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苏轼关于梅花的诗词鉴赏9篇

时间:2023-05-18 10:00:07  阅读:

篇一:苏轼关于梅花的诗词鉴赏

  

  《梅花》古诗词鉴赏

  《梅花》古诗词鉴赏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梅花》古诗词鉴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梅花》古诗词鉴赏1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梅花》译文

  梅花初放,花萼中还含着白雪;梅花美丽孤傲,即使要入画,都会担心难画的传神。

  花香中别有韵致,清雅的都不知道冬的寒冷。

  心中愁苦之人不愿听那哀怨的笛声,病躯倚着梅枝独看这风景。

  北风如果理解我怜悔之意,就请不要轻易的摧残它。

  《梅花》注释

  萼(è):花萼,萼片的总称。由若干萼片组成,一般呈绿色,保护花芽。

  雪:指白色梅花。

  孤标:独立的标识,形容清峻突出,不同一般。

  朔(shuò):北方。

  《梅花》赏析

  崔道融《梅花》诗中的梅花却非眩耀的梅花。“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此句写“冷”。只是“数萼”,方显冷清。诗人家中必无高朋满座。无朋无友,遗我一人,隐隐花开,淡淡看来。在诗坛众多的咏梅诗中,林逋《山园小梅》云:“众芳摇落独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齐己《早梅》云:“万

  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此二者皆是“暖”景,何等的热闹,独不似崔道融咏梅诗的“冷清”“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先写花形,复写花香。关于这一点齐己的《早梅》诗和林逋的《山园小梅》诗也与之如出一辙。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先写花形,复写花香。齐诗林诗亦然。齐诗云:风递幽香出,禽窃素艳来。林诗云: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三者意境则各不相同。崔诗清。香为清香,以清替寒。齐诗虽有一幽字,其境不觉其幽,唯觉流畅而已。林诗着一趣字,所谓文人雅事此般趣味则是。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此句愁。于花香之后,写花事。李益《从军北征》云: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律然《落梅》云:不须横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横笛是特指,故和愁听。齐诗无此写人之句。林诗云: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不离其雅趣。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此句苦。苦苦哀求之意。唯此相慰,不忍见其凋残。此写花愿。齐诗云: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就花写花,不似崔诗化人入花,其情深切。林诗至上句已毕。

  崔道融四句诗,冷、清、愁、苦,皆出寂寞。人无伴,心亦无寄。偶见之数萼梅花,恋恋不已,却无大地春回的欢乐。只因心间的孤寒不因人间的寒暑而迁移。律然《落梅》全诗云: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林下积来全似雪,岭头飞去半为云。不须横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回首孤山山下路,霜禽粉蝶任纷纷。意境与崔诗较近。然此为落梅,正当有叹惋之意。崔道融写初发之梅,清寒远甚于此,可想见其人之寂寞何等之深。

  《梅花》创作背景

  崔道融在公元895年(乾宁二年)前后,做过县令之类的小官,后避战乱入闽,空有一腔抱负却无处施展。此诗为诗人咏梅之作,既赞梅花之孤高芳郁,亦向世人暗寓自己的高洁情操。

  《梅花》古诗词鉴赏2梅花

  宋王安石

  qingjiǎoshzhīmi,墙角数枝梅,lnghndzkāi。

  凌寒独自开。

  yozhbshxuǎ,遥知不是,wiyǒunxiāngli。

  为有暗香来。

  译文:

  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注释:

  凌寒:冒着严寒。

  遥:远远地。知:知道。

  为(wi):因为。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赏析: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春,王安石罢相。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熙宁九年(1076),再次被罢相后,心灰意冷,了改革,后退居钟山。此时作者心态和艰难处境与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之处,遂写下此诗。

  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幽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亦是以梅花的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中依然能操守、主张正义的人。全诗语言朴素,写得则非常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体

  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凌寒独自开,这里写梅花没写她的姿态,而只写她独自开,突出梅花不畏寒,不从众,虽在无人偏僻的地方,仍然凌寒而开,写的是梅花的品质,又像写人品。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不是雪,不说梅花,而梅花的洁白可见。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暗香清幽的香气。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

  立在僻静甚至冷清的墙角,冲破严寒静静开放,远远地向世人送去浓郁的幽香,这是绝世之梅,也是绝世之人。

  作者: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巷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梅花》古诗词鉴赏3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么同:幺)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注释:

  【1】玉骨:梅花枝干的美称。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二:“袁丰居宅后,有六株梅……(丰)叹曰:烟姿玉骨,世外佳人,但恨无倾城笑耳。即使妓秋蟾出比之。

  【2】瘴雾:犹瘴气。南方山林中的湿热之气。

  【3】冰姿:淡雅的姿态。

  【4】仙风:神仙的风致。

  【5】芳丛:丛生的繁花。

  【6】绿毛幺凤:岭南的一种珍禽,似鹦鹉。

  【7】涴(wò):沾污,弄脏。

  【8】唇红:喻红色的梅花。

  【9】高情:高隐超然物外之情。

  【10】“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注释】

  ①瘴雾:南方山林中的湿热之气。

  ②倒挂绿毛:似鹦鹉而小的珍禽。

  ③幺风:鸟名,即桐花凤。

  ④涴:沾污。

  ⑤“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评解】

  此词据《耆旧续闻》、《野客丛书》记载,乃苏轼为悼念死于岭外的歌妓朝云而作。

  词中所写岭外梅花玉骨冰姿,素面唇红,高情逐云,不与梨花同梦,自有一种风情幽致。

  【集评】

  杨慎《词品》:古今梅词,以东坡此首为第一。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冷斋夜话》谓东坡在惠州作《梅花》时,时侍儿

  名朝云者,新亡,“其寓意为朝云作也”。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妄朝云而作。词中所描写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

  脱俗的风韵。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素面常嫌粉涴”,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洗妆),而梅叶仍有红色(不褪唇红),称得上是绚丽多姿,大可游目骋情。面对着这种美景的东坡,却另有怀抱:“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东坡慨叹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象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句中“梨花”即“梨花云”,“云”字承前“晓云”而来。晓与朝叠韵同义,这句里的“晓云”,可以认为是朝云的代称,透露出这首词的主旨所在。

  这首咏梅词空灵蕴藉,言近旨远,给人以深深的遐思。词虽咏梅,实有寄托,其中蕴有对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无限思恋。作者既以人拟花,又借比喻以花拟人,无论是写人还是写花都妙在得其神韵。张贵《词源》论及咏物词时指出:“体物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以这一标准来衡量此词,可以窥见其高超的艺术技巧。

  《梅花》古诗词鉴赏4门横皱碧,路入苍烟,春近江南岸。暮寒如剪。临溪影、一一半斜清浅。飞霙弄晚。荡千里、暗香平远。端正看、琼树三枝,总似兰昌见。

  酥莹云容夜暖。伴兰翘清瘦,箫凤柔婉。冷云荒翠,幽栖久、无语暗申春怨。东风半面。料准拟、何郎词卷、欢未阑、烟雨青黄,宜昼阴庭馆。

  译文

  ⑴冷云荒翠:一作“冷云荒苑”,一作“翠荒深院”,一作“翠深荒院”,一作“翠云荒院”。

  ⑵春:一作“眷”。

  ⑶词:一作“诗”。

  赏析/鉴赏

  《解语花》,入“林钟羽”,一作“高平调”。《天宝遗事》:

  “唐太液池有千叶白莲,中秋盛开。玄宗宴赏,左右皆叹羡,帝指贵妃曰:‘争如我解语花’。”词取以为名。词首见周邦彦《片玉词》。双调,一百字,上片九句六仄韵,下片九句六仄韵。

  “门横”三句。此言大门前的老梅树虬枝平伸似盖,好像把蓝天都打上了皱折。门前的大路向左右延伸没入在茫茫的天际而不见尽头。举目四顾,春的气息已经逼近了江南水乡。一“碧”字,既指蓝天,又点出了春天已经降临。故王安石云“春风又绿江南岸”,“碧”,即绿也。“暮寒”一句。化用贺知章“二月春风似剪刀”诗句意境,将初春的料峭晚风比拟作锋利的剪刀,刺人肌肤。“临溪影”一句,袭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诗句。绘出了一幅清雅自然的风景画:小溪岸边,梅枝斜插,临水照影,流水清彻。这是从门前的梅树引申开来的。“飞霙”两句,词锋陡转,大处着墨。此言天气转寒,夜晚忽然降下了一场鹅毛般的春雪。平明远眺,皑皑白雪铺平了千里原野,但是远处仍旧传来了生命的气息———缕淡淡的梅花清香悄然袭来。“霙”,即雨夹雪。苏轼《雪》“晚雨纤纤变玉霙”句可证之。“端正看”两句,写实。经过词人的仔细观察,发觉眼前这些梅树的品种,都好像在兰昌宫那里见到过似的.。“三”,概数,言其多也。又“兰昌”,宫名。“琼树”以下五句,全用薛昭遇云容事。戴华附识:思岩兄云:云容张氏,兰翘刘氏,凤台萧氏,兰昌宫三仙女。“琼艳三枝半夜春”,即薛诗也。那末词人“琼树三枝”句,是直接抄来薛诗用于词中。上片纯是写景,旨在突出题意“梅花”。

