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建立8篇

时间:2023-05-11 09:20:07  阅读:

篇一: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建立

  

  怎样加强内部监管体系

  1、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管体系。一个高效、规范的内部监管体系是加强内部监管的基础,要确保有一套完善的内部监管体系来监督管理公司的财务行为和商业活动。为此,应当给予充分的支持和投入,构建层次分明的组织架构,夯实核心地位,有序安排工作任务,不断完善内部监管制度,并加大执行力度。

  2、建立安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为了确保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必须建立安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即构建防止、检测和治理错误的控制机制,定期审计,并将财务报告、组织计划等文件上传系统,强化交叉管控和审核。

  3、定期进行内部监管系统审计。为了确保企业的内部监管体系能够有效地实施和发挥作用,必须定期进行内部监管系统审计,以检验企业各项工作是否按照管理规定做好考核,依法合规完成任务,并及时修正缺陷。

  4、加强对内部监管系统的完善和改进。要加强对内部监管系统的完善和改进,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内部监管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和审核机制,加强对人员、组织机构有关责任安排,确保内部监管体系的有效运行。

  5、定期检查内部监管系统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内部监管系统的执行情况,衡量审计与审核的质量,及时发现问题,改正缺失。尤其是要及时发现并调整新的风险,并对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做出相应的调整,以确保系统有效地实施和运行。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加强企业内部监管体系,确保企业正常运营和发展,使企业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篇二: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建立

  

  企业管理制度中的监督体系是什么

  企业管理制度通常实行公司制度,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制度,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形成由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组成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并有效运转。什么是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管理制度中的监督体系又是什么意思?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企业管理制度中的监督体系相关知识,欢迎阅读。

  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制度(ManagementSystems)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对企业管理活动的制度安排,包括公司经营目的和观念,公司目标与战略,公司的管理组织以及各业务职能领域活动的规定。

  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共同须遵守的规定和准则的总称,企业管理制度的表现形式或组成包括企业组织机构设计、职能部门划分及职能分工、岗位工作说明,专业管理制度、工作或流程、管理表单等管理制度类文件。

  企业因为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制定这些系统性、专业性相统一的规定和准则,就是要求员工在职务行为中按照企业经营、生产、管理相关的规范与规则来统一行动、工作,如果没有统一的规范性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就不可能在企业管理制度体系正常运行下,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烽火猎头专家认为企业管理制度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它作为员工行为规范的模式,能使员工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同时又成为维护员工共同利益的一种强制手段。因此,企业各项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正常经营管理所必需的,它是一种强有力的保证。优秀企业文化的管理制度必然是科学、完整、实用的管理方式的体现。

  企业管理制度中的监督体系是什么

  企业管理制度监督体系:通过稽核,提高执行力

  通常讲到执行力,是被迫的使我们每一个人要把应该做的事情执行起来,被迫记住这句话,被迫使你提升执行力。首先将通过稽核专

  员的稽核来使我们每一个人的工作计划达成率提高,这仅针对我们做还是没做,还没有考虑到我们所做事情的质量或效果。

  企业管理制度监督体系:通过稽核,发现问题、让问题无处可藏

  我们企业里面第一件事要做的是打假,打假不仅是一些假数据、假动作;还包括企业里通常发现不了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问题被掩藏掉了,或者是我们还没有把问题的真相找到。所以我们要通过稽核、通过检查让问题真实的暴露出来。

  企业管理制度监督体系:通过稽核,客观公正处理问题、划分责任

  通过稽核发现问题,同时必须要对问题进行处理和进行责任的划分。稽核体系的建立,最终是一定要让责任人为此买单,而责任的划分,必须保证客观、公平;例如在《品质管理制度》中涉及到赔偿的地方,把公司从一级到六级的所有的人员都列入到这个赔偿的范围里,也就是说有可能我们的一个员工所造成的损失,最终要追究到总经理头上去。所以根据赔偿责任划分标准、按照不同的赔偿比例,即使在无法了解真相的时候,也会按照不同的比例去划分责任。

  企业管理制度监督体系:通过稽核,促进目标、计划的达成

  这里讲的计划更多的是指公司经营和管理的工作计划,通过稽核、通过检查、通过监督确保公司年度目标和我们的月度、周度、日度的工作计划有效达成。

  企业管理制度监督体系:通过稽核,促进流程、制度的落实

  企业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制定了许多管理制度、工作标准,这些流程是企业管理中的基本法。虽然每个企业都希望制度的制度得到有效的落地执行,但往往由于新人的加入、不能坚持等原因,导致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效果甚微。因为每一个人都是有惰性的,当人遇到流程、制度约束,当你自己很不舒服很痛苦的时候,就需要通过稽核,这样一股外力促使你一定按照流程制度来执行。有了流程制度的落实最终你的目标、计划达成才有保障。如果计划达成并不按照我们的流程制度运作得到的,恐怕这种达成也只是偶尔为之吧!试问2014年、2015年呢?

