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乡村振兴先进集体主要事迹15篇

时间:2022-06-04 09:40:04  阅读:

乡村振兴先进集体主要事迹15篇

乡村振兴先进集体主要事迹篇1

当前,脱贫攻坚决胜在即,乡村振兴号角正响,基层党建任重道远。站在新时代,面对新要求,组工干部要擦亮“面子”、做实“里子”、净化“圈子”、开动“脑子”、整合“票子”,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全力以赴做实做细各项工作,奋力争做“人梯型、丹砂型、清风型、工匠型、钉子型”五型好组工,奋力书写无悔于时代的青春岁月。

擦亮“面子”,提升形象“美颜值”。“面子”即形象。新时期组工干部需要怎样的面子,才能拥有美美的“颜值”?“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期组工干部画出的十二字“标准像”。这张“标准像”,就是组工干部擦亮“面子”、提升“颜值”的制胜密码。组工干部大多都是青年一代,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因为青年是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的”。组工干部在工作中要学会擦亮自己的“面子”,用热情饱满的工作态度和苦干实干的工作作风,以尽锐出战的担当作为和善作善成的坚强意志,做好新时期组织工作,树立和维护自己良好的形象,争做“人梯型”组工,力争操守上全面过硬。

做实“里子”,锤炼作风“讲政治”。“里子”即信念。“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用“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寄语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组工干部必须坚持“高调做事,力求讲究”“低调做人,力求将就”的工作作风,始终把攻坚克难作为履职尽责的基本要求,力求好中更好、优上加优,精益求精,践行“工匠精神”。要克服“凑合”心理,强化履职能力,全力提升“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创新意识,树立“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忧患意识,强化“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赶超意识,做实做细“里子”,锤炼历练作风,争做“丹砂型”组工,力争政治上全面过硬。

净化“圈子”,守牢底线“懂规矩”。“圈子”即规矩。“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逝人伤;唯以心相交,淡泊明志,友不失矣”,这是我国古人推行的“交友观”。“交往要有原则、有界线、有规矩,低调为人、谨慎交友,自觉净化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交友观”。新时代组工干部,工作中要自觉做到不越红线、守牢底线、筑牢防线,自觉做到慎言、慎独、慎初、慎微、慎友。组工干部必须扎实自己思想的“圈子”、行为的“圈子”、法纪的“圈子”、干事的“圈子”,做到不越“圈子”乱作为、脱离“圈子”不作为,树立规矩意识和底线意识,时刻对党忠诚,争做“清风型”组工,力争廉洁上全面过硬。

开动“脑子”,勤思善行“长本领”。“脑子”即方法。“对组工干部来说,第一位的是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组织工作是一门科学,专业性很强,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专业精神。要有‘瞻山识璞、临川知珠’的识人慧眼,要有‘劝君参透短长理、自有人才涌似云’的用人之道,要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爱才之心,要有‘铁肩担道义’的忠诚公道。希望大家都能有这样的境界、格局、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对组工干部的殷殷嘱托,为组工干部加强自身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组工干部必须做到心中有情、脑中有法、手中有招、脚下有路,永葆心平气和、心如磐石、心口如一、心甘情愿,才能赢得群众放心、看到群众开心、保障群众安心、换取群众舒心,争做“工匠型”组工,力争本领上全面过硬。

整合“票子”,资源共享“谋长远”。“票子”即资源。身处信息化时代,组工干部必须学会建立“大数据”和“区块链”的思维体系,在错综复杂的工作环境里做到“四两拨千斤”,以小力胜大力,以局部谋全局。要有“攻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要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展现工作成果,体现工作成效。“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关于青年的现在与未来,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叮嘱。组工干部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锤接着一锤敲”“一针连着一针绣”的“工匠精神”“钉钉子精神”和“绣花功夫”,要在斗争中彰显青春力量和担当奉献,争做“钉子型”组工,力争见识上全面过硬。

乡村振兴先进集体主要事迹篇2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习总书记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四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乡村振兴先进集体主要事迹篇3

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意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脱贫攻坚从致贫的因素出发,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扶贫措施,帮助每个贫困户脱贫,侧重于微观政策。作为各级干部,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问题,重点唱好“三部曲”。

