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课程思政与体育课程结合7篇

时间:2023-06-13 14:40:04  阅读:

篇一:课程思政与体育课程结合

  

  课程思政融入高职体育课堂教学措施

  邮编:030024摘要:教育事业是我国整体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之根本,是各行业不断进步之能动力,关系到我国民生。因此,随着社会发展和新时代教育对体育工作的更高要求,教师要从课程思政和对体育本身的文化价值内涵的挖掘,对高职体育教育进行重新定位,还原体育教育价值,系统性进行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完善体育课内外思政融合育人路径,建立具有特色鲜明的新时代高职体育育人体系。基于此,本文阐述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体育课堂的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体育;课堂教学策略

  引言

  近些年,由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各种思想也对教育教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更容易通过便捷的互联网获悉多元思想,对其价值观的塑造与形成产生了直接影响。由于当下大思政教育理念得以提出,课程思政理念也逐步融入到了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中来,为实现三全育人的教育目的提供了科学的思路。

  一、课程思政融入高职体育课堂教学的意义

  (一)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具有必要性

  高职院校中开展思政教育的目的在于能够培育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生,这样能够帮助高职学生培育积极的行为习惯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但是在高职院校中,除了思政课程外学生并没有其他的学习渠道,大思政时代背景下,高职体育课程教学融入思政理念也成为了高职院校教学发展的必然。

  (二)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具有可行性

  高职体育课程教学中不仅仅是体育类的动作理论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体育精神中的宝贵资源,如团队合作意识、拼搏到底的精神品质等,这些对于高职学生的未来发展都是具有直接影响的。课程思政所实施的目的是转变教学思想,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能够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促进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不可或缺的发展动力。

  二、课程思政融入高职体育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自我认知不足

  当下的高职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且都是标准的00后群体,他们的成长环境决定了在自我认知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例如,很多高职生缺乏集体主义意识和奉献精神,为人处世常以自我为中心;另外,在课程学习上,受到教育环境的影响,学生们普遍重视专业课程,而忽视体育课程,由此也出现了旷课、逃课等问题,长此以往学生的身体素质就比较弱,也令高职体育课处于边缘化的尴尬状态中。

  (二)教师教学意识不足

  高职院校中的教师群体大部分接受的是传统教育模式,并未真正接受过课程思政教育,由此导致教师群体的课程思政理论欠缺,甚至个别教师毫无相关教学经验,有的则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够重视,或是对于思政教育的重点理解与方法选择上存在偏颇。这些教学意识上的不足对于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开展产生了极大的阻碍作用。

  三、课程思政融入高职体育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开展体育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

  课程思政教育,从字面含义上来解释即通过课程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与现当代教育改革工作当中的德育教育渗透存在一定的共性。所以,体育教师一定要找到这二者之间的联络点,通过这二者之间的联系构建来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与体育教学的有机融合。

  例如,体育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定向运动的时候,体育教师就可以融合定向运动产生的背景和发展轨迹来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定向”一词最早出现在1886年的瑞典,意为在地图和指北针的帮助下,穿越未知的地带。随着后续不断的发展定向运动逐渐成为一项受人欢迎的运动项目,并且逐渐走入国际竞争的舞台。1992年,我国以中国定向运动委员会的名义加入国际定联,这也意味着定向运动也开始成为我国在运动层面对外竞争的关键一环。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这种理论输出的形式,将体育技能的教学和国家体育的发展进行有机融合,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增强学生体育竞争意识的重要措施。

  (二)从规则教育出发,增强学生的纪律法规意识

  规则教育是高职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个运动项目都有特定的规则,为参与者明确了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能违反的,并要求每个参与者都必须遵守。高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处于可塑阶段,需要教师科学引导。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课堂纪律、体育运动规则和运动项目竞赛规则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遵守和敬畏规则、尊重对手。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教学中的规则教育实质上结合了外部法律规则和体育内部规则,规则又是最基本的道德关系和法律关系的反映。因此,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渗透规则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认同规则、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三)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通过榜样示范的作用来进行课程思政教育