  企业管理制度监督体系:通过稽核,形成内部制约机制和控制体系

  企业中,既有一张看得见的行政控制网,还有一张看不到的制约控制网,制约控制体系是在行政控制网范围以外的一套管理模式,由于它的隐蔽性和每个人身上具有的人情,在管理中并没有引起管理者的太多注意。就算企业有上述两套控制体系存在,也多半会因为企业自身原因致使两套体系不能紧密结合,缝隙太大,不能发挥同力作用。通过稽核体系的导入将企业两套体系进行重新组合,将内部制约和控制变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企业管理制度监督体系:通过稽核,打造人才培养基地,为公司输送人才

  通过稽核为公司输送人才,输送什么样的人才呢?作为稽核人员,以前可能是部门经理、也可能是职员,甚至是一名现场的作业人员,但这些都不重要,只要你在稽核的岗位上真正的把整个公司的流程制度包括年度经营计划、工作计划、年度预算等全部了解清楚之后,你就可以在公司做真正的高层了,就是“批量的培养总经理”。

  企业管理制度监督体系:通过稽核,关注过程、控制细节

  这几个字的重点就是在过程中反复强调细节。

  企业管理制度监督体系:通过稽核,形成雷厉风行的执行文化

  很多公司的企业文化有一条是:“绝不找任何借口”,用我的理解就是雷厉风行;执行的核心:就是说到就要做到。当出现问题时,首先从自己开始查找原因,当需要承担责任时,首先想想自己有哪方面的过错,而不是把问题或者责任推给别人。在企业里,我们必须要打造出这种文化:就像军队一样。

  企业管理制度监督体系:通过稽核,解放领导

  在稽核体系建设中,最终的目的让每一个人学会检查,学会互相检查;让领导脱离我们日常事务的处理,当人人都能在流程体系下进行自我与相互检查时,目的就达到了,领导从日常的事务中脱离出来,做领导该做的事情。在泽亚企管辅导的项目调研报告里面写过一句话:“各级领导都在降级使用”,大家还记得吗?领导做的不是领导的活,领导干的不是领导的事,领导天天去解决异常问题,变成了救火队长。所以我们2013年通过体系打造让领导真正的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领导,做更重要的事情。

  企业管理制度发展现状

  强制制度

  麦格雷戈的“X理论”以及泰勒的“经济人”假设认为,人天生是懒惰的,没有责任心,只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而劳动,甚至不愿意工作。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管理者在制定管理制度时,也只会考虑到以怎样的方法强迫员工进行劳动。所以,在工业经济初期,管理制度是强制性的“硬”要求,严格规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甚至对员工完成某项工作的动作都有要求。这种程序化的管理制度完全没有对员工的关心,只是一味地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目的,员工迫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只能服从这种强制制度。

  约束制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周围环境的改变,员工渐渐会反抗过于苛刻的制度,争取自己的权利。相应地,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修改的制度,出现了“软化”的趋势。正如“人际关系之父”罗伯特·欧文提出的改善工作条件、制定童工法、缩短工作时间等管理方法,都是前所未见的。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些措施的提出,已经不再把人当作“经济人”,而是一种“社会人”来看待了。此时的管理制度已经开始对人本身有了关心和思考。

  现在国内大多数企业都是采用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制度。从员工来看,管理制度就是一只无形的手,约束他们的行为,若有违反便会受到处罚;但另一方面,员工对这种约束制度并不是特别抵触,制度中也有对人际关系的关注和对劳动环境的改善。从管理者的角度而言,管理制度对员工的约束不能过紧,否则会如强制制度那样压榨员工,使员工心存不满。此时的管理者不再把人和机器等同,管理制度也不会像机器的使用说明书那样严格教条了。可以说,现在的这种约束制度在管理制度上还是有一定的软化的,但无论从力度还是范围的角度看,都有一种“杯水车薪”的感觉。

篇三: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建立

  

  国有企业如何建立大监督体系范文(通用6篇)

  国有企业是指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包括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等部门监管的同级企业和逐级投资组建的企业。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有企业如何建立大监督体系的文章6篇,欢迎品鉴!

  【篇一】国有企业如何建立大监督体系

  构建科学的大监督工作机制,使大监督体系建设成为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环节,必须准确把握大监督工作机制在监督主体、监督职责、制度保障、专项监督及信息共享等五个重点,着力提升监督工作水平。

  明确监督主体,形成监督合力。大监督工作体系建设的监督主体是各应该是专业管理部门,要在发挥纪检监察、审计、法律、工会等监督部门监督作用的同时,更加突出专业职能部门在业务管理领域内的监督主体责任。通过监督工作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建设,建立两个体系(即建立各部门监督信息互通的运行体系,建立专业部门对业务领域全面覆盖的管控体系)。要充分发挥管理部门专业优势,加强相关业务领域的过程管控和检查考核,强化对职责范围内违规违纪风险的实时全程防范。形成协同配合、信息互通、相互衔接,全方位覆盖的立体化监督网络。

