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分析6篇

时间:2023-06-07 09:10:05  阅读:

篇一: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它让许多学校出现秩序混乱和教学水平下降两个严重后果。那么,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到底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以及有哪些对策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教师薪酬水平低。教师的薪酬收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很难有购买新车住新房的能力,进而令教师感到经济压力和挫败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往往会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拖延课上时间,并按部就班缩短课程、避免对学生的要求以及不和学生话语或按照惯例不参观学生家长家庭会议等,最终导致由于职业倦怠而出现的问题。

  其次,中小学教师也容易遇到家庭压力,因为他们有来不及准备课程的压力,也有学生的学习质量的考核压力。也正是因为家庭压力,使得他们受到考核的压力而失去了创造性的探索精神,以至于他们的工作情绪变得低落,工作效率也开始下降,最终成为该职业的倦怠。

  最后,也可能是因为机构自身管理不到位,没有提供教师必要的帮助,教师收到学校机构安排的大部分工作量都需要自己完成,很难在家庭压力之外针对某一职业有一定的空闲时间,从而形成职业倦怠的问题。

  总结以上原因,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是由于教师薪酬水平低,家庭压力和管理机构管理不善三个方面的原因。

  那么,在面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情况时,有哪些对策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对于政府而言,应当提高教师的薪酬待遇,以满足他们基本的经济需求。学校也应在教师分配工作时斟酌其实际生活情况,尽量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让教师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以改善他们的工作状态。

  其次,学校在组织教师工作时也应加强有效的互动管理,借直接沟通的方式对教师工作情况进行跟踪,及时把握教师的工作动态,更加把握他们的状况,更好地指导教师,让他们更好地看到学校、教育部门及社会的重视。

  最后,学校可以建立教师参与学校社会活动的机制,这样可以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精神收获和成就感,让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充满新的活力,从而让教师在职业倦怠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总的来说,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和对策主要包括提高教师薪酬,互动式管理,及时把握教师工作动态,同时加强对教师参与校社会活动等等。只要遵循这些措施,就可以有效应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情况,保证中小学教师们充满活力、积极进取,为学生和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篇二: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成因及应对策略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是一种严重的教育问题,也是影响教育质量和教学功效的重要因素。然而,引起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并不少见,也不能容易察觉。简而言之,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因为在教学活动中存在冗长且繁琐的管理程序,教职员工往往长时间工作、薪资低、投入高,也有心理压力等多种原因,甚至是社会环境带来的挑战,这些都导致了教师丧失了工作热情和辛勤付出。

  针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首先要加强宏观管理和投入,更新老师的培训计划,特别是教案设计方面的技能训练,提高课堂的使用率,促进老师的专业化水平。其次,要增强老师的工作保障,合理设置老师的薪酬福利和社会补助等激励措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老师能够更加有动力地去把事情做好。此外,教育部门还应创新成绩评价方法,例如把学校非教学活动,如学科研究、文体活动、宣传责任等纳入评价标准,能够更好地吸引、鼓励教师参与这些活动,激发其积极性,增加工作效率。

  更重要的是,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教师的帮扶和服务,如加强学校学术指导,为老师开展系统的心理咨询服务,比如让老师的家人和朋友参与教研活动,以及学校提供的职业培训服务等。还应建立老师德育教育,加强老师德育行为的管理把控。最后,要建立一个积极健康的教育环境,以社会舆论的影响力和态度,增强对老师的尊重和支持,让老师感到被认可和价值,从而激发出更强的职业激情。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给学生、学校和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调动教师的劳动热情,让他们感受到自身价值和尊严。

篇三: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作者:王小宁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2013年第10期

  王小宁

  (平顶山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河南

  平顶山467099)

