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疫情联防联控指导原则5篇

时间:2023-05-29 11:50:05  阅读:

篇一:疫情联防联控指导原则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

  为指导各地做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实施“乙类乙管”后的疫情防控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科学、分级分类”的原则,坚持常态化防控和疫情流行期间应急处置相结合,压实“四方责任”,提高监测预警灵敏性,强化重点人群保护,实现“保健康、防重症”的工作目标,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以下简称新冠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人群普遍易感。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能造成感染。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已成为国内外流行优势毒株,其潜伏期缩短,多为2-4天,传播能力更强,传播速度更快,致病力减弱,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现有疫苗对预防该变异株所致的重症和死亡仍有效。

  三、疫苗接种

  (一)坚持知情、同意、自愿原则,鼓励3岁以上适龄无接种禁忌人群应接尽接。倡导公众特别是老年人积极主动全程接种疫苗和加强免疫接种。

  (二)对于符合条件的18岁以上目标人群进行1剂次同源或序贯加强免疫接种,不可同时接受同源加强免疫和序贯加强免疫接种。

  (三)对于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在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满6个月后,可进行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提高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等重症高风险人群的全程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

  (四)根据疫苗研发进展和临床试验结果,进一步完善疫苗接种策略。

  四、个人防护与宣传教育

  (一)强调“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倡导公众遵守防疫基本行为准则,坚持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公筷制、保持社交距离、咳嗽礼仪、清洁消毒等良好卫生习惯和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自觉提高健康素养和自我防护能力;疫情严重期间减少聚集,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及孕妇、3岁以下婴幼儿等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场所。

  (二)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宣传品和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互联网平台的作用,全方位、多渠道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知识宣传教育。

  (三)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突出农村、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创新方式方法,持续推进城乡环境整治,不断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充分发挥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作用,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推动爱国卫生运动进社区、进村镇、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五、监测预警

  (一)常态监测。

  1、病毒变异监测。选取代表性城市哨点医院门急诊病例、重症和死亡病例及代表性口岸(包括陆路、航空和港口口岸)入境人员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样本,开展新冠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将序列及时报送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实时掌握病毒株变异趋势,及时捕获新变异株,分析变异对病毒特性、免疫逃逸能力等的影响。

  2、个案报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依法依规及时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落实相关信息报告管理要求,一旦诊断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后应在24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

  络直报。对发现的重型、危重型、死亡病例和其他特殊病例,疾控机构要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按要求上传相关流调报告。

  3、哨点医院监测。基于国家级流感监测网络,对554家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的门急诊流感样病例(ILI)和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SARI)开展新冠病毒监测。

  4、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要求,做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发现和报告工作。

  5、城市污水监测。各地可选择有条件的城市开展污水中新冠病毒监测工作,动态评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流行强度、变化趋势及病毒变异情况。

  (二)应急监测。

  应急监测是指常态监测基础上,在疫情流行期开展的监测措施。

  1、核酸和抗原检测监测。各地要利用属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信息系统和居民自行测定抗原信息收集渠道(平台),每日收集和逐级报告人群核酸检测和居民自行抗原检测数及阳性数,动态分析人群感染和发病情况。

  2、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监测。各地要每日统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的就诊人数、核酸和抗原检测数及阳性数,逐级报告。动态分析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和感染率变化情况。

  3、重点机构监测。各地对辖区内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开展疫情监测,对场所内被照护人员和工作人员开展健康监测、定期抗原检测或者核酸检测,动态分析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人员感染变化趋势。

  4、学生监测。各地可结合实际开展中学、小学在校学生每日发热、干咳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监测,根据需要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动态分析中小学生感染变化趋势。

  5、社区人群哨点监测。各地可结合实际,制定社区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哨点监测方案,了解居民相关临床症状发生情况及就医行为,动态掌握人群新增感染和累计感染水平。

  (三)监测信息分析与通报。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动态分析感染者,特别是重型、危重型和死亡病例变化趋势,发现感染异常升高、感染者呈聚集性分布或出现重型、危重型及死亡病例时,要及时核实并向同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定期向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通报疫情分析信息。根据防控需要,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

  (四)疫情信息发布。

  按照疫情发展态势和防控需要,适时发布疫情信息。根据工作需要召开新闻发布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通过接受媒体采访等形式解疑释惑,普及防护知识,及时回应热点问题。

  六、检测策略

  (一)社区居民根据需要“愿检尽检”,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

  (二)对医疗机构收治的有发热等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的患者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

  (三)疫情流行期间,对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的工作人员和被照护人员定期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外来人员进入脆弱人群聚集场所等,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现场开展抗原检测。

  (四)对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等重症高风险的社区居民、3岁及以下婴幼儿,出现发热等症状后及时指导开展抗原检测,或前往社区设置的便民核酸检测点进行核酸检测。

  (五)在社区保留足够的便民核酸检测点,保证居民“愿检尽检”需求。保障零售药店、药品网络销售电商等抗原检测试剂充足供应。

  七、传染源管理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实施分级分类收治;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

  (二)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感染者、轻型病例可采取居家自我照护,其他病例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三)感染者居家期间,尽可能待在通风较好、相对独立的房间,减少与同住人员近距离接触。感染者非必要不外出,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不参加聚集性活动;如需外出,应全程佩戴N95或KN95口罩。

  (四)感染者要做好居室台面、门把手、电灯开关等接触频繁部位及浴室、卫生间等共用区域的清洁和消毒;自觉收集、消毒、包装、封存和投放生活垃圾。社区应针对感染者产生的生活垃圾,采取科学收运管理。