  明晰监督职责,确保权责对等。为强化监督责任,明确监督职责,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大监督体系建设应重点围绕规范权力运行、强化业务管控这一核心,制定可量化、具体的监督细则,逐项明确规定责任部门和配合部门的职责,细化完善职能部门业务范围内的监督职责和责任分工,强化其一岗双责意识,体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纪要追究的监督原则,对关键人员、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有效监督,防范权力失控、监督失效、管理失职。

  制度保障,加速高效运作。企业的管理理念是通过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来实现的。制度不仅是管理的依据,也是监督的标准。实施有效的企业内部监督,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使监督工作有据可依。大监督体系建设是一项完整的系统工程,要调动每一个管理链上的人员发挥合力、形成合音,建立健全制度是基础。要在监督工作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建立健全完善高效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体系,以规范性的制度明确大监督体系中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制定切实可操作的工作标准和考评尺度,使每位员工在完成自己所负责工作流程的同时,又自动履行对其他工作流程的监督责任,实现权力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让靠制度管理、用规则约束、按流程办事、让数字说话、凭机制奖惩成为一种常态管理机制,实现责、权、利按照规定的程序在有效的监督下在线运行。

  借力风险管理,强化专项监督。专项检查、专项治理作为查纠问题、化解风险、改进管理、实施问责的有效手段,是监督工作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载体,但各业务领域专项检查任务重、交叉重叠,容易导致监督力量分散、整体效果欠佳。为有效解决好这一问题,应借力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管理,坚持以日常监督为主要形式,以重点项目专项监督为抓手的工作方法,对专项监督工作进行有效整合,集中业务部门的力量,组建多方参与、专业互补的工作机构,采取联合实地督查,一体化办公方式开展专项监督,把监督的重点放到影响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上,分析经营管理活动中与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监督工作,有效改善企业管理。

  注重信息共享,提升监督实效。要发挥大监督工作机制纵横协同、信息互通的体制优势,既应以职能部门管理水平的提升作为检验大监督体系建设的效果的标准,又应充分发挥大监督机制有纠偏堵漏、促进管理的功能,通过巡视、专项监督检查等多种渠道,使分管领导和业务部门能够及时查找分析管理领域中存在的短板和瓶颈问题,将监督成果充分应用于企业有错必纠、持续改进的过程中,督促管理主体履职尽责,将监督责任、措施和要求融入核心业务流程、落实到重要岗位,有效提升经营效益和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科学发展。

  三、夯实三个基础,促进长效管理

  大监督工作机制的规范运行和落地生根,需要建立并完善相应的文化支撑和工作措施,切实保障其相互协同、无缝衔接、运转有力。从而真正形成促进企业规范管理、高效运作的长效机制。

  文化引导,形成氛围。自律重于他律。大监督体系建设应注重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将员工的人生价值取向和企业的价值取向统一起来,以廉洁文化理念规范和引导员工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管理行为,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方式和价值理念。积极推动要我监督向我要监督的观念转变,努力培育积极主动监督、形成合力监督的文化氛围。使文化渗透、制度规范、监督约束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建立起工作有标准,管理全覆盖,监督无盲区的内部监督控制机制。

  科技管控,无缝链接。按照制度+科技预防腐败的思路,要依据企业发展形势,建立科学的管控信息平台,使大监督体系中的各个职能部门能够充分应用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成果,加大对业务领域纵向管控力度,实现重点业务、关键流程的在线监控,关口前称,超前防范、及时纠偏,持续提升监督信息化水平。

  对标考核,持续改进。大监督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确保这项工作落实到位,必须量化监督标准,动态考评监督成效,把大监督体系建设融入企业全面责任管理、全员绩效考核之中,通过绩效评价衡量被监督部门是否正确履行管理职责,监督部门是否严格履行监督职责,结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年度考评,建立决策失误、重大经营管理失误等责任追究制度,将监督成果应用于企业负责人年度业绩考核、干部考核评价与选拔任用、评先选优等工作中,确保监督责任落实到位、监督结果运用到位。

  大监督体系建设是企业提升监督水平的有力举措,我们应创新方法、丰富方式、规范监督,努力实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的工作目标。

  【篇二】国有企业如何建立大监督体系

  摘要:建立健全大监督体系,是企业健全和完善监督执纪,强化内部管理,防范和化解腐败风险,保持廉洁自律,实现自身顺畅运行的重要举措。为推进大监督体系机制建设更上一个台阶,促进大监督体系的有效运行,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近年来进行了1+N监督闭环体系建设试点,取得了相应的监督成效。本文主要立足集团公司实施1+N监督闭环体系建设经验,对大监督体系的重要意义、基本思路和运作方式等进行探索,以便更好地整合内部资源,共享检查信息,增强监督合力,形成齐抓共管格局,提高监督效率,真正构建发挥效力的大监督格局。

