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精准扶贫典型经验材料(1)8篇

时间:2023-05-10 16:40:06  阅读:

篇一:精准扶贫典型经验材料(1)

  

  (篇一)

  按照市委精准扶贫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联系笔架山办事处**村。市人大办“三万”扶贫工作组严格按照市里确定精准扶贫工作方案的要求,扎实开展了基础性工作,稳步推进精准扶贫活动的开展,取得了良好实效。

  一、基本情况

  该村集体经济基础差,村负债高达43万元,无经济收入来源,被市政府确定为后进村,给予帮扶。近几年来,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老百姓还是采用传统性的种植模式,主要种植作物为水稻、油菜、小麦与棉花,效益低下,收入甚微,只能解决基本温饱问题。全村因病、因灾、智障、缺劳力的贫困户较多,脱贫任务十分繁重。自**年10月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市人大办工作队、办事处机关联村干部和村组干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按照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开展入户走访调查,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最终确定12户精准扶贫户、33人扶贫对象,力争在三年内让这些人如期脱贫。

  二、加大措施,千方百计开展帮扶活动

  1、理清思路,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亿丰农业有限公司租赁该村土地大棚种植西兰花,效益很好。为确保贫困户和全村如期脱贫,工作组与村“两委”班子仔细研究,集思广益,立足全村现有条件,努力挖掘自身优势,决定依托亿丰大棚疏莱种植的成功经验,帮助部分农户发展种植西兰花,以产业发展增收带动贫困群众脱贫。目前,该村集体流转土地400亩,开展西兰花产业的种植。市人大办扶贫工作组联系的4户特困群众与亿丰公司签订的产业扶贫协议,种植西兰花15亩,并聘请有管理经验的农技员,开展技术指导,力争通过3至5年发展,使全村集体经济有显著改善,让部分特困群众通过产业致富。

  2、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开展帮扶。今年,全村将按照产业发展扶持一批,开展家禽养植脱贫一批的措施,落实惠民政策脱贫一批的总体思路,针对各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帮扶措施。对不能通过产业发展脱贫的贫困

  户拟采取三种帮扶措施:一是对有子女上学的贫困户,通过助学扶智办法

  帮助脱贫。二是对房屋为危房的贫困户,通过落实相关政策完成危房改造,确保居住安全。三是对因病、因灾、智障、缺劳力的贫困户,通过落实低保、医疗救助政策和进行帮扶措施兜底脱贫。目前,根据实际情况和扶贫户意愿,一是解决住房困难问题。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危房改造资金,易地搬迁1户3人,为村组的危房户群众解决安居问题。二是帮助部分贫困户开展家禽养殖。该村9组贫困户沈云安妻子早年去世,儿子又患有小儿麻痹症,父子俩相依为命,沈云安靠早出晚归打零工维持家庭生活,每年收入仅4000元左右,生活十分艰难。为了帮其早日摆脱贫困,市人大工作组帮其已购置土鸡苗300多只,进行饲养,并积极帮助联系防疫与相关技术人员、解决资金困难等问题,到目前为止,该户可产生经济效益达2万多元。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市人大办工作组积极争取部门的支持,不断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了对该村民

  生扶持力度,着力消除该村贫困落后现状,帮助当地农民发展致富产业,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一是争取市水利部门安全饮水改造资金7万多元,用于该村3、4组自来水管网改建,彻底解决群众安全饮水的难题。二是今年3月,争取市住建部门6万多元资金安装通村公路照明路灯50盏。三是筹措资金2万多元,对2、3、4组排涝沟渠进行疏洗。四是绿化美化该村村容村貌,对2、3组通组公路进行通道绿化,种植5cm的桂花树450株,出资3.2万。五是积极争取交通部门桥梁维修资金10万元,正着手修建1-3组交界道路与排灌桥梁。六是着手修建1组断头路90米。七是解决2组电力增容与线路改造800米,约出资10万元左右。同时结合实际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小额担保贷款基金,大力促进了全民就业创业等工作。

  三、加强管理,强化保障措施

  1、加强村党组织建设。**村能否实现脱贫目标,村支部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一是健全规章制度。市人大办工

  作组帮助该村进一步完善支村两委工作制度、议事制度,健全农民自主投工投劳等机制,逐步形成村民自主决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长效机制。二是加强阵地建设。建设好村部,完善农民夜校、农家书屋、活动室、卫生室、篮球场、文化教育、健身娱乐等设施,在村部设置党(村)务公开宣传栏。三是完善组织网络管理。按照“党建+”工作理念,将党建融入到村民理事会、经济组织合作社等群众组织,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四是培养后备力量。通过岗位锻炼,着力从党员中培养致富能手,从产业带头人、种养大户和经济能人中发展党员。五是培育良好风尚。通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

  》,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劳动致富、环境优美示范户”等评选活动,倡导文明道德新风尚。

  2、加强农户信息管理。建好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到系统,实施动态管理。对贫困农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

  套帮扶措施,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

  3、强化扶贫资金监管。一是增强扶贫合力。充分整合各有关部门的资金项目,加大对村及贫困户的支持力度。二是加强政务公开。对每一笔扶贫资金的使用,都要做到政策、资金、项目三公开。三是建立后期帮扶跟进机制,防止部分群众因病因灾返贫。

  市人大“三万”扶贫工作及**村委会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做了一些工作,但离市委的工作要求和群众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把市委交办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

  (篇二)

  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乡村农户平衡发展,是江苏推进“两个率先”的重大举措。到去年底江苏已全面消除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今年江苏将扶贫标准提高到4000元,决定通过4年努力,使全省400万左右的低收入人口全面实现脱贫目标,并将

  此作为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内涵。另确定1533个经济薄弱村,要求到**年,全面实现有群众拥护的“双强班子”、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高产高效的农业设施、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持续稳定的集体收入、先进适用的信息网络、健康向上的文明村风、村容整洁的居住环境的新“八有”目标。

  为此,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深化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工作格局,深化完善“四项转移”和南北共建开发区“五位一体”的工作措施,深化完善“五方挂钩”和“五个一”帮扶机制。“四个五”,是江苏坚持了多年行之有效的做法,实践证明,这有力地推动了资源要素向经济薄弱地区特别是经济薄弱村和贫困农户流动,极大地提高了经济薄弱地区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实行“五方挂钩”帮扶,引导党政机关的政策资源、国有企业的产业资源、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资源、苏南市县的发展资源向苏北地区流动。江苏实行省级机关、部省属企业、高校科研院校、苏南县(市、区)与苏北经济薄

  弱县“五方挂钩”对接帮扶,已经坚持20年。近五年来,共抽调4批4700多名优秀干部驻县到村扶贫。

  二、实行“五位一体”推进,大力增强经济薄弱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多年来,江苏坚持不懈地推进产业、人才、项目和财政向苏北转移,推进南北共建开发区。“四项转移”和共建开发区五个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有力地推动了苏北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增强了县域经济实力。苏北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比重已达65%左右。

  三、实行“五个一”抓村,推动扶贫开发重心下移,加快形成工作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的有效机制。“五个一”抓村是指“一个扶贫指导员驻村”、“一个科技特派员挂钩”、“一个工商企业帮扶”、“一个发达镇村结对”和“一个主导产业带动”。

  四、实行“五级联动”发力,调动基层抓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全省上下共同推进的生动局面。采取以结果为导向的财政奖补政策,无论是重点县还

  是非重点县,按照一定标准脱贫一个奖补一个,奖补资金由县安排用于扶贫开发。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江苏省扶贫开发措施实现了由零散政策和单纯给钱给物向逐步形成政策保障体系和促进自我发展的转变,扶贫开发力量实现了由以党政机关为主向全社会合力帮扶的转变,走出了一条有自身特色的农村扶贫开发之路。

  (篇三)

  近三年以来,**乡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全乡苏区振兴发展的头等大事真正落到了实处,采取产业大户带产业小户、产业强户带产业弱户等办法,推动产业扶贫,以结对帮扶,精准到户为核心,扎实有序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我乡精准扶贫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具体先进典型事迹如下:

  **乡**村是国家贫困村,**村委会的**自然村现有农户10户,人口45人,过去均无支柱产业,主要靠种植粮食作

  物和外出务工来维持生活。全村基础设施落后,群众发展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经济来源,贫困比例相对较高。

  农户**就是**小组的一家贫困户,一家4口人,因缺乏技术和支柱产业导致家庭贫困,家庭收入主要来源是种植粮食作物,劳动力不足也使得他家中无外出务工人员,**年底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居住在一间60平米左右宽的砖木房里,家中并无其他家用电器,更别说买得起车。

  后来,在**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精准到户的扶贫开发政策下,对**家的养殖蜜蜂产业进行扶持。该户目前的蜜蜂养殖规模近60箱,每箱蜜蜂的蜂蜜年产量约50斤,每斤蜂蜜的单价约25元,除去每箱蜜蜂的成本120元,年产值大约6.78万元。就单单养殖蜂蜜这一项就已经让他脱贫致富了,到**年底的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家中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家用电器也有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私家车也买了。

  目前,**村的养蜂规模发展迅速,全村养殖蜜蜂近600箱。**还成立了养殖蜜蜂协会1个,带领农户20多户,60多人进行养蜂致富。这20多户有的已经脱贫致富了,有的正走在脱贫致富的路上,像这样能扶持的产业我乡还有油茶、黄花梨。我们相信在**乡党委、政府的扶持下和农户的共同努力下,**的产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精准扶贫政策下涌现的典型事迹也会越来越多。

  (篇四)

  **是革命老区县,也是国扶贫困县。全县辖9乡6镇111个行政村,总人口13.5万,其中农业人口11.51万。全县现有贫困村56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074户3.47万人,贫困面为30%。

  今年以来,**县按照省市扶贫工作要求,紧盯“**年底稳定脱贫22个、4600户17000人,2017年贫困面下降到5.47%,全县基本实现脱贫”这一目标,聚焦“六个精准”,创新“五种模式”,即:通过政策将鳏寡孤独的特困户“养”起来,通过合作组织将有技能的劳动者“联”起来,通过流转将外出

  务工的家庭闲置土地“活”起来,通过综合施策将多种贫困原因叠加的贫困户“扶”起来,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任务来抓,主要工作体现在“六个确保”中:

  第一,科学识别扶贫对象,确保贫困信息准确。为确保扶贫对象精准,严格按照工作组入户调查核算、村民大会进行民主评选、乡村两级审核公示、县级审核公告“四步程序”,规范科学识别贫困户。同时,动员县乡村组“四级干部”对易地搬迁、惠农政策、危房改造、饮水安全等10方面信息进行详细采集,通过反复审核建立起精准扶贫大数据库和电子网格化档案,实行动态管理,确保贫困户识别准确科学、基础信息真实可靠。

  第二,逐村对接项目需求,确保目标任务具体。为有效解决贫困,坚持“三措并举”靠实贫困村需求:一是先后4次对今年计划脱贫的22个贫困村进行了脱贫指标贫困监测,**县达到减贫验收标准的有4个村,80分以下70分以上的有18个村;2474个预脱贫户达到减贫验收标准的有**户,实现比重81.4%。二是针对监测结果,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召集乡村组干部逐村召开意见反馈会、谈心谈话会,对照任务指标面对面确定了13类380个项目,具体到村到户。三是制定了《**年22个整体脱贫村减贫任务交办落实实施方案》,将项目任务分解到具体部门,规定了完成时限,靠实了责任主体。截至目前,全县共争取各方面支持投入扶贫开发资金9.74亿元,占年初计划的97.01%。

  第三,综合施策兴办实事,确保扶贫措施到位。为有效发挥行业扶贫的支撑作用,综合各部门项目资源,制定了“1+20”精准扶贫配套方案,坚持“三个到位”将项目资金打捆向贫困村户集中:一是富民产业培育到户。按照“农户自主发展、大户承包经营、合作组织共营、企业农户协议、双联干部帮扶”等五种模式,全县**年以来共培育苗林36.38万亩(其中今年栽植19.87万亩,建成万亩示范点5个),草畜、玉米、瓜菜等优势产业稳步发展,实现贫困山区家家有苗林、户户有产业。二是基础设施延伸到组。今年新修通村公路20条270公里,年底实现所有建制村通油路

  (水泥路)目标。同时,新修通组道路15条58.6公里,新打小电井1259处,新修梯田5.11万亩,改造自然村农电网16个,实施危房改造1180户,易地搬迁75户,有效解决了贫困村群众的出行、吃水、用电、住房等困难。三是公共服务配套到村。大力实施村级惠民工程,改造贫困村薄弱学校27所,开工建设幼儿园5所,改扩建贫困村卫生室7个,实施乡镇“温暖工程”建设项目2个。

