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家校社会三位一体共育10篇

时间:2023-06-04 15:40:06  阅读:

篇一:家校社会三位一体共育

  

  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管理机制?我校始终把安全教育当做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学校与社会结合,与家庭结合,不断强化措施,狠抓责任落实,确保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健康成长。?一、联合家长社会做好安全教育工作。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致家长一封信》、《学生家长告知书》等形式,向家长发放安全知识传单,向家长通报和宣传上级有关规定、政策和安全常识、注意事项、专项整治等,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同时,通过社会力量、广播、电视、张贴标语等途径向社会进行宣传,共同抓好安全教育工作。?二、落实家长的安全监管责任。学生安全是学校、家长、社会的共同责任。切实加强家校合作,通过书面签订安全责任书、假期安全责任书、学生乘车安全责任书等方式,切实落实家长的学生安全监管责任。各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分别签定安全责任书,目标明确,责任到人,避免安全工作无人过问现象的发生,时刻提醒,处处注意,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三、构建“三位一体”的安全工作网络。突出以学校为核心,与家庭安全教育相结合,由社会各方面进行全面协调与配合的形式,加强学校与公安机关、卫生防疫等职能部门的密切联系,把学校过去单一的教育转变为学校家庭社会合作型教育。特别是提

  醒家长在节假日、周末和放学后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监管,坚决避免溺水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学生安全工作网络。?*中学?2014年9月????

篇二:家校社会三位一体共育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机制研究

  摘要:科学有效的德育工作,应当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参与,形成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机制,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只有学校参与到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儿,家庭以及社会方面所发挥的德育功效十分有限,因此,有必要基于三位一体视角,思考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不断增强家庭以及社会的德育功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全方位的德育引导。

  关键词:德育教育;家庭环境;社会资源;三位一体

  从目前情况来看,学生所接受的德育教育主要来自于学校方面,家庭和社会所表现出的德育作用十分有限,因此难以保证对于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全面性。鉴于针对学生实施德育工作过程中家庭和社会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基于三位一体的视角,探讨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为学生德育工作开展而努力的教育机制建设策略,不断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以及系统性,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

  一、学生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现阶段学校承担着针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职责,但是从学校开展的德育教育工作现状而言,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是学校对于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认知存在偏差,未意识到该项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很难将德育教育工作和普通学科教育工作进行区分,同时,在开展德育教育过程中,也未充分意识到学生个体差异,需要采用差异化原则开展德育教育的需求,大多采用理论知识进行教学,缺少实践引导,因此最终所取得的德育教育效果差强人意。

  (二)家庭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当代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难免会受到长辈的溺爱,出现娇生惯养较为普遍。家长在教育过程中普遍重智轻德,重物质满足而轻思想教育,另外还存在一些单亲家庭或者留守儿童家庭,此类家庭所开展的德育教育不足之处更为明显,无法帮助学生保持正确的心理状态以及思想。

  (三)社会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社会公众关于德育教育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误差,将该项工作简单地归类于学校工作范畴,而很少意识到社会资源对于德育因素的加强作用。尤其是社会风气对于学生的评价存在明显的偏差,只关注学生的智力水平以及学习成绩,而很少意识到对于学生品德评价的重要性。这种对于学生评价的单一性和片面性,必然也不利于学生则得有健康成长。由此可见,无论是学校,家庭或者是社会方面,都有待在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方面的持续增强。基于三位一体的德育机制建立势在必行。

  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机制的构建

  1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在构建三位一体德育机制过程中,学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教育政策的导向之下,形成对于舆论的有效管控,设定明确的德育教育目标,结合学校管理体制,推动教育改革。例如,建立校长责任制,由校长负责带头推动全校关于思想品德建设工作机制的参与,并领导形成相应的工作小组,负责校园范围内学生德育工作的统筹协调,实现学校层面德育教育工作方案的持续优化和完善,并定期针对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成果进行检查。同时,需要增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合作关系,形成对于家庭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支持和帮助,并在社会资源环境营造方面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形成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目的在于激发家庭以及社会方面对于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正确认识和重视程度。例如要求家庭环境中家长能够意识到身为家长具有的德育教育作用,并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形成对学校相关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配合,实现德育教育覆盖范围的延伸,形成家校一体化的德育教育环境。而社会方面,同样需要提高关于学生德育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知,通过净化文化环境为

  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加大对于学生道德品质产生负面影响的各种现象的严厉惩处,例如封建迷信、伪科学等出版物进行查处,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录像厅、游戏厅等娱乐场所的管理,对于任何不适宜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严格禁止对未成年人开放。

  2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互动机制

  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互动至关重要,是形成三位一体互动机制的关键。这是因为学校想要在德育教育工作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势必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学校方面可以定期和家庭代表或者是家庭成员进行沟通交流,通过组织座谈会议或者是电话联系的方式向其讲解学校在德育教育工作方面具体部署以及相关要求,同时听取家长对于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想法以及建议,针对现有的德育教育体制进行完善,并制定家校共育的有效协调机制以及信任平台。也可以使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保持好家长之间的联系,共同交流关于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成就,做到对于学生思想动态及时掌握,保证德育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3强化学校与社会的互动

  要保证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充分挖掘并利用社会资源。首先,学校应积极利用社会人才资源。社会人才资源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宝贵财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可以聘请司法干警对学生开展普法教育,还可借助典型案例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养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性。此外,还可邀请先进的道德模范人物到学校做演讲,将先进人物的事迹打印成册或通过黑板报等形式充分宣扬先进人物的良好品德,使院校学生时刻都能受到榜样的影响和无形的激励。其次,学校应有效利用社会环境资源。社会环境资源是院校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并丰富实践活动内容的重要场所,院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可以组织学生到博物馆、烈士陵园、伟人纪念馆等场所真切感受革命先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纪录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史实资料播放给学生,使其获得良好的认知,以更好地推动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

  结语

  总的来说,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家庭及社会在学生德育教育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机制是当前德育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厉开选,汪伟国,徐勇.浅论网络环境下的“三位一体”德育模式构建[J].考试周刊,2016,(15):167.

  [2]曾凡印,王彩云.学生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一构建职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J].现代职业教育,2016。(8):69.

  [3]陈占虎.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德育策略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4):139.

  [4]詹志明.“三位一体”育人机制对生学习影响的调查分析[J].神州,2016,(20):120—121.