  关键词:企业;大监督体系;探索;基本思路

  开展大监督闭环体系建设工作,是顺应企业发展和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更是企业整合监督力量、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构建大监督工作格局的现实需要。当前多数企业已经建立了多主体、多体系的监督机构,监督内容和范围也把企业管理及诸多环节与领域涵盖在内。但因监督主体多元、分散,也由于纪检监督途径单一、力量分散,同时,隶属于不同领导监督范围和内容,相互之间仍然存在沟通协调不顺畅、不到位的情况,导致监督执纪效果滞后,监督工作虚浮无力,监督效果不明显。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不仅管控难度越来越大,而且来自各方面的潜在风险也越来越多,做好关键环节和与重点领域的监督成为当务之急的工作,构建大监督格局就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集团公司监督体系建设,解决当前集团公司在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的需要,对主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促进企业依法依规经营,增强科学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当前企业监督执纪力度增大,但仍然存在问题漏洞。近年来,通过上级巡视、内部巡察、内部审计和专项检查等途径,发现企业均普遍存在一些违规事项。例如:未如实填报个人有关事项、选人用人程序不规范、把关不严、违规私设和使用小金库、个别三重一大事项未经集体决策、违规多次变相拆借资金、财务和合同管理不规范、部分工程建设和物资采购项目未按制度规定进行公开招标、未经审批对外捐赠、未报董事会决策批准与其他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虚构业务造成民营股东逃避承担巨额亏损、赊销风险把控不严面临巨额损失等普遍性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生,其实是和监督机制不完善有很大关系。当前监督执纪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软。主要业务部门监督职责的缺失造成的,一些业务部门仍然存有业务管理是门内事,而监督执纪是监督部门的事,导致认知偏差,日常监督不严格,另外,各业务部门监督职责交叉,造成相互推诿的情况较为突出。散。一般企业内部的党内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管都是各自为战,监督的形式、内容各不相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不一,缺乏相应的沟通协调,没有相互衔接,造成监督力量分散,监督作用发挥不畅。难。突出表现在监督职责的履行上,下级对同级或上级的监督,群众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存在薄弱环节,由于监督负责人员的职级、能力原因,往往很难监督到位。

  二、集团公司在构建大监督体系方面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1+N监督闭环体系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构建大监督体系进行了很好的探索和尝试。1+N闭环监督工作是指在集团公司党委领导下,负有监督职责的各部门在集团公司纪委统筹协调下,联合开展监督管理的工作模式。1是指集团公司纪委的统筹协调(纪检监察部负责日常工作并实际开展执纪监督);N是指战略发展部、安全与经营管理部、人力资源部、办公室(党委办公室、董事会办公室)、党群工作部、监事会工作部、法律合规部、审计部等部门,针对集团公司投资项目监督、经营管理监督、年度考核奖惩监督、行政监督、党员(职工)监督、监事会监督、法律监督、审计监督等履行职能监督。各监督部门通过纪委的组织协调有机结合,形成一个互动体系,统一行动,分工负责,涵盖监督事项的建立、执行、指导、整改各个过程。1+N闭环监督体系的基本思路是在现有的内部监督结构和体系下,立足上对下监督、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整合各项监督职能,建立多方会商的监督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创新方式,共享资源,减少重复检查,提高监督效能。并且,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督意见反馈整改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形成监督工作的闭环。1+N监督闭环体系的推行使集团公司投资项目监督、经营管理监督、年度考核奖惩监督、行政监督、党员(职工)监督、监事会监督、法律监督、审计监督等多个监督环节得到有效统一,实现了监督力量的有效整合和资源共享,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促进整改。

  三、完善大监督体系的几点思考

  集团党委试点开展的四位一体1+N闭环监督等大监督体系建设工作,促进整个集团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更上一层楼,重塑了纪检监督工作的评价方式,提高了监督效果,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工作,不断拓展监督领域,创新监督新思路、新方法,也给了我们探索大监督体系构建的参考。(一)监督责任要厘清。强化监督,必须有良好的制度作保障。国有企业监督制度建设不完善、系统化不足及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是影响其监督工作效果与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监督责任不清是导致监督无力、乏力的主要原因。要想确保监督工作有依据、有方法、程序清、责任明、考核严、效果好,就要及时梳理完善制度,建立监督责任清单,厘清监督主体间的监督责任边界和衔接,明确监督主体的责任范围、监督内容、方式方法,特别是监督发现问题的处置及移交问责程序、跟踪反馈机制等,避免谁都在负责、最终谁都不负责而导致监督责任虚化、落空的尴尬局面出现。(二)监督力量要整合。由于监督体系之间缺乏必要、有效的沟通,造成监督成果共享及运用的效果会很差,最终监督效果大打折扣,造成人、财、物等资源的浪费。因此,要避免纪检监察部门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监督体系,大力革除各部门各自为战、条块分割、运行不畅的监督机制弊端,充分将监事会、纪检监察、审计、法律、巡视巡察等监督力量优化整合,同时充分发挥纪检领导责任、合理运用联席会议方式,切实优化监督体系结构,整合监督职能和力量,减少重复监督,降低监督成本,提高监督效能。(三)监督环节要全覆盖。集团公司产业多元,管理链条长、管理环节多,涉及合同签订、安全、财务、采购、营销、税务、投资、三重一大、党风廉政等诸多管理内容及环节。在大监督体系当中,一方面,内部监督要跟上,覆盖到管理环节上的全方面,针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等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和重点管理环节及管理薄弱点、风险高发点等实施重点监督;另一方面,要实现监督维度上合纵连横和闭环,即有机结合横向监督和纵向监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方位监督体系。横向监督是对企业本级其它业务职能部门的平行监督,而纵向监督是对处于下位的下属单位和处于上位的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实行大监督体系,将会加强横向上的平行监督和纵向上的对上监督,达到横向监督与纵向监督的合纵连横,是健全完善企业内部监督体系、避免法之不行,自上乱之的关键。(四)监督成果要共享。企业监督体制的设计,也是具有制衡性的,要增强监督合力,内部监督中存在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体制机制弊端,必须加以革除。要建立各监督主体间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会商协商机制,加强业务沟通和协调,搭建监督成果共享机制、意见反馈机制的统一平台,实现信息、资源、成果共享,形成监督工作的整体协调和有机闭环,协同发力,增强监督效果。大监督体系是大势所趋,集团公司在大监督体系中的探索与创新,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程的一种有益尝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企业发展形势地不断变化,要求我们不断加强与深化构建大监督体系的探索和实践,不断健全与完善大监督体制机制,最终形成党政牵头抓总、部门各负其责、纪委执纪问责、群众支持参与的大监督格局,保证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进一步提升监督效率效能,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篇四: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建立

