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实施方案4篇

时间:2023-05-17 19:00:06  阅读:

篇一: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实施方案

  

  生命科学学院

  宣传红色教育基地

  策

  划

  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实践团

  唐智佳

  "生命之光”红色教育基地五月宣传活动方案

  抗联精神进校园专题

  一、活动背景:2012年生命科学学院党总支依托农业大学“生命之光”红色教育基地与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示基地、国防教育示基地、省廉政教育基地市靖宇烈日陵园合作。同时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还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更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当代大学生已是社会的主体,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校中加强“红色文化“教育,促进红色文化传承,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引领校园文化的发展,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以此为契机充分认识红色教育基地重要意义,全面打造校园红色文化;不断创新红色基地运行模式,提升基地的育人功能。

  二、活动目的:秉承革命精神,继承光荣传统,传承优秀文化,是大学的职责所在。红色教育基地实现了高校人才培养和传承优秀文化的最佳结合,对于确保我们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起到重要作用,此次活动旨在让广学切实通过红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缅怀先烈们的英勇抗争精神,并把“生命之光”红色教育基地发扬光大,牢记抗联事迹,继承抗联精神。

  三、活动预期效果:通过此次活动在大学生中开展红色教育,既能让大学生接受历史的熏又能促进同学间的交流,红色文化有利于大学生

  的综合素质,政治文化,道德思想等方面的提高。重拾红色文化,抵制不良低俗文化能促进校园和谐健康的发展。让同学们了解并认识抗联事迹。

  四、活动时间、地点:五月份

  理科楼401五、活动对象:生命科学学院10、11级同学

  六、活动方案计划及活动流程介绍:

  (一)、抗联精神进校园

  1.以抗联为主题,制作展板,加强抗联事迹与抗联精神研究,深入挖掘红色教育资源,用抗联精神感动人,感染人,教育人。

  2以此为依托充分开展主题党(团)日活动,把革命传统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英雄的鲜活事迹去净化师生的心灵。

  3.努力拓宽宣传渠道,发动各班级团支部制作抗联英谱。

  (二)、参观红色教育基地

  1、在各个有纪念意义的历史时期组织10、11级班长、支书、团课积极分子、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党员参观本学院红色教育基地。

  具体安排

  ①、早八点半在理科楼门口集合,组织参加人员有秩序入场,②、由专门的讲解员讲解介绍红色教育基地的建立初期的目的,以及目前的发展情况。

  ③、组织与会人员游历红色长廊、由讲解员依据每幅图片的介绍相关红色历史。

  ④、参观结束后观看一场青春励志类电影。

  ⑤、整体结束后每人写一篇学习心得,并根据每个人的认真程度作为考察。

  (三)红色知识竞答赛

  此次大赛由参观红色基地人员参加,试题从红色长廊图片展中相关介绍出,比赛分为初赛、复赛两个阶段,以班级为单位,每班三人参加,初赛结束后有四组进入复赛。

  第一环节:“争分夺面”先是必答题(时间为一分钟)

  比赛类型,限时必答题,题目为选择题。

  比赛规则

  每支队伍在一分钟时间一次轮流回答

  答对一题得2分

  答错不扣分

  本环节共20道题供选择,每组选两个作答,本环节结束后,分数累加,进入下一环节。

  第二环节:“我爱记歌词”红色歌曲接唱

  比赛题型:猜歌名、歌曲接唱

  比赛规则:每一支队伍回答一道题目,此环节不答或者答错均不扣分,选手在红色歌曲播放前奏时猜出歌曲名称加三分

  只要能准确无误唱出歌词者再加五分

  本环节每队派一人答题,本环节结束后。分数累加进入下一环节。

  第三环节:“眼疾手快”抢答题

  比赛题型:限量抢答题,题目为选择题,填空题

  比赛规则:本环节共有题目10道

  每道2分,主持人读完题并说开始后,参赛队员可进行抢答,答题时间不得超过45秒,答错者或者超

  时者则扣除相应的分数,剩下的队伍继续抢答,本环节每队派一人做答

  其他队员不得作相应的提示,本环节结束后,分数累加,进入下一环节。

  第四环节:猜词评论题

  比赛类型:根据关键词猜出具体政治事件,并对此事件进行评论,比赛规则:每队抽出一组关键词,并猜出该组关键词所代表的事件,然后对该事件进行评论,评论的分数由评委决定,给分为5分到10分之间,(各评委根据以下标准进行打分:基本观点是否合理,积极向上;表达的逻辑是否清晰;口头表达流畅程度;按时完成程度)本环节结束,分数进行结算,即为总分。

  第五环节:分数整理和颁奖仪式

  团体奖:本次竞赛决出一、二、三等奖各一组

  个人奖:评出知识竞赛个人风采奖一名

  (四)开通红色教育基地新浪(腾讯)微博

  1、与各院各团支部微博互动,并在广学力宣传,提高知名度

  2、号召同学积极编写对红色历史的感悟,或励志进取、健康向上、文明礼仪、品德修养、公益环保等方面的“红色留言”,字数不得超过140个字。评出优秀留言20条,将20条优秀原创作品发表在我校网络平台上。

  3、安排人员每天更新微博,发布党和国家的重大事件以及理论方针和政策,使同学们更好的了解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同时,也发布

  一些与就业相关的信息,让学院学生不至于与社会脱轨。并在特殊节假日和纪念日做专题宣传,介绍相关的事件以及来由与发展。

  (五)举办第一届“生命之光”红色课件大赛(做为学院特色.实践团的特色)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它的前身师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在日本侵略者的大后方,他们14年的艰苦斗争牵制了数十万日伪正规军,有力的支援了全国的战争。他们可歌可泣、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是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宁死不屈精神的集中体现。

  以此为题材,制作PPT,谱写抗联精神的时代涵。

  (六)、出版“生命之光”红色教育基地文章集锦

  文章集锦可分三个板块

  1、全面收集红色教育基地建立到发展过程的相关报道稿、照片等

  2、向全院征集红色文章、由新闻中心协助审查,排版,存档

  征文方式:

  可以结合“读红色经典”、“游红色基地”、活动形式:

  “唱红色革命歌曲”谈自己的体会;