  项目信息:河北省教师教育协会课题(课题编号:JJS2021-244)

篇三:家校社会三位一体共育

  

  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

  助力“双减”政策实施

  摘要:双减背景下,我国教育教学活动出现了重大改革,教师开展教学时,应转变教学手段,如何让家长、教师、学生都能快速适应双减政策下新要求成为后续探究的主要难题。双减政策要多方参与,要求学校、家庭、社会相互协调,建立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促进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三位一体;“双减”政策;协同育人;全面发展

  双减落政策实前,校外培训机构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活动中必不可缺的内容,导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没有发挥出所有价值,而过度关注学业成绩的家长则会产生焦虑感,往往会为学生选择教育辅导机构。为减轻学生学业压力,构建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系统,双减政策逐步落实,但想要真正发挥出政策的作用,只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不足的,要求学校、家庭、社会能共同努力,切实推进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转变当前教育活动结构,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必要性

  首先,三位一体协同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最新要求,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教育重要性比往日更加突出,首当其冲是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国家各部分教育改革课改活动正稳步进行,教育方式水平等都发生着改变,改革必然会提出许多新要求,三位一体共同发力能支持保障各类教育的能力,三者缺一不可,必须相辅相成。

  其次,三位一体协同教育是目前学生发展所展现出的新特点。由于父母过于在乎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焦虑心理,导致学生呈现出内卷化的问题,除学校所布置课业之外,还面临着补习班、竞赛等,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减缓了学生学压力、升学压力,也能避免出现逃学等问题。另外,也要重视学生心理问题,家

  庭教育缺失导致家庭教育失去了其重要的教育职能,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类早熟现象,三位一体协同育人能有效避免此类问题[1]。

  最后,家庭教育中也存在着新问题,因此要采用三位一体协同教育模式,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困惑影响着学生成长,甚至现了虎爸、狼妈等,从现实情境分析,家庭教育一直处于教育边缘。除此以外,家庭教育也有着一些功利化的倾向,认为学习不是提升自身,而是要努力挣钱,找一个好工作,这些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后续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教育模式的落实提供了思考方向。

  二、“双减”政策下如何落实“三位一体”育人模式

  (一)机制的构建

  第一,创建家庭教育指导核心基地,成立专业机构,承担起家庭教育的咨询和家长培训工作,向家长普及家校共育的相关经验,以此树立正确教育观。第二,要建立相应制度,打造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沟通渠道,每月可召开一次会议,议事主要人员包括社区合作平台、学校和家长,实现利益共享,进行教育资源整合。第三,要创设考核制度,每月按照教育局所制定的标准进行考核,让家长明确相关守则,做好行为规范。建立家校联系的工作制度,确保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推进。除此以外,也要建设起专业队伍,助力三位一体协同教育能稳步、科学发展,在双减背景下,落实三位一体教育必须要打造出一支专业教育团队,优化培训队伍,每学期开展一到两次家庭教育指导实践活动,也要进行各级各类培训,培训内容面向学校内部工作人员,组织家庭教育指导团赴其他地区进行参观,提升整体专业素质[2]。

  (二)平台的建设

  所谓平台建设就要结合互联网进行线上线下的一体化指导,使家长也能读懂双减政策的主要内容,解决目前教育难题。另外,要开发和推进各项平台的建设,构建家校共育模式,实现全时空覆盖,全人员覆盖,教育空间也要全覆盖。智慧平台对所有的家长、教师开放,可以进行随时的巡查、访问,也要与国家行政部门联手做好切实有效的指导,解决当前教育困惑,提升教师素养,组织家长不定期参加各项专家讲座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也要落实载体,在双减政策下,要让家庭教育回归到教育的本质上,让家长用更多时间陪伴孩子,可以组织观看微课视频,家长、学生、教师共同学习,通过数字化模式拓宽家长教育领域,学生也能分担一定家务劳动,拓宽学生学习广度,建立起和平、稳定、良好的亲子关系,引导家长与学生共同互动、沟通与交流,感受教育的美好。教师也要与家长有紧密的交流,使家长能明确学生再校内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以此为后续开展家庭教育做好基础建设。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多位主体共同参与教育是自然发展的状态,家庭、学校、社会等共同参与才能满足学生成长需求。教育的内容、方法与形式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学生所学得的各项知识,掌握的各类技能,必须在实际情境中进行练习,产生作用,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观念,注重当前新教育格局,在协调教育功能以及创新教育方式等方面创新、改进,与社会、家庭携手共进。

  参考文献:

  [1]董创.“双减”背景下音乐教育区域性“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探究[J].民族音乐,2022(04):126-128.

  [2]耿彦峰,张宇,李莉.高师院校“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以忻州师范学院数学系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1(21):9-12.

篇四:家校社会三位一体共育

  

  小学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制度

  为了使学校办学向规范化,精品化发展,把家校联系的工作落到实处,特制订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制度,这一制度的设立,有助于学校与家庭能双向反馈,及时地了解学生在校和在家的准确情况,使家长和教师能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教学活动的日常生活中来,从而更加切实有效地对学生出现的一些异常情况进行正确的教育和调整。

  通过家校联系以期达到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和人本性,优化学校的育人功能。强化学校规范管理与质量管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满足社会与家长的教育需要,提高学校知名度,更好的树立起学校的形象。

  一、家校联系制度:班主任定期与家长之间互通信息,及时反映学生在学校和家里的有关情况,使家长和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形式可以为家访、来访、信访、电访等,每学期的家访率必须达到50%以上。家长可对学校提出意见或建议,班主任老师可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要求,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二、家访制度:班主任老师寒暑假必须对学生进行上门家访,每学期要求家访率达到20%。班主任老师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地对部分学生进行家访,通过家访活动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与家长交换意见,共同教育学生。在家访活动中,班主任要有准备,有目的和有针对性地就学生的教育问题充分与家长磋商,以达到相互配合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家访的态度要诚恳、热情,对教育学生要充满信心,要充分拓宽家访的范

  围和内容,切忌报忧不报喜,使家长和学生消除家访即“告状”的错误认识,要努力寻求家长的合作和支持。

  三、家长会制度:根据实际需要,学校或班主任可在确定的时间内将全体或部分家长召集起来以开会或其他形式进行活动,每学期学校要统一召开各年级家长会,到会率要达到95%以上,并作好记录;每学期学校要统一召开各年级家长委员会会议。召开家长会事先应根据其目的就内容、形式作出周密安排。通过家长会向学生家长宣传学校有关的教育管理制度与规定、措施和方法。向家长汇报学生的有关情况和学校(班级)的工作情况,总结成绩找出差距,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同时可以对家长提出一定的要求和希望,指导教育孩子的形式和方法。

  四、家长访校制度:班主任或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邀请家长来校访问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向教师反映学生在家表现,询问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活动等情况,可以提出各类问题及意见。家长访校时教师要热情耐心地接待家长,耐心地听取家长的意见,认真回答家长提出的问题,积极地给予科学的指导,诚恳地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五、利用《学生评价手册》制度:为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和谐共育的局面,让家长每周都能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及时向老师提出建议或反映孩子在家里的表现,让教师和家长共同分享孩子身上随时出现的亮点所带来的喜悦,使孩子少走弯路,健康成长,这是增进家长与教师感情交流、亲密沟通的有效桥梁,是家长和学校沟通的代言人,是了解孩子在学校和家庭情况的一周记事本。