  八、重点环节防控

  (一)重点人群。摸清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合并基础疾病及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根据患者基础疾病情况、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感染后风险程度等进行分级,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底”作用,提供疫苗接种、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用药指导、协助转诊等分类分级健康服务。社区(村)协助做好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居(村)民委员会配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围绕老年人及其他高风险人群,提供药品、抗原检测、联系上级医院等工作。

  (二)重点机构和行业。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采取内部分区管理措施,疫情严重期间,由当地党委政府或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经科学评估适时采取封闭管理并报上级主管部门,防范疫情引入和扩散风险,及时发现、救治和管理感染者。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和就诊患者个人防护指导,强化场所内日常消毒和通风。学校、大型企业等人员聚集的重点机构,应做好人员健康监测,发生疫情后及时采取减少人际接触措施。疫情严重期间,重点党政机关和重点行业原则上要求工作人员“两点一线”,建立人员轮转机制。

  (三)大型场所。对客运场站、市场商超、展销场所、会议中心、体育场馆、文化场馆等人员密集、空间密闭的大型场所,要增强员工自我防护意识,开展自我健康监测,做好工作环境清洁消毒和通风换气。疫情严重期间,可采取延缓大型活动举办、缩短营业时间、减少人群聚集和降低人员流动等措施。

  (四)重点地区。农村地区医疗卫生基础相对薄弱,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发挥好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其他各类组织资源优势。加大对农村地区应对疫情各类资源的支持保障力度。深入推进农村地区爱国卫生运动,结合健康乡村建设开展形式新颖、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活动,科学理性认识新冠病毒危害,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九、流行期间紧急防控措施

  在常态化情况下,一般不需要采取紧急防控措施。在疫情流行期间,结合病毒变异情况、疫情流行强度、医疗资源负荷和社会运转情况综合评估,可根据人群感染率和医疗资源紧张程度,适时依法采取临时性的防控措施,减少人员聚集,降低人员流动,减轻感染者短时期剧增对社会运行和医疗资源等的冲击,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可以选择性采取下列措施:

  (一)暂缓非必要的大型活动(会展、赛事、演出、大型会议等);

  (二)暂停大型娱乐场所营业活动;

  (三)博物馆、艺术馆等室内公共场所采取限流措施;

  (四)严格管理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精神病院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

  (五)企事业单位、工厂等实行错时上下班,弹性工作制或采取居家办公措施;

  (六)幼儿园、中小学和高等教育机构采取临时性线上教学;

  (七)其他紧急防控措施。

  十、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守土尽责,压实主体责任,增强紧迫性和责任感,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结合实际细化本地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力量统筹,周密组织实施,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工作。

  (二)强化培训指导。各地要对疫苗接种、宣传引导、疫情监测、重点环节防控等工作开展部署培训和政策解读,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要求,推动工作落实。各行业主管部门及时调整相关政策,加强督促指导,确保相关要求落实到位。

  (三)强化督导检查。各级联防联控机制要结合当地疫情形势和防控工作需要,定期组织开展重点机构、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防控工作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并督促整改,确保疫情防控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

篇二:疫情联防联控指导原则

  

  疫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大全疫情处理应急预案

  疫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为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应对准备,指导和规范我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应急处置等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保障我村人民群众生命安危、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现结合实际制定我村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方案。

  一、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联防联控。切实履行政府部门负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的统一领导与指挥,密切配合卫生部门,共同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应急工作。

  二依法防控,科学应对。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本预案规定,规范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工作。充分发挥专业作用,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防控水平。

  三预防为主,有效处置。不断健全全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体系和防控机制,做好人员、技术、物资等应急准备,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加强监测,及时研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风险;适时预警,及早响应,快速处置。

  四加强宣教,社会参与。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自我防护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积极组织、动员公众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对准备和应急处置等活动。及时、主动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社会稳定。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伴应急条例、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国际卫生条例2005。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处置工作及其防控工作。

  四、组织领导

  为发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挥机构效能,现成立我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村部,领导小组如下

  指挥长村第一书记

  副指挥长村党支部书记

  村民委员会主任

  组

  员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团支部书记、村妇联主席、村扶贫信息员、屯队长

  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片区内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处理的日常管理工作。办公室另成立疫情报告组、疫情处置组、宣传组等4个工作组。

  1.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全面领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参与制订、修订本组应急方案确定事件级别对应急准备提出建议,对应急处理进行技术指导;对应急反应的终

  止、后期评估提出咨询意见制订应急队伍演练方案,参与演练的检查、指导和效果评价工作负责我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事件发生态势判断及对突发事件进行决策,负责全面领导、组织、协调各防控组成员,部署防控处置工作。

  2.疫情报告组

  组长

  成员各屯队长

  负责掌管疫情报告和审核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制,对各屯上报的疫情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及时向防控指挥办公室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向县委、县政府、县卫计局、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等上级部门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信息动态;疫情事件的初始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的撰写与报告;对村卫生院疫情网络报告进行指导;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进行动态监控,保证我村与上级疾控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报告信息畅通,每日执行“两报告”制度与零报告制度。

  3.疫情处置组

  组长

  成员各屯队长

  负责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采取及时有效措施,对疫点或疫区进行随时和终末消毒处理,对卫生院等医疗机构消毒处理,控制疫情进一步蔓延。负责疫情调查、危害评估等工作,根据防控工作的需要,负责及时提出需要储备的药品、消杀用品等应急物资用品,发现重疫患者或疑似病例患者,及时进行处置,转至定点医疗机构医治,并按医疗措施安排医护人员跟踪病情。

  4.宣传组

  组长

  成员各屯队长

  负责会同相关部门制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新闻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方案,指导村

  级小广播、及相关部门做好疫情的信息发布、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等工作;负责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知识普及、心理危机干预及防控技术支持,消除公众恐慌,维护社会稳定,以利于疫情的控制。

