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如何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7篇

时间:2023-05-11 10:50:07  阅读:

篇一:如何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2023年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思路

  一、主要任务目标完成情况

  (一)加快构建低于自然灾害防线

  1.加强防汛应急防范能力建设。一是完善重点水利工程防御体系。修订印发了《202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加快推进总投资2.97亿元的××区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国家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小流域治理、××供水配套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水库工作。土地征收方面,淹没区已签约6920.639亩土地,已征收4946亩土地;抬田区已签约1288.4781亩土地。供地方面,已分三期完成供地445.55公顷(6683.23亩),并签订划拨决定书,剩余1771.16亩土地,待完成拆迁补偿清表等工作后办理供地。货币补偿房屋拆迁方面,选择货币补偿需拆除的建构筑物458处,已拆除435处,剩余23处待完成腾空后立即拆除。移民安置房建设方面,我区移民安置区一期工程已完工,移民安置区二期已完成投资约7700万元,外墙保温完成85%,门窗工程完成20%,正在进行室内水电暖铺设、地面砂浆找平及防水涂料涂刷工作,整体形象进度达到66%。系统推进河湖海岸线治理。加大岸线巡查频次、全方位抓好海洋监察管理。制定每月执法巡查计划,建立××海洋执法监察网格化管理责任制度,截至目前共开展巡查60余次。实施海域使用权市场化出让程序,进一步规范全区海域使用权出让程序。今年以来,新确权海域1宗,受理海域过户申请54宗,变更申请5宗,续期申请12宗,核准办理71宗。

  2.健全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加强城市防洪防涝能力。进一步修改完善《××城市防汛应急预案》、《××综合行政执法局强降雨极端天气应对方案》,认真做好城区排水管道疏通清淤和涵洞清淤工作,自2019年至今,已清淤排水管道150公里,雨水涵洞4公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编制《××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办法》,修编《××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截至目前,《××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已完成编制工作,待区政府下发正式文件。《××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正在委托专业设计单位开始进行编制工作预计12月底前完成编制工作。

  (二)推进水安全保障及优化利用

  3.深度推进节水控水。一是坚持总量强度双控,严格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管理,2022年以来,向154个单位下达取水计划4516.2万方。用水计划下达后,加强日常监管,对重点取用水户计划执行情况进行逐月调度,按季考核,对超用水计划用水户及时给予提醒,帮助企业查找问题原因,并执行超计划加价征收水资源税。二是强化用水统计监测,2022年以来,安装并上线山东省水资源税远程在线监控系统设备124套。按照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整改提升要求,完成农业灌溉取水项目(共117个)、规模以下农村饮水项目(453个)的整改工作,实现取用水专项整治系统整改台帐全部销

  号。三是加强节水宣传,在“世界水日”“节水宣传周”期间开展节水宣传工作。落实节水评价审查和节水“三同时”制度,2022年以来,全区共计开展水资源论证项目534个,新发和换发取水许可证549个,全部按要求进行节水评价并依据行业用水标准来核定许可水量。四是推进水权交易市场建设,按照省市要求,制定《××区水权交易实施办法》,明确水权确权登记的方式方法、规则和流程,明确确权登记与流转的监管主体、对象与监管内容等事项,逐步推进水权市场工作健康有序运行。五是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争取上级资金5000万元,开展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目前项目已开工建设,完成投资约2450万元,计划11月底前基本完成工程建设。2022年以来,共立案查处6起未经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采用地表水案件,共罚款12万元。四是推广农业节水技术。推进农业节水变革,截至目前,完成水肥一体化新增面积6200亩(农业农村局)。累计形成海绵城市面积10.045平方公里。安装并上线山东省水资源税远程在线监控系统设备124套,出台《××区水权交易实施办法》,明确水权确权登记的方式方法、规则和流程,明确确权登记与流转的监管主体、对象与监管内容等事项,逐步推进水权市场工作健康有序运行。

  (三)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4.提升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一是健全陆海统筹的治理机制。制定《××区海洋灾害风险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

  能力和多部门协调配合能力,有效应对海洋灾害风险。加大设施维护管理力度,安排养护管理企业对陈旧破损设施、照明设备等进行全面整修更换。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根据《××市水产养殖入海排污口整治现场核查工作方案》,继续组织第三方机构对全区水产养殖排污口逐个开展核查,第三季度完成核查销号19个。结合岸线巡查、海域监察、碍航养殖清理等常态化执法行动,开展“碧海2022”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二是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健全陆海统筹的治理机制。按照“一口一策”原则,完成203个入海排污口整治任务,严格整治销号程序,在省、市两级入海排污口监管平台完善入海排污口销号档案,建立“一口一档”动态监管台账,实行逐口质控核查,确保入海排污口整治质量。编制完成《××区入海河流总氮来源调查与污染控制实施方案》,制定了《××河道综合治理方案》。开展海上“清网”、“清湾”行动。向辖区养殖户发放了《关于限期清理碍航养殖设施的通告》227份,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各类涉海违法违规行为,利用伏季休渔期开展“清网·清湾”行动,清理“地笼”2800余个,网具2万余米;加快碍航养殖清理,今年以来共清理碍航水域和禁养区水域580余亩。

  5.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一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下发《××区扬尘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拟定了《××区“十四五”空气质量改善规划》,制定了《臭氧管控排放源清单》,持续加强全区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建立了《××区工业炉窑综合治理项目台账》,推进工业炉窑全面达标排放。下发《××区国一及以下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推进国一及以下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报废更新。修订完善了2022年度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和应急减排清单,做到158家涉气企业全覆盖。二是深化水生态治理。推进“千吨万人”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环境监控中心定期对××连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开展监督性监测。与××建立了县际间上下游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完成省级下达的县际间上下游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的签订,明确补偿基准、补偿方式、补偿额度、水质测定的基本要求。三是推进土壤污染防治。为武宁垃圾处理厂、台湾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提供用地197.66亩;科学编制成片开发方案;加强土地要素保障水平,按照“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要求,在控制用地总量的前提下,以符合产业政策、用地政策的项目落地为基础,作为配置计划指标的依据,切实保障有效投资用地需求;优先利用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实行“以地招商”,精准对接生物医药、黄金精深加工等重点产业链项目,不断提高项目的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6.强化重点行业污染源管控治理。一是开展重点行业深度治理,制定并印发《××市××区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成立了××区新一轮“四减四

