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意识形态舆情处置办法9篇

时间:2023-05-07 19:30:06  阅读:

篇一:意识形态舆情处置办法

  

  学校意识形态及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为切实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加强学校职工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发展,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减少和消除因网络舆情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学校舆论环境,根据学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1.准确把握、快速反应。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

  2.加强引导、注重效果。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有利于学校工作大局,有利于维护全体师生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

  3.讲究方法、提高效能。坚持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与新闻发布同时布置、同时落实,新闻发布依托主流强势媒体、积极引导和应用好外来媒体,处置舆情突发事件的各行政部门密切配合新闻发布工作等行之有效的做法,确保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发布最新消息,正确引导舆论。

  4.严格制度、明确职责。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严明纪律,严格奖惩。

  二、工作方法

  1.加大学校网站建设力度,增强校园网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配合上级部门做好网上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2.

  加强对校内网络信息内容管理,对各部门采写的信息,在部门负责人审核通过后,由各单位网络信息员通过学校网络信息处理平台报送,党总支进行文字审核,对涉密信息和重大信息还须同时报校保密办、党办、校办审核。

  3.

  围绕网上热点问题,在师生访问频繁、关注度高的新闻网站、门户网站以及互动类网站等,撰写正面评论文章;对涉及本校工作的网上不实言论,适时以论坛贴文的形式主动进行引导,消除负面影响。

  4.

  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在校园网上主动导贴,积极跟贴,适时结贴。及时发布正面观点,做好正面引导工作。

  5.

  针对别有用心的造谣、歪曲和攻击,开展理直气壮的舆论斗争,发表即时性评论,及时跟贴,批驳反面声音,澄清事实,抵御负面言论的渗透和传播。

  三、应对机制

  一旦发生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学校应根据网络舆情的发生发展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相关部门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审定网络舆情应对方案,决定新闻发布的口径、原则和内容,确定负责新闻发布、审定新闻发布稿和接受记者采访的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网络舆情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确定相关部门进行处置。遵纪依法对当事人、责任人提出处理和责任追究意见建议,并按有关程序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具体应对机制如下:

  1.

  建立网络舆情监控信息员机制。应确定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反映机敏、熟悉网络的几名教师担任网络舆情监控信息员,对涉及我校的网络舆情实行监控和引导,特殊时期安排专人24小时监控,加强网上舆情监测和应对。重点加强对学生、家长关心、群众关注的重点论坛的实时监控,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监测舆情发展动向。

  2.

  建立快速报告机制。舆情监控信息员发现有关学校的不良舆情信息后要立即向校级领导汇报,经批准后,根据事件进展情况适时采取应对措施。

  3.

  建立网络舆情研判机制。要通过跟踪分析,把握舆论发展走向,分析判断突发及重大舆情的程度,提出合理化建议。校级领导和相关负责部门对汇总上报的事件进行初步分析,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决定查核机制。对网络反映的情况,需要调查的,要迅速组织力量开展调查,与网络抢时间,并注重周密谋划,妥善处置、严控因处置不当造成不良后果。经查证属实,并构成违纪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与事实不符或者出入较大的,及时予以澄清。对恶意造谣、干扰学校正常学习生活开展的,依法送交有关部门处理。

  5.

  建立信息发布机制。是否召开会议和向上级领导部门汇报。

  4.

  建立快速加大在学校网站有关热点事件的进展情况,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形成权威、畅通的信息发布渠道。如发生舆情突发事件,校级领导同校办及相关部门迅速拟定新闻发布内容和方案,经领导小组审定后,按照统一的口径,选择合适的时机发布,并组织媒体进行报道,让正面信息先声夺人,为网民提供权威声音,营造有利舆论。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不论是网络舆情初步形成,还是网络舆论已成热点,都主动澄清事实真相,争取网民理解支持。

  6.

  建立舆论引导、疏导机制。抢占网络“沙发”,主导舆论发展,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在网上及时跟帖、发帖,运用网民易于接受的方式和语言引导网上热点,努力掌握网上舆论的话语权;必要时邀请相关领导、新闻记者撰写评论文章,进行专家解答,以权威的、专业的信息赢取网民的信任。

  7.

  学校档案要做好舆情突发事件的全程处置工作的文字材料、声音、影像的记录和保存。

篇二:意识形态舆情处置办法

  

  为加强XX网络舆情处置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有序化解

  网络舆论危机,有效预防、缩小和消除网络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维

  护全港航系统正常工作秩序,结合中心实际,特制订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XX系统被网络媒体登载有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稳定、公共安全、权力监督、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可能

  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或对本单位正常工作秩序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相关信息等突发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置工作。

  二、工作原则

  要第一时间发现、研判、处置网络舆

  情。要坚持“双处置”,即网下网上同步处置,网下治本、网上治标,积极解决自身存在的现实问题,积极妥善做好舆论层面的回应。要按

  照“三同步”的原则,切实做到事情应急与新闻应急同步部署、处置

  工作和对外发布同步研究、处置授权与发布授权同步安排。

  根据网络舆情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大

  小,针对不同等级的舆情,坚持分级应对的原则,采取不同应对措施,提高效率,注重效果。

  三、组织机构

  党委书记任

  组长,党委委员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组织有关部门审定

  应对不良舆情信息发布方案、发布口径、原则、内容及范围;

  审定统

  一的新闻发布稿;确定接受媒体采访的相关人员;

  通过各种方式,有

  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组织人事科,由分管领导

  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网络舆情的舆情信息的监测、搜集、整理、研判以及对外宣传、解释和应对的具体工作。

  四、分类处置

  指网民在网络平台对港航系统政策、管理或

  其他重要问题进行询问、提出质疑、表达诉求,仅有少量围观的舆情

  (阅读量、跟帖量、舆情总量等均在50条/篇),且未有主流媒体

  (电视、报刊)介入报道,评论量也是零星分布。经领导小组办公室

  请示,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依法依规进行办理、提出答复

  意见,经领导小组负责人审定后统一回复;能当即回复的要当即回复,要一段时间办理后才能回复的,要在发现当日内回复处理意见并在办

  结之日内回复处理结果。属对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有重要积极

  意义类的,要积极采纳建议并按要求予以回复。

  指涉及有损单位形象的敏感信息在不同网站

  出现的(阅读量、跟帖量、舆情总等均在100-500条/篇),评论

  也有数十条,且负面声音有所上升,发酵趋势明显的舆情。由领导小

  组直接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会同相关部门及时调查核实,及时跟帖回应,要依法告知事实真相或事件处置情况。