  “酥莹”一句,化用李洞诗“半胸酥嫩白云饶”意境。将梅花的洁白喻作女子半露的酥胸,纤纤梅枝拟为女子头上的云鬓,这些都使寒夜增辉,也有了些许暖意。“伴兰翘”两句。“兰翘”,首饰名。“箫凤”,用箫史吹箫引凤的典故,此以通感手法喻梅花的清香。此言梅花瓣好比清瘦的“兰翘”,梅花香又好像是夜空中箫史引凤的箫声,柔软清婉,令人消魂。“冷云”两句,宕开一笔,替梅树设想。言在这严寒的天地中,只有冷云迷雾陪伴着那孤寂的梅树。梅树久久地栖立在幽僻之处,虽是默默无言,但暗中一定也在埋怨着:春天怎么还不来呢?“东风”两句承上。言当春姑娘刚露出“半面”之时,梅树就会像何晏大声地朗读其诗作一样的欢欣鼓舞,并且迫不及待地竞放其花,来宣扬春天的来临。“何郎”三国时魏国人,名晏,尚清谈,开清谈的风气。“欢未阑”两句。此言当梅树兴致勃勃地为春天鼓吹、欢呼还未结束的时候,转瞬间又会到了初夏的梅雨时节。等到那个时候,门前的老梅树将会显得枝茂叶繁,它似盖的虬枝加上繁茂的绿叶形成的树荫儿将会遮蔽了整个庭院与屋舍,使院中室内全处在它的阴影之下。结句呼应首句“门横皱碧”句,以形成首尾相接。下片多处设喻,描述梅树的各种身态。

  全词首尾相接,一气呵成,梦窗可谓善咏梅者也。又杨氏《笺释》云:为冶游之作。此从词中用兰昌宫三仙女之典可证之。

  《梅花》古诗词鉴赏5故人溪上,挂愁无奈,烟梢月树。一涓春水点黄昏,便没顿、相思处。

  曾把芳心深相许。故梦劳诗苦。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赏析/鉴赏

  咏物词在南宋时已发展成熟,周邦彦人称“缜密典丽”,“富艳精工”,史达祖继承了这种创作风格,而其除了字锻句炼外,又使情景融合无际,更加浑融。

  上片写溪上月下赏梅情景。词人自号梅溪,作词一卷也以梅溪二字命名,爱梅之情可见一直很深。他曾往好友张镃(功甫)南湖园中赏梅,《醉公子·咏梅寄南湖先生》云:“秀骨依依,误向山中,得与相识。溪岸侧。……今后梦魂隔。相思暗惊清吟客。想玉照堂前、树三百。”诉说与梅花溪畔相识,钟爱情深,别后梦魂相隔,相思暗惊,弄得多情鬓白,剪愁不断,沾恨泪新。这首《留春令》在词意和感情上与此极为相似,由词意可知词人是大约在春天的一个傍晚来到梅花溪的。此时太阳落山,月亮升起皓空,但见那梅树在明月清光的映照下,银光素辉,清奇幽绝,分外动人。可是,那梅树梢头却因暮色尚未散尽,而月色又不明朗,朦朦胧胧,看不清梅花的冰姿雪容。这情景对一心赏梅,爱之情深的词人来说,自然是很扫兴的,心中不觉浮

  起难以抑制的怨愁,显出百般无奈的神情,因而以清空骚雅之笔写出两句奇妙的词句:“挂愁无奈,烟梢月树。”前句写情,后句写景,情由景生,妙合交融。其中“挂愁”很是形象,也是词人爱用的字眼。他曾在《八归》中说:“只匆匆眺远,早觉闲愁挂乔木。应难奈,故人天际,望彻淮山,相思无雁足。”这“挂愁无奈,烟梢月树”八个字,清辞奇思,深得词家三昧。姜夔说:“邦卿词奇秀清逸,有李长吉之韵,盖能融情景于一家,会句意于两得。”就此而论,实在是恰切之评。过拍两句:“一涓春月点黄昏,便没顿、相思处”,写词人月下徘徊,愁思难释的情景。暮色已浓,明月倒映,把一涓春水照得上下透明,打破了溪上昏暗的暮色,仿佛一切都无所隐匿,连词人的满怀相思也没有可安顿的地方,真个是“寸心外,安愁无地”,闲婉深曲的细腻感情在低低的诉语中得到全面的吐露。“春月”,一作“春水”。水字不如月字。用月字,既写月光月色,又映带出水光水色,水月相融的清美含蓄意境宛然可见。句中的“点”字形象地写出月光映澈溪水,点破黄昏,消去暮色的明秀清幽景象。而且春月点破黄昏又富有一种动态感,化静为动,饶有情趣。

  下片写月下的回忆和遐想。第一句“曾把芳心深许”,上承“相思”二字,用拟人化手法叙说梅花相爱情深,曾两情相悦,此时犹沉浸在昔日欢爱的回忆中。梅花本来无情,而词人以情观花,故而花亦有情。但“相思一度,秾愁一度”吧,美好的时光已经逝去了,往事犹记,旧情依然,魂牵梦随,柔情似水,满腹衷肠,急切欲诉,却又思绪纷乱,欲说又不知从何说起,于是悲戚戚地吐出一句:“故梦劳诗苦!”这个“苦”字,是相思之苦、想说而说不出的苦,感情份量很重,着力表达了词人对梅花相爱之深、相思之切的感情。当他无计可诉相思的时候,蓦然想起东风或能传达相思之苦,是它最先把春的信息带给梅花。所以殷切地盼望这多情的使者能把刻骨的相思带给梅花。可是,听说多情的东风早被那竹外的梅花留住,迷恋着梅花沁人的幽香,难以拿它作使者了。因而词人无限哀怨地说出末结两句:“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写到这里,词人的心头更加沉重了。虽然梅留东风只是“闻说”,未必是真,但在词人想来,疑

  虑难释。只能失望地将之当真。怨恨、痛苦、失望、悲伤的复杂感情一齐涌了出来。

  从这结尾两句来看,词人咏梅花,似别有怀抱,但词人却未未明,大概是留给有心的读者探寻其心曲的奥妙吧。这首小令不写形而写神,不取事而取意,对所咏之物不露一字,通篇不见梅字而处处梅在,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词意深曲含蓄,词情跌宕低徊,奇思巧语,妥贴轻圆,确为词中俊品。

  《梅花》古诗词鉴赏6【原诗】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解说】

  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赏析】

  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

  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篇二:苏轼关于梅花的诗词鉴赏

  

  梅花二首

  苏轼

  赏析

  梅花二首,是宋代著名的诗人苏轼的作品,这组诗主要描写梅花的品质,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以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原文:梅花二首

  作者:苏轼其一春来幽谷水潺潺,灼烁梅花草棘间。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

  其二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

  梅花二首阅读答案:(1)简要分析《其一》如何描写梅花的。说明《其一》中梅花有着怎样的特点。(2)《其二》“开自无聊落更愁”句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试做分析。(3)《梅花二首》中梅花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衬托手法。以“草”“棘”的枯败衬梅花的夺目;以狂风暴雪之恶衬梅花的坚强。特点:野梅超群脱俗、卓然不凡、坚强不屈。(2)用梅花的开则无所依赖,落则满腔愁情,喻指作者贬谪途中的孤寂落寞。(3)对梅花同情、尊敬与赏识,诗人孤寂与痛楚,坚强与通达。

  梅花二首拼音:其一chūnláiyōugǔshuǐchánchán,zhuóshuòméihuācǎojíjiān。yīyèdōngfēngchuīshíliè,bànsuífēixuědùguānshān。

  其二hérénbǎjiǔwèishēnyōu?kāizìwúliáoluògèngchóu。xìngyǒuqīngxīsānbǎiqǔ,búcíxiàngsòngdàohuángzhōu。

  梅花二首翻译:无

  梅花二首背景:苏轼赴黄州途中所作的《梅花二首》,写得非常凄苦,读之,催人泪下。

  梅花二首赏析:其一云:“春来幽谷水潺潺,的皪梅花草棘间。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渡关山。”的皪