  高职体育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要认真落实国家教育部门所下发的有关高职院校教学指导意见中的核心内容,要切实落实好课程思政与体育教学的融合机制,从不同方面入手进行综合要求。体育教师应细化落实好课堂教学的内容,在教学中可以多为学生讲授一些优秀的体育人的事迹。

  例如,在带领同学们进行体育锻炼时,教师就可在训练前为他们讲授有关“姚明”的故事,要让学生知道姚明是如何一步步走到NBA的赛场上,又是如何一次一次的获得成功。要让学生知道任何的成功都来之不易,任何的奋斗之路都将会是非常的痛苦,但风雨之后终将会出现彩虹。将课程思政融入到体育教学中

  以通过榜样的作用来净化学生的心灵,并使他们懂得该如何去努力以及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如何奋斗。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是一项持久、系统、复杂的教育过程,涉及方方面面,教师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急于求成。思政教育的渗透应贯穿整个体育教育过程,教师应重新审视教育方案,从教育目标、教学组织方式,到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确保每个环节中都有思政教育的渗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思政教育与体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从而借助体育训练将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的人。

  参考文献

  [1]许智勇.“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职体育授课分析[J].大学,2021(49):148-150.

  [2]郝士凤.课程思政在高职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08):120-122.

  [3]黄筱燕.“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04):125-126.

  姓名:殷娜娜

  学校: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

  邮编:030024性别:女

  名族:汉族

  职称:讲师

  学历: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

篇二:课程思政与体育课程结合

  

  大学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实践途径探析

  摘要:“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而大学体育教育则是实现德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高校体育而言,其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是针对动作技术方面,而更要多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思想品质、作风和意志能力的训练。在当下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德智体兼备的人才已经逐渐成为社会所关注的对象,基本的体育技能和健康的体魄,必然成为每个公民所追求的愿景。

  关键词: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融合;实践途径

  1大学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必要性

  1.1推动我国体育改革,促使体育精神得以传承的需要

  大学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可推动我国体育教学的改革,促使体育精神进一步传承。高校体育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程开展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的专业化培养和技术性指导,过分注重学生自由性。此种教学模式难以凸显高校体育教学的真正价值,促使多数学生仅仅将体育课程看成是获取分数的工具,没有意识到体育教学背后隐藏的在思想价值观教育上的价值。基于此,就需要将高校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效结合在一起,促使大学生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两者有效融合能够不断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深化学生的体育内涵和体育精神。

  1.2完善高校教育体系,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的需求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高校需要充分利用好课堂以促进思政教育有效开展。高校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两者可以产生协同作用。高校思政课程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只有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促使高校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使课程思政真正落实到具体实践上。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是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的需求,可进一步完善

  高校课程体系,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教学质量。高校体育课程根据时代发展情况和学生自身素质开展针对性教学,且思政教学内容也更具时代性,多个学科之间的交叉可明显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对于学生探究性意识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2大学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实践途径

  2.1完善育人制度

  2.1.1党政齐抓共管,协同领导

  学校按照“三全育人”的行动方案,形成“大思政”、“大体育”理念。学校党委出台统一的行动方案,体育教学部门制定体育课程思政协同实施方案,并且将工作任务合理分配到实施课程思政的各个主体部门,体育教学的思政目标融入到各个主体部门工作之中,形成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网络。

  2.1.2公共体育教学部门、学院以及行政部门密切协同

  大学体育教学实施课程思政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之内,需要密切的与学校宣传部、学生处、教务处、团委等部门积极沟通,各部门之间达成以体育人的思想共识,在横向层面要建立不同部门之间稳定有效的联动机制,纵向层面要与各个学科思政教育形成契合点,形成横向纵向的联动机制。

  2.1.3体育教师与思政教师紧密协同

  思政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具有专业的理论水平,大学体育教学实施课堂思政需要借助思政教师专业能力为课程体系的建设提供专业意见。如何借助体育教学所具有课堂思政的天然优势,在课堂教学、体育竞赛、课外锻炼中抓准抓牢实施课堂思政的重点、难点,思想政治教师要发挥专业特点,与体育教师联合开展教学研究,确保课程思政元素紧密融合到公共体育课程的各个环节。