  六、以上各项联系制度由班主任老师和有关部门具体实施,学校认真组织并作好平时的检查工作。

  2022年11月

篇五:家校社会三位一体共育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模式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不仅决定他们能否成才,更将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着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已经成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希望工程,成为关系每个家庭切身利益的最大的民心工程。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随看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环境日益复杂,给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使学校的德育工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首先,学校理想化的教育与口益繁杂的社会现实构成了非常大的落差,导致学生价值观的沉沦。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学牛深感无所适从。“学校五日功,不返社会上十分钟”的感叹绝非奇谈怪论。其次,家庭做为社会的一分子,受到社会的影响最轻易,代莱读书无用论,利己主义、金钱至上等观念或多或少地影响着部分家长,也可以自觉不自觉地影响至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再次,教育评价机制改革落后,应试教育阴魂不散,导致的重智轻德的教育观念,轻科学知识重技能的教学怪圈,轻学校教育,重家庭、社会教育的单边女性主义,陈旧的教育理念方法,无一不制约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为了兴利除弊、扬长避短,切实搞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我校在长期努力的基础上,力求把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力量联系起来,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德育模式。

  首先,学校教育就是学生成才的主体,学校就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课堂、主渠道和主阵地,必须稳固践行以发展身心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教育观,不仅必须注重传授科学知识,更必须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学校教育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要整合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品德施加有目的、有方向的影响,作为学生,不可能对这种影响置若罔闻,必然会做出自己的反应,使他们的品德在互动过程中得到了发展。教师作为“人来灵魂的工程师”,承担者为祖国培养人才的重任,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要积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注意研究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探索新的德育方法,改革和完善学生思想道德评价方式,不断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增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其次,必须注重和发展家庭教育,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地融合出来。家庭就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孩子的蜕变与家庭有著密切的关系,家长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为人处世的态度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学校必须与社区密切联系,办成家长学校,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的有关科学知识,了解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鼓励家长践行恰当的教育观念,掌控科学的教育方法,提升教育子女的水平。

  再次,要努力寻找社会教育的着力点。学生作为社会的个体,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他们的成长,脱离不了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社会是复杂多样的,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许许多多的人以他们平凡而高尚的行为,引导着青少年努力向上,健康成长。但是,一些消极因素也不容忽视,如个人主义盛行、不规范竞争、网上不良信息泛滥都会严重影响和腐蚀缺乏自控能力、自理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的未成年人的思想。社会生活对人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单靠学校的力量消除社会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是不现实的,必须妥善地寻找一个着力点。我们的思路是“政府统筹,社区联动”。成立了由当地主管思想宣传的党委副书记任组长、派出所、文化站负责人、社区辅导员、家长代表参加的青少年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参与,各负其责,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运用各种有效地手段,净化可能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的社会环境,才能构筑起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防火墙”。

  直面代莱形势和任务,我们只有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促进作用,注重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青少年健康成长中的关键促进作用,把家庭、学校、社会三种教育力量联手出来,构筑起至“三位一体”的大德育模式,构成教育合力,就可以在这场争夺战下一代攻坚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以家庭为基础、以学校为主体、以社会为平台,努力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形成具有特色的教育模式。一是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的沟通渠道,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连动。二是构建以家庭教育为主的参与途径。让家长更加信任学校依赖教师,才能更好地与学校教育保持高度一致。三是构建以社会教育为主的服务模式。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三位一体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近年来,教育因为事关民生而沦为社会热点话题。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家长对教育的建议、对学校和社会的希望也越来越低,家庭教育逐渐显得更加知识化和职业化,教育对全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广为。

  现代教育的三大特点:一是倡导以人为本,终身学习;二是营造开放式学习环境;三是开发教育资源,促进学习方式多样化。仅凭传统的学校教育无法实现现代教育的目标,要实现教育效能最大化,必须打破学校和社会的界限,以家庭为基础、以学校为主体、以社会为平台,把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力量有机组合起来,努力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1核心概念界定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是指在利用学校教育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现代教育手段,开发利用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等方面体现和谐性与一致性。

  2构筑“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校教育是关键,家庭教育是基础,社会教育是延伸。三者之间相互依托,相辅相成。学校教育固然重要,如果没有家长和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很难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只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才能使教育走上经常化、实效化、科学化的健康轨道。

  3构筑“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存有的问题

  1)学校教育是重点也是常规教育,目前家庭教育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还是一块空白地。如家长忙于生计缺乏亲情教育;部分家长过分依赖学校,缺乏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更有个别家长对待孩子简单粗暴,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心,为孩子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除进一步增强家庭教育的注重和鼓励外,积极主动营造较好的社会育人环境,真正为学生健康成长去除社会上的负面影响。鼓励学生践行身心健康的生活理念,强化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引导。

  3)学校、家庭与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共同协作,才能营造和谐发展的育人环境。目前三方面的教育经常各行其是,对学生的教育三方面未能形成教育合力,出现学校教育孤立、家庭教育随意、社会教育无力的局面,需要努力探索解决如何形成三位一体教育模式。

  4“三位一体”教育模式课堂教学与积极探索

  学校重视与家庭、社会教育结合,主动开展一系列家校联合、校企合作等教育活动,积累大量经验。应该从“学校主导、家校互动、社会合作”等方面入手,加强有效沟通,努力在创新教育模式上有所突破,形成具有特色的教育模式。

  4.1教育模式与课堂教学结合

  从学校教育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索“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有效实施与实践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带动家庭教育提升技巧,不断提高社会效益。

  学校教育就是主阵地,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起著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学校应当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动权,全力构筑學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制。学校应当强化教育管理,主动鼓励家庭教育,注重家庭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同时实现家校联手,齐抓共管,使得家庭教育促进学校教育发展,为学生营造身心健康的蜕变环境。学校必须多方面谋求社区和当地政府的积极支持,非政府学生拒绝接受社会教育,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在这一过程中,应当不懈努力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促进作用,不懈努力建立身心健康人与自然的社会环境。

  4.2教育模式的可行性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三者有著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家庭教育就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就是家庭教育的沿袭,社会教育就是学校教育的意见反馈。在三位一

  体教育模式构筑过程中,首先家长参予学校教育,其次学校指导家庭教育,三就是学校教育社会化,共同提高学校、家庭及社会的育人环境。

  4.3创新教育模式

  在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过程中,不懈努力发生改变过分倚赖学校教育的传统观念。通过家庭教育调查、校园文明活动积极开展等活动,创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交流方式。一就是构筑以学校教育居多的沟通交流渠道,通过手机短信、校讯通、校园网站等信息平台,同时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啮合。二就是构筑以家庭教育居多的参予途径。通过设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庭教育课堂,家校合力化解学生疑难问题。通过对外开放学校教学活动等对外开放的教育模式开门办学,使家长更加信任学校倚赖教师,就可以更好地与学校教育维持高度一致。三就是构筑以社会教育居多的服务模式。教育问题就是一个系统而繁杂的工程,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同、三位一体的教育才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教育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现代教育是一个社会开放系统,只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密切配合,才能形成一个培养人、教育人的系统工程。“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是现代化教育的创新,对形成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及健康心理起到关键的作用。