  (lì)(鲜明的样子)的梅花生于草棘,已令人心寒,何况又被“东风”吹落殆尽呢?其二云:“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梅花开于草棘中,无人欣赏,已够无聊了;而又为“东风”摧落,或随飞雪度关山,或随清溪流黄州,自然更令人愁苦。所谓“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即指此。末句化用杜牧《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他现在也是“路上行人”,尾联不止是回忆“去年今日”,也是在写今年今日,真是“含蕴无穷”。(汪师韩《苏诗选评笺释》)王文诰说得好:“末句暗藏’路上行人’四字,结住道中。读者徒知赞叹,未见其夺胎之巧也。”(《苏诗编注集成》卷二十一)

  个人资料: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篇三:苏轼关于梅花的诗词鉴赏

  

  《西江月·梅花》苏轼词作赏析

  《西江月·梅花》是宋代文学家苏轼被贬岭南惠州时所作的一首词。此词当为悼念随作者贬谪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词中所写岭外梅花玉骨冰姿,素面唇红,高情逐云,不与梨花同梦,自有一种风情幽致。全词咏梅,又怀人,立意脱俗,境象朦胧虚幻,寓意扑朔迷离。格调哀婉,情韵悠长,为苏轼婉约词中的佳作。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西江月·梅花》苏轼词作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西江月·梅花

  玉骨那愁瘴雾⑴,冰姿自有仙风⑵。海仙时遣探芳丛⑶,倒挂绿毛幺凤⑷。

  素面翻嫌粉涴⑸,洗妆不褪唇红⑹。高情已逐晓云空⑺,不与梨花同梦⑻。

  【注释】

  ⑴玉骨:梅花枝干的美称。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二:“袁丰居宅后,有六株梅……(丰)叹曰:‘烟姿玉骨,世外佳人,但恨无倾城笑耳。’即使妓秋蟾出比之。”瘴雾:犹瘴气。南方山林中的湿热之气。

  ⑵冰姿:淡雅的姿态。仙风:神仙的风致。

  ⑶芳丛:丛生的繁花。

  ⑷绿毛幺凤:岭南的一种珍禽,似鹦鹉。

  ⑸涴(wò):沾污,弄脏。

  ⑹唇红:喻红色的梅花。

  ⑺高情:高隐超然物外之情。

  ⑻“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白话译文】

  玉洁冰清的风骨是自然的,哪里会去理会那些瘴雾,它自有一种仙人的风度。海上之仙人时不时派遣来探视芬芳的花丛,那倒挂着绿羽装点的凤儿。

  它的素色面容施铅粉还怕弄脏,就算雨雪洗去妆色也不会褪去那朱唇样的红色。高尚的情操已经追随向晓云的天空,就不会想到与梨花有同一种梦想。

  【创作背景】

  此词当作于绍圣三年(1096年)。据《耆旧续闻》、《野客丛书》记载,此词乃苏轼为悼念死于岭外的歌妓朝云而作。作者创作这首词时大约60岁,人生观已经很成熟了,经历了那么多患难,他始终没有改变,越来越坚持做自己。不过,虽然他的心态已经能很好的应对外界的各种风雨,但命运的无常并不会因为他的坚强就减少对他的打击——朝云故去了,他暮年最心爱的女子离开他了,从此他的爱情情怀随着朝云的离去也一去不返。苏轼虽在政治上屡遭磨难,但是在与朝云的爱情生活上还是很幸福的。作品在这种背景下被创作出来,集中吐露了这些感情。

  【赏析】

  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词中所描写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素面常嫌粉涴”,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洗妆),而梅叶仍有红色(不褪唇红),称得上是绚丽多姿,大可游目骋情。面对着这种美景的东坡,却另有怀抱:“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东坡慨叹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像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句中“梨花”即“梨花云”,“云”字承前“晓云”而来。晓与朝叠韵同义,这句里的“晓云”,可以认为是朝云的代称,透露出这首词的主旨所在。

  这一首悼亡词是借咏梅来抒发自己的哀伤之情的,写的是梅花,而且是惠州特产的梅花,却能很自然地绾合到朝云身上来。上阕的前两句,赞赏惠州梅花的不畏瘴雾,实质上则是怀念朝云对自己的深情。下阕的前两句,结合苏轼《殢人娇·赠朝云》一词看,明显也是写朝云。再结合末两句来看,哀悼朝云的用意,更加明朗。

  这首咏梅词空灵蕴藉,言近旨远,给人以深深的遐思。词虽咏梅,实有寄托,其中蕴有对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无限思恋。作者既以人拟花,又借比喻以花拟人,无论是写人还是写花都妙在得其神韵。张贵《词源》论及咏物词时指出:“体物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以这一标准来衡量此词,可以窥见其艺术技巧的精湛。

篇四:苏轼关于梅花的诗词鉴赏

  

  苏轼七绝《红梅》赏析直和根拨送春来——苏轼七绝《红梅》赏析

  ?/笨笨信天翁

  北宋著名诗?苏轼(1037~1101)的诗作,题材?泛,内容丰富,情真语挚,朴实?华,命意新颖,发?深省。尤以其写景诗和理趣诗,艺术价值最?,脍炙??。苏轼善于从?常?活、?然?景中悟出新意妙理,借由客观外在物象来表达主观的内在情意,发?之所未发,写出引?深思的理趣诗。如《题西林壁》、《琴诗》、《泗州僧伽塔》等篇,即景寄意,因物寓理,意在?外,余味不尽。

  《苏轼诗集》(莊严出版社第?~第四册)中有关梅花的诗句,共有85?,其中41?创作于“乌台诗案”之后。关于咏梅,苏轼明确主张写梅应写“格”:“诗?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红梅三?》),他发掘和升华了?然界所塑造的梅花凌寒不屈、迎风?雪的品格——“梅格”,将??的??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到对梅花的描写中去,把??的思想和??理想寓于“梅”的形象之中,让“梅”成为????际遇和?格的代?物,并寓哲理于咏梅诗中,??提升了梅花中蕴含的??精神和审美意蕴。《谢关景仁送红梅栽??》(其?)(以下简称《红梅》)便是其中之?。

  [谢关景仁送红梅栽??](其?)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欲开。珍重多情关令尹,直和根拨送春来。

  从题?可知,苏轼这?诗以梅花作为思念关景仁的象征物,藉梅花表达忆友之意象,道?然之法则,抒真诚之情怀。关景仁,字彦长,钱塘(今浙江省杭州)?。进?出?,多才多艺,?律、历数、草?、图画?所不精,尤长于诗。英宗治平?年(1065,?说三年)为丰县令,曾对县城进?过较?规模修建。?尝为钱塘令。关景仁曾以梅树为礼物相赠,苏轼将梅株栽于堂屋外?向阳的地?,写下《红梅》??以表感谢。

  第?联: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欲开。[注释]芳信:开花的?讯和春天将要到来的消息。芳:①?;??。②花卉,花草的?味。宋?《风赋》:“回?冲陵,萧条众芳。”信:①诚实;信?;相信。②使者;信息;书信。这?虽然指后者,但应该理解为?者兼有。负:有三种含义:①以背载物。引申为担负。②背弃;违背。③亏?;拖?。这