  五、督导与评估

  工作组根据职责分工,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准备工作的自我评估与检查,视情况派出工作组进行督导。

  六、应急保障措施

  各小组要根据应急工作职责和任务,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保障,快速反应能力。对不作为、延误时机、组织不力等失职、渎职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一通信与信息保障。确保应急期间村“两委”干部、各屯屯长通讯畅通,明确应急参与人员的通讯联系方式。

  二交通运输保障。重点是制定突发疫情期间的交通管制和线路通行、车辆调度等保障措施,保证应急物资和人员的优先运送。

  三治安保障。明确安保人员及设备分布情况。建立健全安保调度、集结、布控方案、执勤方案和行动措施等。

  四生活生命线保障。重点是确保在应急状态下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等公用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保证群众基本的用水、用气、用电。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疫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大量人员返工、返岗,人员聚集多,来源复杂,感染风险高,稍有不慎,易引起疫情传播。因此,每个人都要有防疫意识,对自己是否接触过来自有疫情

  地区的人、接触过来自湖北省或武汉市的人要如实汇报。如有上述接触史,请自觉居家观察,隔离14天;如果没有上述接触史,也没有发热、干咳、腹泻、乏力等

  症状,可安全上岗。但是复工前、后,工厂或企业须加强管理,并做好充分的防疫准备。

  一、企业疫情防护管理:

  企业开工前、后要充分做好以下5点:

  (一)自查。对每一位员工进行排查,了解14天以内有无武汉或者湖北的旅居史,或者有无与病人密切接触过;有没有接触过来自湖北、武汉或重点疫区的人;近期员工有没有发烧、咳嗽等呼吸道证状。如有相关情况,按我县规范程序接受医学隔离或居家隔离观察。

  (二)物资准备。新冠肺炎是由呼吸道、接触传播的,管理方要做好下面的几项工作:

  1、准备一支体温计。最好是额温仪,以避免多人接触。

  2、准备洗手液。新冠疫情可接触传播,洗手很重要。卫生间或洗手间要放置洗手液,员工要认真洗手,随时保持手的卫生。

  3、准备消毒液。

  4、准备防护用品。准备医用外科口罩或一次性医用口罩,每天发给员工;根据工作性质准备橡胶手套、胶鞋、一次性帽子、防护眼镜或防护服等防护用品。

  (三)测体温。派专人对每天上班员工人真测量体温并认真做好记录。如果员工体温超过37.3度,要立即隔离或戴口罩就近到发热门诊就医。访客进入场区要登记并测量体温。

  (四)办公区域消毒。建议开工前、后,对办公场所或员工生活、住住宿的地方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并做好记录。每天由专人对办公室的门把手、电梯

  按钮、用电开关、办公桌面、电脑键盘、会议室开会后的桌面、卫生间洗手台盆、马桶按钮等公共区域,或员工经常接触或使用过的地方勤消毒,可用75%的酒

  精,或用84消毒液按说明书稀释后擦洗消毒。消毒用的抹布要分区使用,避免不同的区域混用,如卫生间、会议室等不同区域使用同一块消毒抹布。消毒时要戴手

  套防止手损伤。酒精是易燃品,用酒精消毒时要注意防火等,避免用酒精喷洒员工身体消毒。没有发热的员工或病人,公共场所如办公室、走廊、宿舍等空间可采用

  勤通风消毒空气,不提倡酒精喷洒作空气消毒。

  (五)科普宣传。新冠肺炎可通过呼吸道或接触传播,但是目前大多数的疑似或者可疑的人都已经被隔离起来,现在社会上公共区域相对比较安全,科学防控开展宣传,避免员工过度紧张。

  二、员工疫情防护建议

  (一)减少不必要的外出。

  (二)不聚集在一起进餐。

  (三)在政府没有解除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之前,工作

  期间员工要主动佩戴口罩;即使戴了口罩,也尽可能减少面对面工作交流。

  (四)参加会议时,戴口罩,与其他员工保持至少一米的距离。会议能线上完成的,尽量线上完成。

  (五)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洗手:手背对手心、手心对手心、手掌对手心、手指对手心、清洗手指、清洗手腕、清水认真冲洗。重要提醒:洗完手关水前,要洗干净水龙头,再关水。

  (六)多人住的房间进行管理。房间要保持开窗通风;同宿舍的员工相互间尽量保持距离;衣服放置不要交叉,每个人的衣服单独放置;不共用水杯、毛巾、餐具等,能煮沸消毒的物具要煮沸消毒;员工如有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要报告管理方。

  疫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为科学、规范、及时、有序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防控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扩散,确保单位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按照__、市委市政府和省国资委有关要求,根据疫情形势和进展情况,并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防控原则

  按照统一领导、及时反应、协调一致、规范措施的指导原则,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范疫情传播,保障防控成效,维护正常工作生活秩序。防控工作在单位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进行。

  二、防控措施

  (一)人员防控

  人员检测防控范围为单位员工。

  第一类情况:目前在湖北人员。目前已在湖北地区尚未返回天津的人员须经领导小组同意后方可返回,未经同意不得擅自返回。(备注:本单位目前没有此类人员)

  第二类情况:有密切接触人员。与疑似或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有过近距离接触人员;与从湖北地区、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返回人员有密切接触(包含本人是返回人员,子女在湖北地区上学、上班返回人员)的人员。

  1、与自确定为疑似或确诊病例前十四日有过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应立即上报保障工作组,由保障工作组统一登记汇总在册。

  2、密切接触人员应立即上报保障工作组,由保障工作组统一登记汇总在册。

  由防控工作组负责通知汇总在册人员居家隔离,并对居家隔离情况进行密切监控,每天二次收集体温和身体状况等信息并向领导小组报告情况。一旦出现身体状况异常,经领导小组批准后及时报告当地卫生疫情防控部门。解除居家隔离时间为自最近一次与疑似或确诊病例有过近距离密切接触之日起后十四天内无异常。