  增”工作专班,督导有关部门和单位推动具体目标落实。二是强化工业污染源管控治理。加强环境执法力度,通过移动执法终端和全国固废信息APP系统监管方式,对危险废物处置和重点产生单位进行全方位一体化监管。一是加强重点产生单位环境执法检查。督促企业从产生到处置等各个环节严格落实《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制度及标准规范的要求,依法严厉打击违规堆存、随意倾倒、私自填埋、非法处置等危险废物违法行为。二是加强对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环境执法检查。一方面检查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的各环节是否落实到位,重点检查各类手续、台账记录是否齐全规范,污染防治设施是否落实到位,固废管理系统是否规范运行,另一方面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和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对问题落实不到位的督促及时进行整改,对不重视安全生产工作、逾期不改正问题隐患严肃查处。今年以来,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1576人次,检查企业592次。做到危险废物环境监管“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全区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三是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目前,全区省定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742个,均按要求配套建设了畜禽粪污暂存设施,配建率达到100%,已指导278个畜禽规模养殖场配建了374台(座)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另外继续推广污水发酵囊、沼气池及其他污水处理设备,将养殖污水转化为液态肥还田,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建设生物全降解地膜300亩已完成;建

  设农膜残留监测点6个已采样送检,检测报告待出。四是强化工业污染源管控治理。一是严把技术改造项目立项备案审查关。截至目前,经区工信局核准备案的技术改造项目,无新增“两高”和高耗水项目;二是协助××做好“一企一管”和地上管廊建设改造。目前,园区污水处理厂已按“一企一管”设计、建设要求,预留了10路进水管道。园区企业建有总长度为9公里的集工艺物料管道、供热管道、供水管道、污水管道于一体的的管廊,管廊建设和企业项目主体同时建设、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7.提升城乡生活污染治理水平。一是提高城镇生活污染物收集治理能力。按照《××市××区入河湖排污(水)口整治方案》要求,督导有关镇街和部门对196入河排污口开展整治,目前已完成整治196个。提升城乡生活污染治理水平。进行农村“厕所革命”,完成新增农村改厕295户。全年完成1.68万户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改造。先后完成了××大街等18条主次干道及19条背街小巷雨污分流改造工作,累计完成雨污分流改造约78公里。二是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健全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完善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健全运营管护长效机制,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截至目前,整治公路3005公里,投入资金155万余元。推动××区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进一步改善农民出行条件和农村环境。对户户通工程质量和政策进行全面监督和把控,快速推进建设进度,截至目前,全区555个村

  已全部实现通户道路硬化,真正做到了“户户通”工程全覆盖,打通了群众出行的最后1米。制定《××区2022年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考核方案》,组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秋冬战役”等活动,全面提升农村环境卫生。

  (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8.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聚焦海洋生物和医药健康产业,抢抓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链链办和“生命科学创新引领核心区”落户××重大机遇,立足××新城·国际生命科学城的“园中园”定位,推进总投资过120亿元的国际医用同位素创新应用基地、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产业化基地等9大重点项目。其中总投资××创新应用基地项目,已于今年1月份土地摘牌,实现了全市首例当月“四证齐发”,计划7月份主体封顶,年内投入使用,力争实现“四个当年”。协助企业申报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领军企业。

  9.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一是全力配合省高速集团和市交运局推进荣乌高速威海至轸格庄段拓宽改造工程建设。目前已配合山东高速建设集团有序完成征迁工作,包括下穿通道在内的烟威高速初步设计已通过交通运输部审查。后续将一如既往地配合好山东高速建设集团工程建设手续的办理,争取早日开工建设。二是配合完成××至莱州高速××段前期工作,确保工程按期立项按期开工。今年上半年以来,区交通运输局全力配合做好牟莱高速工可编制前期工作,并

  基本确定了线位。三是积极推进总里程27.5公里的县级公路改造和大中修工程剩余工程。目前,××项目剩余的3条27公里县级公路均已开工,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万元,完成总投资的××。××段大修工程,已完成8.5公里沥青下面层施工,同步进行附属工程施工,已完成投资3800万元,完成总投资的78%。××界段大修工程,目前已完成水稳基层摊铺,完成投资1200万元,完成总投资的57%。X003上殿线小山子至上泽线段改建工程,正在进行路基、桥涵及防护工程施工,已完成投资4300万元,完成总投资的40%。

  10.激发科技创新发展动力。一是联合推动重大技术攻关。支持我区重点企业突破行业“卡脖子”难题,加快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紧扣产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以省市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等计划为依托,实现关键技术国产替代。截至目前,×ד北方代表性水果精深加工”获批省重大创新工程项目;区内企业研发的“高速高刚性超精密主轴”、“智能凿岩机器人”等关键技术列入省重大专项项目指南。二是联合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推动山东省水果精深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果蔬贮藏加工技术创新中心、××市高纯半导体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市长效蛋白药物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组织××申报市级重点实验室。力争年内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家。根据市科技局发布的《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市重点实验室申报的通知》,上半年已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组织网

  上提交。同时,指导恒邦冶炼按××市技术创新中心验收标准,提前准备相关材料。

  11.推进黄河流域文旅融合发展。一是文物保护方面。已开展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完成区内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文物)“四有”工作。策划打造了一批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红色革命题材图片展览,将展览送进社区、送进村庄,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红色博物馆”。二是非遗传承方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开展了第七批市级非遗项目和第六批市级非遗传承人申报工作。在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里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非遗图片展,通过艺术展览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并线上同步开展线上非遗知识课堂;举办“文化进万家走进敬老院”××区非遗图片展,组织开展了××区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区非遗购物节宣传展销活动,让市民群众更好的感受非遗文化的传统魅力。三是特色文化挖掘方面。依托最美自然景观,整合××、跨海大桥、××、西山湾、××、××、爱往野奢营地,发布×ד最美观日打卡地”系列作品征集令,全力打造“最美观日打卡地”品牌。打造民谣文化品牌,依托养马岛秦风崖,举办“远方的家”主题民谣文化节启动仪式,打造“因为一首民谣歌曲,让世界记住养马岛”主题民谣品牌,让养马岛成为原创文艺基地。

  二、2023年度目标任务

  (一)加快构建抵御自然灾害防线

  1.完善重点水利工程防御体系。做好重点水利项目建设。结合现代水网规划,持续健全重点项目服务保障工作推进机制,千方百计加强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力度,进一步做好全区水利项目的策划、包装、申报、实施等工作,加快推进老岚水库移民安置区二期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力争项目早完工、群众早收益。

  2.系统推进河湖海岸线治理。抓好水利工程运行管理。2023年汛前,修订完善各类防御洪水方案、预案,抓好责任人调整和培训,组织开展水利工程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和应急演练;汛中,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工情变化,科学精准做好水工程运行调度,与此同时,持续推进水利工程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保障安全度汛;汛后,抓好工作总结,进一步查找短板,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提升整体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道镇薛家夼水库除险加固加固工程力争在主汛期前完工,并通过蓄水验收。