  2.2开发思政教学内容

  2.2.1形成大学体育教学内容与思政课程教学内容的协同

  大学体育教学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首先要在整体性和系统性上进行完善。整体性上要结合思政学科发展的时代性,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体育教学课程思政的内容体系,实现精准性融入。系统性就是要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体系,并结合新时代体育核心素养体系的培育,创新性的来开发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将体育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与哲学的思辨思维整合,确保体育教学目标的发展与时代的发展趋势相结合。

  2.2.2形成学校体育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同

  如何实现大学体育教学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向同行,需要把学校体育工作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角度进行更深入思考,把大学体育建设成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载体。除了课堂教学工作学习目标的再提升,更需要围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体育精神宣传、体育精品赛事的培育、体育明星的打造等方面协调发力,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效果。

  2.3构建育人载体

  2.3.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大学生自我意识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对社会的认知开始逐渐成型。因此,服务学生、鼓励自我发展应该成为大学体育课程的原则,进行管理模式的改革,鼓励学生建立自组织性的体育社团,提升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使课外体育实践成为体育课堂教学积极而有效的扩展部分。

  2.3.2进行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是体育教学实施课程思政任务核心主体,师德师风建设是关键环节。形成师德师风的促进机制,在教学研究上引导相关内容的研究,以理论促进实践的发展。日常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教学督导,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将师德师风作为各类考核“一票否决”的指标,形成师德师风自我提升和外部监督的有效体系。

  2.3.3不断创新课程载体

  将传统教学中的示范讲解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或者故事性的引导法,通过这样的改变不断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智慧体育手段,充分展示我国体育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优秀体育人才,感悟更高、更快、更强奥林匹克精神等,将思政元素直观、生动、深刻的融入到体育教学之中。建设优秀体育队、体育陈列室、体育宣传栏等打造有效的体育教育实践载体,在这样的体育氛围中不断的深化对学生理想信念、道德信念、意志品质的熏陶。

  2.4丰富教学资源

  2.4.1思政课程与体育课程的密切结合

  首先,系统化的进行课程设计。课程体系架构不能仅限于学校的体育部门,或某个部门来实现,而是将所有关联部门有机联系在一起,按照党委统筹领导,行政组织落实的基本框架,组建体育教学实施课程思政任务领导小组,负责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其次,深入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围绕“大学体育教学实施课程思政”相关研究主题,组建由体育部门与思政部门联合成立的体育思政课题研究团队,针对体育课程思政的关键问题进行协同攻关。

  2.4.2充分利用好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

  教师、项目、场地、器材等为校内资源,社会和政府为校外资源。学校层面要把各项目的优秀运动员、优秀运动队、优秀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等统筹纳入到课内外教学体系构建的主体之中。政府层面要对重点任务、思政教学目标有明确的指导意见,并且通过科学的考核和监督,与校内主体共同推动公共体育教学实施课程思政的任务目标。

  3结束语

  总之,大学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两者之间有效融合可促使大学生在增强身体素养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命观,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有重要意义。以上就是该文分析的大学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具体措施,希望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贺飞.探析大学体育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实践及途径[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3):117-120.

  [2]黄景许.新形势下“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大学体育篮球课程路径的探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16(16):89-90.

  [3]傅新宇,姚亚中.课程思政视野下大学生思想状态与高校公共体育课改革[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9):88-89,102.