  摘要:当下,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教师的职业倦怠已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探讨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找出引起职业倦怠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对策,对于教师摆脱职业倦怠的困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职业倦怠;中小学教师;成因;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10—0096—03近年来,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比较突出。根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2000年的一份检测报告显示,在我国,有超过半数的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问题。该报告是在对辽宁省14个城市167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调查后做出的。检测发现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15%属中度心理障碍,2.49%已构成心理疾病,调查还显示69%的教师自卑心态严重。[1]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心理学系教授李辉在2007年对昆明市13所小学的701名教师所进行的调查表明,60.38%的教师表现出了倦怠状态,其中44.11%和14.13%的教师处于轻度和中度倦怠状态,2.14%的教师处于高度倦怠状态。

  可见,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有部分教师的确存在着职业倦怠的问题。当前,教师群体中普遍存在着工作压力大、超负荷、体力透支的现象,这就极容易产生疲劳、焦虑、紧张、压抑、工作热情减退、自我评价下降、情绪烦躁易怒、人际关系恶化等后果。本文从职业倦怠角度探讨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及有效对策。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界定

  职业倦怠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于1974年首次提出。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情绪耗竭的症状,当工作本身对个人的能力、精力以及资源要求过度,导致个体长时间感到筋疲力尽、情绪枯竭时,就产生了职业倦怠。此后,不少学者从不同的领域和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教师职业倦怠是用来描述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时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1]

  马勒诗等人提出了职业倦怠的社会心理学观点。他们提出了职业倦怠的三维度模型,这三个维度是:情绪衰竭,即感到耗尽、用完;去人格化,即表现为冷酷、麻木;低个人成就感,即自我评价低和缺乏适应性。

  二、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造成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分为社会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

  (一)社会因素

  1.中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长期超负荷工作

  在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相当繁重,日平均工作时间远远高于其他职业。上海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研究课题组公布了一份题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的报告,报告认为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相对较重,平均每周课时达到15.31节,其中有46%的人周课时超过18节,他们每天平均在校工作时间为8.93小时,在家备课时间平均为1.63小时。工作状态长时间挤占休息状态使教师得不到充足的休息和调整,因此,容易诱发心理健康问题。[2]近年来,教师过劳死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与中小学教师长期超负荷工作,得不到充分的休息有很大的关系。

  2.中小学教师承受的压力过大

  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里,社会对教育寄予了较大的期望,同时,学校、家长、学生等各方面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长期面临着知识更新、素质提升、教学质量提高、量化考核等方面的诸多压力。“以分数论学生,以升学率论教师”的现象普遍存在,人为加重了教师间的竞争,迫使教师处于高负荷运转之中。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使每一位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都会碰到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产生新的压力。这种压力使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感到身心疲惫,精神恍惚,情绪不稳定,对工作产生极大的厌倦,甚至产生辞职或退休的念头。[3]工作压力大,使教师长期处于习得性无助状态,最终发展成职业倦怠。

  3.中小学教师待遇偏低,与其劳动付出不成正比

  据统计,我国教师的工资水平,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水平一直维持在非常低的水平上。有资料表明:我国教师月工资平均水平排列在国民经济十二个行业中的倒数第三名,与世界各国相比,中国教师工资收入只是同档次发展中国家的四分之一。尽管这些年国家在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教师的工资待遇也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但是,教师的待遇依旧整体偏低,甚至在有些地方特别是一些农村中小学还存在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与其劳动强度不成正比,极易挫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导致心理上的极度疲劳。

  (二)组织因素

  1.教育评价机制不够合理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评价基本上仍然延续了过去那种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例如,评价教师教学的好坏是以班上学生成绩的排名为标准,而不是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2.中小学教师工作内容的高度重复性

  教师在相对封闭的教育环境里,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这些内容,而且工作量大。许多农村学校,一个班的学生往往都在八九十人左右,教师批改作业的工作量增加了;教师早晨五点多钟就得起床,晚上十一点左右才能休息;这种单调、重复和繁琐的工作状态,使教师对所从事的教学工作不再有新鲜感,有的只是沉重的担子,教师的倦怠情况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

  3.缺乏良好的组织氛围

  学校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组织,在单一的评价机制下,更易导致领导专制,官僚作风严重,缺少人文关怀,管理缺乏人性化,使整个学校的组织气氛更趋向于“非人性化”,导致教师与领导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紧张。久而久之,教师在心理上会处于压抑、烦躁和焦虑的状态中,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对所从事的职业的倦怠。