  指涉及重点领域、重要节点、重要事件、重

  要人物的敏感信息迅速发酵,或有主流媒体(电视、报

  刊等)介入报道,可能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或严重损失,由领导

  小组组长上报局分管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工

  作。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后仍继续恶意传播或炒作的,商请

  执纪执法部门研究制定舆情处置方案,组织网上网下同时实施,及时

  有效化解网上危机。

  指突发事件弓|起的、严重影响单位发

  展稳定、扰乱社会秩序、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舆情(安全生产过程中

  发生人员伤亡等)。领导小组组长向局主要领导汇报,并在上级相关

  部门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开展应急工作。

  五、应急程序

  坚持以正面导向为主,把握主动权,增强事件处理透明度,以

  疏代堵,具体程序为: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全航道系统舆情监控员

  对网络舆情进行日常监控,各直属单位(部门)也要对各工作领域的网络舆情进行日常监控,掌握舆情发展态势,对舆情进行初步研判,筛选出重点舆情和突发舆情,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时间形成舆情专

  报,提出处置建议方案,按程序报批后,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此项工作贯穿整个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发现舆情

  后监控员要时刻跟踪舆情发展动向,直至舆情平息为止。在跟踪过程

  中发现舆情恶化、影响面扩大等不良发展趋势时要及时上报领导小组,以便及时有效地处理。

  发现舆情后,舆情监控员要第一时间(半小时内)上报中心领导小组。特别重大网络舆情要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上报舆

  情要真实、客观,以保证会商措施更具针对性、适用性和处理有效性。

  接到舆情上报后,中心领导小组要及时召开网络

  舆情应对会,会商出舆情处理措施。如为特别重大网络舆情、重大或

  较大网络舆情,要及时听取上级主管部门的会商措施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处理意见和建议,拿出最终处理措施。以便及

  时有效地对舆情加以引导和回复。

  针对不实报道,领导小组积极采取措施,与刊登

  不实消息的相关方进行沟通,积极控制不良信息的传播;针对突发事

  件产生的舆情,及时汇集、整理、分析,及时研究解决对策,及时做

  好与相关网络媒体沟通工作,在第一时间内发出官方声音,有效引导

  舆论,最大限度控制不良影响。

  突发网络舆情涉及的部门负责起草文稿,领导小

  组办公室审改。按程序审批后,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主流新闻媒体、网站等平台快速发布权威信息。

  对舆情回复后,舆情监控员要时刻留意舆情发展

  动向,发现对回复提出疑问或者质疑的跟帖后,要及时、细心地加以

  引导,如自己对疑问或者质疑不能正确引导或者不知如何引导时,要

  及时上报。上报后,经领导小组会商后拿出一个合理的回复方案加以

  回复,从而实现对舆情的正确引导,直至舆情缓退、平息。

  舆情应急处置完毕后,应及时总结舆情监控和舆

  论引导的做法和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向领导小组报送

  舆情处置工作材料。对参与引导处置工作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责任考评,表彰先进,追究因工作不力、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部门负责

  人和个人的责任。针对应急处置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以及暴露出来的问

  题,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工作方案。

  八、应急保障

  领导小组应在全系统建立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

  队伍,各直属单位(部门)明确1-2名舆情信息员负责,确保网络

  舆情工作队伍之间的联络畅通及时。舆情事件发生时人员及时到位,并积极配合做好舆情应对有关工作。

  定期组织全单位网络舆情队伍开展培训,不断提

  高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人员政治上的敏感性和业务上的娴熟能力。

  严格工作程序,严肃工作纪律,谨慎处理信息的公开和发布,防止和杜绝随意发布信息、发布失实信息,做好有关信

  息的保密工作。

篇三:意识形态舆情处置办法

  

  意识形态突发网络舆情处置应急预案两篇

  为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应对反腐倡廉突发网络舆情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及时、有效、科学地处置反腐倡廉突发舆情,规范应急处置行为,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推进新形势下的反腐倡廉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相关要求,县局、营销部制定本预案。

  一、舆情应急处置机构

  XX县局、营销部成立意识形态反腐倡廉突发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协调小组),负责领导、协调突发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协调小组由分管局长任组长,其他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二、意识形态舆情应急处置原则

  (一)积极应对。正视舆情,不回避、不推诿,对舆情进行主动回应,对谣言进行揭露,对事实予以澄清,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掌握主动权。

  (二)快速反应。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实行24小时监测制度。发现舆情信息第一时间报告,迅速启动预案,实施响应,将事态控制在萌芽状态。

  (三)有理有节。认真研判,权衡利弊,讲究应对艺术,把握时间节点,变被动为主动,使事件朝着平稳解决方向发展。

  (四)分级负责。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的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监控和应对负主要责任。

  (五)分工协作。全市纪检监察系统按照职能分工,各司其职;与宣传、公安等部门建立协调机制,形成信息共享、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意识形态舆情分级及应急响应

  根据反腐倡廉舆情的性质、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管理权限等因素,突发网络舆情分为三级,应急等级相应分为一级响应、二级响应、三级响应三个等级。

  (一)一级响应。当事件即将或已经被全国性门户网站首页或主要新闻媒体采录,在主要网络论坛被持续关注,被国内外主要媒体重点炒作,可能引发更广泛的社会影响时,定为一级舆情并启动一级应急响应。由涉及部门或其他方面提供舆情信息,办公室提出舆情处置方案,按程序报主要领导批准后,由协调小组协调宣传、公安、网管部门、舆情涉及的相关地区和部门联合应对。同时,上报市局(公司)请求协助处置舆情。

  (二)二级响应。当事件被省级以上门户网站或新闻媒体采录,在当地或全国性网络论坛中不间断有人跟帖,在事发当地造成广泛社会影响,有可能被覆盖面更广的媒体所关

  注和传播时,定为二级舆情并启动二级响应。由涉及部门或其他方面提供舆情信息,办公室提出舆情处置方案,由协调小组协调宣传、公安、网管部门、舆情涉及的相关部门联合应对。同时,上报市局(公司)请求协助处置舆情。

  (三)三级响应。当事件在事发当地造成较大社会影响,但未被社会舆论广泛关注或者关注度不高,没有超出当地管辖范围,但有发展趋势时,定为三级舆情并启动三级应急响应。由涉及部门或其他方面提供舆情信息,办公室及时编辑舆情专报信息,由协调小组办公室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和舆情涉及单位密切关注舆情动向并及时进行处置。

