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党委十四五规划6篇

时间:2023-06-06 13:00:08  阅读:

篇一:党委十四五规划

  

  济宁市国资委关于印发济宁市市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济宁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1.06.03?

  【字

  号】济国资〔2021〕34号

  【施行日期】2021.06.0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企业改革

  正文

  济宁市国资委关于印发济宁市市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各市管企业,委各科室、单位:

  《济宁市市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市国资委党委会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济宁市国资委

  2021年6月3日

  济宁市市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

  目

  录

  一、“十三五”回顾

  (一)国资国企情况

  (二)改革发展成效

  二、战略分析

  15(一)宏观环境分析

  15(二)行业分析

  1(三)标杆分析

  43三、总体战略

  5(一)

  使命愿景

  5(二)

  战略定位

  6(三)

  战略目标

  63(四)

  发展模式

  64(五)

  业务组合

  66(六)

  发展路径

  6(七)

  战略举措

  6四、产业规划

  72(一)

  能源板块

  72(二)

  金融板块

  7(三)

  公共事业板块

  84(四)

  物流板块

  9(五)

  文化旅游板块

  9(六)

  制造板块

  112(七)

  现代服务板块

  116五、保障措施

  122(一)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122(二)

  加强战略管理

  123(三)

  采用战略导向型管控模式

  (四)

  加强体制机制创新

  124(五)

  加强政策支持

  12123(六)

  加强资源支持

  12(七)

  加强安全生产

  131六、战略实施

  132(一)

  实施保障

  132(二)

  实施步骤

  134(三)

  实施计划

  134(四)

  风险管理

  136一、“十三五”回顾

  “十三五”期间,是济宁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济宁国资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深化国企改革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十条意见》,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担当作为,不断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面深化,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加强党的建设、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疫情防控社会责任担当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国资国企情况

  2020年底,全市纳入国有资产统计范围的一级国有企业103户,其中市属企业26户,县市区属企业77户。截至2020年底,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4308.98亿元,净资产1582.1亿元,营业收入592.4亿元,利润总额38.53亿元,比2016年初的846.7亿元,284.87亿元,184.18亿元,2.09亿元,分别增加408.91%,455.38%,221.64%,1743.54%。其中市国资委直接监管的9户市管一级企业,分别为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公用控股有限公司、济宁城投控股集团有限公

  司、济宁市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济宁孔子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济宁市土地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鲁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济宁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和济宁经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涉及煤炭、电力、化工、城建、城市公用事业、机械制造、文化旅游、现代农业、建设服务、非银行金融、股权投资等行业门类。截至2020年底,市管企业资产总额1424.75亿元,净资产469.3亿元,营业收入332.15亿元,利润总额22亿元,比2016年初的349.15亿元,111.45亿元,103.56亿元,3.71亿元分别增加308.06%,321.09%,220.73%,492.99%。

  (二)改革发展成效

  1.坚持党建引领,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1)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研究制定了《关于在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始终坚持把党的建设贯穿国有企业改革全过程。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扎实推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的通知》,制定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写入公司章程参考范本》,明确了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的法定地位,9户市管企业及所属企业完成了党建工作写入公司章程并完成登记,实现全覆盖;制定了《市管企业重大决策事项党委前置研究讨论的指导意见》,指导市管企业修订完善了“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实现党组织依照规定讨论和决定企业重大事项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坚持和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体制,在市管企业全面推行了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肩挑”。

  (2)加强企业基层党建。严格落实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印发了《济宁市市管企业党建工作考核暂行办法》及考核细则,推动党建工作落地落实;将党建考核结果纳入负责人年度考核评价、实现考核评价结果与企业负责人任免、薪酬和奖惩严格挂钩。扎实推进市管企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力

  推进“三基”工程和过硬支部“五化”建设,制定并下发《支部评星定级管理办法》,全面推行国有企业党支部评星定级,2020年底前五星级党支部比例达到40%以上,并对评价结果实行动态管理。成立了市委党校国资委分党校和3户市管企业党校,依托党校每年定期举办2—4期市管企业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不断丰富党支部书记的党建业务知识。创新党员教育形式,举办全市国资系统“百舸争流新时代、勇立潮头党旗红”微党课大赛,在济宁电视台直播,收到良好效果。

  (3)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印发了《市国资委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任务分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主动接受派驻纪检组监督,积极支持派驻纪检组的工作,坚持研究国资国企改革等重大事项主动邀请派驻纪检组人员参加。印发《济宁市市管企业公务支出管理办法》,规范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公务支出行为管理。每年开展市管企业党委书记纪委书记述职述廉。印发了《加强和改进市管企业纪检监察组织和队伍建设的意见》,加强企业党的工作机构和纪检监察机构建设,配齐配强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力量。

  2.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动力活力明显增强

  (1)健全制度体系,明确改革方向。立足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实际,深入贯彻落实《国企十条》,建立了以《关于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为“1”、以《关于加快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十二条实施意见》等市委市政府其他发文为“X”、各市直部门单位发文为“Y”的“1+X+Y”制度体系,目前已制定印发各类文件70余份,形成了国资国企改革制度框架。

  (2)实施一企一策,抓好混改落地。印发了《关于市属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济宁市国资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市管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支持推进市管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意见》、《市管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等政策文件,明确了混改工作目标、推进方式和保障

  措施等内容。公布了18户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企业和项目名单。市国资委监管各级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到143户。发展了一批重点混合所有制企业,海纳科技成为市国资委系统首家在新三板挂牌企业,济宁城投与南威集团、绿城控股以及济宁能源与上海旗升、北京艾坦姆等成立了合资公司。文旅集团与山东水发集团等3户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鲁泰控股、山东公用上市有序推进。济宁能源引进陕煤集团对物流公司进行增资扩股等。

  (3)健全法人治理机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的通知》,基本完成市、县属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健全了鲁泰控股等股权多元化企业的规范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试行鲁泰化学职业经理人选聘。规范开展董事会向股东会报告工作制度,市国资委每年组织审核市管企业董事会年度工作报告,并对审议问题跟踪督促整改。督促市管企业董事会成立相关专门委员会,并制定议事规则,推进董事会规范运作。制定《关于在部分市管企业选聘外部董事的工作方案》,从省国资委共享人才库为济宁能源、山东公用、鲁泰控股、公交集团4户市管企业选派外部董事6名,充实企业董事会,提升董事会决策水平和能力。外派监事会职责划转市审计局,公交集团委派财务总监,强化审计监督职能。

  (4)持续推进制度优化,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开展企业集团机构岗位人员“三大瘦身”行动。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全员业绩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市管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市管企业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市管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市属国有企业员工招聘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改革市管企业工资增长机制,督促各市管企业进行三项制度改革。推进市管企业集团去行政化,开展了机构、岗位、人员“三大瘦身行动”,市管企业集团总部机构设置均控制在10个以内,精减率最高的企业达到57%、人员编制数均控制在80人以内,精减率最高的企业达到58%,干

  部管理人员配备上更加合理,成效显著。大力推动济宁能源、济宁国投、鲁泰控股、山东公用等实施企业内部重组整合,对三级以下郭仓井田资源开发公司、榆林海源机电装备公司等14户企业进行了吸收合并、清算注销、产权转让。制定《推进17户市属国有企业改制清算工作方案》。稳步推进劣势中小国有企业优化整合和改制退出。

  3.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国有资本布局不断优化

  (1)依托新旧动能重大项目,加快结构战略性调整。印发了《济宁市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坚持以四新促四化,以十强产业为核心,建立了十强产业项目库,并实施年调整、月调度,为全市建立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重点项目库提供了基础。同时为支持国有资本向十大产业以及重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集聚,市国资委建立了市管企业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截至2020年12月底,共入库项目68个,涉及高端装备制造、高端化工、新能源材料、现代农业、文化旅游、重要基础设施等产业领域,计划总投资578.12亿元,截至2020年12月已累计完成投资253.74亿元。

  (2)推动国有企业优化重组,培育特色产业集团。推进国有资本向具有竞争优势的重点大型企业集中,依托济宁能源、山东公用、济宁国投改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整合市县属国有企业资产资源组建文旅集团、土发集团。推进济宁公铁水多式联运及港航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以山东京杭多式联运物流项目为依托,重组整合区域内港口资源,组建济宁港航发展集团有限公司。25户市属企业相继划入济宁城投、济宁国投、山东公用,壮大了企业规模,提升了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保障能力。济宁能源、山东公用、鲁泰控股入选济宁市“510”企业培育工程名单。

  (3)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市国资委立足市管企业资源优势,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

  等十强产业开展招商引资。赴北京、上海、深圳、宁波、西安等地,开展集中招商活动30余次,与中建国际、绿城控股、比亚迪股份、中科院宁波新材料研究所等100余家央企省企、大型民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对接工作。引进中建集团、中国中铁、中国保利、深圳怡亚通、陕西煤化、森达美集团等国内外500强企业与市管企业合资合作,落地艾坦姆高端流体阀、信发液压、精密铸造等高端制造业项目10余个。近年来累计招引市外到位资金30余亿元。

  (4)大力推动招才引智,引进急需高端人才。国务院国资委职业经理人研究中心批复建立全国职业经理人大数据济宁分中心,共享全国职业经理人才大数据,搭建沟通和合作平台,为市管企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智力保障。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以山东鲁泰化学为试点,建立具有刚性约束力和较大激励作用的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市管企业人才引进工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属国有企业员工招聘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市管企业引进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不受增人计划限制,简化程序,鼓励企业加大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引进力度。

  (5)加强企业投资监管,心无旁骛做好主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属企业主业管理工作的意见》《济宁市市属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市管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指引》,依据市管企业主业和投资监督管理办法,研究制订了《市管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公布了《市管企业主业清单》,严控新增投资项目进入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高风险业务和低端低效产业,推动市管企业规范投资管理,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防范投资风险,更好地落实保值增值责任。

  (6)加强产学研合作力度,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印发《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市管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意见》《关于鼓励和支持市管企业实施科技创新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六条措施》《济宁市市管科技型企业实施分红激励工作指引》等文件,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多种方式开展技术创新激励。市国资委与山东大学开展了全面战略合作,成立了高端装备制造研究院。推

  动济宁能源与中国科学院何满潮院士合作建立研究中心、与山东大学共同设立高端装备制造研究中心、山东公用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建设静态熔融结晶实验室、鲁泰控股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合作研发石墨烯高分子复合材料等,将政府的环境优势、企业的资源优势和高校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在平台建设、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文化创新等方面实现了合作共赢。

  4.加强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国资监管效能显著提升

  (1)向管资本为主转变,明确出资人监管权力责任。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了《济宁市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实施方案》,强化了4项管资本职能,精简了19项监管事项(其中取消2项监管事项,下放12项监管事项,授权5项监管事项),优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快实现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的转变。对市国资委行政权利事项和责任清单进行梳理和动态调整,印发了《济宁市国资委出资人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共涉及9大类29项出资人监管权力事项。

  (2)实施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增强国企保值增值能力。以市政府文件印发了《关于印发推进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实施方案的通知》,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印发《关于公布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及改制清算企业名单的通知》,将25户市属企业纳入市国资委统一监管并进行了重组整合。14个县市区全部基本完成县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通过统一监管,实现了国有资本合理配置,增强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能力,推动了市属国有企业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

  (3)不断提升服务效能,落实国资基础管理职责。印发《济宁市市管企业资产转让管理办法》《济宁市市管企业担保管理办法》《市管企业债券发行管理办法》《济宁市市属企业国有资产评估项目核准备案工作指引》《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济宁市市管企业财务决算报告管理办法》《济宁市市管企业财务决算审计工作规范》等基础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了产权管理、资产评估、资产统计、业绩考核等基础管理工作。组织企业编制每年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计划,“十三五”期间上交国有资本收益5.81亿元。完成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企业清产核资工作,全面核实了新纳入企业家底。扎实开展年度市管企业财务决算、全市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和产权登记管理工作。

  5.稳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企发展环境有效改善

  (1)“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顺利完成。截至2018年底,全市“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共涉及15户中央企业、5户省属企业、4户市县属企业,24户企业分离移交任务量共计356642户,已全面完成正式协议签订、资产划转和管理职能移交工作。对3户市属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费用补助共计262万元,于2017年11月拨付到位。