  第四,整合运用金融手段,确保资金支撑有力。为用好金融助推扶贫利好政策,坚持“三方合力”破解资金难题:一是建立农村产业发展资金合作社。全县111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农村产业发展资金合作社,实施精准扶贫贷款工程。目前已为贫困户发放贷款1亿元,预计到**年底能为7283户贫困户发放贷款2.69亿元。二是开展村级互助资金试点。今年新增村级互助资金协会31个,全县村级互助资金试点达到77个,资金总规模达到1158.11万元,共扶持借款农户发展增收项目3大类28项,累计发放借款**笔1172.5万元。三是加大扶贫项目贷款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开

  发银行贷款5600万元,用于6个精准扶贫核心村建设,着力促进贫困乡村向美丽乡村、旅游乡村、富裕乡村蜕变,为全县树立标杆、探索路子。

  第五,帮扶干部住进农户,确保群众脱贫摘帽。为从根本上解决县乡干部帮扶漂浮、脱贫脱节这一顽疾,大力开展“干部住进贫困户、贴近贫困、感受贫困、解决贫困”主题实践活动,让干部从“四个方面”亲力亲为帮助群众脱贫:一是住进贫困户,当好“勤务员”。要求驻村工作队员和双联干部直接住进贫困户,贫困村驻村队员每年住户220天以上,非贫困村驻村队员和其他双联干部每年住户60天以上,由“走读”转变为“常住”。截至目前,省市县乡各级单位共选派村第一书记26名、大学生村官39名、大学生干部17名,乡镇包村干部61名,共197人,各驻村工作队成员累计驻村天数1.28万天,配合乡村及联村单位宣传政策598场次,开展调研253次,征求办理群众意见建议1000多条,指导开展村组织建设活动23次,为民解决急事难事452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28起,落实联村项目162个,有效解决

  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确保了双联扶贫工作长流水、不断线。二是贴近贫困,成为群众贴心人。让住户干部全天候了解帮联户最盼、最需、最急的意见和建议,并以现代发展理念向农户讲解党的政策、三农知识予以“输血”,使脱贫对象坚定了“摘穷帽”的决心和信心。三是感受贫困,与贫困群众同甘苦。住户干部深入到田间地头、农家庭院,与联系户同吃、同住、同劳动,亲身感受贫困,真正了解贫困原因,因户施策,合理调度,引领发展。四是解决贫困,加快群众脱贫进程。住进贫困户的干部着力在培育致富产业、改善生活环境、转变致富观念等方面上下功夫、做文章,按照“缺什么、帮什么”的原则,在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持续增加农户收入。

  第六,创新机制强化领导,确保扶贫保障有效。为强化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组织保障,健全“五项机制”聚焦精准扶贫:一是例会调度机制。每月召开一次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推进会,总结进度,分析差距,谋划部署;二是人员保障机制。各乡镇组建了扶贫工作站(挂靠经济发展办

  公室),由一名科级干部负责,抽调5名工作人员,专抓精准扶贫工作;三是督查促进机制。由县委组织部牵头,组成专项督查组,每半月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一次督查;四是奖励重用机制。高度重视《全县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的考核办法》的结果运用,把扶贫工作实绩作为全县领导班子调整配备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五是惩戒问责机制。对没有按期完成年度精准扶贫脱贫工作任务或考核结果为一般以下的单位,将区分情况与党政正职和班子成员诫勉谈话

  (篇五)

  ****精准扶贫“四看法”

  1.背景

  **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是**省面积最大的民族自治县,下辖19个镇、15个乡、1个民族乡,面积6295平方公里,人口约140.2万;其中彝、回、苗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23.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93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5%;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90.62亿元,较上一年增

  长22%;完成财政总收入19.07亿元,较上一年增长8.28%;**县是国务院确定的连片特困地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该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落后,长期以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扶贫攻坚难啃的一块“硬骨头”。**年以来,**的扶贫工作不断精准,脱贫效果持续显现。逐步探索出了“四看”的新路子。四年来,**贫困人口减少40.68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206元,较上一年增加282元,增长12.42%。

  2.做法

  (1)**县

  用“四看”的方式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切实解决了“扶谁的贫”的问题。**县通过“规模分解、初选对象、公示公告结对帮扶、定制计划、填写表册、数据录入、网络运行、数据更新”等九个步骤开展“四看”工作。四看法总共四个一类指标,每个指标赋予不同的分值,总分100分。(见附件一)“一看房”,就是通过看农户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估算其贫困程度

  。分值20分,其中:住房条件5分、人均住房面积5分、出行条件4分、饮水条件2分、用电

  条件2分、生产条件2分。“二看粮”,就是通过看农户的土地情况和生产条件,估算其农业收入和食品支出。分值30分,其中:人均经营耕地面积8分、种植结构8分、人均占有粮食6分、人均家庭养殖收益8分。

  “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就是通过看农户的劳动力状况、劳动技能掌握状况和有无病残人口,估算其务工收入和医疗支出。分值30分,其中:劳动力占家庭人口数8分、健康状况8分、劳动力素质8分、人均务工收入6分。“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就是通过看农户在校生现状等,估算其发展潜力和教育支出。

  分值20分,其中:教育负债12分、教育回报8分。

  “四看法”根据上述四项指标,对申请贫困的农户进行综合评分,确定贫困程度,总分在60分以下的为贫困户,对应人均纯收入在2300元以下(2010年不变价)。结合对贫困户指标体系的评价内容,分户施策,确保帮扶精准。年终同样用“四看”工作法对脱贫成效进行评估,综合评分总分在60分以上的农户为已经脱贫,其中60—80分的为容易返贫的农户,需进一步跟踪巩固,80分以上的为稳定脱贫,

  退出扶贫程序。“四看法”在贫困对象的识别过程中,既坚持了“入户调查、登记、核定,村、镇两级公示”等程序,也有力推进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有序开展。**年五星村采用该方法较快地认定出全村1610户5533名贫困对象,结果没有一户村民反映不公平。

  (2)坚持“六个到村到户”扶真贫,切实解决“怎么扶贫”的问题。一是产业扶贫到村到户,按照“宜烟则烟、宜药则药、宜果则果、宜薯则薯、宜畜则畜”原则,由村申报、乡镇审核、报县备案,确定各乡(镇)、各村的扶贫产业。二是教育扶贫到村到户。围绕提升脱贫致富职业技能和防止贫困待机产地,积极实施提智增加工程,一手抓中小学基础教育、一手抓脱贫致富技能教育。三是结对帮扶到村到户。实施科级干部帮4户、副科级干部帮3户、股级干部帮2户、一般干部帮1户的“4321”工程,选派10116名干部与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进行顶点、定人、定责帮扶。四是危房改造到村到户。采取“农民自测-农户申请-入户调查-村级评议-回访统计-县乡审核确认”的方式确定危房改造

  户,公开、公平、公正地对7.5万户贫困户实施了危房改造,惠及群众30.03万人。五十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坚持党委、政府积极组织推动和贫困户资源提出申请相结合,对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区的贫困户进行登记造册,建立贫困生态移民台账,驻村工作队员和村支两委干部住户调查贫困户生态移民搬迁需求和愿望,对1222户贫困户实施了生态移民搬迁,惠及5261人。六十

  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为抓手,强力推进“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迅和小康寨”建设,用基础设设施支撑产业发展、改善民生。

  (3)坚持“一对一”查穷根,建立机制拔穷根,努力切实解决“扶哪方面贫”和“谁去扶贫”的问题。按照一户一政策一干部的“三个一”工作要求,采取一名干部对应一户贫困户的方式认真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以致贫原因精准分析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

  (4)坚持“滴灌扶贫”的方式,努力做到项目资金投入精准,切实解决“如何真扶贫”的问题。摒弃投向广而散的资金投入方式,将扶贫项目资金进行整合,统一调配、归口管理,努力改“漫灌”为“滴灌”。一是改变资金分配方式,实施“一乡一特”、“一乡一品”产品培育工程,采取直补、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支持农业产业发展。二是明确资金支持重点,将各级扶贫资金集中投放在中药材种植、生态养殖等方面。三

  坚持资金打卡到户。打卡到户的方式让扶贫对象明白地知道自己得到了什么扶持以及多少扶持,做到扶贫对象“手上有卡,卡中有钱,千里有项目”,确保扶贫资金落到贫困户身上。

  3.经验

  (1)精准性是精准扶贫的要求。**年以前,**县的贫困人口数量是根据统计数据算出来的,这种粗放、分散的方式不能满足当前扶贫开发要求。**年后,**县从摸清底数入手,对贫困户建档立卡,精确识别贫困户,通过动态机制

  有针对性地帮扶贫困人口。因此,确保识别精准是精准扶贫的基本要求。

  (2)针对性是精准扶贫的思路。**县“四看”的方式识别贫困户,“六个到村到户”实现扶贫方式精准,“一对一”查穷根分析致贫原因,建立机制拔穷根保障精准扶贫深入开展。这些举措有效解决了“一锅煮”式的传统扶贫方式,较好地解决了指向不明、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因此,在精准识别的前提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是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基本思路。

  (3)有效性是精准扶贫的方向。**县将产业扶贫作为保证扶贫开发有效性的关键,以因地制宜的原则发展产业,使帮扶工作的效果是可持续的,遏制了返贫现象的发生。

  (篇六)

  **市**县**乡**村位于**市**县南部山区,距**市公里处,下辖

  个自然村,全村现有户,人,总面积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亩,**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831元,实现了全村脱贫。**村以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抓手,以促

  进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整合各类扶贫资源。以发展

  优势特色产业为主,养殖和枸杞、钙果种植及劳务输出等二三产业为辅助,实施扶贫开发战略,使全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尤其是新农村建设名列全乡的前袤。

  **村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奖励,2009年被市委评为“五个好党支部”,**年被乡党委政府评为“农村新民居建设示范村”、“设施农业建设先进村”。**村脱贫致富的主要做法如下:紧抓机遇求发展,扶贫攻坚惠民生

  扶贫攻坚,事关民生社稷,意义深远。**村由于地处贫困山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群众生产

  1生活困难,人畜饮水基本靠水窖储藏的天然有效降水,全村无一条硬化路,农村住房85%都为土坯房,只有少量砖瓦房。贫困人口占全村总户数的40%左右。

  近年来,**村在**市委、政府,**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紧紧抓住新阶段新形势下的扶贫开发机遇,村两委班子将脱贫致富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第一发展要务,结合

  本村发展条件差和农民居住条件落后的现状,确立了发展村域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新思路,依据全村实际制定了三步走战略,即解决温饱、尽快脱贫、实现小康的奋斗目标。紧抓扶贫机遇,强化措施,扎实推进扶贫开发、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脱贫致富步伐,有效改善了全村居住环境和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近年来,**村村两委班子为了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带头放弃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每天早出晚归,跑资金、跑项目;先后争取了一事一议项目、市场建设项目、**村加油站建设项目、千亩枸杞种植项目、250亩欧梨种植项目、自来水入户工程等一系列普惠于民的项目、政策,为**村脱贫致富及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调整产业促发展,脱贫致富得民心

  **村地处贫困山区,环境、生态条件十分恶劣,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自然条件让这里的群众不能实现脱贫致富梦。村两委班子积极与**乡党委、政府及农牧、林业等部门协调,结合当地实际条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制定了以

  产业为主导产业,种养殖相互结合的新型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为解决全村干旱缺水导致

  收益低的问题,村两委积极与上级水利部门协调,申报项目,争取资金900万元,修建20万方蓄水池1个;通过动员鼓励全村能人,积极筹集资金630余万元,架设高低压线路20公里,新打及配套机井63眼,使全村45920亩耕地得到正常进行有效补灌。

  **村坚持以为扶贫开发增收产业,为了解决办法贫困户

  脱贫,村两委积极为弱势群体向市扶贫办、及上级部门争取扶贫双到资金,帮助贷款,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使贫困户收入不断提高,促进了全村经济的快速增长。经过几年发展**村农户压砂地规模快速增长,总面

  积达到4.6万余亩,**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31元。比2000年翻10倍。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超过扶贫标准,全村达到整体脱贫,部分群众生活水平达到了小康。

  针对**村群众历史由来发展养羊的习惯,为了有效利用农作物秸秆,村两委班子确定把发展养羊作为全村第二经济产业,并积极与市农牧、科技等部门联系,为群众进行养殖技术指导,逐步扩大了全村养羊规模。目前,**村羊只存栏数达到5200只,创造年经济收入22.8万元,充分利用羊粪作为无污染有机肥料,不但起到品质品牌保护,而且还做到了优势产业互补,使全村解决了生产模式单一的局面。

  **年,**村两委班子面对现有农业产业老化的问题,积极探索后续产业发展新路子,先后引进了枸杞种植、和钙果种植试验。为充分调动全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全村枣瓜间作2900余(来自:WWw.Zaidian.Com在点网:精准扶贫典型事迹材料)亩,建成了百亩枸杞种植示范园区,钙果种

  植250余亩。目前,探索老砂地后续产业发展是村两委的主要任务。

  改善设施促发展,村队旧容换新颜

  **村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分散居住的村庄环境,加上基础设施条件差,交通条件严重滞后等影响,不但增加了农民生产成本,而且还制约着村民的生产生活,更严重影响**村农民脱