  ?可以解释为三重含义兼有,但旨在表达“负疚”,即?中感觉不安与抱歉。垂垂:渐渐。杜甫《和裴迪逢早梅》诗:“江边?树垂垂发,朝?催???头。”黄庭坚《和师厚秋半》诗:“杜陵?发垂垂?。”[赏析]第?联,赞颂梅花与写景。唐?咏梅,多以写闺怨、传友情、托?世为主,亦有模拟物象,含有美的意蕴的佳作。?宋以后,写梅花意象之美,赞梅花标格之贞的吟咏?益盛?。??爱梅、咏梅、以梅?喻的陆游,称赞梅花“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节最?坚”,在《?算?·咏梅》中赞颂梅花“?意苦争春,?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如故。”苏轼亦然。苏轼??讲究风节操守,坚持爱民为民原则。他向来嫉恶如仇,对邪恶“如蝇在台,吐之乃已”,不肯“俯?从众,卑论趋时”(《登州谢上表》)。苏轼认为王安?推?新法于民不便,上书反对,故?不容于朝廷,?求外放。后?因“乌台诗案”,坐牢103天。哲宗即位,?太后听政,司马光再度为相,守旧派纷纷上台,苏轼也被委以重任。然?,当他看到旧党拼命压制王安?新党?物、尽废新法,与所谓“王党”不过?丘之貉,就站出来猛烈抨击,向皇帝进谏。由于苏轼既难容于新党,?不能见谅于旧党,先后受到两个党派的排挤,因?再度?求外调,再次远谪杭州。苏轼为了保持本?洁净,付出了极?的政治代价。在纷扰的世俗社会中,苏轼?经仕途坎坷与??曲折之后,难免感到孤清落寞,他便把?光投向??然,作品蕴含了更多的??体悟。正因为如此,他晚年谪居惠州,其诗作中淡泊旷达的?境就愈加显露。苏轼欣赏并追求独??尊的处世?式,将??的情思寄寓在咏梅之中。他?怀梅志,以梅?喻:“寒?未肯随春态”,“?恐冰溶不?时”,“尚余孤瘦雪霜枝”。(《红梅三?》)赞颂梅花?命?顽强,卓然不凡,傲然不群的品格:尽管“?夜东风吹?裂,半随飞雪度关?”,却依然“灼烁”“草棘间”,凛然岁寒,迎接春天的来临。(《梅花??》)本?赏析的这?七绝《红梅》,?句“年年芳信负红梅”中的“芳信”?词值得玩味。“芳”与其它词搭配?较多见,如:芳草、芳菲、芳?等,?与“信”搭配则不多见,这就使?不能不联想到“花信”?词。“花信”即“花信风”。梅花为??四番花信风之?,浓冬时节,万花凋零,唯有梅花不惧严寒,凌寒?开,“众芳摇落独喧妍,”(宋·林逋)“?树独先天下春”(元·杨维帧),年年如期带来开花?讯和春天的消息。苏轼在这?诗?,藉由梅花绽放于早春,为?地带来?机的特质,将“春汛”的意象赋予红梅。这句中的“负红梅”,有的解释为:梅花担负传递花开的?讯和春天来到的消息的使命,把“负”作为“担负”。如果仅此?已,?“赋”字岂不更好?笔者以为,从这?诗的深层寓意来看,“负”应该有多重含义,还有“亏?、负疚”的意思。这句是说:年年寒冬季节,红梅迎雪吐艳,凌寒飘?,给?们带来花开和春天的好消息,?暇前来赏梅,?中感觉不安和抱歉。为什么会这样认为?苏轼有??古今叫绝的词作《西江?》(见附录3),它是??以梅写?,因?咏梅的名篇。《冷斋夜话》(宋·惠洪)中指出“其寓意为朝云作也”;《野客丛书》(宋·王楙)也称“东坡在惠州,有梅词《西江?》……盖悼朝云?作。”王?朝云,乃苏轼侍妾。苏轼贬惠州时其妻已故,他不让朝云随?,然?,朝云却义?反顾,万?

  投荒,来到岭南,抵惠不?两年,?消?殒,年仅34岁。年已花甲的诗?悲愁千种,先后为朝云写下多?悼亡诗词,撰写《朝云墓志铭》为其树碑?传,?于是年冬天写了咏梅词《西江?》。词中的“晓云”即“朝云”,咏惠梅为其表,悼朝云是其实。由此笔者认为,苏轼这?七绝的“负”字,不仅饱含着诗?对红梅的?限深情和爱意,?且暗含着诗??尽的伤情与苦衷。红梅花开有意,诗?绝??情,个中原委与?酸惟有诗?尽知。这个“负”字的妙?,?是为读者留下了更多的联想空间,?是为其它三句做了铺垫。

  第?句“江畔垂垂?欲开”,描写红梅含苞待放的样?。有?把这句解释成红梅“垂柳般的枝叶伸上河?”,“垂垂”被当作低垂,显然?分错误。??四番花信风,?寒?候为梅花,此时红萼梅犹在含苞之中,“垂垂?欲开”,即渐渐的?要开放了。这?的“?”同第?句的“年年”相照应。

  第?联:珍重多情关令尹,直和根拨送春来。[注释]关令尹:即关景仁。尹:古代官名,如府尹、道尹。关景仁曾任县令,故称作“令尹”。直和:简直是。直:径直;直接。《汉书.陆贾传》:“平(陈平)常燕居深念。贾往,不请,直?坐。”引申为?经,?直。如:直到如今。这?作“简直”。和:跟;与。岳飞《满江红》词:“?千?路云和?。”根拨:意思是“根底”,?含“根本”之意。“拨”,在这?作量词,?般?于?的分组,分伙。如:?拨?。[赏析]第?联,表达忆友之情,是这?诗的精华和关键,末句的解读尤为关键。“珍重多情关令尹”,表明苏轼?分珍视、珍惜与关景仁的友情。史料对他们之间的交往记录很少,但是,从关景仁以梅花为礼物赠送苏轼这件事,不难判断出两?交往之密深。由于关深谙苏轼的特??格和?洁情操,深知苏轼喜梅爱梅咏梅,以梅?况,以梅喻?,皆缘于梅花在冰封?地的酷寒中凌霜?雪,绽放花朵,所表现出来的不畏严寒、坚韧刚毅、奋勇当先的?洁品质。梅花的品格与?节,恰如苏轼其?,所以,他才把梅树作为礼物赠送苏轼。可见关景仁是苏轼为数不多的知?、知?之?。苏轼当然珍惜、看重这位朋友,称其为“多情关令尹”。古?以信物表达友情,常常折柳、折梅相赠,?关景仁赠送的却是梅树,?见其情之真挚深厚,凝重浓郁,这种“多情”??般??情长之“多情”可?。末句“直和根拨送春来”,意味深长,引?深思,富于艺术魅?,可以说是这?诗的“诗眼”,是这?诗中最精炼、最关键的诗句。这句诗的读法是“直和根拨(?)送春来”,意思是说:径直从根底送来春天。“拨”在这?作量词,“根拨”即是“根底”,?含“根本”之意。但是,诗?不?“根底”??“根拨”,显然别具匠?。汉语中,“拨”具有拨动、弹拨、划拨等多种动态含义,作为量词则表?数量之“众多”,诗??“根拨”这个词,意在表明信物梅树所体现的情谊之“多”之“深”,表达诗?“?底”的由衷?兴,对友?的感激、感谢。笔者认为,“直和根拨送春来”具有双重寓意:

  ?是赞颂梅花报春、送春。正值天寒地冻,花?凋零时节,梅花凌寒飘?,傲雪报春,故?们?称“报春花”,视其为吉祥物和吉庆的象征。“根拨送春”隐含冬去春来的?然规律。梅花铁?冰?,“不是?番寒彻?,怎得梅花扑??”(唐·黄蘖禅师)。虽然冰封?地,漫天飞雪,寒?彻?,但梅花笑傲严寒,破蕊怒放,展现出???机,让?们看到了“春在枝头已?分”(宋·某尼悟道诗)。?是借“根拨”表达诗?内?的喜悦和谢意。苏轼众多的咏梅诗作,借梅花来表达??的理想品格和精神境界的追求,说明他对梅花情有独钟,?然对关景仁赠送梅树?分珍重,礼物可谓送到?坎?,感谢当然发?肺腑;看到垂垂欲开的红梅,??充满喜悦,花开可谓开在?坎上。从表现?法来看,末句“直和根拨送春来”既是对第?、?句中“年年芳信”和“?欲开”的回应,?是对?句中“负红梅”和第三句中“多情关令尹”的作答,从?使这?诗前后呼应,浑然?体,韵味悠长。附录1:花信:“花信风”的简称,犹?花期。信风:指可信的定期?来的风。李肇《唐国史补》卷下:“??沙溯流?上,常待东北风,谓之信风。七???有上信,三?有鸟信,五?有麦信。”花信风:陈?昌《演繁露》卷?:“三?花开时,风名花信风。”范?成《元?后连阴》诗:“谁能腰?催花信,快打《凉州》百?雷!”杨慎《咏梅九?》:“错恨?楼三弄叫云笛,?奈??四番花信催。”??四番花信风:从?寒算起???共?个节?、?百???,每五?为?花侯,三候为?个节?,计??四侯,每侯应?种花信。每候都有某种花卉绽蕾开放,于是便有了“??四番花信风”之说。所谓花信风,就是指某种节?时开的花,因为是应花期?来的风,所以叫花信风。意即带来开花?讯的风候。?们在??四候每?候内开花的植物中,挑选?种花期最准确的植物为代表,叫做这?候中的花信风。??四番花信风

  节?

  ?寒

  ?寒

  ?春

  ??

  惊蛰

  春分

  海棠

  桃花

  梨花

  菜花

  棠梨

  ?兰

  迎春

  杏花

  蔷薇

  瑞?

  樱桃

  李花

  梅花

  兰花

  望春

  ?候

  ?茶

  ?矾

  ?候

  ?仙

  三候

  清明

  ??

