期的成功与否,对每一个核电决策者和建设者都是一种考验。而这一切压力,并没有抵过秦山人“人定胜天”的信仰。

  面对困难,在先后担任董事长的马福邦、张华祝、赵宏同志运筹帷幄下,从容决策,精心组织,啃掉一个个硬骨头。中国核电国产化绕不开秦山核电二期的贡献,它既是中国核电国产化的练兵场,又是走向世界的实验田,包括“华龙一号”177组核燃料元件的改进和许多宝贵的数据都是在秦山二期核电站实验成功的。

  彭士禄说,搞任何一项核电工程,我们既要懂设计,懂经济,懂辩证法,还要关心建设人员的生活疾苦,要有安邦治国的理想和哀悯的情怀。否则核电站延误一天,损失多少,你心里就没数,你就管不好这个工程。

  在坚定建设国产化二期核电站项目中,彭士禄以他独具的个性、超凡的胆略,在浙江省政府的支持下,昂扬拍板,将中国国防建设中作出贡献的、施工技术超群的核工业二十二、二十三公司5000人挂在嘉兴市的临时户口,由秦山二期出资,全部落户到海盐,不仅满足稳定了秦山核电工程队伍,解决了历史上建筑施工单位建完就走,满地游离的困境,为工程建设者提供了固定的生活家园。这是几代人沉甸甸的嘱望,一份责任担当。

  三十年过去了,正是这支中国核电的建设队伍在海盐建起了九座核电机组,现在的秦山已不再有山野的鸟鸣和不奇的峰峦叠嶂,而是变成了中华大地上核电机组最多、堆型最丰富,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核电能源基地,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人民造福。这支队伍从海盐走出去,在中国大地上星罗棋布地建起了一座座安全、高效、清洁的绿色能源核电站。“浩荡入溟阔,志泰心超然”,这是彭士禄对核事业的不易情怀。

  大国重器,以命铸之。从1970年8月30日四川大山深处的我国首次核能发电,到如今“华龙一号”成为“国家名片”,我国掌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首堆示范工程进展顺利。很多像彭士禄一样从事核研究的工作者,在祖国贫弱的年代,创造出了荫护万代的财富,用自己坚挺的脊梁,给了整个民族以力量。几十年后,中国大地上已建起了一座座安全、高效、清洁的绿色能源核电站。一代又一代核工业人用沉甸甸的奉献,托起核动力,铸起核电站,挺起共和国和平利用核能的脊梁。

2021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彭士禄篇3

  1925年,彭士禄出生在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是彭湃的二子。上世纪二十年代,出身工商地主家庭的彭湃,冲破阶级的“枷锁”,成为“中国农民运动的第一个战士”。

  “一个漆黑的夜里,奶妈背着我逃难。”这是彭士禄关于人生最早的记忆。1928年,他3岁,母亲蔡素屏不幸被捕,英勇就义。1929年,彭湃在上海被捕,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高唱《国际歌》,慷慨赴死。那一年,年仅4岁的彭士禄成了孤儿。尽管彭士禄才4岁,他就已经成了敌人的“眼中钉”、全国悬赏搜捕的“通缉犯”。

  为了躲避国民党的“斩草除根”,彭士禄过起了姓百家姓、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生活。他先后在几十个贫苦百姓家生活过,每到一家,他都要改名。8岁时,彭士禄被国民党当局抓进监狱。在那里,他吃的饭里满是沙子、虫子,浑身都是虱子、疥子,晚上睡觉盖的是破麻袋。

  1935年,在狱友们的掩护下,在监狱受了一年苦、差点被饿死的彭士禄终于出狱。之后,他从监狱转到广州感化院,患重疾又差点病死。10岁时,他开始沿着铁道流浪,一度靠乞讨度日。后来,彭士禄再度被捕,这一次,祖母周凤将其营救出狱。此后他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在香港、澳门学习和生活。直至1940年,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彭士禄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和邓颖超。周恩来见到彭士禄时凝视了一阵子,亲切地拉着他的手说:“终于把你找到了。你爸爸是我的好朋友!”“要继承你爸爸的遗志,好好学习,努力工作。”

  后来,15岁的彭士禄来到了延安,于194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回顾过往,彭士禄总是饱含深情地说,“坎坷的童年经历,磨练了我不怕困难艰险的.性格,我对人民永远感激,无论我怎样努力,都感到不足以回报他们给予我的恩情。”