  第三类情况:其他人员。公司其他员工,在政府部门宣布疫情解除前,坚持每天测量体温一次,及时通过微信群上报。一旦出现发热或者干咳、气促、肌肉酸痛无力等疑似症状,应该立即

  向防控工作组报告,经领导小组批准后及时报告当地卫生疫情防控部门。如被确定为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保障工作组重新排查上述第二类情况人员。

  (二)场所防控

  对二楼会议室、走道等公共区域和出现病例楼层的所有办公室进行定期消毒,必要时寻求属地防疫部门技术支持。

  门卫人员负责对进入腾达建筑人员的体温测量工作,体温异常人员一律不得进入;进入腾达建筑人员一律要求佩戴口罩;加强保安、保洁等工作人员的防疫教育和管理。

  疫情期间,非经单位领导小组批准,各单位、部门不得接待商务活动或组织聚集性活动,充分使用网络交流工具。

  三、信息宣传

  疫情期间随时关注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公布本行政区域的疫情信息,政府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宣布解除紧急措施后,本预案停止执行。

  宣传组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强化宣传防护知识及防控措施,按照规范进行落实。单位系统人员应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对于隔离员工要给予必要的人文关怀,做到“隔离不隔心”。

  四、综合协调

  (一)做好所在单位生产经营工作的必要物资储备。

  (二)做好员工在疫情期间的必要医疗防护物资储备。

  (三)由保障工作组进行具体的物资统筹协调管理。

  五、预案保障

  1、在单位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的4个工作小组根据职责分工工作。

  2、一旦发现疫情或与疫情有关的信息,所有员工必须如实及时向单位领导小组反映情况,如有故意隐瞒信息的将进行严肃处理。

篇三:疫情联防联控指导原则

  

  县突发疫情应急处置精准防控应急预案

  按照国家联防联控机制,省、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部署要求,在县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坚持执行“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联防联控”“人、物、环境”同防的防控策略,统筹安排,快速处置,精准防控,积极应对突发疫情应急处置精准防控工作。结合疫情社防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编制目的坚持关于疫情防控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特别是“一旦发现病例,要严格进行流行病学史筛查,各地各部门要避免流调不全面、管控不严格、封控不到位等情况发生,严防疫情在社会上传播蔓延;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县的高度上来,指导和规范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处置精准防控工作。确保一旦发生新冠肺炎疫情,能够快速启动应急处置程序,果断采取应对措施,高效应对处置,保障全县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全县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编制依据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处置指南》《关于印发省2022年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的通知》《关于印发省应对新冠病毒德尔塔毒株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的通知》《省疫情社会防控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紧急状态下关联人员排查工作手册》《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市2022年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的通知》《市新冠肺炎疫情社会防控组突发疫情应急处置精准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关于成立县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通知》等文件规定。

  .指导原则

  3.1统一领导,联防联控。在县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加强统筹协调,督导落实属地责任、主管责任、主体责任,强化部门联动,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共同做好应急处置及精准防控工作。

  3.2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充分做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处置工作,制定完善相关工作方案和预案,进一步压紧压实职能职责,一旦发生疫情,有序有力开展疫情处置工作。

  3.3分级分类,精准施策。充分吸取和借鉴省内外疫情防控经验教训,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分区施

  策,落实属地责任,实施网格化管理,按照精准施策的要求,落实差异化防控措施。

  4.组织指挥

  在县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在省、市疫情社会防控组的指导下,迅速激活县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社会防控组县、乡、村三级应急指挥组织体系,立即将常态(平时)转为应急状态,高效统筹推进疫情处置及精准防控工作。按照县疫情社防组“1+N”组织架构及工作体系,各乡镇(街道)社防组、县直各相关部门要结合单位职能职责,相应制定方案和预案,确保组织架构稳定,社防人员力量不减,后勤保障充实,一旦发生疫情,有序有力做好应急处置及精准防控工作。

  5.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指导县、乡社防组及各部门在县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突发疫情应急处置精准防控工作。

  6.应急处置

  6.1启动条件。县内出现1例及以上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阳性人员,在县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

  控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相应级别响应要求下,同步启动本方案,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快速落实精准防控措施,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切断传播链条,控制疫情蔓延。

  .2应急指挥

  发生符合启动条件的突发疫情后,在县疫情防控指挥部“一办七组“(综合办公室、流行病学调查组、核酸检测组、转运隔离组、医疗救治组、物资保障组、宣传舆情组、维稳管控组)及县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按照《县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社会防控组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县疫情社会防控工作组织体系的工作方案》要求,迅速启动常态(平时)、应急、紧急分级响应机制,实行扁平化指挥调度,快速调度社防力量,全面投入社防工作,包括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小分队处置、交通运输安全保畅、风险重点人员排查管控、人员密集场所管控、公共场所管控、重点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防控、数据线索核查、关联人员落地排查管控、治安秩序维护管理等;强化指挥调度、应急值守、会商研判、数据核查、疫情发展态势评估等工作,实时推送到前沿指挥部调度决策。