  可谈家庭、家乡、祖国的变化

  歌颂党的领导;努力学习,报答党的恩情;谈理想,为党和国家

  做贡献,为学院发展作贡献等题材。

  由各辅导员派发比赛通知至各班团支书,各班团支书负责宣传征文活动,收集参赛稿件,并按时交至新闻中心。

  作品要求

  ①.稿件要求联系实际、突出重点、紧扣主题、观点鲜明、容

  充实、语言精练

  ②.自定文题,题材不限,字数不限,可以采用散文、随笔、议论文、记叙文等多种文体。

  ③.字数在800字-2000字以,{诗歌限30行以}3、摘录微博等网络平台中的有关红色历史的精彩原创片段

  (七)拜访老军人、老党员

  1、联系周边社区办公室,获得老军人老党员相关信息并与之取得联系

  (或者是本学院的老党员教师、教授等)

  2、与老人面对面交流,谈心,并送上我们的小礼物,实现新旧思想的一种有机结合。收集红色故事,听他们讲有关红军历史、英雄人物、以及各身经历等故事,然后做成简易纪录片展播。

  3、针对每个老人的兴趣爱好,与他们一起分享快乐,同时请教我校教授关于老年人的保健知识,向老人进行讲解

  4、活动收尾:慰问老人之后可记下心得体会,做好活动记录(文字叙述、照片、录像录音等)

  附加:学生会新闻中心进行跟踪报道,联系校报制作一期红色报刊,分发给广大学生,进一步扩大影响。

  5、注意事项:

  [a]、与老人交流时尽量不要触及其敏感处,尽量谈一些开心的事。

  [b]、由于老人的年龄等问题,在帮助老人时要小心。

  [c]、对老人要亲切,不可烦躁,尽量满足其合理的请求。

  八、经费预算

  物品

  矿泉水

  鲜花

  打印材料

  合计

  数量

  一箱

  三束

  10金额

  36元

  60元

  10元

  106元

篇二: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实施方案

  

  济宁市高级职业学校

  关于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实施方案

  根据中央、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意见》精

  神,坚持把革命根据地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我校特制定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施方案。

  一、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性

  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我校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一项重要任务。将我校周边革命老区、革命圣地逐步创建成我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对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维护我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团结和鼓舞全校师

  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指导思想

  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紧紧围绕我校党委工作大局,结合学校实际和革命老区、革命圣地管理单位的工作特点,不断创新服务手段,丰富服务内容,创新发展,加强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促

  进全校师生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

  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重点以学习党史、参观实物场景、开展丰富的活动为主要形式。近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以市内为主,重点创建鲁西南战役纪念馆、微山湖革命根据地为

  我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来,扩展至市外、省外,逐步建立适合我校开展各类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红色基地群。

  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标准、基本职责

  1、基地标准:

  (1)要有适合师生参观和开展一定规模教育活动的陈列室;

  (2)要有社会教育联系制度,能积极与相关管理单位建立教

  育共建关系,并坚持开展活动;

  (3)要有开展教育活动的计划,能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并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2、基本职责:

  (1)认真开展教育活动。配合校党委和校团委的中心工作,结合重要节日、纪念日,结合特定的教育主题,弘扬主旋律,根据基地的特点,精心组织参观、主题征文、专题历史讲座、知识

  竞赛等各种教育活动,吸引广大师生广泛参与。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将基地活动项目列入学校

  德育教育计划,使基地成为师生直接触摸历史的课堂。

  (3)充分开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历史资源。把红色基地的历史事件、英烈事迹、建设成就,编入党课、团课,成为学校的德育教育的乡土教材,贯穿到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中

  去。

  五、组织领导

  我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创建和管理工作由党委办公室、团委、宣传教育处负责落实。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篇三: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实施方案

  

  .“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创建工作

  实施方案

  省中学

  为推进我校课程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根据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启动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通知》

  精神,结合我校教育改革的实际,决定开展“省中学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创建工作,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今后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重

  点任务是提升涵与质量。

  课程基地建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延续和深化,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是学校课程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

  课程基地建设是构建特色的课程改革,是打造特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省中学以“本真教育”为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兴趣培养、激活在潜能、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发展的需求、奠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根基。红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整合教育资源、拓展学生视野、激发

  学生潜能、优化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能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学生提供了更

  为他们的多的个性化的发展选择,有利于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特长发展奠定坚实的人生基础。

  红色教育是中学人文科学的重要容,它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热情,形成良好的的思想品质以及增强社会责任感均具有深远的影响。

  红色教育也是综合社会实践课程的良好载体,我校长期以来不断拓展教育资源,积极引导开展红色教育,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目前已形成了领导重视红色教育,教学渗透红色教育,管理体现红色教育,研究性学习中突出红色教育的“立体型红色教育”模式,红色文化已成为我校文化建设的主流和标识。

  我校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牢固确立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念,以“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为载体,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特征,以改进课程

  容实施方式为重点,以增强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为主线,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深入开展红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让有趣学习和活动教育促进学生快乐成长,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效能,不断提高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

  Word资料

  .二、建设目标

  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立足于服务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努力

  探索教育教学课程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1、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建设课程基地,加强学生对红色教育课程的体验和感知,在实践应用中巩固

  知识、增强技能,在实际动手中发现探究、创新能力,逐步养成学生勤于动手、敢于

  创新、善于创造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心情愉悦、健康成长,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

  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

  2、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通过红色教育,使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创新能力提供发展平台。

  3、形成特色鲜明的办学品牌

  通过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出一条普通高中教学发展新途径,并通过

  不断的辐射、更新、完善,逐步形成一批品牌课程,最终使学生与教师共同提高、和

  谐发展,着力培养学科特色,努力打造品牌学科,从而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整体发展,提升办学品位。

  三、宣传发动和组织领导

  1.宣传发动

  我校自2012年初准备申报省课程基地工作,广泛发动全校教师进行讨论,梳

  理我校的办学特色,经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领导班子研究,确定申报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并以教职工会议、国旗下讲话、专题报告、宣讲团等形式进行宣传发动,让全校师生

  认识到红色课程基地建设是我校新一轮课程改革重要举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红色教育课程

  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规划协调和检查评比等工作。

  名誉组长:井宏岭(泗洪县财政局局长)、涛涛(泗洪县教育局局长)