  “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

  1951年,彭士禄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留学苏联的名额,前往喀山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学习。

  1954年1月,美国东海岸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个巨大而灵巧的“黑色水怪”转眼潜入太平洋,游过墨西哥湾、荡过南美洲、横穿大西洋,途经欧亚非三大洲后又回到了美国东海岸,而这一切所消耗的全部动力来自一块高尔夫球大小的铀燃料。如果换了石油作燃料,需要整整90节车皮的石油,消息一经公布,举世震惊。这就是继原子弹之后再度震惊世界的美国核潜艇“鹦鹉螺”号。

  1956年,陈赓大将到苏联访问,正准备回国的彭士禄被密召到中国驻苏大使馆。陈赓问他:“中央已决定选一批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改行吗?”“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彭士禄坚定地说。

  “从未在晚上12点以前就寝过,我们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一头扎进去,就像沙漠中的行人看见了湖泊那样。当时,那种奋进不息、为祖国夺取知识制高点的心情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回忆这段时光,彭士禄这样说道。也正是这段时光让彭士禄与核动力结下了一生的缘分。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1959年10月,当时的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率团访华,毛泽东提出了为中国核潜艇研制提供技术支持的请求。赫鲁晓夫傲慢地回答:“你们中国搞不出来,只要我们苏联有了,大家建立联合舰队就可以了。”他甚至提出,在中国设立长波电台,建设供苏联的潜艇停靠的基地。

  毛主席听后愤怒地站了起来说:“过去英国和其他外国人占领我国多年,我们再也不会让任何人为了自己的目的使用我国领土!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1962年2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然而,当时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想要造核潜艇,简直比登天还难!无图纸资料,无权威专家,无外来援助,包括彭士禄在内的所有人,谁也没见过核潜艇长什么样,仅有的参考资料,是从报纸上翻拍的两张模糊不清的外国核潜艇照片,和一个从美国商店买回来的儿童核潜艇模型玩具。在这种状况下搞核潜艇不得不全靠“自教自学”。

  “那时候,条件艰苦啊,我们都能够干出来,不容易!”彭士禄深知,仅凭一腔热血是不够的,需要把自己和别人已有的经验和技能进行转化,同时大量吸收新的前沿知识。

  彭士禄针对全室大多数人只会俄语不会英语、而外文资料又大多为英文的状况,组织了集体英语学习。大家从早晨5点多钟起床就背英语单词,甚至上厕所时也在背,夜深了也要背上几遍新学的单词才去睡。这样边学英语,边看与各自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经过两年的努力,全室基本上过了英语阅读关,并且摸清了国外核电站、核动力装置的基本情况。

  “那时候,交通不便,我们吃住都在工地上。那里阴暗潮湿、毒蛇蚊虫肆虐,生活非常艰苦。我们是吃着窝窝头搞科研的,连窝窝头都吃不上时,就挖野菜和白菜根吃。没有电脑,仅有一台手摇计算机,大家就拉计算尺、打算盘,那么多的数据都是靠这些工具没日没夜地算出来的。”彭老回忆说。

  就这样,通过边学习边实践,他们逐渐扎实地掌握了核动力装置的基本原理及各系统、各专业间的内在关系。默默攻关,这些“门外汉”悄无声息地站到了核动力科学研究的前沿。

  “我来签字,我负责!”

  尖端科学讲究精细严谨,但彭士禄偏偏“大胆”。

  在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开发前期,许多人对核动力的知识都几乎为零,他们有学电的、有学化工的、有学仪表的,对某个技术上的问题意见不一致,甚至经常发生激烈的争论。出现这种情况,他就对研究人员说“不要吵,做实验,用实验结果说话。根据实验结果,我来签字,我负责!”

