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关于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的决定7篇

时间:2023-06-12 12:20:04  阅读:

篇一:关于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的决定

  

  宁波市关于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决定

  (征求意见稿)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宁波国际港口城市现代化建设新要求,加快推进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特作出如下决定。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

  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的产物,是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的多样化组合为基础,更加广泛深入地推进基础性与应用型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和各类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形成技术集成、综合应用、高端发展的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城市。智慧城市具有更全面灵活的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互联互通和相互感知能力,更高效安全的信息处理和信息资源整合能力,更科学的监测、预警、分析、预测和决策能力,更高水平的远距离控制执行和智能化执行能力,更协调的跨部门、多层级、异地点合作能力,以及更强的创新发展能力,是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人文、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的新模式。

  把握城市发展新机遇,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市科学发展水平、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把我市现代化推向新阶段的战略举措。当前,信息化是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

  代化。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将加快我市港口城市特色产业的发展,提升港口综合服务水平,更充分地发挥国际港口城市的既有优势和特色,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把国际港口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推向新的、更高的阶段。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推动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战略举措。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将有力推进物联网、低碳、节能、环保等技术的应用,有力推动智慧型装备和产品的研发制造等相关产业发展,并以此为主攻方向,实现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智慧城市建设和创新型城市建设互为支撑、互为目标,共同促进我市现代化建设向新的、更高的阶段迈进。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加快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当前,正面临着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低碳、绿色经济发展相关技术快速发展的机遇,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新技术研发、引进和推广应用,促进以智慧型装备与产品制造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的培育和传统产业的提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形成现代产业体系。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提升我市公共管理服务水平、打造高品质生活城市的战略举措。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将提高城市建设管理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为企业发展、投资创业、民生保障等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特别是有助于就医、住房、出行、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四难”的解决和人居环境、服务环境、人文环境和就业环境等“四优”的创建。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进一步推动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

  的战略举措。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将重塑我市企业的决策体系、经营管理体系、营销体系、物流体系和政府为企业服务的工作体系,引领我市对外贸易、外商投资、对外经济和服务外包实现新的发展,促进我市国内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再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当前,宁波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既面临着难得的新一轮发展机遇,也面临着环境资源、产业发展、城市交通、城市管理、居民就业等方面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全市上下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高思想认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推进宁波智慧城市建设。

  二、准确把握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和市委“六大联动、六大提升”的发展战略,坚持以智慧产业发展为基础,以智慧应用为导向,以市场需求和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智慧基础设施、智慧产业基地和智慧应用体系的建设,加快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努力把信息化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创新型城市和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发展的贡献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2.基本原则:智慧城市建设要坚持把握机遇,强力推进的原则。要把握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技术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加快发展契机,充分发挥市场需求牵引、市场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乘势而上、强力推进,积极营造氛围,抢占先发优势。要坚持立足产业,发展应用的原则。把培育智慧产业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立足点,大力推动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各类新兴智慧型产品的研发制造和智慧型信息技术产品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应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要坚持基础先行,创新引领的原则。加强与国家级电信运营商等大企业的合作,坚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先行,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充分的安全可靠的超前的基础能力的保障服务;坚持技术创新、应用商业模式创新、行业应用标准和制度创新相结合的创新,提高统筹兼顾的联合攻关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要坚持重点突破,示范带动的原则。遵循科学的方法路径,以建设智慧产业基地为重点,加快推进智慧产业发展;通过示范带动,加快经济社会重点领域的智慧应用系统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建设;加快在其他城市的应用市场开发。要坚持开放合作、汇聚智慧的原则。要紧跟新科技革命和开放创新的时代步伐,加强开放合作,充分调动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立足自我、面向市场、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汇聚智慧、加强合作、强化统筹、注重实效,快、准、重、实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3.总体目标和要求:争取通过五年的努力,将宁波建设成为智慧的国际港口城市、中国先进的智慧产业基地、具备领先的智慧基础设施的城市和智慧应用标杆城市,在全国率先进入示范性智慧城市行列。力争至2020年,跻身于国际智慧城市的先进行列。至2015年主要目标和要求是:

  (1)经济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通过智慧城市建设,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大幅度提高,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形成。

  (2)市民的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提升。出行、就医、文化娱乐和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信息化水平和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普遍提高。

  (3)政府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企业和居民享受到电子政务带来的公平公正高效便捷的服务。

  (4)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明显提高。依托智慧应用体系,城市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

  (5)建成先进的智慧城市信息网络设施。无线城市和网络融合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互联网城域出口带宽达到1000G,互联网宽带接入率达到95%以上,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率达100%。

  (6)智慧城市应用系统和智慧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建成十大有较好应用效果的智慧应用系统,培育出六大智慧产业集聚基地。