篇三:课程思政与体育课程结合

  

  课程思政融入体育课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青少年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青少年在健康成长方面更具潜力和可贵的生命能量,这给学校的体育课程带来了无法抵抗的诱惑。

  在当今的学校教育中,体育课程不仅仅关注身体的发展,同时还关注心理发展的思政融入。思政课的主要内容是激励学生重视公民意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能够提高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获得知识和经验,使他们更加全面成长。

  将思政融入体育课,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深入了解社会、国家、历史等有关的知识,唤起学生对历史、社会的关注,从而让学生对现实的把握更为精准。

  而且,将思政融入体育课还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通过运动和思考来激发学生的责任心,培养他们正确的行为准则,使他们成为更加有社会责任感、有担当的青少年。

  总之,将思政功课融入体育课程对青少年的学习发展至关重要,使他们能够更加坚强勇敢、懂得分析和思考,进一步发展出理性、合理的思想。只有实施思政融入体育课,才能引导学生更全面的发展,更好的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

篇四:课程思政与体育课程结合

  

  课程思政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加强,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融合和渗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课程思政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立德树人为宗旨,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教育来影响和指导学生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本文将探讨课程思政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课程思政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思政作用的重要途径。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德育为核心

  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但这不应该被当成唯一的目标。体育教学中应该将立德树人作为核心,通过体育运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

  体育是一项全民性的运动,具有广泛的社会渗透。因此,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不仅仅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要告诉学生,体育不是比赛场上的胜负,而是关注健康和快乐的生活方式,关注互相支持和帮助的团队精神,关注这项运动的社会贡献和文化价值。

  3.引导学生发展多元智能

  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是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课程思政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体育运动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出不同的智能,如审美智能、动态智能、协作智能等等。这可以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基础。

  1.实现知识的融合

  课程思政的渗透可以通过知识融合来实现。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入体育文化、体育史等相关的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体育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从而提高他们的体育素养和文化素质。同时,体育教学中也可以加入一些人文、哲学或社会科学内容,让学生对体育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2.实现方法的渗透

  课程思政的渗透还可以通过方法的渗透来实现。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可以将一些体育抗压训练、运动心理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带入课程中,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课程思政的渗透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通过文化的渗透来实现。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体育项目,引导学生了解该项目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对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历史进行了解和分析,从而促进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历史文化意识的提升。

  1.设计合适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和体育课程的特点,设计合适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课程内容不仅要关注体育技能的培养,还要涉及体育文化、体育史等相关知识。同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如讲解、演示、模拟、实践、对话等,以提高教育效果。

  2.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师应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创造积极、开放、鼓励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可以更容易地接受和理解课程内容,更有效地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

  3.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身心健康、道德素质、智能素质等方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注重团队协作,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综上,课程思政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融合和渗透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更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发展多元智能,提高综合素质。教师应该通过设计合适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等方式,加强课程思政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五:课程思政与体育课程结合

  

  体育教育课程思政

  体育教育一直是中国文化及教育体系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直至今日依然备受重视。近几十年来,在不断发展的教育体系中,体育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在拓宽学生的思想视野,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体育教育课程的思政内容便成为一个迫切需要强调的话题。

  首先,在体育教育课程的思政阶段,我们应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育理念,以国家和民族伟大成就为教学内容,加强体育教育与其他科目的结合,把国家优秀文化传统、先进社会学说和道德规范融入体育教育中,使学生在积极的体育活动中得到实践。

  其次,要坚持尊重、发展学生的独特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亲近自然、充满乐趣的体育氛围,帮助学生发掘内在潜力,同时也要健全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

  再次,有必要把体育教育课程思政以实际活动的形式进行,以体育竞技为重点,强调实践和综合技能的重要性,利用体育项目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了解国家的基本知识,掌握历史的经验,接受道德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加深入理解社会主义理念,增强爱国精神。

  此外,在体育教育课程思政中,也应重视提高体育教育课程的质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科学化、多元化、便捷化的体育教学体系,加强师资培训,以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确保教育能够紧

  -1-

  密结合实际,真正让学生获得思想、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最后,要注意把新时期的思想观念和理念融入体育教育课程中,改革现有的体育教育模式,建立功能完善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实施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规范。

  以上就是体育教育课程思政的内容。从实现“一流教育就要有一流体育”的宗旨出发,要加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积极推进体育教育的改革,使体育教育的功能得到更大的发挥,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融入更多的精神滋养,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

  -2-

篇六:课程思政与体育课程结合

  

