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研究8篇

时间:2023-06-08 14:40:05  阅读:

篇一: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当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并且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均会处于该阶段。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数量增多是普遍现象,但是如何进一步安置老年人、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政府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并已经推动了多项养老措施的实施,如为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这对改善居家养老服务供给问题有所帮助,不过在当前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依然要注重从多角度改善居家养老服务供给问题,基于此在本文中便对此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老龄化趋势是社会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更是我国社会逐步由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的蜕变,在该过程中要重视解决养老服务问题。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实施下,老年人以家庭为核心,街道社区是其养老服务的重要依托,能够深入发挥街道社区的便捷性、便利性优势为其引入专业化养老服务,如生活护理、精神慰藉、家政服务等,不过就当前实际情况来看,该方面依然存在有服务机制不健全、养老服务人员专业度不高等多个问题亟待解决。对此,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要着重注意进一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体系,高效率、高质量的为老年人口提供养老服务。

  一、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机制不健全,资金匮乏

  从长远角度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有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趋势带来的社会负担,同时还能够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不过由于我国在养老方面并无可以参考的经验,因此只能是借鉴西方国家经验并“摸着石头过河”,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便是服务机制不健全。据悉,现如今我国的社

  区居家养老服务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仅在少数地区有比较健全的服务体系,其他大多数地区依然并无完善且成熟的服务机制,进而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对老年人的养老服务;其次,养老服务是一项全国性、全社会性的公益服务,对此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供应,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不过就很多地区的社区反映,由于资金不足问题,部分服务项目需要由社区和老年人支付,并不能满足愈加高质量的服务需求[1]。

  (二)服务工作人员专业度不高

  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服务人员是其中的重要参与者、实施者,需要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生活护理等多方面的服务,而且随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大范围开展,服务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高,因此便容易出现服务人员专业度不高的问题。据有关调查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服务人员对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方面存在专业知识匮乏的问题,仅能够进行日常生活护理;还有调查情况表明,越来越多的养老服务人员认为待遇不够,因此不愿开展长期性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另外,在一些高校附近的社区中,高校学生会不定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一定的养老服务,不过依然是“杯水车薪”,无法真正满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三)服务质量不高,老年人满意度低

  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数量越来越多,在养老服务中,老年人对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方面的需求较大。经过对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综合调查数据显示,大约62%的老年人认为社区居家服务质量比较一般,甚至有3%的老年人认为不满意,由此可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整体服务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社区居家服务工作中,不仅要重视生活照料,更重要的是要开展医疗保健和精神慰藉,这是满足老年人生理和精神需求的主要途径,不过由于当前存在服务人员专业度不高、服务机制不健全问题影响导致了服务质量较低的问题。总而言之,在当前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要重视从具体问题出发逐步解决养老服务中的各个问题。

  二、对居家养老服务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健全社区养老服务机制

  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具有长期性、烦琐性特点,从前文具体分析来看,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服务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基于此当前首先要重视解决该问题。政府作为社区养老服务机制的倡导者与引领者,应当注重从政府角度发挥组织职能,真正做到简政放权,由各地区根据当地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在符合原则的前提下制定符合当地具体情况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及服务体系,使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能够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程度、人口结构和地域特点深度结合;其次,充足的资金至关重要,政府应适当增加相关资金投入,同时要注重号召全社会企业对社区养老方面进行适当投资,通过社会力量帮助夯实资金基础;再次,为保障社区养老服务机制的有序运行,还应构建相应的监督评估机制,对此地方政府可将社区养老服务外包于某一企业,同时还要有专门的第三方机构对其进行不定期评测,而政府在该机制应深入发挥自身监督作用,且也可号召社会广大群众予以社会监督。

  (二)丰富服务内容

  服务内容单一是过去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的不足,基于此当前要重视解决这一问题,对此地方政府可以适当借鉴新加坡、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养老服务方面的优质经验,并结合当地具体情况丰富服务内容。例如在我国非常注重“家天下”、“百善孝为先”等理念,因此在服务方面要重视加入优秀传统文化,让老年人真正感受到“家的感觉”[2]。

  (三)注重专业人才培养

  如今时代背景下,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应得到提升。在过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人员主要为社区所雇佣,或者与某一机构合作,但是其中存在服务人员专业性不强的问题。因此在当前要重视构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社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该体系中,社区、政府、服务人员以及相关机构均是参与者,均要对服务人员的培训负责,而且政府要出台相关规定,适当提高服务人员的薪资待遇,使其享受到符合工作情况的实际待遇;另外,对于服务机构,其应当定期组织服务人员加强学习,尤其要重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技能的提升,以适应愈加复杂的养老服务需求。

  结语: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人口越来越多,但是很多老年人在当前成为了“空巢老人”,通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等服务。据本次研究分析来看,我国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面依然存在有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在文中也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望能够对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范婷婷.学,2021.

  [2]孙晶晶.淮安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国矿业大贵阳市养老机构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D].贵州大学,2021.

篇二: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养老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医疗设施和养老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人口平均寿命在不断延长,同时,有由于出生率在下降,使老龄化成为我国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本文在对国外养老模式进行分析借鉴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现状与存在困境,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养老模式;养老问题;人口老龄化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老龄化成为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中国政府必须尽快解决的现实问题。老龄产业是政府的推动型的朝阳产业,其政策导向性特征十分明显。人口老龄化进程和贫富差距的加剧,决定了不同老年人的需求层次不同。我国是经济水平总体欠发达的国家,并不能具备发达国家那样包办社会福利的经济实力,这就决定了要结合具体国情探讨开展养老服务的必要性。

  2国外养老模式概述

  1980年后,社区养老成为英国重要的养老模式之一。这种社区照顾不仅包括生活照料、物质支援,还包括心理方面的特殊服务。另外,政府也兴办社区活动中心和老年人工作室。这些举措在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障的同时,也建立了一个互动平台,让老人们更为活跃的参与群体活动,避免了“老无所依”的孤独感。

  “以房养老”模式最早出现在美国。因为美国房屋出租系统发达,老年人在退休前买房,然后将富余部分出租给年轻人。这样,老人就可以用租金维持退休生活。当老人的资金缺乏的时候,政府和金融机构会以房产抵押方式提供贷款,即“倒按揭”贷款。

  日本本土居民大多是传统东方家庭,两代居或者多代同居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以家庭为单位的养老模式,是日本老人主流的生活方式。老人之间没有现有的交流平台,虽然和年轻人接触的较多,但是由于思想观念的不同,两者一旦产生矛盾,难免产生强烈的孤独感。

  与日本不同,丹麦采用自助养老社区(DIY),这种更自由的养老模式,使得丹麦的老人有自己独享的公寓和一些共享的照料服务。北欧人最常见的做法是异地养老,比如有些挪威的老人不满意本国养老公寓的基础设施等服务条件,会选择到西班牙度过余生。