  (7)智慧城市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重大进展,形成较为完善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8)智慧城市标准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建成智慧城市的应用商业模式的输出基地,力争有一个至几个领域赢得市场认可,具有引领发展能力。

  三、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构建泛在化的信息网络。加快物联网试点推广,加快推进宽带光纤到户、下一代互联网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加快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试点推进,努力构建“随时随地随需”的泛在网络。

  2.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和“多网融合”。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积极推进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三网”融合及与物联网、无线宽带网“多网融合”试点和推广。

  3.加强信息安全基础建设。建设数据灾备中心,完善数字认证、信息安全测评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信息安全制度,规范重要数据库和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营和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安全工作,把握信息安全的主动权,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可靠的信息安全保障。

  四、以建设六大智慧产业基地为重点,加快推进智慧产业发展

  1.网络数据基地。着力提升政府数据中心、互联网交换中心和数据灾备中心的建设水平,加快培育和建设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多网融合平台,加快引进移动通信数据中心、金融数据处理中心、国际物流数据处理中心、重点产品和资源数据中心、市民健康数据中心等一批面向重点行业应用的数据中心项目,大力推动央企、大型国企和宁波发电企业等与电信运营商合作在宁波建立网络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中心,加快形成海量数据收集、保存、通行、分类挖掘利用能力和云计算的处理能力,为宁波、长三角及更大区域的信息化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服务。

  2.软件研发推广基地。进一步提升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以及动漫产业发展水平。注重软件的市场开发和行业性应用商业模式的市场开发相结合,打造有品牌的行业商业服务商大企业与建设软件研发、生产、推广基地相结合,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十大系统应用软件设计开发产业。抓紧规划建设宁波国家高新区市级软件创新基地,鼓励基础条件较好的市级各类功能开发区、县(市、区)积极发展各类应用软件设计开发产业基地、创新基地、推广和服务基地。注重发挥浙江大学宁波软件学院、宁波软件园、和丰创意广场、创e慧谷等平台载体作用,推动服务外包等产业基地建设。依托产业基地,重点引进和集聚一批具备较大规模和较强创新能力的软件企业,吸引世界IT百强及国内大型软件公司在园区落户或设立研发中心。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和科技人员、大学生在软件服务业领域投资创业。

  3.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结合宁波制造业的基础,加快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重点提升发展一批如智能家电、数控设备等信息化装备设计和生产制造企业。推动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发展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装备、视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装备、智能交通装备、智能健康医疗装备、智能供水供气和智能电网装备等新兴制造产业集群。要重点依托杭州湾新区、宁波国家高新区、宁波市保税区、宁波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卫星城市试点镇等各类重点功能区域,加大对外合作力度,主动与中科院、浙江大学等合作建立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设计基地,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外相关领域有实力的大企业,争取在网络

  应用装备设计和制造的产业基地建设上有大的突破。

  4.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通过信息化深入应用,推进传统服务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加快向智能化现代服务业转型。结合宁波服务业产业实际,重点培育和提升现代物流、高端商务、现代金融、现代商贸、服务外包、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等服务业发展。依托各县(市)区现有基础,结合各自优势,争取在每个重点服务行业培育出一个智慧服务产业示范推广集聚区,引进和培育一批信息化程度高、管理精细、服务高效、特色明显,具有较强行业示范带动作用的服务企业,从而推进服务业整体发展。

  5.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加快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重点依托余姚滨海和慈溪杭州湾等现代农业综合区以及各县(市)区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都市农业园区,大力推广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农业专家咨询服务系统和农业电子商务,积极探索建立“精准农业”信息系统,逐步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市场营销等领域和环节的科学化和智能化,着力打造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通过提升、培育和引进等多种途径,集聚一批智慧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和带动现代农业的整体发展。

  6.智慧企业总部基地。通过深化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在现有信息化基础较好的总部企业中的应用,促进其跨区域、跨国家的现代研发、先进制造、营销体系的发展,提升一批智慧型的企业总部。鼓励总体实力较强、管理基础较好的装备制造、纺织服

  装、文具模具等传统型总部企业,加快智慧技术在研发、制造、管理和营销等环节的应用,培育形成一批智慧型的企业总部。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对外合作,着力引进一批智慧型的企业总部。通过信息化网络化发展,促进民营企业合作和优化重组,使其加快转变成智慧的企业总部。