  (2)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市政府成立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设立了5个工作专班,召开全市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推进会议。2020年6月底,济宁市各县(市、区)均与驻地企业签订了移交框架协议。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市应接收移交退休人员9.4万人,已完成实质性移交9.4万人,移交比例100%。

  二、战略分析

  制定战略规划需要深入分析面临的外部环境,本章重点分析宏观环境、主要行业、标杆企业。

  (一)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环境分析

  (1)各国协调合作与博弈竞争并存

  随着以我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国际经济力量对比和世界经济平衡发生深刻变化,现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越来越难以适应世界政经格局变化趋势,存在深刻调整和不断完善的客观需要。在应对疫情过程中,全球多边机制以及国际组织的影响力、有效性面临挑战进一步加剧。

  (2)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要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要聚焦主导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

  (3)构建“双循环”经济发展格局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将使国内、国际市场更好地联通,为中国经济提供更加强劲持续的发展动力。国有企业将成为“双循环”新格局构建中的排头兵,被赋予更多期待与使命。

  2.经济环境分析

  (1)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经济增长、就业、物价总水平、国际收支、金融稳定等主要经济指标基本运行在调控目标之内,显示总体经济基本稳定。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符合6%-6.5%的预期目标。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9%,在3%左右的调控目标范围内。工业生产者价格小幅下降,房地产价格涨幅回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外汇储备保持稳定。2010年—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如下图所示。

  注:(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

  (2)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201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3.9%,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重大区域战略稳步推进,区域协调联动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效,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2.6%。

  (3)内需相对疲软

  2019年经济增长的6.1%中,投资和消费的内需拉动经济增长5.4个百分点,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相对于前几年明显减小。投资从2018年7月份跌入低谷,增长乏力,2019年5月份开始再次减缓,突出表现为制造业投资低迷不振,基建投资增长明显低于预期,满足老百姓美好生活需求的公共设施投资近乎零增长。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增长明显减慢。出口下降叠加内需不足,进口增速下降较快,出现了衰退性贸易顺差。

  3.社会环境分析

  (1)人口总量平稳增长,城镇化率继续提高

  2019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4亿,比上年末增加467万人。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8.5亿,比上年末增加170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5亿,减少1239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0.60%,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

  (2)老龄化进入加速期,造成劳动力供给将继续下降

  “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到2025年,预计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达到20.5%,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接近14.0%,劳动年龄人口将继续减少2000万人左右,比重下降至61.5%。居民消费倾向降低,劳动力成本上升,居民储蓄率降低,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费用负担加重。

  4.技术环境分析

  (1)新技术革命影响世界发展格局并促进高质量发展

  第四次工业革命催生了大数据、3D打印、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行业,中国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领先者,创造出许多新产品与新服务,促进中国高质量发展,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深刻改变社会生产结构,影响未来世界发展格局。

  (2)新科技革命引发产业变革

  第四次工业革命催生了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软件、机器人、互联网等行业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数字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后,创造出了许多新产品与新服务。行业之间相互渗透、融合,以制造为主的企业进入到服务领域,从而转型为提供解决方案的服务商,而信息企业则利用大数据技术进入到制造领域,进而开发出新产品。

  (3)科技革命促进高质量发展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迫切需要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重大创新添薪续力。科技将作为促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多产业注入新的血液。

  (二)行业分析

  1.煤炭行业分析

  (1)我国煤炭生产和消费仍占主导地位

  2019年,从能源生产结构来看,原煤是我国主要生产能源,约占能源生产总量的69.3%;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我国仍以煤炭消费为主,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7.7%。

  自然资源部发布的《中国矿产自然报告(2019)》显示,2018年我国煤炭查明

  资源储量为17085.73亿吨,同比增长2.5%,如下图所示:

  图1-2中国已探明煤炭储量(单位:亿吨)

  (2)山东省煤炭省内自给率低

  2019年,山东省煤炭产量为1.18亿吨,而消费量达4.27亿吨,高耗能产业耗煤量大,火力发电+供热耗煤占煤炭总消费量一半以上,省内供求缺口较大(3.09亿吨),且省内煤炭产量呈下降趋势,主要依靠外省调入和进口解决煤炭缺口。尽管目前山东省严控煤炭消费量,但煤炭消费基数大,且省内不断压减煤炭产能,未来山东煤炭省内自给率仍将保持较低水平。

  (3)煤炭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2020中国煤炭企业50强入围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达4.15万亿元,同比增长4.8%,海外营业收入占比为5.78%。2020中国煤炭企业50强中,前12家企业上榜世界500强,较上年增加1家,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首次登榜。12家企业的营业收入、净利润、煤炭产量分别占2020中国煤炭企业50强的71.81%、67.97%、67.66%。

  (4)煤炭行业向清洁化、绿色化、低碳化发展

  环境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煤炭企业转型发展光伏、氢能等清洁能源,煤炭清洁化、绿色化、低碳化趋势将进一步增强,贯穿于煤炭开采、加工、利用、转化、综合循环等整个产业链,实现高碳能源的低碳化利用、绿色发展、清洁高效发展、可持续开发利用。

  (5)煤炭开采智能化、自动化程度将不断提升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的《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2030年我国智能化开采重点煤矿区要基本实现工作面无人化,全国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5%;到2050年全面建成安全绿色、高效智能矿山技术体系,实现安全绿色、高效智能化生产。根据煤炭行业发展的特点,结合国家层面

  规划要求,“2030年重点煤矿区基本实现工作面无人化”智能化开采目标。“十四五”煤炭智能化开采将进入重要发展阶段。

  (6)供给侧改革深化下煤炭产业整合加速

  为提升上下游产业融合度,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的意见》中指出支持发展能源联营;支持煤炭与煤化工企业兼并重组;支持煤炭与其他关联产业企业兼并重组,即鼓励开展煤炭产业与下游电力、煤化工、钢铁、运输等的纵向整合,加强上下游产业深度融合。

  (7)煤炭产业发展实现纵向一体化,发展煤化工循环产业,提升煤炭综合利用水平

  神华、陕煤化、山能等国内煤炭巨头的产业链都已延伸至煤化工板块,进行煤炭深加工,减少碳排放,促进现代煤化工产业,实现煤炭业务纵向一体化、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成为行业趋势。由煤制甲醇(CTM)到甲醇制烯烃(MTO),从而实现一体化发展,有利于降低经营风险,提升企业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环保升级,促进现代煤化工产业良性发展;有利于减少原油消耗,提高国家能源保障水平。

  (8)“一带一路”给我国煤企带来新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进一步拉动钢铁、有色等高耗能产品的需求,继而拉动对煤炭的需求,缓解国内煤炭产能过剩的压力。“一带一路”沿线中不少国家煤炭资源丰富,有广阔的煤炭市场,国内煤炭企业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煤炭市场。

  (9)我国能源结构持续调整带来长期挑战

  国家积极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鼓励以非化石能源发电替代燃煤发电。根据国家能源规划,到2030年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重将达到20%左右,将有7.5亿吨煤炭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

  2.电力行业分析

  (1)我国整体上电力供应能力不断加强

  2012-2019年,全口径发电量不断增加。2019年全口径发电量为7.33万亿千瓦时,比2018年增长4.7%。2019年山东省发电量稳居全国之首,发电量排在前十的省份如下图所示:

  在火电发电方面,2019年全国发电量排在前十的省份如下图所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7142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其中,水电1153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火电5165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风电357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0%;核电348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3%;太阳能发电117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3%,如下图所示:

  (2)国家政策促进电力行业快速发展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促进了电力行业快速发展,提高了电力普遍服务水平,初步形成了多元化市场体系,电价形成机制逐步完善。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科学合理引导新能源投资,推动光伏发电产业健康有序发展,2020年3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2020年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公布了2020年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

  (3)数字化发展改变未来能源商业与运营模式

  以“大云移物智”(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与能源革命深度融合。借助数字化手段,能源资源可实现智能化分配,能源效率有效提升,能耗成本大幅下降。从“智能电网”到“能源互联网”,数字化渗透至电力生产、输配、经营以及管理等各个环节。未来十年电力行业产生的海量数据将有效联动,进一步提高整个电力网络的运行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4)清洁化发展促进能源结构转型

  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能源从高碳发展向低碳乃至零碳发展模式的转变。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我国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因此,积极的能源政策促进能源向清洁化发展。中国低碳发电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可再生能源成本日趋低廉,将影响中国电力供给的格局。煤电在未来一段时期仍是中国最重要的发电来源,但是份额逐渐下降,并于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更为严格的环保政策的实施与碳税、碳排放交易的压力将迫使部分煤电企业致力于开发更清洁高效的煤电。

  (5)丰富的参与权与选择权改变能源格局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分布式储能及柔性负荷等大规模发展,将大幅度改变全球和中国能源格局。分布式能源通过模块化或小型化技术,使用户能够在本地发电,结合储能更可以调整使用时间,脱离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供电模式,通过数字化和智能终端设备有效提升能源效率。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为核心的能源“透明化”,共同探索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区块链技术在能源型电力中的使用也将成为电力行业透明化主要推动技术,将引领世界能源转型。

  (6)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机遇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同各地电力企业深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放开发用电计划,不断提高电力交易市场化程度,有效推进了电力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输配电价改革、市场化交易和减税降费,降低实体经济用电成本,大幅提高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同时,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加快煤电企业重组整合步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7)可再生资源和新能源在整个电力装机中所占的比例提高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19年,全国包括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山东大力推进煤炭、煤电去产能,全年压

  减煤炭产能875万吨,是国家下达任务的5.4倍。截至2019年底,山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3624万千瓦、同比增长20.7%,占电力总装机比重达到26.6%、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煤电装机降至9604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比重降至70.5%,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

  3.港航物流行业分析

  (1)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稳步上升

  我国港口规模和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多年来稳居世界第一。2019年,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2893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520个;有40个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亿吨,武汉、铜陵、池州、苏州内河四个港口吞吐量超过9000万吨;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39.51亿吨,其中,沿海港口完成91.88亿吨,内河港口完成47.63亿吨。

  (2)山东省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

  山东是沿海港口大省,2019年,山东省沿海及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16.11亿吨,位居广东外的全国第2位。山东省拥有三个超4亿吨大港(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2019年,三港货物吞吐量分别为5.77、4.64、3.86亿吨,三大港分别占全省吞吐量35.8%、28.8%、24%,合计88.6%。此外,山东省还有潍坊港、威海港、东营港、滨州、济宁等中小港口,吞吐量介于3000-6000万吨之间。

  (3)港口行业资源整合稳步推进

  “一省一港”可能成为最后的港口整合格局,但同时更小范围的区域层面的港口资源整合也在加速推进。2019年,大连港集团和营口港务集团挂牌成立辽宁港口集团;山东港口集团在青岛挂牌,齐鲁沿海的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和渤海湾港四大港口整合为一;唐山市国资委100%控股唐山港口集团,整合唐山港口实业集团和曹妃甸港集团。

  (4)港口物流呈现综合化、数字化、智慧化趋势

  港口物流融入供应链物流大体系,成为集生产、流通、销售的物流综合体;港口物流通过基础设施及信息化、智能化的布局,智慧化平台的建设,实现集生产管理、作业监控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平台;港口物流通过废弃物物流的产业化、减量化、无公害化和资源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5)港口服务趋向于产城、区港一体

  港口物流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影响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港口物流通过供应链结构的设计,由运输+服务成为物流中心,既提高有形商品的集散效率,又集聚有形商品、技术、资本、信息于一体,成为综合枢纽,融合城市经济发展。通过港口与物流园区的建设,实现产城,区港经济一体化,功能及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6)港航物流运输结构调整带来内河运输机遇

  2020年7月,交通运输部召开的全国运输结构调整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多式联运枢纽站场和集疏运体系建设;要充分发挥铁路和水路的比较优势,持续提升铁路运输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水路运输组织,加快形成合理比价关系。

  (7)港口物流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物流活动产生的各类废弃物是一种资源,废弃物物流是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回收物流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系统,废弃物物流的产业化、减量化、无公害化和资源化,是维护企业生产经营和社会再生产的保障。绿色物流也是港口物流未来发展趋势之一。

  4.金融行业分析

  (1)中国已经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完整的金融体系

  现有金融体系主要是由中央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商务部、各级政府金融办管辖的金融分支机构及互联网金融机构组成,涵盖了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外资、侨资、合资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由“一行三会”监管的金融分支机

