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以史为鉴推进我军建设跨世纪发展(范文推荐)

时间:2022-08-15 12:25:08  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史为鉴推进我军建设跨世纪发展(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以史为鉴推进我军建设跨世纪发展(范文推荐)

 

 -13-军事历史 1999年第 5期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0周年在人类社会即将跨入 21世纪之际 ,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 、 中央军委作出了军队建设分三步走的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部署 。实现这个宏伟目标 , 对于确保我国在多极化战略格局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国际地位 ,确保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 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历史昭示着未来 , 回首新中国成立 50 年来我军建设的辉煌历程 , 思考半个世纪的历史经验 , 使我们对如何实现我军建设跨世纪发展的战略目标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一 、 必须有加速军队现代化的紧迫感在新中国诞生之前的 1 个世纪中 , 中华民族受尽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 , 正是由于有了一支不断强大的人民军队 , 才建立了新中国 。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从切肤之痛中懂得了一个真理 :落后就要挨打 ! 没有强大国防 , 国家和民族就只能任人宰割 。因此 , 新中国成立之后 , 我们党三代领导集体和国家历届政府 ,都把实现军队现代化 , 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即使在国家经济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 ,仍然集中相当的人力 、 物力和财力投入到军队建设中去 , 使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 。我们正是依靠这支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国防军 , 才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一次又一次侵犯和捣乱 , 这不但有力地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 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使全国人民获得和平建设的环境 , 而且使那些既不愿看到中国脱离其殖民体系而独立 , 更害怕她走向繁荣富强成为对手的帝国主义 、 霸权主义国家 , 也不得不用新的眼光审视这个已经觉醒的东方巨人 , 不得不改变其外交上孤立 、 经济上封锁的政策而重视发展同中国的关系 , 使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为我国赢得了崇高的国际地位 , 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开创了新纪元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 , 我军的现代化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 , 还有很大的差距 。我国要想在 21世纪获得更加有利的国际地位 , 以实现再经过 100 年发展成为世界经济 、 政治和军事一流强国的宏伟战略目标 , 必须加速我军的现代化建设 。这是因为 :首先 ,从国际局势发展来看 , 虽然和平和发展大的趋势不会逆转 , 但世界并不太平 。国际战略格局调整中多极与美国单极独霸的斗争将非常激烈 , 由此引发的矛盾冲突不可避免 , 国际上企图遏制中国发展 、 干涉中国内政的反华势力也有发展的趋势 。前不久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的侵略南联盟的科索沃战争 , 并悍然用导弹袭击我驻南使馆 , 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 :南亚军备竞赛进一步升级 ,朝鲜半岛形势严峻 ,领海的争端矛盾复杂 ,对我国安全构成威胁 。特别是“台独”倾向有新的发展 ,危害祖国统一大业 。我军在维护世界和平 ,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 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 , 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 。能否在这些斗争中赢得胜利 ,归根到底取决于实力特别是军事实力 , 只有加速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把军事斗争准备工作做好了 , 才能应付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 确保在军事斗争中能够决战决胜 。其次 ,从世界军以史为鉴推进我军建设的跨世纪发展杨彦春