唱好“政策转型曲”。围绕精准扶贫,各级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户的扶持政策,对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和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乡村振兴阶段,各级干部应在此基础上扩大扶贫范围,实现扶贫资金逐步向非贫困户开放,激发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精准扶贫政策的民主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实现其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坚持乡村振兴建设总目标与乡村自身的特色结合,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乡融合曲”。城大乡小的格局凸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城乡何以融、如何融的双面性。各级干部在此项工作中要做到空间规划有序,以距离城镇中心和实住人口为参考,将乡村进行特大乡村、大乡村、中等乡村、小乡村分类,采取城乡融合归类,实施壮大、合并、融入的指导策略,做到城乡机理有别,对于承载独特地域文化的建筑及其它样式给予保护,避免在拆建中导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术互补曲”。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衔接需要技术上的相互补充,各级干部应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技术发展纳入农业信息化发展计划,形成纵向相连、横向相通的技术体系。乡村振兴方面,要加快乡村地区的网络建设,引进信息技术人才,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业发展市场需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并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脱贫攻坚方面,通过建档立卡和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完善精准扶贫数据库,为建档立卡户精准退出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一个大课题,各级干部要以产业发展为推动,以教育和医疗为保障,以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为基础,打造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乡村振兴先进集体主要事迹篇4

我于2021_年4月份经过考试、答辩及公司领导研究决定调东湖管理处担任保安队长职务。

到任后,首先熟悉上城的地理环境、工作范围、队员情况,了解后,开始为我自己担心起来,能否胜任,能否对得起公司领导对我的信任。东湖上城的情况远比世纪家园管辖范围复杂的多,小区是开放的,而且分散,上城的十四栋高层环绕石油广场,每栋楼都有车库,单体的、连体的、有很多业主将车库改做商服,并且达到两租、三租,非常混乱,而治安监控点只限在电梯内,这视必给保安治安巡逻增加工作量和治安难度。上城三期的建筑也非常的特别,一栋楼分为四个部分,最下面为地下停车位,上面为智能车库,是用电脑操作停车的。楼的一层、二层为商服,三、四、五层为住宅,要想进入住宅层需要走得楼的两侧角门,上下十分不便利。这两楼的消防设施进入每家每户,住户家内做饭时,气、烟稍微大一些消防监控就报警,接到报警后,保安员必须去查看,无形中增大了工作量。金融大厦更是乱得很,一层为庆客隆的仓库,二层东湖管理处暂用,保安、维修的宿舍、食堂、餐厅、活动室、洗漱间等,另外还住着其他的施工队,三、四、五层还由建设方使用,六至十层为住宅,80的户室都是业主买来对外出租,十分复杂。每天从这栋楼出出进进、各形各色的人,而这栋楼的监控设施还没有启用,这楼的安全全靠人防,任务是何等艰巨,任务又是何等的重大。保安员近三十人,只有几个人是部队的复员战士,多数都是地方农村孩子,年龄大多数都不过二十岁,文化水平都是初中还没有读完,人员总体素质过低,更不懂专业知识。队员住的也是比较简陋,这一切的一切每天都在我脑子里,像演电影一样,又着急又犯愁。小区的治安如何管理,队员怎样干,每天想的我头都大了,饭吃不下,觉睡不着,我想我既然来了,接了这个工作就要把它干好,不辜负领导对我的信任,可是先如何下手,从哪干起,一切茫然。这些都被嵇经理看在眼里,和我谈心,和我一起研究、制定保安工作计划和管理方案,并且教我如何带队。一个管理者,光有力气能干活不行,有热情激情也不行,管理者比工人高在哪?高就高在要看得远用心带队伍,使队伍有凝聚力、团结、和谐,群则群利,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你的保安队工作才能上的去,单靠你一个人能撑起多大的一片天。听了这些我仿佛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心里有底了,我针对保安队伍的现状,组织队员理论学习、培训。

1、首先学习治安管理条例、物业管理条例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公司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安全、消防知识,电梯困人解救。

2、从实际出发,实施准军事化管理,从难从严落实训练计划。通过近半年的理论学习、培训,提高了队员的综合素质,改善了队员的工作态度,激发了队员团结合作精神,同时也提高了服务质量,增强了责任感和工作热情。通过强化专业训练,增强了队员体制,完全了军人工作作风,雷厉风行,给小区业主一个安全感。一年来我保安员在执勤中,为住户看管忘记关门的事件数起,为业主看管忘锁车门的事件数起,电梯停电时,帮助居民提拿物品,背老人爬十多层楼梯,帮助老人找孩子等,多次接到住户的激请和答谢,这些都体现了我们保安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是质的飞跃。