  构称为传统金融机构,不受“一行三会”监管称为类金融;类金融是现代服务业的一支新生力量

  。中国现有金融体系框架如下图所示:

  (2)中国金融体系一直在持续改革与进步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金融业的改革步伐明显加快。2003年4月,中国银监会正式对外拄牌,专门履行银行业监管职责,中国金融管理“一行三会”的格局形成。2003年12月16日,中央汇金公司成立明晰了国有银行产权,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督促银行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建立起新的国有银行的运行机制;2004年6月《证券基金投资法》正式颁布实施;同年第三方支付金融出现。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7年开始,P2P、小贷、融资租赁等机构数量快速增长;2012年,证监会召开券商创新大会,鼓励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发展资管业务,银证、银基登上舞台,大资管黄金时代开启。2018年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职能也相应合并;金融体系逐渐走向完善,且向着多元化趋势迈进。

  (3)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亟待转型

  金融科技应用将加快落地,线下金融场景受到严重冲击,导致线上场景探索加速,后疫情时代,线上金融场景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新兴业态蓬勃发展,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亟待转型。后疫情时代,融资需求也有较大幅度增长的机会,短期内最突出的是与防疫工作密切相关的医疗、卫生、健康、居民生活必需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等领域,以及为防疫催生的家庭办公、网络娱乐、网络教育、电子商务、智能技术等科技创新领域。新的业务领域考验金融机构服务能力的转型。

  (4)金融行业的产品创新成为未来成功的关键

  金融行业要明确以客户需要为主导的市场定位,根据客户需要进行细分市场的选择,并提供特色金融服务,同时围绕定位重塑组织机构和营销系统。针对客户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服务渠道或平台为其提供个性化、创新性产品,以及推出

  跨产品线、跨部门的整体金融服务方案等,通过进行产品的创新,进而提升价值的创造。

  (5)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产融结合及融融结合

  产融结合:以金融资本为手段推动产业资本的发展,以产业的发展促进金融业务的深化。实体业通过现金流或业务收入形势支持金融发展和金融资本的聚集,实现产业规模与效益的扩张,提升产业竞争力。

  融融结合:致力于打造“客户-平台-资产”的金融闭环生态,实现资金流在闭环生态中的循环流转。融融结合的业态以金融为主,金融板块内部互相组合,实现协同效应,通过投资的方式控制实体产业并运营实体产业。

  (6)金融科技应用加速带来金融行业发展新机遇

  现代金融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始终紧密相连。从“IT+金融”到“互联网+金融”阶段,再到现在我们正经历的“新科技+金融”,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技术的迭代,在现阶段,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无论是对于金融行业从业者和监管者而言,都带来了重大机遇。具体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多元化服务、随时随地的客户体验、全面数字化的银行运营以及“金融+非金融”生态圈的打造等方面为银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新方向。

  5.公共事业行业分析

  (1)公共事业项目分为经营性项目、公益性项目和准经营性项目三类

  公共事业项目分为经营性项目、公益性项目和准经营性项目。经营性项目由企业投资和管理,获得经营收入,消费者按价消费。公益性项目由政府投资,进行企业化经营管理,获得财政补贴,消费方式为无偿消费。准经营性项目由政府或企业投资和经营,获得部分收费收入,消费方式为补贴消费。按照产业链来分,基础设施建设总体可分为融、投、建、管、养五大部分,即项目融资、项目投资、规划建

  设、运营管理、养护管理。

  (2)公共事业投资是中国拉动经济增长的有力引擎

  中国秉承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论,在改革开放以来,始终把公共事业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力引擎,实现了基建发展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增长。伴随着中国未来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要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一是建设主体进行了更为清晰化的划分,政府、政府主导的投融资平台、市场化公司三类主体开始呈现较为清晰的分工;二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环境更为严峻,融资模式变得更为多样化,各地投融资平台的资产证券化开始大幅增加,投融资平台的发展模式呈市场化趋势。

  (3)公共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政府债务风险

  目前,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具有“定位不清晰、公益性项目缺乏、经常性融资渠道、投资回收与退出机制不健全、投入与收益不匹配”等特征,导致国有大型投融资平台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建设任务,因此也导致了债务急剧扩张、还款能力不强等政府债务风险的出现。

  (4)公共事业项目寻找合适的融资渠道至关重要

  公共事业类企业由于其偏向公益性质,导致资金来源不稳定,往往缺乏经常性融资渠道。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行政性收费制度的改革,政府对政府投融资平台目前已逐步断资。原来的各种收费性基金、政府经营性资金和常规融资渠道均已难以构成政府投融资平台稳定的融资来源,迫使其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和选择,需要寻找可靠的、长期的、稳定的融资渠道。

  (5)公共事业项目投资回收与退出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很多公共事业项目投资回收渠道与退出机制不健全,导致政府投融资平台难以收回先期投资,缺乏后续资金逼迫其成为被动的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公司。一是投资难以收回,回报率低;二是投资决策不科学,投资效益差;三是产权

  不明晰,资产价值难以确定;四是退出机制极不健全;五是企业与投资公司之间债权软约束;六是股权转让渠道不通畅。

  (6)公共事业项目投入与收益不匹配

  城市基础设施投入有城市道路与交通、市政公用设施、仓储、环境保护和绿化等。城市道路与交通的建设内容有:道路、桥梁、客运设施、交通监测设施,其资金需求量大、收益较小。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内容有:消防系统,管网,给水、排水防洪、污水排放监测、燃气、热力、电力、通讯、广电设施,其资金需求较大、基本没有收益。

  6.文化旅游行业分析

  (1)文化旅游行业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旅融合是振兴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推动文化自信的过程当中,文旅融合被赋予了新的历史意义。

  (2)我国文化旅游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

  当前我国文旅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贡献日益增长,已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文化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10.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5%,继续保持高于GDP增速的较快增长。旅游直接就业2825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87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31%。

  (3)我国旅游景区收入主要依赖门票

  文旅行业主要通过景区经营、旅游地产、旅游项目开发收益、文旅商品销售盈

  利,目前我国旅游景区多为"围景建区、设门收票"的商业模式,对门票收入依赖严重。以景区模式运营,除门票收入外,住宿、餐饮、购物等业态收入也是盈利来源,未来文化旅游发展将由以景点建设为主向产业链条延伸转变、由发挥经济功能向提高综合效能转变。

  (4)我国文化旅游行业未来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国家未来将文旅行业作为战略产业来发展,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将推动文旅行业快速增长;我国人均收入的提高给旅游消费结构带来新的变化,带来新的旅游消费增长点;国家鼓励民营资本参与文旅行业的开发,鼓励通过市场化运作盘活旅游经济;在新基建带动下,将促进文旅产业数字化、融合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提升产业的效率、效能和效益。

  7.制造行业分析

  (1)制造业关键器件和核心技术缺乏足够竞争力

  我国制造业大部分位于产业链中低端,从事原材料的基础生产加工及零件组装,产品利润低,附加值不高,在关键器件和核心技术上处于劣势,难以维持可观的经济增速。

  (2)环渤海地区具有较好的制造业产业基础

  环渤海地区借助地区资源与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核心区域”与“两翼”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近年相关政策对3D打印产业支持力度大,产业快速发展,聚集了一批企业;山东各区域发展重点开始布局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3)制造业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制造业由简易工具设备向智能自动化设备发展。企业从最初依赖简单作业工具进行无动力驱动、结构简单的加工制造,逐步转变为依靠工业机器人、数字化生产线进行人机协作的高端智造,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模块化、数字化、智能化、轻量化、精密化、绿色化、信息化、柔性化。

  (4)国家出台多项利好政策,促进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2020年5月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明确强调了要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创业投资。而智能制造、5G、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再次成为报告焦点,强调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在“十四五”规划中,编制重点包含了新基础设施保障、现代产业体系、十大新经济形态等,将对高端制造在未来5年期间进一步的高速稳健发展产生利好政策影响。

  (5)产业转型升级为我国制造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明确强调要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创业投资,而智能制造、5G、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再次成为焦点,推动了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2020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新基建”的范围,强调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6)制造业面临来自市场、人才和成本三方面的压力

  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制造业已经陷入增长瓶颈,急需寻找新发展方向,化压力为转型动力。当前企业面临的市场压力主要为产品多样化、需求多样化、市场多样化、竞争激烈化,企业要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和商业创新方向,由“微笑曲线”的低端向价值链更高的位置转变;在人才压力方面,加强制造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对接,提高传统产业人才素质;面对劳动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税收成本高的成本压力,企业精益生产降低成本。

  8.现代服务行业分析

  (1)我国现代服务业经济规模稳中有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部分年份有波动现象,但总体呈平稳上升趋势,近年占比已超过50%;服务业基础建设投资额一直保持增长态

  势;服务业内部结构有所改善,传统服务业稳中有降,现代服务业稳中有升。

  (2)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服务业极大地带动了以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新兴服务业为产业取向,服务创新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新一轮产业转移中,产业融合发展态势日益明显,实现东中西部地区渐次轮动发展,重点推动传统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硬件生产与软件开发融合发展。

  (3)消费规模的扩大将为服务业较快发展供给更大的市场空间

  伴随着消费规模的快速扩大,服务业具备了更大的市场潜力与市场空间。一是消费增长潜力巨大。新增消费不断加大+消费总规模逐步扩大;二是我国由工业大国走向服务业大国的趋势正在形成。2013年服务业占比已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近年服务业增长值以年均两位数增长,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正在产生重大变更,未来服务业规模仍有望实现倍增。

  (4)现代服务业分化与融合趋势明显

  伴随着技术进步、生产专业化程度加深和产业组织复杂化,制造业内部的设计、研发、测试、会计审计、物流等非制造环节逐渐分离,形成独立的专业化服务部门,如信息服务业、物流业等。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得益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突破,为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5)经济结构调整与服务业深化改革带来重大机遇

  我国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升级对国内旅游、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发展的带动效应正逐步显现,推进产业融合、制造业服务化的效果也在逐步释放;服务业改革深入推进,带来服务业发展活力。科研、教育、文化等行业中营利性服务单位的市场化进程将加快,由此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壮大。

  (6)经济增速放缓与通货膨胀造成巨大挑战

  世界经济与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从市场信心等方面制约服务业投资的增长,间

  接影响国内物流、贸易等服务需求的扩XXX我国服务贸易和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成本推动和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仍在,直接制约服务业需求和投资的扩张,导致部分小微企业将原先的服务外包转向服务自给,压缩服务业市场需求。

  9.产业园区行业分析

  (1)产业园产业链参与主体不断丰富

  截至2019年10月,我国共有各类国家级开发区628家;共有省级开发区2053家;共有各类产业园区15000多个;共有168家国家级高新区,分布在30个省市(仅西藏暂未设立国家级高新区)。其中,江苏、广东、山东三个地区的高新区数量最多,三地合计占比26.19%。2019年全国产业园区总体状况为:国家级开发区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数量最多,达到224家;其次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数量为201家和135家;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与其他类型则数量较少,分别为19家和23家。

  (2)我国产业园生态逐渐健壮

  产业园区对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度高,2019年,产业园区对整个中国经济的贡献达到30%以上,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助推器。近几年,以高新开发区、经济开发区为代表的主要产业园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占据了全国产业园的大部分产值贡献,如下图所示:

  (3)园区增长方式进行战略转型和升级

  增长方式由注重规模向更加注重发展质量转变;资源配置由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化发展转变;产业结构由以制造业为主向制造业和专业服务业相结合转变;环境建设由相对注重硬环境向更加注重软环境转变等。

  (4)园区产业开始“瘦身”与“增高”变革

  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战略的大背景下,推动产业提质升级是园区“二次创业”的根本。园区产业变革总结为两个词——“瘦身”和“增高”。“瘦身”主要体现

  在产业门类上,就像很多成功企业进行业务重组或聚焦一样,现在很多园区都需要进行产业整合,结合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和产业发展动向,对园区现有产业进行“整理、优化、升级”,确立园区的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打造产业链经济。“增高”主要体现在产业提升上,对于不同的园区,由于其发展情况不同,产业提升的方向也有所差异。