  .处置措施

  7.1全面排查。疫情发生后,充分依托流行病学调查组

  对病例及其所涉及的人员、区域、物品和环境进行全方位排查。在县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迅速激活已储备的应急流调处置队伍(公安牵头,卫健、疾控、工信、文广、市场监管、交通、发改(负责火车站)、电信运营商等部门组成)。按照“提级、扩面、反应快”要求,落实“2+4+24”原则,2小时到达现场,4小时完成核心信息调查,24小时内完成感染者居住场所、工作场所、行动轨迹、家庭成员关系等具体情况调查;将传统流调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应用大数据和公安信息化手段,回溯关联人员同吃、同住、同行、同乘人员信息,以及同空间、同时空、同轨迹交际人员,将关联人员落地排查到位;做好“防输入”工作,通过大数据、购票等信息,对境外和中高风险地区、有本土感染者报告地区来(返)滨的风险人员进行落地排查管控;做好“防输出”工作,及时排查管控省、市社防组及流调组推送的密接者、次密接者、可疑密接、一般接触者、重点人群等人员信息,协同相关部门防范风险人员外溢。按照《县2022年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县疫情社会防控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紧急状态下关联人员排查工作方案》要求开展工作,对发现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人员的关联人员排查工作坚持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间、最强措施、最全范围”为原则,查清“对象”以及

  关联人员的身份信息、活动轨迹,全部找到管控到,做到“一个不漏、一刻不误、一查到底”。

  7.1.1查人。(1)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阳性人员。①基本情况:通过面访、电话等方式调查基础人口学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身份证号、联系电话、现住址、户籍地等;从事的职业、单位、地址(学校、班级、宿舍),共同居住的家庭人员情况(人数、关系、职业等),是否在医院陪护病人,疫苗接种史;近期是否有不适症状、是否接受核酸检测等;14天内具体行程、交通工具及与谁共同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等;在工作生活中是否与其他人有近距离接触,在接触中是否采取了戴口罩等防护措施;健康状况及是否患有其他疾病。②临床信息:一是发病、就诊情况。按时间顺序依次调查,包括发病时间、临床表现(注意轻型症状)、使用的药物、病情进展、医院就诊、住院等情况,医院的辅助检查结果(血常规、影像学检查),临床检查(症状、体征),医生诊断意见和处置,调查时病人现况,病例既往病史、基础疾病等;二是诊断和报告情况。调查感染者的诊断机构、诊断时间、报告单位、报告时间、报告过程。③实验室检测情况:一是核酸检测情况。调查每一次阳性结果的采样检测情况、省市复核结果和检测报告;调查14天内的既往检测情况。二是基因测序情况。三是抗

  体检测情况。四是外环境检测情况。④“三史”情况:调查发病前或检出阳性标本采集前14天活动情况。一是旅居史调查。是否到过国外、国内中高风险地区。二是接触史调查。是否有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复阳病例以及其他重点人员(机场、海关、冷链、隔离点、发热门诊等工作人员)接触史;是否接触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人员、省外或国外归来人员;是否接触野生动物、进口冷链食品、网购物品等;需明确个人防护情况和接触完毕后的消毒情况。三是可疑场所暴露史调查。农贸市场、冷冻产品加工(储存或交易场所)、医疗机构、酒店、饭店、超市、公共交通工具等人员聚集的密闭场所等;住宅周边(500米内)是否有隔离点。需明确当时个人防护情况和接触场所的消毒情况。⑤轨迹:公安部门接到初筛阳性人员信息通报后,立即组织开展对疑似病例、阳性检出人员发病或阳性检测前14天至被隔离期间的轨迹排查;在接到信息通报后1小时内,以书面报告反馈轨迹排查结果,填写病例(密接者)调查和轨迹追踪表,包括病人基本信息、每日活动轨迹、手机支付信息(时间、地点、收款单位或收款人等)、公共交通刷卡、场所出入健康码扫码信息等。根据流调溯源工作需要,适时开展疑似病例、阳性人员与其他阳性人员的轨迹交叉排查,在6小时内反馈结果。

  (2)密接者。一是排查判定。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症状出现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4天至调查时,与其在同一空间、同一单位、同一建筑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均判定为密接者。二是调查内容。接触的时间、方式、频率、距离、持续时间,接触时双方的防护情况,接触场所及通风等情况,最后一次接触阳性检出人员至被隔离管控期间的活动轨迹及其接触过的人或物品。

  (3)次密接者(即密接的密接者)。一是排查判定。与密接者共同生活及在密闭空间工作、就餐、娱乐近距离无防护接触的人员。二是调查内容。同密接者(活动轨迹除外)。

  (4)时空伴随者(即无法判断为密接者或次密接者人员)。工信部门在接到卫生健康部门初筛阳性人员信息通报后,立即对接上级对口部门,并组织开展阳性人员时空伴随者信息排查,及时反馈到社防组,社防组收到信息后,及时落实排查管控措施,并按程序将人员信息推送进行健康码赋码。

  7.1.2查区域。

  (1)高风险区域。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专家组评估、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在省、市联防联控机制的专业指导和支持下,按照14天内病例数超过10例的街道或乡镇划

  为高风险地区原则,将乡镇或街道划定为高风险区域。

  (2)中风险区域。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专家组评估、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在省、市级联防联控机制的专业支持下,按照14天内病例数在10例以内的街道或乡镇划为中风险地区原则,将乡镇或街道划定为中风险区域。

  (3)低风险区域。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专家组评估、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在省、市级联防联控机制的专业支持下,发现病例或感染者的同一地级市内被划定为中高风险地区以外的地区为低风险地区。

  (4)封控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专家组评估、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在省、市级联防联控机制的专业支持下,确定封控区。一是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居住地所在小区及活动频繁的周边区域可划为封控区;二是发病前2天起至隔离前,如其对工作地、活动地等区域人员造成传播的可能性较高,且密切接触者、次密切追踪判定难度较大,也可将相关区域划为封控区;三是封控区可精准划分至小区、自然村组、楼栋、单元。

  (5)管控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专家组评估、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在省、市级联防联控机制的专业支持下,确定管控区。一是病例发病、无症状者检测阳性前2天起至隔离前,如其对工作地、活动地等区域人员具有一