  1970年7月,反应堆开始缓缓提升功率。每提高一档功率,出现的险情也越多。问题不断增加,反对继续提升功率的意见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彭士禄力排众议,继续提升功率,8月30日,他决定实现主机“满功率”。这一天,实验现场围满了人,负责数据运算的黄士鉴并不知道彭士禄满功率的计划,下午六点多钟,黄士鉴发现,竟然满功率了!他以为自己算错了,继续算第二遍、第三遍,第三遍,他才确定。

  彭士禄的“大胆”,并非有勇无谋,“拍板”也并非胸中无数。有一次,有人问他:“为什么敢于拍板?”他说:“其实,有个秘诀,一定要用数据说话。”牢牢掌握实验数据,是他大胆决策的科学依据。也有人问他,“在潜艇核动力研制过程中,那么多次拍板,有没有拍错的时候?”彭士禄毫不掩饰地说:“有啊,怎么可能没有。错了,我就改过来,再继续前进。只要三七开,有百分之七十的把握就可以干,不然,都准备好了,要我们干什么?”

  就在核潜艇进行最后调试工作时,剧烈的胃疼袭来,彭士禄全身都被汗水浸透了,医生诊断为急性胃穿孔,这一次手术,彭士禄的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那一年,他才49岁!他说:“我喜欢这个工作,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就是死了也是值得的!”1988年,彭士禄又担任了秦山核电二期工程董事长,成功实现了我国核电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

  彭士禄曾在自述中写到:“也许因是属‘牛’的吧,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劲精神,不做则已,一做到底。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群体团结,是合力,至关重要,最怕‘窝里斗’,分力抵消,越使劲越糟糕,最后变成负力,悲矣!尽自己的力气去做正功,没有白活。”

  大国重器,以命铸之。他们在祖国贫弱的年代,创造出了荫护万代的财富,用自己坚挺的脊梁,给了整个民族以力量。几十年后,中国大地上已建起了一座座安全、高效、清洁的核电站。一代又一代核工业人不弛于空想,不鹜于虚声,将青春年华化作深海中前行的潜艇、澎湃动力的核电站,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2021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彭士禄篇4

  彭士禄,男,汉族,1925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广东海丰人,我国著名的核动力专家,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是党的早期领导人、我国农民运动的先驱彭湃烈士之子,年幼时父母牺牲,8岁就被国民党反动派投入监狱,此后颠沛流离,几经辗转到达延安,在党的培养下成长成才。上世纪50年代,他响应党中央号召,隐姓埋名投身核潜艇研制事业,担任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主持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装备、试验以及运行的全过程,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研制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后,他负责引进大亚湾核电站,组织自主设计建造秦山核电站二期,引领我国核事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曾任原第六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原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原科技顾问,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2021年3月在北京逝世。

  彭士禄同志个人成长和家庭发展,历经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各个历史时期,见证党的建立、巩固、发展的百年奋斗历程。他继承先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继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始终保持着对党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他以身许国、科技报国,求实创新、敢于拍板,践行了“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铮铮誓言,为我国核动力事业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高风亮节、淡泊名利,永葆初心、不改本色,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不息、躬耕不止,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生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

  彭士禄同志的先进事迹广泛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科技工作者普遍认为,彭士禄同志是红色家风的优秀传承者,是科学家精神的杰出践行者,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时代楷模”为榜样,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党百年奋斗中感悟信仰的力量,把个人成长奋斗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追授彭士禄同志“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他先进事迹的短片。中央宣传部负责同志为彭士禄同志亲属颁发了“时代楷模”奖章和证书。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协、中国核工业集团党组负责同志,广东省有关方面负责同志以及干部群众、科技工作者、青年学生代表参加了发布仪式。

2021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彭士禄篇5

彭士禄是广东海丰人,1925年11月出生,14岁就参加革命工作,后来到延安青年干部学校、延安中学学习,他的一生深刻体现了以身许国、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

在评选“时代楷模”的时候,评委们一致表示:彭士禄一生对党忠诚,始终坚决听党话、永远跟党走,一辈子两袖清风,克己奉公,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真正做到“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自觉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无论身居何位,始终保持了以身许国的家国情怀,他的故事感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把我往哪里搬。”这句话彭士禄一直身体力行,从年仅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他就一直深刻践行作为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被党和老百姓保护着长大的他,内心永远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无私无畏,敢作敢当,无怨无悔地为祖国核动力事业奉献了一生。

1951年,品学兼优的彭士禄通过考试赴苏联留学,专业是化工机械,他所有的功课全部成绩优秀。毕业时,彭士禄获得苏联颁发的优秀化工机械工程师证书。

1956年,彭士禄即将本科毕业,正逢陈赓大将访问苏联。陈赓把他叫到大使馆,跟他说:“中央已决定选派一批留学生改行学核动力专业,你愿意吗?”