  教育就是一项培育人的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动态性的活动,人的一生必定必须拒绝接受教育,具体内容可以细分为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借由现象看看本质,基于家庭缺位学说与教育机构性别歧视论、宽容理论、共同责任理论、生态分析理论,本着相互尊重、彼此适应环境、互相补足、不断推动的原则,当我们再次检视当下的教育时,不想只狭义的把教育认知为学校教育,而必须将其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融合出来,充分发挥不好各自的功能,构成三种和而不同的教育合力,努力做到1+1+1≥3,从而刻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三观恰当的社会人。

  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主要内涵

  纵观古今,通常指出家庭教育就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其子女实行的教育。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在人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就是最基本的,家庭教育具备不容替代、潜移默化和深刻长久等特点,父母就是影响子女言行举止最早的启蒙运动老师,家庭就是孩子重新认识世界以获取科学知识的第一所学校。父母较好的情感气息、杰出的家庭美德和和睦的家庭生活氛围,就是培育孩子健康心理和道德情操的基础。学校教育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拒绝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就是教育制度的关键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含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等。从学前教育至大学教育,大致必须用去近20年的时间,即为一个人的1/4左右的时间就是在学校渡过的,这个时期既就是学生拒绝接受科学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的生理和心里发育、发展、明朗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也就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构成的至关重要的过程,也就是影响人的一生的关键阶段。学校就是对

  学生展开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广义的社会教育指一切社会生活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教育;狭义的则所指学校教育以外的一切文化教育设施对青少年、儿童和成人展开的各种教育活动。社会教育就是对社会大众的教育,教育对象广为,实行机构众多,实行形式灵活多样,社会教育对一个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构成时期的学生来说,具备关键的影响,因而社会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才具备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主要不足

  1、家庭教育的严重不足

  家庭教育中过度的保护和太高的期望,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很多悲剧的发生。因为大部分父母对于孩子有两种极端的心理,这两种心理都于孩子有害:一是过度保护,二是期望太切。过度保护则任其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日晒,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教育子女的科学方式应该是严慈相继。在生活上既要给予子女适当的父母之爱,又要严格要求他们,特别要舍得让他们到艰苦环境中去锻炼,在风雨中成长,这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出人才,才能成为真正有作为的人。此外,有时致使父母的过度保护,让子女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快速发展的社会轨道,他们缺少防备心理,容易轻信他人,从而上当受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以中国父母的期望,他们希望子女通过考试的独木桥改变人生的轨迹,但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苦读,让学生几乎没有时间看到社会的负面,在当下信息裸奔和信息泛滥的互联网时代,我们必须懂得更多自我保护的措施,避免上当受骗。

  2、学校教育的严重不足

  从小学、初中再到高中,几乎每一个中国学生都活在应试教育下,死读书,读死书,成绩第一,分数至上。日夜不停的勤刷考卷和苦学理论知识,却忽视了身心健康导致缺乏全面发展。尤其是目前的考试制度,就我国的国情而言,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发展快速的发展中国家,教育结构不够合理,教育资源分配不够均匀,不能给每个中学生都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和学习场所,只能通过相对比较公平、公正、公开的考试制度选择优秀者继续学习。中国每一个莘莘学子都曾为了分数而考试。但学校唯成绩论及唯升学率论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成才的同时也要成人,学校在讲授应试教育所需知识的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身心发展,处理好育“分”和育“人”的关系。适时让学生适当的走出校园,亲近大自然,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了解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受挫和抗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果适当的让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和生命健康教育,懂得遇事寻求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帮助,再者,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考试并不是寒门学子鲤鱼跃龙门的唯一途径,生命才是一切可能的源头。

  3、社会教育的严重不足

  目前社会上流行这样一种说法“5+2=0”,即一个星期中五天积极的学校教育加上两天消极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效果等于零。虽然这种说法是片面的,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社会教育的重要性。然而一方面,已有的社会教育体系大多基于学校教育设立,社会教

  育在学理上研究不够深入,在教育行政中尚未找到其相应的位置;在实践教育中其体系不够完善;在学习化社会中尚未凸显其独特的价值;另一方面,在繁重的学业和父母殷切期盼的压力下,学生每天疲于奔波在学校和家之间,过着两点一线的学习生活,几乎没有闲暇时间关注身边除学习以外的事,更不要谈关注社会上的事务,了解和自身息息相关的事情,参加校外机构或校外组织的活动了,参与最多的校外活动或许非各科辅导机构莫属。而在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生存网络化的新时代,当今社会处于转型期间,泥沙俱下、良莠并存。大众媒介多渠道快速的传播,使得真假信息泛滥,人们几乎很难辨别和防备所有的诈骗,尤其是还未踏入社会的单纯学生更容易遇到精准诈骗的圈套。当下社会教育和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很多学生承担了苦果。为此,社会教育应承担起相应的的责任,与家庭、学校联合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网络安全的知识,以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为学生筑起应有的心理防线,以避免酿成更多的惨剧。

  三、构筑“三位一体”的有机教育模式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作为三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在教育过程中,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既分工不同,又相互合作。其中任何一种教育方式的遗漏都可能会阻碍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任何两种教育方式的不协调都可能会导致教育方向的转变和教育效果的减弱。为了学生身心更健康的成长,应该将现有教育资源整合起来,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为“三位”,以人为“一主体”,构建以人为中心,形成以家庭道德教育、学校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为顶点的三角形教育模式,构建“三位一体”的有机的现代教育体系,避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力量相左、彼此对立、互相埋怨、相互博弈和越俎代庖等现象。

  第一,家庭教育就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在人的社会化进程中,家庭教育对于个体来说,就是最早和最初的教育。就教育系统模型而言,家庭教育则就是最基本的教育,就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就是一切教育的显然;就是一切教育的基石;对人一生的发展起至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任何一个教育对象,在来到学校和遭遇社会之前已经在家庭奠定教育基础,家庭教育教会了个体最重要、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的技能和科学知识,培养了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习惯、语言表达和言语沟通交流的本领,培育了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对他人的情感的抒发以及个人的人格品性和价值观念等最为基本品质。家庭教育就是整个教育进程的关键,尽早的早期家庭教育对于人的蜕变具备事半功倍的效果。家庭教育具备亲和力、及时性和恒长性等特点,这同意了它具备其他教育形式不容替代的优势。家庭做为学生主要的日常生活地点,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蜕变存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家长必须特别注意自己品德的培育,对自己的言行举止严格要求,就可以对孩子构成积极主动的示范点效果。其次,家长平时应当努力做到存有一颗爱心,细心、冷静和真心,在展开家庭教育时必须特别注意方式方法,例如抨击的重点就是必须使孩子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与此同时尽可能的使孩子深感父母的关怀和家的温暖,认同其身心蜕变的阶段性和顺序性,防止其身心受不必要的危害。最后,家庭教育必须突显其相对独立性,家长必须以不懈努力培育孩子的爱心、关爱之心和责任感和正义感为己任。