  3.健全城市防洪排涝体系。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待《××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后,加快完善我区2023年海绵城市建设计划,经区政府批准后开始进行前期准备工作,确保项目早开工,早见成效。

  (二)推进水安全保障及优化利用

  4.深度推进节水控水。推进农业节水变革,加强有机肥

  替代化肥,强化化肥减量增效,年内完成水肥一体化新增面积6200亩。高标准农田任务面积1.31万亩,其中新建0.21万亩,改造提升1.1万亩。

  5.完善水资源管理。营造良好河湖管理秩序。一是进一步健全河长制湖长制责任体系,强化河湖长及河管员履职,督促各级河湖长及河管员加强责任河湖常态化巡查,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二是纵深推进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和河湖“清四乱”工作,强化采砂监管,坚决遏增量、清存量,将清理整治重点向中小河流、农村河湖延伸,持续巩固整治成果。三是分级分批推进美丽幸福河湖达标建设,以“一河(湖)一策”作为关键抓手,突出抓好河湖综合整治、水生态保护等重点任务落实,提高河湖管理能力和水平。

  6.优化水资源保护。(二)强化水资源与水土保持管理。一是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用水总量红线,全面完成上级下达我区的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控制目标。加强取用水监督管理,加强对重点用水户、特殊行业用水单位的监督管理,深入推进取水口和非法开采地下水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未经批准擅自取水、未按规定条件取水、取水计量不规范等问题;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以节水型单位为标杆,示范带动全社会节水。二是利用“天地一体化”等信息化监管手段,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项整治,依法纠正各类水土保持违法行为,全面推进水土保持监管措施落地。

  (三)建设“青山碧水蓝天”美丽港城

  7.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

  8.提升城乡生活污染治理水平。深入推进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切实改善提升我区农村人居环境。创建4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进行农村“厕所革命”,完成新增农村改厕340户。全年完成1.05万户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改造。

  9.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加强多污染物协同防治。开展臭氧和细颗粒物污染协同防治,实施差异化和精细化协同管控,稳步增加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完善排放源清单编制,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总量控制,推进工业炉窑和移动源等氮氧化物排放协同控制,实现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的双下降。修订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和应急减排清单,做到涉气企业全覆盖。探索建立与威海等周边城市的大气污染防治区域协调机制,推动大气环境监管信息实时共享。到2025年,PM2.5年均浓度不超过29微克/立方米。

  10.深化水生态治理。深化水生态治理。保障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推进“千吨万人”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对水源地进行定期监测,逐步开展“千吨万人”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问题排查整治。

  11.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强化重点行业污染源管控治理。

  一是强化工业污染源管控治理。协助××化工园区管理服务中心推动”十四五”新建化工项目入园,严控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项目盲目发展。二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严格执行《××化工投资项目管理规定》,严禁违规化工项目落户我区。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强化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加强土壤污染源头控制,防范工矿企业新增土壤污染,完善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并在排污许可证中载明土壤污染防治要求。强化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综合治理,严格管控受污染耕地,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重点解决人口密集区化工企业腾退土地安全利用。到202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省定目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有效保障。开展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控。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到2025年,基本查明全区地下水环境状况并制定整改方案。深化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实施重金属减排工程,实施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等量替换”或“减量替换”。

  12.开展重点行业深度治理。强化重点行业污染源管控治理。开展重点行业深度治理。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整治。持续推进工业企业颗粒物无组织排放整治提升。深化工业炉窑综合整治,推进清洁能源替代,推动工业炉窑排放全面稳定达标。强化移动源综合治理,加强施工场地、港口及物流园区、大型厂矿等作业场地内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督检查,逐步淘汰国一及以下非道路

  移动机械;提高机动车污染防治,严格执行国家新生产机动车排放标准,全面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

  13.提高城镇生活污染物收集治理能力。提升城乡生活污染治理水平。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健全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两清零、一提标”工作方案,一是继续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工作,力争2023年底前完成建成区雨污分流改造工作;二是加强小鱼鸟河、小张河、芙蓉河、三八河四条黑臭水体常态化管理工作,确保黑臭水体不反弹;三是督导牟新集团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作,力争2023年底年投产运营。

  (四)打造黄河流域国际会客厅

  15.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2023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

  16.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发挥××港区货物运输功能,完成货物吞吐量约105万吨。织密高速公路网,全力配合建设××段拓宽改造工程,争取工程早日完工。全力推进××段改建工程,确保工程进度。“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80公里。全力推进城南公交场站及其他3个乡镇公交场站建设,确保2023年内完工。

  (五)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

  17.联合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持××北方安德利果汁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果蔬贮藏加工技术创新中心”、××冶炼股份有限公司“××市高纯砷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市长效蛋白药物技术创新中心”等筹建期内的高能级创新平台做大做强。争取年内新建市级以上平台1家。

  18.联合推动重大技术攻关。组织企业申报”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努力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鼓励行业领军企业与黄河流域省(区)大院大所深化合作。2023年争取市级以上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科技局)

  19.共同推动产业集群化布局。一是科学编制成片开发方案,为下一步土地报批工作打好基础。二是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主体功能定位,科学安排各地建设用地规模。支持打造产业聚链落园,在国土空间规划中预留发展空间,对符合产业集群化的项目,优先保证建设用地。三是加强土地要素保障水平,按照“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要求,在控制用地总量的前提下,以符合产业政策、用地政策的项目落地为基础,作为配置计划指标的依据,切实保障有效投资用地需求;优先利用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实行“以地招商”,精准对接生物医药、黄金精深加工等重点产业链项目,不断提高项目的节约集约用地水平。2023年将通过配合争取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指标、盘活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等方式,保障项目发展需求。

  20.共同培育新动能产业体系。一是全面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加强我区高成长创新性企业培育申报工作。2023年力

  争成功申报1户××瞪羚企业、2户××专精特新企业、3户××市专精特新企业、2户××市瞪羚企业。二是配合××市全面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结合我区实际,重点打造黄金精深加工、生物医药等2个“千亿级”和高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绿色建筑、文化旅游等4个“百亿级”重点产业链,针对我区重点企业的上下游链条、关联配套企业、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符合我区产业发展方向的上市公司、成长性企业等,深入调研摸底,梳理本土企业合作需求,包装谋划对外招商推介项目。围绕重点园区和重点项目,积极对上争取关联项目和政策,推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壮大产业链集聚支撑,加快实现产业链集群化发展。