东湖上城小区是比较复杂的小区,保安在正常巡逻执勤以外,还要肩负着上城小区、金融大厦、庆客隆的商业网点管理。商贩们乱设摊点,占道经营,牌匾不规范,乱设广告灯箱,严重影响了小区的外环境,更有甚者还堵塞了消防通道。这些已成为我们保安队的日常工作,大家知道保安队的人员流动性比较大,有时人员倒不过来,我就自己亲自去清理,有的商贩非常不讲理,我软硬兼施,由于我们没有执法权,收效不是很大,我也经常遭受商贩们的拳脚,仅此这一项工作难度就相当的大。

在接管三期地下车库后,又给保安队的工作增加非常大的工作量,一天24小时离不开人,有时人员不够我就亲自跟着倒班,车库里的部分设施没有完全启用,有的还没用就坏了,为了保证车辆的安全,我们想办法修复,我的一个想法就是不能让业主的经济受到损失,不能使管理处荣誉受到损害,同时要保证我队员的人身安全。

在工作中也遇到很困难,队员流动性大,有时三五个一起离职,招队员又不能同时招到。倒班人手足,我就与班长们跟队员一起倒班,招来的队员都比我小还好带,难招时招来的队员又的比我大,年龄28岁的我就扮29岁的。有一次招来一个队员,年龄已37岁,我就要扮38岁的。我的实际年龄才24岁呀,在妈妈的眼里我还是一个需要关照的孩子呀!有不高兴的时候妈妈还要哄着我,可我在这儿如同队员们的父母,处处替他们着想,怕他们受委屈,怕他们冷着、冻着,有病了给他们买药,带他们去看病,逢年过节想家时,要哄他们开心,逗他们乐。有时我心里很苦,但想到我的工作,有领导的支持,大家的关心、帮助我还是幸福的。

东湖上城小区是开放式小区,保安的工作就不只是单一的治安巡逻任务,同时肩负着小区的其他管理,工作的多样化使保安在各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综合素质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一年来由于我们加强了小区治安安防,自业主入住以来,未发生火灾和盗抢案件,业主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有了基本保证。给小区居民一个安全、和谐、文明、舒适的生活环境。

回顾一年来所走的路,有感叹、也有欣慰,感叹的是一年来自己虽作了很多工作,但也有不尽意的地方,还须努力学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欣慰的是我的队伍成形了,整体素质提高了,在原有基础上上了一个台阶,而自己在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上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也成熟了很多,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感谢公司领导给予的正确指导,感谢东湖管理处的领导给予的大力支持和东湖管理处的各位前辈帮助。使我在今后工作中动力无穷,更上一层楼,来答谢公司领导对我的信任及同仁们的关怀。

乡村振兴先进集体主要事迹篇5

在中国,农业的`发展不是一个单一的产业发展,更需农民与农村的协同跟进,即所谓的“三农”,“三农”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若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素质无法提高,农民的生活环境得不到改善,从事农业生产的环境恶劣,就不能使农作物得到良好的培育,也不能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更无法达到所谓的高质量现代化农业。因此,农业的发展,也可以说是建立在农村的发展与进步的基础之上。作为现阶段的农业发展也需要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与实现与农业环境的协调发展,才能取得长远的进步。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重要的发展战略是在新时期农村发展中提出的一项重要的发展理念,这一理念明确的指出了发展农村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提出了现阶段“三农”问题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环境是习总书记很关心得问题,而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到了脱贫攻坚决胜时期,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更是成为政府最关注的重点。实现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憧憬,关键就是要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补齐农村发展滞后的短板,建设好美丽乡村,让农村人也能够共享改革开放的美好成果。

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十九大报告则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部署: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比之前的统筹发展更加具体;

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无疑给广大农业经营者吃下了一颗“长效定心丸”;

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更是切中了农村人才短板的要害;

等等。对于这一系列的新政策带来的不仅仅是农村发展的新希望,更是实实在在的政策帮扶。

在十九大精神的正确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这艘巨轮的领航中,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破浪而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乡村振兴先进集体主要事迹篇6