  

  国有企业内部监督体系构建的思考

  国有企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监督体系建设十分关键。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体系,有助于加强国有企业管理,提高效率和产品质量,保证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毋庸置疑的是,要建设一个高效的内部监督体系,需要的不仅仅是制度设计和管理理念改革,更需要一系列具体的操作手段和可操作性的制度。

  首先,要建设一个有效的内部监督体系,需要依法依规地制度设计。这方面的重点在于,确立一个制度完善的框架,以规范国有企业的运营和管理。国有企业内部监督体系需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部门专项规章制度,制定并完善企业内部监督制度。制度设计需要考虑到不同层面间的合作,并准确把握各个管理环节的重要性。对于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要给予相应的执法、监督和管理职责,规范他们的职业行为和个人利益纠纷解决机制。此外,在制度的设计之初,要充分考虑到预防问题的工作,在制度实施之前进行反复的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这样可以尽早发现潜在问题,避免问题进一步扩大化影响企业正常经营。

  其次,为了加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建立内部监督体系不应仅仅停留在制度设计的层面,还应该考虑到制度的执行效果。要求国有企业的负责人对制度执行的效果负责,对一些执行不到位、违反制度和规章制度等现象进行惩戒。对那些表现出良好执行效果的企业和人员,应予以照顾和奖励,以激励他们持续发挥其作用。同时,还需要建立一个内部监察机构,负责不定期地开展检查和考核工作,督促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并及时发现、纠正内部管理制度存在的不足之处。

  第三,建立国有企业的内部监督体系,需要让业务监管、专业执法权等权力相互协调。这样,监督的机制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内部监督过程中,需要让业务监管和专业执法权在国有企业中相互配合,发挥互补效应。同时,要赋予监管机构执法权,将其作为内部监督体系中的一种有效方式所使用,以此达到维护国有企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并防止出现企业内部财务、人事、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最后,建设国有企业的内部监督体系,需要让公司内部的管理人员多一份责任心和诚信。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建设,不仅是法律法规制度的约束和监督,还与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诚信密切相关。管理人员应该知道,只有遵循管理制度和市场规律,并且树立正确的信念,才能更好地保障企业的长久发展。建立好内部监察体系,并注重特别是企业内部诚信建设,这是国有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

  综上所述,建立了国有企业内部监督体系,不仅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企业增长和发展的内生动力,而且还能够增强企业形象,树立企业在国内外的市场信誉度。如果每个国有企业都重视内部监督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规章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相关机制和平台,打造诚信企业,国有企业可实现更快、更长远的发展计划。

篇五: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建立

  

  浅谈国有企业内部法律监督体系建设

  【摘要】本文根据“三全五依”法治建设体系的“依法监督”理念,结合国家法治企业建设要求,研究研究国有企业内部开展法律监督的工作的主要依据、基本概念、和实施内容。梳理明确法律保障和法律监督的差异,对国有企业开展内部法律监督工作,提升合规管理水平提供借鉴。

  【关键词】法律监督;国有企业;法治建设

  一、国有企业开展法律监督体系建设的主要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提出,法律事务机构是国有企业内部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底,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要求完善央企内部监督体系,形成法律监督和审计监督、纪检监察的监督合力。2018年底,国家出台《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行),要求对重点流程、重点人员的加强开展监督检查,明确指出要对管理人员进行监督问责。在此背景下,国有企业的法律管理要逐步从风险防范为主,向风险防范、法律监督并重转变。建立完善的国有企业内部法律监督体系已成为建设法治企业,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二、国家开展的法律监督简介