篇二:如何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进程。然而,长时间以来的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对黄河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为了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首先,需要强化水资源的保护。黄河流域水资源的保护对于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发展至关重要。加强水质监测,严厉打击违法企业排污行为,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从源头上保护黄河的水质。

  其次,需要注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农业是黄河流域的重要产业,土地的利用和保护与整个生态系统息息相关。积极推动生产方式的转变,倡导绿色农业,选用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合理利用农田资源,并实施耕地保护政策,遏制非法占用和破坏耕地的行为。

  再次,需要着力改善空气质量。随着城市化发展的加速,空气质量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应加强对大气环境的监测和管理,协调工业布局,推行清洁能源,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政府应该更加强有力地承担责任,加强环境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从源头上减少大气污染的产生。

  最后,需要建立健全的生态保护和修复体系。保护和修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需要“以人为本”的理念,采取生态工程手段,重点保护黄河流域的湿地、森林、野生动植物和地表水系统,以完成全面修复黄河流域的自然生态系统,并实施切实有效的监测、评估和修复机制。

  总而言之,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和推进高质量发展是此时此刻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要实现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我们需要在政府与群众间精诚合作,构建集政府、企业和公众于一体的共建共享机制。让我们为实现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而一步步努力和奋斗!同时,应该加强生态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加强广大群众的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治理的共识。

  此外,政府应该加强投入,在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建设绿色生态经济等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推进各项工作的实施。同时,还需要加强生态保护科研,加强技术攻关和研究,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最重要的是,应该严格执法,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制裁,真正达到震慑环境违法行为,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目的。

  综上所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政府应该加强对于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好黄河这个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好我们的美丽家园,让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更加美丽、更加宜居。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和农业区域,但其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破坏问题。因

  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制定和执行相关的法规和规定,严格监管企业和个人的行为,防止环境破坏。此外,需要加强生态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形成全社会治理的共识。同时,政府应该加强投入,推进各项工作的实施,加强生态保护科研,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最重要的是,应该严格执法,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真正达到震慑环境违法行为,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目的。综上所述,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必须采取多方措施共同推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保护好黄河这个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让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更加美丽、更加宜居。

篇三:如何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总第128期)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徐静(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50)[摘要]建国以来,我国在黄河治理和保护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但仍存在生态环境脆弱、法治体系不健全、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需进一步探索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使黄河流域治理体系顺应现代化要求,从而更好地解决黄河流域所面临的生态问题,以及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因地制宜,分区域发展;完善水沙调控机制,加强梯级水库群调控力度,加快工程体系建设;健全生态法治体系,构建信息平台,让公众积极参与;探索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关键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新思路[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566(2021)02-0066-05黄河流域主要分布在西北和华北地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和经济发展区域。它不仅仅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而且也是横跨东、中、西部的能源基地。目前,对黄河流域的研究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方面是绿色发展问题,另一方面是高质量发展问题。建国以来,我国在黄河治理和保护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解决。一、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1]。由此可知,我国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的整体发展状况。在黄河流域的治理和发展中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同时,要确保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这不仅有利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而且还有利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一)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事关我国粮食安全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的平原以及一些盆地,是我国种植小麦、棉花等农产品和发展粗放型畜牧业的主要产区,也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可以说,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农牧业生产基地,并且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粮食储备。但目前存在着“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黄河流域面临耕地、放牧面积逐渐缩小”[2]、农产品质量下降、流域面源污染加重等粮食安全问题。与此同时,由于农民持续增加或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等,造成目前黄河流域存在着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酸化硬化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粮食安全造成威胁。(二)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事关我国能源安全“黄河流域上游水能资源、中游煤炭资源、下游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3]。由此可见,黄河流域新时代西北地区生态治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20YJAZH065)、兰州市社科规划项[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目“兰州地区生态扶贫的现实困境及其路径优化策略研究(19—018D)”的阶段性成果[收稿日期]2020-11-16[作者简介]徐静(1998—),女,福建南平人,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生态政治学、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发展理论研究。-66-

  不仅仅富含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也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在我国的能源开发和利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有关报告显示,目前黄河流域已形成了以煤、石油、天然气为龙头的态势,煤炭资源经济可采量和产量均居于全国首位,是国家能源运输的主要通道和基地,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工程。同时,黄河流域还拥有为数较多的国家综合能源基地。黄河流域虽然是传统的能源中心,但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中,仍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能源深加工方面,由于受水资源短缺和加工技术限制的影响,流域沿岸产业大多以初级加工为主,能源开发和发展规模有限,在某种程度上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等问题。(三)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事关我国生态安全黄河流域地跨我国三大地势阶梯和综合自然区,地貌类型丰富多样,湖泊湿地众多。它不仅是“连接青藏高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生态走廊”[4],而且拥有一批国家公园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然而,从目前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状况来看,存在着土地沙化严重、森林植被覆盖率下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问题。同时,黄河流域内有许多高污染、高耗能等传统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废弃物以及尚未达标的污水排放;再加上部分干支流的供水量严重短缺,进一步加剧了该流域的污染程度,使得治理难度加大。因此,新时期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既能促进黄河流域沿岸企业加快绿色转型,又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同时,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对维护我国生态安全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四)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事关我国文化传承黄河流域象征着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精神,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加强黄河文化的传播与建设,既可以有效地促进黄河流域沿岸民众和谐相处,又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维护黄河流域长治久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为新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中国梦提供指导作用,进而形成制度规范。概而言之,推进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和发展,必须始终继承和发扬黄河文化。首先,要坚定文化自信,不断积极探索黄河文化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以及当代价值,以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为实现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其次,通过加强对历史治黄文献和文化的研究工作,系统总结在我国历史时期有关治理黄河的有益经验、探讨黄河文化内涵,如“人与水和谐观念、革命先烈不屈不挠的民族奋斗精神”[5]等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最后,加强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修复能力,保护黄河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二、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问题(一)生态环境脆弱由于黄河流域不同区域地貌特征差异大,以及大气、季风环流等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黄河干流曾经出现过罕见的断流现象,以及水循环不平衡、周边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究其根源,由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大规模开发如煤、石油等化石能源,开发强度远远超过环境的承受能力,进一步加深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此外,黄河流域部分地区存在水土流失、生态功能弱化等一系列与水有关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始终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说,在黄河流域上游不仅出现了天然草地生态功能严重退化现象,而且还出现了严重的土地沙化。同时,由于受所处的地势和气候区的影响,再加上黄土高原地质及地貌因素,导致流域中上游地区河道泥沙淤积严重,干旱现象明显。下游滩涂区泥沙淤积严重、水沙空间分布不均,造成生态破坏等问题时常发生。(二)与水有关的问题受黄河流域季风气候影响,降水明显不均匀。其一,长期存在洪水风险。洪水风险是黄河流域历史上最重要的灾害,也是目前黄河流域面临的最大威胁。基于自然条件,加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在黄河下游地区受洪水威胁现象明显。同时,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实践活动,加剧了次生灾害的发生。其二,水资源短缺。“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区域处于干旱、半干旱区域,自古以来是干旱多次发生的重灾区”[6],地表水分快速流失,空气高度干燥,加剧了黄河流域的干旱程度。同时,随着流域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的不合理使用或过度浪费,使生态水盈余比越来越小。正因为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存在严重的供小于求的矛盾,造成水环境自净能力较差,以致水资源利用纠纷的概率逐渐增大。其三,水环境问题突出。黄河流域沿岸的农民,广泛开垦荒地,以种植农作物和发展畜牧业维持基-67-