  3中国养老模式发展现状与存在困境

  我国老年人口众多。居家养老已经成为最人道和人性化的养老模式,最主要

  的原因是我国素有“养儿防老”的传统文化观念。居家养老是指人进入老年阶段后,居住在家并由子女或其他亲属负责照料生活,实质上是将人的养老问题全部由家庭自我解决,从而是一种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与自助行为获得老年生活保障的机制。

  中国城市经济研究院发布的首份中国养老地产发展研究报告显示,85%以上的城市老年人有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意愿。但现实情况是,由于儿女忙于工作,忙于照顾孩子,使居家养老的老人很少能得到儿女的经常照顾,增加了老年的孤独感。在2013年启动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提到,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种模糊的描述,使得用法律手段监管和惩治不回家的子女成了无法实施的难点。另外,据卫生部《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估算,中国每年新增

  7.6万个失独家庭,这样的社会现状必然导致空巢老人或独居老人增加,使得我国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选择陷入两难困境。

  然而传统的居家养老最本质的困难在于,人口老龄化和老人高龄化现象引起的养老需求增加和家庭规模小型化引起的居家养老供给力减弱的矛盾。其具体困难表现在:一方面,我国居家养老模式发展体系,尤其是老年人养老福利体系的建立不够完善。另一方面,社会养老信息闭塞,居家养老服务内容较少。不仅缺少基本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而且社会义工缺乏专业培训,为老年人开展志愿服务的质量普遍不高。

  4对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的建议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的老龄化已经超前于现代化。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0年和2002年相继将“健康老龄化(HealthyAging)”和“积极老龄化(ActiveAging)”作为应对老龄社会的战略性目标。老人的人体功能退化,是典型的弱势群体一族。为了应对老龄化问题,解决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困境,本文对我国养老模式提出以下建议:对于政府和社会而言,一方面应该加强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专业服务技能跟进。另一方面,还应该借鉴国外养老福利制度,增加养老福利金的投放,减轻传统家庭养老的财政负担。在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上,丰富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包括医疗护理服务、个人照料服务(如洗澡、穿衣、帮助进食等)家政服务、精神慰藉服务、出行服务等。对于大学生而言,可以规定适当的大学生社区服务要求,比如德国要求青年人必须去社区履行12个月的民役,美国学生为获得中小学文凭,也需要参与社区服务,时间为75个小时。通过大学生的自愿行为增加服务的提供者数量,提升服务质量。还应该挖掘养老市场的潜在可塑性,促进低龄老年人就业及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高校是学习的场所,环境安静宜人,可以依托在校大学生以及志愿者为服务群体,开展夕阳伴侣(相亲)老年表演艺术团、开辟绿色菜园等创业项目,共同打造出独特的养老院,利用旅游资源和学习资源建立养老基地。在引入“陪读”模式的同时,开展“绿色菜园”、老年艺术团、真人图书馆以及“寻找心灵伴侣”活动,丰富活动中心老人的日常生活。还可以组织社区的老年人提供社区养老服务站的入住资金,联系像大学生志愿者社团等的非盈利组织,发展多元化的老年人

  娱乐活动,变老龄化加速而导致的“人口负债”为“人口红利”。针对高校、大企业、政府部门的退休人员,进行“候鸟式”养老这样不仅可以大大节省财务输出,而且更能填补老年人精神世界的空虚。

  综上,中国的养老模式选择有多种形式,要结合老年人的需求特点,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实际,结合社区建设情况综合考虑,真正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老龄化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彭希哲,胡湛.公共政策视角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J].中国社会科学,2011,03:121-138+222-223.

  [2]谭姝琳,贾向丹.我国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的聚类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06:68-70.

  [3]张桂莲,王永莲.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人口学刊,2010,05:48-53.

  [4]王桂新.变化中的中国养老模式[J].人民论坛,2008,07:26-27.

  [5]陈赛权.中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0,03:30-36+51.。2014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中期成果,项目名称《辽宁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4lslktzishx-03。

篇三: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院服务问题调查研究

  【摘

  要】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发展,解决养老问题迫在眉睫,养老院服务问题因而越来越受人关注。本文旨在分析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院服务现状,提高我国的养老院服务水平,最大限度的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并提出了改善的意见。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院服务;问题研究

  一、人口老龄化及养老院服务问题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资料显示:人口老龄化将是中国21世纪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而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了,而这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诸多影响。随着高龄老人的不断增多及老龄人口自身健康状况的变化,老人自我料理生活的能力不断减弱,而现代家庭不断“小型化”,老年人与其子女“分家”现象极为普遍,加之劳务经济的兴起使得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大量存在,这些老龄人口难以

  得到较好的生活照料或无法得到照料,主要靠老年配偶之间的相互照顾或自我照顾。尤其是一、二十年以后,社会上将大量出现“四二一家庭”,即一对夫妻要照料四位老人和一个子女,届时家庭养老的模式将受到严重挑战,子女即使在主观上有十分孝敬老人的愿望,客观上却无照料老人的条件和能力。因此,将老人送到养老院养老的方式开始增加。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院服务问题的现状,课题组于2016年7月中旬到8月中旬期间,利用暑假的闲暇时间,对镇江的养老院进行了实地调研,从相关管理人员了解了他们对养老院的管理情况,并走访了“京舰山老年公寓”进行考察调研与数据收集。在此基础上,通过网络媒体、报刊资料等平台,凭借调查问卷、实地走访等方式,掌握了更为详尽可靠的资料,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院服务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二、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院服务问题国际调研背景

  目前学界对我国养老院问题给予了一定的关注:有学者李莉曾发文“今年中国老年人口将突破两亿大关”关注我国人口老龄化状况,有学者肖美莲发文“澳大利亚养老院护理工作见闻及借鉴”来分享值得借鉴的国外养老院服务方式,有学者高中林同样发文借鉴“先进的国外养老模式”,还有学者吕诺、卫敏丽、杨荣荣依据“谈十八大报告中的民生”来促进我国养老院事业的发展。以上研究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院服务问题提出了建议,思考十分全面,但是没有针对养老院服务的发展与学校社会结合提出更好的相关意见,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养老院服务问题的现状分析

  据全国老龄办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49亿,占总人口的11%以上。其中85%以上的老年人愿意居家养老。而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机构床位数只有11.6张左右。虽然我国养老院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私营占绝大多数。一方面,存在一床难求现象;另一方面,设施较好,价格相对高端的私营养老院却入住率低。两种现象同时存在在当今中国社会。“住不进,住不起”却已经成了很多老人的心头痛。其次,我国的养老院各方面硬件设施还不够完善。第一,我国养老院的工作人员专业性都不够强,绝大数我国的养老院工作者都没有进行过专业的训练,而且并没有配相对应的护士和医生;第二,我国的养老院设备不够完善和先进。老年人居住的地方条件差、房间较小,配置简单。另外,我国养老院对老人精神方面的照顾更是缺乏。我国的养老院内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供老年人消遣的娱乐设施和项目。大部分老年人都只是打麻将,下棋或者聊天中度过一天,生活相对比较无聊和单一。在十八大中已有明确提高养老福利的措施。但养老不仅仅是有钱生活看病,还应该享受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不断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我们只有在不断地比较和被比较中吸取经验,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积极响应十八大的号召,促使养老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更早实现。