  第二,学校教育是知识教育的核心。学校是国家设立的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设有能够符合各年龄段学生特征的系统教育内容,有健全的班级和团队等组织形式,还有经过专业训练和具有一定教育经验、教育水平、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学校可以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和有范围的影响,从人的成长历程看,个体成长的黄金时期主要是在各类学校度过的,因此学校教育是主渠道、主阵地和主课堂,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是不可替代的。因而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更要严于律己,对自身专业素质,职业素质高标准要求,自己要信奉并且身体力行地去向学生传授合乎道德标准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自身率先做到了,才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做人、做事、做学问。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以培养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充分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了解学生个性特点、身心发展状态的基础之上,“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针对每个个体不同的情况和条件开展各方面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他们的才能和特长都能得到全面的培养和充分的发挥,使其自我价值可以得到完全的体现。

  第三,社会教育就是课堂教学教育的平台。社会就是一个持续时间短、影响范围广的终身教育的“小课堂”。个体在学校和家庭所学的科学知识,须要课堂教学的平台,个体只有迈向社会,在社会的“大舞台”上碰触各种类型的人和物,不断自学和蜕变,通过社会交往活动,不懈努力将所学科学知识转变为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在社交活动中不断蜕变为一个正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人”,这也正是社会教育之所指所盼。社会教育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课堂教学平台,社会教育通过营造有助于个体健康成长的社会气氛,构筑社会课堂教学平台,积极主动宣传积极开展各种充满著正能量的活动,引导学生出席社会生产活动和社会调查活动,例如参观、出访、实地考察等,可以通过积极开展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社会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根据爱好或特长独立自主挑选自愿出席,培育学生践行报效祖国和投资回报社会的雄心壮志,并使学生在社会课堂教学活动中感受到人生的价值和努力奋斗的快感。同时社会课堂教学教育必须充分利用社会教育力量的积极支持,协调学校的科学知识教育和家庭的道德教育,建设平衡的社会教育基地,并为之提供更多较好的服务。

  应将教育资源整合起来,确立以人为中心的教育观,构建以家庭道德教育、学校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为“三位一体”的有机教育模式,完善现代教育体系,以促进新时期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积蓄人才力量,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篇六:家校社会三位一体共育

  

  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教育工作方案

  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教育工作方案

  v>

  小学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工作方案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逐步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为了更好地开展这一工作,我校特制订如下工作方案:一、教育目的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是教育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

  负责,诚实、勇敢、勤劳、节俭等品德和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等行为习惯,初步

  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培养他们成为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类人才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奠定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二、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安排,建立了以“新三好”(即好心态,好性格,好习惯)为主旋律

  的、紧密结合行为规范的德育系列活动,进行循序渐进的教育。同时,有计划地召开学生家长会,让家长与学校、社会一起,共同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服务、学会创造。学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思想道德教育和荣辱观教育践行活动有机结合,将宏观的道德教育细化为具体的“争星”活动。学

  校共设置了5个星(学习星、互助星、礼仪星、进步星、卫生星)。每颗星都有它独特的内涵、口号及标准,并对每个星提出相应的要求,学生对照标准根据自己的实际申报。学生一步一个台阶,有自己奋斗的目标,具有针对性和较强的操作性。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到在校的一切努力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都能得到肯定和认可。让学生在荣誉的激励中形成良好品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快乐的成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育方法和途径

  教育要以,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

  教育为重点,以养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文明习惯为重点和起点,引导学生知事、明

  理、动情、践行。同时要切实搞好“争星”活动教育,并注意挖掘和发挥本地各种

  德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地相结合,在知事、明理、动情的基础

  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逐步建立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相互联系的有效机制,不断巩固教育成果。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是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和班主任老师日常对学生的品行教育与引导,并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渗透教育内容,使学生知事、明事,长大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社会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教育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每学期,我们将采用请进

  来,走出去的方法,让校外教育队伍对学生开展教育,做到绝大多数学生离校

  不离教。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有着一定的主导作用,每学期开展家长会,进行家教经验交流。

  四、教育的领导与制度建设1、成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领导小组,由常晓波校长任组长、刘攀任副组长、成员由各班班主任担任。

  2、建立健全制度。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议,每月观看一次爱国主义影片,班主任、科任老师每学期对学生进行家访,做到重点学生重点家访。

  3、加强校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我校利用学校广播站、显示屏等宣传阵地,加强对学生爱国、知礼守纪的教育,努力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五、具体工作1、做好上门家访工作

  所有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家访。

  家访前要作好充分准备,提高家访的质量,家访时既要肯定优点也要指出不

  足,同时要有引导学生努力前进方向的具体措施。根据每次家访不同的目的,可采用不同的家访形式,通过上门家访,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

  现,学习生活的环境,进

  一步了解学生个性特征及爱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施加教育;通过家访也使家长

  进一步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沟通教师与家长的心灵的桥梁,增进感情,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学效率。

  2、进行多种形式的家校联系(1)电话、书面联系等要做到经常性,学生有进步向家长报喜,学生有问题要采用适当的方式向家长反映,多沟通,少告状。

  (2)

  建立家班微信群,这是家长与教师联系了解学生在校、在家情况的最方便、最及时的一种方法。每周班主任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位学生,在他的家班微信上用简短的话,写上该生最近在校的情况,让家长及时地采取一致的教育方法。

  (3)

  每学期末填写成绩报告单,班主任对全班每位学生一学期的情况作全面

  的评价,写好谈心式评语。

  3、建立“家长学校”、“家长会”制度

  家庭教育要获得良好成效,家长的教育方法至关重要,而实际上,家长的素

  质千差万别,这就需要学校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等形成对家长进行指导,使家长具有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的质量不断提高。家长会由学校定期召开,一般每学期1~2家长委员会是使家庭教育更趋于规范性的必要组织机构,要求各班推荐出关心教育事业,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家长2名组成家长委员会。

  4、社区共建

  学校充分利用社区各种资源,为教育教学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服务。丰富

  多彩的社会活动使学生们稚嫩的羽翼逐渐丰满。为了让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们

  养成劳动习惯,学校组织学生去社区参加“志愿者在行动”的公益劳动。

  3、警民共建.定期邀请法制副校长到学校进行交通法规的教育和法制教育活动,学生的法制观念不断增强。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是一个针对性强、繁琐、不可预见而且难以见到明显成效的工作,需要坚持不懈,需要不断创新,需要逐步推进的系统

  化工程。我们每一位德育工作者都要做一个有心人,精心选择德育教育主题,遵循德育工作的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孩子们能在活动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得到健康成长。

篇七:家校社会三位一体共育

  