  定传播风险,且其密接、次密接追踪难度较大,将相关区域划为管控区;二是管控区可精准划分至小区、自然村组、楼栋、单元。

  (6)防范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专家组评估、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在省、市级联防联控机制的专业支持下,全县除封控区、管控区以外的区域为防范区。

  7.1.3查环境、物品。(1)围绕病例或感染者的发现地、居住地、工作地。重点排查病例或感染者使用过的箱式电梯、电梯按钮、公共楼道、公共厕所、公共座椅、健身器材等公共区域、单元门把手、楼梯扶手、快递柜等重点部位开展排查,消杀前开展环境采样和核酸检测。(2)围绕病例或感染者乘坐或使用过的公共交通工具。重点排查航班、列车、轮船、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共享汽(单、电)车等。(3)围绕病例或感染者到过的可疑暴露环境及公共场所活动地。重点排查其到过的码头、口岸、棋牌室(麻将馆)、游船(观光船)、开放或半开放式剧场、文化馆、临时安置点、体育场馆、奶茶店、居家、写字楼或办公场所、宾馆、商场和超市、银行、餐厅(馆)、理发店、农集贸市场、公园、旅游景点、健身运动场所、咖啡馆、酒吧、茶座、影剧院、游泳场所、会展中心、游艺娱乐场所和上网服务场所、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歌舞娱乐场所、公共浴室、医疗机构、铁路客运、道路客运、水路客运、民航等具有公共性活动地,重点调查人数、空间、通风、座位分布、拥挤程度、个人防护、防护设施、摊位分布、销售、货物来源及分布等情况。

  7.2精准管控。疫情发生后,按照“先控后调、先隔后查、先大后小”的策略,与流调溯源同步开展对病例及其所涉及的人员、区域、物品和环境进行全面管控,第一时间切断传播途径。按照《应对新冠病毒德尔塔毒株肺炎疫情社会面综合管控工作细则》,对应市社会面管控组,成立县、乡社会面管控组,自上而下协调联动做好社会面综合管控工作。承担社会面管控组每日疫情研判、数据分析、应急值守、巡查督导、指挥调度、区域协查、进口冷链排查管控、入境人员封闭转运及平时社会面管控、信息报送、办文办会等工作任务;构建县、乡“指挥灵敏、上下对应、分工明确、条块畅达、运转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快速激活应急机制,精准、高效、快速处置。

  7.2.1人员管控。(1)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阳性人员。配合疫情监测管控救治组第一时间将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阳性人员转运至省将军山医院进行诊断,省级集中救治医院满负荷后,按省、市、县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或疫情处置现场处置指挥部的指示,配合将病例转运到启动的市级集中

  救治医院进行救治。(2)密接者、次密接者。配合疫情监测管控救治组第一时间将密接者、次密接者送至规范设置“三区两通道”的隔离点进行集中隔离,隔离点确有不足时,境内和境外人员、密接者、次密接者可区分楼层、区分房间标识进行隔离,密接者安排在高楼层,次密接者安排在低楼层。(3)其他人员。按省、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或疫情处置现场处置指挥部的指示,或配合落实全员核酸检测,或落实三天两检,或倡导自我检测。

  7.2.2.区域管控。(1)高风险地区。按照14天内病例数超过10例的街道或乡镇划为高风险地区原则,全部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禁止人员自由流动。(2)中风险地区。按照14天内病例数在10例以内的街道或乡镇划为中风险地区原则,全部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禁止人员自由流动。(3)低风险地区。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4)封控区。①防控措施: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

  ②解除条件:一是近14天封闭管理区内居民无新增感染者;二是封闭管理区内居家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自最后一次暴露计算,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超过14天;三是封闭管理区解除前2日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③其他情况:一是14天内每2-3天筛查一次核酸,基于风险评估结果确定筛查频次,工作人员每隔1天做1次

  核酸;二是解除前两天再开展一轮全员核酸筛查;三是卫生条件不足,管理难度大,存在较高传播风险,则集中隔离。(5)管控区。①防控措施:人不出区、严禁聚集、发现阳性立即转为封控区。②解除条件:一是近14天区域内无新增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二是区域内最后1名密接自末次暴露超过14天,核酸检测为阴性;三是解控前2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③其他情况:一是每户2-3天1人到社区指定地点购买生活物资;二是管控后48小时内完成首次全员核酸筛查,基于风险评估结果确定筛查频次;三是工作人员每隔1天做1次核酸,解除前2天再开展一轮全员核酸筛查。(6)防范区。①防控措施: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②解除条件:县(市、区)内封控区、管控区全部解封、解控。③其他情况:一是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落实入室预约错峰、测温、扫码、戴口罩等;二是人员协查。判定来自封控区等协查人员的风险等级,明确分类管理要求并推送至相关社区。社区于24小时完善风险人员排查,未排查到的及时反馈,形成协查闭环;三是交通管控。防范区内人员原则上非必要不离开本县区,特殊情况确需离开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四是核酸检测。基于疫情风险评估及风险人员协查管理情况,科学确定防范区内开展核酸检测的人群范围和频次。(7)其他重

  点区域及场所。社防组要协同相关成员单位或部门落实好其他重点区域及场所的排查管控,督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①场站码头、交通工具。采取加大消毒频率、增加室内通风、延长通风时间、降低载客率等措施,依法依规按程序报批后减少或暂停客运班线航线;采取机动车限号行驶的,可结合实际暂时取消。②医疗机构。严格发热患者闭环管理,严格执行全员核酸检测、收紧探视陪护及住院病人病例排查等各项措施,医疗机构要采取更严格的院感防控和医务人员防护措施。③监所。第一时间实行高等级勤务模式,严格实施探访管控和进出人员测温扫码戴口罩等防控措施,监所出现病例后第一时间采取全封闭管理、全员核酸检测等处置措施。④民政服务机构。严格实施进出人员测温扫码戴口罩和机构封闭管理、全员核酸检测等处置措施。机构出现病例后,严格落实密接者集中隔离措施,做好环境清洁消毒。⑤校园。严格实施师生体温检测、晨(午)检和因病缺课(勤)病因追查与登记等措施。校园出现疫情后,根据实际采取班级停课、封闭管理、全员核酸检测等处置措施。⑥农贸市场。控制进入市场人数,进入市场人员佩戴口罩,严格测温扫码,提倡在露天场所交易或采取网上采购、配送至小区门口自提等交易方式。出现病例的市场必须第一时间采取关闭市场、封存被污染物品、全员核酸检测等处置措施。⑦商场超市。