“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彭士禄不顾改行需要从头开始学习的困难,毫不犹豫地回答。从那一刻起,彭士禄就与共和国的核动力事业紧紧连在了一起,从中国潜艇核动力到秦山一期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再到秦山二期核电站,都留下他辛勤的足迹与汗水。

在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的一生里,彭士禄从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从未向组织提出任何个人要求。他始终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勇挑重担,身先士卒,忘我工作,把毕生精力奉献给祖国的核动力事业。49岁时,彭士禄在一次核潜艇调试工作中突发急性胃穿孔,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可是手术后不久,他又忘我地投入工作之中。他总是说:“党和国家给我的比我付出的要多得多。”

彭士禄无论身处多高的位置,管理多少工程、项目与人员,都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牢记是党和人民将自己抚养长大,要回报人民,回报祖国。彭士禄生前在自述中写道:“也许因是属牛的吧,我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劲,不做则已,一做到底。如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2021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彭士禄篇6

  彭士禄,1925年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是革命先烈彭湃的次子。作为我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彭士禄主持了我国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装备、试验以及运行的全过程,参加指挥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调试和试航工作。改革开放后,他负责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的引进、总体设计和前期工作,组织自主设计建造秦山核电站二期,为我国核事业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他能从堆芯一直推算到螺旋桨”

  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上有4.6万个零部件,全部由我国自主研制

  3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核动力专家彭士禄在京逝世,享年96岁。生命的最后岁月里,彭士禄的病房中始终挂着一顶海军军帽,帽子上绣着中国的核潜艇。几个月前过生日那天,他的病房里摆放的也是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模型。核潜艇、核事业,是彭士禄一生的牵挂。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被徐徐推向大海。艇上有4.6万个零部件,全部由我国自主研制。至此,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62年2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核潜艇技术极为复杂,全艇设备、仪器仪表等多达2600多项,近5万台件,电缆总长近百千米,管道总长30余千米。作为核潜艇心脏的动力装置,反应堆的研制更是难上加难。

  当时中国在核潜艇建造方面所掌握的知识近乎为零,包括彭士禄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见过真正的核潜艇到底长什么样。这种条件下怎么开展工作?彭士禄说:“我们这批人有学化工的,有学电的、仪表的,我们大多数人不懂核,搞核潜艇全靠4个字——‘自教自学’。”

  没有资料、图纸、设备,没见过实物……彭士禄带领科研人员用简陋的计算工具计算了十几万个数据,建立起中国核动力装置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并最终确定了100多个参数。有时为了验证一个参数,科研人员没日没夜地“三班倒”,用仅有的一台手摇计算机和几把计算尺,连续算上好几天。有的人手臂摇肿了,有的人手心磨起泡,仍然坚持摇下去,直到验证准确为止。

  彭士禄主持了核动力装置的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攻克了诸多重大技术关键——不到3年,就完成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基本设计方案;仅用不到6年,我国建造的1∶1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成功实现满功率运行。

  “他能从堆芯一直推算到螺旋桨!”如今,82岁的热功专家黄士鉴回忆起与彭士禄共事的经历,做出这样的评价。那时的彭士禄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一生也离不开核事业!”

  “对了,成就归大家;错了,我来负责”

  经常“敢于拍板”,他引领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赋予国家自立、民族自强以无穷的力量。

  核潜艇是大国重器,于无声处壮国威;核电则是战略性高科技产业,事关国计民生。和平运用核能,将核能服务于社会,是彭士禄的毕生心愿。他曾说,自己一辈子干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

  中国发展核电,究竟该走哪种技术路线?上世纪70年代,熔盐堆方案和压水堆方案如何取舍,一时成为争论的焦点。经过科学论证和调研,彭士禄力排众议,提出应采用国际上技术成熟的压水堆并充分利用我国刚建成的陆上模式堆技术经验及其工业配套设施,容量可暂定为30万千瓦。

  压水堆方案很快得到认可。这一方案也为我国核电走“以压水堆为主的技术路线”起到了关键作用,使我国核电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回顾彭士禄的一生,像这样“敢于拍板”的事例不胜枚举。“时间很紧,总要有人拍板,不能无休无止地讨论呀!”彭士禄曾对其他科研人员说,“做实验用数据说话,最后我来签字。对了,成就归大家;错了,我来负责。”