  组

  长:王为军(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副组长:晓娟

  毛大江

  吴登龙

  孟凡威

  徐小明

  晓云

  成

  员:王志凯

  蔡兆银

  许璟

  祁昕

  经山

  滢滢

  Word资料

  .胡文

  颖

  胡传海

  高新洲

  子兵

  办公室主任:王志凯(兼)

  副

  主

  任:经山

  3、组建专家指导委员会

  晓娟(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

  春龙(大学教授,博士)

  王永平(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经山(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中学高级教师)

  四、项目基础与优势

  (一)新颖的红色教育理念

  红色教育的精髓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是中华民

  族的光荣传统,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

  但是,在目前学校

  的教育体系中,我们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往往是空洞的说教,大多缺乏具体的载

  体。爱国主义教育的缺失给我们学生的价值观、责任感、使命感教育带来了诸多的不

  良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校园开始横行,因此,重塑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价值

  观、人生观,树立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在学校德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已经成了当前学校德育教育的当务之急。

  我们认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针对当前青少年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具有振聋发聩的警醒作用,如何加强、改进、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已经成为新时期学校教育体系下德育教育需要探索和突破的核心容。

  发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培养青少年健康向上的公民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和践行能力是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的具体要求。我校以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旋律的红色教育基地创建为突破口,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模式,根据青少年成长的客观规律,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继承发扬革命传统的行为得到化。

  红色教育当然要以人为本,着眼点和落脚点在于引导、教育和服务人,将以人为本的思想始终贯穿于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全过程。为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

  求,我们将坚持“涵养精神、浸润生命、服务成长”的特色创建理念,按照“挖掘红

  Word资料

  .色教育资源、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形成红色教育特色、打造红色特色学校品牌”的创

  意,全力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拓展我校教育工作的发展空间,推进特色建设,创建红色经典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化学校管理,丰

  富学校涵,提升学校品位,努力形成“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的发展局面,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厚重的红色资源优势

  省中学始建于1941年,原名“皖边区公立中学”,是少奇、毅、雪枫、瑞龙等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创办的历史名校,地处洪泽湖畔、淮河之滨的革命老

  19个抗日根据地

  烣、爱萍、震、区泗洪,泗洪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抗日战争期被称为“”,是全国

  之一,是皖边区行署、新四军四师师部所在地。少奇、毅、雪枫、邓子

  瑞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圩的大王庄、祖庄、朱湖的臧桥、新行圩、双沟的全德糟坊、淮河岸边的大柳巷、界集的山子头、庙乡的朱家岗都曾留下他们的足迹。境的泗洪烈士陵园、半城雪枫墓园、朱家岗烈士陵园、泗洪革命烈士纪念馆、抗日阵亡将士纪念馆、双沟毅纪念馆和雪枫墓园的国防教育馆是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而这些园馆,都以详实的史料和珍贵的实物形式记述着战争年代发生在老区泗洪这块热土上的红色革命史。

  遍及全国的新四军四师老战士、新四军二代、原中学老校友都是我校进行红色教育的宝贵资源。

  因此,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传承使我们中学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

  (三)优越的环境基础

  学校继承红色历史文脉,从文化积淀及地域特征入手,结合新时期青少年学生思想特点,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从基础建设方面为特色建设营造环境。

  我

  们把“攻坚克难,敢于争胜”的铁军精神作为学校精神,把源于抗战时期的“团结、紧、严肃、活泼”的校风,“爱生如己,教生如子”的教风,“即知即行,学以致用”

  的学风进一步发扬光大,加强对广大师生革命传统教育。

  2004年延东同志接见我校

  领导时,对中学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反复嘱咐

  “要将新四军和中学的革命传统发扬光

  大”。为了深入开展红色教育,我们校建有

  “校史馆”、“新四军将领和校友书画墙”、“瑞龙图书馆”、“子恢科技馆”、“拂晓楼”等教育教学设施以及

  “东进路”、“拂晓路”

  等标志路牌。我校还特聘延淮女士为我校名誉校长,努力把革命先辈的高尚人格和光

  辉业绩传承下去。

  (四)过硬的师资队伍

  Word资料

  .学校有348名专职教师,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人民教育家培育对象1人、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1人,“333”工程培养对象2人,省特级教师、市名师、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近百人,高级教师约140人,有16人出国进修,20人具有教育硕士学历。其中晓娟同志是省人民教育家培育对象、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经山同志是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全国科研优秀教师、省“333”

  工程培养对象、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胡传海、子兵两同志是中学历史高级教师、县

  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理事、抗日根据地研究专家。王东光、高新洲、同宇等多名老师是

  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员。

  我校还拥有一支以新四军老战士及其二代、中学老校友和学生家长为主的涉及多所高等院校和省、市科研院所的红色教育支撑队伍,许多研究党史、军史的老同志每年都在我校开展红色教育讲座,部分新四军老战士也亲临学校进行革命传统宣传,为红色的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优质的师资保障。

  (五)

  扎实的社会实践

  从2002年至今,学校先后组织开展了

  六届

  “铁流千里”考察活动,先后有近千名师生徒步三万多华里,途经10多个省份,先后到达、井冈山、韶山等革命圣地。

  组织了八届

  “徒步千里洪泽湖”寒假考察活动,开展了十一期“天岗湖畔访英雄”的实践活动。组织近千人的“追寻红色足迹远征队”,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主题教育活动,为纪念江上青烈士诞辰100周年,2011年3月26日从江上青烈士长眠处徒步抵达省泗县江上青烈士殉难处,徒步行走70华里;为纪念33天反扫荡胜利70周年,2012年4月1日,第二届“追寻红色足迹远征队”一千余人从中学徒步抵达半城雪

  枫墓园,徒步行走

  54华里,感受了先烈精神,磨练了坚强意志。

  (六)丰富的校园活动

  校各年级分别设立了“雪枫班”、“瑞龙班”,成立了“毅杯”优秀班主任奖励基金会、“云逸杯”优秀家长奖励基金会、邓子恢科研奖励基金会、雪枫奖学基金会、瑞

  龙助学基金会,组建了“铁流千里”事迹报告团、“文明礼仪宣讲团”