  控制购物人数,顾客佩戴口罩,严格测温扫码。出现病例的商场超市必须第一时间采取暂停营业、封闭管理、全员核酸检测等处置措施。⑧餐饮场所。控制就餐人数和餐位距离,进店人员佩戴口罩,严格测温扫码,位于地下空间、通风不良的餐饮单位暂停营业。出现病例的餐饮单位必须第一时间停业。⑨会展场所。严格控制或暂停展览活动。⑩旅游场所。严格控制或暂停旅游活动。?文化娱乐场所。严格控制或暂停文化演出活动。?依育场所。第一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关闭体育场馆,严格控制或暂停体育赛事活动和其他大型聚集性活动。?公园。实施预约入园,适当保留购票窗口,严格管控入园人数,检测体温,查验“健康码”,暂停各类文化活动,必要时关闭室内场馆,避免人员聚集。

  7.2.3.环境、物品管控。(1)围绕病例的发现地、居住地、工作地环境和物品管控。重点对病例或感染者使用过的箱式电梯、电梯按钮、公共楼道、公共厕所、公共座椅、健身器材等公共区域、单元门把手、楼梯扶手、快递柜等开展环境采样、核酸检测和清洁消杀。(2)围绕公共交通工具的管控。重点对乘坐的航班、列车、轮船、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或使用过的共享汽(单、电)车等开展环境采样、核酸检测和清洁消杀。(3)围绕公共场所活动地的管控。重点对到过的码头、口岸、棋牌室(麻将

  馆)、游船(观光船)、开放或半开放式剧场、文化馆、临时安置点、体育场馆、奶茶店、居家、写字楼或办公场所、宾馆、商场和超市、银行、餐厅(馆)、理发店、农集贸市场、公园、旅游景点、健身运动场所、咖啡馆、酒吧、茶座、影剧院、游泳场所、会展中心、游艺娱乐场所和上网服务场所、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歌舞娱乐场所、公共浴室、医疗机构、铁路客运、道路客运、水路客运等具有公共性质的活动地开展环境采样、核酸检测和清洁消杀。

  7.3外防输入。县内发生疫情,在做好全面排查和精准管控的同时,要高度关注国内外疫情发展形势,精准落实入滨人员管控措施,特别加强对疫情高发国家和地区来(返)滨人员、进口商品的排查管控;及时获悉全国中高风险地区名单,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中高风险地区来(返)滨人员管控;要在火车站、长途客运站等交通接驳点,宾馆、酒店、民宿等公共住宿场所加强对境外、省外来(返)滨人员健康码、行程卡、个人“三史”申报等情况的查验,积极落实相关人员分类有序流动或隔离管控措施;各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对辖区境外、省外来(返)滨人员,特别是进口商品从业人员、中高风险地区来(返)滨人员、偷渡入境人员等重点人员进行摸排,做好出入人员、车辆管理,核酸检测、健康监测和登记报告

  等工作,一旦发现发热患者,要立即将其隔离在临时隔离观察场所,并及时报告县社会防控组或县疫情监测管控救治组,由卫健部门安排专用车辆将其送至就近发热门诊或定点医院就诊。

  7.4响应终止。末例病例发病后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一般为14天),无新增病例,经省市县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防控指挥部批准即可终止应急响应,疫情防控工作转入常态化。

  7.

  5总结评估。疫情响应终止后,应对整个应急响应中应急准备、报告处置和疫情防控等各个环节开展全面总结评估并形成综合报告。

  7.6培训演练。根据疫情防控进展,及时分级分层对各行业针对性地开展国家最新疫情防控政策或指南的全员培训,结合实际开展经常性演练,紧扣实战,科学、规范、优化设置演练流程和演练环节,及时评估演练效果,随时做好疫情应急处置准备。

  8、应急保障

  8.1队伍保障。一是疫情处置队伍。疫情处置队伍主要包括流调队伍和社会防控队伍,要结合实际组建和完善各类疫情处置队伍,加强队伍装备建设,不断提高疫情处置综合能力。二是社会应急力量。加强与共青团和红十字会

  等团体的沟通协作,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工作。

  8.2物资保障。根据疫情处置工作需要调用储备物资,物资储备种类主要包括救治药品、消杀药械和防护、救治、检测设备及应急设施、生活必需品等,应急物资使用后要及时补充。

  .3资金保障。积极主动报告当地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按规定将疫情处置应急经费保障到位,保障疫情处置队伍培训、装备补充及维护、疫情应对物资储备等需要。

  9、宣教引导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疫情防控知识的普及教育,及时宣传防护知识和风险提示,提升公众个人防护意识,保持“戴口罩、远距离、勤洗手、不聚集”等健康生活习惯,指导群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对待疫情。

  10、机制建设

  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根据本工作预案,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部门具有可操作性的突发疫情应急处置精准防控工作方案、预案或机制,确保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篇四:疫情联防联控指导原则

  