  四、意识形态舆情应急处置程序及分工

  突发网络舆情处置工作应按照舆情监测、调查核实、协调处置、正面引导、信息发布、跟踪监测、及时总结的步骤,明确职责,有序开展。

  (一)舆情监测。办公室负责组织全市纪检监察系统舆情信息员对反腐倡廉网络舆情进行日常监控,各部门也要对各工作领域的网络舆情进行日常监控,掌握舆情发展态势,对舆情进行初步研判,筛选出重点舆情和突发舆情,由办公室第一时间形成《党风廉政舆情专报》,提出处置建议方案,按程序报批后,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二)调查核实。应急预案启动后,有关部门室负责对突发网络事件中反映的问题开展初核工作。如有事实依据、涉及重大腐败问题的,由纪检监察部门及时介入,按照有关工作程序,依法依纪进行调查核实,在规定时间内提出调查处置意见,按程序报批后,对相关责任人及时予以处理。

  (三)协调处置。根据应急响应等级,分别由协调小组、办公室等职能部门,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对无事实依据,违反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并在网上造成恶劣影响的舆情,按照

  “网上引导与网下解决问题有机结合”的原则,及时予以封堵或删除,最大限度地压缩小道消息、政治谣言和攻击性言论的传播空间,防止舆情蔓延和扩散。同时,责成公安机关对发帖造谣者

  进行查处,依法追究其责任。

  (四)正面引导。办公室组织全市网络评论员根据突发

  网络舆情事件调查了解的真实情况,围绕突发网络舆情撰写网评

  文章和开展上贴、跟帖工作,有针对性地正面引导网上舆论,澄

  清事实,揭露谣言;防止事态扩大。

  (五)信息发布。由突发网络舆情涉及的部门负责起草文稿,办公室审改。按程序审批后,由协调小组办公室协调主流新闻媒体、网站等平台快速发布权威信息。

  (六)跟踪监测。由突发网络舆情涉及的部门根据舆情信息发展规律,在负面舆情趋于平稳后,继续做好舆情后续监测工作,关注舆情发展动向,防止舆情进一步演变成网络群体性事件。

  (七)及时总结。舆情应急处置完毕后,应及时总结舆

  情监控和舆论引导的做法和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向协调小组报送舆情处置工作材料。

  五、意识形态舆情应急处置保障

  (一)人员保障。各部门都要明确1-2名舆情信息员负责舆情应急处置工作,舆情事件发生时人员及时到位,并积极配合做好舆情应对有关工作。

  (二)纪律保障。严格工作程序,严肃工作纪律,谨慎处理信息的公开和发布,防止和杜绝随意发布信息、发布失实信息,做好有关信息的保密工作。

  六、附则

  本预案由县局、营销部制定按照市局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本意识形态预案定期进行评审,根据突发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和补充。

  篇二、为认真落实上级关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一系列部署,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加强网络舆情处置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及时回应网民关切问题,有序化解网络舆论危机,有效预防、缩小和消除网络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各类敏感网络舆情的处置工作。

  二、工作原则

  (一)属地管控,各负其责。镇直各单位主要领导对本部门本单位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负首要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积极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处置工作。工作成效纳入年底考核范围。

  (二)快速反应,妥善处置。要第一时间发现、研判、处置网络舆情。要坚持“双处置”,即网下网上同步处置,网下治本、网上治标,积极解决自身存在的现实问题,积极妥善做好社会舆论层面的回应。要按照“三同步”的原则,切实做到事情应急与新闻应急同步部署、处置工作和对外发布同步研究、处置授权与发布授权同步安排。

  (三)分级响应,有序应对。根据网络舆情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大小,针对不同等级的舆情,坚持分级应对的原则,采取不同应对措施,提高效率,注重效果。

  三、组织体系及职责

  (一)指挥机构。成立了XX镇重大意识形态舆情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镇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党政办、派出所、工商所、文化站、司法所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政办,具体负责网络舆情的监测、研判、提出处置建议。

  (二)工作职责。

  领导小组:负责审定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督导、考核有关单位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统筹、协调有关单位落实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

  党政办:参与网络舆情的检测、研判,统筹协调各镇直单位处置相关敏感网络舆情。负责配合协调因突发事件引起的网络舆情的处置工作。

  派出所:负责及时发现和处置危害国家安全、属于公安职责范围内的、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有害信息,以及具有现实危害性的行动性、煽动性信息。依法打击造谣传谣、侮辱诽谤等违法人员。

  工商局:协调运营商参与技术反制、案件侦查工作,统筹协调处置相关敏感网络舆情。

  文化站:负责涉及全镇敏感网络舆情的监测、研判、预警并提出处置方案;指导和协调各部门处置相关性敏感舆情;负责联系相关媒体,及时进行舆情引导,积极化解舆论危机。

  司法所:负责收集、研判涉及社会稳定类网络舆情,督促涉事地方和部门及时解决现实问题,妥善应对网上舆情。

  镇直涉事部门:负责具体处置涉及本部门、本地区的网络舆情。

  四、应对方案

  (一)应对原则。一是黄金24小时法则,力争第一时

  间发布新闻,赢得话语权。信息要真实透明,报道要统一开放,沟通要亲民坦诚;二是信息公开原则,要充分发挥媒体优势,根据网民的质疑和提出的问题,有节奏地抛出系统化的专业信息,不断引导民众舆论;三是主动沟通原则,突发事件中,要主动组织与积极策划新闻宣传活动,邀请第三方媒体(地方电视台、权威专业纸媒或网站等)及时发布信息,主动与民众沟通并适时进行权威讨论,通过释疑赢得公众。

  (二)重要措施。一是培养和发挥意见领袖的舆论影响力。通过内部培养、外部挖掘,寻找懂业务、新闻素养高的专业媒体人士,作为领域内意见领袖。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由意见领袖在论坛、微博等舆论活跃地带设置话题,发布专业、权威、客观的评论性内容,引导负面情绪趋于平和与理性;二是完善网络舆情信息员制度。各职能部门应配备一名舆情信息员,实时监控舆论发展动向,负责舆情信息的采集上报工作;三是适时利用第三方成员应对舆论震荡。在网络平台设置议题后,可组织网络水军发布价值性评论、回帖,扭转“一边倒”的敌我情势。