  四、改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院服务问题的思路

  着力规范老龄行业,促进老有所养专业化、规范化。当前为老年服务的大市场尚未完全形成,落实各项老龄政策,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需要大力加强老龄行业的专业、规范化建设。一是制定行业规范。抓好养老院的标准化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扶持培育行业组织,加强养老院的自我管理能力。发挥民

  间团体的作用,建立居民与行政机关沟通的有效桥梁,将老年人的需求及时反应到有关部门,再针对需要对实行中的政策和规范及时作出调整。充分发挥各级卫生资源作用,加强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队伍建设,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降低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和生活活动的失能率。二是建立专业队伍。有计划地在高校、职业院校、中等技校增设养老服务的相关专业和课程,为服务老齡人群打下良好基础。经劳动部门批准,有关机构和单位可以开展养老服务培训业务,利用专业培训班、社区学校等形式,加快培养社会义工、老年医学、管路学、护理学、营养学以及心理学等方面的人才,提高社区及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三是提高服务水平。加强职业道德培训,不断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和服务人员素质,定期进行养老服务工作专业教育、在职教育,走老年社会服务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之路。同时推动志愿者服务制度化和规范化。民政部门组建以医疗机构和志愿者为主的家纺服务队,重点对高龄老人、残疾老人定期进行保健知识传授和辅导。重视预防体系建设,使只需生活护理的老人从医疗体系中剥离出来,让医疗保险制度起到应有的实效,节约医疗资源。

  结

  语

  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我国养老院服务问题任重而道远。重视养老院服务问题不仅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更是为了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美满幸福。在此次对我国养老院服务问题的深入调查后,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其当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只有抓住机遇,立足现状,不断创新,才能不惧挑战,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解决好人口老龄化问题。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第15批学生科研课题立项资助项目“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院服务问题调查研究”(项目编号:15C248)研究成果。

  -全文完-

篇四: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

  摘

  要:我国是一个逐渐迈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也许我们目前的体会还不够深刻,但是为了防患于未然就必须尽早做出对策,人口老龄化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养老。该文基于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指出社区中的问题所在,结合社会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给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城市社区

  居家养老

  现状

  策略研究

  我国的人口数量接近14亿,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口生育率大幅度增长,这样的“人口红利”为20年后的国家发展带来非常大的重要影响,也是我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因素,但是随着近些年来生育率的屡创新低,使得我国的未来可持续性发展有了更大的隐患。“人口红利”是人口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生产力,但是一旦生育率下降,那么就会变成“人口负担”。养老是社会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目前我国就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负担加剧。面对这样的客观情况,我国正在从多个角度寻求养老模式的创新,下面我们针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进行探析。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概述

  1.1城市社区的相关概念和特点

  城市社区是指在城镇化的居民聚集地,一般都是在城市当中的各种小区形式,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人们群居习惯的方式。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猛,相伴而行的就是城镇化的建设也在迅速开展,我国的城市社区情况较为复杂,由于历史原因和社会演变原因等多种因素,形成了现在的多样式社区模式,既有传统的企业职工大院小区,也有新兴的自由市场的商品房形成的小区。也正是由于人口红利促成的城市居民激增,加上近些年来的棚改方案等相关政策的落地实施,使得我们目前的城市小区逐渐规模化、集成化,不同的居民呈现出混居形式,在不同的社区内部年龄结构有着较大的差异性[1]。

  1.2社会居家养老的起源及内涵

  社区居家养老最早出现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现在看来它也是一个具有年代感的专业名词,其起源于英国并在英国的社区内部形成萌芽状态,当时也是英国饱受养老的重负,于是想到了在社区为老人们提供养老服务的概念。当时的想法也较为简单,就是政府没有更多的资源为越来越多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于是就想到利用社会资源帮助政府一起为老人们提供相应的服务,也免去了建设养老院的场地和资金,这些资金可以更多地投入到养老服务上来[2]。随着社区养老模式的不断发展和状态,相应的体系和服务也逐渐形成标准化,政府在社区养老模式中仍然起着主导作用,但是还要利用家庭成员、自愿者、社区义工等多方力量为老人们提供必要生的生活服务和物资保障,让老人们可以在社区内部安享晚年。社区养老服务供养具备完善的医疗、餐饮、换洗等服务,不再提供养老院的集中养老模式,而是将养老模式以分散的形式在社区中进行。

  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现状

  2.1传统思想的矛盾与冲突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家庭养老是第一选择,其中的“养儿防老”就是最具代表性的社会主流思想,认为只有在家才能安度晚年,老人们更多的希望是儿女双全,膝下子女满堂,自己和所有家庭成员共处一室。但是随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早已经打破了这样的养老结构,由于独生子女政策实施多年,独生子女面临的家庭状况就是我们常说的“4+2+1”,也就是上面有4个老人,夫妻2人,还有1个孩子,这样的家庭人口结构很显然并不适合按照传统意义上的方式养老,但是老人的思想还一直都无法转变,更不想去养老院。很多老人对于养老院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但是子女的生活和个工作压力也无暇顾及老人。在这样的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并且也在很多城市和地区做出了相应的尝试,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3]。

  2.2老旧小区养老功能缺失

  社区养老的创始是有效弥补我国养老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需要社区具有一定的养老功能才能有效发挥养老效能。很多老人由于时间和岁月的关系,大部分都居住在老旧小区,老旧小区一般是指在2000年以前建造的居住社区,目前我国的老旧小区大约20万个,据建设部于2016年的统计表明,老旧小区的总使用建筑面为约为45万亿m2,虽然有部分老旧小区已经纳入了棚户区改造范围,但是大部分还处于功能老旧,甚至功能丧失的范畴。例如老旧小区没有电梯配套,很多老人由于身体原因处于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境地。正是老旧小区的功能缺失,造成了社区居家养的得阻碍,也成为老旧小区改造的重大契机。

  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分析及策略

  3.1以政府为主导的政策扶持

  要想让社区居家养老能够在养老市场有较大的发挥,就必须从政府的角度进行顶层设计,并采用必要的政策和手段刺激市场和出台相关老旧小区改造方案。我们倡导政府首先成立相关老旧小区改造机构,并将小区进行有效划分,再科学详细地为老旧小区改造设计方案,让改造流程和改造计划都有章可循,不同的老旧小区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改造方案,不能所有老旧小区都“复制粘贴”。各级政府还要对老旧小区改造有着主观上的正确认识,了解养老模式转变与发展的急迫性,要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和帮助,例如老旧小区改造用地和规划、维修与建设等方面要出台先关优惠政策,特别是在安装必要设备要有专项资金行进帮扶,以社区内部业主筹措为主,政府专项资金为辅的方式开展,对于小区改造确实有困难的,也可以积极引入社会资金,以加快老旧小区的改造和升级。