  4.角色冲突带来的心理问题

  作为教师,一般都扮演着多种角色:人类文明的建设者、父母的代理人、知识的传授者、未来生活的设计者、课堂纪律的管理者、班集体的领导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和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4]而这些角色行为有时是互相矛盾的,当一名教师不能妥善处理各种角色间的矛盾关系时,压力就会产生。如教师角色价值观与教师个人价值观的冲突;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冲突等,这使得教师在经历了多种角色冲突之后,不可避免地感到心力交瘁。

  (三)个人因素

  在同等压力下,教师职业倦怠的程度与其人格特质有很高的关联度。教师的人格特征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人格健全、性格开朗、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可能性会低一些。A型人格和C型人格的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A型人格的教师争强好胜,时间观念特别强,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紧张状态,遇到挫折时变得具有敌意和攻击性,面对复杂繁琐的教育教学环境,容易产生职业倦怠。C型人格的教师则谨言慎行,常常自责,极怕失败;对人有戒心,没有很密切的人际关系;生活无意义、无价值、无乐趣;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常处于焦虑、紧张、压抑之中,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应关注教师人格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早发现其人格发展的不良倾向和人格障碍,及时予以疏导,防止病态人格的发生。

  三、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应对策略

  造成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既有社会因素、组织因素,还有个人因素等,所以,必须从多个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创设宽松的校园环境,减轻教师压力

  学校领导应为学校创设一个宽松的校园环境,在管理上,进行人性化管理,使教师在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环境里工作,是保证教师自尊得到满足的前提。这样可以让他们真正把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上去,而不必一味地去适应各种管理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师排解消极情绪,减轻工作压力。

  (二)构建有效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

  事实证明,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评价。在现阶段,我国的教育评价仍然延续了过去那种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无论对教师的评价,还是对学生的评价,无不渗透着应试教育的思想。所以,要真正推进素质教育,改善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评价体系,构建适合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在评价教师方面,应建立一套自发调动教师积极性、创造性的考核机制和正确合理的激励机制,给教师提供各种体验成功的机会,为教师提供一个健康轻松的育人环境。

  (三)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教师的培训,首先从入职培训开始。要在上岗前就对教师开展心理健康、师德修养、教育理念、专业发展、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等方面的培训讲座。通过有效的培训,可以使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角色,提高胜任职业的能力,改变其不良认知,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使其能够从容应对教学和学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教师的培训要常态化,形式要多样化,培训机构要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

  “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它的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同时,也决定该职业的吸引力和从事本职业人员的社会地位”。[5]虽说教师的工资待遇与以前相比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然偏低,社会地位仍不够高。要让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并献身于自己的职业,就必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切实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同时,通过法律法规和舆论导向,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使教师真正感觉到自己在从事着一种神圣的职业,才能使教师积极献身于教育事业。

  (五)把人文关怀寓于日常管理中

  教师的职业特征决定了教师都具有很强的自尊心,所以,管理者应从小事、从细微之处关心他们。关心教职工的生活、工作、家庭等,尤其是困难职工,应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使他们从中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集体的温暖。

  (六)引导教师正确认识职业倦怠,通过适当调适来克服职业倦怠

  学校领导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帮助教师维护心理健康。如通过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讨论等形式,让教师多了解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和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比如,通过心理辅导,可以有效改变教师的不良认知,消除诸如自卑、焦虑、偏执、抑郁等不良的个性特征。也可以不定期地为老师进行心理测试,如采用SCL—90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等来进行测试,让老师及时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如果发现某一方面的问题应及时进行心理咨询或进行自我调适,以便缓解心理压力。另外,教师应用理性思维来改变对事物的不合理认知,培养广泛的兴趣,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和平和的心态。此外,放松训练、社交训练等也能够帮助个体有效缓解压力。

  教师的职业倦怠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成长和国家人才的培养,因此,值得全社会关注。社会、学校、家庭都应共同努力,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改善工作环境,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使广大教师走出职业倦怠的阴影,保持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别晓梅.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J].吉林教育,2008(3-4).