  (三)具体方法。一是迅速调查核实,及时上报,积极沟通。迅速组织调查,核查事实,及时上报镇党政办。同时,涉事各方加强内外部沟通。二是适时跟贴回应。全面监控以“网易、搜狐、新浪、搜狐、凤凰网”为核心的商业门户网站和以天涯论坛为首的全国和地方综合性论坛,着重观察负

  面舆论的发展动向,发现舆论发酵的苗头,及时主动应对,由涉事主体迅速组织人员(意见领袖、网络信息员、网络水军),统一口径,放大正面声音,稀释负面影响。三是快报事实,慎填原因,重报进展。快报事实,即在着重解决线下现实问题的同时,通过政务微博、区政府网站、微信和手机报等渠道,第一时间告知事实。慎报原因,即不仅要基于严格、全面和深入的调查,还要注重原因公布的时间选择,过早易引发群众的不信任感,过晚会有“执行不力”之嫌。重报进展,即通过上述“两微一端”或第三方媒体介入,阶段性公布调查和解决实况,助推舆论平复。四是对不实贴文,即刻函告相关网站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控,消除负面影响。五是对诽谤、造谣等涉嫌违法违规信息,报请公安机关依法处置。六是主动设置议题。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认真分析研判,紧扣网民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如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征地拆迁、公共卫生、救灾救助等领域),设置相关议题(着重选择事实澄清、主体问责、权威观点等话题范围),组织网络宣传,化解网上疑虑,有序引导网络舆论。

  五、处置流程

  结合实际,整合资源,互动融合,灵活处置,有效化解舆情危机。

  (一)全面监测。采取人工和技术相结合、网上与网下

  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领域、重要人物、重大事件进行24小时检测,确保第一时间发现舆情。

  (二)研判预警对发现的舆情,各涉事主体要迅速对舆情走势、风险级别进行评估,及时报告党政办、上级业务部门和同级网信部门。特别重大舆情务必1小时内上报,重大舆情务必2小时内上报,较大和一般舆情酌情适时上报。

  (三)分级处置

  一是一般网络舆情,指网民在网络论坛/社区、微博、维权网站等平台对某项政策或某类问题进行询问、提出质疑、表达诉求,仅有少量围观的舆情,由涉事主体及时解决网民诉求,回应网民关切。二是较大网络舆情,指涉及有损XX镇形象的敏感信息在不同网站出现的,且负面声音有所上升,发酵趋势明显的舆情。由涉事主体密切关注,及时调查核实,及时跟帖回应,妥善处置;三是重大网络舆情,指涉及重点领域、重要节点、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的敏感信息迅速发酵,由派出所及时提请领导小组研究制定舆情处置方案,组织网上网下同时实施,及时有效化解网上危机;四是特别重大网络舆情,指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秩序、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舆情,在党政办统一协调下,分级响应,及时有效处置。

  (四)舆论引导

  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

  确引导”和“攻防兼备、疏堵结合”的原则,主动设置议题,第一时间发布信息,认真回应质询议题,适时进行权威评论、积极开展民意互动,根据舆论形势、事件进展等情况,专业、快速、准确地引导网上舆论,减少和消除负面影响。

  七、附则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具体内容由负责解释。

  XX镇政府

篇四:意识形态舆情处置办法

  

  意识形态问题、舆情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为了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院意识形态和舆情工作,落实党管意识形态原则,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切实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国家相关法规,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我院意识形态问题、舆情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一、适用范围

  全院教职工、全体在校学生

  二、组织指挥机构及其职责

  (一)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XXX副组长:XXX成

  员:XXX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周利群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二)职责

  组长:及时听取问题情况报告,立即召集领导小组成员研究、制定处置对策,及时向上级报告,负责整个事件的处置工作。

  副组长:在组长的统一部署下,负责开展调查处理和事件善后等工作。

  组员: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做出工作安排,及时向

  上级党委报告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情况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三、重大事件报告处置程序

  结合实际,整合资源,互动融洽,灵活处置,有效化解。

  1.全面监测

  对重点问题和领域事先做好意识形态分析研判和舆情工作的分析研判,对重要人物、重大事件进行24小时监测,如发生问题确保第一时间发现。

  2.研判预警

  对发现的问题要迅速对问题的发展方向走势、风险进行评估,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和上级党组织。

  3.边上报边处置

  按照分级处置原则,发现重大问题必须第一时间上报上级党组织,并在上级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分级响应,及时有效处置。

  四、其他

  本预案在实施过程中,有关责任人员如不履行职责或玩忽职守,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其相应的责任。

篇五:意识形态舆情处置办法

  

  公司意识形态舆情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为认真落实集团公司关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要求,增强党员干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加强网络舆情处置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有序化解网络舆论危机,有效预防、缩小和消除网络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维护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各类敏感网络舆情的处置工作。

  二、工作原则

  1.快速反应,妥善处置。要第一时间发现、研判、处置网络舆情。要坚持“双处置”,即网下网上同步处置,网下治本、网上治标,积极解决自身存在的现实问题,积极妥善做好舆论层面的回应。要按照“三同步”的原则,切实做到事情应急与新闻应急同步部署、处置工作和对外发布同步研究、处置授权与发布授权同步安排。

  2.分级响应,有序应对。根据网络舆情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大小,针对不同等级的舆情,坚持分级应对的原则,采取不同应对措施,提高效率,注重效果。

  三、组织体系成立重大意识形态舆情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党委其他委员、党群工作部负责人、公司信息办负责人、党支部书记为主要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群工作部,办公室主任由党群工作部负责人兼任,具体负责网络舆情的监测、研判、提出处置建议。

  四、应对方案

  (一)应对原则

  1.黄金24小时法则。力争第一时间发布新闻,赢得话语权。信息要真实透明,报道要统一开放,沟通要亲民坦诚。

  2.信息公开原则。新闻发言人要充分发挥媒体优势,根据网民的质疑和提出的问题,有节奏地抛出系统化的专业信息,不断引导民众舆论。

  3.主动沟通原则。突发事件中,要主动组织与积极策划新闻

  宣传活动,邀请第三方媒体(地方电视台、权威专业纸媒或网站等)及时发布信息,主动与群众沟通并适时进行权威讨论,通过释疑赢得公众。

  (二)重要措施

  1.启动新闻发言人机制。新闻发言人应选择熟悉媒体运作,具有丰富的公关宣传经验的工作人员,在突发事件应对处置中,根据必要性,有计划分阶段地开展新闻发布会,或者联系媒体接受专题采访等方式主动回应。