  桐花

  牡丹麦花

  酴糜柳花楝花

  在焦竑《焦?笔乘》卷三这?记载中,?年花信风梅花最先,楝花最后。到了??前后,就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四处飘?,春满?地。楝花排在最后,表明楝花开罢,花事已了。经过??四番花信风之后,以?夏为起点的夏季便来临了。附录2:乌台诗案:元丰?年(1079年),苏轼遭权?迫害,以作诗讽刺新法,“?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苏轼坐牢103天,史称“乌台诗案”。经王安?等?营救,始得从轻定罪,安置黄州(今湖北黄冈)管制。初到此地,苏轼?情很苦闷。稍后,家眷来依,朋友来访,其?绪慢慢好转,为了解决?活上的困难,便向黄州府讨来了数?亩荒地开垦种植,借以改善?活。这块地,当地?唤作“东坡”,苏轼便?取别号为“东坡居?”。附录3:西江?·梅苏

  轼??那愁瘴雾,冰肌?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凤。素?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附录4:?络中的?个以讹传讹的错误(?/笨笨信天翁)春节期间,卑?偶?雅兴,企图制作?张题上诗句的梅花图?,作为春节贺卡赠送?位朋友。于是上?搜索查询,相中了?张红梅盛开的照?和苏轼的《红梅??》之?为素材,做了?张贺卡并发过去。后来,谁知??来潮,竟?出想?篇赏析这?诗的?章的念头,于是,便细细地琢磨苏翁的诗句,其中有点百思不得其解,??疑窦,就再做资料核实。结果,发现?个以讹传讹的错误。?上辗转误传的苏轼诗作《红梅》是: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欲开。珍重多情关尹令,直和根拨送春来。经过卑?核实,苏轼的原作是:【谢关景仁送红梅栽??】(其?)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欲开。珍重多情关令尹,直和根拨送春来。(其?)为君栽向南堂下,记取他年著?时。

  酸酽不堪调众?,使君风味好攒眉。?上将“珍重多情关令尹”句中的“关令尹”错误地写成了“关尹令”,虽然仅是两个字前后的颠倒,其含义和解释就?相径庭了。---------------------------------------后记:这篇?章写于春节期间,?直不敢拿出来?众。因为??虽然喜欢古代诗词,但仅仅是?种业余爱好?已。今天,在?位朋友的?励下,?胆贴了出来,真诚希望得到?友们批评指正。

篇五:苏轼关于梅花的诗词鉴赏

  

  苏轼关于梅花的诗句

  苏轼关于梅花的诗句

  梅花是桃红色的,形状像玫瑰,看起来像冬天开的桃花。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关于梅花的诗句,欢迎来参考!关于苏轼梅花的古诗句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

  苏轼《西江月·梅花》

  高情已逐晓云空。

  ——

  苏轼《西江月·梅花》

  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

  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笑时犹带岭梅香。

  ——

  苏轼《少年游·南海归赠王定国侍...》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

  苏轼《西江月·梅花》

  争抱寒柯看玉蕤。

  ——

  苏轼《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一点微酸已著枝。

  ——

  苏轼《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好睡慵开莫厌迟。

  ——

  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

  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

  ——

  苏轼《洞仙歌·咏柳》

  海仙时遣探芳丛。

  ——

  苏轼《西江月·梅花》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

  苏轼《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

  坐客无毡醉不知。

  ——

  苏轼《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

  ——

  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

  ——

  苏轼《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婉香。

  ——

  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花尽酒阑春到也,离离。

  ——

  苏轼《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蹋散芳英落酒卮。

  ——

  苏轼《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自怜冰脸不时宜。

  ——

  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扩展:

  描写梅花的句子

  1、所以腊梅花在冬天开的特别旺盛,不管风吹雨打,它仍然开的那样饱满,然后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美少女。

  2、梅花甘于寂寞,妩媚脱俗,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她不因没有彩蝶缠绕而失落,亦不为没有蜜蜂追随而沮丧,更不似那癫狂柳絮随风舞,也不学那轻薄桃花逐水流,而是无私、无怨、无悔地默默绽放于严寒之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欢乐和美的享受。

  3、梅花的颜色最常见的有红、粉红、白色。然后红色的梅花艳若桃李,灿如云霞,又如燃烧的火焰、舞动的红旗,极为绚丽,颇具感染力。观之使人受到鼓舞,感到振奋,心中腾起异样的激动。粉红色的梅花如情窦初开的少女的面颊,带着十二分的羞涩,如描似画,柔情似水。置身其中赏心悦目,遐思无限,流连忘返。白色的梅花如银雕玉琢雪塑,冰肌玉骨,是那么清丽超然,清雅脱俗,清白无瑕,清正无邪,令人望之肃然起敬。

  4、梅花美,却把美留给了洁白无瑕的天地;梅花香,却又有谁知道“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艰辛;梅花俏,却“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梅花,傲雪斗霜、不怕困难、谦虚乐观。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一抹余红换来春满天地!

  5、就在这漫天遍野的雪中,然后就在这万物的哀叹声中,梅花出现了,就在这雪地中傲然挺立着。她那高而细的枝干,丝毫受不到风雪的影响。傲雪临霜。在风雪中怒放,充满了豪情,挺立着,挺立着,任凭风雪的吹打……这就是我喜爱梅花的原因,坚强不屈。

  6、梅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精神及清雅高洁的形象,是中华民族的向征。然后梅花与别的.花不一样,越是寒冷,越是风凄雪压,花开得越精神,越秀气。然后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7、观赏梅花不仅看其形态,品其芬芳,更重要的是欣赏梅花的品质和风格。

  8、冬天来到了这儿,冬寒一吹,树木弯下了身子,美也随之而去了--树上不说没一片好叶子,但也有1--2片。说到这儿我也变弱了。

  可一棵腊梅树竞在冬天里挺拔着像一个坚强的士兵,冬风吹来,它不服,再挺拔点,冬天没有一块冰雪,寒风能斗过它?可以说它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这几个字。我醉了!醉了!醉在它那精神,“不”!是它那顽强然后、坚强们精神。然后不知不觉我的思想领着我变成了腊梅树。

  9、梅花具有天生的丽质芳姿:花形秀美多样,花姿优美多态,然后花色艳丽多彩,气味芬芳袭人。

  10、我喜爱各种美丽的花。玫瑰花的凝重热烈,舒展奔放,令我为之心动神往;荷花的典雅脱俗,冷艳幽香,令我为之仰慕倾倒;菊花的雍容端庄,然后秀外慧中,令我为之赞叹敬重;牡丹花的妖娆多姿,国色天香,令我为之痴迷眷恋然而,我最喜爱的还是梅花。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5];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

  《枯木怪石图》等

篇六:苏轼关于梅花的诗词鉴赏

  

  苏轼关于梅花的诗

  梅花诗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种重要题材,是文化中的代表作之一。其中著名诗人苏轼对梅花题材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感受,下面是苏轼关于梅花的诗:

  《赤壁·橘颂》中写道: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思归。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梅花》中写道:

  墨宝斋里五石缸,天津桥上十二峰。

  浸泡蒙尘几百年,颜色苍黑宛如铜。

  瑶田何用种桃李,只为君开一支花。

  不羡杨柳千条少,五更霜月四支华。

  雪满山冈疑不见,犹自销魂梦里来。

  不知郎意如何,不赏江南逢雪花。

  从他眉上看,应道是深山里采得。

  采来只为簪前惜,不放炉火不烧香。

  明日天涯何用守,今宵有酒今宵醉?