  本的生活需要。同时,当地沿岸农民在耕地过程中增加或过度使用农药、化肥,以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威胁,提高农产品质量,以增加家庭收入或获得更多收益。这无疑会导致黄河流域干流、支流在供水量相对较小的情况下,生态用水量的进一步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因水资源利用问题而引发的居民冲突。此外,随着化石、煤炭等能源的日益开发和利用,使得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但由于污染防治监管体系不完善,不少工商企业的废弃物和污水尚未达标,以及民众的生活排泄物肆意排放,加剧河流污染。(三)法治体系不健全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观念中,虽然我国有关法律部门,已经制定了关于违反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和规范性文件,但其缺乏具体的、合理的处罚标准。这充分说明,我国环境保护的立法模式仍存在一些弊端,不利于黄河流域生态资源的系统保护。从目前黄河流域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来看,综合管控体系和运行机制不够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健全。在制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环境政策时,“存在立法机关没有意识到与其他政策的良性互动、没有及时通过法律确认生态保护政策的情况”[7]。与之相应的,环境监管力度不够,执法能力有待加强。同时,黄河流域生态法治、金融体系和旅游业也缺乏有机结合。在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业时,地方政府往往追求当地的经济效益,仍以GDP作为衡量当地整体发展水平,而忽视了向绿色化、法治化社会转型。此外,黄河流域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尚未真正实现生态保护与地区经济效益相结合。(四)区域发展不均衡整个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城市都处于重工业发展阶段。流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中下游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上游。就前者来说,流域内工商企业集聚现象明显,这无疑将导致严重的产业同构现象。就后者来说,各城市之间缺乏经济联系和明确的分工,城市与沿海地区之间也没有形成良好的联动效应。换言之,从某种程度上讲,跨地区的行政壁垒和贸易壁垒难以打破,地区间缺乏交流与合作。基于以上认识,可以说黄河流域德整体发展与地方经济联系不是很密切,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较难发挥其作用,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带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此同时,大部分城市的工业仍依赖能源、原材料等重工业,企业转型意识不强,造成流域环境污染。因此,应继续推进黄河流域内产业从传统产业模式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模式的转型,探索生态治理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三、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黄河流域重在保护,要在治理。”[8]因此,在黄河流域治理的过程中,要以新时期的发展观为指导,结合黄河流域的实际环境状况,系统梳理黄河流域治理的发展过程和各阶段的保护措施。统筹规划水沙保护,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重视文化遗产,加强流域监管。处理好人的自我需求与自然发展客观规律的关系,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的生态保护体系和治理机制,更好地推进黄河治理的进程。(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分类发展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其依据在于,自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黄河的保护和治理可分为洪水灾害治理、点源污染治理和水土流失治理、流域生态文明全面推进三个阶段。”[9]黄河流域的治理是一个持久性的过程。从理论层面上,要自觉树立并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自觉遵循科学自然观、绿色发展观”[10]和自然水循环规律;贯彻节水优先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发展流域经济的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整个流域的高质量发展。要统筹考虑上中下游、河流支干及河岸的保护和修复,要因地制宜、分区域治理。具体而言,流域的上游,作为我国一处重要的生态保护功能区域。应加强流域生态保护的监督,并促进实施一批生态保护以及修复建设项目,加强保护和恢复退化的草原,鼓励发展林业、种植业。从流域中游形势来看,需做好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工作,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更重要也更具有挑战性的是下游,需要改善防汛减灾系统建设,同时也需要修建水库、梯田、淤泥大坝和其他项目。在条件允许的地区,需做好流域保护和安全工作,增加生物、植被等物种的多样性。为了解决现有的边界与水沙条件之间的问题,不仅要致力于促进黄河沙滩区域治理和湿地恢复,也要积极探索居民住宅、政策补偿等治理方案。此外,一些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注重自然恢复,减少因人类的实践活动而对生态环境产生消极影响。同时,在黄河流域治理的全过程,解决方案既要包括建设高效节水和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还需加快企业污水处理和农业污染控制项目,以及改善城市-68-