  、“瑞龙思想研习会”、“雪枫将军故事兴趣小组”、“拂晓艺术剧团、”“雨凝文学社”、“星火爱心社”、“京剧兴趣小组”、“版画兴趣小组”等学生社团,围绕

  “红色”主题,都相继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班级红色教育主题班会、红色教育主题故事会;政教处主办的红色教育大讲坛、红色教育班主任论坛;校团委举办的团干红色教育专题培训、“颂英雄”歌咏比赛、周末红色经典影片展,拂晓艺术剧团专题汇报演出《向》等活动,在校外引起了广泛的影响。

  Word资料

  .(七)实在的教育科研

  从“十五”规划开始,我校就承担了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在探索淮河的系列行动中引导中学生发展》、《学校生命文化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双向互动研究》的研究工作。“十二五”期间,我校教育科研续写辉煌,《植根淮河的革命传统教育研究》、《淮河流域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利用传统文化促进校园管理文化建设的研究》等被立项为省重点科研课题。

  (八)多样的课程的开发

  通过课题研究,催生了红色校本课程的开发,目前,我校开发的红色课程有《雪

  枫的故事》、《烽火中的中学》、《盛世说湖匪》、《新四军发展斗争史》《鸾翔湖

  畔——纪念敬爱的周总理诞辰

  110周年》、《温暖洪泽湖》等

  22本红色校本教材,其中《雪枫的故事》被评为省中学优秀校本课程案例,《温暖洪泽湖》获省第二届教

  育科学优秀成果奖。

  (九)丰硕的教育成果

  十年的红色教育取得了累累硕果,历年高考中,先后有近百名“铁流”、“湖考”队员被复旦、南大等名牌高校录取。每年

  “铁流千里”考察途中都会有多家新闻媒体争相报道。“铁流千里”被评为省“七彩的夏日”优秀活动项目和省级示夏令营。

  学校先后获得新课程实验省级样本学校、省文明单位标兵、全国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学校文化建设金奖、中国青少年素质发展示基地等荣誉称号。

  (十)广泛的辐射影响

  泗洪县实验小学、泗洪县第三中学、常熟市第一中学、市北郊中学等多家县外学校多次组团到我校学习观摩。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德育》、《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卫视、教育电视台、《人民网》等全国数百家媒体先后多次进行了报

  道。原二炮政委小枫上将、省政协主席连珍同志地高度评价,省教育厅健厅长等领导同志多次亲切接见过我校师生并合影留念,新四军老战士剑锋将军专程来我校看望铁流队员,夸赞队员们是好样的,都是英雄。我校名誉校长延淮女士多次来信进行鼓励和表扬。副市长深、市委秘书长田洪、市教育局长公平,县委书记徐德、县长徐勤忠、副县长易冰,县教育局长涛涛等领导多次到我校观摩指导特色建设。

  五、课程基地建设容

  (一)创设主题突出的红色教育环境

  在学科情境营造上,我们将加大宣传,更新理念,对红色教育进行进一步阐释,Word资料

  .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红色教育引领基础,积极打造红色教育的软环境。

  我们将以学生体验为核心,完善红色教育活动室、红色广场、新四军战史资料室功能,新建红色教育展馆、红色教育体验馆等展馆,进一步优化红色教育情境。

  在专业特色上,我们将设立红色教育办公室,指导全校红色教育特色课程的实施,联系全县优势力量,组建红色教育团队。

  在校园增添红色雕塑和景点,在科技楼大厅增设可互动的红色教育电子阅读平台;

  在校园管理上形成具有我校风格的红色教育机制;增加红色特色的学生社团;

  建设具有我校特色的红色教育;

  组建红色教育专用机房;将目前的主干道全部改造为具有红色纪念意义的教育长廊。

  在课程实施载体上,我们将突出历史、政治学科教学为重点,积极渗透红色教育;我们将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将红色教育进一步制度化、规化、科学化;我们将以

  区域资源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学生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为红色教育提供广阔的平台;我们将在学科渗透基础上积极开发红色教育二期校本课程,形成独具特色的红色教育校本课程基地。

  (二)构建个性鲜明的红色教育模型

  (1)筹建抗日根据地资料馆

  目标设计:组织学生搜集抗日根据地史料,让学生学会野外考查和实地采访能力,丰富馆藏,了解家乡的红色历史,为红色教育提供第一手教学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体验实践与感悟的机会,在促进学生自主思考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

  任务设计:资料馆的规划、红色史料的制作、布展及红色史料采访室创建。

  (2)

  建立新四军战史展厅

  目标设计:通过参观展品,阅读展板,以直观的模型和可操作的展品,让学生了

  解新四军的形式、发展、壮大过程,探索其它革命史料利用的可行性,将抽象的问题

  形象化和具体化,转变学习方式,激发探索动力。

  任务设计:购置和开发新四军展品,组织布展。展品主要有新四军使用过的武器、弹药、文件、生活用品等展品。

  (3)

  建设红色教育广场

  目标设计:以模型形式建立室外红色广场,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中国共

  产党的发展情况,营造良好的红色教育环境。

  任务设计:开发历史课模型,科学布展,构建师生互动的红色教育模型。

  (4)

  开展红色教育微型课题研究

  Word资料

  .目标设计:构建学生红色教育非物态模型,通过学生对地域红色环境及各类展馆

  展品的体验、验证,增强学生对红色历史事件的探究和认知能力。

  任务设计:组建探究性学习合作小组,观察展品,搜集资料,撰写红色教育小论

  文,研究微型课题。

  (三)建设促进学生红色自主学习的互动平台

  (1)建设“红色教育体验园”,构建观察互动平台

  在红色教育的课程基地建设中,我校将目前的雪枫广场改造为红色体验园。

  红色

  体验园实施历史学科中的红色教育有关室外活动。将润秀园花房改造成红色教育温

  室,增加抗日根据地历史物品,丰富红色教育资源,拓展学生视野,体验历史之美,感受红色遗迹保护的重要性,并形成对外开放的红色教育场所。

  (2)

  建设“中学红色教育网”,构建网络互动平台

  红色教育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介绍红色历史和红色知识,开发互动软件,对学生的红色学习容进行自主测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红色教育的游戏软件,探索虚拟红色教育的新思路。

  (3)