  五、以十大智慧应用系统商业和服务模式创新为重点,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建设

  1.智慧港城物流。在网络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基础上,充分发挥宁波港优势,推动宁波国际航运业向国内外对接的现代物流业提升发展。围绕建设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大力推动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在物流企业和物流产业基地中的广泛应用,推动第四方物流市场、电子口岸等服务平台建设,发展高水平、个性化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破解生产物流和贸易市场物流成本过高、效率低下的瓶颈制约。抓住物联网快速发展的机遇,促进现代物流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2.智慧制造。在机械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等重点制造行业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积极推广运用适用的信息化辅助设计系统和信息化辅助制造系统,改造现有的生产制造系统,实现生产过程控制的数字化、自动化,提高产品设计制造水平。大力推进制造过程从单项或分散的制造技术信息化应用,逐步向计算机集成制造和“虚拟制造”等信息化制造的高级阶段发展。针对我市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特点,重点在家电、机电、仪器仪表等传统产品中大力推广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开

  发数字化、智能化的新产品。

  3.智慧贸易。立足于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特色,立足于港口进出口的优势,面向国内外广阔市场,大力发展网络市场和电子商务,着力建设为贸易提供服务的各类网络和信息平台,加快推动服务贸易电子化,促进内外对接的贸易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要重点发展集产品展示、信息发布、交易、支付于一体的综合电子商务企业,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网站企业,集大宗商品信息发布、价格指导于一体的网上专业交易平台企业。注重总结浙江塑料城网上交易市场、中国液体化工网等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的成功经验加以推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4.智慧电网。着力在发电、输电、变电、用电、调度以及通信信息等七个环节,推进智慧化关键技术和装备的全面应用,基本建成以超高压网架为骨干、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输电网络,切实推进宁波电网朝着智慧化方向发展,从而在用电、发电和输电各个环节实现节能,实现更大范围的能源和电力资源优化配置。

  5.智慧公共服务。积极强化与广大企业市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智慧公共服务系统建设。加强住房、教育、就业、文化、社会保障、供电、供水、供气等专业性公共服务应用系统建设,并与81890市民呼叫服务中心、市民卡、信息亭等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无缝联接,实行更高水平的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运作。大力推进面向企业的行政审批、投资融资、企业信用等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着力构建面向新农村建设的公共服务信息

  平台,加快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的推广和提升。

  6.智慧公共管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城市全方位、实时化的安全保障系统建设,推进灾难和社会治安实时监控和预警体系、应急体系,安全生产重点领域防控体系等智慧安保系统建设,完善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有效应对各种安全和灾难挑战,促进城市的平安和谐发展。完善数字城建、数字城管平台建设,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加强工商、税务、质监等重点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整合,构建全市市场监管信息平台,提高市场监管水平。推进经济管理综合平台建设,为经济监测、预警、分析、预测和决策服务。

  7.智慧交通。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服务和管理系统、交通应急指挥系统、出租车与公交车智能服务管理系统、电子收费系统、车内导航系统、港口信息管理系统等智慧交通应用系统建设,提高城市交通的科学管理和组织水平,便利广大群众出行,探索大城市破解“出行堵”的经验和模式。

  8.智慧健康保障。建立覆盖全市城乡各级各类卫生医疗机构信息化网络体系,逐步实现卫生政务电子化、医院服务网络化、公共卫生管理数字化、卫生医疗信息服务一体化,重点推进建设电子健康档案、数字化的图文体检诊断查询系统、数字远程医疗服务等智慧医疗系统,使城乡居民都享有高水平的医疗保障和健康管理等服务。

  9.智慧社区安居。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各种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发展智慧家居系统、智慧楼宇管理、11智慧社区服务,实现远程监控、安全管理等功能,为市民提供更加便利、更加舒适、更加放心的家庭服务和社区服务。加快智慧社区安居标准规范的研究制订工作,力争走在全国前列。

  10.智慧文化娱乐。鼓励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行业加快信息化步伐,提高文化产品质量,重点结合人民群众的发展需求,加快文化信息资源整合,开发文化娱乐产品、创新服务模式,促进数字电视、电子娱乐、数字图书馆等智慧文化娱乐服务的发展,使市民享受高水平的娱乐和文化成果。要着力构建智慧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更加便捷的旅游服务,提升宁波旅游文化品牌。

  六、切实加强智慧城市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1.大力推进基础平台和数据库建设。加快推进市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建设,探索市物联网公共平台、多网融合公共平台建设,为各类信息资源整合利用提供基础支撑。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和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快创新资源、人才资源、文化资源、社会信用、城市管理、文件档案等综合数据库建设,加强教育科研、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医疗卫生、土地、气象、水利、住房、交通等专业数据库建设,为相应业务应用系统和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建设提供丰富、准确、及时更新的信息资源,为政府公共管理服务、企业经营管理和居民生存发展提供有力的知识支撑服务。