  (5)产业园区向综合城区演变

  随着产业园区的演化和发展,园区承载的功能日益多元化,大量城市要素和生产活动在区内并存聚集,从而推动了产业园区的城市化进程,园区经济与城区经济逐渐走向融合。园区战略转型,从单一生产型的园区,逐渐规划发展成为集生产与生活于一体的新型城市。同时,公共服务平台成为竞争利器,随着园区经济的深化发展,园区开发已逐渐从孤立的房产开发走向综合的产业开发,从片面的硬环境建设走向全方位的产业培育。

  (6)园区开发(产业地产)商逐渐崛起

  在我国的产业园区开发建设中,市场化的园区开发商正在成为一个活跃的群体。其一,国际园区开发商活跃。其二,张江高科等老牌园区开发商寻求外延式扩张,合作及合资创办主题园区。其三,民营园区开发商崛起。绿地集团等房地产公司,利用房地产开发与园区开发的业务关联性,也纷纷介入园区开发业务。

  (7)产业招商工作更具精细化

  产业招商的精细化运作关键在于两点:一是精准定位,明确产业客商类型,建立产业项目信息库,进行定向式招商;二是系统运作,围绕产业招商构建全方位的服务能力,细化产业项目招商的流程和规范,使整个招商工作更具系统性和有序性。

  (8)园区趋向品牌化和“连锁经营”

  创精品园区,建品牌园区,已成为各地政府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园区的品牌

  建设,其实从园区规划启动之初就已开始。将园区品牌细化为环境品牌、产业品牌、企业品牌、服务品牌、文化品牌等,特别是服务品牌和文化品牌,更需要做精、做深、做出特色。

  (9)产业资本战略推动园区战略

  为推动园区的发展,很多园区开发商定位为产业投资商,以较少的资金撬动更多的社会化资金形成大资金池,以土地入股、物业入股、产业投资基金等多种形式投资园区企业,形成“资本运作——园区开发——产业集聚”的良性循环,资本运作成为园区开发的撬动杠杆。

  (10)产业园区从招商引资到招商引“智”

  很多产业园区在

  “招商引资”的同时,正加快“引智招商”,积极吸引科研院所、科学家工作室、博士后工作站等落户园区。随着园区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人力资源在园区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的主要驱动力就是批量人才的集聚,如生物医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

  (三)标杆分析

  1.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1)公司概况

  中国神华是由原神华集团公司独家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1月8日。中国神华H股和A股股票分别于2005年6月15日、2007年10月9日在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交所上市。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神华资产规模5570亿元,有38家二级企业(其中全资21家,控股17家),职工总数7.5万人,总市值为50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04亿元),是世界最大的煤炭上市公司和世界第四大综合性矿业上市公司。

  煤炭业务:核定产能3.3亿吨。其中神东矿区具备2亿吨清洁环保煤生产能

  力,各项生产、技术、能耗、环保等指标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电力业务:投运总装机容量3130万千瓦,其中燃煤发电3022万千瓦、燃气发电95万千瓦、水电13万千瓦。公司大力推动清洁发电,目前公司常规煤电机组全部实现超低排放。

  铁路运输:铁路总里程2155公里,年运输能力5.2亿吨,是中国第二大铁路运营商。其中,从神东矿区到黄骅港的铁路专用线——神(朔)黄铁路,是

  “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

  港口:拥有黄骅港、天津煤码头和珠海高栏港,设计吞吐能力2.5亿吨。

  航运:拥有货船40艘,载重规模218万载重吨。

  煤化工:包头煤制烯烃生产能力约60万吨/年,主要产品为聚乙烯、聚丙烯及少量副产品,拥有国内首创的大规模甲醇制烯烃装置(MTO)。巴彦淖尔能源公司拥有120万吨/年焦化生产能力。

  (2)发展战略

  ①围绕煤炭的清洁开发、清洁发电和清洁转化。促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快风光核氢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走绿色、清洁、低碳发展之路。

  ②把低成本作为企业的核心经营理念。强化成本管控,持续提升企业整体盈利能力。

  ③调整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着力发展新能源、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轻资产”运行模式,提高资产周转效率和盈利能力。优化资产结构,从增量扩能向调整存量与做优增量并举转变。

  ④实现资源共享,强化协同效应。提升产业链抗风险能力。

  ⑤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投入、研发、转化、应用机制,培育新的产业增长极。科学匹配企业投资规模与融资能力,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3)经验借鉴

  ①发展清洁能源。中国神华加快风、光、核、氢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走绿色、清洁、低碳发展之路。调整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着力发展新能源、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②多元化经营。以煤炭采掘业务为起点,利用自有运输和销售网络,以及下游电力和煤化工产业,推进跨行业、跨产业的纵向一体化发展模式。多元化经营可以抵御煤炭需求疲软,煤价下行及电价下调的不利影响。

  ③坚持科技创新。中国神华在煤炭开采、安全生产、煤炭清洁燃烧、清洁转化、节能环保等领域已经形成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技术方面处于国内行业领先水平。

  2.徐州港

  (1)公司概况

  地理与交通位置:徐州港位于江苏省徐州北郊,京杭大运河的南北两岸,交通条件便利;腹地内公路、铁路、水路已形成网络,港口公路与206国道、104国道相接,铁路与京沪铁路、陇海铁路、津浦铁路、苏北铁路等相接,通过公路、水路、铁路连接华东地区的重要物流中心。

  地位:徐州港是京杭运河上最大的港口,是交通部确定的全国28个主要内河港口和全国内河十大枢纽港之一。徐州港以徐州、豫东、淮北、鲁南等地区为经济腹地,是“北煤南运、西煤东输”重要的中转基地、淮海经济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物流节点、徐州国家级综合运输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批国家应急煤炭储备点之一和交通部节能减排主题示范企业。

  主要业务:徐州港下辖万寨港、邳州港、双楼港、孟家沟港、金港大酒店和徐州能源等多家经营性公司,建有华东煤炭交易市场,其中万寨港区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内河煤港。万寨港以煤炭中转配送为主,集装箱和杂货物流为辅,主要业务范围:煤炭贸易、市场交易、物流金融、电子商务、信息服务、货物代理、餐饮服务等。

  (2)发展战略

  ①突出港口战略性工程及载体建设。突出港口战略性工程及载体建设,加快双楼作业区通用码头工程、邳州作业区搬迁工程、顺堤河作业区码头二期工程及三条铁路专用线等战略工程建设。完善港口集装箱江河联运体系,推动与“三西”地区煤炭主产区运输专列、与中亚“五定”班列的衔接、与淮海经济区公路货运场站的对接。

  ②加强多式联运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壮大铁水联运规模,重点加快港口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步伐,培育促进铁水联运由单一煤炭品种向粮食、集装箱等多货种转变。推动区域港口铁水联运合作共赢发展。同时,加快构建江海河联运体系,完善江河联运体系。加快发展内河港口集装箱运输,向东对接沿海连云港等国际开放海港的国际物流体系。

  ③提升对外开放和综合服务水平。扩大开放领域,形成“东拓西联、南北贯通”的开放格局,向东对接沿海连云港等国际海港,向南通过京杭运河对接长江经济带地区,向西即通过铁路国际通道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促使徐州港尽快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内河开放枢纽大港。以综合型、特色型港口物流园区建设为基础,打造区域性物流载体,发展一批具有区位优势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拓展港口物流服务功能,完善港口物流服务体系,形成物流产业集聚效应。

  (3)经验借鉴

  ①注重规划,一港多点。徐州将陆路港、内河港、保税港、航空港等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建设集运输物流、展示仓储、进出口贸易、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总部经济于一体的国际陆港。同时,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兼顾生产、生活、生态三方因素,加强陆港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的衔接。

  ②整合港口资源,优化组合。走规模化、集约化之路,实现强强联合,港港

  联合,港航联合。

  ③构建物流体系。依托中欧班列和连云港港口,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物流联系,在制造、进出口、仓储、商贸等产业加强国际合作,在交通连接、产业规划等方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④港口多元化发展。2013年投产后,徐州港以仓储中转、煤炭贸易、托盘代购、洗选加工、信息服务五大系统为联动,突破了单一煤炭中转服务,开展钢材、建材、陶土、粮食、玻璃等多元化经营业务,形成成熟的仓储、加工、中转、贸易等供应链集成化服务。

  3.苏州港

  (1)公司概况

  地理位置:苏州港位于长江下游的南岸河段,西起长山(张家港与江阴交界处),东至浏河口南(太仓与上海交界处),东南紧邻上海,西南为经济发达的苏、锡、常地区,近国际航线,是长江出海口的天然良港。

  历史:1968年,张家港港区建港;1992年,太仓港区开发建设;同年8月,常熟港区动工兴建;2002年,原张家港港、常熟港和太仓港三港合一,组建为苏州港。

  交通优势:铁路方面,沪通铁路、沪宁铁路(包括规划中的沪宁调整铁路)、和规划中镇(江)南(翔)铁路、太仓港经沪通铁路一期、宁启线、新长线连接陇海铁路,联络京沪线、沪杭线;公路方面,疏港高速公路、沪宁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苏嘉杭高速公路、沿江高等级公路、312国道、204国道。

  主要业务:张家港港区拥有集装箱、件杂货、散货专业化的码头,与世界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多个港口有货运往来,可承接进出口货物的装卸、仓储、中转、运输、理货、代理、贸易、船舶拖带、代理、供应、集团工程建设监理、机械设备修造安装、集团服务、信息、租赁等;太仓港区已开通集装箱航线

  200条(班),其中外贸直达航线25条(班),外贸内支线40条(班);沿海内贸航线52条。

  (2)发展战略

  苏州港发展定位:沿江基础产业的配套港,长江中上游大宗货物的中转港、长江流域集装箱干线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组合港。

  苏州港的发展目标:以集装箱、能源和原材料运输为主,大力发展港口物流和临港产业,逐步发展成为布局合理、能力充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高效、安全环保的现代化综合性港口。

  (3)经验借鉴

  ①拥有发达的航线。苏州港地处长江入海口的咽喉地带,发展了内贸航线、近洋支线和外贸内支线三类航线,是中国重要集装箱干线港之一。

  ②完善的港口物流基础设施。苏州港已建成各类生产性泊位298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30个,形成了以25万吨级为龙头、5-7万吨级为骨干、万吨级以上泊位为主体的高等级码头群。

  ③高度专业化的港口分工体系。太仓港区主要经营集装箱业务,着力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集装箱干线港;张家港区以散杂货业务经营为主,着力建设中国最大的木材进口港、大宗散货江海联运中转港、钢材及装备出口基本港;苏州港区在做好传统港口装卸的基础上发展港口物流、港口金融、港口产业、港口商贸、港口信息,港口新能源。

  ④“一港三区十四个作业区”协同发展。太仓港作为苏州港的核心港区,以集装箱、石油化工、矿石、件杂货为主要货种,目前已开辟集装箱航线203条;常熟港区已开辟航线33条;张家港港区拥有集装箱班轮航线44条,粮食、红酒、羊毛、棉花、肉类五大特色货种进口量持续位居江苏省同类口岸之首。

  ⑤融入长江经济带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近年来,苏州港参与并融入推

  进长三角港航一体化发展六大行动:内河航道网络化行动;区域港口一体化行动;运输船舶标准化行动;绿色航运协同发展行动;信息资源共享化行动;航运中心建设联动化行动,优化了港口功能布局,提高了港口资源利用效率。

  4.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公司概况

  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郑煤机”)始建于1958年,是一家煤机研发制造和汽车零部件制造双主业融合发展的国际化企业,同时涉足装备制造、服务、金融、商贸等领域。2019年营业收入25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亿元,资产总额297亿元。2019年研发投入13亿元,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5.16%。研发人员2014人,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11.69%。

  (2)发展战略

  ①战略定位国际化。抓住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国际化大型企业集团。

  ②公司治理市场化。结合国家政策导向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建立市场化运作的董事会,深入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

  ③产业布局高端化。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促进各个产业板块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打造世界一流的成套煤机装备供应商和服务商,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汽车零部件企业。

  ④人力资源全球化。以“创新、开放、包容”为理念推行人才兴企战略,打造科学的人才培育开发体系、清晰的人才晋级通道、合理的薪酬体系。

  (3)经验借鉴

  ①加大研发投入。学习郑煤机集团往价值链中高端发展,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提高研发费用比例,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