  2.培养和发挥意见领袖的舆论影响力。通过内部培养、外部挖掘,寻找懂业务、新闻素养高的专业媒体人士,作为

  领域内意见领袖。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由意见领袖在论坛、微博等舆论活跃地带设置话题,发布专业、权威、客观的评论性内容,引导负面情绪趋于平和与理性。

  3.完善网络舆情信息员制度。各党支部配备一名舆情信息员,实时监控舆论发展动向,负责舆情信息的采集上报工作。

  4.适时利用第三方成员应对舆论震荡。在网络平台设置议题后,可组织网络水军发布价值性评论、回帖,扭转“一边倒”的敌我情势。

  (三)具体方法

  1.迅速调查核实,及时上报,积极沟通。迅速组织调查,核查事实,及时上报上级党组织和公司党委。同时,涉事各方加强内外部沟通。

  2.适时跟贴回应。全面监控以“网易、搜狐、新浪、搜狐、凤凰网”为核心的商业门户网站和以天涯论坛为首的全国和地方综合性论坛,着重观察负面舆论的发展动向,发现舆论发酵的苗头,及时主动应对,由涉事主体迅速组织人员(意见领袖、网络信息员、网络水军),统一口径,以第三者身份更贴回应,放大正面声音,稀释负面影响。

  3.快报事实,慎填原因,重报进展。快报事实,即在着重解

  决线下现实问题的同时,通过互联网站、微信和手机信

  息等渠道,第一时间告知事实。慎报原因,即不仅要基于严格、全面和深入的调查,还要注重原因公布的时间选择,过早易引发群众的不信任感,过晚会有“执行不力”之嫌。重报进展,即通过上述网络平台或第三方媒体介入,阶段性公布调查和解决实况,助推舆论平复。

  4.对不实贴文,即刻上报,对相关网站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控,消除负面影响。同时,可邀请主流媒体采访,正面回应网民关切。

  5.对诽谤、造谣等涉嫌违法违规信息,报请公安机关依法处置。

  6.主动设置议题。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认真分析研判,紧扣网民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设置相关议题(着重选择事实澄清、主体问责、权威观点等话题范围),组织网络宣传,化解网上疑虑,有序引导网络舆论。

  五、处置流程

  结合实际,整合资源,互动融合,灵活处置,有效化解舆情危机。

  (一)全面监测

  采取人工和技术相结合、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领域、重

  人物、重大事件进行24小时检测,确保第一时间发现

  舆情。

  (二)研判预警

  对发现的舆情,各涉事单位及人员要迅速对舆情走势、风险级别进行评估,及时报告党群工作部和公司信息办。特别重大舆情务必1小时内上报,重大舆情务必2小时内上报,较大和一般舆情酌情适时上报。

  (三)分级处置

  1.一般网络舆情。指网民在网络论坛/社区、微博、维权网站

  等平台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改革、民生或其他重要问题进行询问、提出质疑、表达诉求,仅有少量围观的舆情(阅读量、跟帖量、舆情总量等均在50条/篇),且未有主流媒体(电视、报刊)介入报道,评论量也是零星分布,由党群工作部、信息办及时解决网民诉求,回应网民关切。

  2.较大网络舆情。指涉及有损公司形象的敏感信息在不同网站出现的(阅读量、跟帖量、舆情总量等均在100-500条/篇),评论量也有数十条,且负面声音有所上升,发酵趋势明显的舆情。由党群工作部、信息办及相关单位密切关注,及时调查核实,及时跟帖回应,妥善处置。

  3.重大网络舆情。指涉及重点领域、重要节点、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的敏感信息迅速发酵,或有主流媒体(电视、报刊等)介入报道,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舆情。由派出所及

  时提请领导小组研究制定舆情处置方案,组织网上网下同时实施,及时有效化解网上危机。

  4.特别重大网络舆情。指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扰乱社会秩序、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舆情(安全生产过程中发生人员伤亡等)。党委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研究布置处置工作。在党委的统一协调下,分级响应,及时有效处置。

  (四)舆论引导

  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

  和“攻防兼备、疏堵结合”的原则,主动设置议题,第一时间发布信息,认真回应质询议题,适时进行权威评论、积极开展民意互动,根据舆论形势、事件进展等情况,采取“新闻发布会”“背景说明会”“组织记者集体采访或单独采访”“发布新闻公报、声明”“利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答记者问询”等形式,通过新闻发言人专业、快速、准确地引导网上舆论,减少和消除负面影响。

篇六:意识形态舆情处置办法

  

  街道网络舆情管控处置工作制度

  街道网络舆情管控处置工作制度

  为及时全面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准确掌握网络舆情,科学分析研判,有效应对处置,不断提高网络舆论引导水平,为街道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互联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上级部门意识形态相关指示精神,不断提高做好网上舆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话语权、管理权。服务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工作布局,形成上下联动的快速反应机制,为街道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舆论保证。

  二、落实主体责任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科室、各社区对涉本科室、本社区的网上舆情应对处置工作负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各科室、各社区主要负责人要带头抓网上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带头管阵地把导向强队伍,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事件亲自处置。

  街道基层党的建设办公室作为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在党工委、办事处统一领导和指导下,牵头协调派出所、维稳等相关部门,指挥部署网上各类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督促指导涉事各科室和各社区做好网上典情应对。

  三、建立管控机制

  1.建立舆情分析研判机制。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党工委、办事处中心工作推进过程中,针对有可能形成舆情的热点

  难点问题进行风险点排查,综合研判,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实现管控前移。建立网上舆情分析会商制度,定期召开调度会,班子成员、各股室、社区参加,听取舆情汇报,对近期舆情发展态势进行评估,研究分析网络舆情发展态势,收集排查网上舆情风险点,做好预警提示和舆情预案。遇到重大问题及时召集会议,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提出应对处置意见。

  2.建立舆情监控机制。各科室、各社区要建立健全网上舆情信息日常监测制度,密切监测具有新闻舆论和社会动员功能的各类网站、手机移动端、微信群等网上信息传播载体,及时掌握辖区舆情动态,收集可能引发网上重大舆情的突发公共事件、热点敏感问题、紧急灾情疫情、重要社会动态等信息。逐步形成全街道上下贯通、纵横交织、全面覆盖的舆情监控网络。