  3.2全面提升社区养老的服务与管理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社区养老事业并不能低头蛮干,而是要在法律法规以及行政管理上做到有法可依、有责可究。首先各级政府要深入研究社区养老的相关政策和法

  律依据,并将社区养老模式纳入正规的养老体系范畴之中,不断深入改革和探索相关的保障措施,并积极探索符合时代特征和人们需求的社区养老管理办法[4]。另外,还要重视对社区养老人才的培养,人的作用才是发挥社区养老的重点,要尽快弥补养老人才的短缺现象,并要以符合现代养老模式为出发点。很多小区物业管理服务低下,特别是一些老旧小区已经没有可物业服务,相关管理也更加无从谈起,在必要的条件下可以将社区养老管理纳入政府管辖范围,通过招投标或者竞争性谈判等多种方式选聘物业公司,并对物业公司关于社区养老的相关服务进行评比,既是加强物业的社区养老服务能力,也是对养老老人的负责与关心。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日益加剧的局面不断展现出来,我们的养老未来需要有一个系统化的防范措施,传统的家庭养老以及较新型的养老院等模式都受到了巨大的挑战。社区养老為我国的养老模式提供了重要的补充,可以有效改善现有养老能效的不足,这是现阶段养老模式的发展机遇,但是同时也对这样的养老模式提出了挑战。我们要针对性地深入研究社区养老模式的现状和问题,对面临的问题要正视并给予关注,要集思广益充分取得养老需求者的建议,并加以吸纳和改善,以促进我国未来养老模式的多样化,为老人提供安心舒适的养老环境。

  参考文献

  [1]刘芳,王乐芝.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9(23):32.

  [2]刘耀东,宋茜培,孟菊香.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PPP模式应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5):68-70.

  [3]穆光宗,朱泓霏.中国式养老: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研究[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9(3):91-100.

  [4]闫明.城市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层次及其满足策略研究[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8(12):145.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篇五: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研究

  作者:申浩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8年第35期

  摘要: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越加严峻,在老龄化过程中,有很多相关学者预计在2030年会迎来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高峰,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社会养老问题是极为突出的,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能够有效的缓解这一问题,社区养老以城市社区养老为主。文章是在老龄化的背景下,通过老龄化和城市社区养老的现状分析,探讨我国城市社区养老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对策。

  关键词:老龄化;城市社区养老;研究

  一

  引言

  在当今社会,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所带来的养老、医疗等方面的问题不容小觑,应对老龄化问题的措施直接关系到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性。我国老龄化尤其严重,传统的养老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我国的养老实情,在这种发展不平衡的状态下需要注重发展社区养老这一新模式,而社区养老主要以城市社区养老为主,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二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征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我国的人口演变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49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在这一段时期,我国的人口出生率较高,老龄人口数量较低,儿童人口数占的比例较高,所以这时我国还处于“年轻型”的国家。

  第二阶段是到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末,这段时间我国开始施行“计划生育”政策,由于这一政策的影响,我国的出生率开始大幅下降,这一影响导致少年儿童的数量占总人口比重有所降低,与此同时成年人所占的比重却越来越大,在这一阶段我国属于“成年型”的国家。

  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到现在,由于人口出生率的持续下降,医疗卫生条件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平均寿命有所延长,因此老年人口的数量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并在2000年我国比其他国家较早地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篇六: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根据美国人口从1790年到1990年间的人口数据(如下表),确定人口指数增长模型和Logistic模型中的待定参数,估计出美国2010年的人口,同时画出拟合效果的图形。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研究背景

  “老有所养”是每个国民的基本权利,解决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满足其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是促进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随着城市化、现代人观念的改变、计划生育和社会发展等原因.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存在的不确定性的交易费用,“老养小”能够实现及其兑现。计划生育所产生的4-2-1家庭结构,都使得“小养老”却具有长期不确定性,老龄化的到来及中国的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是一个重要的议题。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通过资金支持、政策规定等促进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进一步构建,但是伴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其它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仍不尽完善,难以有效满足老年人的多元需求,因而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进一步研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1现实背景

  (1)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国际上定义的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为:某一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自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的趋势,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预计到201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约占总人口的16%。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为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养老问题带来了严峻挑战,因而,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研究如何构建与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页脚内容

  根据美国人口从1790年到1990年间的人口数据(如下表),确定人口指数增长模型和Logistic模型中的待定参数,估计出美国2010年的人口,同时画出拟合效果的图形。

  (2)人口流动性增强,老年“空巢化”现象凸显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以及地区之间开放程度的日益增强,我国劳动力人口流动性逐渐扩大,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人数迅猛增长。因而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养儿防老”正在逐步走向解体,加之城乡差距和大批青年外出打工,老人“空巢化”问题日益复杂。据全国老龄办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已达49.7%,接近一半,农村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达到38.3%,上升速度超过了城市[1]。老人空巢化规模的增大及增长速度的提升对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提出了迫切需求,因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服务体系,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养老问题的解决。

  (3)传统“居家养模式”功能不断弱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社会的转型。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4-2-1”家庭结构日益普遍,空巢家庭不断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存在的不确定性的交易费用,“老养小”能够实现及其兑现。然而,计划生育所产生的“4-2-1”家庭结构,都使得“小养老”却具有长期不确定性,人口结构的转变以及社会转型发展时期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我国传统“养儿防老”的家庭养老模式功能不断弱化。这对专业化养老机构和社区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1.1.2政策背景

  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促进养老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实现“老有所养”,我国于2011年出台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进一步加强对老龄事业的政策指导、资金支持、市场培育和监督管理,促进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实现“老有所养”,并且认为养老问题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可见政府已经意识到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的严峻性,并进一步的努力促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不断实现“老有所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2013年刚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中对于老龄化调研结果的展示,提到很多城市老年人所住房屋质量较差,不符合老年人的身体要求,并称其为“问题城市”,可见页脚内容2根据美国人口从1790年到1990年间的人口数据(如下表),确定人口指数增长模型和Logistic模型中的待定参数,估计出美国2010年的人口,同时画出拟合效果的图形。

  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需求以及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已经成为当前现实且紧迫的问题。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老有所养”问题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与社会的稳定密切相关,因而研究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养老保障服务体系的构建,在理清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必要性的基础上,总结目前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可以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特别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研究的理论体系,为有效解决养老问题提供有益的探索。

  1.2.2现实意义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未富先老”、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形势下发生的,因而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这将有利于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趋势,弥补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不足,满足老年人多元的养老需求;完善养老体系的构建有利于进一步扩大老年消费、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而本文通过理清目前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真正实现“老有所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

  研究方法:

  2.1文献法:

  通过利用图书馆和网络上能搜集到的资源,收集大量有关本研究的文献资料,论文和相关定义,通过对其分类整理和归纳,对其相关实例,数据,文字资料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和认识。

  2.2比较分析法:

  在收集归纳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论文研究的具体问题和情况,通过对比国内外的相关理论,实证经验,为最后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供理论基础和详实论据。