  建设“红色体验馆”,构建体验互动平台

  “红色体验馆”集参观、教育、学习为一体。

  馆展示中国各阶段的红色历史。突出互动色彩,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爱国爱党意识。

  让红色体验馆成为学生的向往之地,快乐之所,实现我校红色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红色体验馆还将面向其它中小学及社会开放,发挥优质资源的示作用,实现资源共享。由于此项目工程量大,投入多,我们将此项目作为红色教育课程基地的后续项目,并择时启动。

  (四)开发红色教育的课程资源

  丰富的课程资源,是红色教育的补充与拓展。

  在实施好学科中的红色教育课程基础上,结合区域特点和我校优势,按照地域性、实践性、自主性、合理性、发展性的开发原则,继续开发红色校本课程。

  继续完善已实施的红色校本课程,如《烽火中的中学》、《盛世说湖匪——洪泽湖匪事调查与研究》、《文化温润生命》等,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丰富而具有特色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努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多样化的学习条件;

  开发校本课程《泗洪红色记忆》,通过区域历史变迁,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红色历史;开发校本课程《抗日根据地建设史》,引导学生在考察、探究、研究微型课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抗日根据地红色嬗变的历程;开发校本课程《向雪枫将军学礼仪》,进一步引导

  Word资料

  .学生关注新四军英雄人物,关注自身发展,提高文明礼仪素质;开发校本课程《跟着瑞龙同志学理财》,以史为鉴,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上的红色经验;开发校本课程《我

  和毅元帅的幸福时光》,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区域红色教育的发展;

  开发校本课程《听新四军老战士讲红色故事》,进一步引导学生关爱老人、研究新四军历史,珍爱今天的幸福生活;开发校本课程《校外的红色教育》,外为中用,通过介绍校外红色的教育的先进经验,引导广大师生重视红色教育、呵护生命;开发校本课程《徒步千里洪

  泽湖》,收集学生考察家乡红色历史、研究家乡变迁的探究性成果,引导学生关注我

  们生活环境的历史变迁;开发校本课程《红色团队》,引导广大师生进一步弘扬团队核心价值观,形成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红色团队,引导我校红色教育向更广阔的领域渗透与发展。

  在加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加强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综合实践教研组会同其它学科积极组织红色遗址保护类研究性学习,与其它教研组及科技馆、红色教育基地联合开展红色史料调查,充分发挥实验室、科技馆、红色教育基地等红色教育场馆的潜能,以实现红色课程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五)构建红色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

  (1)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打造红色教育师资团队

  省中学红色教育基地的师资主要依托我校省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省教育

  家培养对象晓娟的名师工作室,组成以我校多学科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红色教育教师专

  业发展共同体,提升我校红色教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培养一批红色教育的名教师,打

  造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红色教育专业发展团队,并支撑我校红色教育的发展。

  (2)以师资培训为重点,打造红色教育科研团队

  按照“红色课程组织建设在基地,教研活动开展在基地,教育科研研究实验在基地”的总体思路,将以“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接受校外知名学者的指导及红色教育培训,积极为红色教育的教师提供外出深造的机会,借鉴各地红色教育的宝贵经验,化为本校红色教育发展的动力。积极开展红色教育课题研究,申报省级、国家级

  红色教育课题,鼓励教师发表论文,鼓励学生撰写红色小论文,编辑《淮中红色教育》校刊。

  (3)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提升区域红色教育水平

  收集、整理学校红色教育过程性资料以及成果资料,制作和完善省中学红色教育资源库,建立省中学红色教育,形成红色教育互动机制。在此基础上,积极构建红色

  Word资料

  .教育交流平台,承办红色教育省市研讨会,在更高层面上加强红色教育的横向交流,促进区域红色教育水平的共同提升。

  (六)形成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路径

  红色教育课程基地的建设,其宗旨是改变学生红色课程的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形成走出教室学知识,在行动中长见识,于探究中求创新的新型开放的课程学习模式,使行动性学成为一种习惯,并对其它学科产生影响,构成校本人才培养模式。

  (1)

  建设红色教育实验室工程

  在高中历史、政治教材中有很多红色教育实验,充分完成教材中的实验,是学科基地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

  思路:打破传统实验室分布格局,突出红色课程实验教学,创建红色教育专业实验室。

  目标:完成学科教材所列案例,打好红色探究的基础。

  建设任务:购置实验仪器,增加必要的电教设备。

  (2)

  完善校史列馆工程

  思路:拓展政治、历史等学科中红色教育容,为个性化红色教育提供条件,为红

  色教育提供平台。

  目标:提升高中红色教育验的水平,了解红色教育布馆的原理及方法,实现红色

  实验由定性到定量的转变,以数据的获得过程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建设任务:组建校史列馆,广泛开展校史资料征集活动。

  (3)

  建设红色教育知识长廊工程

  思路:构建高起点红色教育探究平台。

  目标:在高起点上开展红色历史研究,为有兴趣对红色历史进行研究的学生提供

  必要的实验条件,并辐射其它学科。

  建设任务:红色教育知识长廊将以整个校园教学区的廊柱为背景布置各个展区,从而形成校园红色文化。

  红色教育知识长廊的主题容规划与布局思想定位是:

  突出表

  现基于校情的淮河地域文化特色,传达“弘扬铁军精神,打造红色校园”的主题。

  目标:通过成立基金会,拓展红色教育途径,加深对新四军革命前辈的了解,并

  (4)

  成立传承红色精神的基金会

  思路: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人,要积极为广大师生服务

  Word资料

  .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红色教育事业中来。

  建设任务:积极筹集资金,成立“少奇杯”优秀教学能手奖励基金会、“毅杯”

  优秀班主任奖励基金会、“云逸杯”优秀学生家长奖励基金会、邓子恢科研奖励基金

  会、雪枫奖学基金会、瑞龙助学基金会六个基金会。

  (5)

  扩大中学红色教育基地工程

  思路:将圩的大王庄、祖庄、朱湖的臧桥、新行圩、双沟的毅纪念馆、全德糟坊、淮河岸边的大柳巷、界集的山子头等增设为红色教育基地。

  目标:组织学生定期到泗洪烈士陵园、雪枫墓园、朱家岗烈士陵园双沟的毅纪念馆、全德糟坊、淮河岸边的大柳巷、界集的山子头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历史知识的学习和红色调查,了解红色革命遗址保护的重要性,感知红色教育的恢复工程。