  “法律监督”主要是在国家治理体系里体现。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上的法律监督是指由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狭义上的法律监督仅指国家机关的法律监督,即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立法、执法、司法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法律监督主要以法律实施中的关键环节为监督对象,具有很强的程序性和强制性。目前,我国国家机关的法律监督主要包括两类:人大及其常委会进行的法律监督和人民检察院进行的法律监督。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主要指对宪法和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是人民检察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规定,对司法活动,包括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活动的监督。

  三、开展国有企业法律监督的概念与定位

  (一)法律监督的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

  2015年,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提出国有企业要完善内部监督体系,法律监督和审计监督、纪检监察要形成监督合力。2016年中央企业法治工作会议提出拓宽法律管理领域,从风险防范为主,向风险防范、合规管理和法律监督一体化推进转变,将法律监督列为企业法律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国有企业内部开展法律监督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对照国家开展的法律监督,国有企业内部开展法律监督也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对企业各部门对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合法合规性进行的监察和督促,都属于广依法利率监督,如“三全五依”中的“依法监督”就是广义概念。而狭义的法律监督是指由法律部门独立实施的法律专业监督,作为专项监督是公司协同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狭义法律监督是企业内部法律部门开展工作的重点。

  (二)法律保障与法律监督的差异

  法律保障是一直是国有企业法律部门的工作重点,包括对企业的合同交易、招投标、市场营销、工程建设等核心业务提供法律支持,以保障各项业务活动依法依规。

  从对象上看,法律监督和法律保障都指向企业的各项实际业务,但并不表示法律保障工作等同法律监督。笔者认为,法律保障是由法律部门按需提供的被动保障服务,满足公司相关部门和单位提出服务需求,具有服务的保障性,不具备监督刚性,不一定具有制度依据。而法律监督则是法律部门主动、独立、规范的监督工作,需求由法律部门提出,具有监督检查的主观性,具备监督刚性,有既定的监督标准、方法和固化的措施。两者存在显著的定位差异。

  随着法律监督要求的逐步提高,国有企业法律工作重点要从法律服务的单一核心,向“服务”、“监督”双核心转变,实现国家机关“法院、检察院”职能在国企内部的功能映射,从而丰富完善法律工作体系,根本实现国有企业法律业务从服务型向管理型的转变。

  三、国有企业内部建设法律监督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法律监督的建设路径

  首先,企业应巩固已有的法律工作基础,对目前已有的法律监督管理职能进一步梳理和强化,明确各监督事务的监督对象,制定严谨的监督流程,加强监督力度,使其满足法治企业建设标准要求。其次,应明确适合开展的法律监督范围,对目前没有但有必要进行法律监督管理的事务进行补充。第三,应搭建科学的监督体系架构,注重实效性和独立性,合理分配职能,注重与其他监督体系的协同性。第四,要配以有力的监督保障机制,合理配置人员、制度、信息系统,保障法律监督体系顺畅运行。

  (二)法律监督的组织架构

  搭建企业的法律监督体系组织架构,是实施法律监督的基本前提。一般来说可包括以下主体:

  1.法律监督工作委员会

  一般的法律监督工作委员会由单位主要领导担任负责人,企业总法律顾问、有关分管领导担任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主要承担责任是组织领导本单位法律监督,研究法律监督工作的重大问题,部署法律监督工作重大任务和专项监督工作,提出法律监督工作的考核意见等。

  2.法律监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法律监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一般设在企业法律部门,由各单位总法律顾问担任组长。主要负责具体搭建企业监督体系,完善加强法律监督管理,组织协调、检查督办以及联席法律监督会议,加强对完规章制度执行检查、合同授权管理等合法合规性行为的监督。

  3.各级职能部门

  各级职能部门按照职能分工,配合企业法律部门做好本业务领域的法律监督工作,切实担负相应业务领域的监督工作职责,加强纵向监督、过程管控和检查考核,确保企业运营依法合规。

  (三)法律监督的监督对象

  法律监督重点是监督企业各级主体在重大决策、制度建设、合同管理、案件管理、招投標活动、法律风险防范等业务工作中的合法合规情况。要重点厘清法律保障业务和法律监督业务。一般来说,在规章制度管理中,规章制度体系研究与完善、合法性审查、规章制度执行与清理等业务划分为法律保障。而规章制度的形式审查、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等作为法律监督。在合同管理中,将确定合同对方当事人资格资质、合同起草和谈判、统一合同文本补充条款合法性审核等工作列为法律保障。合同文本形式审查、合同授权管理、合同审核会签等程序合法合规性审查、合同履行监督等列为法律监督。在法律纠纷案件管理中,将主动起诉案件处理、对发案原因、发案趋势、处理结果分析研究,列为分为法律保障。将检查固化管控措施的执行等列为法律监督。

  区分法律保障和法律监督的主要依据是:法律保障是以本公司业务部门需求为导向,法律部门被动实施的,不具备监督刚性,同时不一定具有制度依据。而法律监督是以法律部门需求为导向,法律部门主动实施的,具备监督刚性,监督有既定的标准、方法和固化的措施。