  [3]肖爱芝.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1).

  [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吴良根.当前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农村教育,2008(3).

  [6]徐富明,朱从书,黄文锋.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自尊和控制点的关系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5(1).

  [7]陈明丽,许明.国外关于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8]井玲.大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

  [9]王荩桢.武汉市中小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

  [10]解娟.武汉市拦江堤中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11]胡明洪.荆州市荆州区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及心理健康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12]徐家平.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13]钦国强.高中教师职业倦怠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14]杨莉.重庆市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感研究[D].西南大学,2008.

篇四: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职业倦怠感又称工作倦怠感,用以描述专业工作者在专业工作情境中所引发的生理及情绪耗竭的现象。此种现象往往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专业人员功能的发挥以及个人身心的健康,一般专门用以说明个体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与生理综合征。

  一

  职业倦怠的表现

  1.情绪衰竭

  中小学教师情绪衰竭表现为教师情绪处于极度疲劳状态,从而导致工作热情丧失,工作投入和参与减少,课堂准备不充分,教学品质低劣,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降低;处于职业倦怠状态的高校教师对工作感到厌倦,精神和兴趣降低,经常表现为易激怒、易躁、厌倦、焦虑、悲伤和热情衰退,感觉前途渺茫等心理特征,情绪的衰竭进而导致生理出现各种症状,经常感觉无力应付本职工作,进而导致身体衰弱、血压升高、食欲不振、肠胃疾病增加、睡眠失常、身心俱疲等多种生理现象出现。

  2.人格解体

  人格的解体表现为教师逃避社会交往,人际关系空前下降,表现出对社会及他人的冷淡,不愿意与学生交往,以消极、否定或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同事和学生,致使同事关系和师生关系恶化。患有职业倦怠的老师在工作、生活方面表现为敷衍了事,上班不积极,上课时无精打采甚至有提前下课的想法,平时不愿意提工作上的事,行为怪癖,甚至有离职、调动的念头,少部分人会对学生发火或故意惩罚学生,在生活中脾气变坏,易怒,导致夫妻关系不协调,不愿与同事、朋友交往,抽烟、喝酒加剧等。

  3.个人成就感低

  个人成就感低表现为教师自我评价的价值倾向降低,自我效能感下降,并倾向于自我贬损,将工作中的不成功归因于自己缺乏能力,产生过度的自卑感和强烈的离职倾向。与其他老师相比较,患有职业倦怠的老师,在认识水平、业务能力、知识结构等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又面临职称晋升、劳动报酬提升等方面的压力,使其看不起自己的工作,产生对教师专业的倦怠,对其他职业产生盲目的认同感。

  二

  职业倦怠的原因

  1.教师的职业压力

  教师职业的要求和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感,促使教师必须承受比普通的社会成员更大的心理负担。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化,新的教育教学和课程理念、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纷纷涌现,这对教师的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在内部管理上存在漏洞,出现严重的“官本位”思想,缺乏对学校的民主管理,使教师积极性受挫,对学校管理逐渐失去兴趣。来自家长的压力是由于教师自身过高的内驱力所致,本着对学生负责,反复给自己加压,长期的压力聚集而得不到消散。

  2.管理体制的不当

  教育行政部门单纯追求效率,简单地把效率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标准,各种不合理的制度依然存在,竞争的手段和方法不健全、不科学,奖罚机制不完善,对教师考评不合理,都对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另外,社会对教师的重视度不高,缺乏对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再则,上级验收检查名目繁多,学校、教师根本没有时间顾及。

  3.教师的心理因素

  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个人的心理承受力、耐挫力的不同也影响倦怠的产生。一个胸无大志的教师,不能正确处理名利、金钱、公与私、奉献与索取等琐碎问题,容易因为要求和欲望的难以实现而产生挫折感,造成心理失衡和情绪低落。心理承受能力低的“外控型”教师受外在条件的影响较大,也较容易产生倦怠,他们常常认为自己受控于人,易焦虑,易产生对现实的不满和情绪问题,进而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