  《题江南道中梅花》中写道:

  小雪初晴无强风,稍留余杭十日程。

  四时知景非独好,五岳更称是二千。

  高秋处处扫黄叶,幽寒处处踏芳冰。

  章台元老嘉祐里,来赋熏风四壁香。

  此韵原同北馆客,何须鼓枻南来迎。

  到此欢宴不须酒,门前唱和有花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篇七:苏轼关于梅花的诗词鉴赏

  

  苏轼古诗《西江月·梅花》赏析

  苏轼古诗《西江月·梅花》赏析

  《西江月·梅花》也题作《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西江月·梅》。这是苏轼被贬惠州时所作。上阕通过赞扬岭南梅花的高风亮节来歌赞朝云不惧“瘴雾”而与词人一道来到岭南瘴疠之地。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苏轼古诗《西江月·梅花》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西江月·梅花》

  苏轼

  春来幽谷水潺潺,灼烁梅花草棘间;

  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

  【注】这首诗写在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途中。

  ⑴诗中的梅花处在怎样的环境中?它有着怎样的品格?结合诗句作简要说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运用什么手法抒发这些思想感情的`?请简要说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赏析

  《西江月·梅花》这首词题或作《梅》、《梅花》。《野客丛书》:“盖悼朝云而作。”苏轼侍妾朝云,随词人徒岭南,不久即去世,时年三十二岁。秦观曾写诗说她美如春园,眼如晨曦。苏轼把她比为“天女维摩”。朝云是虔诚的佛教徒。苏轼另有诗悼念她。此词通过咏岭南梅花,赞扬朝云“玉骨”、“冰姿”和“仙风”,敬仰她不惧“瘴雾”而与词人一道来到岭南瘴疠之地。“素面”、“洗妆”两句写朝云天然丽质,不敷粉脸自白,不搽胭脂嘴唇自红。“高情”句,是感谢朝云对自己纯真高尚的感情一往而深;“同梦”写与朝云互为知己的情谊,而不能“同梦”,点明悼亡之旨。全词既是咏梅,又是怀人。咏梅中能以“绿毛么凤”、“唇红”、“海仙”、“瘴雾”等突出岭南特色,并以绿羽禽是海仙派来“探芳丛”的神话般情节和细节表现,让作品带有浪漫色彩。构思缜密,立意超拔脱俗;境象朦胧,寓意扑朔迷离。格调哀婉,情韵悠长,为苏轼婉约词中的佳构之一。杨慎云:“古今梅词,以坡仙绿毛么凤为第一。”(《词品》卷二)《耆旧续闻》卷二引晁以道言:“朝云死于岭外,东坡尝作[西江月]一阕,寓意于梅,所谓‘高情已逐晓云空’是也。”

  参考答案:

  ①梅花生长在远离世俗的幽谷之中,荒芜的草棘之间,并且遭到了狂风暴雪的猛烈摧残,处境十分恶劣。它品格坚贞,傲立荒谷,顽强生长;尽管遭到打击,枝损花飞,但仍然半守残枝,坚强不屈。(第一问3分,以“幽”“荒”与“恶”为要点,第二问以

  “坚强”为要点,2分;答成“悲惨”之类的得1分。)

  ②这首诗既有对暴虐的狂风飞雪的揭露与控诉,有对不幸而坚强的梅花同情与尊敬,同时借此抒发了遭受迫害后的痛苦以及坚守自我不肯低头的情感。托物抒情,将个人遭际及复杂情怀都是寄寓梅花这个形象之中。(第一问3分;第二问答象征并解释正确得2分;答比喻得1分)

篇八:苏轼关于梅花的诗词鉴赏

  

  苏轼《红梅》诗词赏析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馀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苏轼写梅花的诗并不多,但这首《红梅》却堪称一首借物寓人、托物言志的咏梅佳作。

  诗前半段,“怕”、“贪”、“恐”、“故作”,等字,将一枝红梅描摹的像人一样生动。红梅也怕愁、也贪睡、也懂入时、也知“故作”。姿态性情,无不毕现。这些都应是人的性情,却都被安在红梅的身上,可孰料这么一来,却将红梅不愿与俗芳同艳、却又故作俗色与群芳相处无间的性情表露出来。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故作”是没有丝毫贬义的,它不是忸怩作态,而是在她的“冰容”之外的另一种性格,即是她的与人为乐,他的朴实。“尚馀孤瘦雪霜姿”,则是她的出世脱俗、她的洁身自好、她的高贵纯洁,但决不高傲跋扈。

  第三句“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就是她的高贵不愿随流。“无端”二字用得实在是好,酒晕竟“无端”上了玉肌,但从第三句看,到底写人写花已不甚了然,但是我们一联想到红梅,于洁白之中透出微微的红意,那不正如饮酒后微红的肌肤吗?这是全诗唯一一处正面描写红梅外表的句子,而这种描摹也实在是太震撼人心了,没有过多的笔墨,就直接说她是饮酒后微红的肌肤!愚意以为此当为描述红梅的最佳语句。结合整个第三句,说的够清楚了,作者就是要把红梅给人化,把人给寓于红梅之中,具体是什么人,不可知也,可以是瞻仰前辈风流名仕、也可以是“余以

  自况也”!他说的就是人也要有红梅那种高情,那种纯洁。

  最后一句,是说前辈诗人不知道红梅原来是有气质与品格的,往往只看中对外表枝叶的描绘。

  诗的开首,以拟人手法描写梅的形象:冬末晚开,迟于群芳,像一位贪睡懒起的美人,唯恐自己那玉洁冰清的容颜不合时尚,受到世人猜忌。此处写出了梅的意态宛然,愁情荡漾。其实,这是诗人自己的悲慨。“自恐”句点出了这位“愁美人”的心态,实乃诗人历经艰难后的感叹。苏东坡因“乌台诗案”受到政敌的迫害,元丰三年1080被贬黄州。此时,刚刚过去两年。经历惊险的诗人,对忠而获咎的境遇难以释怀。一个“恐”字,乃点睛之笔,点出了心灵痛苦的印记。“冰容”用得绝妙,绘出了梅花玉洁冰清的形象,孤傲超群的品格,与题目《红梅》相映,也给人留下悬念:“红梅”何来“冰容”?

  颔联“故做小红桃杏色”句,写出“红”的缘由。在诗人心中,此梅是玉洁冰清的白色,现在偶然出现红色,对应首联中的“怕”、“恐”,是故作姹紫嫣红的“随大流”姿态。紧接着“尚余孤瘦雪霜姿”却奇峭地勾出了梅的神韵,道出了梅的本来气质。“孤瘦”,点出花朵稀疏俊逸,格调孤傲不群的特性。“雪霜姿”是梅品格本质所在,此时,尽管故做红色,然而傲雪霜的风姿犹存。“尚余”二字用得绝妙,既无心显露,又无可掩饰。在诗人心中,梅就是梅,无论妆成何色,与“桃杏”截然不同。颔联两句将迟起美人与梅融为一体,可见诗人咏物本领之高妙。

  颈联对梅的内心作了深入探究,并解开了白梅何以变“桃杏色”之谜:“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寒心”出自《论

  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春态”即“小红桃杏色”。诗人把梅的内心——“寒心”与外表——“春态”对立起来,用“未肯”来连接,表示出梅的孤傲品格。而对红色的出现,诗人轻松地解释道:美人刚喝过酒,“酒晕”浮上了“玉肌”到此,悬念解了:梅的心灵——寒心,外表——玉肌,原本分不开;红色为“酒晕”,乃一时之变相,本质未变。“酒晕”句极富美感,也出人意料,实为高雅之戏谑,幽默诙谐的性格与曲折绝妙的诗意揉合得水乳交融。

  末尾两句,“诗老”指北宋诗人石曼卿。石曾有《红梅诗》:“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东坡觉得此句可笑,不用诗人眼光看梅,而仅以“红”色与桃杏相辨,这是他不能同意的。东坡讥讽“诗老不知梅格在”的同时,把对梅的赞扬与自身的理想巧妙地升华,也做足了《红梅》的题目。这个结尾,升华了全诗,余味无穷。

  定风波

  红梅

  苏轼

  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苏轼词作鉴赏

  此词是作者贬谪黄州期间,因读北宋诗人石延年《红梅》一诗有感而作。这首词紧扣红梅既艳如桃杏又冷若冰霜、傲然挺立的独特品格,抒发了自己达观超脱的襟怀和不愿随波逐流的傲骨。全词托物咏志,物我交融,浑然无迹,清旷灵隽,含蓄蕴籍,堪称咏物词中之佳

  作。

  词开篇便出以拟人手法,花似美人,美人似花,饶有情致。“好睡慵开莫厌迟”,“慵开”指花,“好睡”拟人,“莫厌迟”,绾合花与人而情意宛转。此句既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梅花的玉洁冰清、不流时俗,又暗示了梅花的孤寂、艰难处境,赋予红梅以生命和情感。