  贫致富步伐加快。为改变全村落后的生产生活状况,村两委立足现有基础条件,尊重农民意愿,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大力改善村容村貌、村民居住条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100余万元,硬化红圈、三合新农村巷道4800米、埋设供排水管道1万米,新修生产道路2万余米;为了村庄环境面貌,修建垃圾池20个,配置垃圾箱38个;沿公路两侧栽植刺槐17000多株;对69户进行了改厨、改厕、改能;在新农村建设刚开始时,群众不理解,参与建设热情不高,两委班子成员心往一处使、劲往一处用,多次召开村两委班子会、村民代表会,共同商讨方案,走家窜户搞宣传,说服群众,村两委带头

  “拆土坯房、改厨、改卫”,让群众看见实实在在的好处,从而调动了村民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形成由“要我建”变为“我要建”,村民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完成新农村建设示范点2个,90%以上的村民住上新砖房。

  目前,全村80%以上的农户用上自来水,柏油路贯通5个自然村,客运班车天天发,大大方便了全村群众出行。初步实现了村庄巷道硬化、庭院净化、环境美化、村庄绿化。改造后的新农村,有了干净整洁的厨房,有了安全卫生的饮水设施,通过争取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扶持,大部分群众安装上了太阳能,清洁能源和淋浴设施得到较大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针对群众农闲季节无文娱项目的情况,**村为了加强全村文化阵地建设,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投资3万余元,建成“农家书屋”1座,藏书2000余册,图书品种涉及文学、科普、儿童读物等多个种类,为村民学习文化知识提供了便利条件,受到了村民的欢迎。为了活跃群众文化

  娱乐活动,村两委专门为各队购买音箱设备,由村干部带头在全村范围内跳起了广场舞。

  互助资金解民困,集体经济增效益

  资金短缺是制约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瓶颈。为解决群众生产资金短缺的问题,**村积极向上级争取互助资金项目、农村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等项目。2009年以来,**村争取国拨村级互助资金30万元,通过农户入股13.3万元,每年向贫困农户投放互助资金33.3万元。经过五年多的实践,村级互助资金项目有效缓解了贫困户农户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大力扶持了贫困群众的产业种植自己不足问题,受到广大贫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群众亲切地称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是“农民自己的银行”、“增收致富的好帮手”。自**年以来,**村共争取农村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300余万元,充分解决了群众生产资金困难的问题。

  **村通过实施分配开发战略,从而摘掉集体经济“空壳村”的帽子,帮助扶持全村贫困户及早脱贫致富,提升自我“造血”能力,村两委反复讨论研究,千方百计想办法发展村级

  集体经济。扶贫资金有效整合,投资30万元新发展村级集体压砂地315.8亩。经过几年运作,解决了部分贫困农户的就业问题,也使得村级集体每年收入5.5万元,让**村走出了“空壳村”行列

  (篇七)

  **村是省级重点精准扶贫村,地处蓼水河畔,全村16个村民小组,486户,1680人,水田面积1250亩,山林面积3300亩。全村共有党员48名,其中流动党员17名。通过精准识别,全村共有贫困户110户,362人,并且对每户都进行了建档立卡。过去村里无支柱产业,主要靠种植粮食和外出务工来维持生活,全村基础设施落后,群众发展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经济来源,贫困比例相对较高。

  党建带动扶贫。为了充分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村党支部严格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党员明主生活会,听取党员的思想汇报;每月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讨论发展党员和村里重大问题;每个季度召开党员大会,向全体党员

  报告支部工作情况,通过远程教育红星视频定期组织党员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中央政策法规,学习党章党纪,做合格党员。坚持定期走访党员、群众,上门听取他们的心声和建议,原村干部谢实石也多次为扶贫工作献计献策。坚持党员联系贫困户,为了扎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采取“先富带后富、能者带弱者”的方式,每个党员联系1-3户贫困户,对全村110户贫困户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本村共产党员谢定忠是养牛专业户,他主动带领3户贫困户,成立了养牛合作社,发展养牛产业。坚持抓好流动党员的管理,村党支部建立了流动党员台账,对流动党员的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并定期与之联系。

  产业助力脱贫。产业是强镇之本,致富之源,脱贫之基。发展特色产业,实施产业扶贫是落实精准扶贫和实现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关键措施。**年,**村因地制宜在全村推广油菜种植400亩,并且免费发放种子给贫困户,另外对贫困户制定奖励措施,每亩奖励100元。平均每人增收1000元。**村原先有农户种植油茶,可是不成规模化,村党支部

  号召贫困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成立了**村油茶产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壮大了油茶种植规模,**年低改油茶250亩,新造油茶150亩,人均增收850元。大力发展养殖业,制定养殖规划,养殖规模和奖励措施,对全村12户有养殖经验和技术的农户实行扶持,对于达到一定规模的实行资金奖励。另外在贫困户中推广精品水果种植,有机蔬菜种植,优质粳米种植,特色产业成片,做到了“一户一业,一户一策”。**年**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3元,同比增长14.8%。

  基础设施改善扶贫。**年,在县委组织部的关心支持下,投资40万元,修建了村级活动中心,保障了党员学习活动场所,群众休闲娱乐场所;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修建高标准水渠1500米,促进了农业生产增收;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投资60万元,在村主干道上安装太阳能路灯100盏,方便了群众夜间出行。

  **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镇党委政府将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扶贫开发的根本出路,以产业带扶贫,扩就业,促增收,鼓励贫困户成立专业合作社,同时着重做好异地

  扶贫搬迁工程,集中安置一批,分散安置一批。积极引进瓦屋镇纳金食品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鼓励农户种植野山椒,并签订收购合同,保障农户权益。在此基础上,积极与**籍在外工作、创业的人取得联系,希望他们能够回来支持家乡建设,回馈家乡。

  (篇八)

  ****精准扶贫“六大工程”

  1.背景

  **省**县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发源地,位于**省中部,定西市中西部,是“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中国党参之乡”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西部地区农民创业促进工程试点县。316和212国道、在建的兰渝铁路和兰海高速临渭段穿境而过。全县总面积2065平方公里,辖8镇8乡、3个社区、217个行政村,总人口3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2万人。

  2.做法

  根据国家《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发布《**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以创新精准扶贫机制为契入点,强力推进试验区扶贫攻坚工作。**县以扶贫攻坚统揽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六个精准”的要求,瞄准扶贫对象,实施“六大工程”,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全县精准扶贫工作。

  (1)优先夯基础,实施了基础改善工程。以水、电、路、房为重点,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有效破解了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瓶颈。大力实施农网改造,改造面达82%,动力电覆盖面达到86.7%;坚持建管护并重,实施道路项目135条478.3公里,16个乡镇全部通油路,通村道路硬化率达67.8%;与易地扶贫搬迁、灾后重建、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相结合,建成集中安置点36个2694户,改造农村危房7500户,占应改造危房25591户的50%。同时,坚持“城镇发展带动扶贫开发”,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全力支持会川镇、莲峰镇率先发展,打造五竹、路园、**等旅

  游特色城镇,建成元古堆、绽坡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0.4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突出抓增收,实施产业增收工程。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扶贫攻坚核心任务,积极推动产业扶贫。马铃薯种薯产业以打造“中国马铃薯良种第一县”与国际马铃薯中心合作,共建研究机构,研发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培育新型农民,建成脱毒瓶苗组培温室1.28万平方米、原原种生产温室666座。中医药产业以打造“全国知名的中医药产业基地”为目标,与浙江中医药大学签订产业合作协议,共建种植基地和人才实训基地,大力推进中药材GAP基地、中药材加工企业和市场、仓储、质检体系建设,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畜草产业以打造“全国知名的绿色肉食品生产基地”为目标,突出扩群增量这一重点,发展养殖企业(小区)510家、家庭养殖场1104个、规模养殖户1.22万户,引进建设年屠宰加工20万头只的畜禽屠宰加工厂2个。发展工业经济,助推产业扶贫,投资2亿多元规划建设总占地面积8.8平方公里的**县工业集中区。

  (3)着眼惠民生,实施公共服务保障工程。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建幼儿园14个,76个行政村小学开办了学前班,全县乡镇幼儿园实现了全覆盖,幼儿入园率达到72.3%,投资2.1亿多元实施了县医院、县二院、中医院等一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村卫生室146个、村文化室58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59个,分别占行政村的82%、26.7%、27.2%,全县新农合覆盖面、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和城乡低保覆盖面分别达到97.12%、96.9%和12.8%、24.5%。

  (4)着力解难题,实施金融支农工程。坚持把解决融资难问题作为扶贫攻坚的突破口,组建了盛鼎、中惠等信用担保公司8家,引进工商银行、**银行在我县设立了支行,争取农发行土地储备贷款6500万元、精准扶贫专项贷款7.48亿元、六期世行贷款2325万元,探索“互助增信”扶贫互助资金运行新模式,投入财政资金2188.4万元发展村级扶贫互助社115个,发展金融便民服务网点60个。

  (5)围绕强技能,实施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坚持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对贫困户进行全覆盖培训,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年培训劳动力2.8万人次,其中劳动力技能培训4928人、“两后生”2300人,技能鉴定4643人,组织劳务输转7.8万人以上,劳务收入达到10.8亿元以上,“每户发放1本培训资料,每个劳动力培训1次”的“三个一”培训目标,安排财政扶贫资金365万元,组织人社、农牧、劳动等方面的技术人员。

  (6)注重拓渠道,实施电商旅游扶贫工程。坚持把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扶贫攻坚的创新举措,制定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规划和奖励扶持政策,县财政每年列支300万元扶持电商产业发展。大力实施“美丽乡村旅游扶贫”,渭**景区被列入全省20大核心景区发展战略规划,通过国家AAAA级景区评定。发展“市级农家乐示范户”31户,开发特色旅游商品30多种,年吸引游客46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8亿元。

  3.经验

  (1)发扬“三苦”精神,是扶贫开发核心动力。大力发扬“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国扶办、省、市、县四级领导相继建立联系点,亲自苦抓扶贫典型,探索扶贫开发可行之路;各部门抽调大批干部进村入户进行帮扶,不脱贫不脱钩;广大贫困户苦干实干,千方百计寻找脱贫致富门路,艰苦努力。

  (2)突出政府推动,健全体制机制,是搞好扶贫开发根本保证。**年围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建立了财政扶贫项目资金有效投入整合机制。创新开展“三送三问三提高两密切一推动”实践活动,以“五联村”、“六联户”为载体,为开展“双联”行动先期积累了经验。

  (3)注重社会参与,借助内联外引,是扶贫开发重要力量。积极落实中国民生银行、天津市和省市县直机关双联单位帮扶物资资金,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蹲点驻村,组织、动员省市县双联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与国际马铃薯中心、浙江中医药大学签订产业合作协议,共建研发机构、种植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积极探索东部带西部、企业带农村、先进带后进、强村带弱村等多种对口帮扶机制。

  (4)坚持开发扶贫,转变发展方式,是搞好扶贫开发的治本之策。“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走出了一条“双推双带”(推进科技扶贫带动产业发展、推进产业发展带动农民收增)的产业发展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路子。以“政府引导、龙头带动、协会运作、农户参与、投羊还羔”为模式,采取“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分户建圈、分户饲养”和“统一规划、集中建圈、大户带养、入股分红”等形式,探索走出了一条肉羊产业“联户养殖、滚动发展”新路子,增强农户自我发展能力。

  (篇九)

  十堰,肩负着近83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和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的双重使命。近年来,特别是**扶贫座谈会后,十堰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坚持外修生态、内修人文,既富口袋、也富生态、更富脑袋,全力以赴加快贫困山区绿色转型、全面奔小康步伐。

  “十二五”以来,十堰累计减少贫困人口34.22万人,其中去年减少8.62万人。

  内修人文:物质不足精神补

  干部修党性,提振精神区位。举办“流动党校”,开展专项整治、“电视问政”,掀起“作风风暴”,在决战贫困中实现“清廉为官、事业有为”,办成了一批改变和优化十堰发展格局的大事要事。

  群众修美德,激发脱贫斗志。精准扶贫与道德扶贫、文化扶贫有机结合,自强自立、穷则思变、富而思进、崇德向善在十堰大地蔚然成风。全市星级文明户创建面100%。

  社会修正气,凝聚扶贫合力。通过深入推进法治十堰、平安十堰、诚信十堰建设,打造阳光政府、效能政府,推行“三官巡村”,开展助困、助业、助稳等活动,把党委政府、干部群众、市场主体融合到扶贫攻坚“统一战线”之中。

  外修生态:绿色转型天地宽

  植绿兴绿,种下“绿色银行”。“十二五”以来,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59.1万亩、封山育林74.1万亩,全市森林覆盖

  率由上世纪80年代的32%提高到64.72%,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三项指标全省第一,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十佳城市”等,绿色已经成为十堰的底色和主色。

  治污控污,建好“生态家园”。在全省率先制定实施环境保护“一票否决”等制度,自筹资金17亿元推进城区五条河流治理,拒批有环境风险的重大项目,关闭转产规上企业,永久性减少税收22亿元。