  2.建立健全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交换机制。加快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多层次、跨区域的12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机制,实现由单一系统信息共享向多系统信息共享的转变。市和县(市)区建立健全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管理机构,落实编制人员,具体负责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中心(平台)和相关制度建设。

  3.加快培育信息资源市场。积极推动政府部门以非政务性公共服务外包、政府采购等方式从市场获取高质量、低成本的信息服务。研究和探索建立信息资源的产权制度,科学界定信息资源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引导企业、公众和其他组织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鼓励著作权拥有人许可公益性信息机构利用其相关信息资源开展公益性服务。

  七、建立健全智慧城市建设的保障体系

  1.加强人才教育培训。立足宁波,面向国内外,加强信息化管理、技术研发、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加强基础网络设施与商业应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加快宁波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推动专业和学科调整,依托高校、园区、软件企业和社会办学机构,打造网络信息创新型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和执业资格考试等培训服务平台。要调研出台优化人才培养规划,以浙江大学软件学院(研究生院)等为依托建设智慧城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软件开发的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教育培训基地,以宁波职业教育学院(服务外包学院)等为依托,建立网络数据中心、商业运营应用等所需的中高级职业技工教育培训基地。

  132.加快标准法规体系建设。加快信息化技术标准创新和制度、法规的创新和应用示范工作,提高智慧城市的技术标准规范和各类制度规范的创新、保障能力,形成支持健康发展的技术通用标准规范、网络应用的信用制度、高水平的监管制度和法制等强有力的保障,为各类基础设施服务商、专业商业运营服务商、综合服务统包服务商开拓市场能力提供合作支持,为各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探索经验。争取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央企、国家的标准化研究机构等合作,成立宁波智慧城市标准研究院;结合智慧城市的应用需求和探索实践,着力引进培育一批相关领域政策法规研究机构,建立“十大系统”应用的制度法规立法研究创新团队,制订具体实施方案,进行标准、制度、规范试点示范工作。

  3.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充分利用开放的平台和载体,办好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的相关展会、论坛和活动等。争取与国家有关部委、科研院所和电信广电运营商等单位合作,以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新范例、新模式为内容,每年举办一次“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展示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产品、成功应用的案例和经验,为国内外开发智慧系统的综合运营商、专业运营商开拓市场服务,推动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更好地汇集全球智慧来建设智慧宁波。

  4.建立健全多元投融资机制。要研究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等多方参与、稳定增长、市场化运作的投融资机制。根据智慧城市建设的尤其是要加强统筹兼顾协力推进的特点,创新政府资金

  14的扶持办法和有效动态支持机制,根据需要和实效安排各项资金,确保市本级每年扶持资金不少于5亿元、全市政府性扶持资金不少于10亿元。

  5.建立完善创新激励保护机制。加大创新企业知识产权激励力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营造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和政策环境,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水平。

  八、科学务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1.制订完善相应规划和方案。要按照“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注重实效、适当超前”的原则,研究制订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路线图。要研究制订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方案。市级有关部门、重点县市区和重点企业,要明确分工,确定牵头单位和牵头单位的责任,围绕六大智慧产业基地、十大智慧应用系统的实际,抓紧制订相应与总体规划和总体方案相配套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扎扎实实地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2.建立完善决策咨询机制。成立市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咨询指导工作。重大项目的实施,要广泛听取意见,集中民意民智,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市级有关部门、重点县市区和重点企业,也要建立完善决策咨询机制,确保我市按照科学的路径、方法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

  3.务实稳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领域多、差异大,各地的基础不同、情况各异,各地各部门必须从实

  15际出发,结合自身优势,找准突破口,试点先行,示范带动,务实推进。六大智慧产业基地和十大智慧应用系统要根据其基础条件、见效周期、民生关联等情况有序地开展项目建设。

  九、切实加强对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1.建立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各级党委、政府都要将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相应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合力。市政府成立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跨部门联合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组建市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履行智慧城市发展战略与规划、标准与规范、理论与实践研究和决策咨询等职责。市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为市信息产业局管理的的副局级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另定。市有关部门、重点县市区和重点企业,特别是六大智慧产业基地、十大智慧应用系统有关责任单位相应成立工作推进小组,切实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领导。

  2.建立智慧城市建设评估考核体系。研究建立智慧城市建设评估考核体系,定期对智慧城市建设进行评估,每年发布评估信息和白皮书,为决策和指导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加大工作考核力度,落实县(市)区和市级有关部门工作责任,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3.抓好智慧城市宣传和普及工作。要重点抓好各级领导和机关干部的培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提升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能力。要广泛开展智

  16慧城市相关知识的普及工作,增强全社会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营造智慧城市发展的良好氛围。