  “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这三句是“词眼”,绘形绘神,正面画出红梅的美姿丰神。“小红桃杏色”,说她色如桃杏,鲜艳娇丽,切红梅的一个“红”字。“孤瘦雪霜姿”,说她斗雪凌霜,归结到梅花孤傲瘦劲的本性。“偶作”一词上下关连,天生妙语。不说红梅天生红色,却说美人因“自怜冰脸不时宜”,才“偶作”红色以趋时风。但以下之意立转,虽偶露红妆,光采照人,却仍保留雪霜之姿质,依然还她“冰脸”本色。形神兼备,尤贵于神,这才是真正的“梅格”!过片三句续对红梅作渲染,笔转而意仍承。“休把闲心随物态”,承“尚余孤瘦雪霜姿”;“酒生微晕沁瑶肌”,承“偶作小红桃杏色”。“闲心”、“瑶肌”,仍以美人喻花,言心性本是闲淡雅致,不应随世态而转移;肌肤本是洁白如玉,何以酒晕生红?“休把”二字一责,“何事”二字一诘,其辞若有憾焉,其意仍为红梅作回护。“物态”,指桃杏娇柔媚人的春态。红梅本具雪霜之质,不随俗作态媚人,虽呈红色,形类桃杏,乃是如美人不胜酒力所致,未曾堕其孤洁之本性。石氏《红梅》诗云“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其意昭然。这里是词体,故笔意婉转,不象做诗那样明白说出罢了。下面“诗老不知梅格在”,补笔点明,一纵一收,回到本意。红梅之所以不同于桃杏者,岂在于青枝绿叶之有无哉!这正是东坡咏红梅之慧眼独具、匠心独运处,也是他超越石延年《红梅》诗的真谛所在。此词着意刻绘的红梅,与词人另一首词中“拣尽寒枝不肯栖”的缥缈孤鸿一样,是苏轼身处穷厄而不苟于世、洁身自守的人生态度的写照。花格、人格的契合,造就了作品超绝尘俗、冰清玉洁的词格。此词的突出特点是融状物、抒情、议论于一炉,并通过意

  境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词中红梅的独特风流标格,正是词人超尘拔俗的人品的绝妙写照。

  直和根拨送春来

  ——苏轼七绝《红梅》赏析

  文/笨笨信天翁

  北宋著名诗人苏轼(1037~1101)的诗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情真语挚,朴实无华,命意新颖,发人深省。尤以其写景诗和理趣诗,艺术价值最高,脍炙人口。苏轼善于从日常生活、自然小景中悟出新意妙理,借由客观外在物象来表达主观的内在情意,发人之所未发,写出引人深思的理趣诗。如《题西林壁》、《琴诗》、《泗州僧伽塔》等篇,即景寄意,因物寓理,意在言外,余味不尽。

  《苏轼诗集》(莊严出版社第一~第四册)中有关梅花的诗句,共有85首,其中41首创作于“乌台诗案”之后。关于咏梅,苏轼明确主张写梅应写“格”:“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红梅三首》),他发掘和升华了自然界所塑造的梅花凌寒不屈、迎风斗雪的品格——“梅格”,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到对梅花的描写中去,把自身的思想和人生理想寓于“梅”的形象之中,让“梅”成为自己人生际遇和人格的代言物,并寓哲理于咏梅诗中,大大提升了梅花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意蕴。《谢关景仁送红梅栽二首》(其一)(以下简称《红梅》)便是其中之一。

  [谢关景仁送红梅栽二首](其一)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令尹,直和根拨送春来。

  从题目可知,苏轼这首诗以梅花作为思念关景仁的象征物,藉梅花表达忆友之意象,道自然之法则,抒真诚之情怀。

  关景仁,字彦长,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进士出身,多才多艺,音律、历数、草隶、图画无所不精,尤长于诗。英宗治平二年(1065,一说三年)为丰县令,曾对县城进行过较大规模修建。又尝为钱塘令。关景仁曾以梅树为礼物相赠,苏轼将梅株栽于堂屋外面向阳的地方,写下《红梅》二首以表感谢。

  第一联: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注释]芳信:开花的音讯和春天将要到来的消息。芳:①香;香气。②花卉,花草的香味。宋玉《风赋》:“回穴冲陵,萧条众芳。”信:①诚实;信用;相信。②使者;信息;书信。这里虽然指后者,但应该理解为二者兼有。

  负:有三种含义:①以背载物。引申为担负。②背弃;违背。③亏欠;拖欠。这里可以解释为三重含义兼有,但旨在表达“负疚”,即心中感觉不安与抱歉。

  垂垂:渐渐。杜甫《和裴迪逢早梅》诗:“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黄庭坚《和师厚秋半》诗:“杜陵白发垂垂老。”

  [赏析]第一联,赞颂梅花与写景。

  唐人咏梅,多以写闺怨、传友情、托身世为主,亦有模拟物象,含有美的意蕴的佳作。至宋以后,写梅花意象之美,赞梅花标格之贞的吟咏日益盛行。一生爱梅、咏梅、以梅自喻的陆游,称赞梅花“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在《卜算子·咏梅》中赞颂梅花“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苏轼亦然。

  苏轼一生讲究风节操守,坚持爱民为民原则。他向来嫉恶如仇,对邪恶“如蝇在台,吐之乃已”,不肯“俯身从众,卑论趋时”(《登州谢上表》)。苏轼认为王安石推行新法于民不便,上书反对,故而不容于朝廷,自求外放。后又因“乌台诗案”,坐牢103天。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司马光再度为相,守旧派纷纷上台,苏轼也被委以重任。然而,当他看到旧党拼命压制王安石新党人物、尽废新法,与所谓

  “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就站出来猛烈抨击,向皇帝进谏。由于苏轼既难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先后受到两个党派的排挤,因而再度自求外调,再次远谪杭州。苏轼为了保持本心洁净,付出了极大的政治代价。在纷扰的世俗社会中,苏轼几经仕途坎坷与人生曲折之后,难免感到孤清落寞,他便把目光投向大自然,作品蕴含了更多的人生体悟。正因为如此,他晚年谪居惠州,其诗作中淡泊旷达的心境就愈加显露。

  苏轼欣赏并追求独立自尊的处世方式,将自己的情思寄寓在咏梅之中。他心怀梅志,以梅自喻:“寒心未肯随春态”,“自恐冰溶不入时”,“尚余孤瘦雪霜枝”。(《红梅三首》)赞颂梅花生命力顽强,卓然不凡,傲然不群的品格:尽管“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却依然“灼烁”“草棘间”,凛然岁寒,迎接春天的来临。(《梅花二首》)

  本文赏析的这首七绝《红梅》,首句“年年芳信负红梅”中的“芳信”一词值得玩味。“芳”与其它词搭配比较多见,如:芳草、芳菲、芳香等,而与“信”搭配则不多见,这就使人不能不联想到“花信”一词。“花信”即“花信风”。梅花为二十四番花信风之首,浓冬时节,万花凋零,唯有梅花不惧严寒,凌寒而开,“众芳摇落独喧妍,”(宋·林逋)“一树独先天下春”(元·杨维帧),年年如期带来开花音讯和春天的消息。

  苏轼在这首诗里,藉由梅花绽放于早春,为大地带来生机的特质,将“春汛”的意象赋予红梅。这句中的“负红梅”,有的解释为:梅花担负传递花开的音讯和春天来到的消息的使命,把“负”作为“担负”。如果仅此而已,用“赋”字岂不更好?笔者以为,从这首诗的深层寓意来看,“负”应该有多重含义,还有“亏欠、负疚”的意思。这句是说:年年寒冬季节,红梅迎雪吐艳,凌寒飘香,给人们带来花开和春天的好消息,无暇前来赏梅,心中感觉不安和抱歉。

  为什么会这样认为?

  苏轼有一首古今叫绝的词作《西江月》(见附录3),它是一首以梅写人,因人咏梅的名篇。《冷斋夜话》(宋·惠洪)中指出“其寓意

  为朝云作也”;《野客丛书》(宋·王楙)也称“东坡在惠州,有梅词《西江月》……盖悼朝云而作。”王氏朝云,乃苏轼侍妾。苏轼贬惠州时其妻已故,他不让朝云随行,然而,朝云却义无反顾,万里投荒,来到岭南,抵惠不足两年,香消玉殒,年仅34岁。年已花甲的诗人悲愁千种,先后为朝云写下多首悼亡诗词,撰写《朝云墓志铭》为其树碑立传,又于是年冬天写了咏梅词《西江月》。词中的“晓云”即“朝云”,咏惠梅为其表,悼朝云是其实。

  由此笔者认为,苏轼这首七绝的“负”字,不仅饱含着诗人对红梅的无限深情和爱意,而且暗含着诗人无尽的伤情与苦衷。红梅花开有意,诗人绝非无情,个中原委与辛酸惟有诗人尽知。这个“负”字的妙用,一是为读者留下了更多的联想空间,二是为其它三句做了铺垫。

  第二句“江畔垂垂又欲开”,描写红梅含苞待放的样子。有人把这句解释成红梅“垂柳般的枝叶伸上河面”,“垂垂”被当作低垂,显然十分错误。二十四番花信风,小寒一候为梅花,此时红萼梅犹在含苞之中,“垂垂又欲开”,即渐渐的又要开放了。这里的“又”同第一句的“年年”相照应。