以特色农业发展为中心,构建产业融合体。农村产业是农村发展的基础,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这就要求我们依托于特色农业、景点、遗址等旅游资源,优先发展现代化观光农业产业,强力推进特色产业链,加快产业融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增收。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总结以下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打造出特色适居环境。持续改善配套设施,保护生态空间,清理生活垃圾,打造出山绿水清环境,全方位打造出适居的居住环境。全方位搞好项目升级改造、环境综合治理、社区总体营造等项目,改进交通出行、村子风貌和生态状况,打造出特色适居环境。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汇集乡村振兴合力。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政策推进、机制创新”为原则,凝聚乡村振兴的合力,形成制度化推进机制。一是建立领导组织体系。实行乡镇级领导联系重点村、示范村创建制度,开展结对帮扶指导,实行部门与村委、村民结对帮扶机制,形成乡、村、组三级联动、纵向到底的工作机制,全方位构建乡村振兴的组织体系。二是加强激励措施。根据功能定位,对工业经济、休闲经济、农业经济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考核,实现平衡发展。三是深化农村改革。加大农地、林地土地流转力度,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机制。

乡村振兴战略一定要坚持高点谋划,突出产业定位。积极加快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坚持整体布局,突出产业融合。积极构建“1+D+N”健康特色小镇布局。“1”即为以小镇为单位;“D”即为以示范村为支撑点;“N”即为以多个产业发展为主体,切实构建1个区域,多个示范点,无数个产业融合,建成田园综合产业。

乡村振兴先进集体主要事迹篇7

“四月春光好,正是读书时”。在春光明媚的四月,我有幸到百年名校——西安交通大学学习,五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仿佛经历了一次文化之旅,一场视听盛宴。培训结束后,仍然回味悠长,也引发了我对于乡村振兴的一些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习总书记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四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崇。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周易·贲卦·彖传》中解释文化,“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三观”和生活方式,要想振兴乡村,就得以文化铸魂。有了灵魂的乡村便有了生机和活力,有了青山绿水和乡愁,有了希望和未来。

乡村振兴先进集体主要事迹篇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今后我国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体现了党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当前,农牧民仍然是牧区的主体人群,而乡村又是我们发展中最大的短板、难点和差距所在,基础设施滞后、生产生活条件差、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低等问题仍然非常突出。我们要全面准确把握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因地制宜做好振兴乡村的各项工作。

一是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化。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方式仍比较粗放,传统农业基本还是靠天吃饭。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走现代农业产业化之路。一方面,要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还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不断完善农业的基础科研、应用科研及推广体系,不断提高科技对增产的贡献率,从而提高农业产品产量、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生产技术科学化。

二是聚焦精准扶贫,加快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目前,扶贫工作在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下取得了长足进展,对多数贫困村和贫困户来说,实现退出问题不大,下一步主要是党委和政府要发挥好教育、宣传、引导、组织、带领、支持群众的作用,让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提高农民自主脱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坚持“扶贫先扶志”理念,提振贫困群众精气神,加强政策宣传,搞好解惑释疑,通过参观成功典型等形式,帮助他们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树立信心。改进帮扶方法,探索在产业扶贫上尽量让贫困户分担点成本的做法,通过有效参与和投入,提高贫困户发展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完善政策设计,在政策支持上适当引入竞争性机制,通过“早干多支持,晚干少支持”的政策安排,激励贫困群众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干起来。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要振兴乡村,使农业强大、农村美丽、农民富裕。这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代下回应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乡村振兴先进集体主要事迹篇9

初秋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溪流潺潺的太行山大峡谷时,山脚下的桥上村苏醒了。

村里,贾保成坐在自家客栈门前,笑着和早起登山的“背包客”们打着招呼。3层小楼,12间客房,房前花木簇拥,屋后青山环绕……尽管处在高山峡谷之中,但他的“客来香”客栈生意依然火红,暑假期间每天客满,纯收入达到6万多元。

桥上村地处壶关太行山大峡谷旅游区中心腹地,距离壶关县60多公里,曾是该县典型的山区贫困村。多年前,200多户村民只能依靠农耕和外出务工养家糊口,由于交通闭塞,这里的秀美山水一直是“藏在深山人未识”。