  4.推动政府体制机制创新。加大改革力度,积极推动政府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使之与智慧城市发展需求相适应。

  17

篇二:关于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的决定

  

  电子政务计算机与网络2020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进一步倒逼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快速推进。“科技支撑”,专门成立疫疫情发生以来,长沙高度重视机情防控数据分析组,建立起“大数据分析+网格化排查”市数据资源管理局会同制。作为疫情防控的新型作战力量,市公安局等部门以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武器,打了一场漂亮的阻击战,为长沙统筹推进疫情“坚实铠甲”。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披上了新冠《我的长沙》App及系列小程序不断上线在线问诊、疫情资讯、疫情实时智答、患者同小区查询、确诊同程查询、通报和居民电子健康码等特色服务。市数据资源管理局疫情期间,为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网上办公、网上办事,长运用数字化手段有力支撑“不见面”让老百沙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加快优化升级,“全程网办”。姓更多的办事需求实现通过数字化手段赋能,长沙在全国率先启动复工复产,经济回暖,率先实现消费复苏、2020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2.2%,位居万亿GDP城市增速排行榜第一。智慧赋能答好“幸福感升级卷”从查询社从办理居住证到为新生儿申领出生医学证明,从实时亮证到公交、地铁乘车保、公积金到就医预约挂号,……《我的长沙》App已经成为长沙人离不开的“生活百事长沙还开发上线了“我的长通”。为满足入口轻量化的需求,真正成为市民沙”小程序,通过不断更新上线便民服务事项,乐享数字化生活的最强载体。2020年,长沙“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助推网上政务服务能力也在显著增强。在国家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第三方评估中,长沙首次跻身全国重点城市前十。各类应除此之外,长沙不断拓宽数字化手段应用领域,“智慧党建”用场景和生态模式层出不穷:打造“指尖党建服务大厅”,“智慧医疗”通过“码上挂号、码上缴费和码上看报提升市民就医体验,“天网工程”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告”共安全视频监控网络,“智慧交通”初步实现拥堵指数可视安全提醒自动化和出行规划智能化,“智慧文旅”化、打造统游后”一站式服务。一入口为市民游客提供“游前、游中、大脑筑基答好“高效能治理卷”2020年,长沙成为顶流网红,假期全国各地的游客涌入,但长沙顶住了压力。给城市运行造成压力,“入城高速收费站区域部分路段车流量大,需要调度交警进行疏导保畅。”2021年元旦假期,在长沙市应急指挥中心,值班人员通过应急指挥系统实时监测疏导人流车流。通急救和公安等部门共享过系统,各区县、街道、社区及消防、快速处置各类突发状况。信息,系统“派单”,部门职责明晰,是因为它有这个智能强大的系统只用了2个月就开发完成,一个强大的支撑———“城市超级大脑”。的运行元年。这个“最强2020年是长沙“城市超级大脑”“神经中枢”,大脑”是智慧城市运行的2020年,市数据资源管等项目为重点,加快建理局以“城市超级大脑”“政务云底座”为数字化转型持续设集约高效、安全可靠的数字基础设施,已向全市发布智能中输出强大的共性能力。“城市超级大脑”数惠全城”的智慧枢能力清单148项,初步形成“一脑赋能、云平台城市建设格局;同时,政务云管理服务也在持续优化,物理及虚拟规模体量大幅提升,已为76家单位、计算机与网络电子政务31重庆大学、重庆邮2021年2月1日,由金窝窝牵头起草,电大学等16家单位共同起草的《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商务价值行为认定规范》(以下简称《认定规范》)和《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商务价值行为数据存证规范》(以下简称《存证规范》)两项将于3月1日起正式实施。地方标准已经正式获准,术语和定义、价《认定规范》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值行为分类、认定流程和认定方式六大类二十四小类。《认定规范》从术语层面划定了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商务价值行为,并对价值行为的分类、认定流程和认定方式做了详细的说认明。《认定规范》进一步细化了价值行为数据的认定流程、定方式进行了规范和完善,同时对其中涉及到的相关术语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展解释。属于和定义、《存证规范》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技术要求和业务流程五大类二十六小类。《存证规范》针对并对其中所涉及认定价值行为所涉及的范围进行了划分,同时,《存证规范》针对在到的术语和定义做了进一步解释。价值行为发生时所涉及的技术需求进行了说明,并在价值行为使用时所涉及的数据存证的认定和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所谓“价值行为”,即活动参与者发生的对活动主体有收益的,且能够有效量化为数据的主动和被动行为。对于电子商务行业而言,电子商务参与者发生的可以帮助相关经营主体业务增长、能力增强,且能够有效量化为数据的主动和被,如登录程序、支付订单和动行为,就是“电子商务价值行为”无数用户每天的行为产生着页面浏览等。价值互联网时代,无法为无数的价值,而这些价值却并没有把握在自己手中,自己所用。的号角,发布了2批软件和信息技术吹响了“软件业再出发”服务业场景清单,其中属于智慧城市领域的场景128个项目,总投资近50亿元,目前启动项目109个,其中55个项目已完成采购程序。通过充分发挥场景的牵引作用,长沙数字经济春潮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生态的动,与智慧城市形成“双轮驱动”培育脚步也在加快,PK与鲲鹏两大体系在长沙实现了融合长沙党政办公系发展。基于PK体系打造了区域智慧医疗、统升级改造等示范工程,基于鲲鹏体系率先全国在望城建设。智慧城市,获“2020年中国领军智慧城区奖”2020年,长沙组建了市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专业国搭建了供需枢纽和有公司———长沙数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信息平台———“数字星城”生态共建联盟,成员企业已超600家;先后成立了长沙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研究会、专家库多方联动、协调发展的数字等智库机构,一个“政产学研用”经济生态体系正在成型。善谋事、成大事。有“智”者,观大势、构建新发展格局、推数字化、智慧化是践行新发展理念、时期是打造数字政府、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十四五”建设智慧城市的优势叠加期、潜能爆发期和发展黄金期。长沙市数据资源管理系统将紧盯“全省样板、全国前2021年,“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列”的目标,乘势而上,加快建设全国,市”真正让智慧之光照亮城市未来。(来源:长沙晚报)区块链成为了解决数据价值的关键。得益于区块链不可打造去中心篡改、可追溯的特点,企业、商户通过上线上链,同时帮助企业、商化平台,保障价值行为参与者的数据资