 -14-军事历史 1999 年第 5期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0 周年事领域的发展看 , 一场新的军事革命正在到来 ,世界各军事大国纷纷调整军队发展战略 , 加速军队现代化建设,努力争取质量优势 。世界军事领域正酝酿着重大突破。这对我们来说 ,即是一种挑战 ,也是一种机遇 ,正如江泽民主席所指出的 :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 ,需要经过几代人的持续努力 。从现在到下个世纪初的十几年间 , 对我们来说是非常紧要的。这个时期 , 是新军事变革的初始阶段 ,只要我们看得准 , 措施得当 , 实际工作抓得紧 , 就可能使我们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较大的跨越式发展 , 从而大大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 并为我们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抓得不紧不狠, 就会贻误时机 ,就会被世界军事发展的潮流抛得老远 。我们必须有一种高度的历史责任感 , 发扬我军素有的雷厉风行的作风 ,只争朝夕 , 苦干实干, 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二 、 必须以新时期的战略方针统揽军队建设的全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军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 , 依据历史条件 , 适时调整军事战略方针 , 对于端正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 , 赋于军队建设新的目标和内涵 ,以保持军队建设与世界军事变革同步发展的趋势 , 全面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80 年代以来, 随着以数字通信技术 、 航天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里的广泛应用 , 反映新技术革命时代特征的战争形态 ———高技术局部战争被推向了军事斗争的历史舞台 。这种崭新的战争形态 ,不仅使传统的战争模式和作战观念面临着严峻的冲击和挑战,而且对和平时期的军队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军委 ,站在历史发展 、时代进步和全面加强军队质量建设的高度 , 及时把握世界军事领域这一新的变化 ,提出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 ,号召全军把军事斗争的准备和军队建设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上面来 , 这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也是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个开创性贡献 。因此, 以新时期的战略方针统揽军队建设的全局 ,这是我军建设跨世纪发展的根本要求 。以新时期的战略方针统揽军队建设的全局 , 首先必须以这个方针为指导来确定军队发展的总体规划 。军队编制体制的规模与构成 , 武器装备的研制与列装 ,军事现代化人才的培养与使用 , 军事训练的组织与实施 , 后勤技术保障力量的改革与调整 ,后备力量的结构与建设 , 都必须以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着眼点和落脚点 。这一点中央军委和总部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筹划 , 军队建设跨世纪发展的蓝图及其实现步骤都已经设计出来 , 并正在实施之中 。其次必须以新时期战略方针指导军队建设的每一项具体工作 , 从全军官兵的思想观念到军队各级工作准则 ,都要聚焦到“打赢”上 。如在军事训练上 ,必须针对高技术战争的要求 ,抓住重点难点问题 ,力求在解决训练的适用性问题上有新的突破 :针对高技术战场所呈现的“非线性”的特点 ,开展机动作战演练 ;针对空袭在未来战争中地位突出的特点 , 着力抓好部队抗敌大规模空袭作战训练 ;针对高技术战争中电子战空前激烈的特点 , 大力开展电子对抗训练 ,解决在高强度电子对抗环境中部队生存 、作战 、指挥和保障问题;针对高技术战争具有高度的合成性的特点 , 加强诸军兵种联合作战训练 , 以提高组织和实施联合作战的能力;针对我军在遏止 “台独” 势力 ,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所负有神圣使命 , 加强军事斗争的准备 , 以真正担当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三 、必须走质量建军 、科技强军之路要使军队的现代化建设跟上世界军事发展的步伐 , 必须走质量建军 、科技强军之路 , 这是新中国成立50 年来我军建设的又一条重要历史启示 。从 50年代开始 , 我军就在精简整编的同时加强军队质量建设, 集中力量进行国防科技特别是尖端技术研究 , 经过艰苦奋斗 ,以“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为标志 ,我军国防尖端科技进入世界前列 , 成为世界上五个独立地掌握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国家之一 , 并有力地带动了我军常规装备的研制和改进 , 从而既有力地推动了我军的现代化建设 , 也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 :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 , 中国没有原子弹 、氢弹 , 没有发射卫星 , 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279页)但是 , 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 , 我们一度受到“数量规模” 发展思路的局限 , 对于质量建军 、科技强军缺乏更深层次的理性认识 , 对军队的质量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 。进入 80年代后 ,邓小平提出质量建军 、科技强军思想 , 江泽民依据这个思想所作出的“实现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 、 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

