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材料5篇

时间:2022-09-02 16:20:05  阅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材料5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材料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材料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提高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材料5篇,供大家参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材料5篇

篇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材料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材料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提高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维护各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问题上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

 1 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新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纪元,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获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进步。实践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不断开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新局面。

 2 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地区发展日新月异,多个少数民族先后实现整族脱贫,各族群众过上了以

 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新征程上,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更好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向不断迈进。

 3 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增进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旗帜鲜明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点,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二、深刻认识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作为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亲历者和受益者,重温改革开放新时期这段历史很有感触、深受教育。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在这一时期,党和国家在艰难曲折中不断探索前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正是由于改革开放,新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是由于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战胜了各种风险挑战,不断与时俱进,永葆生机活力;也正是由于改革开放,我们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学习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就是要深入学习总结这段时期的历史经验,深刻汲取其中的智慧和力量,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不断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

 1 1 、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有着严密的组织体系,历来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有党中央的权威,有全党的团结统一,有党的科学理论指引,我们就坚如磐石、战无不胜。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重要训词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2 2 、必须坚定信仰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自己的信仰,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有崇高信仰和坚定信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我们党为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牺牲,涌现出一大批革命先烈,他们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在刑场上视死如归,用生命捍卫理想信念。要永志不忘信仰信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砥砺前行。

 3 3 、必须永远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了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伟大奇迹,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

 运的历史。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党的宗旨,办好群众身边的事。

 4 4 、必须永葆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我们党在百年非凡奋斗中,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些宝贵精神财富,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深深融入我们党和国家、民族和人民的血脉之中,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要在这些精神伟力的激励下,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5 5 、必须不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征程,就是孜孜以求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过程,也是一幅善于把握大势、战胜风险挑战、勇于开辟未来的壮丽画卷。要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未雨绸缪,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提升斗争本领,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做好应对化解风险挑战的充分准备。

 6 6 、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对于如何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这一关乎党前途命运的问题,一直有着深刻清醒的认识。从“甲申对”“窑洞对”“赶考对”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严字当头、刀刃向内,以上率下改进作风,雷霆万钧“打虎”“拍蝇”,利剑高悬全面监督,取得了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这都无不体现了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命、自我提高的决心和勇气。要学史力行,始终保持“赶考”的

 清醒,加强党性锤炼,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励。

篇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材料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第 1 篇

 两天半以来,通过聆听报告、观看教育片、参加研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更加深刻的理解。下面,我仅对学院党委层面如何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多次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写入党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和基本遵循。对学院党委而言,如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完整纳入“三全育人”体系建设之中,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首先,要充分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习近平同志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观点,是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遵循,是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我们要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党支部集中学习、举办全

 体教职工专题培训、讲授专题党课、组织主题活动等形式,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重点学习党的民族创新理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的民族政策、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等,使全院师生充分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其次,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起来。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我们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履行政治责任、担当历史使命的具体表现。所谓“立德树人”,就是要以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核心,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综合素质上下功夫,着力培养具有“天下观的爱国者、有理想的奋斗者、有本领的实干者、有担当的开拓者和有德行的奉献者相统一基本特质”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我们要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领会“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的重大意义,把爱国作为立德树人的基调和人才成长的底色,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做,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增

 进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知、认同和归属。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与“一体”的辩证关系,强化国家认同,促进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牢固树立自己是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进一步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从而推动中华民族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大团结大进步。

  最后,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三全育人”改革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当前,学院正在积极推进学校党委部署的“三全育人”工作改革,今后,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三全育人”工作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夯实“十大育人”体系建设,全面构建“三全育人”思政大格局。

  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培养“四有”好老师,建设一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引导广大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大力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更好地承担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职责,发挥促进民族团结的引路人作用。

 要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效应,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专业课教学之中,在学院现有的“课程思政”示范课中培育思政功能更加明显、特色更加鲜明的示范课程。广大教师应充分挖掘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五个认同”等知识点,将有关民族政策、民族关系的现实案例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元素引入教学过程,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活动和教育实践中,使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体验与认同。

  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征文、竞赛、展览等方式,加大宣传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中国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打造以官网、官微等为主干的多元化网络育人集群,在润物无声的文化“滴灌”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继续打造特色品牌校园文化活动,使活动能够突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进一步深化文化认同、汇聚民族力量。

  作为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高校基层党组织,我们要肩负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担当,守正创新地做好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建设等工作,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组织保障,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能力,