  (四)法律监督的主要方法

  企业内部法律监督对象广泛,主要本文对一般企业普遍需要开展的规章制度管理、合同管理、案件管理、法律风险的监督方法做一些介绍。

  1.规章制度管理的法律监督

  规章制度,是指按规定程序制定和发布,用以规范本单位组织、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的文件,包括通则、办法、规定、规则、准则、细则等。监督主要内容是:

  规章制度的形式审查。规章制度格式应按章、节、条、款、项、目结构编写。规章制度应当对制订目的、制订依据、适用范围、职责分工、管理程序、管控环节、具体要求、检查考核、责任追究、解释部门、执行监督部门、施行日期、替代文件以及必要的术语解释等进行明确的规定。

  规章制度执行落地情况检查。开展规章制度检查工作,可采用实地检查、问卷调查、专家评估、专项调研等方法进行,重点检查规章制度执行落实情况,并收集管理对象、执行部门对规章制度的意见建议。各项检查活动中,应当将相关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列为检查内容,同时由检查牵头部门将相关检查结果向本单位法律部门反馈。

  规章制度制定及执行中存在问题检查。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对公司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实施监督,在日常检查监督工作中,发现规章制度制定及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应提出整改意见,并提交法律部门备案。

  2.合同管理中的法律监督

  合同是指公司各级单位与其他平等主体(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公司各级单位对外发生经济行为,除即时清结方式外,应订立书面合同。主要监督内容是:

  合同文本形式审查。法律审核部门在合同审核会签中,审核以下内容:合同内容、形式是否符合法律法规与公司规定;合同条款是否完备、严密、准确;审核会签等相关程序是否符合合同管理规定;审核与其业务相关的其他合同事项。

  合同授权委托管理。对于企业内部的固定授权和专项授权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一般来说属于本单位(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经常性业务、合同支付事项已列入年度财务预算、合同标的额原则上在一定限额以内的授权可采用固定授权。专项授权是企业及法定代表人根据实际需要,专项授权相关人员从事特定事务、签署合同的行为。授权监督要对授权的原因、依据、事项、金额限额、范围、被授权人权利义务、是否可转授权、期限等开展监督,保证法人授权流程严格执行。

  合同履行跟踪管理。合同承办部门应负责组织和监督合同的履行,并通知、提示有关部门或单位按约定履行合同,法律监督部门予以配合,做好合同履行监督跟踪检查,特别是重大合同,确保合同生效前,不得实际履行合同,涉及财务支出的不得付款。已生效的合同发生变更、转让、解除事宜时应签订书面协议。

  3.诉讼案件纠纷管理中的法律监督

  法律纠纷案件,是指当事人一方为公司各级单位的诉讼案件、仲裁案件、行政案件、协助调查(执行)案件等。法律监督部门负责对案件提出管理建议,各专业部门应配合开展诉前会商分析,落实诉后整改剖析,借鉴吸取同类历史案件经验教训,做好案件法律风险提示和监督整改。

  4.法律风险管理中的法律监督

  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及其员工在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中因违法、违规、违约、失职等不当行为或因企业外部法律环境变化的影响,引起企业法律纠纷、承担法律责任或造成经济损失、不良社会影响的可能性。企业法律监督部门应在对公司业务活动涉及的各类

  法律风险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开展风险评估、监测与控制,建立法律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将法律风险防范与业务管理相互穿透,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少法律风险发生,提高法律风险管控的有效性,降低法律风险对公司带来的不利影响,不断提升公司依法治企水平。

  法律监督部门对本单位业务部门风险控制措施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根据反馈情况对执行效果进行评价;每年应至少组织开展一次法律风险防范工作的监控,对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化解等活动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及评价;以法律风险提示书的形式,一对一地向相关部门和责任单位分别提示与其相关的法律风险;对法律风险防范工作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列明法律风险防范工作存在的问题,形成年度法律风险防范工作问题清单。

  (五)法律监督的保障措施

  企业内部主动开展法律监督,是企业法律部门的重要挑战,与以往的法律保障工作的方法和要求有很大差异。因此,构建体系完善,运转高效的法律监督体系,必须加强人员保障、制度保障、信息保障、教育培训等配套工作。以高素质的法律监督人才队伍、动态完善的配套制度、精准反映的信息系统、促进法律监督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黄华.当前国企改革的四大關键点——对《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的思考[J].企业管理,2015(11):1214.

  [2]雒宏伟.运用《合规管理体系指南》贯彻《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J].新产经,2019(1):5357.

  [3]张智辉.法律监督三辨析[J].中国法学,2005(5):4447.

  [4]刘树选,王雄飞.法律监督理论与检察监督权[J].人民检察,1999(9):5256.