  体育教育“课程思政”理念与高校公共体育课的融合探究张永朋(郑州经贸学院 河南 郑州 451191)摘 要:本文通过对课程思政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融合探析,分析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思政教育和价值引导有效的结合形式,目的在于探索课程思政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融合方式和育人途径,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实现三全育人的最终教育目标贡献有价值的参考。通过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如下:(1)一是高校公共体育教师德育素养和能力有待加强;(2)二是体育课程设计中德育环节不突出;(3)三是体育课程中德育考核机制与评价体系不完善。针对分析结果,通过研究得出如下建议:(1)一是提升高校体育教师思政素养和德育能力;(2)二是体育课程设计突出价值引领;(3)三是以三全育人为导向制定合理评价体系。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社科联调研课题:2019年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项目编号:SKL-2019-2604)。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475(2020)12-046-02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高校在校生必修的公共课程,在传授学生运动技能、强身健体的同时,还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激发学生坚持不懈、顽强拼搏、团结一致的运动精神,是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展现学生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是对体育课程的全面升级和深化改革,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是构建安全稳定校园的思想保证。1“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必要性分析1.1是落实高校思政工作和立德树人的需要立德树人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在高校全面开展思政教育、落实立德树人,体现了国家对高校思政工作体系完善、提纲挈领的要求,充分发挥了高校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高校公共体育课是增强学生体魄、完善人格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要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公共体育课必不可缺。1.2是实现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目标的需求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各高校必须开展的教学环节,教学目标和思政课程相似极多。通过学习公共体育课,开发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塑造健全的心理品质、培养优秀的体魄、积极向上的竞争情态、团结协作的精神。这与思政课程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德育特性是高校公共体育课自身具备的特性,具备丰富的德育资源。1.3是弘扬体育精神、传播体育文化的需要要构建出课程思政体系,就要将思政课程和其他学科密切结合,从学科特点、育人优势中找寻相通点和契合点。而体育课程在这方面具有先天的突出优势,“健全人格,首在体育”是教育家蔡元培的名言,这恰恰反映了体育不仅能强健体魄,同时还具有培育学生身心发展、锻炼意志品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2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在大学阶段,同学们良好习惯与优良品格的塑造,在“教”的同时,更应注重“育”的成分。在教师的教与行为规范的约束前提下,更需要人文品格的养成。因此,思政教育的成功践行,务必通过学生充分体验其中和践行,通过实现当前社会的道德标准转化成自身行为习惯的科学方法,从而达到先从理论到实践的一次转化,再从实践到理论的二次转化,最终达到质的飞跃。2.1丰富的德育资源,为思政课程融合提供可行性体育课程从之前的仅仅是锻炼体魄,实现健康需求,转变为人们有意识的一项身体锻炼,是人们通过精心详细的身体运动,实现一定教学目标的一门课程。因此它有其自身的要求、有完善的规则程序和标准的动作规范。体育育人不仅是强健体魄、学习技术的过程,同时也是对价值观、意志品质和人文精神的养成,同时还是对行为规范与道德智力的培养。首先,同学们在开展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尤其在运动训练时,不仅要克服因运动而产生的身体困难,同时也要克服并强化心理影响因素,达到心理与生理的双向配合。这对学生内在的意志品质有较强的培育和强化功能,同时还能起到陶冶作用。其次,体育竞赛是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们通过参加体育竞赛,在比赛中克服心理与生理的双重压力,通过顽强拼搏,与强者同场竞技,最后决出名次,优胜劣汰。这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争胜心与荣誉感,同时团体项目还能激发同学们的团结协作精神,有效培养同学们的竞争意识,并能让同学们理性地看待胜负,胜不骄、败不馁,锻炼顽强的意志品质与胜负心。胜者继续不断努力,总结成功经验,以期突破自我;败者毫不气馁,调整状态,分析原因,最终突破自我,愈战愈强。再次,体育项目在确保参与者安全和项目要求的前提下,建立了严格的竞赛规程与行为规范要求,同学们在参加体育活动时,需要依据规则要求和条件限制进行锻炼与活动,这在培养学生行为规范意识、体现体育活动的人文精神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些公开透明的公平竞争,是人们心中认可并构建出的合理的价值体系、评价标准与道德核心。2.2能够达到体育课程目标的落实通过开展体育项目与竞赛活动,有利于促进普通高校学生的成才机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与高校教育中的德育体系契合,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成为意志坚强、品格优秀、团结协作、朝气蓬勃的复合型人才。高校体育课程的目标中包含几个方面,有身体健康目标、运动参与目标和运动技能目标。主要表现为:一是强健学生体魄、增强学生体质;二是通过锻炼提高运动技能,培养终身锻炼意识,养成练习习惯。而且,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也包含在高校体育课程目标中。主要通过四个方面表现出来:第一锻炼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拼搏、不断突破自我的良好意志品质;第二可以起到调节情绪、调动积极性的作用;第三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的意识品质;第四养成集体荣誉感,具备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2.3能将高校体育课程的德育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首先,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作为高校一、二年级的必修课,具有其独特的开展方式和不同寻常的魅力,相对于普通高校思政课更受学生们的广泛喜爱。同时体育课程因其课程性质的特殊46《拳击与格斗》(下半月)2020年12月