  3.建立舆情信息报告制度。构建高效快捷通畅的舆情信息报送机制。各股室、各社区至少要确定1名舆情信息联络员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报送工作。发现重要舆情按下列原则进行:发生重大网络舆情,要在半小时内上报办公室、分管领导、街道党工委;

  一般舆情须在当日上报办公室和街道分管领导。

  宣传委员要发挥网上舆情信息枢纽作用,履行舆情信息收集汇总和值班值守职责,承担涉及全街道的网上舆情监测、汇集、研判和上报等工作。较大及重大网上舆情,及时上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并通报涉及股室或社区主要负责同志;

  一般网上舆情,先行涉及股室或社区调查核实、妥善处置。涉及股室或社区有关调查处置情况,要及时向办公室和分管领导、街道党工委进行

  反馈。

  4.建立重大舆情快速应对处置制度。各股室或社区出现重大舆情,要立即召开相关单位负责人会议,听取情况汇报,核实舆情信息,分析研判舆情形势,制定处置及舆论引导方案,启动重大舆情应急预案。涉及股室和社区要第一时间掌握事件动态,妥善处置事件,坚持“网上问题、网下解决”,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网上舆论引导,确保舆情平稳化解。

  5.建立健全网络发言人制度。各股室、各社区要抓紧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确定1名网络发言人,做好网络发布工作,坚持“谁发言、谁负责”原则,通过各股室、各社区政务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公布相关信息,公开回应网民关切,做好解疑释惑工作,避免或减少网络舆情的发生。

  6.建立重大舆情总结评估制度。各种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等重大网上典情应对处置结束后,根据舆情的应对处置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对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进行通报表扬;

  对工作不力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股室、各社区要成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划分。要充分认识建立网络舆情监管联动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实际,研究制订本科室、本社区的具体实施方案,不断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切实掌握网络舆论工作的主导权。

  2.加强培训,提升素养。推进党员领导干部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突出分层次、分类别培训,提高街道及社区工作人员舆情分析、研判、应对能力。定期组织学习《网络安全法》,深入学习互联网和新媒体知识,准确把握网络舆论规律,与公众建立良性信息互动,实现舆情正确导向。

  3.严格执行,严肃纪律。各股室、各社区要严格按照要求,切实做好网络舆情信息报送工作。凡发现重大突发性事件、重要社会动态、紧急灾情以及其他重要紧急舆情信息,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如实上报,不得迟报、漏报、瞒报、压报。信息上报要严格遵守保密纪律,做到内外有别。

  4.完善机制,健全考核。网上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意识形态责任制目标考核体系,实行责任追究。对涉网上舆情处置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依纪依法问责。要建立督查通报制度,对各股室、各社区舆情应对处置及信息反馈情况定期进行通报,结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年终效能考核。

  教育局关于中小学名校长和骨干校长的管理办法

  近年来,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持续实施中小学名校长培养工程,评选培训几批中小学名校长、骨干校长(名校长后备)培养人选,促进了中小学校长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力推动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骨干校长队伍,进一步加强对泉州市已有中小学名校长和骨干校长过程性、发展性评价,督促其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引领、示范、辐射作用,经研究,决定对泉州市已有中小学名校长和骨干校长实行动态管理,具体管理办法如下:

  一、管理对象

  我市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和幼儿园,下同)现任

  校级领导,且参加过中小学名校长、骨干校长(名校长后备)培养工程培训并完成培养周期规定的任务,经培训机构考核合格、教育主管部门确认的福建省中小学名校长、泉州市中小学名校长,以及获得培训结业证书的福建省中小学骨干校长(名校长后备)。同一位校长有多个称号的,都要填报信息,但应选择其中一个称号进行考核。

  二、考核周期

  每两年为一个考核周期,第一个考核周期(2017.9.1-2019.8.31),今后考核周期以此类推。考核期内,被教育行政部门确认为名校长或获得骨干校长(名校长后备)培训结业证书的视同考核合格。

  三、考核指标

  被管理对象任职期间,应达到以下指标要求:

  1.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事业心和责任感强,热爱教育,师德高尚,依法治校,公正廉洁,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办学质量社会公认度高,任职期间学校获得文明学校、素质教育先进校等综合性表彰。

  2.坚持工作在教学一线领导岗位,及时了解和掌握一线教学动态,发现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提出应对的措施和办法。坚持听课评课活动,每年听课评课不少于50课时,并有比较详尽的听课评课记录。

  3.不断钻研学校管理、教育理论,组织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在

  学校管理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省名校长应主持过市级及以上研究课题,省骨干校长(市名校长)应主持过县(市、区)级及以上研究课题,研究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改革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办法和措施,促进教育管理和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4.认真总结自己在学校管理、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经验,积极撰写学校管理、教改理论研究文章。省级名校长每个考核期要撰写1篇以上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论文或论著,在CN刊物上发表;

  省骨干校长(市名校长)每个考核期要撰写1篇以上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论文或论著,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5.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省级名校长每个考核期要参加不少于1次省级及以上送教下乡下校活动,2次市级及以上专题讲座或教学公开课(观摩课);

  省骨干校长(市名校长)每个考核期要参加不少于1次市级及以上送教下乡下校活动,不少于2次县级及以上专题讲座或教学公开课(观摩课),配合教育主管部门和培训机构做好培训工作,并将相关视频、光盘等作品上传教育网站优质教育资源库,传播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考核对象每个考核期应向所属教育主管部门提交一份关于师资队伍管理方面的建议。

  6.所属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协调安排,为考核对象创造平台。考核对象认真完成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赋予的相关任务,积极主动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有意识地培养中青年后备干部,在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工作中,充分发挥名校长、骨干校长的示范引领、指导培养作用。每位名校长、骨干校长

  每个考核期至少要结对帮扶一所学校、指导培养2名以上中青年后备干部并取得明显成效。

  7.认真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学习能力,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按规定参加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并完成规定学时数。

  四、考核结果运用

  1.名校长和骨干校长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考核总分折合为100分计算,总分90分及以上为优秀,60-89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师德表现情况“不合格“或单项得分低于所占分值60%,等次评定为“不合格“。

  2.考核结果可作为组织人事部门对学校领导任职、聘用、晋升考核依据;

  考核合格及以上等次的名校长和骨干校长在职称评聘、外出考察、名校挂职、高端培训、学术研究、专题讲座、评审专家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