  医务人员新冠肺炎防护指导原则

  摘要:由于新冠病毒传染性强,医疗机构面临的院内感染风险较高,稍有不慎易出现聚集性疫情。就针对新冠肺炎的预防隔离和救治来看,医务人员属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高风险人群,所以做好医务人员防护工作,是预防和减少医务人员感染的关键举措,是维护其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必然要求,是提升战斗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保障。本文简单阐述了一些关于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面对新冠肺炎在工作中的防护意见,望有所帮助。

  关键字:新冠肺炎

  医务人员

  防护

  指导

  自2019年12月中旬以来,中国武汉短期内出现了以发热、乏力、咳嗽、呼吸不畅为主要症状的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例。经过多方调查研究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WHO确认并命名为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场无声的抗议阻击战悄然打响。直至目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离不开全国人民的积极配合、全力奋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人员夜以继日奋战在疫情防控最前线,是做好医疗救治、控制疫情蔓延的主力军。为了避免在今后的工作中再出现医务人员感染新冠病毒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医务人员防护工作,切实保障医务人员身心健康。

  医务人员防护原则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期,在一些三甲医院的发热门诊、定点的传染病医院以及设立的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对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居家隔离后进行的医学观察等工作中都可以看到医护人员的身影,所以做好自身防护很重要。

  标准预防

  2.1标准预防定义

  [1]

  在临床工作中,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含汗水)以及破损的皮肤和黏膜都可能带有传染性质的病原体,接触上述物质的医务人员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根据传播途径采取空气、飞沫、接触隔离,是医务人员预防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

  2.2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有三级适用于不同工作类型的医务人员: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带乳胶手套,在工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手卫生;二级防护适用于呼吸道传染疾病的留观室隔离区的医务人员,当医务人员进入隔离区和专门病区的医护人员必须戴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防护服或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保护面屏。严格按照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粘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医务人员,会产生飞沫,气溶胶,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个人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新冠肺炎防护的个人防护,就是要根据自身的工作性质选择正确的标准防护原则,穿工作服,防护服或隔离衣,鞋套,带手套,工作帽,必要时带保护面屏。并严格检查其密闭性。

  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一方面,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医务人员自身直接接触可能带有传染性物质,做好对自身的保护。戴面罩、护目镜和口罩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穿隔离衣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2]

  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其次,对于个人的防护还要注意职业暴露方面: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暴露于病原体污染的环境,或被具有感染性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发生职业暴露后感染的情况。规范操作行为,做到安全注射是确保职业安全的重要措施。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安全操作技能训练,规范操作规程,提高安全注射的意识,以降低锐器伤的发生。在工作过程中,如何预防锐器伤呢?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禁止用手直接分离注射器针头;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禁止将针等锐器随手传递等。

  手卫生原则

  手卫生是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经研究表明,洗手是防止医院感染最简单

  、最有效

  、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而且1/3的医院感染可通过严格的手卫生来得到有效控制,用洗手液洗手后医护人员手部菌量比操作中手部的带菌量下降了65%-84%,并且洗手次数越多手部细菌减少越明显,因此重视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在日常的工作中最常见到的是卫生手消毒,通过卫生手消毒来减少手部的暂居菌,尤其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穿着防护服结束了一天的工作,防护服上面大量的细菌附着,一层一层脱防护服时,一次性乳胶手套上同样也会带有大量的细菌,十分有必要进行有效的、科学的手卫生进行杀菌。

  5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置原则

  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到无害的过程。国家在第一时间整理颁布了关于消毒剂的配比规范,以及各个物表,桌面,地面,体温计,各种医疗用具的消毒规范,正确配制消毒剂,正确对工作环境的消毒,也是医务人员防护的重要环节,病房还要多通风,净化空气。

  [4][3]

  对于传染病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要严格按照传染病医疗废物管理方法进行分类处理,以免污染环境,完成不必要的传染性医疗废物泄露的不良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医政医管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医务人员防护工作的通知》

  医政医管局,国卫办医函〔2020〕146号

  [2]医政医管局,《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国卫办医函〔2020〕65号

  [3]医政医管局,《关于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169号

  [4]医政医管局,《关于进一步巩固成果提高医疗机构新冠肺炎防控和救治能力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141号

  [5]医政医管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75号

  [5]

篇五:疫情联防联控指导原则

  

  疫情联防联控制度(1)

  XXX疫情联防联控制度

  为了预防新型肺炎在我校发生,确保师生生命安全,特制订此制度。

  一、学校领导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把预防新型肺炎疫情工作纳入工作目标,做到物力财力投入,落实工作。

  二、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平时各班打扫好教室、寝室、公共区的清洁,做到全校无卫生死角。

  三、坚持定时不定时对师生食堂进行食品卫生和安全检查,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物进行销毁处理。

  四、加强学校疫情监控与报告工作。认真落实晨检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发现学生有发热、咳嗽以及疑似病人时,及时报者给校学校,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向当地的疾病防控机构报告,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上报,协助做好传染源隔离、治疗工作

  五、饮食从业人员必须坚持健康检查,持证上岗,服装规范,严格遵守《中化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坚持餐具按时用无害消毒液浸泡或高温消毒处理。

  六、开展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利用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卫生用餐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使学生了解传染病

  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教育学生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增强防范意识

  7、学生寝室必须保持经常通风换气,促进空气畅通流畅,被褥衣物勤洗勤晒

  八、师生要保持良好的小我卫生惯,自觉遵守小我卫生制度,坚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剪、勤洗、勤浴、勤漱,不共用毛巾、餐具等

  九、师生要坚持室外运动,加强身体锻炼,增强免疫力

  十、一旦发现传染病例和疑肆病例,要及时上报,并采取果断措施进行隔离治疗

  XXX

相关热词搜索: 疫情联防联控指导原则 联防 疫情 指导原则

版权所有:学富范文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学富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学富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10062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