  建设任务:红色教育基地的申请,建设必要的教室和活动室。

  (6)构建校本化的红色教育课程实施模型

  我校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将在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在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注重国家课程中的红色教育,加强校本红色课程的开发,突出名师工作室的引领,强调以优美的校园营造红色教育的氛围,以多个展馆强化红色体验,以各类红色实验室及功能性基地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培养创新能力,以学生红色社团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改革红色教育课程教学的模式。

  红色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集中了学校及区域的优势资源,为红色教育提供更高更新的平台。

  我校红色教育课程建设也为其它学科课程改革提供了样本和参照系,促进其它学科课程建设与发展,大面积提高各科教学质量,并将对周边地区课程改革产生辐射影响。

  六、课程基地建设措施

  (一)组建“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领导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

  学校将成立

  “红色教育课程基地”

  建设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委员会,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保障课程基地建设工作顺利实施。

  在领导小组与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制定“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方案,并邀请有关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单位的专家就建设方案进行论证。

  充分发挥老校友及新四军二等人力资源优势,调动他们参与课程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为基地建设出谋划策,筹措资金,并聘请相关校友作为专家组成员,为基地使用制定有关课程实施方案,并指导教育活动的开展,推动课程基地的建设。

  (二)加快课程基地硬件建设

  Word资料

  .以革命历史文物列馆、红色教育长廊、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声像演示馆、红色精神素质训练基地的建设为重点,综合运用声、光、电、图、群雕等现代科技手段,立体

  展现革命先辈闪光的革命精神,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党的无比忠诚和对人民的无比热爱,突出红色教育容的呈现、演示、拓展、提升、,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在物化的环境中受到深刻的感染和教育。

  (三)完善红色教育校本课程体系

  学校通过“红色教育课程基地”的建设,结合实践,将不断完善系统的学校课程,探索构红色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结构合理、基础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综合课程,完善校本课程体系。

  同时,能进一步完善学校课程的结构和课程管理,建立“红色课程基地”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如红色教育课程基地活动制度、体

  验评价制度、考核与奖励制度等。

  (四)开展红色教育社会实践

  利用暑假组建“铁流千里考察队”,开展铁流千里徒步考察活动;利用寒假组建“洪泽湖考察队”,开展徒步千里洪泽湖活动;

  利用节假日,组建“天岗湖调查队”,开展天岗湖畔访英雄活动;每年清明节期间,组建“追寻红色足迹远征队”,祭奠革

  命先烈,发扬铁军精神。

  (五)强化教师培训工作

  通过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学历提高与进修提高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通过在“红色教育课程基地”中的教学实践,让教师在实践反思、同伴合作互助、专家

  指导引领下切实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使学校教育的涵与外延、目标与要求、形式和容、方法和途径发生深刻改变。教师通过组织学

  生在“红色教育课程基地”的实践活动,教育观念将由重干预、重塑造的教育模式转变为关注学生在潜能的充分开发;

  由注重标准化、统一化的教育理念转变为关注教育个性化和多样化;由“学科本位”转变为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

  (六)开展“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的课题研究

  探索课程基地的建设、手段运用、方法创新。通过课程基地中学生自主探究,进一步改变教育观念,推动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纵深发展。

  同时,在全校各学科中渗透红色教育理念,浓厚校园红色文化,着力提高全校师生的精神素养,提高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Word资料

  .(七)扩大“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的辐射和影响

  我校开展的“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从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到评价方式的转

  变,都将在区域围起到很好的示作用。同时,建设好我校的“红色教育课程基地”优

  质教育资源,辐射到全市乃至全省,共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七、课程基地建设规划

  为了确保“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工作科学、有序、良好地进行,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将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2012年9-12月)

  1.成立“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委员会。

  2.制定“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方案讨论稿,在全校进行论证,明确课程基

  地的主要方向和目标,制定计划,确定创建方式,。

  3.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宣传发动,形成创建省级课程基地的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规划论证(2013年1月-4月)

  1.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规划“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并就规划进行论证。

  2.修改完善“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方案与规划,邀请专家就建设方案进行

  论证。

  3.筹集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规划资金。

  第三阶段:组织实施(2013年5月-2015年6月)

  1.规划实施,“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基础建设。建设革命文物列馆、红色教育

  长廊、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声像演示馆、红色精神素质训练基地。

  2.开发编印红色教育校本教材。

  3.教师培训,与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进行教师培训,不断更新观念,创

  新思维,提高红色教育课程与综合实践课程指导能力。

  4.制定红色教育课程基地教学活动规划。

  第四阶段:总结推广(2015年7-12月)

  1.按照课程基地教学活动规划,开展红色教育教学教学与实践探究活动。

  2.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红色教育课程基地”的建设,形

  成相关管理制度,使学生进入“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实践活动常态化,成为省级课程

  基地和学校的办学新亮点。

  Word资料

  .3.宣传辐射,通过展示

  “红色教育课程基地”的建设成果,在全市乃至全省产

  生示作用,使我校“红色教育课程基地”成立全省德育学科教学的综合实践基地。

  八、课程基地建设的保障体系

  (一)构建课程基地建设和管理的支持体系

  1、专业支持。与大学、师大学等有关高校和科研机构达成相关协议,以高校和

  科研机构的专家来引领我校“红色教育课程基地”的建设。

  2、同行互助。通过开展校与校交流互助,使我校“红色教育课程基地”资源能

  与其他学校实现共享,共同促进“红色教育课程基地”的建设。

  3、制度保障。在“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与使用中不断总结提高,形成相关

  管理制度,使“红色教育课程基地”教育、教学功能常态化。

  4、政策导向。在各级政府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对“红色教育课程基

  地”建设与使用、管理工作突出的集体与个人,由学校设立专项基金进行奖励。

  5、体验成功。成果展示,学校定期将“红色教育课程基地”的教育教学成果进

  行展示,起到示、引领作用,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

  (二)建立红色教育课程基地的激励机制

  创建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对教师是巨大的挑战,需要广大教师付出相当的时间和精

  力,为此必须建立校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到课程发展中,并及时吸收红色

  教育课程发展的成果,不断提高红色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经费保障

  在市、县的财政、教育部门的支持下,每年将设立“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的专项经费,学校全力支持红色教育课程开发,对红色教育课程发展给予相应的资金支

  持,保证红色教育课程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投入,资助品牌红色校本教材的开发、出版

  和发行。

  Word资料

篇四: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实施方案

  

  .