  转型升级,收获“金山银山”。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以产业转型助推全面小康。目前,全市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达到542万亩,汽车产能达到80万辆,旅游业年接待游客3500万人次。

  精准发力:决战贫困奔小康

  “四双”帮扶“结对子”。全市1236支工作队、1068家企业、10.2万名党员干部驻村包户,实现了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目前,规划精准帮扶项目5.5万个,到位资金4.6亿元。

  搬迁挪出“穷窝子”。紧密结合竹房城镇带、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十二五”以来,全市已搬迁贫困户1.7万余户,退耕还林14.4万亩。

  助学拔掉“穷根子”。开展“雨露计划·金蓝领”助学行动,大幅提高贫困家庭“两后生”补助标准,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

  金融扶贫“闯路子”。探索构建“政银保”金融扶贫模式,有效破解贫困户“贷不到”、“还不起”,银行“不愿贷”、“不敢贷”等难题。去年以来,撬动银行小额贴息贷款10亿多元,7000多农户、600多家合作社、150多家龙头企业受益。

  强化保障“兜底子”。加强医疗救助扶持,将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将无力脱贫的贫困户纳入低保、五保,确保政策兜底精准到户。

  (篇十)

  云南会泽精准扶贫“一大战略、六大工程”

  1.背景

  会泽地处滇东北乌蒙山主峰地段,位于三省八县交界处,会下辖23个乡(镇、街道)、376个村委会(社区)、102.7万人,是云南省第三人口大县,农业人口89.2万人,占总人口的86.85%。会泽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扶持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尚有贫困人口38.5万人,占总人口的37.5%,国土面积5854平方公里,山区占95.7%。

  2.做法

  (1)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出3个“1/3”目标,即劳动力中1/3从事农业,1/3县内转移从事二三产业,另外1/3跨出县门务工经商。对此,我们切实加大劳务输出力度,转移输出30余万人到县外务工经商,年创收入达60亿元以上;通过教育扶贫,让更多特别是年轻一代走出去,使他们依靠知识和能力,真正找到一条脱贫致富的出路,彻底“挖掉穷根”。

  (2)实施基础设施改善工程。

  “十二五”以来,一方面着力打通“主动脉”,另一方面,不断疏通“毛细血管”,硬化

  通行政村公路728公里,修通自然村道路295公里,硬化村内道路45.34万平方米,全县交通条件不断改善。二是大干农田水利建设。建成一批骨干水源点工程,新增蓄水1260万立方米,有效解决了47.69万农业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农田灌溉面积16.92万亩,完成中低产田改造20.9万亩。三是大干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农网改造33586户,架设10千伏线路651.94千米,安装变压器672台,实现了户户通电的目标。四是大干安居房建设。累计新建安居房3.5万户350万平方米,农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3)实施产业富民工程。一是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先后对铅锌、建材、能源等传统工业进行转型升级改造,驰宏16万吨铅锌冶炼项目顺利投产。同时,积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坚持巩固壮大马铃薯、蔬菜、水产等传统产业。二是大力培育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生物、清洁能源和文化旅游产业,风电水电和绿色食品加工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高原特色农业优势日趋凸显,核桃、玛卡、软籽石榴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荣获“中国核桃之乡”、“中国辣椒之乡”称号,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鲟鱼养殖基地和全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畜产品生产基地、特色经果林种植基地。

  (4)实施素质提升工程。治贫要先治愚。会泽的贫困,本质上是人的素质和生存竞争能力上的贫困。“十二五”以来,全县累计投入各类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16.8亿元,新建中小学10所,维修改造354所,新增校舍面积39.99万平方米,排除危房14.14万平方米,“农村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学生23.3万人。二是通过狠抓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夯实自我发展根基。近年来累计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1.2万人次,开展贫困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0万人次,实施“雨露计划”2500人。

  (5)实施生态保护及美丽家园建设工程。保护好生态,是贫困地区永续发展的本钱。一狠抓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重点对者海工业片区重金属污染进行了综合治理,关闭企业30余家,对建材、铅锌等行业坚决关闭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二狠抓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一方面大力推广运用

  太阳能、沼气池、节能灶等新型能源,另一方面不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完成干热河谷区、石漠化荒漠化区造林绿化12.89万亩,种植核桃100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4.5%。三是大力开展美丽家园建设。

  (6)实施城镇化带动工程。结合整乡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等工程的实施,通过“山上问题山下解决,农村问题城镇解决,分散问题集中解决”方式,不断探索高寒贫困山区的城镇化路子和城乡统筹良方。待补镇按照“规划牵引(建设现代生态高效农业示范镇)、双轮驱动(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同时驱动)、三方共建(财政资金、市场融资、群众筹资)、四环联动(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规模经营→人口向小集镇集中)、五基并举(基础设施改善、基础产业培育、基本素质提升、基本保障构建、基本队伍建设)”的思路,带来了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农民素质、城乡面貌、干群关系的重大变化。

  (7)实施保障体系构建工程。保障体系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关键支撑。全面统筹推进文化、卫生、养老等民

  生事业,目前,农村养老保障率达98%,新农合参合率达98%。二是按照“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要求,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夯实扶贫开发组织保障。

  3.经验

  一是合力攻坚,干部群众大发动。按照政府主导、部门主帮、群众主体、社会主动、全民参与、合力攻坚的思路,有力促进了会泽扶贫开发工作的纵深推进。二是立足实际,扶贫机制大创新。建立健全了项目规划、一事一议、项目督查、激励约束、项目监理、资金监管等扶贫开发工作机制。三是整合资源,扶贫资金大投入,最大限度聚集扶贫要素,集中投入使用,提高扶贫资金的综合效益。四夯实基础,培育特色大产业。按照长中短相结合的思路,加大产业培育力度,长远重点发展以核桃为主的干果产业,中期重点发展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产业,近期重点发展以马铃薯为主的种植业和劳务产业,初步形成以马铃薯、生猪、经济林果、蔬菜等为主的特色主导产业。五是强化培训,群众素质大提升。以就业培训中心,网络远程教育、“两校

  进村”等为载体,创新培训方式,大力培养新型农民,六是改善民生,社会保障大强化。通过开展教育扶贫,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加大贫困家庭子女就学补助救助力度,有效防止因就学导致新的贫困出现;开展卫生扶贫,加强乡村卫生院(室)建设,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全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大病医疗救助,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动态管理、分类施保、应保尽保,解决了困难群众“生活难”问题。

  (篇十一)

  正宁县结合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按照“四因四缺”(因病、因学、因婚、因灾,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缺主导产业)的办法,逐村逐户调查摸底、核实情况,精准识别五保户、保障户和扶贫户,分别建立县、乡、村、户四级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针对不同贫困类型,区别对待、分类施策,确保各类贫困人口同步脱贫。一是对五保人口全部实行财政供养。以解决不愁吃、不愁穿和有房住为重点,根据五保人员个人意愿和供养机构服务半径,新

  (改扩)建和维修敬老院、五保家园、福利院、社会福利中心15个,集中和分散供养961人,年人均供养水平达到4000元以上;对因女儿出嫁、儿子招赘或外出务工长期不归等原因,成为事实上无依无靠的“准五保户”,但又享受不了“五保”政策,更无能力自建住房的特殊群众,政府全额援建互助老人幸福院和公租房,优先解决安居问题,有效保障其基本生活。二是对低保人口实行政府兜底。在近年农村低保逐步“扩面提标”的基础上,将重新调查识别的身残智障、无劳动能力的特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一、二类低保,全部由政府兜底保障,年人均补助金额分别提高到3300元、28**元,高于脱贫标准。同时,建立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对接机制,通过双向动态调整低保和扶贫对象,使三、四类低保覆盖所有贫困户,基本做到应保尽保,通过“输血”和“造血”良性互动,使其实现政策性减贫增收。三是对扶贫人口实行定向帮扶。对7313户、2.99万贫困人口实行“三级”分类(微贫“一级”、较贫“二级”、贫困

  “三级”)动态管理和帮扶,按照“相对稳定、合理搭配、增减平衡、重点倾斜、

篇二:精准扶贫典型经验材料(1)

  

  【镇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经验材料】村精准扶贫汇报材料

  x镇x村精准扶贫典型材料

  (x年_月_日)

  一、基本情况

  x镇x村紧临机场高速,距离x市区x公里。有x个自然村、x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x户、农业人口x人,耕地总面积x亩,其中水地x亩,旱地x亩,人均耕地x.x亩。党总支部下设x个党支部,现有党员x名,其中女党员x名。x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x户x人,x年退出x户x人,x年退出x户x人,x年退出x户x人。截止目前,未脱贫x户x人,贫困发生率x.x%。

  经过近几年的扶贫工作,x村初步形成了以劳务输转和高原夏菜为主导产业的经济发展模式,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至x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x元,x户x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x年的x.x%下降到x年的x.x%。

  二、主要典型经验

  (一)积极争取项目,完善基础设施

  自x年以来,我村共投资两千余万元抓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一是加快推进x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包括在新农村游园园路广场铺装透水砖

  x㎡;在新农村戏台前空地建设景观喷水池x个;建设假山x座,塑山,高xm,长xm,宽x.xm;在村委会旁建设x㎡农博馆一座(底面积x㎡,两层);在七社建设x㎡健身广场一个;建设仿古廊架x㎡;在一、七社沿街建设文化景墙x组(xm);在新农村游园园路设置花园式围栏xm;改造x村进村拱门;配套绿化工程:绿化面积x㎡;场地平整x㎡。二是在x村新农村排洪道

  项目,包括在x村新农村东侧,沿山脚修建长x米的排洪渠道。三是对x村村庄道路、户外道路、大三沟进行综合治理。四是x村自来水入户项目,即为x村x户村民修建水井安全检查阀井,铺设管道,安装智能水表。五是x渠道衬砌项目投资x.x万,在x沟、大三沟衬砌渠道x米。通过上述项目建设落地,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得到较大程度提升。

  (二)流转土地,推进生态环境改善和产业发展

  x年,x村借助“省门第一道”契机,流转土地x亩,租金x万元,租期x年,有效解决了我村撂荒地和低产地问题,另外解决了我村部分人员的务工问题。x年,我村鼓励在外发家致富的年轻人才回乡创业,继续流转土地x亩用于蔬菜种植,更好的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我村通过一部分致富带头人的带动,充分发挥领路人作用,带领x村村民发展x村现代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发展农村电商、农民微商等新商业模式,解决贫困户缺资金、缺技术、缺自身发展能力以及“卖难”和“贱卖”等农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努力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创造条件。

  (三)推进劳务输转,增加农民收入

  近年来,我村形成了劳务输出为主高原夏菜、林果业为辅的支柱产业。其中x年劳务输转x人,创收x万元;高原夏菜x亩,创收x.x万元;林果业x亩,创收x.x万元,合计x.x万元占全村总收入x.x万元的x.x%。此外,在流转土地x亩用于通道绿化的基础上,由村上致富带头人成立合作社,形成龙头企业,用于高原夏

  菜的种植和营销。仅土地流转费年收入x万元,全村就近务工收入x万元,新增x名贫困户生态护林员,长期护林员达到x名,年工资x.x万元。

  (四)全面公开村级信息,确保群众知晓。

  目前我村在各社醒目位置统一设置宣传、公示栏x个,制作悬挂宣传标语和喷绘x处,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公示扶贫、低保等工作动态。按照县镇要求,为x户建档立卡户、x户五保户和x户低保统一制作“精准扶贫户”、“五保户”、“低保户”公示铭牌并安装,接受群众的监督,提高群众的知情权。对贫困户进出和农村低保、惠农补贴、扶贫资金等到村到户补贴情况,通过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研究表决,再经镇村两级公布公示,积极接受群众监督,让扶贫攻坚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要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知晓,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真正使群众信任、满意。

  (五)狠抓村级经济,培育集体产业

  x年,在省纪委的帮扶下,争取项目资金x万元,建成林下养鸡场,承包给专业合作社,年收益x元。通过土地流转增加村集体收益,目前,村上已与县林业局签订合同,流转土地x.x亩用于“省门第一道”绿化,流转期限x年,年收益x.x万元。x年,村上又计划引进资金x万元,入股

  养鸡场,使村集体成为最大的股东,进一步扩大养鸡场的养殖规模,开创市场销路,进一步吸收部分贫困户入股并投入经营,快速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x村全体村民和贫困户服务。

  (六)开展智志双扶,做好村民技能培训

  积极联系培训机构组织x次培训,分别为拉牛肉面技能培训、“巧手能妇”手工技能培训、挖掘机培训、农业种养殖技能培训,切实提高贫困户技能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加大贫困群众培训力度和转移输出力度,帮助贫困群众成为具有增收致富技能的新型农民。

  综上所述,x村在扶贫工作中做了一些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群众思想工作仍是难中之难。目前部分群众因为经常接受帮扶,形成和强化了等靠要的思想,只注重眼前利益,不注重内生动力的强化提高。后续产业发展仍是薄弱环节。目前劳务输转还是x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主导产业还需要进一步的谋划和发展。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壮大村级经济,带动产业发展,任然是急需考量的重要问题。下一步我们要做好做实群众满意度工作。进一步理清思路,继续查漏补缺,完善各项工作。深入推进网格化包抓工作,全面入户宣传政策,及时公开村级事项,认真研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对退出贫困存在顾虑的思想不稳定的贫困户,继续耐心细致做好宣传,将党和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传达到位,打消贫困户顾虑。对收入勉强达到脱贫标注的贫困户、从产业、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等环节大力抓好后续帮扶,防止脱贫户返贫。要大力发展村级产业,进一步壮大村级经济。以强村富民奔小康为目标,按照“抓产业、抓可持续”的总体思路,采取资源变资金等方式,着力解决村集

  体经济来源渠道单一、总量偏低、实体经济少等突出问题,持续稳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在x年村级

  集体经济收入达到x万元,x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x.x万元的基础上,x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x万元以上,到x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x万元以上,到x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x万元以上。

篇三:精准扶贫典型经验材料(1)

  

  农村精准扶贫典型经验材料精选

  农村精准扶贫典型经验材料精选

  以下内容收录职场,对大家有所扶助

  该乡(镇)位于县(市)XX北部,距县(市)城97公里,属于高山区.辖区内有6个行政村,17个村民小组,581户,2441人.贫困村5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3.3%,已建档贫困人口117户,438人.到XXXX年底,4个贫困村被撤出,375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7.94%下降到2.6%.乡(镇)镇始终以推动群众认同为核心任务,密切关注实际,通过群众全程参与,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同步帮扶,联系服务全覆盖三项措施,努力提升群众认同.