  ②加强营销和服务。学习郑煤机集团全国布局的营销策略和“煤机4S”的服务模式,做好产品售前售后服务,布局国内国外市场,往价值链中高端发展。

  ③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搭建公司人才战略和各项职能战略,提高公司的综合实力。

  5.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

  (1)公司概况

  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位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5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工业服务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五大产业。园区呈一轴、两片、多组团布局,“一轴”即沿细河规划带状公园,构建连续的公共开敞空间,并串联起商业、教育、科研等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东西贯穿的公共服务轴;“两片”即沈阳四环路以西的生产功能片区,四环路以东的服务功能片区;“多组团”即两个功能区内多个功能组团。生产功能片区主要打造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汽车制造、工业服务、战略新兴产业等组团;服务功能片区主要打造总部基地、教育培训、居住配套、国际商务等组团。

  (2)发展战略

  发展定位:园区发展定位为拉动沈阳市转型发展的新引擎;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战略合作试验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区;国际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创新驱动和绿色集约发展引领区。

  发展目标:到2025年,园区将建成集研发、设计、生产、服务于一体的国际级制造业集聚区,引进一批知名装备制造企业、德国及欧洲中小企业特别是行业领军企业,力争德国及欧盟企业达到50%以上,在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人才培养、园区管理等方面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3)经验借鉴

  ①中德装备园定位高端化,追求高质量发展。从“规划引领”入手,按照新发展理念,全面梳理完善园区总体规划和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以

  及市政管线综合等专项规划。

  ②通过构建新型服务生态体系。打造一流国际化营商环境,带动区域内基础设施和各种功能服务配套的持续优化,为区域产业成长打开了新空间。

  ③实行智慧化、低碳化、服务化、平台化、国际化、智能化的园区运营。

  6.故宫博物院

  (1)公司概况

  故宫建立于1420年,至今已存在600年;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建立在明清两朝皇宫—紫禁城的基础上;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占地112万平方米;故宫博物院目前拥有186万余件珍贵馆藏,占全国珍贵文物的41.98%;2018年,故宫博物院的游客数量达到1700万人,是全世界来访观众量最大的博物馆;2018年,故宫博物院门票收入超过8亿元,文创产品收入超过15亿元。

  (2)发展战略

  ①故宫坚持持续创新。2010年,门票是故宫的主要收入来源,线下产品销量小,游客流量转换率低;2010年11月,故宫首家官方授权网店正式上线;2014年8月1日,故宫淘宝微信公众号发布《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从此故宫“卖萌”形象深入人心;陆续推出故宫胶带、“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奉旨旅行”行李牌等产品;2016年7月,名为“穿越故宫来看你”的魔性H5在朋友圈刷屏;2016年,故宫淘宝被网友评为“十大原创IP”;2018年,故宫文化创意馆推出了眼影、腮红、口红等彩妆产品,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研发共计11,936种;2019年元宵节,故宫首开夜场,将一些古建筑打亮,举办”上元之夜“活动,展示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作品。

  ②故宫坚持多元化合作战略。故宫IP开发同时采用了自营、合作经营和品牌授权等方式,文创产品丰富多元,坚持将传统文化和日常生活相结合的主线,同

  时布局了线上和线下渠道;为了尽可能的扩大产品销量,故宫将所有的社交媒介和电商平台连接起来,然后进行无缝对接,最大限度的减轻了购物流程的繁琐性。

  ③把文物保护好,让更多的人看到。故宫是一个国家级宝库,所有东西都是民族瑰宝,责任重大。在单霁翔老先生上任之前,历代院长都是选择把故宫中的文物封起来,减少开放面积,文物展出率基本上是0%。只有把文物展示给更多人看,把文物所承载的文化价值传递给更多的人,文物才有它活的价值,才有尊严,有尊严的文化遗产才能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

  (3)经验借鉴

  ①管理持续创新。单霁翔老先生管理故宫后,采取了多项管理创新手段,故宫的开放面积在不断地扩大,古建筑可观赏性不断提高,故宫承载能力不断提升,逐步提升故宫博物馆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②运营持续创新。成立世界上第一个文物医院。成立了故宫文物医院,院舍长361米,汇集了200名文物医生;3年大整治带来了3年大开放。故宫博物馆开放面积每年增加10个百分点,从2014年的52%到今天的80%;建设数字博物馆。技术设备先进,项目原创探索、尝试新技术。运用了VR虚拟现实技术、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等新技术;打造了多款故宫博物馆app,加大英文、外文网站的建设。

  ③文创产品品牌定位精准。文创产品需要多元化、亲民化、年轻化、娱乐化,近年故宫文创系列的舆论焦点和爆款产品迭出,为古老文化IP注入新活力。故宫产品可以分为萌化产品和雅化产品。萌化产品多以呆萌和可爱为主,迎合年轻群体,定价偏低;雅化产品则多以典雅和别致为主,符合传统文化爱好者,定价偏高此外,根据热点适时推出产品。

  7.万科物业

  (1)公司概况

  万科物业是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成立于1990年。截至2020年6月底,万科物业已布局中国101个最具发展潜力的大中城市(含香港),其中住宅服务合同项目2769个,商企服务合同项目1059个,合同面积突破6.8亿平方米,在职员工人数11万名。

  (2)发展战略

  2018年10月,万科物业首次发布“住宅商企两翼齐飞”战略。万物社区服务依托万科物业30年的管理经验,以住宅客户需求为核心导向,形成前期介入服务、销售案场服务、住宅物业服务、社区资产服务、智能科技服务和社区生活服务的一系列高品质服务,营造客户幸福居住空间,打造社区美好生活圈。万物商企是万科物业“住宅商企,两翼齐飞”整体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业务包括商写物业管理(PM)、综合设施管理(IFM)、销售案场管理(OS),涉及前期建造咨询、运营期物业管理、综合设施管理、资产运营管理等服务内容,满足不同客户在不动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不同需求,从而提升其业务核心的竞争力,助力企业实现商业愿景(万物商企是万科物业旗下的独立子品牌)。

  (3)经验借鉴

  ①采用合伙人模式。传统管理模式是项目经理只对自己的项目负责,项目管理资源难以实现共享,项目部之间难以协同。万科以管理中心为考核单位,每个管理中心下面至少七八个项目,当其中任何一个项目考核不达标,每个合伙人的绩效都会受到影响。这就促使当某个项目出现危机时,同一个管理中心下的其他项目都会及时支援,实现资源共享。另外,万科物业要求合伙人缴纳“风险保证金”,如果在年度范围内出现了质量失误,保证金要被扣掉。这样一来,增加了合伙人的责任感,与公司共担风险;如果所负责的区域管理中心收益大于预期,便可跟公司分享收益,通过分享机制所得到的收益也会比以前高,极大调动了项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②调整业务结构,获得可持续发展收入。2011年始,万科物业开始投资社区配套,包括第五食堂、万物仓等。以2014年万科物业3.2个亿的利润为例,其主营业务的利润达到了其副营业务利润的1.76倍。

  ③建设服务体系,成为智慧物业与智慧生活的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万科物业旗下深圳市万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经营理念:“为美好生活,创造AIoT智能空间”,围绕AIoT技术在智能建筑细分场景中的应用,成为面向开发商、物业、企业主(楼宇/园区)、政府、业委会的多场景一站式智能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助力客户打造现代应用智能空间,引领行业智能化发展。

  三、总体战略

  (一)使命愿景

  1.国资委使命

  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释义:

  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健全完善以管资本为的国资监管体制,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进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变革、重组及跨越发展,成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推动者;

  国资委作为企业的出资人,要充分行使股东权力,监督管理企业国有资产,维护国有资产出资人的权益,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体现国资委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2.国资委愿景

  成为国资国企价值塑造引领者

  释义:

  快速做大国企资产、收入、税收、利润规模,持续提升济宁国资国企在全省国资系统的影响力,塑造国资国企基础性、引领性、支柱性价值,成为济宁新旧动能转换“排头兵”、经济社会发展“顶梁柱”、“压舱石”。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切实发挥支柱引领作用,做出济宁市国资监管特色,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方面形成独特的济宁模式。

  持续进行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品牌创新、金融创新,努力提升管理水平,引领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3.指导思想

  (1)研究国家战略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研究“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东西部合作”、“新基建”、“沿海发展战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环渤海经济圈、中原经济区、长三角一体化、京津冀一体化、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等国家战略,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十四五”规划工作的战略部署。

  (2)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

  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十四五”规划工作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围绕加快建设“五个济宁”、聚力突破“八个强市”,全力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发展,不断开创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3)找准自身部门定位

  找准济宁市国资委在济宁市、市级国资委中的定位,以做强做优做大济宁市国有企业为中心,改变传统监管思路、监管思想,提升国资服务能力及监管企业各级干部的领导能力;通过解放思想、跨越发展解决改革、前进中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国有企业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推动国有企业持续变革,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济宁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4)获取行业地位

  明确主要国企在国家、全省、济宁市的重要定位,明确主要国企在行业中的重要定位及参与方式,明确市属国资重点布局的产业及产业链上的重点环节;努力实现全方位的转型升级,培育打造富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体制机制及管理模式的重大创新,输出人才及管理模式,实现轻资产与重资产并举,减少对资源消耗的依赖,分流部分过剩产业的人员,引领行业发展,促进全市国资更加健康、科学地发展,争做国资国企服务城市发展的“示范”。

  (二)战略定位

  在使命愿景的基础上,确立济宁市国资委的战略定位:主要包括产业定位、价值定位、性质定位三大定位。

  1.产业定位

  通过各板块在行业吸引力、竞争力矩阵中相对位置分布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重点投入并保持优势的产业:能源、物流

  巩固投资并积极培育的产业:文化旅游、制造、金融

  努力保持收入并稳定发展的产业:现代服务

  选择发展并在细分市场重点投入的产业:公共事业

  通过综合分析,济宁市国资委7大板块在行业吸引力-竞争力矩阵中相对位置

  分布如下图:

  2.价值定位

  济宁市国资委为行业、客户、员工、政府、社会创造绿色和谐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引领行业发展,为行业进步、转型升级创造价值;

  用低成本的产品、优质的服务帮助客户获得领先的收益,为客户创造价值,让客户满意;

  用各方面的努力为员工创造价值,让员工满意;

  实现收入、利润、税收、就业人数持续快速增加,盈利水平达到行业领先,为政府创造价值,让政府满意;

  实施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发展绿色,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创造价值,让社会满意。

  3.性质定位

  济宁市国资委是济宁市政府工作部门,是履行国有企业出资人职责的机构,是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的监管主体,是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实施主体,是国有企业股东,受国家及山东省国资委的政策影响较大。

  济宁市国资委依据市人民政府授权,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依法对所出资企业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并对县(市/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济宁市国资委主要依据市政府授权及《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法律法规,对直接监管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本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制订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国有经济发展规划和计划;指导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管理现代化。

  济宁市国资委必然要肩负起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责任,也就是说以国有企业股东

  的身份,与政府其它职能部门沟通协调,求得支持,实现合作。

  (三)战略目标

  2021-2025年战略目标: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标杆国资委,成为山东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市级国资委,成为国资国企价值塑造引领者。

  财务目标:市管企业财务目标主要由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税费总额、资产总额为主组成,具体如下表所示(单位:亿元):

  管理目标:主要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目标,通过三阶段的努力实现十四五年总体战略目标。

  (四)发展模式

  发展模式:实施差异化协同扩张战略,打造“1+1+1”发展模式。(“1+1+1”=商业类产业—能源、物流、文化旅游、制造、现代服务等+公益类产业—水务、环保、热电、公交、土地、基建等+金融类产业—股权投资、资产管理、小额贷款、融资租赁、融资担保、供应链金融等)。

  “1+1+1发展模式”具体说明如下图所示:

  差异化协同扩张战略包括差异化、协同、扩张三个核心理念。

  1.差异化

  (1)战略定位:在行业中找到差异化的定位;

  (2)产品创新:创新多样化的产品,根据产业链及客户、场景的实际情况度身定制产品;

  (3)服务拉动:通过智慧、高效、领先的服务拉动客户;

  (4)快速决策:转变思想,国企、国资委及市政府决策快速、行动快速,实现超常规发展;

  (5)资源整合:整合股东各方资源,借助政府行政力量、园区政策等进行整

  合,打造本地产业链和线上生态圈;

  (6)内外结合:借助外力,以内为主,以外促内。

  2.协同

  (1)集团内部:济宁市国资委监管集团内部需要在人才、资金、客户、渠道等多方面进行协同发展,提升交叉营销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集团优势;