  “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创建工作实

  施

  方

  案

  省中学

  为推进我校课程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根据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启动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教育改革的实际,决定开展“省中学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创建工作,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今后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重点任务是提升涵与质量。课程基地建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延续和深化,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是学校课程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课程基地建设是构建特色的课程改革,是打造特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省中学以“本真教育”为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兴趣培养、激活在潜能、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发展的需求、奠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根基。红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整合教育资源、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潜能、优化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能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个性化的发展选择,有利于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为他们的特长发展奠定坚实的人生基础。

  红色教育是中学人文科学的重要容,它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热情,形成良好的的思想品质以及增强社会责任感均具有深远的影响。红色教育也是综合社会实践课程的良好载体,我校长期以来不断拓展教育资源,积极引导开展红色教育,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目前已形成了领导重视红色教育,教学渗透红色教育,管理体现红色教育,研究性学习中突出红色教育的“立体型红色教育”

  模式,红色文化已成为我校文化建设的主流和标识。

  我校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牢固确立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念,以“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为载体,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特征,以改进课程容实施方式为重点,以增强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为主线,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深入开展红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让有趣学习和活动教育促进学生快乐成长,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效能,不断提高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

  Word资料

  .二、建设目标

  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立足于服务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课程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1、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建设课程基地,加强学生对红色教育课程的体验和感知,在实践应用中巩固知识、增强技能,在实际动手中发现探究、创新能力,逐步养成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心情愉悦、健康成长,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

  2、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通过红色教育,使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创新能力提供发展平台。

  3、形成特色鲜明的办学品牌

  通过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出一条普通高中教学发展新途径,并通过不断的辐射、更新、完善,逐步形成一批品牌课程,最终使学生与教师共同提高、和谐发展,着力培养学科特色,努力打造品牌学科,从而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整体发展,提升办学品位。

  三、宣传发动和组织领导

  1.宣传发动

  我校自2012年初准备申报省课程基地工作,广泛发动全校教师进行讨论,梳理我校的办学特色,经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领导班子研究,确定申报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并以教职工会议、国旗下讲话、专题报告、宣讲团等形式进行宣传发动,让全校师生认识到红色课程基地建设是我校新一轮课程改革重要举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规划协调和检查评比等工作。

  名誉组长:井宏岭(泗洪县财政局局长)、涛涛(泗洪县教育局局长)

  组

  长:王为军(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副组长:晓娟

  毛大江

  吴登龙

  孟凡威

  徐小明

  晓云

  成

  员:王志凯

  蔡兆银

  许璟

  祁昕

  经山

  滢滢

  Word资料

  .胡文

  颖

  胡传海

  高新洲

  子兵

  办公室主任:王志凯(兼)

  副

  主

  任:经山

  3、组建专家指导委员会

  晓娟(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

  春龙(大学教授,博士)

  王永平(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经山(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中学高级教师)

  四、项目基础与优势

  (一)新颖的红色教育理念

  红色教育的精髓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但是,在目前学校的教育体系中,我们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往往是空洞的说教,大多缺乏具体的载体。爱国主义教育的缺失给我们学生的价值观、责任感、使命感教育带来了诸多的不良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校园开始横行,因此,重塑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树立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在学校德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已经成了当前学校德育教育的当务之急。我们认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针对当前青少年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具有振聋发聩的警醒作用,如何加强、改进、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已经成为新时期学校教育体系下德育教育需要探索和突破的核心容。

  发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培养青少年健康向上的公民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和践行能力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具体要求。我校以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旋律的红色教育基地创建为突破口,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模式,根据青少年成长的客观规律,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继承发扬革命传统的行为得到化。

  红色教育当然要以人为本,着眼点和落脚点在于引导、教育和服务人,将以人为本的思想始终贯穿于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全过程。为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我们将坚持“涵养精神、浸润生命、服务成长”的特色创建理念,按照“挖掘红Word资料

  .色教育资源、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形成红色教育特色、打造红色特色学校品牌”的创意,全力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拓展我校教育工作的发展空间,推进特色建设,创建红色经典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涵,提升学校品位,努力形成“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的发展局面,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厚重的红色资源优势

  省中学始建于1941年,原名“皖边区公立中学”,是少奇、毅、雪枫、瑞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创办的历史名校,地处洪泽湖畔、淮河之滨的革命老区泗洪,泗洪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抗日战争期被称为“”,是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是皖边区行署、新四军四师师部所在地。少奇、毅、雪枫、邓子烣、爱萍、震、瑞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圩的大王庄、祖庄、朱湖的臧桥、新行圩、双沟的全德糟坊、淮河岸边的大柳巷、界集的山子头、庙乡的朱家岗都曾留下他们的足迹。境的泗洪烈士陵园、半城雪枫墓园、朱家岗烈士陵园、泗洪革命烈士纪念馆、抗日阵亡将士纪念馆、双沟毅纪念馆和雪枫墓园的国防教育馆是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这些园馆,都以详实的史料和珍贵的实物形式记述着战争年代发生在老区泗洪这块热土上的红色革命史。遍及全国的新四军四师老战士、新四军二代、原中学老校友都是我校进行红色教育的宝贵资源。因此,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传承使我们中学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

  (三)优越的环境基础

  学校继承红色历史文脉,从文化积淀及地域特征入手,结合新时期青少年学生思想特点,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从基础建设方面为特色建设营造环境。我们把“攻坚克难,敢于争胜”的铁军精神作为学校精神,把源于抗战时期的“团结、紧、严肃、活泼”的校风,“爱生如己,教生如子”的教风,“即知即行,学以致用”的学风进一步发扬光大,加强对广大师生革命传统教育。2004年延东同志接见我校领导时,对中学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反复嘱咐“要将新四军和中学的革命传统发扬光大”。为了深入开展红色教育,我们校建有“校史馆”、“新四军将领和校友书画墙”、“瑞龙图书馆”、“子恢科技馆”、“拂晓楼”等教育教学设施以及“东进路”、“拂晓路”等标志路牌。我校还特聘延淮女士为我校名誉校长,努力把革命先辈的高尚人格和光辉业绩传承下去。