篇三:关于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的决定

  

  省政府办公厅文件

  《河北省人民政府公报》2019年第2号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

  〔2019〕—14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新型智慧城市是以创新引领城市发展转型、全面推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深度融合,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形态,也是落实国家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促进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系统工程。近年来,我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但也存在着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不足、体制机制创新滞后、发展不平衡、在全国排名靠后等问题,亟待加强引导。为科学务实、健康有序地推进全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抓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加强和完善政府引导,增强创新意识和社会协同意识,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我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和产业发展的全面深度融合,有效提—24—2019年2月1日升城市综合承载力、竞争力和居民幸福感,促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惠民便民。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要突出为民、便民、惠民,推动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创新,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构建覆盖全面、便捷高效的城市服务体系;逐步消除数字鸿沟,促进公共服务智慧化、均等化,使信息化建设成果惠及百姓,增强公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有序。以城市发展需求为导向,根据城市地理区位、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产业特色、信息化基础等,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分级分类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在综合条件较好的区域或重点领域先行先试,有序推动智慧城市发展,避免贪大求全、重复建设。坚持政府引领、市场推动。强化政府规划指导、政策引领、监督监管作用,积极探索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管理方式、推进模式和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城市发展和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投资和运营,创新建设和运营模式,催生社会各方协同建设、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收益分配机

篇四:关于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的决定

  

  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

  【公布日期】2020.08.22?

  【字

  号】濮政〔2020〕25号

  【施行日期】2020.08.2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建设

  正文

  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濮政〔2020〕25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工业园区、示范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为加快推进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豫政办〔2020〕27号)精神,结合濮阳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公共服务能力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强政府引导,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和产业发展全面深度融合,实现城市

  治理智能化、集约化、人性化,有效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创造力、竞争力和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新型智慧城市初步建成,城市智慧化水平整体大幅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更加智能,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公共服务更加智慧,生态环境更加宜居,产业体系更加优化,发展机制更加完善。“城市大脑”运行高效,网络安全保障有力,城市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升。

  二、总体架构

  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原则上基于“一个平台、三大体系、四大应用”的一体化架构规划实施,各县(区)可根据自身需求依托市级统一的中枢平台开展特色智慧应用。

  建设一个平台: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统一的中枢平台,汇聚城市海量数据,形成市级统一数据资源池,支撑各行业、系统有效运行及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依托市级统一中枢平台分工协作、联动发展格局。

  构建三大体系: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统一提供网络、计算、存储、物联感知等资源服务。构建标准规范体系,按照全省统一的标准规范,推动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构建网络安全体系,实现城域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灾难恢复一体化。