  理论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教育管理体系及实施模式探讨孟继贤摘 要: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九年义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应构建“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教育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教育管理工作质量,培育出大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在实施“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教育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样化策略,深入挖掘不同学生的内在潜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文章从多个方面出发,对“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教育管理体系及实施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关键词:“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教育管理体系;实施模式;探讨分析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资助重点课题,课题名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的行动研究”(?GS?[2021]GHBZ092)。作者简介:孟继贤(1969—),男,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水洛中学。传统固化的教育理念逐渐被多元化的教育理念所取代,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教育管理模式,能更充分地满足更多学生的发展需求,增强他们的发展信心,谱写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进而满足整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使社会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效。对此,笔者简单阐述了一些自己的教学看法。一、九年义务教育管理工作现状的分析就目前来看,我国初中教育管理体系并不完善,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体现在不同的方面。第一,应试教育思想影响着教师的学科教学,教师太过重视学生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潜能的深入挖掘;课堂上师生-020-2022年第12期(总第316期)第三,部分普通初中教育管理形式化、表面化,未能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对策,未能寻求多方合作,没有深入分析影响教育管理质量的因素。初中阶段的时间很宝贵,不浪费任何时间及资源,才更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因此,改善教育管理现状的必要性不言而喻,构建全新的、科学的教育管理体系显得至关重要,积极探索多样化的育人途径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二、“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教育管理体系及实施策略(一)构建完整体系,研究管理模式想要实现初中教育管理工作的高效推进,培育出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人才,进而满足整个社会的人才需求,就必须构建完整的“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教育管理体系,并及时深入研究该教育管理模式,快速集中多方力量,为学生理论知识的有效学习、能力水平的稳步提升、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意识的形成提供强大助力[2]。“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教育管理模式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具体而言就是借助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手段,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的矛盾较多,班级管理的难度较大,不利于教育管理计划的贯彻落实,不利于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渗透[1]。第二,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没有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学习理论知识后没有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导致自学热情越来越低,探究积极性明显下降,不能做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同时,学生的合作意识不强,创新思维并不活跃,容易局限在自己的思维定势里,因而错失更好的发展机会。

  力,同时帮助师生形成和谐的关系。那么,如何实现上述目标呢?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加强教育管理。首先,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模式,形成“社会”“家庭”“学校”协同育人体系。具体而言,我们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根据他们的心理及认知发展规律,开展一系列的沟通交流活动,实现线上线下交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分析生活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寻找不同问题的解决办法。学生的学习问题、生活问题、个人发展问题等,在“三位一体”的模式下都能得到良好的解决,其学习兴趣以及社会实践积极性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提升。其次,要把握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成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指导小组,为学生解答学习上的难题,传授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并让学生大胆尝试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使学生在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后,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学校和教师必须给予学生语言鼓励、情感支持,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要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为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创造更多的机会。最后,要增强学生主动分享的意识,鼓励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及时改正自身缺点,获得共同进步。(二)推进管理工作,实践活动教育为了解决初中教育管理工作推进困难这一现实问题,构建“三位一体”的管理结构,实行协同育人的有效机制势在必行。学校方面,应多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不定期组织实践活动,如让学生去敬老院给老人们送温暖、去孤儿院给孩子们送书本,身体力行地传递正能量,使学生形成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在活动过程中,各位教师应负责学生的安全事宜,观察学生的具体表现,并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明确指出学生的优缺点,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家庭方面,应渗透传统文化美德,建立良好的家训家规;父母要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引导学生学会自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社区方面,应创建实践活动基地,方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社区实践活动中当志愿者,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力和优势,为社区的建设贡献力量。构建“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教育管理结构,能使学生学好理论知识,并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将实践经验转化为个人能力,这对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大有助益。(三)开设校本课程,涵养道德品质学校可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开设相应的校本课程,通过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感悟,并使学生充分了解“家规家训”“校规校训”等,从而学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汲取优秀的道德养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涵养良好的道德修为。如让学生诵读《笠翁对韵》《千字文》等经典诗文,可以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样,当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才可以为社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四)传承雷锋精神,发挥榜样作用学校应认识到构建“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教育管理模式对提高德育工作质量产生的重要作用。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和学生阅读《雷锋故事》,在校园内掀起学习雷锋精神、传承雷锋精神的热潮。此外,教师不妨在班级里布置雷锋语录的宣传栏,评选“雷锋小队”,鼓励学生在日常的活动中践行雷锋精神,学雷锋做好事。学校可以以雷锋精神为指引,加强教育管理体系的建设,评选优秀教师、优秀学生。这样将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家庭教育中,应融入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家长要发挥榜样的作用,促进孩子道德修养的全面提升,同时还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他们的身心发展,审视家庭教育的理念方法等。良好的家庭风气,更利于学生深入学习雷锋精神,有效践行雷锋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终成为高素质、高水平的时代新人。(五)加强教师培训,建设师资队伍不论是“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教育管理体系的建立,还是“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教育管理模式的实施,都极其考验教师的教学服务能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教育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现阶段,学校方面应与教育部门沟通,与企业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及时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培训机会,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技术培训活动,使他们熟练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并进一步展开有效的交流学习,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强化培养、内在潜能的深入挖掘以及实践积极性的提升等大胆地提出新看法,同时对教学、科研、师德建设、教育管理等工作如何实现深度融合且如何使融合效果达到最佳等问题,总结出一系列有效的策略。这样,教育工作者的实践信心更足,能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六)校园文化建设,做好内部宣传创新“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教育管理体系,必须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同时做好内部宣传工作。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是创新“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教育管理体系的前提。通过应用不同的教育管理方法,“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教育管理模式得以有效实践。学校应努力搞好文化建设,方便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学习先进文理论探索-021-2022年第12期(总第316期)

  理论探索化,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继而成为合格的时代新人,有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传承与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应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转变教育思路,有序推进管理工作,重视文化宣传和德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学生学会合作发展、合作共赢,在今后的学习活动当中,充分发展创新思维,并努力克服遇到的困难,成为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七)扩大校外基地,拓宽教育途径学校可以组织全校师生一起学习“街道文化”,并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定期开展讲座,向教师传授科学的育人之道,向家长传授家庭育人之道,完善学校教师以及家长的教育理念,再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参加社区活动,实现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家庭教育一体化。学校要以道德实践为主题,组织学生参加更多的公益活动,让学生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尽可能地帮助他人,形成共建和谐社会的意识。同时,要让“榜样”走进社区,建设校外的实践基地,以更好地开展“学雷锋做好事”“孝亲敬老”等主题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实现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的有机结合。这样,不仅能成功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道德素养,还能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将“人人均可成为小榜样”这一理念延伸至家庭、社区,能有效推进“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教育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拓宽教育途径。(八)家校合作育人,消除不和谐音符学生家长通常有着丰富的育儿经验,因此家庭教育可以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学校应该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主动征求他们的意见,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更好地实施“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教育管理模式。在征求学生家长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意见后构建起来的“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教育管理体系将更加完善,更具时-022-2022年第12期(总第316期)代特色,可以进行推广普及,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学校方面,要制订信息互通制度,可以派出善于沟通、责任心强的教师热情接待学生家长,开展家校合作育人工作,积极拓展家校合作育人途径。校长作为学校的负责人,应该协调多部门工作,对教师的教学活动、班级管理等提出更高要求,使教师充分意识到家校合作育人的重要性,进而积极探索不同的育人方式以及不同的合作育人路径。同时,学校还应该确定家长接待日,定期邀请家长来校参观。校长可以亲自接待学生家长,认真听取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适当调整学校的办学计划,及时改进办学方面的不足,以更好地消除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存在的不和谐元素。学校要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办学、合作育人、社会教育等的诸多建议,持续提高教育管理质量,使在新时期构建的“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教育管理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总而言之,建立“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教育管理体系,符合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求。实施“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教育管理模式,能够谱写素质教育的崭新篇章,使普通初中教育管理工作获得更大的成功,培育出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参考文献][1]李晶.“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教育管理体系及实施模式[J].辽宁教育,2019(04):5-7.[2]曹照洁.政校企“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现状与建构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4(02):73-84.[3]贺永平.家校社协同育人背景下开放学校建设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21(15):37-40.