  ,通过了解和理解参与扶贫

  (一)识别,援助,退出和使群众参与全过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阳光经营,通过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升人民群众的认可度.贴近准确识别,使群众带头提出,做到村很多户,户很多人,施行动态管理;紧密跟随精准援助,经常为民请命,为民请命,找到贫穷的根源,精准努力;接近准确退出,鼓励群众自主结算,主动申请.与此同时,使群众作为扶贫的监督者和评判者,重点用群众计算的账目来反馈扶贫的效果,切实避免脱贫和被脱贫的人数.通过群众全程参与,从精准扶贫开始,乡(镇)镇没有出现信X的纠缠和纠正,群众认可度长期保持在95%以上.

  (二)使群众了解的政策,措施和要求.始终把群众意识作为检验扶1/4贫效果的重要指标.依靠宣扬“百日千日一周”主题的农民夜校载体,组织举办了走进农民,走进寺庙,走进村庄,走进机构,走进牧场五项活动.三年来,全乡(镇)组织举办了280多次集合宣传,在此之中深切边远牧区20多次,发放宣传材料5000多份,教育群众1.6万次.这外,针对文盲,重疾老人等特殊人群举办了600多项上门活动,重点是医疗政策,购买养老保险等XX政策.通过政策宣传,农村人口的扶贫意识逐年提升.

  (3)意识,动力和信心全部提升.坚持主导地位,先扶贫,再扶贫.努力举办大规模走访和推心置腹谈话,覆盖18轮贫困户走访和6轮非贫困户走访,通过政策宣传和推心置腹谈话,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XX县(市)的内生动力.着力农村扶贫与精神文明建设相联系,举办9次评选表彰好媳妇,好孩子,好邻居,十星文明户,健XX县(市)家庭,健XX县(市)红旗专家活动,表彰54名典型人物,引导群众继承中华美德,形成良好气氛.依照野外,实用,切实的原则,全方位举办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集训,组织400余人进行X稞新品种种植,牦牛疫苗选择,香坝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集训.一半以上的贫困劳动者掌握了一项实用技术.

  第二,用同样的扶助分享开发成果

  (X)X

  (二)多重措施和三包.我们深知,三包是脱贫的大致要素.坚持努力推动住房保证,组织实施57户219人扶贫避险搬迁工程,入住率100%,2/4实施36户危旧房改造,全部完成8.8地震受灾568户房屋维修加固,通过补贴幸福美丽新村住户和厕所,切实改善居住环境.坚持仔细落实医学教育政策,落实十免四补政策,为贫困家庭提供大致医疗保险9.885万元;启动卫生扶贫一站式结算,确保贫困户医疗报销率控制在5%以内,为98名贫困群众报销医疗费用69.5万元.落实教育扶贫资金34.2万元,雨露计划1.4万余元,金秋助学5万元,唯品会扶持非贫困学生7.2万元,彩虹计划.主动寻求XX对口援建,小石头企业(公司)等社会救助,扶助120多名中专以上学生申请和联系60多万元助学金.公共服务能力被切实提升,贫困人口摆脱了发展后顾之忧.

  (3)加强投入,改善基础条件.我们非常清楚,建设基础设备是减贫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集合人力,物力,财力,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道路交通,安全饮用水等基础设备和公共服务设备,千方百计打通最后一公里.集合捆绑整合每一个政策,项目资金约6000万元,修建,养护,硬化道路20公里,XX养护桥梁6座,铺设饮用水管道20公里,XX文化庭院坝5座,建设国家级四好村2个,县(市)级文明村2个.乡(镇)镇基础设备和公共服务水准大幅提升,群众幸福之路拓宽.

  第三,配对识别亲属和无缝联系服务

  (一)联系群众没有盲点.我们坚持把联系和服务群众作为重要保证.以践行一线工作法,成千上万党员进农场等活动为载体,兼顾亲友关系和利益关系,成功建立了干部联系贫困户,党员,僧人,普通农民的四联系工作制度,定期组织宣传教育政策,引领发展,提倡新作风,3/4维护稳定,服务远牧五大主题的家政服务.在过去的三年里,已经完全覆盖了554对,组织了3500多名志愿者,累计分发了1000多份大米和食用油等物资.党群关系被切实拉近,克服困难的共识逐渐聚集.

  (2)故障排除和解决问题永无止境.我们始终坚持以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为核心支撑.以问题为导向,全部做好问题自查自纠工作,逐渐举办“两保三保”等扶贫达标自查自纠,努力打牢扶贫基础.着力对群众诉求的动态把握,重点关注每个村八类群众和重点群众反馈的问题,分类,依照每件都有回响的原则,强化对问题的整改和反馈.到到现在为止为止,已经了500多个问题,建立和改X了350多个,通过反馈解释了130多个,正在解决20多个,适时调查和解决了16个矛盾和纠纷,切实地保证了群众对高效解决问题能力的更好满意度.

  (3)压实责任无禁区.我们坚持把严格履行工作职责作为重要手段.详细清晰的X

  4/4

篇四:精准扶贫典型经验材料(1)

  

  精准扶贫先进单位经验介绍材料

  精准扶贫先进单位经验介绍材料(word版本,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修改套用)

  今年以来,我公某某市某某市政某某市扶贫办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中某某省某某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的重大部署安排,高举科学发展大旗,乘跨越之风、享政策之先、某某县之力,在专项扶贫、脱贫奔小康试点某某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扶贫体制机制创新等重点领域,试点示范、先试先行,系统扶贫、科学开发,苦干实干、创业创新,积极探索符某某区实际、注重群众增收的脱贫奔小康之路,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社会呈现出奋进赶超的良好态势,一个大扶贫、大开发、大发展、大跨越的强大气场已在我公司形成。现将上半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一)扎实推进建档立卡工作。某某某市工作要求和有关文件精神,我公司抽调专人、落实专责、上下联动、加班加点,加大对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和扶贫统计监测的工作力度。目前某某县已全面完成78个某某村、*****个贫困户、*****个贫困人口的数据更新和信息化系统完善工作。在贫困人口动态管理上,全面完成了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增减调整、20XX年-20XX年度实施项目录入工作。

  (二)扎实推进“1+3”扶贫品牌。将打某某村推进、扶贫搬迁、小额信贷、雨露计划“1+3”品牌作某某县专项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扎实抓某某村推进工作。坚持产业第一、能力至上,实

  某某村推进与某某某村试点相结合,着力打造某某村脱贫奔小康的新样板。启动实施了20XX年13个某某村整村推进和7某某区某某村项目建设工作,重某某村级“三个一”、“三边三化”

  为工作载体,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促进了各项工作落实。据统计某某县20个某某村坚持不等不靠,变压力为动力,重点启动实施了某某村组道路、产业化、基础设施、人畜饮水等扶贫工程,项目建设势头很好,项目工程投资总额达到7500多万元,其中整合部门资金3200多万某某村集体及农民自筹资金2400多万元;已拨某某村推进某某村财政扶贫资金1200万元某某村推进某某村的贫困人口人均收入同增长了18.2%。二是扎实推进“雨露计划”培训。启动实施了国家“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项目补助1300人,人平补助标准1500元;正在实施6000人某某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有序推进1.5万人(次)某某村实用技术培训某某村扶贫干部业务培训,在实施过程中效果相当明显,较好地达到了“扶持一个贫困户,脱困一个贫困家庭”的目标。三是扎实推进扶贫搬迁工作。创新安置模式,实行培植产业,集中安置;自发搬迁,协助安置;改造危房,灵活安置;政策扶持,联合安置等多种形式的搬迁扶贫和生态移民。启动实施了295户的搬迁扶贫项目,户平补助标准1.5万元;启动实施了62户的生态移民项目,对入户调查认定的生态移民户人平补助3000元,确保年底之前完成搬迁盖房任务。四是大力推进小额贴息贷款。全面创新小额贷款担保联保机制,成立了

  创新小额信贷管理办公室,设立了小额扶贫贷款担保基金350万元,目前这项工作已全面启动实施运作。对发展产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小额信贷贴息直补到户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贷款户和产业大户按照年利率的5%予以贴息支持。稳步实施22个某某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最高发放互助资金贷款5000元。

  (三)扎实抓某某村帮扶工作。建立部某某村、干部联户、企某某村帮户的全覆盖帮联责任某某县某某县政府已就干某某村帮扶工作下发了两个文件,即《关于某某县开展干某某村帮扶某某村和贫困户的通知》和《关某某县干某某村帮扶某某村和贫困

  户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某某县共计向11某某镇派驻了11某某村工作队,向78个某某村派出了13某某县某某村帮扶单位,实现某某县某某村驻村帮扶全覆盖某某县1万余某某某村党员干部,纷纷对照《扶贫手册》某某村入户结对大帮扶,精准扶贫,精细考核,不脱贫、不脱钩;对扶贫工作不力的党政领导某某村单位责任人、联户干部,分别采取约谈问责、限期整改、组织处理等措施,切实形成“千斤重担万人挑、人人肩上扛指标”的精准扶贫格局。

  (四)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工作。在规某某村扶贫项目上,突出产业建设重点,充分发挥产业扶贫优势,积极某某县某某县政府打造“特色产业主阵地”的发展战略,某某村贫困户加大了产业扶贫和结构调整力度,逐步实现户平一亩高效经济林园。截止目前

  某某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1家,新增销售过5000万元企业14家,税收过100万元的企业达到20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新增某某市场主体3295户,注册各类企业277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13家;特色农林产业扶贫基地总面积达到85万亩,特色产业经营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比重达到84.7%;大力推进1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文某某镇、26个生态农庄和家庭农场建设;以22个某某村为带动,大力实施“绿满英山”和“三边三化”行动,分别某某省级某某村庄6个、某某村6个、绿色某某村3某某市级生某某镇1个、某某村10个;“中国好空气?英山森呼吸”旅游广告语成功登陆央视某某县发展“农家乐”500多家,神峰山庄、玉泰丰分别被评为五星级和四星级农家乐,接待游客20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2亿元。

  (五)扎实推进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开展试点工作结硬账活动,组某某县直有关部门的各项规划指标完成情况和专项支持政策、定点帮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验收。认真组织对试点实施七年来的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估,系统总某某县试点工作成效和基本经验,某某区攻坚提供借鉴。去年以来,我公司共计

  落实脱贫奔小康专项政策资金4.5亿元,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900万元,某某省直定点帮扶资金4900万元,落实信贷资金1.11亿元,争取到行业扶贫资金10.13亿元,社会扶贫资金15.84亿元。截止目前某某县无房户或住危房户下降16.69%某某镇职工基本养老某某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参保率97.66%;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76.5%,义务教育辍学率下降0.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0.8%;有合格卫生室的某某村达100%,有某某某村医生的某某村达87.5%某某村广播电某某村村通”达100%,有合格文化活动室的某某村达100%;财政支出民生占比达87%;群众生活环境得到大力改善,幸福感日益增强。

  (六)扎实推某某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完善年某某区区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建设,规划投资总额116.14亿元,截止目前已完成全年计划投资的69%。开年以来,我公司“十项重点工作”共计投入行业扶贫资金约5.83亿元,完某某村公路100公里;新某某村集中和分散式饮水工程400多处;建立互助式养老服务点34个,新改扩某某镇福利院3所;实某某村电力保障项目8个,改某某村危房1017户,新建特色产业基地45个,实施教育、卫计、文化、信息化等项目建设65个某某村互联网覆盖率92.8%。