  (2)集团之间:济宁市国资委建立监管集团之间协同发展机制,鼓励集团之间在项目、资金、客户、对外扩张等多方面进行协同发展,从政策、考核等方面进行引导,为协同发展提供保障;

  (3)济宁市国资委与区域发展之间:济宁市国资委与济宁市区域发展之间进行紧密协同,服务城市发展,服务县区发展,为济宁市十四五规划的实现贡献自已的力量,济宁市国资委在致力于济宁国资国企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为济宁其它经济体的发展创造条件,从而实现更高层次地协同发展。

  3.扩张

  (1)产品扩张:逐步丰富各种产品,延伸产品线,满足客户各种产品或服务需求,如文化旅游产品、高科技产品及金融服务等;

  (2)区域扩张:线上、线下走出去,逐步扩大市场区域,从济宁到全省,从山东到全国;

  (3)客户扩张:不仅服务于原有客户,主动走出去寻找客户,逐步细分市场,提升客户服务能力,扩大客户群;

  (4)财务扩张:不断提高收入、利润、税收、资本、资产

  规模等财务目标,实现财务目标的不断

  扩张;

  (5)土地扩张:加快市级土地开发、复垦和有效利用,盘活低效利用和闲置土地,提升土地资产价值,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土地保障;

  (6)项目扩张:策划、引进重大项目,通过项目实现扩张。

  (五)业务组合

  通过业务的筛选与重组,逐步形成“331”(3大核心业务,3大增长业务,1个种子业务)的三层面业务布局,推动济宁市国资委监管业务的持续发展。具体如下图所示:

  (六)发展路径

  创新发展路径:济宁市国资委未来发展

  模式创新:升级原来发展模式和监管模式,高度重视资本运作,建立协同发展机制,寻找差异化发展空间,建立超常规激励手段,扩大混合所有制改革规模、级别及范围,激发国资国企干部斗志、提升国资国企干部战斗力,快速提升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招商运营等各方面的能力及业绩,培育5-7家上市主体。

  快速扩张:思想转变要快速,思想变,行为变;思想快,行动快,股东、高层、中层、基层都要快速转变思想;管理决策要快速,优化管理流程,建立快速有效的决策机制,为快速扩张提供保障;政府扶持要快速,努力争取建立“绿色通道”,缩短办事流程,提高效率,快速决策、快速扶持,为快速扩张创造条件;业务发展要快速,围绕能源、物流、金融、文化旅游等业务,建立动态赋能机制,构建核心竞争力。

  跨越引领:提升资本运作能力,推动多家子公司成功上市,推动产业运作与资本运作相结合,深度赋能利益相关方,充分发挥资本撬动实体产业扩张的作用,实现跨越式、超常规发展,提升国资国企价值,引领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成为国资国企价值塑造引领者。

  (七)战略举措

  1.关键举措之一——如何模式创新

  资源整合:通过业务整合推动资产整合,同时管理整合要适应资产结构和业务特征,缩短管理层级,通过管理整合形成三级资产管理的格局。具体如下图所示:

  转型升级:济宁产业链布局的核心是资源推动、服务拉动、内部协同,通过煤矿技术服务、物流、环保服务、金融、文化旅游等业务带动企业转型升级。具体如下图所示:

  产业转型升级方法论:三层六方系统转型升级模型——政府规划-推手推动-协会协同-企业主动-资本输血-咨询助力。具体如下图所示:

  企业转型升级方法论:263转型升级模型——战略、战术、战斗力三个层次11个维度,具体如下图所示:

  个人转型升级方法论:知行果转型升级方法论——知行果合一,具体如下图所示:

  2.关键举措之二——如何快速扩张

  3.关键举措之三——如何跨越引领

  4.关键举措之四——重点提升四方面的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战略管理能力、集团管控能力、资本运作能力

  四、产业规划

  (一)能源板块

  1.发展定位:国资委未来五年内的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巩固现有优势,适度扩大规模,适时提质增资,提升行业影响力,济宁能源进入煤炭行业前30强。鲁泰控股发展为同等规模盈利能力一流的能源企业。

  2.发展目标:充分利用省内外的煤炭资源,积极拓展新的资源(增加新疆白杨河煤矿等1至3个新矿),打造产量分别超1700万吨和1000万吨级的煤炭生产企业;充分利用技术改造、压煤搬迁、智能化扩能等方式深度挖掘现有煤矿资源,实现提质增效,成为同量级煤炭企业引领者。

  3.发展模式:区域深耕、规模扩张、清洁发展、智慧运营。

  (1)区域深耕

  挖掘现有煤矿的潜力,选择性、针对性进行现有煤矿、煤电的改扩建与升级改造工作,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增加产能。继续对各矿洗煤场升级改造,提高精煤产出率,丰富煤炭品种,满足市场需求。

  夯实管理基础,继续煤电业务板块的综合管理提升,向管理要效益。加强安全意识、成本意识,加强对一些制约安全生产的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重视节能环保工作。整合现有可进行机械化、智能化改造的煤炭资源,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减少用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充分利用好济宁能源集团院士工作站及现有的技术资源与技术人才队伍,继续提升煤电技术水平。

  (2)规模扩张

  加快新疆白杨河煤矿建设速度,快速提升产量;以朱家峁煤矿为省外资源拓展基地,稳步拓展并增加异地资源,增加煤矿资源储备。

  沿瓦日铁路沿线寻找更多合作机会,可采用收购、兼并与合作等多种方式,“十四五”期间择机并购1-3家产量100-500吨的煤矿。

  对已有的煤矿资源进行智慧化改造,通过技术改造、压煤搬迁等方式拓展现有资源,增加储备和产能。

  调整客户结构,提高大客户比例,整合内外部资源,根据大型煤炭基地及重点煤矿企业的分布,调整营销网络,扩张客户资源网络。

  总结煤矿高效安全运营服务模式,提供更大范围的煤矿运营服务,实现工程服务、运营服务、装备服务、安全服务,实现产业链的规模化扩张。

  (3)清洁发展

  通过煤炭清洁开发、清洁发电、清洁转化,实现循环利用和就地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择机布局和选择光伏、氢能等清洁能源进行开发利用,逐步提高清洁能源在公司能源业务中的占比。

  (4)智慧运营

  加快智慧矿山布局和建设,快速建成全矿区、多系统集成的智慧矿山体系,实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进行智慧化运营,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管理能力。

  4.发展路径:整合扩张

  、提质增效

  第一阶段(2021-2022年):整合扩张。抓住政策继续鼓励煤炭行业整合重组的有利时机,密切关注陕西、内蒙等地整合政策,打造西部资源桥头堡;同时沿瓦日铁路拓展当地煤炭资源,开展煤矿兼并、托管、合资合作,抓紧收购1至3个资质好、有潜力的煤矿。

  第二阶段(2023-2025年):提质增效。在整合扩张的基础上,重点利用技术创新升级改造原有矿井,优化工艺,提高资源回收率,提高智慧化水平。

  5.发展举措:

  (1)重点发展举措:支持煤炭企业走出去收购资源,推

  动济宁能源、鲁泰控股做好陕西芦殿井田、新疆白杨河煤矿等煤炭资源收购及建设。加快省外煤炭资源开发,开拓省外煤炭生产基地。拉长加粗产业链条,加快转型升级、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形成“一体两翼”,煤与非煤并重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加快推行绿色充填开采,打造智慧云控矿山。推进煤矿兼并重组,扩大托管服务规模。提升“互联网+安全生产”应用水平,建立健全煤矿、工厂等安全生

  产长效机制,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实现安全生产系统的本质安全,避免因为安全生产问题带来重大损失。

  (2)具体发展举措

  第一阶段(2021-2022年):

  整合资源,提升产能。在现有项目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力量,扩大矿产资源储量,从而推动煤炭板块稳步扩张,做大做强。

  营销拉动。通过物流带动,延展资源,拓展客户渠道三个方面的措施,扩大市场需求和煤炭销量,根据客户需要提供不同煤质的煤炭系列产品,从而拉动煤炭产量增加和产能扩张。

  物流带动。利用能源集团港航物流的引领带动效应,促进煤炭大宗交易,提高煤炭交易量。

  打造智慧云控矿山。建设智慧云控矿山综合管理体系,利用移动互联网、云存储云计算、大数据、AI智能等技术提升煤矿原有信息化管理水平,对相关信息进行深度融合与分析,按照移动性、精准性、及时性、全面性和智能性要求,达到全员随时随地动态精准的掌握煤矿安全生产及运营状况,实现矿山智慧化管理。

  技术与管理输出。利用人才与技术优势,扩大品牌宣传,扩大技术与管理输出的范围与规模。

  持续拓展外部煤炭资源。以朱家峁煤矿及新疆白杨河煤矿为中心的外部资源开发基地,打造西部资源桥头堡。沿瓦日铁路沿线继续寻找新的资源,继续拓展资源储备及产能,采取合资合作、兼并收购、托管等方式,增加1-3个100万吨—500万吨级产量的煤矿。夯实煤炭资源优势,提升市场控制力与影响力。

  开展煤炭托管业务。从卖煤炭到卖管理,变资本输出为技术、人才、管理输出,在蒙古、新疆、山西、陕西等地开展煤炭托管业务。

  发展循环经济。电厂通过控股、参股化工企业或者合资、合作的形式,走煤化

篇二:党委十四五规划

  

  发挥党建在“?四五”规划中的作?12?17??18?,四川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正谱赴省供销社、省档案馆等省属事业单位调研,强调要深?学习贯彻党的?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届?次全会精神,紧扣发展抓党建,推动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确保“?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三五”规划?标的实现,全?建成?康社会,离不开我党坚强有?的领导,离不开各级党组织的??党员?部冲锋陷阵,党建发挥了重要的作?。现在已开启了“?四五”新征程,要实现?个良好的开局,同样要坚持党建促发展的?作思路。全?位加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是继续加强对新时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引导??党员?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树?正确世界观、??观、价值观。?是进?步要求党员以实际?动践?党的宗旨,服务群众、?私奉献、??本职、苦练过硬本领发挥模范带头作?,争当先进典型。三是不断完善?部党建?作责任制和党建?标管理考核细则,推进党组织建设更加规范化、民主化、制度化。要始终把党建?作作为开展“?四五”规划的有效抓?,作为?标准完成各项重点、难点?作的前提和保障。坚持以“围绕?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作?针,坚持把党建?作与“?四五”规划具体?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夯实党建基础,压实?作责任。(姜智明)

篇三:党委十四五规划

  

  【年“十四五”党建工作规划(通用版)和某街道“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思路合编】

  02020年

  “十四五”党建工作规划(通用版)

  和

  某

  街道“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思路

  合编

  02020年

  “十四五”党建工作规划

  03030字范文

  (通用版)

  “十四五”是十九大明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阶段建设起始之年,更是落实了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建设的关键之年。根据市、县“十四五”基层党建工作要点,“十四五”期间,我局党建工作整体思路是:坚持以

  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系列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抓实基础,改进作风,持续抓好“基层党建提升年”“支部建设规范年”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为建设“__明珠”的新局面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障。

  一、着眼做到“两个维护”,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一)持续深入学习领会贯彻

  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__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把深入学习领会贯彻

  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与学

  __系列

  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省市县组织工作会议、组织部长会议精神紧密衔接起来,进一步领会把握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抓好机关党员和领导干部政治理论学习。

  (二)持续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了”总要求,认真抓好问题整改,确保取得实效,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推动领导干部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维护以

  __为核心的党

  __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

  __为核心的党

  __保持高度一致。

  (三)持续抓好党内教育培训。要通过依托红色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平台和创新党员教育培训形式,采取集中培训、现场体验、异地教学等多种方式,开展对局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书记、党务干部、新党员的培训,开展党员对党绝对忠诚和强化党员身份意识的培训,引导党员干部做真学真信真懂真用的表率,确保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

  二、着眼建设一直过硬干部队伍,加强干部建设

  (四)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标准。严格落实了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按照“为工作选干部、凭业绩用干部”选拔原则,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干部,重用想为、敢为、勤为、善为的干部,强化选人用人的正导向、能者有位的正激励、公平公正的正能量。加强和改进干部考察考核工作,培养选拔干部必须提高政治标准,实行领导班子和