  开展四大应用:以需求为导向,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基础上,按照强化共用、整合通用、开放应用的思路,重点开展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生态宜居、产业发展4类智能化创新应用。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规划引导,积极推进5G网络规模化部署,持续扩大城市、公路沿线、垂直行业应用场景5G网络覆盖。完善4G网络,建设满足物联网应用需求的NB—IoT(窄带物联网)网络。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和广电骨干网的IPv6(互联网协议第六版)升级改造,积极推动网络、应用、终端等向IPv6演进升级。推动城市公用设施、建筑等智能化改造。(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城市管理局、中国移动濮阳市分公司、中国联通濮阳市分公司、中国电信濮阳市分公司、中国铁塔濮阳市分公司等)

  2.在城市重点部位和重要行业、领域部署物联网终端和智能化传感器,优化汇聚各类视频资源,提升城市“触觉感知”“视觉感知”能力。(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局、公安局等)

  3.建设集城市三维精细建模、地下空间设施、遥感影像、实时位置信息、多维度可视化于一体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和平台,提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支撑能力。(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二)统筹搭建“城市大脑”架构

  1.深化数据汇聚共享。建设全市统一的中枢平台—濮阳市大数据中心,推进政务数据、行业数据、企业数据汇聚共享。建设宏观经济、人口信息、法人单位、地理信息、信用信息、电子证照等基础数据库。优化公共数据采集质量,加强数据治理,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流通机制。(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公安局、市场监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配合)

  2.强化系统集成共用。推动各部门、各县(区)专用网络和政务信息系统整合融合,实现跨部门、跨层级工作机制协调顺畅。优化政务云资源配置,重构优化各类政务系统,促进政府管理和服务规范高效。推动城市管理、社会治理领域跨部门系统建设,联手破解城市治理难点。(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牵头,市城市管理局、市委政法委等相关部门配合)

  3.支持应用生态开放。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城市公

  共数据开放。支持社会力量运用信息资源发展便民、惠民、实用的新型信息服务。(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科技局等)

  (三)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1.持续推动政务流程优化再造。以便民服务为中心,梳理优化部门内部操作流程、办事及处置流程。聚焦高频办理事项,加快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和电子档案应用,推进减环节、减证明、减时间、减跑动次数。持续简政放权,简化优化办事环节,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2.不断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完善“一网通办”总门户功能,大力推行“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网上服务”。深化移动端智能服务,推行一般事项“掌上办”“就近办”和紧急事项“预约办”。建设政务协同办公平台,完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深化跨部门协同审批、并联审批。(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四)着力提升民生服务能力

  1.发展智慧医疗。改造提升全市健康信息平台功能,加快推进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检验检查等数据共享使用。全面部署扫码支付、智能导诊、远程医疗等服务设施,推广“先看病后付费”舒心就医模式。建立全民社会保障信息服务体系,加快实现多险种跨地区接续、异地就医联网结算等功能,推进社保卡“一卡通”服务。(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医疗保障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部门配合)

  2.发展智慧教育。实施教育信息化示范引领工程,加快智慧(数字)校园建设。开展远程协同教育、在线课堂、VR沉浸式教学、AI教学管理、数字图书馆等应用场景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3.发展智慧金融。推进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发展无人银行、5G智

  能银行、智慧支付等新模式新业态。加强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完善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功能。(责任单位:市金融工作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等部门配合)

  4.发展智慧旅游。加强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智慧旅游信息平台,为游客提供安全、精准的“吃、住、行、游、购、娱”信息服务。应用“5G+VR/AR+4K/8K”技术,打造新型文化旅游在线应用场景。(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5.发展数字文化。提高文化艺术市场智能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数字创意、数字演艺、短视频、移动多媒体等新型消费模式。(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五)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

  1.发展智慧交通。建设全面覆盖、泛在互联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运载装备运行状态感知体系和智慧交通服务体系,聚焦城市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推动实时数据分析、计算机视觉等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推广红绿灯诱导、无感刷脸通行等模式,提升交通智能管理水平。建设智慧停车平台,提供停车互联、预约泊车、无感缴费等便民服务。(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公安局、城市管理局配合)

  2.发展智慧城管。推动跨部门数据汇集和联通,构建“一个平台调度、一套流程处置”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全面覆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市政公用设施、园林绿化、市容环卫、便民惠民服务等领域,在线打通执法、调度和服务全流程。开展城市运行数据分析,加强综合研判,增强城市综合管理的监控预警、应急响应、跨领域协同和高效处置能力,实现高效处置“一件事”。(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局)

  3.建设平安城市。整合各类视频图像信息资源,推进公共安全视频联网应用,提升城市治理泛在感知、多维研判、扁平指挥、高效处置能力。提高数据利用能力,推动新技术在大人流监测预警、城市安防、打击犯罪等领域深度应用。(责任单位:市委政法委牵头,市公安局等部门配合)