  (七)扎实推进扶贫开发机制创新工作。坚持以“六项改革”为重点,推某某区攻坚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某某区攻坚上突出某某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精准扶贫上突出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完善直某某村到户到人措施。我公司以20XX年13某某村推进某某村、7某某区某某村建设为平台,认真开展扶贫搬迁、小额信贷、雨露计划、互助资金、产业扶贫、资源整合等专项扶贫试点;大力整合各类涉

篇五:精准扶贫典型经验材料(1)

  

  [经验交流]XX县创新精准扶贫模式典型经验材料

  XX县创新精准扶贫模式典型经验材料

  XX县坚持把扶贫攻坚作为第一政治任务,先后10余次召开常委会、扶贫领导小组会、全县干部大会进行研究部署,高度统一思想和行动,在“1+10”总体方案指引下,县、镇、村各级因地制宜制定脱贫规划,充分调动群众内生动力,脱贫攻坚成效明显。主要经验做法有:过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宣传创文工作。在、等各类报纸发表稿件210一、责任落实过硬。一是建立完善了“县级统筹、乡镇落实、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通过签订目标责任书和脱贫承诺书,明确各级各部门责任。同时,选派了75名年轻优秀的县管后备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组建了以部门、乡镇干部为队长的驻村工作队,及时了解攻坚进展,落实攻坚计划,解决攻坚难题。二是建立完善了“集团联系乡镇、单位对接村社、干部帮扶农户”的对接帮扶机制。该县推出“四个一”工作法(即一本台账、一套项目图、一份刊物、一张联系卡),确保了帮扶工作稳步推进。贫困户家中普遍张贴了,详细写明帮扶干部姓名、算账表、扶贫政策措施等信息。三是全县加大了扶贫攻坚目标考核力度,对措施不当、工作不力导致工作严重滞后的4名帮扶干部作出了就地免职处理。责、人人参与的氛围。在港南城区、南环东环路、324国道等明显路段新增设置巨幅宣

  二、扶贫举措精准。全县出台了17项脱贫济困政策,如:将建卡贫困户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补助标准提高到1万元/人;对291户深度贫困的无房户和窝棚户,按照5万元/户的标准进行兜底保障,帮助改善居住条件;对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的,按照每户1500元标准给予种苗种畜补助;按照28元/人标准为建卡贫困人口购买小额意外伤害保险,按照18元/人补助标准,为18周岁以上建卡贫困人口购买大病医疗补充保险等。抽查的96贫困户全部得到了种,无因贫无医或因贫辍学;脱贫户依靠植蔬菜、烤烟、养殖生猪、鸡鸭、外出务工等多条途径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后续发展有了一定保障。主场,分别在中宏社区、万达广场、中华广场等同时开展秦腔、趣味运动、交响音乐、三、工作模式出新。一方面,XX县作为金融扶贫试点县,筛选互助总会作为试点单位,积极筹集小额贷款资金,其中财政投入437万元,互助总会新增

  1000万元,用于“三农”贷款,全年财政贴息182万元,其中农户贴息100余万元。另一方面,各乡镇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创新扶贫攻坚模式。如:火炉镇筏子村探索建立了投资投劳、自主管理、村民监督、工期倒查的扶贫项目建设管理机制,在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的同时,更加有效地激发了贫困群众参与建设的激情;巷口镇广坪村坚持紧扣“拔穷根”,建立了挂图作战、责任倒逼、资金整合、利益链接、动态管理和痕迹管理“六大机制”,采取了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四步走”等措施,解决了扶贫开发“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怎么富”的问题;赵家乡新华村村民张建华通过扶贫创业培训,提升了乡村旅游农家乐接待经营水平和能力,接待规模达到30人以上,年创收入万元,获纯利达到8万元;铁矿乡红宝村通过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招商扶贫、乡村旅游三结合的方式,引资7000余万元兴建了红宝度假村,安置贫困户40户137人且全部通过开办乡村旅游农家乐实现了稳定增收脱贫;创新社会扶贫模式,引入西安爱心人士赵越捐助帮扶资金万元,资助贫困家庭学生98人次。如黄莺乡群力村贫困学生代秋霞依靠资助考入重庆医科大学;启动扶贫救助政策,资助巷口镇贫困人口梁正芬1万元医疗费用,帮助其解决了手术费用不足的难题;双河乡团兴村通过产业扶贫精准到户,扶持21户贫困户发展蔬菜产业实现脱贫,并带动周边46人就地务工实现收入万元;和顺镇海螺村残疾贫困人口张永红,通过微博在网上注册了“XX小张网店”,重点售卖土蜂蜜、红苕粉、土鸡蛋、土生猪、老腊肉等土特产,还成立了和顺镇第一家注册电商—XX县传宏土特产品销售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电商平台帮助村民和全镇贫困户销售农产品近100万元。。三是狠抓集贸市场整治。不断加强行业服务水平大提升,区市场局对全区集贸市场、(四)干部作风扎实。扶贫攻坚推进会后,各扶贫帮扶集团加大了对贫困村的帮扶力度,各乡镇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切实抓好扶贫攻坚工作。如:巷口镇广坪村驻村干部,为解决该村农户取款难的问题,四处奔走,协调建设银行XX支行在该村筹建了全县第一个自助取款点;白马镇杨柳村驻村书记协调各类资金125万元,为3个村6个村民小组解决了900余人的饮水难和上网难问题。全县26个扶贫集团严格按照“帮扶攻坚月”活动要求,均达到每周看望贫困户1—2次以上,在切实抓好扶贫帮扶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务4万)。五是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在春节、元宵节传统节日,从正月初九至

篇六:精准扶贫典型经验材料(1)

  

  精准扶贫典型经验材料4篇)

  (篇八)

  ****精准扶贫“六大工程”

  1.背景

  **省**县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发源地,位于**省中部,定西市中西部,是“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中国党参之乡”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西部地区农民创业促进工程试点县。316和212国道、在建的兰渝铁路和兰海高速临渭段穿境而过。全县总面积2065平方公里,辖8镇8乡、3个社区、217个行政村,总人口3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2万人。

  2.做法

  根据国家《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发布《**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以创新精准扶贫机制为契入点,强力推进试验区扶贫攻坚工作。**县以扶贫攻坚统揽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六个精准”的要求,瞄准扶贫对象,实施“六大工程”,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全县精准扶贫工作。

  (1)优先夯基础,实施了基础改善工程。以水、电、路、房为重点,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有效破解了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瓶颈。大力实施农网改造,改造面达82%,动力电覆盖面达到86.7%;坚持建管护并重,实施道路项目135条478.3公里,16个乡镇全部通油路,通村道路硬化率达67.8%;与易地扶贫搬迁、灾后重建、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相结合,建成集中安置点36个2694户,改造农村危房7500户,占应改造危房25591户的50%。同时,坚持“城镇发展带动扶贫开发”,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全力支持会川镇、莲峰镇率先发展,打造五竹、路园、**等旅游特色城镇,建成元古堆、绽坡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0.4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突出抓增收,实施产业增收工程。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扶贫攻坚核心任务,积极推动产业扶贫。马铃薯种薯产业以打造“中国马铃薯良种第一县”与国际马铃薯中心合作,共建研究机构,研发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培育新型农民,建成脱毒瓶苗组培温室1.28万平方米、原原种生产温室666座。中医药产业以打造“全国知名的中医药产业基地”为目标,与浙江中医药大学签订产业合作协议,共建种植基地和人才实训基地,大力推进中药材GAP基地、中药材加工企业和市场、仓储、质检体系建设,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畜草产业以打造“全国知名的绿色肉食品生产基地”为目标,突出扩群增量这一重点,发展养殖企业(小区)510家、家庭养殖场1104个、规模养殖户1.22万户,引进建设年屠宰加工20万头只的畜禽屠宰加工厂2个。发展工业经济,助推产业扶贫,投资2亿多元规划建设总占地面积8.8平方公里的**县工业集中区。

  (3)着眼惠民生,实施公共服务保障工程。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建幼儿园14个,76个行政村小学开办了学前班,全县乡镇幼儿园实现了全覆盖,幼儿入园率达到72.3%,投资2.1亿多元实施了县医院、县二院、中医院等一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村卫生室146个、村文化室58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59个,分别占行政村的82%、26.7%、27.2%,全县新农合覆盖面、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和城乡低保覆盖面分别达到97.12%、96.9%和12.8%、24.5%。

  (4)着力解难题,实施金融支农工程。坚持把解决融资难问题作为扶贫攻坚的突破口,组建了盛鼎、中惠等信用担保公司8家,引进工商银行、**银行在我县设立了支行,争取农发行土地储备贷款6500万元、精准扶贫专项贷款7.48亿元、六期世行贷款2325万元,探索“互助增信”扶贫互助资金运行新模式,投入财政资金2188.4万元发展村级扶贫互助社115个,发展金融便民服务网点60个。

  (5)围绕强技能,实施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坚持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对贫困户进行全覆盖培训,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年培训劳动力2.8万人次,其中劳动力技能培训4928人、“两后生”2300人,技能鉴定4643人,组织劳务输转7.8万人以上,劳务收入达到10.8亿元以上,“每户发放1本培训资料,每个劳动力培训1次”的“三个一”培训目标,安排财政扶贫资金365万元,组织人社、农牧、劳动等方面的技术人员。

  (6)注重拓渠道,实施电商旅游扶贫工程。坚持把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扶贫攻坚的创新举措,制定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规划和奖励扶持政策,县财政每年列支300万元扶持电商产业发展。大力实施“美丽乡村旅游扶贫”,渭**景区被列入全省20大核心景区发展战略规划,通过国家AAAA级景区评定。发展“市级农家乐示范户”31户,开发特色旅游商品30多种,年吸引游客46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8亿元。

  3.经验

  (1)发扬“三苦”精神,是扶贫开发核心动力。大力发扬“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国扶办、省、市、县四级领导相继建立联系点,亲自苦抓扶贫典型,探索扶贫开发可行之路;各部门抽调大批干部进村入户进行帮扶,不脱贫不脱钩;广大贫困户苦干实干,千方百计寻找脱贫致富门路,艰苦努力。

  (2)突出政府推动,健全体制机制,是搞好扶贫开发根本保证。**年围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建立了财政扶贫项目资金有效投入整合机制。创新开展“三送三问三提高两密切一推动”实践活动,以“五联村”、“六联户”为载体,为开展“双联”行动先期积累了经验。

  (3)注重社会参与,借助内联外引,是扶贫开发重要力量。积极落实中国民生银行、天津市和省市县直机关双联单位帮扶物资资金,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蹲点驻村,组织、动员省市县双联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与国际马铃薯中心、浙江中医药大学签订产业合作协议,共建研发机构、种植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积极探索东部带西部、企业带农村、先进带后进、强村带弱村等多种对口帮扶机制。

  (4)坚持开发扶贫,转变发展方式,是搞好扶贫开发的治本之策。“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走出了一条“双推双带”(推进科技扶贫带动产业发展、推进产业发展带动农民收增)的产业发展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路子。以“政府引导、龙头带动、协会运作、农户参与、投羊还羔”为模式,采取“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分

  户建圈、分户饲养”和“统一规划、集中建圈、大户带养、入股分红”等形式,探索走出了一条肉羊产业“联户养殖、滚动发展”新路子,增强农户自我发展能力。

  (篇九)

  十堰,肩负着近83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和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的双重使命。近年来,特别是**扶贫座谈会后,十堰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坚持外修生态、内修人文,既富口袋、也富生态、更富脑袋,全力以赴加快贫困山区绿色转型、全面奔小康步伐。

  “十二五”以来,十堰累计减少贫困人口34.22万人,其中去年减少8.62万人。

  内修人文:物质不足精神补

  干部修党性,提振精神区位。举办“流动党校”,开展专项整治、“电视问政”,掀起“作风风暴”,在决战贫困中实现“清廉为官、事业有为”,办成了一批改变和优化十堰发展格局的大事要事。

  群众修美德,激发脱贫斗志。精准扶贫与道德扶贫、文化扶贫有机结合,自强自立、穷则思变、富而思进、崇德向善在十堰大地蔚然成风。全市星级文明户创建面100%。

  社会修正气,凝聚扶贫合力。通过深入推进法治十堰、平安十堰、诚信十堰建设,打造阳光政府、效能政府,推行“三官巡村”,开展助困、助业、助稳等活动,把党委政府、干部群众、市场主体融合到扶贫攻坚“统一战线”之中。

  外修生态:绿色转型天地宽

  植绿兴绿,种下“绿色银行”。“十二五”以来,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59.1万亩、封山育林74.1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80年代的32%提高到64.72%,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三项指标全省第一,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十佳城市”等,绿色已经成为十堰的底色和主色。

  治污控污,建好“生态家园”。在全省率先制定实施环境保护“一票否决”等制度,自筹资金17亿元推进城区五条河流治理,拒批有环境风险的重大项目,关闭转产规上企业,永久性减少税收22亿元。