  2.3归纳总结法:

  通过对国内外养老服务体系的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和分析,使3页脚内容

  根据美国人口从1790年到1990年间的人口数据(如下表),确定人口指数增长模型和Logistic模型中的待定参数,估计出美国2010年的人口,同时画出拟合效果的图形。

  其理论和系统化,为国内完整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最终建立总结先进经验。

  3.研究综述和相关概念界定

  3.1.文献综述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以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目标,面向所有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和社会参与等设施、组织、人才和技术要素形成的网络,以及配套的服务标准、运行机制和监管制度。目前,学者从各个方面探析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问题及对策:程娟[2]认为应该通过建立可靠地资金筹集渠道、完善多样化的养老保障事业、加大养老保障设施投入等方式来完善功能完备的社会化养老保障体系。张本波[3]提出应加大资金筹集、加强服务机构的开发与配置、加快养老服务人力资源的开发,进一步建立多支柱的养老服务体系。王碧红[4]以农村居家养老为切入点,论述了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家庭小型化、土地功能弱化等现象对农村养老的冲击,并针对性的阐释了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问题。田中禾,马雪彬[5]以人口老龄化背景为基础,阐述了其对社会养老保障服务体系的影响,主要包括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国有企业负担、社会福利体系三方面的影响。李晓慧[6]以城市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深入的调研,从养老体制、养老政策、养老制度、资金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保障措施。王美香[7]指出目前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存在以下问题:政府财力支持不足、事实上对民办机构的歧视、单位养老到社会养老转型缺乏过渡、社区养老能力不足、相关政策制约等。张晓霞[8]通过对江西省养老工作的分析,认为目前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存在保障能力不足、养老机构举办主体单一、养老机构服务水平低且价格高、社区居家养老起步晚等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郭艾[9]认为政府在构建养老服务中应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在养老服务中承担的职责,加强养老保障制度统筹规划,从公共财政的视角完善养老服务的构建。

  虽然大量学者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做了深入且全面的研究,但仍存在不足:第一,大量学者从城乡、性别等特殊群体出发,研究其养老服务需求,但较少从全局、战略层面进行研究;第二,学者们的研究基本着眼于解决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研究较为深入,但未与目前的产业发展相联系。因而本文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总结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存在问题及弊端,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提出针对4页脚内容

  根据美国人口从1790年到1990年间的人口数据(如下表),确定人口指数增长模型和Logistic模型中的待定参数,估计出美国2010年的人口,同时画出拟合效果的图形。

  性的对策建议,以期完善目前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真正实现“老有所养”以及产业的良性发展。

  3.2.概念界定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体系是指老龄人在生活中获得的全方位服务支持的系统,它包括家庭提供的各种服务,也包括政府、社会提供的有关服务的形式、制度、政策、机构等各种组成部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有:第一是有养老服务需求的老龄人;第二是有主导养老服务开展的政府及其相关制度、组织和人员等;三是提供的养老服务内容,匪是提供专业养老服务设施。[10]

  4.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4.1养老保障水平较低且发展不平衡

  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至今仍然不尽完善,虽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基本实现了城乡全覆盖,但由于地区、人群以及制度间的差异以及坚持的“保基本”原则,导致目前我国养老保障水平较低,且发展严重不平衡。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来讲,在家庭功能逐步弱化、社会化养老保障缺乏的背景下,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难以保障。而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及部分中部地区相比,养老保障事业发展缓慢,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加之劳动力的转移带来的此类地区老人“空巢化”现象盛行,养老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急需针对不同人群,加快建设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实现“老有所养”。

  4.2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不足

  4.2.1硬件设施

  目前,我国养老模式包括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种基本的形式,鉴于我国老人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居家养老仍然为养老模式的主要选择,但社区养老由于其“离家不离土”的优点,逐步的受到独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等老年人的青睐,而机构养老的价格相对较高,且老年人一般需要面临离土的养老,因而在我国发展较为缓慢。具体来讲,我国居家养老服务难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社区养老服务和养老机构床位严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设施简陋、功能单一,难以提供照料护理、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多方面服务,家庭、社区、机构养老的环境仍有待提高,因而使老年人难以享受天伦之乐、安度晚年。此外,机构养5页脚内容

  根据美国人口从1790年到1990年间的人口数据(如下表),确定人口指数增长模型和Logistic模型中的待定参数,估计出美国2010年的人口,同时画出拟合效果的图形。

  老应该是未来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模式,但目前其供给能力有限,依据国家统计局和老龄办公报显示,2012年末,全国共有养老服务机构4.2万个,床位381万张,2011年末,全国有养老服务机构4.09万个,养老床位342.3万张,这距离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0张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排队”,已经成了老人面对养老机构时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制约养老问题的有效解决。

  4.2.2软件设施

  第一,我国目前的社会化养老服务缺乏专业的人才。由于养老服务涉及家庭照料、心理辅导、医疗看护等诸多服务,一般的工作人员难以准确、有效的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并为之提供专业的服务,特别是一些失能、半失能、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其更需要专业的医疗照顾,因而我国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的严重缺乏,不利于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

  第二,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缺乏信息网络平台。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布局不尽合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各类模式之间发展不平衡,因而需要能够实现资源、信息共享的信息网络平台的建立。而目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各类模式之间的老年人需求差异明显,且保障水平不一,农村、西部地区等相对落后,但这些老年人的信息缺乏统一的记录,难以进行相关的数据统计,以便及时了解不同层次的不同需求,以利于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科学规划和发展。

  4.3老年产业发展缓慢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的特征,在这一背景下,老年产业应运而生,主要包括养老服务设施、日常生活用品提供和社区服务、娱乐业等新型产业。虽然我国老年产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各种产业形态相继出现,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但仍然存在诸多的不足:第一,行业发展缺乏后劲。民间资本投入较少,另外,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导致其积极性不高;第二,行业发展规范度低。服务规范、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有待加强,国家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不完善,包括养老服务准入、退出和监管制度及养老服务的建筑设施、人员配备、分类管理、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标准,不利于行业的持续发展,真正有效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养老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4养老保障体系特别是养老保险尚不完善

  页脚内容6根据美国人口从1790年到1990年间的人口数据(如下表),确定人口指数增长模型和Logistic模型中的待定参数,估计出美国2010年的人口,同时画出拟合效果的图形。

  养老服务体系是指老年人在生活中获得的全方位服务支持的系统,既包括农村家庭中提供的各种服务和条件,也包括政府和社会提供的一切有关服务的政策、机构、行驶和制度等条件。养老保障体系是以基本的养老保险为重点,以国家政策上统筹为辅,保障农村老人的正常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准。前者侧重服务,后者侧重的则是保障,是从经济和物资上来保障老人的正常生活物资的来源。完善的养老保障有利于构建养老服务体系。[11]