  虽然经常“拍板”,但工作中的彭士禄却丝毫没有领导的“架子”。他曾说:“凡工程技术大事必须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中有数,一点儿也不能马虎。但人总不完美,对事物总有几分模糊。这时就要不耻下问、调查研究、收集信息,通过试验等来搞清楚。”

  1983年,彭士禄被任命为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建设总指挥,为我国核电事业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1988年,彭士禄又担任核电秦山联营公司董事长,成功实现了我国核电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

  几十年来,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从自主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核潜艇,到建设秦山、大亚湾等一批先进核电站,再到自主研发三代核电“华龙一号”……以彭士禄为代表的核工业人,用自己的韶华与汗水,赋予国家自立、民族自强以无穷的力量。

  “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他心里揣着两笔账,一笔是公事的“明白账”,另一笔则是私事的“糊涂账”

  很长时间以来,彭士禄的事迹,甚至连他的名字都鲜有人知。有人叫他“中国核潜艇之父”,被他严词拒绝:“核潜艇工程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我个人的创造,是千万科技工作者和干部、工人集体努力的结晶。我不过是与同事合作,为中国的核事业做了该做的事。”

  3岁时母亲牺牲,4岁时父亲就义,两次被捕入狱……这让彭士禄从小就过着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15岁辗转来到延安后,彭士禄常对延安中学的同学们说:“我们的父母经过残酷的斗争,有的流血牺牲了,要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自己的父母亲,怎么对得起党?”

  1951年,彭士禄以优异成绩获得留学苏联的名额,前往喀山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学习。后又因国家建设的需要,改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彭士禄和同事们“吃着窝窝头搞核潜艇”,有时甚至连窝窝头都吃不饱。粮食不够,他们就自己动手挖野菜、白菜根吃。为了建造核潜艇陆上模式堆,他“打起背包就走”,在四川的一个偏僻山沟里,一干就是好几年……

  彭士禄心里揣着两笔账,一笔是公事的“明白账”,另一笔则是私事的“糊涂账”。他说:“做一个明白人谈何容易?要有超前意识,对问题有新思路、新见解;对工程技术能亲自计算主要数据;对工程进度能说出某年某月应办哪几件关键事;对技术攻关能亲自挂帅出征,出主意,给点子……但当一个糊涂人则更难,凡对私事,诸如名利、晋升、提级、涨工资、受奖等,越糊涂越好。”

  49岁时,彭士禄就在一次核潜艇调试工作中突发急性胃穿孔,胃被切除了3/4。可是手术后,他仅仅住院一个月,就又开始了工作。彭士禄曾在自述中写道:“也许因是属牛的吧,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劲精神,不做则已,一做到底。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2021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彭士禄篇7

  彭士禄,1925年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是革命先烈彭湃的次子。作为我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彭士禄主持了我国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装备、试验以及运行的全过程,参加指挥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调试和试航工作。改革开放后,他负责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的引进、总体设计和前期工作,组织自主设计建造秦山核电站二期,为我国核事业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他能从堆芯一直推算到螺旋桨”

  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上有4.6万个零部件,全部由我国自主研制

  3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核动力专家彭士禄在京逝世,享年96岁。生命的最后岁月里,彭士禄的病房中始终挂着一顶海军军帽,帽子上绣着中国的核潜艇。几个月前过生日那天,他的病房里摆放的也是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模型。核潜艇、核事业,是彭士禄一生的牵挂。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被徐徐推向大海。艇上有4.6万个零部件,全部由我国自主研制。至此,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62年2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核潜艇技术极为复杂,全艇设备、仪器仪表等多达2600多项,近5万台件,电缆总长近百千米,管道总长30余千米。作为核潜艇心脏的动力装置,反应堆的研制更是难上加难。

  当时中国在核潜艇建造方面所掌握的知识近乎为零,包括彭士禄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见过真正的核潜艇到底长什么样。这种条件下怎么开展工作?彭士禄说:“我们这批人有学化工的,有学电的、仪表的,我们大多数人不懂核,搞核潜艇全靠4个字——‘自教自学’。”

  没有资料、图纸、设备,没见过实物……彭士禄带领科研人员用简陋的计算工具计算了十几万个数据,建立起中国核动力装置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并最终确定了100多个参数。有时为了验证一个参数,科研人员没日没夜地“三班倒”,用仅有的一台手摇计算机和几把计算尺,连续算上好几天。有的人手臂摇肿了,有的人手心磨起泡,仍然坚持摇下去,直到验证准确为止。

  彭士禄主持了核动力装置的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攻克了诸多重大技术关键——不到3年,就完成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基本设计方案;仅用不到6年,我国建造的1∶1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成功实现满功率运行。

  “他能从堆芯一直推算到螺旋桨!”如今,82岁的热功专家黄士鉴回忆起与彭士禄共事的经历,做出这样的评价。那时的彭士禄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一生也离不开核事业!”