  另外,有条件的县(市、区)可根据考核周期和考核情况为考核合格及以上的名校长、骨干校长发放奖励金,对同一个人有多个称号的(含教学名师、学科教学带头人、骨干教师等),按其本人所确认的最高称号给予奖励,不得累加发放。

  3.已经办理退休手续的、调离学校的、学年度病(事)假累计超过半年的、党(政)纪处分期未解除的不参与考核,和考核不合格者一样不享

  受相关待遇。

  4.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以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调查核实后,报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按权限研究决定后取消相关待遇、撤销称号并收回证书。

  (1)存在《福建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中规定的有悖师德的20种行为之一,师德考核不合格的;

  (2)存在《福建省学校安全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规定》第十三条第(三)、(四)款情形的;

  (3)年度考核不合格的;

  (4)违法违纪,存在渎职、失职行为,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

  (5)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应当取消其名校长、骨干校长资格的。

  五、考核办法

  1.中小学名校长和骨干校长所在学校应成立考核评议小组,成员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学生家长代表、挂校责任督学等有关人员组成(本人回避),对考核对象进行日常管理和基础考核,并建立考核对象的成长档案,同时指定专人进行管理。泉州市教育局、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应成立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对考核对象进行动态管理和定期督导考核。

  2.每个考核周期结束后,考核对象应填写有关考核表格并提供相应的佐证材料,所在学校考核评议小组审阅考核对象提交的材料,并组织本校教师、学生(或学生家长)对考核对象的办学管理水平和师德廉政表现进行满意度测评,根据材料审阅和测评情况,实事求是提出考核的初步意见

  报送所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所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征求有关科室意见后确定考核结果,公示无异议后于10月15日前,将加盖公章汇总表(市直学校含双面打印的考核表)报送我局人事科及泉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备案,其他材料由各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各市直学校留存备查。

  3.泉州市教育局各有关科室(直属单位)、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所在学校要统筹安排,为名校长和骨干校长发挥作用提供平台、创造有利条件,可将他们的课程、讲座目录上网开设网络选课平台;

  要积极组织他们开展送教送培、讲座展示等帮扶活动,不断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4.因调动、职务变动或其他原因,不能履行相关职责的,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市直学校)提出,报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核实后撤销其相应的称号并收回证书。

  5.在考核过程中弄虚作假或故意干扰考核工作的,经查实后将追究本人及有关人员的责任,并视情节给予相应处理。

篇七:意识形态舆情处置办法

  

  意识形态工作舆情机制方案

  为了更好地落实意识形态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应该建立一套舆情监控机制。具体方案如下:

  1.建立舆情监控团队,负责对各种媒体平台的信息进行监控、分析和研判,及时发现和掌握有关我们工作的信息动态。

  2.采用先进的舆情监测技术和软件工具,包括搜索引擎、网络爬虫、即时通讯等,实现对各种媒体平台上的信息及时监控和把控。

  3.对监控到的信息进行分类、筛选和分析,及时发现舆情问题,以便制定相应的应对和反应措施。

  4.建立一套信息反馈机制,将监控到的信息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加强内部协同配合,确保舆情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

  5.加强信息安全保密工作,保护监控到的信息不被泄露,维护国家和政府的声誉形象。

  以上是我们的舆情监控机制方案,我们将积极贯彻实施,不断完善和优化,确保工作的有效性和成效性。

篇八:意识形态舆情处置办法

  

  公司意识形态舆情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为认真落实集团公司关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要求,增强党员干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加强网络舆情处置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有序化解网络舆论危机,有效预防、缩小和消除网络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维护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各类敏感网络舆情的处置工作。

  二、工作原则

  1.快速反应,妥善处置。要第一时间发现、研判、处置网络舆情。要坚持“双处置”,即网下网上同步处置,网下治本、网上治标,积极解决自身存在的现实问题,积极妥善做好舆论层面的回应。要按照“三同步”的原则,切实做到事情应急与新闻应急同步部署、处置工作和对外发布同步研究、处置授权与发布授权同步安排。

  2.分级响应,有序应对。根据网络舆情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大小,针对不同等级的舆情,坚持分级应对的原则,采取不同应对措施,提高效率,注重效果。

  三、组织体系成立重大意识形态舆情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党委其他委员、党群工作部负责人、公司信息办负责人、党支部书记为主要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群工作部,办公室主任由党群工作部负责人兼任,具体负责网络舆情的监测、研判、提出处置建议。

  四、应对方案

  (一)应对原则

  1.黄金24小时法则。力争第一时间发布新闻,赢得话语权。信息要真实透明,报道要统一开放,沟通要亲民坦诚。

  2.信息公开原则。新闻发言人要充分发挥媒体优势,根据网民的质疑和提出的问题,有节奏地抛出系统化的专业信息,不断引导民众舆论。

  3.主动沟通原则。突发事件中,要主动组织与积极策划新闻

  宣传活动,邀请第三方媒体(地方电视台、权威专业纸媒或网站等)及时发布信息,主动与群众沟通并适时进行权威讨论,通过释疑赢得公众。

  (二)重要措施

  1.启动新闻发言人机制。新闻发言人应选择熟悉媒体运作,具有丰富的公关宣传经验的工作人员,在突发事件应对处置中,根据必要性,有计划分阶段地开展新闻发布会,或者联系媒体接受专题采访等方式主动回应。

  2.培养和发挥意见领袖的舆论影响力。通过内部培养、外部挖掘,寻找懂业务、新闻素养高的专业媒体人士,作为

  领域内意见领袖。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由意见领袖在论坛、微博等舆论活跃地带设置话题,发布专业、权威、客观的评论性内容,引导负面情绪趋于平和与理性。

  3.完善网络舆情信息员制度。各党支部配备一名舆情信息员,实时监控舆论发展动向,负责舆情信息的采集上报工作。

  4.适时利用第三方成员应对舆论震荡。在网络平台设置议题后,可组织网络水军发布价值性评论、回帖,扭转“一边倒”的敌我情势。

  (三)具体方法

  1.迅速调查核实,及时上报,积极沟通。迅速组织调查,核查事实,及时上报上级党组织和公司党委。同时,涉事各方加强内外部沟通。

  2.适时跟贴回应。全面监控以“网易、搜狐、新浪、搜狐、凤凰网”为核心的商业门户网站和以天涯论坛为首的全国和地方综合性论坛,着重观察负面舆论的发展动向,发现舆论发酵的苗头,及时主动应对,由涉事主体迅速组织人员(意见领袖、网络信息员、网络水军),统一口径,以第三者身份更贴回应,放大正面声音,稀释负面影响。