  养老保险金是社会保障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老年人养老重要的经济支持,目前我国的养老金制度山不完善,1992年改革之后养老保险制度的“双轨制”的问题日益暴漏,养老保险金在城、乡不,职工、居民之间差别待遇,是社会不公平现象;受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负担日益加重出现的养老保险金短缺问题;近年来我国的养老保险覆盖范围逐渐加大但是养老保险的深度不够,现在仍然是一种范围广低水平的状态;做好我国养老保险当前与未来统筹的平衡发展仍存在一定的困难。[12]

  5.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

  5.1微观层面

  5.1.1加强财政资金支持

  目前,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处于建设初期,虽然《规划》中明确指出各级财政要加强资金支持,但事实上尚未形成对整个体系的总体规划性投入安排,没有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制约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因而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养老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应逐步建立公共财政的稳定投入机制,加大资金支持,并依据经济发展水平与物价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此外,地方财政也应该加大支持力度,提高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的资金支持比例,真正为养老保障事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最终实现“老有所养”。

  5.1.2建立专业化的服务队伍

  机构养老: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人员直接影响养老服务的质量,而目前我国缺乏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工作者,因而应通过多种方式培养人才:第一,鼓励高校增设老年学、心理学、老年护理学等专业,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国家给予适当的页脚内容

  根据美国人口从1790年到1990年间的人口数据(如下表),确定人口指数增长模型和Logistic模型中的待定参数,估计出美国2010年的人口,同时画出拟合效果的图形。

  补贴,使其直接用于日益扩大的老年服务业中;第二,在社区及其他养老机构内增设定期的培训课程,使工作人员掌握基本的护理知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服务的质量。

  5.1.3加强社区信息平台的建设

  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相结合:老年群体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且老年人由于传统观念不愿远离家乡,因而社区在老年养老保障中应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进一步建设社区信息平台,记录社区老年人的相关信息,包括子女情况、自身健康状况、养老模式选择意愿以及特殊的需求等等,以便全面真实的了解老年人的多元养老需求。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实现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与政府相关部门、其他类型养老服务机构以及其他地区之间的联网,达到资源共享,及时供工作人员学习相关经验、指导实践工作。此外,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供老年人及其家属进行信息、资料的查询,以便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充分发挥社区乃至社会的养老功能,并进一步可实现社会对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的监督(通过网上留言、评论、意见箱等手段),真正保障老年人的养老权益,实现“老有所养”。

  5.1.4引导与规范老年产业发展

  第一,积极促进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机构经营模式。目前,公办的养老机构与社会养老机构之间在资金筹集、人才配备、硬件设施等方面存在着不平衡的状态,公办机构效率低下,但与此同时却出现了“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民办养老机构无人问津”的现象,这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定位不清、责任不明的后果,一些地方政府投资建设了公办的豪华养老机构,本应为高龄、困难老人提供,最终却变成了为年轻、经济条件好的老人服务,浪费了资源,这一系列公办与民办的矛盾说明政府应转变职能,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自身只负责规划、监督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政府应该通过各种政策、法规,鼓励民办养老机构的进入,创新多种服务方式,满足多元的养老需求。但由于养老服务产业属公益性服务行业,投资回报率不高,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不强,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多是保本或微利经营,因而相关部门要落实优惠政策,在建设用地、减免税费、提供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第二,推动养老机构规范化发展。目前相关部门针对养老机构的资金、场所、建筑规范、工作人员条件等方面做出页脚内容

  根据美国人口从1790年到1990年间的人口数据(如下表),确定人口指数增长模型和Logistic模型中的待定参数,估计出美国2010年的人口,同时画出拟合效果的图形。

  了一些规定,但是仍不够全面,且可操作性不强,因而在养老机构规范运作方面,应当依靠政府和行业协会双重力量推动,加强养老机构管理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对护理员的资格、服务内容、老年住所的要求,周边环境是否适合老年人居住、老年人用品的规格都应该给予清晰、详细的规定。此外,明确监督管理责任和方式,政府部门应在政策上进行硬性的监督,提高处罚力度,同时养老机构行业协会作为行业自律组织,也应当通过发挥协会会员间的沟通交流合作与监督,提升行业质量水平,在促进养老服务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灵活多样的服务优势。

  5.2宏观层面

  5.2.1政策法律

  第一,明确老年人的养老权益。老年是每个人一生都必须经历的阶段,养老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国家有责任保障老年人的养老权益。但当前国家层面的老龄政策主要局限于部委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层面,上升到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层面的较少,且至今没有独立的老龄产业政策,因而为了实现“老有所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国家必须进一步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相关规定,制定独立的老龄产业政策,并针对性的开展相关的普法宣传与法制教育工作;第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的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没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提高养老待遇水平,此外,完善并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五保户供养制度等社会救助政策,保障老年人的养老来源,保证其基本的生活;第三,不断完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医疗、社会医疗救助等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切实解决老有所医问题。并进一步探索老年人养老与医疗之间的衔接问题,真正解决老年人最关心的“养老”、“看病”两大问题;第四,探索老年服务行业的法制规范建设,加大对涉老服务行业的监督和维权力度,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并保证老年行业的健康发展。

  5.2.2经济发展

  国家投资兴办公立的养老机构或其它养老服务设施,通过税收优惠以及其它补贴政策引导民间资本的进入,按时足额向退休老人发放养老金,以及对困难全体进行相应的社会救济等都离不开坚实的财政基础;同时民间资本的陆续进入、子女物质供养老人水平提高、社会养老服务质量提升等也离不开资金基础,归根页脚内容根据美国人口从1790年到1990年间的人口数据(如下表),确定人口指数增长模型和Logistic模型中的待定参数,估计出美国2010年的人口,同时画出拟合效果的图形。

  结底要提高养老人生活质量、满足老年人的多元需求、保障养老权益需要不断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了,中青年的收入增加了,政府财政能力增强了,才能在实际上保障老年人的利益。

  5.2.3文化舆论

  我国传统的孝文化观念根深蒂固,尊老爱幼一直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但是在今天物欲横流、经济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很多传统文化已经流于形式,家庭赡养老人的观念日益弱化,因而需要重拾文化舆论的力量。通过相关性的政策、法律进行硬性约束,开展法制教育以及尊老爱老教育,弘扬全社会的良好风尚,并有效的利用媒体(如报纸、影片、电视剧、新闻等)渠道形成社会舆论,引导公民尊老的价值观念,鼓舞全社会参与到养老服务的大环境中来,特别是挖掘社会志愿者进行各类公益性服务。此外,尽管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但并不代表家庭将责任完全推给社会,政府应通过各种文化舆论措施鼓励家庭仍然发挥赡养老人的作用,毕竟家庭养老是老人最能接受的方式,且需求能够清楚的被知晓,心理及精神也能得到慰藉。

  5.2.4观念进步

  老年人“养儿防老”的思想仍然占据着主流地位,特别是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人,对家庭的依赖较为强烈,这与目前子女较少、赡养能力有限形成了矛盾。此外,一些学者的研究显示,大部分老年人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不愿意去敬老院等养老机构的,他们较多的倾向于家庭养老,这不利于养老功能由家庭向社会的转移,因而一方面政府应该鼓励发展多种类型的居家养老服务方式,鼓励子女尽赡养义务,但另一方面,老年人应不断的转变传统的观念,培养自养的观念,在家庭赡养出现困难时自主选择养老机构养老,这样也可较好的缓和代际矛盾,和谐家庭生活。