篇八:家校社会三位一体共育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模式

  以家庭为基础、以学校为主体、以社会为平台,努力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形成具有特色的教育模式。一是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的沟通渠道,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连动。二是构建以家庭教育为主的参与途径。让家长更加信任学校依赖教师,才能更好地与学校教育保持高度一致。三是构建以社会教育为主的服务模式。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三位一体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近年来,教育因为关乎民生而成为社会热点话题。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家长对教育的要求、对学校和社会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家庭教育逐渐变得更加知识化和职业化,教育对全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广泛。

  现代教育的三大特点:一是倡导以人为本,终身学习;二是营造开放式学习环境;三是开发教育资源,促进学习方式多样化。仅凭传统的学校教育无法实现现代教育的目标,要实现教育效能最大化,必须打破学校和社会的界限,以家庭为基础、以学校为主体、以社会为平台,把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力量有机组合起来,努力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1核心概念界定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是指在利用学校教育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现代教育手段,开发利用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等方面体现和谐性与一致性。

  2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校教育是关键,家庭教育是基础,社会教育是延伸。三者之间相互依托,相辅相成。学校教育固然重要,如果没有家长和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很难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只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才能使教育走上经常化、实效化、科学化的健康轨道。

  3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1)学校教育是重点也是常规教育,目前家庭教育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还是一块空白地。如家长忙于生计缺乏亲情教育;部分家长过分依赖学校,缺乏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更有个别家长对待孩子简单粗暴,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心,为孩子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除增强家庭教育的重视和引导外,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真正为学生健康成长清除社会上的负面影响。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加强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引导。

  3)学校、家庭与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共同协作,才能营造和谐发展的育人环境。目前三方面的教育经常各行其是,对学生的教育三方面未能形成教育合力,出现学校教育孤立、家庭教育随意、社会教育无力的局面,需要努力探索解决如何形成三位一体教育模式。

  4“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实践与探索

  学校重视与家庭、社会教育结合,主动开展一系列家校联合、校企合作等教育活动,积累大量经验。应该从“学校主导、家校互动、社会合作”等方面入手,加强有效沟通,努力在创新教育模式上有所突破,形成具有特色的教育模式。

  4.1教育模式与实践相结合

  从学校教育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索“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有效实施与实践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带动家庭教育提升技巧,不断提高社会效益。

  学校教育是主阵地,对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动权,全力构建學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制。学校应加强教育管理,主动引导家庭教育,重视家庭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实现家校联合,齐抓共管,促使家庭教育推动学校教育发展,为学生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学校要多方面争取社区和当地政府的支持,组织学生接受社会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在这一过程中,应努力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努力创建健康和谐

  的社会环境。

  4.2教育模式的可行性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三者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反馈。在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构建过程中,首先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其次学校指导家庭教育,三是学校教育社会化,共同提升学校、家庭及社会的育人环境。

  4.3创新教育模式

  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努力改变过分依赖学校教育的传统观念。通过家庭教育调查、校园文明活动开展等活动,建立学校与家庭的沟通方式。一是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的沟通渠道,通过手机短信、校讯通、校园网站等信息平台,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连动。二是构建以家庭教

  育为主的参与途径。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开设家庭教育课堂,家校合力解决学生疑难问题。通过开放学校教学活动等开放的教育模式开门办学,让家长更加信任学校依赖教师,才能更好地与学校教育保持高度一致。三是构建以社会教育为主的服务模式。教育问题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三位一体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教育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现代教育是一个社会开放系统,只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密切配合,才能形成一个培养人、教育人的系统工程。“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是现代化教育的创新,对形成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及健康心理起到关键的作用。

  (作者单位:威海市文登区广播电视大学)

篇九:家校社会三位一体共育

  

  浅谈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

  【摘

  要】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教育是关键,而教育又不是单方面的,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整个教育阶段的关键,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延伸,这三者就像一条链子,任何一方脱节,都会影响到整条链子的完整性。

  【关键词】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对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和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固然是无可替代的,但是,学校德育工作如果没有家长和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只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才能使德育工作更趋实效化、科学化。下面就三位一体教育谈几点体会。

  一、班主任要立足主阵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1、抓养成,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它虽然不是智力教育,却是智力教育的前提和保证,因而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生观的阶段,是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和最佳阶段。作为班主任,应抓住这一时期,重视和努力抓好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使学生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人才。养成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常抓不懈。养成教育重在“养成”,而“养成”的过程却是漫长而艰苦的;一种良好的习惯,往往需要长年累月甚至三年五载才能养成,而一种已养成的不良习惯,也需要长期努力,才能纠正。因此,养成教育要贯穿于班主任工作的始终。

  2、班主任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师的职业特点是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班主任与学生接触得多,说得多,管得也多,所以学生往往有把班主任当作模范来学习,言行举止、为人处事都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之中受到班主任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班主任应当用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坦荡的胸襟、高尚的情操、正直的为人去影响学生,感召学生。班主任的言行必须一致,1/4而且班主任的教育不应该只是说,更应该是做,把自己作为班级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之中,用高尚的情操和完美的人格去感染学生,学生才会相信你、尊重你,从而达到你所希望的效果。

  3、班主任要关心学生,理解学生。

  作为班级核心的班主任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还必须有爱心,因为,爱是力量的源泉,爱是行动的动力。班主任只有充满爱心,才能教出洋溢着爱的班级。当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苦恼时,班主任及时地了解情况,帮助他们解开疙瘩;当学生在身体上出现不适时,班主任及时帮助他们寻医问药,陪伴在他们的病床边;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班主任及时帮助他们“清理路障”;当学生在生活上遇到不便时,班主任及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当学生家中发生变故时,班主任及时给予细心的开导,稳定他们的情绪;当学生之间出现矛盾时,班主任及时地耐心调解,化干戈为玉帛;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可以从你对他们的关爱中体会到老师的真情实意。

  二、家校结合,齐抓共管,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定期召开家长会

  德育工作要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班主任必须做好家长的组织工作,而开好家长会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家长会不是简单的成绩汇报会,更不是告状会、施压会,而是通过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为家长提供科学的家教办法,给家教提供全新的教育理念。班主任要通过召开家长会,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的情况、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让家长了解学校各项工作的要求,以取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