  三

  职业倦怠的克服

  1.提高教师社会地位

  教师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社会要对教师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社会应该养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要大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理解、支持教师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这是塑造教师自信心和成就感的根本。学校要加强学风建设,教导学生养成尊师重道的良好习惯,并提高其福利待遇,使教师获得满足感。

  2.改善教师工作环境

  在创设轻松环境的前提下,根据教师的意愿及学校对教师的期望,确定教师的发展目标。创建温馨的学校大家庭,来自同事实践支持以及情感支持能增强教师对工作的自主性,提高个人成就感和工作表现欲望,从而降低工作压力。加强教师之间的联系,树立团队意识,高校教师可以在课题上合作完成,生活上加强联系,培养友谊,都有利于减轻工作压力,从而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

  3.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进行合理的自我评价,根据实际能力,制订合理的发展目标。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尤其要组织体育项目比赛,这样可以让更多的教师参加体育锻炼,又可以帮助教师明显地减轻工作压力。学会放松自己,适当的放松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除了日常的游泳、散步等放松方法外,还可以找心理老师进行心理辅导,通过交流或攀谈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要接受自己行动所带来的责任而非自己成就所带来的荣耀。

  2、每个人都必须发展两种重要的能力适应改变与动荡的能力以及为长期目标延缓享乐的能力。

  3、将一付好牌打好没有什么了不起能将一付坏牌打好的人才值得钦佩。

篇五: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

  -

  浅谈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摘要】有资料说明,我国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的问题,并已经到达中等以上的倦怠程度。分析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职业倦怠

  表现

  成因

  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个体因长期未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不能妥善应对工作中的挫折、处理各种矛盾冲突而导致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有资料说明,我国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的问题,并已经到达中等以上的倦怠程度。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有哪些表现?成因是什么?在新常态下,该如何应对?本文从三方面加以分析。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1.缺少热情,动力缺乏

  工作上缺少热情,没有追求,仅仅把“教书〞当作一份工作或谋生的手段,而没有当作追求的事业。工作上得过且过,因循守旧,不求改变和提高,只求能应付就行。对教育创新、课堂改革不感兴趣,出工不出力。

  2.不愿担当,行为消极

  不愿意多带课,不愿意当班主任或承当教学工作之外别的工作。认为工作累、辛苦,只求轻松、舒服。上了一定年纪的教师觉得职称评到高级已经到头了,再也没有努力的必.

  .word.zl

  -

  -

  要,对工作成绩的好坏都觉得无所谓了,甚至有些中学教师主动要求到小学任课,前勤教师要求到后勤工作,主科教师要求带小学科。年轻教师以“孩子小,家务多〞“年轻没有工作经历,怕干不好〞为由,也不愿意承当多的工作。对学校安排的工作,挑三拣四,不愿意承受。

  3.认识枯竭,成就感低

  感到自己的知识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力不从心,尤其是难以胜任教学的新要求,疑心自己甚至是自我否认,工作胜任感和成就感降低,工作热情降低,进而产生倦怠。

  4.情绪不稳,态度冷漠

  情绪波动大,有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个别学生在学校的“不听话〞行为更是无法忍受,经常感觉厌倦、抑郁、焦虑和烦躁,牢骚多,抱怨多。不愿与学生交流,从行动上、心理上渐渐远离学生,甚至将负面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对学生缺乏应有的耐心、爱心。心情感倾向于急躁,不能理性的对待问题,对学校的各项管理措施有严重的抵触情绪。

  二、教师?业倦怠的成因

  〔一〕从社会层面分析

  1.社会期望值高,心理压力过大

  随着社会的开展,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关注度和期望值越来越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似乎教师是万能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

  .word.zl

  -

  -

  不好的教师〞。教师背负太多神圣的光环,承载着太多的社会责任,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尤其是在现行的升学考试体制下,为了取得好成绩,教师工作时间长,任务重,要求高,压力大是普遍现象。考试更像是在考教师。为了取得理想的成绩或到达一定的考核指标,教师们不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上课、补课甚至抢课。正常的工作时间已缺乏以满足“考试〞大任的需要,教师就牺牲节假日、正常休息、娱乐时间,日复一日的不停劳作。而一旦孩子成绩不理想或出了点问题,都会归罪于教师,有些家长时不时还会兴师问罪。教师在“考试成绩决定一切〞的惯性思维下,背上沉重的精神负担,长此下去,也会加剧教师的职业倦怠。