  5.3进一步统筹、完善养老保险:

  针对我国养老保险金存在的问题,可以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找到适合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道路。根据不同方面的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解决。

  首先,改革不公平的“双轨制”。改革初期养老保险的“双轨制”已不能适应现在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改革。需要进行改革,实现城市、农村、居民、职页脚内容1根据美国人口从1790年到1990年间的人口数据(如下表),确定人口指数增长模型和Logistic模型中的待定参数,估计出美国2010年的人口,同时画出拟合效果的图形。

  工养老保险的并轨统一。实现整个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第二,从短期来看,为了解决当前的养老金缺口问题来看,可以动用国有企业利润补充养老金账户的不足。也可考虑向美国学习,开征税率比较低的社会保险税。第三,从中长期来看,为了养老保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改革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制度的现收现付制改为部分基金制,同时避免个人账户空帐运行。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养老保险范围的不断扩大,现收现付制会导致当代人的负担沉重。为了避免这种状况持续发展,可以改变现收现付制为部分基金制,所谓部分基金制就是个人养老金的一部分用作社会统筹,采用现收现付,另一部分留作备用,个人累积下来。第四,慎重对待养老保险金的投资营运问题,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投资制度。最后,做好最低社会保障的基础上强调公平,切实做好农村养老保险问题。

  改革养老保险制度,必须要把农村的养老保险问题作为考虑的重要方面。政府应发挥管理者的职能,规范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做到有法可依,通过一定的投资办法使养老金增值,不断深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从而使每个农民都有可靠的养老保险,解决农民年老时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百度网页http://review.cnfol.com/120925/436,1594,13299812,00.shtml

  [2]程娟.我国养老保障方式选择与体系构建[J].山东纺织经济,2011,(6):104-106.DOI:10.3969/j.issn.1673-0968.2011.06.042.

  [3]张本波.中国多支柱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框架和思路[J].社会福利,2008,(11):37-39.DOI:10.3969/j.issn.2095-2414.2008.11.016.

  [4]王碧红.农村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的现实需求与体系建构研究[D].厦门大学,2009.

  [5]田中禾,马雪彬.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障服务体系的影响与对策分析[J].西北人口,2002,(2):17-18,5.DOI:10.3969/j.issn.1007-0672.2002.02.006.

  [6]李晓慧.安徽省城市老年女性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基于铜陵市的城市养老体系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1,(22):39-43.DOI:10.3969/j.issn.1007-7243.2011.22.012.

  [7]王美香.沈阳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09.

  页脚内容11根据美国人口从1790年到1990年间的人口数据(如下表),确定人口指数增长模型和Logistic模型中的待定参数,估计出美国2010年的人口,同时画出拟合效果的图形。

  [8]张晓霞.江西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完善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11,31(2):206-211.

  [9]郭艾.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研究——基于公共财政视角的思考[D].中央财经大学,2009.

  [10]李慧《我国城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眼就——以长沙市为例》2013.5硕士论文。

  [11]刘亚男《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2013.5[12]阮丽娟《我国养老保险问题对策》2013.4期刊

  页脚内容12

篇七: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宏观经济人口老龄化视域下对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研究田 睿 郭硕慧长春工业大学摘要: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不仅加大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压力,而且还对家庭结构、养老方式和社会结构产生深刻影响。未富先老、未备已老特征明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建议》提出要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本文针对现存问题,通过构建看护四边形养老模式、医养护相结合、三工联动、利用互联网融入养老服务等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图分类号:C913.7???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09-01一、人口老龄化现状2014年末我国总人口数13.678亿人,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已超2亿。60周岁以上人口2.12亿人占总人口数15.5%,65周岁以上人口数为1.37亿人,占总人口数10.1%。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高速发展阶段。2010-2014年我国老年抚养比从11.9%上升到13.7%,劳动年龄人口需要抚养老年人数量增多,加重了家庭抚养负担。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却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未备已老特征明显。了社会组织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市场份额,压抑企业和社会组织活力和积极性。四、关于完善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对策1.合理规划用地,建立配套的养老设施增加有效供给土地征用方面,政府、国土资源局要合理规划土地将养老公益性用地与商业用地区别对待,政府要求开发商在进行住宅规划时,小区内要建立适应老年人需求的配套养老设施,确保社区养老能够真正从空间层面上落实。2.培养专业养老服务人才,建立医养护相结合的专业化养老服二、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发展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重要务第一,通过政府补贴对现有人员进行定向专业培训,提供不同性社区服务人员交流学习机会不断提高其专业技能。第二,在高校开“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加,空巢、失能老人分别占老年人口总数51.3%、设与养老、护理相关课程培育专业人才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加强对专业学生培养,使学生理论与实践18.3%。经济新常态下,人口老龄化加大经济发展压力,我国人口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专业服务团队人员数量和技能的不足。红利渐逝成为不争事实。发展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多层次养老服务3.打造“互联网”+居家养老联动平台,发展智慧化养老具有现实意义。其一就目前养老服务市场看,老年人服务需求呈现在大数据时代下打造互联网+居家养老平台,逐步建立与老多样化态势,老龄事业发展前景广阔,通过发展老龄事业能够为待年人沟通便捷、服务及时的信息化服务网络。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缓解就业压力。其次老年人对家方式(OTO)可以使老人足不出户享受居家养老带来的一系列便利服庭依赖重,人口流动性强导致越来越多老人不能与子女生活在一务。为社区中需要提供服务的老人安装一键通电话,设置儿女电起,无法得到子女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居家养老是把服务项目延话、社区电话、急救中心、报警电话、火警中心等快捷键解决子女伸进家庭使老人能够得到服务又满足其精神慰藉需求。最后城镇化和现代化推动下,我国家庭呈现出规模微型化、结构扁平化特征,上班无人照顾老人的后顾之忧。4.构建“看护四边形”养老方式,发挥多元主体参与居家养老家庭养老功能急剧下降,传统家庭养老方式不足以应对高速发展的服务人口老龄化。通过构建以政府、市场、非盈利组织/社区、家庭四方联动的三、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看护四边形”养老方式,加强政府、市场、社会“三元合作”与1.养老设施不健全,养老服务供需不对称社工、义工、护工“三工联动”的整体效果并进一步推动养老产业老人对照料、护理、医疗、康复、精神关爱、文化娱乐服务需发展。求增加,但目前大部分养老服务设施规模小、功能少。有些社区只从政府角度看,政府要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并分清有效需求能提供社区工作人员日常办公用地,没有多余场地建设养老设施。与潜在需求。通过制定和提供政策支持、宏观指导、评估、监督等2.缺乏医养护专业人才,存在医养分离现象方式促进供给侧与需求侧结构性改革,帮助有需要但没能力获得服随着养老服务事业逐渐兴起,社会养老领域面临护理与医疗务的老人获得合适服务,改善养老服务供需不平衡现状。康复专业人才短缺的严峻挑战。虽然有些成功的养老服务试点中逐从市场和社会角度看,要发挥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作用。渐将医疗和养老相结合,但仍然没有普遍实现“医养结合”养老模充分挖掘社会闲置资源,将城镇中闲置的土地等资源经过一定程式。我国养老存在“看病地方不养老,养老地方不看病”现状,不序,加以改造成养老机构、社区养老设施等增加养老服务供给量。能有效整合医疗与养老服务资源。3.缺乏社区养老服务信息交流平台五、对未来居家养老服务的总结与展望社区养老中的信息交流主要以社区管理中心为载体,有服务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加大政府财政支出和加重社会抚养负担、求的老年人向社区提出申请并登记,社区派出工作人员进行上门服养老供需不对称等问题对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是一种挑战。对新常务。社区人手不够或可用资源不足不能及时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服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人口老龄化是把双刃剑,同时也务或者忽略老人需求造成信息交流不畅通、服务不到位等现象,影带来一定机遇,养老产业快速发展能够提供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效开展。力,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4.政府在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定位模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在我党正确积极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大部分都是政府负责完成建设,基础服指引下,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地参与,因地制宜地建立符合本土情况务工作也多由政府工作人员从事,政府定位不明确出现大包大揽、的多层次、健康化、智慧化养老服务体系是迎接老龄化挑战、发展越位等现象。不能充分发挥市场对养老资源整合的基础作用、积压“银发经济”的最佳选择。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9