现如今,伴随着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桥上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绿色生态旅游村,被评为“山西最美旅游村”“山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村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好风景变出好“钱景”。如何“变”是门学问。得益于乡村旅游资源占据全省旅游资源70%的天然优势,山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推动休闲观光、宜居民宿、康养度假等快速发展,产品类型日益丰富,新业态体系不断完善,为全省乡村旅游探索出一条“美丽路径”,更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乡村振兴先进集体主要事迹篇10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贫富差异较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各方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基础。发展是第一要务。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要实现产业兴旺,首先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是通过培育农业品牌、增强科技创新、强化城乡融合,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促进农村产业集聚。

人才振兴是支撑。“人才兴,事业方兴”。发展离不开人,乡村振兴自当不例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解决人的间题。由于受前些年农村发展“钱景”不大的影响,大量人口外出务工,农村缺人特别是缺少能人的问题,已经成为振兴乡村的制约瓶须。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做好农村人才政策这篇大文章,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建设。既重视本土人才的培育,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生カ军。也要广纳懂科技、懂市场、懂法律、懂管理的贤才能人到农村来创新创业,让农村成为贤才能人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质专业化乡村振兴队伍,增强农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和农村产业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文化振兴是灵魂。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乡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乡土人文之美。如果说没有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或是没有乡村文化的同步振兴,那那乡村振兴就失去了真正的灵魂。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抓住乡村文化这一灵魂根本。不仅要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推进城乡文化融合,保护并传承好乡村文化,增加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供给,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及其产业。还要打通农村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文化服务难题,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不断提高农村群众在文化成果上的获得感以及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幸福感。

生态振兴是根本。“録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只有实现生态振兴才能体现文明和谐的乡村振兴目标,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振兴,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由于前些年农村环境保护相对滞后,这无疑为农村生态振兴带来了更多的难题,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来解决。必须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改进农业生

产方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持续攻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增加能源供应的良性循探索农村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增强乡村振兴的恒久生命力。

树高千尺源于根深,大厦巍峨靠的是地基坚固,乡村振兴战略让国之基更稳,祖国必须将更加坚实屹立在世界洞东方,让我们信心倍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牵引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番农村力量。

乡村振兴先进集体主要事迹篇11

一提到爱国,我们往往会联想到轰轰烈烈,惊天地、泣鬼神。是啊,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豪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荣辱兴衰,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牢记“精忠报国”的母训,带领岳家军,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情壮志,驰骋疆场,屡建奇功。甲午海战,邓世昌浴血奋战,誓与军舰共存亡,最后亲自掌舵,开足马力,向敌舰冲去,不幸被鱼雷击中,壮烈殉国。民族抗日英雄杨靖宇身先士卒,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击日寇。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他率部顽强战斗,最后弹尽粮绝,英勇牺牲。

“位卑未敢忘忧国”,爱国,是我们作为一名公民应尽的职责。或许我们作为一名普通人,并没有机会让我们轰轰烈烈地去大干一场,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把爱国停留在口头上,留驻在作文里。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尽好自己应尽的,依然是爱国!

不是吗?你听,北风肆虐的早晨,当我们还在温暖的被窝里畅想美梦的时候,清洁工人已经开始在在街上忙碌,迎接一个个崭新黎明。你看,白衣天使为抢救危急病人,在手术台前奋战十几个小时,当病人转危为安时,他却在手术室中酣然入睡。你瞧,那些为了我们的学业日夜操劳,甘为人梯的人民教师,终日埋头于作业推中,乐此不疲!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那就是爱家、爱校、爱学习。爱家,就是让父母安心,让长辈舒心。爱校就是让老师放心,让同学暖心。爱学习,就是珍惜每一分钟刻苦学习,让自己的稚嫩翅膀拥有搏击苍穹的能力!使自己将来在各条战线上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让国家在世界舞台上拥有一席之地!

其实,再从小处着手,对于我们初中生来说,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就是最简单最朴素的爱国方式。君不见,走在美好的校园里,我们会发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打扫一新的地面纸片纷飞,吃完饭之后的餐厅一片狼藉,刚刚粉刷过的墙壁流下了眼泪。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我们连自己的家园和校园都不爱护,又何谈爱国?所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这就是爱国!

为此,我今天在此向每一位同学发出倡议:为了表达我们对祖国最诚挚的爱,请同学们在举行升旗仪式时,庄严面对国旗。课堂上,让我们再专注些这;课余,让我们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让身边的世界,因我而多一份温暖和美丽!