  2.舆论导向偏颇,社会认同感低

  社会一些媒体的“猎奇〞心理,往往关注的只是个别教师的负面新闻,并由此以偏概全,引发对整个教师群体的误解。个别教师的师德失行为却抹杀了整个教师群体对社会做出的奉献。教师的辛勤付出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得不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和应有的职业尊重,更谈不上什么职业幸福感、自豪感。长此以往,教师自身都缺乏对职业的自信心,更多的是一种自卑和无奈,职业期望值大大降低。

  3.国家投入缺乏,教师收入偏低

  不可否认,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开展,国家也提高了教师的工资待遇。但作为一项承载巨大的社会压力的.

  .word.zl

  -

  -

  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与许多行业相比,教师的辛勤付出与收入却是不对等的,尤其是在当今物质化、用经济收入来衡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的社会,教师的收入无法让人引以为豪。社会对教师过高的期望,教师的辛勤付出与教师的实际经济待遇形成强大的反差。这种心理落差假设得不到有效缓解,也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从教师职业特点层面分析

  1.职业负担过重,工作量“超负荷〞“无边界状态〞

  教师工作量是无法用8小时来衡量的,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处于“无边界状态〞。为了完成工作加班加点,甚至将工作带回家去完成,已经成为教师们的工作常态。一方面是大量的教学任务要完成,另一方面是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核心评价指标的教师竞争体系,两者都给了教师巨大的身心压力。除了备、教、批、辅、考、指导学生活动、做学生思想工作以外,还要应对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评比、评估、验收、检查等等。再加上教师自身生活上的压力,这种种负荷使教师长期处于极度的压力状态,不堪重负,逐渐工作热情消磨没了,并最终导致职业上持续的倦怠。

  2.多重身份叠加,教师角色“超载〞

  生活中,教师在家庭是父母、是儿女、是丈夫或妻子;在社会上是公民,是品格的典范和道德的模,一言一行都要受关注;在学校是“管理员、平安员、保育员、学生的临时.

  .word.zl

  -

  -

  监护人、心理咨询师、学生的知心朋友〞等等。这多重角色无形中给教师增添了许多压力。教师角色严重“超载〞。

  3.工作环境封闭,开展空间有限

  与其他劳动相比,教师的劳动在相对封闭的环境进展,教师缺乏与社会其他行业的交流,教师的一生都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干着同样的工作,过着“家庭――办公室――讲台〞三点一线的生活。教师工作的性质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封闭性,给人提供的成长展示舞台相对有限,容易产生“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再加上职称的评聘、评先表模、参加各种大赛等存在一定的难度,辛勤付出的效果相对滞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教师缺少成就感。

  4.学生问题较多,教师应对疲惫

  一是学困生。学困生的形成既有社会、家庭的原因,也有当下教育制度的原因,可这些问题现在一律交给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去解决,教师的辛勤付出不仅效果不明显,而且容易引发家校矛盾,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厌恶,持续下去就会形成职业倦怠。

  二是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共性是独立意识较差,依赖性较强,学习自觉性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强,性格脆弱、任性。局部单亲家庭的学生还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这都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三是现在是信息社会,学生承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

  .word.zl

  -

  -

  泛,很多学生已经不满足于课堂和教科书上的知识,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角色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校园里学生的暴力、违规、顶撞师长等不良行为更是时有发生,教师必须应对一些突发事件。凡此种种持续不断,使教师精疲力竭,对工作感到倦怠。

  〔三〕从教师个人层面分析

  1.局部教师精神高地失守,职业信仰缺失

  当今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对教师的思想产生极大的冲击。确实存在局部教师一味追求物质的丰厚、金钱的满足,失去了把奉献精神作为职业追求的信仰。如果把教师职业作为人生信仰来追求,教书育人就会孜孜不倦;如果把教师职业仅仅作为谋生手段,就很容易倦怠。