  第二联:珍重多情关令尹,直和根拨送春来。

  [注释]关令尹:即关景仁。尹:古代官名,如府尹、道尹。关景仁曾任县令,故称作“令尹”。

  直和:简直是。直:径直;直接。《汉书.陆贾传》:“平(陈平)常燕居深念。贾往,不请,直入坐。”引申为一经,一直。如:直到如今。这里作“简直”。

  和:跟;与。岳飞《满江红》词:“八千里路云和月。”

  根拨:意思是“根底”,又含“根本”之意。“拨”,在这里作量词,一般用于人的分组,分伙。如:一拨人。

  [赏析]第二联,表达忆友之情,是这首诗的精华和关键,末句的解读尤为关键。

  “珍重多情关令尹”,表明苏轼十分珍视、珍惜与关景仁的友情。史料对他们之间的交往记录很少,但是,从关景仁以梅花为礼物赠送苏轼这件事,不难判断出两人交往之密深。由于关深谙苏轼的特立人格和高洁情操,深知苏轼喜梅爱梅咏梅,以梅自况,以梅喻人,皆缘于梅花在冰封大地的酷寒中凌霜斗雪,绽放花朵,所表现出来的不畏严寒、坚韧刚毅、奋勇当先的高洁品质。梅花的品格与气节,恰如苏轼其人,所以,他才把梅树作为礼物赠送苏轼。可见关景仁是苏轼为数不多的知音、知己之一。苏轼当然珍惜、看重这位朋友,称其为“多情关令尹”。古人以信物表达友情,常常折柳、折梅相赠,而关景仁赠送的却是梅树,足见其情之真挚深厚,凝重浓郁,这种“多情”非一般儿女情长之“多情”可比。

  末句“直和根拨送春来”,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富于艺术魅力,可以说是这首诗的“诗眼”,是这首诗中最精炼、最关键的诗句。

  这句诗的读法是“直和根拨(儿)送春来”,意思是说:径直从根底送来春天。“拨”在这里作量词,“根拨”即是“根底”,又含“根本”之意。但是,诗人不用“根底”而用“根拨”,显然别具匠心。汉语中,“拨”具有拨动、弹拨、划拨等多种动态含义,作为量词则表示数量之“众多”,诗人用“根拨”这个词,意在表明信物梅树所体现的情谊之“多”之“深”,表达诗人“心底”的由衷高兴,对友人的感激、感谢。

  笔者认为,“直和根拨送春来”具有双重寓意:

  一是赞颂梅花报春、送春。正值天寒地冻,花木凋零时节,梅花凌寒飘香,傲雪报春,故人们又称“报春花”,视其为吉祥物和吉庆的象征。“根拨送春”隐含冬去春来的自然规律。梅花铁骨冰心,“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唐·黄蘖禅师)。虽然冰封大地,漫天飞雪,寒气彻骨,但梅花笑傲严寒,破蕊怒放,展现出一片生机,让人们看到了“春在枝头已十分”(宋·某尼悟道诗)。

  二是借“根拨”表达诗人内心的喜悦和谢意。苏轼众多的咏梅诗作,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品格和精神境界的追求,说明他对梅花情有独钟,自然对关景仁赠送梅树十分珍重,礼物可谓送到心坎里,感谢当然发自肺腑;看到垂垂欲开的红梅,心里充满喜悦,花开可谓开在心坎上。

  从表现手法来看,末句“直和根拨送春来”既是对第一、二句中“年年芳信”和“又欲开”的回应,又是对首句中“负红梅”和第三句中“多情关令尹”的作答,从而使这首诗前后呼应,浑然一体,韵味悠长。

  附录1:

  花信:“花信风”的简称,犹言花期。信风:指可信的定期而来的风。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自白沙溯流而上,常待东北风,谓之信风。七月八月有上信,三月有鸟信,五月有麦信。”花信风:陈大昌《演繁露》卷一:“三月花开时,风名花信风。”范大成《元夕后连阴》诗:“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凉州》百面雷!”杨慎《咏梅九言》:“错恨高楼三弄叫云笛,无奈二十四番花信催。”

  二十四番花信风:从小寒算起至谷雨共八个节气、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为一花侯,三候为一个节气,计二十四侯,每侯应一种花信。每候都有某种花卉绽蕾开放,于是便有了“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说。所谓花信风,就是指某种节气时开的花,因为是应花期而来的风,所以叫花信风。意即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人们在二十四候每一候内开花的植物中,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植物为代表,叫做这一候中的花信风。

  二十四番花信风

  节气

  一候

  二候

  三候

  小寒

  梅花

  山茶

  水仙

  大寒

  瑞香

  兰花

  山矾

  立春

  迎春

  樱桃

  望春

  雨水

  菜花

  杏花

  李花

  惊蛰

  桃花

  棠梨

  蔷薇

  春分

  海棠

  梨花

  木兰

  清明

  桐花

  麦花

  柳花

  谷雨

  牡丹

  酴糜

  楝花

  在焦竑《焦氏笔乘》卷三这一记载中,一年花信风梅花最先,楝花最后。到了谷雨前后,就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四处飘香,春满大地。楝花排在最后,表明楝花开罢,花事已了。经过二十四番花信风之后,以立夏为起点的夏季便来临了。

  附录2:

  乌台诗案: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遭权臣迫害,以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苏轼坐牢103天,史称“乌台诗案”。经王安石等人营救,始得从轻定罪,安置黄州(今湖北黄冈)管制。初到此地,苏轼心情很苦闷。稍后,家眷来依,朋友来访,其心绪慢慢好转,为了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便向黄州府讨来了数十亩荒地开垦种植,借以改善生活。这块地,当地人唤作“东坡”,苏轼便自取别号为“东坡居士”。

  附录3:

  西江月·梅

  苏

  轼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附录4:

  网络中的一个以讹传讹的错误

  (文/笨笨信天翁)

  春节期间,卑人偶生雅兴,企图制作一张题上诗句的梅花图片,作为春节贺卡赠送一位朋友。于是上网搜索查询,相中了一张红梅盛开的照片和苏轼的《红梅二首》之一为素材,做了一张贺卡并发过去。后来,谁知心血来潮,竟生出想一篇赏析这首诗的文章的念头,于是,便细细地琢磨苏翁的诗句,其中有点百思不得其解,心生疑窦,就再做资料核实。结果,发现一个以讹传讹的错误。

  网上辗转误传的苏轼诗作《红梅》是: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尹令,直和根拨送春来。

  经过卑人核实,苏轼的原作是:

  【谢关景仁送红梅栽二首】

  (其一)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令尹,直和根拨送春来。

  (其二)

  为君栽向南堂下,记取他年著子时。

  酸酽不堪调众口,使君风味好攒眉。

  网上将“珍重多情关令尹”句中的“关令尹”错误地写成了“关尹令”,虽然仅是两个字前后的颠倒,其含义和解释就大相径庭了。

  ---------------------------------------

  后记:这篇文章写于春节期间,一直不敢拿出来示众。因为自己虽然喜欢古代诗词,但仅仅是一种业余爱好而已。今天,在一位朋友的鼓励下,斗胆贴了出来,真诚希望得到网友们批评指正。

篇九:苏轼关于梅花的诗词鉴赏

  

  梅花

  苏轼

  春来幽谷水潺潺,灼烁梅花草棘间。

  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

  【注】这首诗写在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途中。

  1:请展开想象,简要描述这首诗前两句中的画面。

  2:诗中的梅花处在怎样的环境中?它有着怎样的品格?结合诗句作简要说明

  3:这首诗借梅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春天幽静的山谷里溪水潺潺,冬天未谢的梅花在花草岩石间闪烁点点繁华。

  2:梅花生长在幽谷之中,荒芜的草棘之间,并且遭到了狂风暴雪的猛烈摧残,处境十分恶劣。它品格坚贞,顽强生长,虽受打击,坚强不屈。

  3:这首诗借梅花表达了诗人遭受迫害后的痛苦以及坚贞不屈的情感。

  参考赏析

  宋元丰二年,苏轼写讽诗入狱。执政者欲置之于死地,后因其亲友竭力营救,才幸免于死。元丰三年正月,苏轼被贬到偏远的黄州小镇去当团练副使。当他顶着风雪艰难地攀登过麻城的大安山〔又叫春风岭〕的百丈街时,一座古寺出现在眼前。只见山谷里寺宇差参错落,宝塔巍然耸立,松竹小径迂回伸展,漫山的松柏,在风打雪压下更见其下屈的风骨,山坡上簇簇傲寒绽放的红梅,引发了他的诗情,于是写下了《梅花二首》:

  春来幽谷水潺潺,灼烁梅花草棘间;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何人把酒尉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

相关热词搜索: 苏轼关于梅花的诗词鉴赏 梅花 鉴赏 苏轼

版权所有:学富范文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学富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学富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10062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