  [5]敬大力.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法律监督工作.北京人大,2019(1):3536.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篇六: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建立

  

  谈强化内部监督体系的措施

  1.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权限和责任,制定监督制度、违规惩罚措施等规章制度,确保员工严格遵守规定。

  2.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建立内部审计、内部监察、风险控制等机制,对公司各项业务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检查。彻底查处违纪违法行为,有效防范漏洞。

  3.建立完善的控制机制。建立内控机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反欺诈、反腐败等控制力度。制定并执行全面完整的流程管理。

  4.加强信息安全。加强对核心业务系统(如财务系统、信息系统等)的监督管理,对重要数据加强保密措施,确保公司的信息安全。

  5.营造良好的监督文化。建立社会舆论监督、员工监督和自我监督的机制,形成全员参与的监督文化,树立优良的企业形象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篇七: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建立

  

  国有企业内部大监督体系

  国有企业内部大监督体系国有企业是国家的重要财富,其管理和运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大监督体系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国有企业需要建立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等方面。这些制度应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企业的运营和管理能够按照规章制度进行。

  国有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这个机制应该包括内部审计和监察机构,以及各级管理人员的监督制约机制。这些机制能够有效地发现和纠正企业内部的问题,保证企业的运营和管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国有企业还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举报机制。这个机制能够保护企业内部员工的权益,鼓励员工对企业内部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举报,同时也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企业内部的问题。

  建立一个完善的国有企业内部大监督体系是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只有通过规范的管理制度,有效的监督机制和举报机制,才能够确保企业的运营和管理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篇八: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建立

  

  如何完善企业内部监督体系从巴林银?倒闭到此次全球?融危机爆发,?不充分证明,即使在?融市场?度发达的西?经济体中,?融机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依然是?个永恒的重要课题。中国银?业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在?渐成形的全球?融新秩序中发挥其??优势,不仅要拥有与其他国际性银?接轨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且要有??的特?和优势。从我们为银?提供相关服务的经验看,银?存在的重?内控问题通常包括:管理层未建?完善的风险监督管理体系,导致监管机构的要求难以落实;未建?有效的反舞弊机制,导致违规操作?法被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的关联贷款:难以有效执?的责任追究制度等。深?分析其成因,上述重?内控问题与银?的公司治理密切相关。构建良好的所有者、经营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权利分配机制,是公司治理的本质和核?。?前我国银?业普遍存在组织机构的职责边界不明晰问题,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未形成有效的权?制衡机制。此外,董事会成员,特别是独?董事、外部董事的构成及其履职情况也影响着董事会的独?性和专业性。董事会下属各专业委员会能否充分发挥其指导监督职能,同样影响着公司治理的效果。随着国内外?融监管机构?系列规范的出台,国内银?都已经充分认识到建?有效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机制对现代银?机构的重要性,加快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步伐。国内银?在此??可以参考的主要规范包括《新巴塞尔资本协定》和财政部联合五部委共同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银监会的其他相关应?指引。作为统?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新巴塞尔资本协定》?前已经成为银?业国际通?的标准化的风险管控制度,国内监管机构也在积极推进中国银?机构的《新巴塞尔协议》合规?作。《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确?了我国企业建?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标准框架,?银监会的应?指引对银?应关注的风险进?了进?步阐明,明确了银?业建?内部控制体系的治理架构、职责分?等,并对信贷业务、资?业务、存款和柜台业务、中间业务从业务层?应?的?度进?了进?步阐述。对于国内银?机构完善公司治理,加强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我们建议可以关注以下?个??。1、健全组织架构;明确职责边界建?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级管理层在内的公司治理架构,以章程或议事规则的形式对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级管理层的职责做出明确的规定,职责相互之间应当不重叠、不交叉。董事会应设??定数量的独?董事,同时设?包括战略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风险管理与关联交易委员会等多个专业委员会,负责指导重?决策。审计委员会与监事会负责监督。德勤对于全球部分?型银?的?项调查显?,董事会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已?幅提升,已将风险管理的职责与要求写?董事会章程或其下属专业委员会章程,其内容?少包括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监督汇报机制、风险偏好等。2、建?独?完善的内部监督体系银?机构内部控制运?状况如何、运?质量怎样,需要进?检查和不断修正,?审计是?道重要防线。?先,应建?独?的、具有监督权威的内部审计部门。实?全?内部审计的垂直管理,对分?机构实?审计?员派驻制度,将提?内部审计部门的独?性。其次,应建?有效的内部控制报告和纠正机制。例如,总?内部审计部门下可设置审计举报办公室(各分?机构也相应设?审计举报办公室),公布举报热线,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投诉,并对投诉事项进?记录和调查,从?尽可能在较早阶段(如贷款尚未发放阶段)发现并阻?未严格执?内部控制制度的?为或者舞弊?为。最后,要不断提?审计?员业务素质,加强各??技能培训,以保证在审计检查?作中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3、充分利?信息系统?段。提?内控效率和效果银?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相当?,因此,信息系统控制在银?的内控体系建设中成为?个关键要素。银?应建??套

  银?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相当?,因此,信息系统控制在银?的内控体系建设中成为?个关键要素。银?应建??套与整体战略相?致,适合??发展的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机制。例如:国外的领先银?已经在其投资交易系统中嵌?了多种灵活的额度控制和授权审批机制。使得交易员在能够及时响应市场变化的同时,将银?的风险暴露?平掌握在可控的范围内。

相关热词搜索: 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建立 企业内部 体系 监督

版权所有:学富范文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学富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学富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10062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