 让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团结一方、安定一方的战斗堡垒,让每一名党员都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稳定、促进共同富裕的一面旗帜。

篇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材料

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发言材料(精选合辑)

 篇一:

  一、深刻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 二、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的宣传者、践行者 (一)做一名坚定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者 (二)做一名坚定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

  按照工作安排,本人专题学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刻领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多次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它体现了各族群众的共同愿望,符合各族群众的共同利益,是满足各族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强大精神纽带和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一我们党新

 时代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对维护国家统一和长治久安、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深刻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 5000 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上,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缔造了今天 56 个民族守望相助、手足相亲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这是孕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厚历史根基。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高举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伟大旗帜,建立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少数民族面貌、民族地区面貌、民族关系面貌、中华民族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民族问题成为长期困扰许多国家的社会问题、西方敌对势力长期利用民族问题对我国实施干扰破坏的背景下,我国长期保持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在世界上稳固树立起了民族团结进步的“中国样板”。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前所未有地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前所未有地增强。可以说,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快速发展、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更加巩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累累硕果。这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伟大胜利,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巨大成功,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9 年 9 月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行动指南。

  党中央对内蒙古工作历来高度重视,始终寄予厚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关心支持内蒙古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就内蒙古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内蒙古的发展绘就了蓝图总纲,为草原儿女逐梦前行注入了强大动力。2021 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进一步强调,内蒙古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在促进民族团结上具有光荣传统,长期以来拥有“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要倍加珍惜、继续保持。他强调,要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牢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把工作做细做实,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二、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的宣传者、践行者

 团结稳定是国家和人民的福,分裂动乱是国家和人民的祸。只有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各民族人民才能拥有美好生活。内蒙古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源地,具有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创造出“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等许许多多民族团结佳话。内蒙古之所以能够率先成功实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模范自治区”、并得到历届党的领导人的认可,就是因为各族干部群众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始终贯彻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始终坚持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和衷共济、守望相助,形成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帮助的良好社会氛围。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应该担负起新时代民族团结的责任。

  (一)做一名坚定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者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必须明确政治站位,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理论结合实际,理论指导行动,认真贯彻党的培训教育方针,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化观,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做一名坚定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者,努力起到引领和示范带头作用。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础在于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一名培训教育工作者,一方面,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各族

 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另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培训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培训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植入每位学员的心灵深处。

  (二)做一名坚定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

  作为一名培训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要紧密围绕中央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关决策部署,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做好相关工作。

  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应该是党的各项政策的“践行者”,要发挥带头作用,把促进各民族团结的工作做在“平时”,要注重自身能力建设,自觉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体系,把党的各项民族政策学习入脑、入心,要通过深入地学习去理解和掌握各民族基础知识以及民族相关法律法规。要在点点滴滴中关心民族发展和民族团结,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做到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要抓好平时,争做民族团结工作的践行者。在日常的工作中主动团结和关心帮助各民族的职工,切实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

  通过本次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中华民族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民族亲如一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紧紧连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这更让我感到自己作为其中一名参与者的光荣与使命,做为一名培训教育工作者,我将紧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刻领会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用心用情做好培训教育工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出一份力,献出自己的一片情。

 党史学习教育研讨发言材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中国历史文化和世界民族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论断, 是我们党对民族工作认识的一次历史性飞跃, 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鲜明主线。

 2021 年 3 月 5 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 在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 维护各民族大团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问题上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水平。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 大家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手足相亲、 守望相助, 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盛不衰。

 下面, 结合专题学习, 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第一, 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厚现实基础 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就是要深刻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

 中华民族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 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

 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 同呼吸、 共命运、 心连心, 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才有前途, 才有希望,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才能打得更牢。从我们内蒙古来看, 各民族发展同样也是这么走过来的, 自古以来就有匈奴、乌桓、 鲜卑、 突厥、 回纥、 契丹、 蒙古、 女人真、 汉等民族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蒙恬将军北筑长城, 从汉武帝开疆扩土到昭君出塞、 胡汉和亲, 从北朝连年混战到北魏孝文帝入主中原推行民族融合, 从辽宋南北对峙到忽必烈建立元朝, 从明末清初“旅蒙商” 北上探路到清朝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落万里东归……徜徉在历史长河, 不同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不绝书。