  体育教育性,具备课程思政开展的先决条件。其次,体育具有超强的感染力。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之一,体育运动已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它产生的积极效果让学生更具有融入感和参与感。这让体育更容易实现特定的道德原则与规范的内化,这正是思政教学所追求的效果和目标。3构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新模式,开创体育课程思政新途径3.1提升体育教师思政素养和德育能力首先让体育教师先受教育,具备较强的思政素养,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了解党的大政方针和教育方针,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支持者。教师的思政素养通过教学手段不断传输给学生,教师的言传身教和以身作则同时也是思政育人的主要方法。3.2课程设计突出价值引领课程思政融入体育课程中,要以体育专业知识和运动技能教学为核心,以价值为引领进行整体设计。3.2.1制定以育人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中,要将育人目标体现出来,课程思政的开展才有引导方向和评价标准。在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制定中,坚持以人为本、保持体育育体本位思想的同时,提高政治站位,挖掘体育中德育价值的引导,综合考虑传授技能、提升综合能力和增强价值引领,最终制定出切合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3.2.2优化教学内容,提升育人效果通过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体育课程与课程思政育人的途径和规律相结合,深入挖掘体育中的德育元素,将体育教学内容和思政教育内容融为一体,提高体育课程中课程思政的针对性。同时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逐渐增强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体育共鸣和价值共鸣。3.2.3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育人质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全面融合思想政治教育,通过问题导向教学、学习中团结协作、以赛代练等教学方法的运用,结合对学生精神导向和价值观念的引导,倡导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在体育教学中将德育元素融入教法、学法中,将育人与育体紧密结合,实现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3.3以三全育人为导向制定合理评价体系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不仅包括教学实践评价和学习效果评价,同时还应具备对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价。在对学生的结论性评价中,将其价值观取向和道德水平作为其成绩评定的组成部分,三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即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考评。体育项目在确保参与者安全和项目要求的前提下,建立了严格的竞赛规程与行为规范的要求,同学们在参加体育活动时,需要依据规则要求和条件限制进行锻炼与活动,这在培养学生行为规范意识、体现体育活动的人文精神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些公开透明的公平竞争,是人们心中认可并构建出的合理的价值体系、评价标准与道德核心。在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中,首先要重视教师的德育素养,其次要注重德育能力和育人效果,最后是学生对教师的认可程度,以此促进教师努力发掘德育元素,最终将育人要求和价值观教育内容融入体育教学中。参考文献:[1]习近平.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16-12-10.[2]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2-08-06.[3]冯莉.“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体育课程的途径研究[J].学校体育学.2018.29(8).[4]秦丽,金晓明.新形势下“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大学体育排球课程路径的探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20(03):144-145.作者简介:张永朋(1991.05—),男,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助教,郑州经贸学院,研究方向:体育学。该课题项目荣获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优秀调研成果奖,并被选评为一等奖。-------------------------------------------------------------------------------------(上接45页)形成性评价的目的决定了形成性评价的开展存在于教学的全过程,不能搞“一次性”检验,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要时时测评,才能及时得到反馈,并对后续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计划与调整。1.3.6师生要形成正确的评价观不同的评价,其评价目的不同,评价内容不同,评价功能不同。因此认为所有评价都是对成绩与成果的检验是不正确的。在应用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对评价中的成绩不应做出过度反应,而应着眼于成绩反馈出的问题,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2结论体育教学评价是体育课程与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价的反馈功能对其教学内容进行指导与调整,在这其中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反馈功能更加突出,且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是其他评价方式不能比拟的,如果能够充分应用形成性评价将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及授课效率都会有很大的提升。目前形成性评价在高校体育教学层面的应用与研究较为普遍,而在中小学层面还没有得到体育教师与学生的足够重视。因此目前重点应关注中小学体育教师对形成性评价的应用。同时在教学中也要注重与其他评价方式的结合,不能简单归因于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而开始频繁、过度、盲目地应用,它的应用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不同的学校,对待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形成性评价设置的内容都是不同的,需要体育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不断尝试与修改。参考文献:[1]贾军红.形成性评价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样本来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01):106-109.[2]王大广.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相关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0.[3]华音.高校体育学习过程性评价的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04):111-112.[4]曾健.体育教学形成性评价实施方法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01):84-87.[5]刘刚,焦国军.体育教学形成性评价的特点与机能类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02):112-114.作者简介:毕映琛(1996—),男,山西省阳泉市,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田径教学理论与方法。《拳击与格斗》(下半月)2020年12月47