  “对了,成就归大家;错了,我来负责”

  经常“敢于拍板”,他引领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赋予国家自立、民族自强以无穷的力量。

  核潜艇是大国重器,于无声处壮国威;核电则是战略性高科技产业,事关国计民生。和平运用核能,将核能服务于社会,是彭士禄的毕生心愿。他曾说,自己一辈子干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

  中国发展核电,究竟该走哪种技术路线?上世纪70年代,熔盐堆方案和压水堆方案如何取舍,一时成为争论的焦点。经过科学论证和调研,彭士禄力排众议,提出应采用国际上技术成熟的压水堆并充分利用我国刚建成的陆上模式堆技术经验及其工业配套设施,容量可暂定为30万千瓦。

  压水堆方案很快得到认可。这一方案也为我国核电走“以压水堆为主的技术路线”起到了关键作用,使我国核电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回顾彭士禄的一生,像这样“敢于拍板”的事例不胜枚举。“时间很紧,总要有人拍板,不能无休无止地讨论呀!”彭士禄曾对其他科研人员说,“做实验用数据说话,最后我来签字。对了,成就归大家;错了,我来负责。”

  虽然经常“拍板”,但工作中的彭士禄却丝毫没有领导的“架子”。他曾说:“凡工程技术大事必须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中有数,一点儿也不能马虎。但人总不完美,对事物总有几分模糊。这时就要不耻下问、调查研究、收集信息,通过试验等来搞清楚。”

  1983年,彭士禄被任命为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建设总指挥,为我国核电事业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1988年,彭士禄又担任核电秦山联营公司董事长,成功实现了我国核电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

  几十年来,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从自主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核潜艇,到建设秦山、大亚湾等一批先进核电站,再到自主研发三代核电“华龙一号”……以彭士禄为代表的核工业人,用自己的韶华与汗水,赋予国家自立、民族自强以无穷的力量。

  “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他心里揣着两笔账,一笔是公事的“明白账”,另一笔则是私事的“糊涂账”

  很长时间以来,彭士禄的事迹,甚至连他的名字都鲜有人知。有人叫他“中国核潜艇之父”,被他严词拒绝:“核潜艇工程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我个人的创造,是千万科技工作者和干部、工人集体努力的结晶。我不过是与同事合作,为中国的核事业做了该做的事。”

  3岁时母亲牺牲,4岁时父亲就义,两次被捕入狱……这让彭士禄从小就过着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15岁辗转来到延安后,彭士禄常对延安中学的同学们说:“我们的父母经过残酷的斗争,有的流血牺牲了,要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自己的父母亲,怎么对得起党?”

  1951年,彭士禄以优异成绩获得留学苏联的名额,前往喀山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学习。后又因国家建设的需要,改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彭士禄和同事们“吃着窝窝头搞核潜艇”,有时甚至连窝窝头都吃不饱。粮食不够,他们就自己动手挖野菜、白菜根吃。为了建造核潜艇陆上模式堆,他“打起背包就走”,在四川的一个偏僻山沟里,一干就是好几年……

  彭士禄心里揣着两笔账,一笔是公事的“明白账”,另一笔则是私事的“糊涂账”。他说:“做一个明白人谈何容易?要有超前意识,对问题有新思路、新见解;对工程技术能亲自计算主要数据;对工程进度能说出某年某月应办哪几件关键事;对技术攻关能亲自挂帅出征,出主意,给点子……但当一个糊涂人则更难,凡对私事,诸如名利、晋升、提级、涨工资、受奖等,越糊涂越好。”

  49岁时,彭士禄就在一次核潜艇调试工作中突发急性胃穿孔,胃被切除了3/4。可是手术后,他仅仅住院一个月,就又开始了工作。彭士禄曾在自述中写道:“也许因是属牛的吧,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劲精神,不做则已,一做到底。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2021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彭士禄篇8