篇八: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区域治理LIVELIHOOD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新型社会养老服务问题研究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朱新胜摘要: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当下,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以及对养老的关注都在不断提升,新型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本文主要对我国在新型社会养老服务方面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当前我国在新型社会养老服务中面临的问题,随后根据问题分类施策,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事业;养老服务中图分类号:C92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0)19-0287-0001样化社区服务养老驿站专门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量身打造,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设置在社区周边,上门服务方便。伴随老龄化加重,高龄、失能老人增多,子女多数在外工作居住,老年群体对基本生活和心理疏导的需求极为强烈,因此发展建设养老驿站作用巨大。此前,养老驿站只提供送餐、家政等基本服务,随着需求增加,养老驿站已可根据不同类型的老年人提供十余种不同类型的服务。养老驿站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供更丰富优质的社区服务。(三)严格立法执法监管,全面完善养老机构建设要加强立法指导和执法监督,督促养老机构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加强硬件设施建设,配齐各个公共服务区域的保障设备设施,建设多功能养老分区,配备文娱活动室、康复治疗室、日常养老起居室等相应的区域,形成人性化的养老配套服务环境硬件设施。同时,养老服务遵循可视、可评、有章可循的服务流程,实现养老院服务“合法化、规范化、标准化、安全化、优质化”,增强养老机构收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使管理者、服务者和接受服务者三方的权、责、利透明公开,便于社会监督,实现全国范围内老年人接受服务均等化,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五、结论在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的新时期,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也日益凸显,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也进入了加速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各级政府部门要规划先行、坚持目标导向,从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角度出发,着力整合各方资源,拓展新型社会养老服务模式,增强新型社会养老服务实效,从而不断提升我国老龄群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参考文献[1]黄丽娟.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服务体系研究——以常州市为例[D].上海交通大学,2010.[2]陈驰.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居家养老服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一、绪论在当前我国的社会背景和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新型社会养老服务在全社会范围内更加被老龄人口及其赡养人所接纳和需求,但目前我国的新型社会养老服务发展仍然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进程。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加剧,老龄人口在现有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预计到2020年底我国的老年人口占比将超过17%,养老问题正成为我国面临的异常严峻的社会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仍然不够健全,新型社会养老服务不够完善,无法满足老龄群体对于养老服务更专业、更便捷、更全面的需求。二、新型社会养老服务举措2013年,由民政部门牵头,依据针对全国范围内社会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成果,涉及养老服务的各部门联合制定了系列政策以及实施办法以增强新型社会养老服务实施成效,诸如《养老服务中心(站)标准化建设细则》《公建养老机构入住标准》等一系列相关文件都对新型社会养老服务的有关标准和规范提供了参照意见。关于新型社会养老服务中具体的社会保障措施,国家制定出台了《老年人社会保障和社会优待办法》,通过确立制度的有效途径对养老服务层面的经费保障纳入财政部门的预算和监管之下。2018年,民政部门也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以实现对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改革的推动和深化,同时也对在居家养老服务和社区养老服务。三、我国新型社会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1)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待进一步建设。当前我国老龄群体在面临养老时,选择居家养老的占比达到九成,这也充分说明我国新型社会养老服务在市场前景上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尽管居家养老成为了老龄群体养老的新常态,但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群体有几个明显特征,一是居家养老的老龄人,往往都有子女,且子女数量都在2名以上;二是选择居家养老的老龄人,身体状况都比较好;三是选择居家养老的老龄人,月收入多处于中下游水平。目前在面向居家养老的老年群体的新型社会养老服务方面有所欠缺,对于居家养老的老年群体的关注度不高,从区、街、社区等多层级采取的保障性举措不足。(2)社区养老服务难以满足居民需求。调查数据显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仅可满足不足七成老年群体的需求,可见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其中,养老驿站作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主要靠政府投资,专门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量身打造,提供专业养老服务。但受运营成本影响,养老驿站建设引入市场化力量难度大,竞争机制欠缺,导致目前养老驿站并未在社区新型社会养老服务中充分发挥理想效果。(3)养老机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当前我国的养老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养老机构行业整体属于市场经济的一部分,虽然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障体系的有效补充,但同样具备商业属性,在提供养老服务时更注重经营效益,这就导致很多养老机构在内部管理上不规范,在收费标准上不透明。目前老年群体较为关注养老机构的收费标准和服务水平,很多老人将收费标准作为关注养老机构的主要因素。但全国范围内的养老机构行业整体存在建设不标准、收费不规范、服务不健全等问题。四、改善我国新型社会养老服务的对策(一)聚焦居家养老需求,加强适老化设施建设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老年群体希望家中能够配备紧急呼叫系统,也有不少老人希望家中有一定的无障碍设施,比如卫生间扶手、防滑地垫等。此外,一些老人对远程监控系统和智能穿戴系统提出了明确的需求。社区要充分收集辖区老龄人口的现实需求,并根据社区“为老助老”工作开展实际制定针对性的工作计划,此外各级政府部门也要把政策倾斜和压力逐级传导到社区一线,通过区、街、社区联动不断提升新型社会养老服务水平。(二)发挥养老驿站自身优势,提供多作者简介:朱新胜,生于1981年,本科,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行政管理方向。287

相关热词搜索: 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老龄化 服务体系 养老

版权所有:学富范文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学富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学富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10062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