 -15-军事历史 1999年第 5期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0周年的转变”战略决策 ,既是基于对我军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 也是基于对新一轮军事变革特点的清醒认识 。它正确地回答了我军如何实现现代化这一涉及国家安危 、军队前途的重大战略问题 , 揭示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根本规律 ,为我军跨世纪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世纪之交 ,一场新军事革命悄然兴起 。人类战争经过徒手作战 、冷兵器战争 、热兵器战争 、机械化战争几个阶段之后 ,正在进入信息化战争阶段 。这场军事变革, 是以高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大背景的 ,因此世界上几乎所有军事大国的军队都把发展军事高科技 , 争夺技术和质量优势 , 作为抢占新世纪战略制高点的关键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 形势相当逼人 , 挑战极其严峻。“能否适应世界军事这种新的发展趋势 , 把我军的质量建设搞上去 , 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水平 ,直接着关系到我国在下个世纪能否占居更加有利的国际战略地位 , 关系到我们能否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技术局部战争 。”(1998 年 3 月 10 日江泽民在全国九届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上的讲话)走质量建军 、科技强军之路 , 实行军队建设的两个根本转变 ,涉及到军队建设的方方面面 , 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必须按照江泽民主席所提出的“政治合格 、军事过硬 、纪律严明 、作风优良 、保障有力”的总要求 ,优化编制体制 ,改善武器装备 ,实施科学训练 、科学指挥、科学管理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 将质量建军 、科技强军的方针全方位贯彻到军队建设的各个领域 、各个环节中去 。四 、必须培养出能够驾驭 21 世纪军事斗争的高素质人才军事人才是建军治军之本 , 是战争中克敌制胜的决定因素 , 这是人们在军事斗争的实践中得出的结论 ,新中国成立 50年来我军建设的历史经验也再一次证明:军队现代化 ,关键靠人才 。50年来 ,特别近 20 年来 ,我们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人才 , 从而使我军的现代化特别是尖端武器的现代化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 ,为军队建设跨世纪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与军队现代化的要求相比 , 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军队相比 ,我军的人才素质还存在着较明显的差距 。如干部队伍科学文化素质 , 目前发达国家军官的学历基本上都在大学本科以上 , 美军军官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的近 40 %。我军干部具有本科学历的仅 23%, 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仅 2.5%。我们已开始跨入知识经济 、信息战争的时代 , 世界各国都把争夺人才和技术优势作为争夺新世纪战略主动权的关键。因此 , 在世纪之交 , 我军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要做的工作很多 , 其中头等重要是人才培养 。正如江泽民主席所指出的 :“培养一大批适应军队革命化 、现代化 、正规化建设要求 ,适应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要求的合格指挥人才 ,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现代化军事人才的培养 ,在目标上 ,要根据新时期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的需要 , 以造就复合人才群体为主要方向 , 着力提高驾驭 21 世纪军事斗争特别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能力 。目前我军的现代化水平还比较低 ,我们要谋求跨越式的发展 , 首先在人才的培养上必须有超前性 ,着眼培养明天的人才,加强新理论 、新知识 、新技术 、新备 、新战法的学习研究 , 使人才培养与部队武器装备的更新相适应 , 与人才成长的周期和军队未来的发展相适应 。“宁肯让人等装备 , 也不能让装备等人” 。在培养的途径上在三管齐下 :一是办好军队院校 。院校教育对于军队现代化建设具有基础性 、全局性和导向性的重要作用 。今年全军进行的院校体制的改革 ,通过减少数量 、优化结构、理顺关系 ,建立起了适应世界军事发展的和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需要的具有我军特色的院校体系 , 现在的任务是落实好院校改革的各项举措 , 以培养真正能够担当起历史使命的军事人才 。二是抓好部队的教育训练 ,特别是高科技知识的学习 。1998年 ,根据江泽民主席的指示 ,军委决定在全军上下掀起科技大练兵的热潮 , 这是适应当今世界军事领域的巨大变革而采取的跨世纪人军事人才培养战略举措 。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科技练兵的精髓和要义 , 把科技大练兵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真正达到用高科技知识武装官兵的头脑 , 用高科技知识研究以劣胜优的战法 , 用高科技知识改进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 , 向科技要训练质量 ,要战斗力 。三是要面向世界 、面向社会 , 走出一条多渠道 、多方式培养人才的路子 。要打破原有的封闭框架 , 力求在全社会乃至世界范围内吸纳高层次人才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服务 , 这是世界发达国家军队所采取的共同作法 。如美军军官中地方大学毕业生占新任军官的 70%左右 , 英军军官在地方接受过高等教育者接近 100%。

 我军目前已经开始接收地方高校毕业生 , 并收到很好的成效 。但数量还比较少 , 特别接收地方重点高校的优秀毕业生还比较难 。因此 ,必须建立能够吸引社会精英...

相关热词搜索: 以史为鉴谈发展 以史为鉴推进我军建设跨世纪发展 我军 跨世纪 推进

版权所有:学富范文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学富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学富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10062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