  领导干部综合分析研判,评选表彰优秀党员干部,统筹做好全局机关干部的日常调整配备工作。

  (五)加强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培养选拔。严格贯彻

  __关于加强和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要求,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选拔任用力度,积极向县组织部推荐优秀年轻干部,加强与干部经常性谈心谈话,了解年轻干部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状态,发现存在的问题积极解决,大力培育造就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六)提升干部的专业化能力水平。着眼新时期党员干部理论WZ、党性教育、道德教育和专业化能力提升的需要,领导干部要带头学理论、强信息,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干部需求为导向设置培训内容,增强司法服务经济建设相关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培训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

  (七)严格干部日常监管。严格落实了抓党建的主体责任要求,强化监督责任,和纪检部门做好衔接,按照全员、全维的要求,建立干部监督台账,及时掌握干部情况,确保人人都在监管中。加强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加强对落实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日常监督和检查,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八)严把干部考核关。严格执行干部考察考核制度,把政治标准贯穿干部考核工作始终,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功夫下在平时,考核重在平时,看干部的长期表现,做到既知人之短、知人之长,也知人长中之短、知人短中之长。针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庸散懒”现象,进一步严格绩

  效考核制度,通过量化考核指标、硬化考核标准、强化考核措施,加大奖惩力度,进一步调动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三、着眼标准化规范化,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

  (九)全面落实了党支部工作条例。进一步推进基层党支部建设科学化、标准化和制度化,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切实夯实基层工作,落实了好“常规工作上台阶、重点工作求突破、考核工作争先进、特色工作出亮点”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党支部“五化”建设的具体举措,开展全覆盖专题业务培训,力争年内机关党支部达到“五化”标准,注重党建实效化,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十)严格落实了组织生活制度。认真落实了“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积极推动组织生活正常化。推动主题党日常态化制度化,机关支部主题党日期间原则上不安排业务工作会议和需集体行动的工作,确保全局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有时间、有精力正常参加组织生活。

  (十一)做好党员管理和组织发展工作。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工作和新党员的发展工作,确保新发展党员质量;完善党籍管理,特别是律协党总支的党籍管理工作,我们将与律协党总支进行对接,通过走访、调查等形式,理清党员律师档案资料,理顺律协党总支的党员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党章及有关规定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进一步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及时了解党员需求,做好服务党员工作。从关爱党员干部入手,建立本局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明细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在重要的节假日从党费、行政经费中安排资金开展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走访慰问,“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尽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十二)大力实施阳光党务。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试行)》,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要求贯穿到党务公开全过程、各方面,发展党内民主,强化党内监督,使广大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强化基层党建经费、队伍、责任保障,将组织运转经费按照

  2%的比例纳入财政预算,建立运转经费正常增长机制、拨付监督机制、考核奖惩机制,确保资金拨付、管理、使用规范高效。

  三、着眼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十三)坚定不移走党指引的群团发展道路。把群团工作纳入党建工作体系,坚持以党建带工会、妇联、团委合建的工作思路,将群团组织有机集合、整合资源,把保持和增强党的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要求自觉贯彻到各项工出作中去,确保群团工作形成合力。

  (十四)助推各项重点工作全面发展。要进一步聚焦主业,加强党建倾作用。一是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加强驻村帮扶工作,调优补强驻村帮扶工作队,对派出的第一书记,实行季度培训、季度点评、不合格“召回”制度,切实提升帮扶实效。提高帮扶质量,将不能按要求开展走访、提供服务的帮扶责任人进行替换,鼓励普通党员参与结对帮扶。二是助推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创新方式,强化扫黑除恶工作宣传,鼓励广大党员群众主动检举揭发黑恶势力,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三是助推司法服务中心工作。深入开展“党员律师进社区、服务群众零距离”这一品牌党建活动。计划每年选出一到两个律协党支部,到社区开展个性鲜明、主题突出、群众

  急需的党建活动,并积极向上级部门和公共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打造县司法行政系统党建工作亮点。

  02020年某

  街道“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路

  展思路

  01710字文

  2020年是“十三五”计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__街道以

  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

  __对内蒙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全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定位,结合辖区实际,在长期调查研究、反复科学论证、积极认识和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对未来五年的规划设想报告如下。

  一、辖区发展现状

  __街道办事处成立于

  1998年

  2月,辖区是由友谊、少先、林荫、黄河四个办事处分离出来的地界,东起林荫路,西至昆仑河与包钢厂区相望,南至

  __,北至友谊大街,辖区总面积

  3平方公里,有常住人口

  __户,__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8177人,居民多以老年人为主(其中

  60岁以上老人

  6838人,占比

  28%),是纯居民小区。街道下设东友谊

  22#社区、西友谊

  22#社区、友谊

  25#社区和友谊

  31#四个社区,下设社区服务站

  2个(根据地理位置及硬件设施情况分别设置于东友谊

  22#社区和友谊

  25#社区内),辖区单位

  883家,学校有包钢一小、包钢十小、友谊二小、包钢九中、新华幼儿园和包钢艺术幼儿园。

  “十三五”期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街道上下沉着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经济运行健康平稳,全民社保工作有序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民政救济工作全面保障,人口计

  生各项任务指标稳控在合理区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繁荣,社会服务精耕细作,惠民政策覆盖各类人群,信访维稳工作稳中向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社会治理能力显著增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有效,城市基层党建深入推进,党建水平不断提高,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从严治党持续加强。街道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二、区域发展的形式

  __街道是老城区城乡结合过度带,城市现代化程度较低,城市精细化管理基础欠缺。辖区大型商业、医院、教育资源等相关配套严重不足,大型企业、高新技术产业比较缺乏,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

  三、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

  __街道地处昆区西南部,属于老旧小区,人口老龄化严重,随着城市发展建设,辖区资源发展不平衡、民生诉求多元化的特点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

  1、辖区内主要以老旧小区为主,楼房大多建于

  80年代,居民以包钢、二野、一化等离退休职工为主体,老年人口居多,人口密集,基础设施薄弱,出行不便,便民服务需求大,从而形成流动摊贩聚集地。民生诉求主要是:加大便民利民设施建设,加强综合治理力度,建设养老服务项目。

  2、辖区内有三处平房区,分别是友谊

  25#社区平房区,总面积

  2052平方米,15栋平房,380户,760余人;友谊

  31#社区南平房区面积

  6000平米,6栋平房,50户,110余人;幸福村平房区

  __余平方

  米,6栋

  100户,270余人。平房房屋年代久,基础设施薄弱,旱厕,自来水管网老旧,无排污排水管网,每年雨季内涝严重。且平房区流动人口、老弱病残人群居多。民生诉求主要是:改善居住环境,公共设施得到改造特别是改造,民生保障力度不断加大。

  四、“十四五”期间发展思路

  1、星河城移交后,将打造

  1000多平米日间照料站,建立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的养老服务体系,针对老年群体提供就餐、就医等综合性社会化服务。

  2、辖区内友谊

  25#社区平房区、友谊

  31#社区平房区,社会治理难度很大,迫切需要拆迁改造,以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提升市容市貌水平。

  3、包钢“三供一业”改造为契机,引进物业公司,实现老旧小区“准物业”管理全覆盖,提升老旧小区品质。

  五、对区“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建议

  一是全面深化街道改革,切实找准基层工作中的难点、堵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注重改革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

  二是加大民生投入,尤其加强对老旧小区的政策倾斜,降低城市发展的不均衡性。

  三是加大养老服务项目的扶持力度,要建立健全与人口老龄化增长速度相适应、与满足老年人多样需求相配套的养老保障体制。同时,要结合国家深化机构改革,统筹好养老服务管理机构归并工作。

  四是城市化进程中,加强对地产开发商的监管,提高“准建”门槛。房地产开发要长远规划,科学布局,充分考虑居民需求,符合现代化新都市

  要求,从而减少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产生。

篇四:党委十四五规划

  

  ?西建投?建集团举?“?四五”规划编制启动仪式暨专题学习会近?,?西?建集团“?四五”规划编制启动仪式暨专题学习会在总部多功能会议室举?。会议以党委理论学习中?组学习(扩?)会议的形式进?,班?成员、各职能部门相关?员参加。党委书记、董事长澹台印?主持仪式并作动员讲话。他肯定了“?三五”期间集团取得的各项?作成绩,并指出未来五年是集团爬坡过坎、强基固本、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五年,是集团赶超同?、登?望远,推动企业?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集团党委?度重视“?四五”规划编制?作,本次以党委理论学习中?组学习(扩?)会议的形式进?专题学习,特邀专业咨询讲师进?培训指导,务必做到三点要求:?是要提?思想站位,各分管领导、各部门要切实增强规划编制的责任?、使命感、紧迫感,避免?形式、当摆设,要齐?协?编制,?效有序推进;?是要把握国家战略和?业动向,坚持新发展理念,突出战略规划在集团发展中的引领和?撑作?,站在全局和长远的战略?度,聚焦主责主业,围绕关键领域和环节,破解发展瓶颈,周密谋划发展布局,积极调配各项资源,确保?标准、?质量完成该项?作;三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基层调研,踏实研究重?问题,发动各??量,听取各?意见,善于借助各?资源,编制具有前瞻性、指导性、长远性、科学性的发展规划,使“?四五”规划真正成为集团?速度、?质量发展的?动纲领。专职党委副书记、?会主席?龙龙就规划编制的组织设置及相关?作进?安排,他强调未来五年的主题是变?发展、突破发展,要以战略规划的形式,促进集团各项?作有效转变,提升发展?平。本次学习特邀中建政研集团国企改事业部总经理陈韬授课,陈?师以《建筑?业的“变”与“不变”》为题?,从宏观经济的?度,结合疫情对世界经济、中国经济、建筑?业的影响,对中国经济发展转型进?剖析,对建筑企业发展定位、业务转型、结构调整、平台化建设及核?班底思维模式的转变构建进?了全?讲解,并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建设性的?作建议和思考。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维章在总结讲话中对陈韬?师的精彩讲授表?感谢,并要求参会?员要贯彻落实好会议安排,?度重视“?四五”规划编制?作,加强学习、深?调研、共同探讨,扎实做好编制各阶段?作。会议对集团“?四五”规划编制?作进?了动员部署。通过学习,集团班?成员、各部门?员进?步拓宽视野、提?站位,明晰了未来五年的宏观经济形势和?业发展趋势,为集团“?四五”规划整体编制?平的提升打下了基础。下?步,集团将继续围绕发展?局,协调推进规划编制各项?作??平、?质量完成。

篇五:党委十四五规划

  

  在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扩大)会暨“十四五”规划编制研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本次会议的特殊意义表现在:一是会议召开的背景很特殊。当今中国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历史交汇期,各种环境在变、各种要求在变,我们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十四五”进行科学谋划,研判×如何应对变局、顺应变局,在保持发展定力中育新机、开新局,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二是会议的主题很特殊。圆满收官“十三五”、全面谋划“十四五”是今年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所以今年的主题很明确,那就是“科学谋划‘十四五’、奋力冲刺‘双一流’”,目的就是要在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背景下,科学谋划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重点任务、建设路径,实现在新的平台上再出发。三是会议的时间节点很特殊。不可否认的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学校事业发展产生了极大冲击,收官“十三五”和完成年度预设目标的任务变得较为繁重,所以,需要利用这次会议,整理一下思路,梳理一下任务,进一步鼓劲加油,确保各项工作圆满完成。

  下面,我就本次会议和“十四五”规划编制,结合下半年的重点工作,再谈几点意见。

  一、科学谋划“十四五”方略,在谋划方略中明确前行的航向和彼岸

  校党委×届×次全委(扩大)会上,我提出今年的工作总基调是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目标再攀升,这不但是今年工作的总方针,也是“十四五”期间学校事业发展的指导性方略。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时,我们要深刻理解这一方略的真正内涵,重点厘清楚四对关系,即多学科整体水平提升与一流学科突破的关系、综合性大学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的关系、目标再攀升与“破五唯”的关系、事业发展与民生保障的关系。下面,我就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发展举措,谈几点想法。