  3.快报事实,慎填原因,重报进展。快报事实,即在着重解

  决线下现实问题的同时,通过互联网站、微信和手机信

  息等渠道,第一时间告知事实。慎报原因,即不仅要基于严格、全面和深入的调查,还要注重原因公布的时间选择,过早易引发群众的不信任感,过晚会有“执行不力”之嫌。重报进展,即通过上述网络平台或第三方媒体介入,阶段性公布调查和解决实况,助推舆论平复。

  4.对不实贴文,即刻上报,对相关网站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控,消除负面影响。同时,可邀请主流媒体采访,正面回应网民关切。

  5.对诽谤、造谣等涉嫌违法违规信息,报请公安机关依法处置。

  6.主动设置议题。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认真分析研判,紧扣网民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设置相关议题(着重选择事实澄清、主体问责、权威观点等话题范围),组织网络宣传,化解网上疑虑,有序引导网络舆论。

  五、处置流程

  结合实际,整合资源,互动融合,灵活处置,有效化解舆情危机。

  (一)全面监测

  采取人工和技术相结合、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领域、重

  人物、重大事件进行24小时检测,确保第一时间发现

  舆情。

  (二)研判预警

  对发现的舆情,各涉事单位及人员要迅速对舆情走势、风险级别进行评估,及时报告党群工作部和公司信息办。特别重大舆情务必1小时内上报,重大舆情务必2小时内上报,较大和一般舆情酌情适时上报。

  (三)分级处置

  1.一般网络舆情。指网民在网络论坛/社区、微博、维权网站

  等平台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改革、民生或其他重要问题进行询问、提出质疑、表达诉求,仅有少量围观的舆情(阅读量、跟帖量、舆情总量等均在50条/篇),且未有主流媒体(电视、报刊)介入报道,评论量也是零星分布,由党群工作部、信息办及时解决网民诉求,回应网民关切。

  2.较大网络舆情。指涉及有损公司形象的敏感信息在不同网站出现的(阅读量、跟帖量、舆情总量等均在100-500条/篇),评论量也有数十条,且负面声音有所上升,发酵趋势明显的舆情。由党群工作部、信息办及相关单位密切关注,及时调查核实,及时跟帖回应,妥善处置。

  3.重大网络舆情。指涉及重点领域、重要节点、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的敏感信息迅速发酵,或有主流媒体(电视、报刊等)介入报道,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舆情。由派出所及

  时提请领导小组研究制定舆情处置方案,组织网上网下同时实施,及时有效化解网上危机。

  4.特别重大网络舆情。指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扰乱社会秩序、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舆情(安全生产过程中发生人员伤亡等)。党委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研究布置处置工作。在党委的统一协调下,分级响应,及时有效处置。

  (四)舆论引导

  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

  和“攻防兼备、疏堵结合”的原则,主动设置议题,第一时间发布信息,认真回应质询议题,适时进行权威评论、积极开展民意互动,根据舆论形势、事件进展等情况,采取“新闻发布会”“背景说明会”“组织记者集体采访或单独采访”“发布新闻公报、声明”“利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答记者问询”等形式,通过新闻发言人专业、快速、准确地引导网上舆论,减少和消除负面影响。

篇九:意识形态舆情处置办法

  

  XX区红十字会意识形态舆情管控处置制度

  XX区红十字会意识形态舆情管控处置制度

  以下是网友发布的《XX区红十字会意识形态舆情管控处置制度》,所属材料范文类文章,欢送阅读参考!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区红十字会意识形态领域舆情的处置与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妥善处置负面舆情,维护和谐稳定,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根据《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方法》等文件,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中的舆情,特指可能或已经对区红十字会形象产生影响的网络负面报道和负面言论。网络舆情的处置与管理,是指对涉及区红十字会各项工作的新闻报道或评论所引发的反响、言论、评论等综合舆论情况进行监测、研判、预警、处置和引导等。

  第三条

  区红十字会要安排一名负责人分管网络舆情工作,配备一名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有一定写作能力的同志担任网络信息员。

  第四条

  建立健全区红十字会意识形态舆情预警机制,各科室要通过报送、人工搜索等方式,争取第一时间发现各类舆情。

  第五条

  突发事件发生后,必须在第一时间报告分管领导,重大事件报告主要领导。与此同时,向办公室报送舆情信息,需要上报上级的舆情由办公室统一负责。

  第六条

  建立突发事件舆情研判机制,成立由党组书记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的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小组。综合分析出现的舆情和工作人员思想动态,准确把握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对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和解决措施。

  第七条

  突发事件、网络热点事件或意识形态事件发生后,由党组书记第一时间召开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小组会议,对事件性质、舆情走势、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及时准确地评估,研究部署应对之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防止延误发酵。同时做好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联动,通报情况,协同处置。

  /2第八条

  重大群体突发事件、敏感事件、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报告、新闻通稿、须经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审批,在接受新闻媒体采访,需要对外披露信息时由院新闻发言人统一对外发布。

  第九条

  实行网络舆情处置与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将意识形态舆情处置纳入考核体系。对迟报、瞒报和漏报网络舆情,失职、渎职、擅自发布虚假信息报道,导致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对有关责任人追究责任。

  第十条

  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具体内容由X红十字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XX区红十字会意识形态舆情管控处置制度》由网友投稿分享,本页面最后一次更新时间为2022-11-09,仅供参考,下载后可根据需要自行编辑修改。

  相关文章

  《残疾人宣传文化工程暂行管理方法》:为做好十三五期间残疾人宣传文化工程〔彩金工程〕,按照《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管理方法》〔财预〔2022〕230号〕和《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管理暂行方法》〔财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承诺书》:为了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深入开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XX党委班子全体成员在会上作了讲话。先下手为强,以忠诚为本,以忠诚为先。要认真

  《公司无形资产管理方法〔国有企业适用〕》:第一章总那么第一条为加强公司无形资产管理,切实维护公司权益,防止无形资产流失,提高无形资产的使用效益,根据《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公司资产管理制

  /2

相关热词搜索: 意识形态舆情处置办法 舆情 意识形态 处置

版权所有:学富范文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学富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学富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10062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