  排水和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加强地区生产国家防御功能。(二)完善水沙调控机制,区域协同治理黄河流域下游水沙空间分布不均,这意味着一方面,需不断完善水沙调控机制、加强梯级水库群调控力度,更好地科学、合理调控水资源的分配;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污染治理监督和管理机制,对流域进行实时监测和保护,提高水沙调节能力,适应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及时改变治水策略。一直以来,黄河流域治理采用的是单一政府中心的治理模式,尽管有一定的积极效果,但仍有其弊端。一方面很难做到全方位,另一方面打击社会参与治理的积极性。此外,黄河流域内协同治理合作机制缺乏。因此,针对其弊端,中央政府不只是发布相关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纲领性文件,而且要不断地及时更新和完善。完善各级领导干部绩效考核、问责制度等,并将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排放纳入考核体系。地方政府需要不断地完善流域跨区域的灾害应急机制,进行有效监测和预报。根据所管理的区域范围,因地制宜地制定解决措施,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尽可能协调。形成全社会共同商量和构建的治理格局,“制定科学研究计划,加快人才培养和平台建设”[11],增加科研队伍人才,提高治理团队的水平和能力,并更好地提出有效的建议和对策。更重要的是要考虑民生问题,这就需要制定出可评估的、科学的、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和方法。通过高层次深入研讨,不断完善有关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流域间水资源补偿机制,明确区域生态保护的效益范围、程度和保护对象,满足人民所需要的绿色生态环境。例如,可以通过支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严格的流域环境准入政策等措施。此外,在对黄河流域问题的综合治理中,我们应特别注意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黄河流域治理不再只是国家和政府的使命和任务,它同样也是企业、公民、社会组织等非政府力量所应承担的责任,在生态保护中应尽其义务。(三)健全生态法治体系,调动公众参与当前黄河流域生态法律制度体系尚不完善,迫切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的生态保护体系和治理机制,逐步增强其制度保障作用。其一,要形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理念,从我国国情出发,正确处理黄河流域的开发与保护。同时,可以借鉴国内外生态治理的有益经验,与当前黄河流域生态现状相结合,有助于创新黄河流域治理方式。其二,不但要致力于提高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系统和实施目标责任制,而且各级政府应当公示相关的绩效评估标准和要求,制定严格的排放总量控制系统,实现建设跨区域和跨部门合作治理制度。即考虑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不同阶段发展与保护的协调,加强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其三,在法律与政策之间应该协同,实现动态平衡。无论是制定其他法律,还是制定其他政策,要积极参与到黄河生态保护与发展小组中,要加强各组织和部门的交流与合作。换句话说,也就是要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非环境领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要贯穿于法律和政策制定的全过程。一方面要保证政策的灵活性与法律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要突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区域性、治理的阶段性。其四,需要对信息平台进一步公开和完善,加强对公众生态保护宣传和舆论引导,进一步调动公众参与制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利于黄河流域政策的制定更加民主、科学。(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这是我国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不仅对促进黄河流域沿线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加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体来说,首先,企业要认真贯彻和落实党的要求和实施方案,加快低端、高耗能产业的转型,制定以高端、低耗能为核心的绿色产业。同时,要根据自身实际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发展以现代农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促进高质量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发展。其次,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新型产业发展模式,改造传统产业,促进高端产业的发展。形成以重点城市为核心的战略布局,推进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资金效益。再次,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和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基本原则和价值导向,引导企业发展新兴产业,推动黄河流域走向现代化经济。此外,要结合黄河流域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发和利用流域内的特色资源。但需要注意的是,要具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发展各地的特色优势产业,使得产品更好地面向现代化、国际化。同时,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融入到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选择一个或几个生态产业来取代传统的农业和污染产业。调整产-69-

  业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推进企业发展绿色产业。最后,根据黄河流域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发展水平的差异,必须明确对外开放发展的具体途径、实现形式和领域。要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四、结语开展黄河生态治理,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可以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可以促进美丽中国的建设。可以说,我国国家、政府和环境治理有关部门已经采取了诸多措施来解决上述问题。随着新时期国家黄河治理保护战略的实施,需要进一步探索采取相应地解决措施,使黄河流域的治理体系顺应现代化要求,从而更好地解决黄河流域所面临的生态问题,以及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例如,处理好保护和发展之间的矛盾、加强流域植被保护、坚持因地制宜,分区域发展;“完善水沙调控机制,加强梯级水库群调控力度,加快工程体系建设”[12],推进国家、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协同治理;建立健全生态法制体系,构建信息平台,让公众积极参与;探索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扩大对外开放等措施,建设绿色文明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实现黄河流域减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参考文献:[1]陈耀,张可云,陈晓东,廖元和,宋丙涛,黄寰,王喜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J].区域经济评论,2020,(01):8-22.[2]金凤君,马丽,许堞.黄河流域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胁迫诊断与优J].资源科学,2020,(01):127-136.化路径识别[[3]彭苏萍,毕银丽.黄河流域煤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关键技术与战略思考[J].煤炭学报,2020,(04):1211-1221.[4]彭建兵,兰恒星,钱会,王文科,李荣西,李振洪,庄建琦,刘鑫,刘世杰.宜居黄河科学构想[J].工程地质学报,2020,(02):189-201.[5]徐宗学,李文家,韩宇平,吴漫,朱小勇,万金红,翟家齐,王纪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家谈[J].人民黄河,2019,(11):165-171.[6]何爱平,安梦天.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环境灾害及减灾路J].经济问题,2020,(07):1-8.径[[7]张震,石逸群.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之生态法治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1):10.保障三论[[8]协同保护与治理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J].环境保护,2020,(Z1):1.[9]王金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思考[J].环境保护,2020,(Z1):18-21.[10]金凤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推进策略[J].改(11):33-39.革,2019,[11]左其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框架[J].人民黄河,2019,(11):1-6+16.[12]张金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战略思考[J].人民黄河,2020,(04):1-6.NewIdeasonEcologicalProtectionandHigh-qualityDevelopmentoftheYellowRiverBasinintheNewEraXUJing(TheTechnologyofLanzhouUniversity,SchoolofMarxism,Lanzhou730050,China)Abstract:Sincetheestablishmentofthenation,thereisnogainsayingthatChinahasmadeaseriesofgreatachievementsinthegovernanceandprotectionoftheYellowRiver.However,therearestillsomeproblems,suchasfragileecologicalenvironment,incompletelegalsystemandunbalancedregionaldevelopment.FurtherexplorationandcorrespondingsolutionsshouldbetakentomaketheYellowRiverbasingovernancesystemmeettheaskformodernization,soitcanbebetterfortheYellowRiverbasintosolvetheecologicalproblems,andthetargetofthehigh-qualityeconomicdevelopmentwillcometrue.Explainindetail,weshouldimproveourprotectecologicalandenvironmentalability,adaptthesuitablemeasurestosolvetheproblem,andsubregionaldevelopment.completetheregulatorymechanismofwaterandpellets,reinforcetheregulateandcontroldynamicsofthestepofwaterreservoirs,expeditetheconstructionoftheprojectarchitecture.Consummatethesystemofecologicalandruleoflaw.Establishmenttheterraceofinformation,sopeoplecanpositiveparticipation.Exploreandconstructthesystemoftheaggiornamentoproperty,roundlyenlargeopen-doortotheoutsideworld.Keywords:YellowRiverbasin;ecologicalprotection;high-qualitydevelopment;newideas-70-