 拨开历史的层层帷幕, 可以清晰地发现: 交往交流、 互融互通始终是内蒙古这片土地上各民族发展前行的主旋律。

 在这片土地上, 各民族历经迁徙、 贸易、婚嫁, 以及碰撞、 冲突甚至兵戎相见, 形成了大杂居、 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同顶一片天, 同耕一块田, 同饮一河水, 共生互补。

 在这片土地上, 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 互动融通, 语言相互学习、 彼此影响, 习俗彼此接纳、 相互尊重, 造就了文化的博大精深, 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多元一体的文化融合, 成为各民族亲近与交融的强大精神纽带。

 在这片土地上, 各民族之间很早就形成了密切广泛、互补互济的经济联系, 草原丝路、 边塞互市无论是一统还是割据, 经济的天然联系

 都不曾中断。

 这种相互需求、 难以割舍的生活联系, 为民族关系的日益密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片土地上, 各民族对中国和中华民族深刻认同。

 特别是 1840 年以来, 救亡图存、 保家卫国的共同使命使各民族同仇敌忾、 共御外侮,投身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革命洪流, 血流到了一起, 心聚在了一起, 连接成生死相依、 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

 历史比任何滔滔雄辩更能呈现真相、 留下启示。从多元到一体, 由自在到自觉, 千百年历史发展中的无数事实表明: 让各族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的, 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 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 是我们共同坚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 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

 没有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 一个多民族国家要实现团结统一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自然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心骨。

 回顾历史可知, 党的一百年, 就是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实现国家独立、 民族解放、 人民幸福的一百年; 党的百年奋斗史, 就是一部带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历史。

 实践充分证明, 只有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才能团结各民族、 解放各民族、 振兴各民族, 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空前的大团结。

 只要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就没有任何势力任何人能够撼动我国平

 等、 团结、 互助、 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破坏我国各民族大团结的良好政治局面, 削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 民族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 新挑战、 新任务, 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一要保持政治定力。

 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做好民族工作的全过程、 体现到加强民族团结的各方面, 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推进。

 二要强化理论武装。

 全面深入系统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特别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 深刻把握精神实质、 核心要义, 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 政治领悟力、 政治执行力, 善于从政治高度看待、 认识和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

 三要从光辉历史汲取前行力量。“欲知大道、 必先为史”。

 引导支部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 新中国史、 改革开放史、 社会主义发展史, 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 文化观、 历史观、 宗教观, 自觉践行守望相助理念, 常态化、 长效化抓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让共同体意识在党员干部群众心中牢牢扎根。

 第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厚植“五个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搞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 引导各

 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 历史观、 民族观、 文...

篇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材料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范文( 精选 2 篇) 第 1 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秦朝统一六国以来,设立三公九卿制度管理国家,九卿之中的“典客”就是专门掌管民族事务的职位。历朝历代一直都非常重视民族问题,因为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纵观历史,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视,制定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各民族无论人口多寡,一律平等,这些奠定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202x 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的确,各民族只有亲如一家,情同手足,只有齐心协力,团结发展,才能汇聚强大力量,才能共创民族辉煌,共圆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如今在全面小康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在抗洪抢险救灾中,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援中,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处处展示着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心相通,则情相融;志相同,则力相聚。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历史波澜的沉浮跌宕中之所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就在于各民族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依托;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在于各民族不断地交往、交流、交融,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如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尤其是对于党中央关于推进双语教学改革的重大决策,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必须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去认识。

  身为教师,身为领导干部,必须要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给广大师生上好思政课,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同促进祖国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积极贡献力量。

 第 2 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

  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有 56 个优秀的孩子,在广阔富裕的祖国大地上幸福地生活着。其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 91。59%。其他 55 个民族的人口流量很少,但他们居住的地区范围非常广,从中国东北乌苏里江流域到西北帕米尔高原,从海南岛椰子森林到内蒙古草原,都是我们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居住的。

  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四川、等省、自治区。这些地方大多位于祖国边疆,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少数民族人民一代为保卫祖国边疆、建设边疆而奋斗。

  伟大祖国的 56 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开拓祖国的美好河山,创造辉煌的中华文化,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国家要富强,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离不开彼此。各民族手脚同根、骨肉相连,为共同繁荣、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而奋斗。

  为促进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各民族同胞共同走向富裕,国家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丰富资源与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相结合,实施了西部大开发的计划。

  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输等重大建设项目已经全面开展,西部地区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有利于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和谐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共同体 中华民族 研讨 意识 材料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学富范文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学富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学富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10062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