  转型升级,收获“金山银山”。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以产业转型助推全面小康。目前,全市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达到542万亩,汽车产能达到80万辆,旅游业年接待游客3500万人次。

  精准发力:决战贫困奔小康

  “四双”帮扶“结对子”。全市1236支工作队、1068家企业、10.2万名党员干部驻村包户,实现了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目前,规划精准帮扶项目5.5万个,到位资金4.6亿元。

  搬迁挪出“穷窝子”。紧密结合竹房城镇带、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十二五”以来,全市已搬迁贫困户1.7万余户,退耕还林14.4万亩。

  助学拔掉“穷根子”。开展“雨露计划·金蓝领”助学行动,大幅提高贫困家庭“两后生”补助标准,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

  金融扶贫“闯路子”。探索构建“政银保”金融扶贫模式,有效破解贫困户“贷不到”、“还不起”,银行“不愿贷”、“不敢贷”等难题。去年以来,撬动银行小额贴息贷款10亿多元,7000多农户、600多家合作社、150多家龙头企业受益。

  强化保障“兜底子”。加强医疗救助扶持,将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将无力脱贫的贫困户纳入低保、五保,确保政策兜底精准到户。

  (篇十)

  云南会泽精准扶贫“一大战略、六大工程”

  1.背景

  会泽地处滇东北乌蒙山主峰地段,位于三省八县交界处,会下辖23个乡(镇、街道)、376个村委会(社区)、102.7万人,是云南省第三人口大县,农业人口89.2万人,占总人口的86.85%。会泽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扶持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尚有贫困人口38.5万人,占总人口的37.5%,国土面积5854平方公里,山区占95.7%。

  2.做法

  (1)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出3个“1/3”目标,即劳动力中1/3从事农业,1/3县内转移从事二三产业,另外1/3跨出县门务工经商。对此,我们切实加大劳务输出力度,转移输出30余万人到县外务工经商,年创收入达60亿元以上;通过教育扶贫,让更多特别是年轻一代走出去,使他们依靠知识和能力,真正找到一条脱贫致富的出路,彻底“挖掉穷根”。

  (2)实施基础设施改善工程。

  “十二五”以来,一方面着力打通“主动脉”,另一方面,不断疏通“毛细血管”,硬化通行政村公路728公里,修通自然村道路295公里,硬化村内道路45.34万平方米,全县交通条件不断改善。二是大干农田水利建设。建成一批骨干水源点工程,新增蓄水1260万立方米,有效解决了47.69万农业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农田灌溉面积16.92万亩,完成中低产田改造20.9万亩。三是大干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农网改造33586户,架设10千伏线路651.94千米,安装变压器672台,实现了户户通电的目标。四是大干安居房建设。累计新建安居房3.5万户350万平方米,农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3)实施产业富民工程。一是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先后对铅锌、建材、能源等传统工业进行转型升级改造,驰宏16万吨铅锌冶炼项目顺利投产。同时,积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坚持巩固壮大马铃薯、蔬菜、水产等传统产业。二是大力培育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生物、清洁能源和文化旅游产业,风电水电和绿色食品加工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高原特色农业优势日趋凸显,核桃、玛卡、软籽石榴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荣获“中国核桃之乡”、“中国辣椒之乡”称号,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鲟鱼养殖基地和全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畜产品生产基地、特色经果林种植基地。

  (4)实施素质提升工程。治贫要先治愚。会泽的贫困,本质上是人的素质和生存竞争能力上的贫困。“十二五”以来,全县累计投入各类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16.8亿元,新建中小学10所,维修改造354所,新增校舍面积39.99万平方米,排除危房14.14万平方米,“农村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学生23.3万人。二是通过狠抓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夯实自我发展根基。近年来累计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1.2万人次,开展贫困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0万人次,实施“雨露计划”2500人。

  (5)实施生态保护及美丽家园建设工程。保护好生态,是贫困地区永续发展的本钱。一狠抓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重点对者海工业片区重金属污染进行了综合治理,关闭企业30余家,对建材、铅锌等行业坚决关闭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二狠抓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一方面大力推广运用太阳能、沼气池、节能灶等新型能源,另一方面不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完成干热河谷区、石漠化荒漠化区造林绿化12.89万亩,种植核桃100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4.5%。三是大力开展美丽家园建设。

  (6)实施城镇化带动工程。结合整乡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等工程的实施,通过“山上问题山下解决,农村问题城镇解决,分散问题集中解决”方式,不断探索高寒贫困山区的城镇化路子和城乡统筹良方。待补镇按照“规划牵引(建设现代生态高效农业示范镇)、双轮驱动(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同时驱动)、三方共建(财政资金、市场融资、群众筹资)、四环联动(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规模经营→人口向小集镇集中)、五基并举(基础设施改善、基础产业培育、基本素质提升、基本保障构建、基本队伍建设)”的思路,带来了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农民素质、城乡面貌、干群关系的重大变化。

  (7)实施保障体系构建工程。保障体系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关键支撑。全面统筹推进文化、卫生、养老等民生事业,目前,农村养老保障率达98%,新农合参合率达98%。二是按照“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要求,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夯实扶贫开发组织保障。

  3.经验

  一是合力攻坚,干部群众大发动。按照政府主导、部门主帮、群众主体、社会主动、全民参与、合力攻坚的思路,有力促进了会泽扶贫开发工作的纵深推进。二是立足实际,扶贫机制大创新。建立健全了项目规划、一事一议、项目督查、激励约束、项目监理、资金监管等扶贫开发工作机制。三是整合资源,扶贫资金大投入,最大限度聚集扶贫要素,集中投入使用,提高扶贫资金的综合效益。四夯实基础,培育特色大产业。按照长中短相结合的思路,加大产业培育力度,长远重点发展以核桃为主的干果产业,中期重点发展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产业,近期重点发展以马铃薯为主的种植业和劳务产业,初步形成以马铃薯、生猪、经济林果、蔬菜等为主的特色主导产业。五是强化培训,群众素质大提升。以就业培训中心,网络远程教育、“两校进村”等为载体,创新培训方式,大力培养新型农民,六是改善民生,社会保障大强化。通过开展教育扶贫,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加大贫困家庭子女就学补助救助力度,有效防止因就学导致新的贫困出现;开展卫生

  扶贫,加强乡村卫生院(室)建设,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全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大病医疗救助,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动态管理、分类施保、应保尽保,解决了困难群众“生活难”问题。

  (篇十一)

  正宁县结合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按照“四因四缺”(因病、因学、因婚、因灾,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缺主导产业)的办法,逐村逐户调查摸底、核实情况,精准识别五保户、保障户和扶贫户,分别建立县、乡、村、户四级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针对不同贫困类型,区别对待、分类施策,确保各类贫困人口同步脱贫。一是对五保人口全部实行财政供养。以解决不愁吃、不愁穿和有房住为重点,根据五保人员个人意愿和供养机构服务半径,新(改扩)建和维修敬老院、五保家园、福利院、社会福利中心15个,集中和分散供养961人,年人均供养水平达到4000元以上;对因女儿出嫁、儿子招赘或外出务工长期不归等原因,成为事实上无依无靠的“准五保户”,但又享受不了“五保”政策,更无能力自建住房的特殊群众,政府全额援建互助老人幸福院和公租房,优先解决安居问题,有效保障其基本生活。二是对低保人口实行政府兜底。在近年农村低保逐步“扩面提标”的基础上,将重新调查识别的身残智障、无劳动能力的特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一、二类低保,全部由政府兜底保障,年人均补助金额分别提高到3300元、28**元,高于脱贫标准。同时,建立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对接机制,通过双向动态调整低保和扶贫对象,使三、四类低保覆盖

  所有贫困户,基本做到应保尽保,通过“输血”和“造血”良性互动,使其实现政策性减贫增收。三是对扶贫人口实行定向帮扶。对7313户、2.99万贫困人口实行“三级”分类(微贫“一级”、较贫“二级”、贫困

  “三级”)动态管理和帮扶,按照“相对稳定、合理搭配、增减平衡、重点倾斜、精准帮扶”的原则,重点向19个省定贫困村倾斜,重新调整帮扶力量,建立“642”(县级以上领导帮联6户,科级干部帮联4户,一般干部帮联2户)帮扶制度,帮联干部根据自身所能和群众所需,因户因人制定帮扶计划、协调发展项目、落实帮扶资金、开展技术培训、培育致富产业,带动2.17万贫困群众找到了致富门路,实现了稳定脱贫。四是对突发变故致贫人口实行“梯级救助”。针对近年来因大病、大灾以及车祸等突发变故导致极度贫困不断增多的实际,探索建立了临时救助和医疗救助制度,按全县社会救助结余资金10%的比例正在筹建政府救助基金,计划在乡镇和县民政部门设立账户,对通过合作医疗、大病救助之后,仍然极度贫困的特困家庭进行梯级专项救助(救助金额2000元以下的,由乡镇调查确认后直接予以救助;2000元-5000元以内的,由县民政局调查核实后予以救助;5000元以上的,由相关专业机构评估认定,并通过政府会议研究予以及时、公开救助),帮助其摆脱生活窘境,避免矛盾积压和上行。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13.79万元,兑付大病医疗救助基金615.66万元,1834户6417人得到及时救助。

  (篇十二)

  “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显成效

  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县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和贫困人口劳动力状况等工作实际,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要求,摸索出了一条“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帮扶模式,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一、精选优势产业,成立专业合作社

  **县目前有22万人口,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达8万以上。这些人中,有不少通过多年打拼,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在全县上下开展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的攻坚战中,我县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在县委、政府的大力号召、鼓励和支持下,纷纷返回家乡合资创业,利用当地资源优势,结合国家当下扶贫好政策,积极实施产业发展或创办合作社,助力家乡脱贫。在选择扶贫产业时,这些有想法、有干劲的“能人”紧紧围绕市场行情,选择市场前景好的生态种养殖及旅游行业作为优势产业来成立专业合作社。这其中的代表之一就是**县**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

  该合作社成立于**年5月,占地面积260亩,现已完成总投资680万元,规划未来投资5000万元建设成为集生态养殖、生态种植、生态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农文旅”示范基地。“我们在**做这个水产养殖三十多年了,现在我们回到家乡发展这个种苗场,目的就是把种苗推向整个**,甚至推向省、州,带动家乡的一些贫困户脱贫”合作社负责人之一吴启平激动的告诉笔者。

  二、立足精准扶贫,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成立专业合作社,围绕“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脱贫致富思路,“能人”们凭借“合作社

  +贫困户”的模式,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实现了弯道超车和后发赶超。例如:

  **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由退伍军人吴启平和田维江合资修建,带着退伍军人的干劲,立足“精准扶贫”工作,通过“合作社”引领,“辐射”带动农户68户,其中贫困户就有58户。具体做法有三种:一是承包出租方式:合作社直接承包农户田地,按照700元/亩/年来计算,这一价格比市场价直接高出200元/亩/年,农户反响强烈,纷纷出租自家田地,获取租金。二是入股方式:农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量化为相应股份,年底收益时按股分成;同时,通过扶贫资金量化到贫困户,再把资金入股合作社方式,将量化入股扶贫资金收益的60%用于分红。**年,通过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方式,已投入扶贫资金40余万元,年底实现分红4万元,58户贫困户户均分红700余元。三是“利润化分成”模式:按照入股社员数量,直接采取分成模式,第一年500元/户,第二年600元/户,以后根据经营状况逐年递增。

  通过不断发展,目前,该基地建设有办公室一栋、猪舍2500平方米、鱼塘12口40余亩、育苗孵化池4个。工作人员15名,含高级水产工程师、牲畜医生、饲养员、技术员等。

  **生态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创建投产,也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和鼓励,在谈到今后的发展时,吴启平和田维江等人也是信心满满,他们表示,在当前脱贫攻坚大好形势及惠民政策的指引下,将积极打开市场销售渠道,增加生产量,争取在**年商品猪养殖出栏数达3000余头,产值达到600万元。完成1000万元总投资建设鱼苗孵化基地,产育苗2000万尾,产值达到200万。在基地发展的同时,让更多的人到合作社就业,带领更多的人脱贫致富。

  三、挖潜力

  找良方

  扶贫模式“闪金光”

  “合作社+贫困户”精准扶贫模式,扶贫成效显著,也得到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各单位各部门在参与精准扶贫有效脱贫和驻村帮扶工作时,坚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带领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实现脱贫的重要“纽带”。目前,全县已成立176家农业专业合作社,覆盖农户9126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86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主要发展蔬菜、中药材、特色养殖、精品水果、旅游等“十大特色产业”,年总产值达到1.02亿元。“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在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篇十三)**市“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典型经验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工商联、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的“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区域差距。**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率先进入小康”的奋斗目标,**市工商联针对**无“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实际,动员广大非公企业积极投身“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并确定了相对贫困的**市新城镇新城村9组为重点帮扶对象。