篇四:如何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区域治理DETECTION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推进江苏省常州市天宁生态环境局陈玲摘要: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再次提出了对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目前,黄河流域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要让黄河永远保持健康,使其成为能够提供给人们幸福生活、造福百姓的幸福河,因此,需要加强对黄河的保护。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协调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黄河是我国古老中华文明的中心,是我们的母亲河,其孕育了华夏文明,并塑造了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等优秀的民族精神。关键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协调推进中图分类号:F303.4??文献标识码:A一性。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一)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能够夯实美丽中国建设发展根基,因此,需要加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并实现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的发展需要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方案,从黄河流域的发展全局出发,从根本上解决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维护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的发展目标,并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贯穿始终,保证黄河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提高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将发展目光放在黄河流域的长远发展利益上,并将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处理好,避免两者产生矛盾。(二)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在黄河流域治理过程中,还需要综合考虑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等方面的问题,将休养生息放在发展第一位,以此保证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协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要突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同时,为了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贯彻于整个黄河流域的发展中,需要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并将黄河流域的生态修复工作进行分类,保证生态保护工作的有效性。结合黄河流域的实际发展情况与生态状况,建立绿色发展制度,约束环境污染行为。(三)分类推进生态修复黄河流域应分区分类推进生态修复工作,提升黄河上游区域的水源涵养功能,将黄河流域的山水林田湖草进行综合治理修????文章编号:2096-4595(2020)31-0035-0001复,实现生态保护工作的全面覆盖。对于黄河中游地区,要将生态治理修复的重点放在治理水土流失上,加大禁牧力度,并植树造林。黄河流域的下游区域,需要将发展重点放在滩区治理工作上,并重视湿地恢复工作,实现人们生活生产与生态保护共同发展进步,并提升黄河湿地的生态功能。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做好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工作势在必行,其关系到黄河流域未来经济的长远发展。受到黄河流域的地质环境因素影响,水资源流失严重,加上治理不及时,节水灌溉技术未得到有效运用,导致生态保护工作无法得到落实。为此,在黄河流域的治理中,需要分类进行生态修复治理,并建立一套河流治理方案,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三、结论若要有效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建立长效的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机制,并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做到有责必究。同时,根据黄河流域的实际生态情况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以及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将政府的生态保护责任落到实处,并强化考核。除此之外,还需要推进黄河保护立法,制定针对性的法律法规,规范保护管理等工作,有效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为了保证黄河流域的发展能够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撑,需要创新投融资机制,并设立黄河绿色发展专项基金,落实黄河流域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参考文献[1]金凤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推进策略[J].改革,2019(11):33-39.[2]王金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思考[J].环境保护,2020(Z1):20-23.一、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1)资源冲突。关于黄河流域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党中央从全局出发,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作为主要的治水思路,改变黄河流域居民的生活状态,并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进沙退”这一发展目标[1]。虽然黄河的生态保护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效改变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但是目前黄河流域的发展还存在生态系统脆弱的现象,黄河有限的水资源已经不足以支撑黄河流域的飞速发展,并且随着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越来越紧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争抢水资源引起的矛盾冲突越来越激烈,非常不利于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2)用水方式问题。目前,黄河流域的用水结构不合理,用水方式也存在问题,在农业发展方面存在用水量过大的现象,未能贯彻节约用水的发展理念。黄河流域的上游,存在地区天然草地退化严重的现象;同时,中游地区也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且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黄河流域的下游地区生态保护工作与滩区居民生活和生产产生冲突,还有较多的历史遗留问题,河口的自然湿地面积也在日益缩小[2]。(3)黄河流域水环境保护存在难度。黄河流域的干流与支流水环境生态保护存在一定的难度。随着黄河流域不断发展,黄河流域的资源环境容量严重超载,并且还存在高耗水的问题。由于黄河流域存在较多的高污染企业,对黄河流域的水环境保护造成极大的威胁。除此之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还存在管理协调机制不健全,流域生态保护工作开展缺乏联动性,上游、中游、下游水环境保护不能有效地管理,导致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缺乏统作者简介:陈玲,生于1985年,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农业资源与环境。35

篇五:如何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和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

  1.水资源短缺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也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水资源。然而,由于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利用,黄河的水资源已经面临严重的短缺问题。特别是在干旱的年份,黄河的水资源更加紧缺,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2.土地退化

  黄河流域的土地面积很大,但是由于过度开垦和不合理利用,土地退化的问题日益严重。土地退化不仅会影响农业生产,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水土流失

  由于过度开垦和不合理利用,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也非常严重。水土流失不仅会导致土地退化,还会对河流的水质和水量造成不良影响。

  4.生态环境破坏

  由于过度开垦和不合理利用,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也遭受了很大的破坏。水质污染、空气污染和垃圾问题等都在黄河流域存在。

  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1-

  1.经济发展不平衡

  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较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速度很快,而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2.产业结构单一

  黄河流域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是农业和重工业。这种产业结构不仅会影响经济的长期发展,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科技创新不足

  黄河流域的科技创新水平相对较低,这也是导致产业结构单一的原因之一。科技创新不足不仅会影响经济的长期发展,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1.加强水资源管理

  为了保护黄河流域的水资源,我们需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这包括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

  2.推动土地保护

  为了保护黄河流域的土地,我们需要推动土地保护。这包括加强土地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土地保护制度,加强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3.加强水土保持

  为了保护黄河流域的水土,我们需要加强水土保持。这包括加强

  -2-

  水土流失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制度,加强水土保持的工程建设和技术创新。

  4.加强生态保护

  为了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我们需要加强生态保护。这包括加强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制度,加强污染治理和垃圾处理等工作。

  5.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为了促进黄河流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我们需要加强区域协调,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加强科技创新。

  总之,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和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加强管理,加强技术创新,加强协调发展,才能实现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3-

篇六:如何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被称为“天下第一河”,不仅对中国文明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对空气清新、水生态平衡、土地资源珍贵性以及生态安全和地球气候变化等等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作为黄河流域的政府,应加强环境管理,建立和完善违法污染行为监督和惩戒机制,制定相应的法规,加强对违法污染行为的惩戒力度,使污染者为自己的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治理污染现象。其次,加强治理水污染,进行全流域的污染物传输动态监测,依据物质的质量变化来进行水质评价,对出现的污染事件进行及时处理。同时,高效实施一体化治理,采取综合措施和长效措施及时解决污染的来源和产生机理。此外,要利用技术手段帮助农民治理土壤污染,比如利用农药代替化肥,使用灌溉系统和有机农业等。另外,鼓励农民采取节水措施,控制不良排放物质,通过合理改进农业结构来减少砂土流失。

  再者,应安排资金,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加大科学研究的力度,利用技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围绕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建立健全技术管理体制,根据黄河流域的布局和变化,加强生态环境的调控能力。要加强政策措施的监督执行,提高保护力度和及时效,确保保护成果的高可持续性。

  此外,多举重大行动振兴黄河经济,扩大就业机会,改善和扩大基础设施,联合政府和企业一起介入发展,把握发展机会,促进可持续的黄河经济发展。其中,可以强化投资引进,改善黄河流域的技术水平,引进工业技术,改造和改进现有的设施和设备,构建一个安全、可靠、高效、环保、智能的制造体系,并联合企业和社会机构制定和执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规划。