同学们,爱国不是空谈。就让我们从身边做起,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呕心沥血,用自己不平凡的业绩,把爱国两个大字牢牢地书写在心底!

乡村振兴先进集体主要事迹篇12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乡村振兴先进集体主要事迹篇13

“四月春光好,正是读书时”。在春光明媚的四月,我有幸到百年名校——西安交通大学学习,五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仿佛经历了一次文化之旅,一场视听盛宴。培训结束后,仍然回味悠长,也引发了我对于乡村振兴的一些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四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崇。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周易·贲卦·彖传》中解释文化,“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三观”和生活方式,要想振兴乡村,就得以文化铸魂。有了灵魂的乡村便有了生机和活力,有了青山绿水和乡愁,有了希望和未来。

乡村振兴先进集体主要事迹篇14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破解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破解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破解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乡村振兴先进集体主要事迹篇15

完美答好脱贫攻坚大考后,我们迎来乡村振兴大考。年轻干部作为大考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对青春之“我”而言,积极投身大考既是“蹲苗”接受锻炼的"练兵场,也是一展身手的大舞台,我们只有遵循成长成才规律,保持正确的“蹲苗”姿势,克服经验不足、水土不服等“成长的烦恼”,在基层沉淀、成长,才能以更沉稳的心态、更矫健的身姿和更强大的能力迎接未来。

保持“向上向阳”的姿势,接受“朝露日晞”的滋养。“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对年轻干部而言,向上向阳是心态、是状态、也是姿态。首先,要有向上向阳的心态。乡村振兴虽然任务重、压力大,但青春因肩扛大责、担当使命而熠熠生辉,生命因“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而更有价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成长观,坚定理想信念、胸怀远大志向,把握难得的成长进步机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化解“成长的烦恼”,在逆境中“拔节生长”。其次,要有向上向阳的状态。要发挥年轻人精力旺盛、思路宽、办法多的优势,通过书本、网络、实践等多种途径加强学习,特别要注重多向基层群众、老党员、老干部和乡贤等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持续为自己“加油充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自己的状态始终“在线”。最后,向上向阳也是一种姿态。年轻干部既要有积极进取、勇担使命、永不言败的阳光姿态,也要有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的坦荡姿态,通过基层工作的锻炼,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保持“向下向深”的姿势,汲取“强根壮骨”的力量。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年轻干部要茁壮成长,必须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将自己的情深深地融入人民群众这根永恒的“血脉”中。一要深入实地查实情。对当地前期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巩固情况、产业发展情况、劳动力结构情况、教育、医疗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为制定针对性振兴计划打下基础。二要深入群众听民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通过开坝坝会、走村串户拉家常、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等形式听取他们对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建议,广开言路、广纳民意、广聚民智,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深入田间获真知。实践出真知,深入田间地头去挥洒汗水、汲取智慧,在爬坡上坎中历练本领、在日晒雨淋中积累经验、在化解矛盾中增长才干,用心用情当好群众的“服务员”“贴心人”。

保持“面向四方”的姿势,积蓄“开枝散叶”的能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年轻干部正处于成长进步的“黄金期”和干事创业的“关键期”,要坚持“面向未来、面向四方”,广泛学习和吸收来自各方面的知识及意见,汲取更多的“养分”,使自己的“根系”更为发达,为“开枝散叶”打下良好基础。在学习上,既要学好百年历史,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又要学好法律法规和经济、农业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广泛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做法,为干事创业引入“源头活水”;在思路上,既要全面系统思考、长远规划,又要关注当下,细化、量化短期目标并在具体实施中适时调整完善,做到既高瞻远瞩科学谋划,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方法上,既要抓住基层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痛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又要在时机成熟后进行整体推进、全面推动;在能力上,既要争当自己负责领域的“种子选手”,也要争做多岗位锻炼、多领域发展的“多面手”,确保各项工作得心应手、取得实效。

相关热词搜索: 事迹 先进集体 振兴 乡村振兴先进事迹材料 乡村振兴先进个人典型事迹材料 乡村振兴事迹材料 乡村振兴人物事迹 乡村振兴先进人物事迹 乡村振兴先进个人主要事迹范文 乡村振兴个人先进事迹 乡村振兴优秀个人先进事迹 乡村振兴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乡村振兴典型事迹材料范文

版权所有:学富范文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学富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学富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10062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