  4.建设安全应急体系。在消防、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危险化学品管理等城市安全重点领域,建设应急管理指挥平台,提高监测预警、辅助决策和指挥救援能力。推动物联传感、智能预测在给排水、燃气、城市建设领域的应用,全面提升城市运行安全保障能力。建立食品药品信息追溯体系、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体系,提高应对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责任单位:市应急局牵头,市市场监管局、城市管理局、卫生健康委等部门配合)

  (六)打造宜居化环境

  1.强化生态环境监控。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推动地理空间数据整合与应用,实现对大气、水、噪声、辐射、土壤等环境要素的监控预警。推行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全面提升企业能效水平。应用智能节水管控、城市扬尘污染源监测与视频管控、机动车尾气排放管控,提高生态环境监测能力。(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发展改革委等)

  2.打造一体化智慧社区。加快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慧社区服务体系,推动社区服务和管理功能综合集成。推动标准化、规范化智慧小区建设,开展小区智能安防、流动人员管理、停车服务、邮件快件存放等智慧化应用。(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公安局等)

  (七)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1.推动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按照《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数字濮阳”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意见》(濮政〔2020〕8号)执行。(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等)

  2.推进智慧园区建设。推动濮阳大数据智慧生态园建设,集聚各类数据资源要

  素,使之成为高端人才集聚地、创新应用中心和产业发展高地。加快产业集聚区、现代服务业专业园区智能化升级,建设智能化示范园区,实现基础设施网络化、开发管理信息化、功能服务精细化和产业发展智能化。(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科技局、商务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等部门配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职能,在政务服务、城市运行、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设立工作专班,由分管市领导担任召集人,牵头协调推进各领域跨部门、跨层级信息化工作。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和服务枢纽功能,做好规划制定、标准规范、项目组织、统计评估等工作,并加强对各县(区)指导。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做好数字经济产业园的规划编制工作。各相关部门按职能做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工作。

  (二)强化要素保障

  整合市级信息化建设资金,由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部门统筹协调,集中使用,重点支持政务信息化项目评估、重大示范项目建设和政府购买服务。创新投融资模式,推动设立新型智慧城市发展基金。推行“企业投资建设运营、政府按需购买服务”的市场化建设模式。保障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使用工业用地指标,争取濮阳市大数据中心享受省定绿色数据中心用电价格优惠政策。筹建濮阳市大数据产业研究院。加快区块链应用推广中心、国家安全信息监测监控中心建设。建立市级人工智能、集成电路、5G、工业互联网等专家库,构建多层次、高质量的人才梯队。

  (三)强化项目管理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发改、财政等部门做好政务信息化项目的统筹规划、审核备案、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估等工作。各有关部门负责本系统信息化项目的建设、运行和数据安全监管等相关工作。政务信息化项目应按照统筹规划、共建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的原则,加快推进建设。

  (四)开展试点示范

  聚焦城市发展难点、堵点问题,重点在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生态宜居、产业发展等领域,打造一批典型应用示范。探索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路径、管理方式、推进模式和保障机制。对工作推进快、运行效果好的平台或系统,优先推荐国家和省级试点示范。积极争创省级智慧城市试点。

  (五)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和等级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增强规划建设、运行监测、通报整改等各重点环节的网络安全管理。压实网络安全工作主体责任,提升信息安全事件响应速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加强政务数据在采集、存储、应用等环节的安全评估和监管。依法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

  2020年8月22日

篇五:关于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的决定篇六:关于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的决定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期刊名称】《《延安市人民政府政报》》

  【年(卷),期】2018(000)00【摘

  要】陕政办发[2018]47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加快推进全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释放数据红利为核心,以统一的数据资源网和数据资源池为载体,以互联互通层面的技术融合、协同协作层面的业务融合和共建共享层面的数据融合为途径,建设完善便民服务、高效透明的在线政府、精准精细的城市管理、融合创新的数据产业、自主可控的安全体系,不断推进全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有序发展。(二)基本原则。创新驱动。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机制创新、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和模式创新,驱动新型智慧城市健康发展。

  【总页数】4页(P15-18)

  【作

  者】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299.2【相关文献】

  1.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J],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图解

  [J],;3.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豫政办〔2020〕27号)[J],4.《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政策解读

  [J],5.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鲁政办字[2020]136号)[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七:关于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的决定

  

  ?图读懂《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近?,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我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建设以?为本、需求引领、数据驱动、特?发展的新型智慧城市,全?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现代化。到2022年,全部市和80%的县(市、区)达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DB37/T3890)三星级以上;到2025年,全部县(市、区)达到三星级以上,全部市和60%的县(市、区)达到四星级以上,?争打造3个以上的五星级标杆城市。

相关热词搜索: 关于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的决定 城市 加快建设 示范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学富范文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学富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学富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10062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