  通过带信息、带项目、带技术、帮资金等多种途径,帮助相对贫困村寻找致富门路,开发优势资源,培育主导产业,基本实现帮扶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在自然增长的基础上再增收1200元。

  一、基本情况

  新城镇新城村9组,新城镇新城村的一个村民小组,由部分移民与本组少数居民组建而成,共有村民17户,96人。主要以传统的农业种植、养殖为主导产业,新城9组大部分土地是后期改良的土地,耕地土壤层仅有半米深,土壤层以下全是戈壁沙石,水份容易流失,保暖性差,不适合农作物生长,更不适合当地经济作物——洋葱的种植。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农户家庭底子相对薄弱,受各方面因素影响,人均年收入在1.5万元左右,农户的整体经济收入落后于其他村组。

  二、主要做法

  没有建档立卡贫困村,并不意味着帮扶工作要弱化,而是要通过新的方式、新的措施,进一步提升相对贫困村、贫困户的人均收入,使**市率先实现小康这一奋斗目标。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市工商联非常重视帮扶工作,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帮扶措施,制订实施方案。为了更好地开展帮扶工作,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工商联选派正科级干部陈军斌同志,到新城镇新城村担任扶贫队长,对重点帮扶对象——新城9组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工作。二是建立组织机构。市工商联制定了“帮扶行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工商联党组书记担任组长,成员由帮扶的企业家组成,会议定期研究解决有关帮扶问题。三是全面调查研究。工商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多次深入新城村9组开展调查研究,并带领机关人员逐户上门了解情况,做到底数清、目标准。

  (二)认真调查摸底,制定实施方案。一是摸清贫困村基本情况。新城村9组移民较多,农业基础相对薄弱,贫困户较多,我们将最困难的3户列为重点帮扶对象。二是完成村企结对。坚持“就地就近、综合平衡、全市统筹”的原则,按照大企业帮扶全村、中小企业帮扶贫困户的原则,采取由下而上的办法完成村企结对。三是制定实施方案。结合新城9组农业生产特点和实际,以及贫困户的现实情况,帮扶企业有针对性的制定帮扶的措施和方法。

  (三)广泛宣传动员,营造社会氛围。为充分调动参扶企业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帮扶工作的良好氛围,我们开设宣传专栏,联合**日报、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及时报道工作进展情况,广泛宣传参扶企业的好做法和进展情况。对帮扶工作中的典型事例,通过不同层次、不同范围、不同形式的宣传,在全市范围内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三、主要成效

  帮扶行动开展以来,参扶企业通过各种帮扶方式,积极在帮扶村、组实施帮扶项目、技术、开拓市场,帮助农户增加收入,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提高了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企业通过为贫困村投入资金、引进新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种植养殖模式,大大提高了农户的收入。通过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手段,提高了贫困村人口的综

  合素质。这一系列帮扶行动,帮助农户转变了观念,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自我发展能力。**市川渝商会是新城9组对口帮扶企业,商会指导新城9组农民依靠科技进步,发展高效农业。为3家农户修建了新型温室大棚,并与超市签订长期供货合同,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每座温室大棚当年赢利3万余元;指导4家农户到外地承包土地进行种植洋葱,使种植户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商会先后投资3万余元用于改造温室大棚、为贫困户购买部分农药、化肥。并将剩余劳动力引进企业,让村民在农忙季节干活,农闲季节进城打工,增加农户的收入。

  二是进一步拓展了帮扶的格局和方式。打破常规资金帮扶的传统,创新新的帮扶模式,将帮扶工作输血变为造血,进一步提升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能力,是帮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村人口老龄化是导致部分农户贫困根源。面对这一问题,**市工商联及时联系当地种业公司,与新城村签订土地承包合同,以每亩土地1000元每年的承包费,将农户土地承包给种业公司。既解决了种业公司土地需求问题,也解决了部分农户土地闲置而没有收入的困难。开拓了扶贫工作的新格局。

  三是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双赢”。贫困村通过企业的帮扶,贫困农户在收入的增加、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企业在帮扶活动中通过开发利用当地优势资源获得利益,同时也为企业拓展发展空间、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实现了自身发展。通过帮扶行动,我们促成了**市东方宾馆与新城9组养鸡场签订了供需合同;促成了西部天

  地超市与新城8组种植户签订供货合同;促成了酒泉种业有限公司与新城镇大部分农户签订土地租赁合同。既解决了企业的需求,也解决了农产品的销路问题,还增加了农户的收入。

  四、存在问题

  我们在帮扶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各方面的充分肯定,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工作开展还不平衡,相对贫困村与企业之间还存在不平衡的问题。二是帮扶的思想认识有错位。从帮扶措施上看,企业重视简单的捐赠,而轻视综合帮扶;从干部群众的意愿上看,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而忽视产业发展;从帮扶理念上看,企业注重物质扶贫,而忽视精神扶贫。三是帮扶模式还比较单一。目前企业帮扶的方法仅仅局限于利用自身的资源,独立地开展帮扶工作,没有有效地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没有实现帮扶效果的最大化。四是激励政策还不完善。对帮扶企业的激励政策还不到位,企业参与帮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篇七:精准扶贫典型经验材料(1)

  

  [经验交流]连队精准扶贫工作典型材料

  连队精准扶贫工作典型材料

  一、基本情况

  我连总户数132户,总人口427人,职工310人,一线职工261人;其中:需要精准扶贫的35户,占连队总户数的26%,职工46人,占连队职工总数的14%;因病贫困的14户,占精准扶贫总户数的40%,因经营贫困的21户,占精准扶贫总户数的60%。全区文体设施、活动场所基本没有达到测评体系规定标准,并且存在破损的现象。二是

  二、精准扶贫前期准备工作经费,由江南办组织实施清除城区牛皮癣小广告,目前城区范围牛皮癣广告的清理和管

  (一)确定扶贫对象、扶贫人员。为了全力以赴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按照团党委的要求,我们在多方征求意见和反复讨论的基础上确定了35个精准扶贫对象,计划分两年进行帮扶并实现脱贫,其中:20XX年21户,20XX年14户。创歌曲。印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宣传贴20万份,、15万册,测评问卷10万份。目前

  参加扶贫的人员有:挂钩团领导、挂钩科室领导、师农业局领导、医院领导、连队领导业务。会,每月下发当月工作重点任务。以问题为导向,把各组发现的问题作为创文工作督导的(二)确定精准扶贫项目、保证精准扶贫工作顺利进行。针对确定的精准扶贫对象的现实状况,结合连队沿山而居草资源较为丰盛的优势和土地面积,最终我们将扶持项目确定为养殖业和种植业。让贫困户种养结合发展也是困难重重,一是资金问题;二是饲养管理问题。对此,首先采取的是团出台的无息贷款政策给精准扶贫户,由连队领导业务担保贷款150万元用于种植业和养殖业。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其次是结合种羊的生长特点以及便于连队和扶贫对象的管理,将种羊给精准扶贫户饲养。并且在种羊生长的过程中,连队党员干部全程进行跟进,以保证养种羊的品种改良及质量,确保精准扶贫项目顺利进行。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清明节期组织发动各学校少先队员、团员青年、机关干部群

  三、主要做法

  (一)党员带动,凝聚民心,强化责任落实。为做好扶贫工作,连队成立精准扶贫工作小组,明确职责,由我担任组长,连长xxx担任副组长,其他领

  导业务为成员。为了抓好扶贫工作,制定了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专项档案和联系卡,建立了干部联系包保责任制,把责任扛在肩上,挂钩团领导、挂钩科室领导、师农业局领导、医院领导、连队领导业务,每名干部帮扶1户贫困职工。点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点6个,评选十星级文明户389户,“五好文明家庭”132户,组织活动22xx政委在看望贫困时不仅给他们带来了慰问品,还给他们提出了今后多元增收的办法。师农业局挂钩了5户扶贫户,他们经过多次走访和两次给扶贫户送来了慰问品,通过他们协调提供了3个巡护员工作岗位,为扶贫户提供了4只萨福特种羊,还为他们提供大棚3座育苗黑果枸杞。排头兵,我们要全面抓好整改提高,确保全市创文工作圆满成功

  (二)科学论证,选准项目,把措施落细。精准扶贫工作的成败,和选择怎样的项目息息相关。为了选准项目,连队党支部不仅紧紧抓住连队的地理环境优势,多次与精准扶贫户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把种养结合的措施真正落实到实处。六小门店出店经营进行整治,重点打造玉泉路便民市场、毕塬路水果批发市场、中华路

  (三)坚持机制搞活,把服务落实。一是打造党员干部助力扶贫攻坚工作服务圈,确保在扶贫攻坚工作中,有问有人答,有难有人帮,有事有人解。并且积极掌握贫困户的思想动态,一些贫困户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地化解,有力的促进了连队社会和谐稳定。二是及连队干部助力扶贫攻坚工作的各项保障。在资金上给于担保贷款,在技术支持上,由连队兽医进行指导,对种羊进行全方位的防疫。在生产上给于技术指导,做到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三是确保扶贫工作见到实效。固定专人管理负责,抓好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各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障扶贫工作又快又好的进行下去。。评选并表彰“新三好”学生200名、“最美孝行少年”32名、“美德少年”50名及“四、存在的问题

  在扶贫工作中,部分职工思想陈旧,缺乏发展意识,依赖思想较严重。部分党员干部缺乏带头致富的积极性和能力,不能发挥在扶贫攻坚工作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抓好问题整改。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对创建内容、创建标准、创建要求等都做

  五、今后努力方向

  1、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带富能力。建议针对连队实际,多向党员干部提供一些教育培训资源,突出现代农业、养殖业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党

  员干部引领职工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联合整治队伍,在5月9日-10日对城区的环境卫生、集贸市场、道路交通、商铺店面、2、进一步完善扶贫机制,促进扶贫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履行领导职责,积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调动群众参与积极主动性,健全组织机构,加强扶贫队伍建设,充实、稳定扶贫力量,增强扶贫工作统筹协调能力。提高宣传广度深度。积极宣传推广扶贫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引导和鼓励其他职工共同致富,激发职工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活力。行了推荐评选,积极挖掘,层层审核,最后确定了百名“十佳”模范人物。3月,在大秦

篇八:精准扶贫典型经验材料(1)

  

  精准扶贫工作典型经验材料2篇

  1.背景

  **省**县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发源地,位于**省中部,***市中西部,是“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中国党参之乡”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西部地区农民创业促进工程试点县。316和212国道、在建的兰渝铁路和兰海高速临渭段穿境而过。全县总面积2065平方公里,辖8镇8乡、3个社区、217个行政村,总人口3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2万人。

  2.做法

  根据国家《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发布《**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以创新精准扶贫机制为契入点,强力推进试验区扶贫攻坚工作。**县以扶贫攻坚统揽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六个精准”的要求,瞄准扶贫对象,实施“六大工程”,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全县精准扶贫工作。

  (1)优先夯基础,实施了基础改善工程。以水、电、路、房为重点,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有效破解了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瓶颈。大力实施农网改造,改造面达82%,动力电覆盖面达到86.7%;坚持建管护并重,实施道路项目135条478.3公里,16个乡镇全部通油路,通村道路硬化率达67.8%;与易地扶贫搬迁、灾后重建、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相结合,建成集中安置点36个2694户,改造农村危房7500户,占应改造危房25591户的50%。同时,坚持“城镇发展带动扶贫开发”,加

  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全力支持会川镇、莲峰镇率先发展,打造五竹、路园、**等旅游特色城镇,建成元古堆、绽坡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0.4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突出抓增收,实施产业增收工程。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扶贫攻坚核心任务,积极推动产业扶贫。马铃薯种薯产业以打造“中国马铃薯良种第一县”与国际马铃薯中心合作,共建研究机构,研发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培育新型农民,建成脱毒瓶苗组培温室1.28万平方米、原原种生产温室666座。中医药产业以打造“全国知名的中医药产业基地”为目标,与浙江中医药大学签订产业合作协议,共建种植基地和人才实训基地,大力推进中药材GAP基地、中药材加工企业和市场、仓储、质检体系建设,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畜草产业以打造“全国知名的绿色肉食品生产基地”为目标,突出扩群增量这一重点,发展养殖企业(小区)510家、家庭养殖场1104个、规模养殖户1.22万户,引进建设年屠宰加工20万头只的畜禽屠宰加工厂2个。发展工业经济,助推产业扶贫,投资2亿多元规划建设总占地面积8.8平方公里的**县工业集中区。

  (3)着眼惠民生,实施公共服务保障工程。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建幼儿园14个,76个行政村小学开办了学前班,全县乡镇幼儿园实现了全覆盖,幼儿入园率达到72.3%,投资2.1亿多元实施了县医院、县二院、中医院等一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村卫生室146个、村文化室58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59个,分别占行政村的82%、26.7%、27.2%,全县新农合覆盖面、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和城乡低保覆盖面分

相关热词搜索: 精准扶贫典型经验材料(1) 精准 扶贫 典型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学富范文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学富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学富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10062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