  总之,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建立起一种良性的环境保护和科学发展的理念,建立起一套制度,将既能控制污染又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体系,保护好黄河的母亲河,实现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使其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前景。

篇七:如何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案

  为深入贯彻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全力用好市委“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落实“三个强市、三个高地”工作目标,按照县委、县政府“一区三园四个”建设目标,以沿黄示范带“1+5”工程(以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为牵引,打造“特优农业、生态保护、文旅融合、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五大基地)为抓手,创建高质量高标准黄河流域(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特制订本推进方案。

  一、打造沿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带

  坚持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按照“高点定位、适度超前、突出特色”发展思路,重点实施沿黄示范带“1+5”工程。围绕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沿线村庄发展实际,放大沿黄自然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整合资源和项目资金,加快推动沿黄产业发展、生态修复保护、文化旅游和农村人居环境集中连片整治,由点向面拓展,串点成线,全力打造“特优农业、生态保护、文旅融合、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五大基地,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沿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带,实现沿线色彩由“灰”“黑”转变为“绿”“蓝”。

  (一)积极推进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建设。围绕“专用性、安全性、智慧性和环境友好型”的总体思路,全力推进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建设,建好主路、优化布局、健全设施、美化环境、智慧旅游,完成傅作义

  故居-吴王古渡段10公里道路建设。规划建设不同功能的自行车道、健走步道等,提升“慢行系统”深度体验;在沿线合理设置驿站、房车宿营地、农副产品销售点、观景台、小憩园、停车场等附属设施,确保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突出旅游公路沿线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推进旅游公路沿线美化绿化净化工程,展示多样化的生态美景;加快实施特色旅游标志和信息指引系统,构建规范化、智慧化、特色化的指路标志和指景标志融合协调的信息指引系统。实现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段)28.9公里高标准全线贯通。

  (二)黄河公路+特优农业。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加强高标准农田和旱作梯田建设,在孙吉、角杯、东张三个乡镇建设黄河流域粮食优质高效高产示范基地6.88万亩、水稻优质高效高产示范基地3000亩,在北辛等5乡镇27个村完成高标准农田9万亩建设,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只增不减。大力发展特优品牌养殖,重点抓好东张镇年出栏840万只肉鸡养殖项目建设,提升鲜活畜禽供应水平;抓好孙吉镇数智渔业产业链项目、角杯镇潘西设施渔业等项目建设,推动水产基地建设。推动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以苹果制(繁)种能力提升项目为牵引,进一步做好七级镇坑棚设施樱桃、东张镇设施冬枣、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上马一批水果分拣包装、水果交易市场项目,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黄河公路+生态保护。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加强湿地保护和水土

  流失防治,提升大气、土壤、水资源环境质量。按照“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原则,积极推进荒山、荒沟绿化5万亩,高水平做好小风线改线工程通道绿化、旅游公路沿线绿化40万平方米。高标准实施吴王护岸上延工程,有效整治河道安全,将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大力开展固废污染治理,重点做好农业废弃物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提升资源集约化利用水平。通过实施涑水河流域生态修复、涑水河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沿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楚侯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等工程,使沿黄、沿涑农村生活污水得到资源综合利用,进一步扼制水土流水,减少土壤污染,改善入黄水质。

  (四)黄河公路+文旅融合。聚焦全域旅游,深度挖掘、整合我县沿黄文化旅游资源,提升景观、丰富业态、叠加功能,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全力建设精品旅游示范带,重点推进代村石榴采摘园-临晋县衙-姬鹏飞故居-忠定苹果观光采摘园-吴王古渡-薛公黄河湿地公园-傅作义故居“黄河风情游”精品线路创建2家以上高标准“黄河人家”,完善沿黄旅游服务功能。加强文化遗产挖掘、保护、传承,按照标准化、智慧化、现代化的要求,创建孙吉薛公乡村旅游示范村,启动猗顿园、临晋县衙改造提升工程,开发“农文旅融合”旅游样板工程。快速推进黄河大桥项目落地,打通区域交流壁垒,共享景点与客流,实现跨区域文旅联动。

  (五)黄河公路+美丽乡村。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科学有序推进“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编制,以农耕文化传统村落保护为特色,做好村庄道路硬化、拆违治乱、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治理、医养结合等工程,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实现“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沿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重点打造1个市级美丽乡村和10个县级美丽乡村。

  (六)黄河公路+特色小镇。立足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围绕聚集生产要素、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切入点和发力点,采取“企业主导、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的模式,启动庙上冬枣特色小镇、北景养殖特色小镇、北辛农文旅特色小镇、耽子果品加工特色小镇、孙吉康养小镇建设,加速产业培育、要素聚合、产城融合,力争一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通过五年的努力,全县培育3-4家主导产业明显、生态环境优美、功能叠加融合、体制机制灵活的特色小镇,打造新的县域经济增长极。

  二、继续实施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双十工程”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谋发展,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重点落实三科农商城、智能电子产业园、国家果业公园综合博览区、华恩年加工30万件汽车零部件生产线、一洲实业年产8000万米高档服装面料生产线、源泰热能年产20万吨高档生活用纸、豪钢年产5万吨煤机配件生产、国耀新能源30MW生物质热电联产、鑫晟新材料年产6万吨新型高品质合金粉末、顺丰速运物流传输带安装等项目,力求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不断取得突破。

  三、推进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黄河流域(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先行区建设工作,不断完善示范带项目推进机制,强化跟踪调度,压实工作责任,明确一名班子成员具体抓,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中心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

  (二)抢抓政策机遇。抢抓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崛起等重大政策叠加期机遇,围绕特优农业、生态保护、文旅融合、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五大基地建设,深刻领会《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向)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密切跟踪中央、省政策动态,积极主动与国家部委、省直部门对接,全力争取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

  (三)狠抓项目建设。强化项目储备,立足我县发展实际,进一步谋划一批、完善一批、提升一批成熟度高、示范性强的重大项目,为我县高质量发展聚力蓄势增后劲。统筹落实“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进一步明确项目推进时间节点,倒排工期,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

  (四)强化要素保障。举全县之力加快沿黄示范带创建和“双十工程”实施凝聚资金向项目流动、土地向项目倾斜、人才向项目集聚的推进合力。各项目责任单位要带头讲诚信,积极营造“六最”营商环境,针对项目需求研究制定合法合规、有竞争力的配套政策,全力推进项目实施。

相关热词搜索: 如何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 高质量 推动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学富范文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学富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学富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10062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