  (一)坚持发展定位的一以贯之和发展战略的相对稳定,在战略传承中赋予新时代战略要求。发展战略是办学治校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就有利于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发展战略一旦确立就不能轻易改变。所以在规划草案中,我们沿用的还是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人才集聚、学科化合、品牌发展、开放合作、文化引领等5大战略。当然,不同时期的发展方略也有不同的内涵意蕴。在人才集聚战略中,我们融入了分类精准引才、坚持绩效导向全面激发人才贡献度等内容;在学科化合战略中,我们提出要更加明晰学科相关负责人的权责界限,更加强调考核评价和结果运用,更加重视学科交叉等等;在品牌发展战略中,我们强调要围绕学校特色来塑造品牌,要围绕服务需求来彰显品牌;在开放合作战略中,我们提出要积极应对国际化大变局所带来的挑战,提高国际合作的层次和内涵,推动产学研更加紧密地

  融合,实现成果更多地转化应用;在文化引领战略中,我们提出要结合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大力发挥文化治理的效用,切实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接下来我们还要进一步分析研究,真正将最能引领未来5年发展的战略思路提炼出来。

  (二)坚持发展目标的高点站位,在坚定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定位中推动具体指标的再攀升。任何一所高水平大学,必定会有一个战略目标作引领;一个没有坚定目标的大学,是不可能成为高水平大学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定位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内的战略目标,必须一以贯之地落实到“十四五”规划中。×正处于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爬坡越坎期,继续实施目标管理,是最行之有效的手段;未来五年,如果没有目标的再攀升,要建成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就是一句空话,这也是有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的。从理论上来讲,高水平大学建设有其客观规律,评价一所大学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水平,往往就是看其核心指标。这里我要厘清一个认识误区,现在社会上不少人在提破“五唯”,这只是从完善评价体系的角度来说的,破“五唯”并不代表不要论文、不要奖项、不要人才项目。相反,像扬大这样的学校,往往要更加重视一流师资、一流成果、一流奖项。从实践上来讲,“十三五”以来,正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目标导向,大力实施目标管理,才实现了内涵核心指标的接连突破,这是我们的宝贵经验;同时,我们初步梳理了一下,当初定下的目标,大部分已经完成甚至超额完成,这说明五年前我们确

  立目标时,思想还不够解放,还是偏保守。所以在预设具体目标时,编制办问我,要不要让各家报指标,然后再汇总形成全校性的目标。我认为,未来五年目标的确立应该对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阶段性要求,然后再自上而下地分解目标;应该遵循“要我完成多少”的思路,而不能仅仅站在各自己的立场和当前的方位,思考“我能完成多少”。当然,草案中预设的目标还仅仅是个靶子,我们还要一项项地梳理优化,但总的导向一定是高目标引领。

  (三)坚持发展重点不动摇,在打造重点任务的基础上实现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任何一个时期,都要有几个重点的抓手,从而带动学校的整体发展。“十四五”事业发展涵盖方方面面,我们一方面要统筹谋划好各领域的改革发展,还要善于抓住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对一些事关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重点环节,对未来五年要聚力推进的大事要事,对师生的普遍关切,要花大气力加以研究谋划。未来五年,我觉得要抓住九大发展重点:一是全面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力争获评“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全国文明校园”。二是以力争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为重点,加快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三是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精良的师资队伍(×的专任教师);四是发挥好综合优势,聚焦高水平大学建设要求,紧贴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分层分类建设,全面提高学校总体实力,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五是建设和完善一套与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六是谋划推动好广陵学院转设,高质量建设好高邮校区,进一步拓展办学空间,进一步改善教学科研硬件条件。七是高质量建设好校史馆、博物馆等一批文化建设工程,全面彰显百年老校、改革名校和质量强校的文化品牌。八是巩固和扩大市校合作成果,拓展对外合作渠道,提升合作成效,力争集聚更多办学资源。九是进一步完善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分配体系,畅通干部教师职务、职级、职称晋升渠道,打造“美丽扬大”和“幸福扬大”,全面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强化领导干部责任担当,在担当作为中接续奋斗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

  办学治校,首在用人。我们在“十三五”期间之所以能够取得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实现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关键就在于党政同心,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关键就在于我们有一支想干事、会干事、敢干事、善成事的干部队伍。特别是从去年七月份中层干部换届聘任到位后,包括在座各位在内的广大中层干部顺利度过了适应期,很快进入了角色;大家也经受了本职岗位和所分管领域的一系列重大工作的考验,大部分同志的成绩单很出彩;我们还经受住了上半年疫情所带来的冲击,在“两手抓”方面交出了完美答卷。但客观地讲,我们的干部素质并非整齐划一,干事状态也是参差不齐,队伍总体质态仍有不少薄弱环节。比如,少数干部知识储备更新不足,对

  工作的规律性把握不够,习惯机械主义、拿来主义、经验主义,工作能力适应不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新要求;少数干部担当作为不够,奉行“既不落后头、也不出风头”,见难则退、见事则让、见利就上,工作状态跟不上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新节奏;少数干部本位主义严重,部门协作的意识不强,有时在工作中还人为设置各种障碍壁垒,工作格局配不上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新使命;还有少数干部爱惜个人“羽毛”,怕得罪人,怕丢选票,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好人主义盛行,等等。这些问题,对学校的事业发展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下面,我就中层干部履职情况,再提三点要求。

  第一,希望广大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把责任扛起来。讲政治最关键的就是要担当,有了担当就能够坚定执行学校党委、行政的决策部署,就能够将学校的发展当成自己的事业。希望大家进一步提高政治本领。政治担当也是一种能力水平,广大干部要通过学思践悟新思想来切实提高政治本领,要学会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来研判形势、分析问题,自觉站在学校发展大局、事业发展全局上想问题、做工作,做到一切服从大局、一切服从大局。希望大家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大家可以看到,凡是一个单位主要负责人敢担当、肯担责的,这个单位的事业发展一定就会好,单位职工的精气神和发展氛围就会很好。广大干部要带头落实校党委、校行政的决策部署,带头担负起本单位、本学院和所分管领域的工作责任;要在本单位内部形成人人担

  当、人人负责、人人尽责的良好氛围。希望大家进一步严防政治风险。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意识形态领域最有可能产生政治风险的时期。广大干部要高度警醒,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决守好一段渠,管好责任田,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把重点人头管好管住,确保责任范围内不出意识形态问题。

  第二,希望广大干部解放思想谋发展,让思路活起来。一定要跟上时代的变化,适应高等教育的变革,形成自己的理念思路。希望大家深刻把握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内在规律。思想解放不代表天马行空,必须遵循客观的规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评价体系下,有着不同的发展表象和呈现形态,广大干部要善于从表象中把握内在规律,特别是把握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中的几对关系,即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前瞻设计与立足校情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希望大家保持自我改革的勇气和胸怀。我们要大力弘扬“首开高校合并办学之先河”的改革精神,既要坚持问题导向,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有效解决各种历史问题和现实难题;又要坚持目标导向,瞄准前沿动态、重大战略等,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坚定不移推进思维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路径创新,从而实现整体办学质量的提升。

  第三,希望广大干部持之以恒抓落实,使作风硬起来。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中层正职,都是想干一番事业的;而能干

  成一番事业的,往往就是敢担当、会落实的干部。回首过往,我们每一个重大难题的破解,每一个重大项目的落地,每一个重大成果的突破,背后都凝聚着一个或者一批干部的责任担当。希望大家保持一抓到底的定力。不论是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还是推动学院、部门工作高质量发展,都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广大干部尤其是中层正职领导一定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希望大家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中国高等教育已经从规模增长全面转向内涵高质量发展,精细化管理、追求卓越已经成为高校办学治校的必然要求。广大中层正职凡事要多一些较真,多一些追求完美,带头提高工作的精细化水平和工作质量。在谋划工作时要形成规划图、作战图、路线图,在落实工作时要有施工图、任务书、时间表、评分表、责任人等等。希望大家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团队协作不但能出生产力、出战斗力,也能出团结力、出健康。现在有一些中层干部成天喊忙忙忙,也确实看到整天在忙,但总是出不了活儿,看不出做成了什么事;有的中层干部是自己忙的团团转,下属则闲得慌,还会成天埋怨,这就是团队合作出了问题。希望广大中层正职争做“团结干事的带头人”和“干事创业的好搭档”,将团队打造成为“走在前列的好班子”,推动工作更有效率、更高质量地落实到位。

  第四,希望广大干部敢闯会创善作为,将劲头鼓起来。在今年4月27日召开的全省2019年度高质量发展总结表彰大会

  上,省委书记×同志要求各地各部门拿出最好的状态,昂扬×干部不服输、不言败的斗志,弘扬勇攀登、争一流的精神,保持奋力拼、迎难上的劲头,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来一场比学赶超,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这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我们一定要坚决落实到位,进一步激发出全校上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具体来说,一是要拿出“比”的胆识。比一比“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办好自己事”的信心和定力,比一比“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创新锐气,比一比“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二是要拿出“学”的功力。学习复杂多变形势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和方法;学习统筹推进、驾驭复杂局面的本领,推动“危机”向“新机”的转化;学习依靠师生、发动师生员工克服困难的办法。三是要拿出“赶”的劲头。对照考核指标,认清所处的方位,精准发力,加快追赶步伐;对照发展目标,锚定方向,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开足马力去抓落实,让事业发展不断加速。四是要拿出“超”的雄心。把全校师生的努力汇聚成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磅礴力量,实现思想认识水平的超越,实现事业发展质量效益的超越,实现发展路径模式的超越,实现干事创业能力的超越。

  三、全面收官“十三五”,高质量完成好下半年的重点任务

  对于下半年的重点工作,在9月初的干部教师大会上,我和焦校长还要作具体部署,提明确要求,这里简单提一下,供大家结合本单位工作谋划推进。

  一是做好一个规划。关于“十四五”规划,刚才我已经谈了

  很多。下一步,规划办要会同相关部门,结合本次会议的成果,认真细致精心修改完善;要坚持开门做规划,以各种形式充分征求专家、社会各界和师生员工的意见建议;要统筹好各专项规划和分规划的编制工作,做好三者间的有效衔接。各专项规划牵头部门、参与部门和各学院,要加强协同,精心打磨规划文本。下半年,学校将召开多轮研讨打磨会,并对总规划、各专项规划和分规划一一过堂,进行全面研究论证,确保拿出一套高水平、高质量的“十四五”规划。

  二是开好四个大会。即精心筹备、高质量召开好人文社科大会、国际合作交流大会、医科发展大会和研究生教育工作推进会。要结合编制“十四五”规划,全面梳理相关领域所存在的问题短板,系统研究后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思路举措。要通过召开会议,出台一批高质量的制度文件和改革举措,真正解决那些困扰各条线高质量发展的制度障碍和体制机制问题。

  三是重点抓好六件大事。一是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重点做好秋学期学生返校和新生入学工作,并按照防控要求,做好正常的教育教学和校园及师生管理工作,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二是抓好重点项目的跟踪落实。对新一轮“双一流”动态调整、第五轮学科评估、博硕士学位点增列申报、第二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申报、一流本科课程申报、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申报等事项,精心谋划、精准对接,拿出具体的工作方案,必要时成立专门班子加快推进,力争实现内涵发展核心指标的新突破。三是抓好人才引培工作。利用线上线下双重

  渠道,加快人才引进,提高引才质量,确保完成年度引才目标;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方法,着力破解文科人才引进难的瓶颈问题,吸引更多的文科类高端人才“逆向跳”,确保文科人才队伍建设高质量推进。四是抓好办学空间布局优化。精心谋划、加快推进广陵学院转设,如期提交转设方案;尽快完成原实验农牧场地拍卖款项回收工作,办结各项后续手续;加快推进高邮园区和校内一些重点基建项目建设工作。五是抓好省委考核准备工作。对照省委考核文件,及早启动各项准备工作;要对各项考核指标逐一过堂,加强过程评估,确保考核结果继续处于省属高校前列。六是抓好党的建设。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质量全面提高。

  同志们,收官“十三五”、谋划“十四五”是今年学校的一项重大任务。收官之笔妙不妙,谋划之图好不好,关键靠在座各位领导干部。我相信,只要大家始终坚持观全局、谋大局,强本领、勇担当,重实干、求实效,×一定能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劈风前行、行稳致远,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一定会在新的发展平台上,实现新的更大的突破!

  谢谢大家!

篇六:党委十四五规划

  

  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公布日期】2021.11.03?

  【字

  号】

  【施行日期】2021.11.0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

  正文

  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各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南京市农业农村现代化

  “十四五”规划》已经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京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11月3日

相关热词搜索: 党委十四五规划 党委 规划

版权所有:学富范文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学富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学富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10062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