  2.教师年龄构造不合理

  教师老龄化严重,缺少新鲜血液的合理补充。教师年龄整体偏大〔笔者所在城市〕,一局部老教师在评上高级职称或评职称无希望的情况下,确实存在工作无动力、无热情的现象。在这样大的工作环境下,年轻教师也或多或少受到影响,从最初的豪情满怀,慢慢地激情也减退了,棱角也磨平了。

  3.教师个体差异也导致职业倦怠

  个体差异也是引起职业倦怠的原因。如性格差异〔向、不善与人交流,开朗、自信等〕,生活阅历的不同,受教育.

  .word.zl

  -

  -

  程度,个人家庭的生活状况,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年龄等等。

  〔四〕从学校管理层面分析

  1.评价鼓励机制有待完善

  一是评价体系单一。当今的升学考试体制,以分论英雄。单一的以学生成绩为标准评价教师的方式,降低了教师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影响了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强化了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二是鼓励机制不完善。没有真正发挥绩效工资的调节作用,“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原那么没能真正表达,从而造成事实上的不平衡,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学校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学校管理制度刚性要求更多一些,不能表达教师的合理需求,缺少人文关心,学校管理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强。

  教师是一种经受各方面压力最多的职业之一,教师的工作负担越重,承受的社会压力越重,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就越突出,越来越普遍。教师已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三、解决职业倦怠的策略

  〔一〕从社会层面来说,真正“尊师重教〞落到实处

  1.减负、减压落到实处

  各有关部门应注重各项工作的实效性,将教师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让教师更专注于教学、教研和学生.

  .word.zl

  -

  -

  的培养上。给学生减负的同时,也给教师减压。因为教师的开展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2.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气氛

  社会应该通过舆论导向、政策倾斜等多种途径,真正全方位地营造“尊师重教〞的气氛,对教师专业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教师也是普通的人,社会、家长应对教师报以合理的期望,对教师的工作多一份理解和宽容,给教师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

  3.加大投入,提高待遇

  切实提高教师待遇,让教师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教师的劳动也需要经济、物质手段来调节,只有使其收入与其辛勤的付出相对称,才能真正使这份职业成为人人仰慕的职业,也才能让教师生活无忧无虑、一心一意专注教育,才能把符合教师职业标准的优秀人才吸引到教师队伍来,从根本上缓解中小学教师心的冲突。这就要求国家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二〕从学校层面来说,创立和谐温暖的工作环境,实施“暖心工程〞

  1.人文关心,以心换心

  教师被尊重、被信任、被关心,愿望得到合理的满足,这是每一个教师合理的需要。学校要永远树立一种观念――教师是学校最珍贵的财富。学校只有尊重教师、理解教师、.

  .word.zl

  -

  -

  信任教师,努力为教师营造一个有制度又温情、有竞争又舒畅、有集中又的工作环境,才能使教师工作有劲头、有甜头、有轻松感、有满意感、有幸福感、有成就感。了解教师的需要,尽量为教师排忧解难,及时帮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学校在管理中应注重“刚柔相济〞。在制度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尽可能地发现每一位教师的闪光点,大力宣传闪光点,使教师不断获得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快乐。

  2.鼓励评价,保持公心

  学校应不断完善评价鼓励机制,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学校要多尊重教师创造性劳动,改变单纯的以教学成绩好坏、升学率的上下来评价教师的评价方式,力求评价的多元化。合理地进展评优表模工作,要把评优工作当作鼓励教师勤奋工作的重要工具,以精神奖励弥补物质奖励的缺乏。在当今新常态下,精神奖励尤为重要。

  3.管理,上下一心

  树立依靠教师办校的理念,在各项管理中广泛听取教师们意见和建议,赋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让教师参与决策和管理,增加学校工作透明度,增强教师主人翁意识,消除因不知情而产生的误会,增强教师归属感,提高教师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4.文化建立,凝聚人心

  .