篇七:课程思政与体育课程结合

  

  体育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指导意见

  一、体育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实施方法

  1.教学内容融入体育人的故事和拓展案例,增强思想性、趣味性、丰富性和互动性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体育人的故事和拓展案例等,增强教学内容的思想性、趣味性、丰富性和互动性,寓教于练,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潜移默化地锤炼品质、磨炼意志,拥有健康体魄的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人。如以我校校歌为音乐背景,创编符合我校学生特点和校园体育文化特色的东软扇进行教学,从而在培养学生学习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提升学生爱校护校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2.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课内课外与校内校外相结合

  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课上课下+课下线上+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互结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课内课外和校内校外的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参与及获奖,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相互统一,达成学习目标。

  3.组织形式采用自主式、自助式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在体育教学各个环节渗透课程思政元素,如采用自主式、自助式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如教学中进行6-8人的分组模式,形成朋辈辅导的氛围。无论是线上线下,还是课内外与校内外都可以以小组学习、小组活动的模式来进行,通过互帮互助的方式,让学生相互影响,相互带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积极参与课内课外的锻炼和活动,并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

  4.考核评价融入课程思政,提升学生自身综合素质

  在考核评价中新增个人素质评定,并进行小组成员互

  评,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学习态度、团队精神和行为规范等综合素质评定,检查学生平时在教师潜移默化的课程思政素质教育中的收获,并检查学生在体育锻炼后个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体育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实施成果

  1.体育教学融入课程思政,潜移默化受到熏陶

  在尊师重教、爱国情怀、吃苦耐劳、坚韧持久等诸多意志品质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并坚定了终身体育锻炼的信念。在对学生进行的教学质量评价活动中,从数据反馈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体育课都持满意态度,学生认为体育课是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2.课程思政渗透到组织形式中,朋辈互助效果显著,团队协作能力增强由于引入了朋辈辅导的机制,从课堂小组共同学习到课后小组共同活动,学生们的团队意识明显增强,不仅体育课堂氛围更为融洽,学生们体育学习和练习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

  3.课程思政落实到体育教学考核评价中,小组互评效果显著,学生实践效果提升由于在教学评价中增加了小组成员互评个人素质的部分,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课上、课下的锻炼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效果明显增强。课内外体育锻炼意识增强和终身学习能力提升体现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上,从学生测试标准成绩来看,第二年度成绩明显优于入学年度。

相关热词搜索: 课程思政与体育课程结合 课程 思政 体育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学富范文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学富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学富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10062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