  2、举办家教知识讲座。

  为了优化家教环境,协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有效进行家校配合,使家教发挥正向作用,班主任要积极为家庭教育提供相关的服务,为更多的家长创造学习的条件和机会。请学校领导和教育专家通过“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家教知识讲座,向家长介绍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思想品德形成指导、学习方法指导以及加强家校联系的方法2/4等有关知识。从而促进家长改进家教理念,革新家教方法,以使家庭的教育取得应有的成效。

  3、、做好家访工作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特别要求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和情感体验,要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要有全面的了解。而家访则是了解学生学校以外尤其在家庭中的学习生活条件、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班主任老师要积极开展家访活动,争取家校配合。对部分学生出现的厌学、逃学、爱打架、爱上网玩游戏的现象,要通过家访与家长进行交流与反馈,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双管齐下,通过引导、疏通、谈心等方式对这些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促使他们的这不良行为得到有效的矫治。

  三、开展社会德育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1、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建立校外德育基地

  德育基地建设是学校德育的延伸,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围绕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题,结合各地实情,建设全方位、系统化的学校德育基地,坚持不懈地开展基地教育,可以有效克服小学德育工作中单一化的弊端,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同时也有利于形成和强化全社会的育人意识,密切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联系,造就全社会主动积极、持之以恒地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办实事、办好事的大德育氛围。

  2、建立校外辅导员制度,为了形成社会教育的合力,与派出所、交警队、社区建立广泛联系,聘请校外德育辅导员,不定期地给学生作报告和讲座。邀请社区干部作形势报告,介绍家乡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成就,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巨大变化,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激发学生为了建设家乡而奋发学习的积极性。再如,邀请派出所干警作法制讲座,请他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新趋向。让同学们平时一定要注意小节,时刻约束3/4自己的言行,始终将自己的行为规范在法律的框架内。遇到问题时不意气用事,而要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再如:邀请交巡警作交通法规讲座,让学生了解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识以及不遵守交通法规而导致的严重后果,使学生在受到交通安全知识教育的同时,又受到珍爱生命的教育。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有助于有违法违纪行为的学生向好方面转化。

  3、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参与文明社区活动

  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社会调查,针对社区中存在的陋习向社区提出意见和建议。对社区的卫生死角、街道垃圾、不法广告进行清理。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维护公共卫生的美德。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志愿者义务劳动,引导和教育他们树立心中有集体、有他人的意识,提高和锻炼他们的劳动意识。开展“小手拉大手,我跟文明走”活动,倡导学生与家长签订文明协议,共同提高学生和社区居民道德水平。使社区成为未成年人教育的第二课堂。

  4/4

篇十:家校社会三位一体共育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机制建立的思考

  开县高桥镇齐力中心小学:吴明权

  随着义务教育的深入推进,当前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两极差距越拉越大,呈现出教育不均衡发展现象。我校作为典型的农村偏远山区学校,一方面教育硬件设施、师资力量、软件投入、家长素质、社区文化环境等都有待提高,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学校办学的尴尬,缩减城乡教育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动权,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缩减城乡教育差距。那么,如何建立健全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呢?本人根据多年的学校管理经验,结合自身学校实际,我认为应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动权。

  学校教育是主阵地,对提高人的综合素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农村偏远山区学校,几乎是学生教育的全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农村学校更应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动权,全力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制。

  一是农村学校应加强教育管理。农村学校条件相对落后,重心应放在学校管理上,每一个班子成员都应重视管理能力的提升。抓好学校的制度建设,切实规范师生言行,强化内涵发展;全力提高教师素养,加强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更新教师育人观念,提高教师综合素养;重视“教学六认真”的落实,激发教师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指明奋斗的方向和目标,提高育人质量;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大力;..

  ..开展“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实验“、唱读讲传、创先争优等活动,激发师生质量意识;抓好安全健康教育,全力护航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真正以师为本、以生为本,引导师生树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学会做人,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重视边缘学生的管理,即那些学习后进生、家庭贫困生、留守儿童及智障儿童等,按照教育规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学校要倾注对他们的关爱,可以建立专门的关爱基金,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不被社会所抛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为学生创造好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全面健康成长,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人。这一切,都需要每一所学校在实际工作中去认真落实,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育人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学校应积极主动地引导家庭教育,为学生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学校应主动走进每一个学生家庭,建立家庭教育档案,认真分析,做好针对性的工作。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学习家庭教育方法,引导家长放弃简单粗野的教育方法,树立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理念;可以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如电话、QQ、校讯通等,加强协作,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不留下管理盲区。相信学校只要掌握了家庭教育的主动权,就一定会得到家长的信任和支持,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还可以成立校长接待日、课堂开放日等,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提高学校的管理质量,加快学校的发展步伐。

  三是学校要多方面争取社区群众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优化育人环境。可以通过座谈会的形式,邀请社区、群众、当地政府等;..

  ..负责人,参与讨论教育发展举措,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如学校参与治理社区环境,引导社区群众爱护清洁环境卫生;组织学生走进敬老院,关心帮助老弱病残者,引导群众树立尊老爱幼的良好道德习惯;组织学生走进农民中去,了解农耕,建立学校社会实践基地,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等。这一切都能极大地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关心周围的人、周围的事,增强社会责任感,真正为未来发展奠基。

  二、家庭教育应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目前,家庭教育还是一块荒地,在农村,家庭教育几乎是一块空白地。表现在:家长忙于生计,无法照顾孩子,孩子大多数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其它亲戚居住,缺乏亲情教育;大多数家长只管孩子吃饱穿暧,缺乏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孩子的教育绝大多数依赖于学校教育;更有不少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致使孩子胆小、懦弱,缺乏自信心,为孩子的将来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当前亟需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发展的影响。我觉得当前农村家庭教育只能依托学校。学校可以举办家庭教育培训会,更新家长育人观念,建立符合新课程实施的新型家庭教育观,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还可以利用QQ、电话网、校讯通等平台,向家长发送育人知识,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当然,除了学校,社区、村委会也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对家庭教育存在严重问题的,要给予教育引导,解决实际存在的生活(家庭)问题,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各级政府也积极行动起来,做好这一民心工程,除了政策关怀,还可以开通专门的电视频道,播放和传授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系统知识,也可以通过家庭教育网的方;..

  ..式,更新家庭教育理念。只有这样,家庭教育才会推动学校教育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三、各级政府应全力净化社会育人环境。

  各级政府除了增强家庭教育的重视和引导外,还应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真正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清除负面影响。我觉得,重庆的“打黑除恶”,就是在净化社会环境,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行动的结果。它的深刻影响之一,就是为未成年人营造了健康的成长环境,清除了影响他们健康成长的社会毒瘤。

  当然,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还很多,这更需要各级政府加大整治力度。全面消除社会负面影响,引导市民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加强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引导,重点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整治,为未成年的健康成长护航,做好这一社会重大民生问题。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需要全社会共同重视和行动,建立完善的育人机制,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

相关热词搜索: 家校社会三位一体共育 社会 一体共育

版权所有:学富范文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学富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学富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10062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