  .word.zl

  -

  -

  开展校园文化建立,让师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氛的熏,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用学校开展目标凝聚人心。

  5.改善环境,工作舒心

  政府应加大学校办学条件的投入,让现代化的教学硬件设备充实教师的办公条件,给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办公环境。

  6.培训提高,激发信心

  学校应帮助教师制定职业开展规划,注重专家、名师的引领,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时机,帮助教师实现个人开展目标,成就教师,使他们收获工作的乐趣,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教师培训部门也应探索高质量的培训策略,扩大培训对象和培训围,让更多教师从培训中受益,从而激发教师工作的自信心。

  7.开展活动,娱悦身心

  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教师生活情趣。要建立面对教师的心理咨询机构,建立教师活动俱乐部,举办各种类型〔心理安康、养生、保健、简单的化装〕的讲座,组织教工业余文体活动,号召教师锻炼身体。把学校当作是教师生活的场所,而不仅仅是工作的地方。

  8.互动交流,沟通顺心

  教师间的思想和工作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在形式上可不.

  .word.zl

  -

  -

  拘一格。如教师沙龙、经典案例解析、分享体验等多种形式,可起到促进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作用。层面上也可以是教研组、年级组、青年教师群体等多层面立体式广泛交流。

  学校也应创立教师与领导间的对话平台,畅通沟通渠道,充分利用座谈会、调研会、研讨会、校长接待日等方式,聆听教师们的呼声,让教师有诉求的地方,缓解压力,释放心情。

  同时加强家、校联系,设立家长委员会,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宣传教师。向家长公布校长,帮助教师化解矛盾。

  〔三〕从教师个人层面,适应环境并努力自我改变

  一是教师要逐步适应社会环境。作为教师个人来说,既然无力改变目前的社会环境,那就要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当前的环境。防止因为沉重的精神和工作压力造成心理的压抑和不良的情绪。

  二是可以通过读书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提升工作的自信心,从书中体验教育的幸福。

  三是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参加体育锻炼,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多交朋友,缓解工作压力。

  总之,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

  .word.zl

篇六: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

  当今社会,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已经是一个日趋突出的社会问题,给国家的教育现代化建设带来了许多难以解决的挑战。下面,将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进行综合分析和探讨。

  首先,任务量过大是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知识社会的发展,中小学教师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家庭教育、专业培训以及文化素养的培养等诸多任务。同时,学校管理机构要求中小学教师多多完成学校的目标计划,如参加课外活动,参加考试准备班等,以提高校园文化和学生的学业成绩。这些繁重的工作使得中小学教师的精力得不到有效释放,而倦怠成为一种必然。

  此外,中小学教师缺乏职业发展机会。尽管政府和教育机构不断发出倡议,以提高教师职业地位,但教师们没有机会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同时,教师对不断更新的教师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缺乏充分的了解,也会影响教师的职业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常常被忽视,这极大地影响了教师的职业发展,使他们失去了继续发展的动力,从而出现倦怠。

  最后,中小学教师缺乏个人发展机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学校缺乏能够满足教师个人发展需求的课程,因此,教师们往往只能从事所谓的“无趣”的工作,例如填表,审核等,没有得到更多的个人发展机会,也就极易造成职业倦怠。

  针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首先,政府应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机制。教师可以

  -1-

  在各种教育设施中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提升职业地位。其次,学校应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教师更好地感受到学生的成长,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最后,政府和学校也应注重增加教师的绩效管理,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并提供良好的上岗培训,让教师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总之,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不容忽视,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学校和教师需要结合各自的职责,积极采取措施,寻求共同的解决方案,切实保障教师的权益,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为国家的教育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经过上述分析与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主要有:任务量过大,缺乏职业发展的机会,缺乏个人发展的机会。为了促进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解决,应当采取有效的对策,政府、学校及教师等都要为此负责。同时,也要加强社会对教师的重视,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并让教师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环境,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及教育质量。

  -2-

相关热词搜索: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倦怠 中小学 成因

版权所有:学富范文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学富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学富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10062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