  在1988年9月27日之前,彭士禄这个名字,鲜有人知。当中国导弹核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后,他才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2021年3月22日,彭士禄走完了96岁的.人生。老人留下遗愿,将自己的骨灰撒进大海,他要与海洋深处无声的老朋友核潜艇永远相伴。

  国士无双,哀思记之!近日,中宣部决定,追授彭士禄院士“时代楷模”称号。从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到大亚湾核电站,再到秦山二期核电站,彭士禄为之倾注了大量心血,被誉为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他曾说“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炽烈激情酿造中国核动力的辉煌

  和父亲轰轰烈烈声名远扬的革命事业不同,彭士禄从事的事业注定需要他隐姓埋名。

  1959年,苏联以技术复杂、中国不具备条件为由,拒绝为研制核潜艇提供援助。为此,毛泽东同志提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在如此决心下,彭士禄接过了此项任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成为彭士禄和同事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1962年2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然而,当时“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想要造核潜艇,简直比登天还难。无图纸资料,无权威专家,无外来援助,包括彭士禄在内的所有人,谁也没见过核潜艇长什么样,仅有的参考资料,是从报纸上翻拍的几张模糊不清的外国核潜艇照片,和一个从美国商店买回来的儿童核潜艇模型玩具。在这种状况下搞核潜艇不得不全靠“自教自学”。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后,加紧研制核潜艇的任务便被进一步提上了日程。1965年中央专委批准正式研制核潜艇,并要求1970年建成潜艇陆上模式堆。于是,科技人才从祖国四面八方汇聚到四川西南部大山深处的一个代号叫“九〇九”的基地,彭士禄也是其中的一员。

  20世纪70年代初期,核潜艇陆上模式堆研制在摸索中前行,很多问题存在争论。但那时,彭士禄敢拿主意,因此大家都管他叫“彭大胆”“彭拍板”。对此,彭士禄总是哈哈大笑:“我胆子是大,敢做决定,但我是有根据的。”他的“根据”就是数据,而且坚信一手数据。当时曾有人善意提醒他拍的太多了,当心拍错了。他笑着说:“关键时候不拍板怎么行,拍错了我负责,要砍头砍我,要坐牢我去,陆上模式堆搞出来可以给我提一万条意见。”

  经过数年艰苦奋战,1970年8月30日,在“九〇九”基地,由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设计研制的核潜艇陆上模式堆顺利达到满功率,发出了中国第一度核电,4.6万个零部件全部由中国自主研制,这意味着新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心脏——核动力装置开始运行了,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聚焦核电将核能服务于社会

  彭士禄说,他一生只干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核潜艇是大国重器,于无声处壮国威;核电技术是国之光荣,事关国计民生。

  1982年,国家决定在广东引进国外技术设备,建造内地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项目,并成立广东核电建设指挥部,任命彭士禄担任总指挥。彭士禄再次披挂上阵,扑到我国首个商业核电站事业中去,为大亚湾核电站以及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作出了突出贡献。

  参与其建设的老专家郭天觉曾撰文回忆,改革开放初期,广东能源紧缺,电力经常“停三开四”。彭士禄讲得最多的是“抓紧时间”“尽快保证广东核电站建成,每一天就是100万美元的利息”。他经常深夜与大家一起聊工作,问进展。

  同时,彭士禄主持建立的核动力装置主参数计算方法,在主参数选定、系统组成及关键设备的选型等方面有很强的使用价值,并可应用于压水堆核电站。他对秦山一期核电站由熔盐堆改为压水堆的堆型选择方案确定,起了关键作用;他提出了大亚湾核电站的投资、进度、质量三大控制,撰写了《关于广东核电站经济效益的汇报提纲》,为大亚湾核电站的上马打下了基础。

  另外,彭士禄还将敢“拍板”的精神带到了核电建设中。秦山二期核电站建设时期,彭士禄决定将“招投标制”引入工程建设。彼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人头脑中都有“计划经济”的框框,争论很厉害。最后还是彭士禄拍板,坚持招投标制,大胆迈出了第一步。

相关热词搜索: 观后感 感动中国 人物 202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版权所有:学富范文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学富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学富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10062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