  (四)过硬的师资队伍

  Word资料

  .学校有34名专职教师,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人民教育家培育对象1人、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1人,“333”工程培养对象2人,省特级教师、市名师、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近百人,高级教师约140人,有16人出国进修,20人具有教育硕士学历。其中晓娟同志是省人民教育家培育对象、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经山同志是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全国科研优秀教师、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胡传海、子兵两同志是中学历史高级教师、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理事、抗日根据地研究专家。王东光、高新洲、同宇等多名老师是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员。我校还拥有一支以新四军老战士及其二代、中学老校友和学生家长为主的涉及多所高等院校和省、市科研院所的红色教育支撑队伍,许多研究党史、军史的老同志每年都在我校开展红色教育讲座,部分新四军老战士也亲临学校进行革命传统宣传,为红色的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优质的师资保障。

  (五)

  扎实的社会实践

  从2002年至今,学校先后组织开展了六届“铁流千里”考察活动,先后有近千名师生徒步三万多华里,途经10多个省份,先后到达、井冈山、韶山等革命圣地。

  组织了八届“徒步千里洪泽湖”寒假考察活动,开展了十一期“天岗湖畔访英雄”的实践活动。组织近千人的“追寻红色足迹远征队”,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主题教育活动,为纪念江上青烈士诞辰100周年,2011年3月26日从江上青烈士长眠处徒步抵达省泗县江上青烈士殉难处,徒步行走70华里;为纪念33天反扫荡胜利70周年,2012年4月1日,第二届“追寻红色足迹远征队”一千余人从中学徒步抵达半城雪枫墓园,徒步行走54华里,感受了先烈精神,磨练了坚强意志。

  (六)丰富的校园活动

  校各年级分别设立了“雪枫班”、“瑞龙班”,成立了“毅杯”优秀班主任奖励基金会、“云逸杯”优秀家长奖励基金会、邓子恢科研奖励基金会、雪枫奖学基金会、瑞龙助学基金会,组建了“铁流千里”事迹报告团、“文明礼仪宣讲团”

  、“瑞龙思想研习会”、“雪枫将军故事兴趣小组”、“拂晓艺术剧团、”“雨凝文学社”、“星火爱心社”、“京剧兴趣小组”、“版画兴趣小组”等学生社团,围绕

  “红色”主题,都相继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班级红色教育主题班会、红色教育主题故事会;政教处主办的红色教育大讲坛、红色教育班主任论坛;校团委举办的团干红色教育专题培训、“颂英雄”歌咏比赛、周末红色经典影片展,拂晓艺术剧团专题汇报演出《向》等活动,在校外引起了广泛的影响。

  Word资料

  .(七)实在的教育科研

  从“十五”规划开始,我校就承担了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在探索淮河的系列行动中引导中学生发展》、《学校生命文化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双向互动研究》的研究工作。“十二五”期间,我校教育科研续写辉煌,《植根淮河的革命传统教育研究》、《淮河流域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利用传统文化促进校园管理文化建设的研究》等被立项为省重点科研课题。

  (八)多样的课程的开发

  通过课题研究,催生了红色校本课程的开发,目前,我校开发的红色课程有《雪枫的故事》、《烽火中的中学》、《盛世说湖匪》、《新四军发展斗争史》《鸾翔湖畔——纪念敬爱的周总理诞辰110周年》、《温暖洪泽湖》等22本红色校本教材,其中《雪枫的故事》被评为省中学优秀校本课程案例,《温暖洪泽湖》获省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

  (九)丰硕的教育成果

  十年的红色教育取得了累累硕果,历年高考中,先后有近百名“铁流”、“湖考”队员被复旦、南大等名牌高校录取。每年

  “铁流千里”考察途中都会有多家新闻媒体争相报道。“铁流千里”被评为省“七彩的夏日”优秀活动项目和省级示夏令营。学校先后获得新课程实验省级样本学校、省文明单位标兵、全国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学校文化建设金奖、中国青少年素质发展示基地等荣誉称号。

  (十)广泛的辐射影响

  泗洪县实验小学、泗洪县第三中学、常熟市第一中学、市北郊中学等多家县外学校多次组团到我校学习观摩。《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德育》、《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卫视、教育电视台、《人民网》等全国数百家媒体先后多次进行了报道。原二炮政委小枫上将、省政协主席连珍同志地高度评价,省教育厅健厅长等领导同志多次亲切接见过我校师生并合影留念,新四军老战士剑锋将军专程来我校看望铁流队员,夸赞队员们是好样的,都是英雄。我校名誉校长延淮女士多次来信进行鼓励和表扬。副市长深、市委秘书长田洪、市教育局长公平,县委书记徐德、县长徐勤忠、副县长易冰,县教育局长涛涛等领导多次到我校观摩指导特色建设。

  五、课程基地建设容

  (一)创设主题突出的红色教育环境

  在学科情境营造上,我们将加大宣传,更新理念,对红色教育进行进一步阐释,Word资料

  .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红色教育引领基础,积极打造红色教育的软环境。我们将以学生体验为核心,完善红色教育活动室、红色广场、新四军战史资料室功能,新建红色教育展馆、红色教育体验馆等展馆,进一步优化红色教育情境。

  在专业特色上,我们将设立红色教育办公室,指导全校红色教育特色课程的实施,联系全县优势力量,组建红色教育团队。在校园增添红色雕塑和景点,在科技楼大厅增设可互动的红色教育电子阅读平台;在校园管理上形成具有我校风格的红色教育机制;增加红色特色的学生社团;建设具有我校特色的红色教育;组建红色教育专用机房;将目前的主干道全部改造为具有红色纪念意义的教育长廊。

  在课程实施载体上,我们将突出历史、政治学科教学为重点,积极渗透红色教育;我们将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将红色教育进一步制度化、规化、科学化;我们将以区域资源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学生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为红色教育提供广阔的平台;我们将在学科渗透基础上积极开发红色教育二期校本课程,形成独具特色的红色教育校本课程基地。

  (二)构建个性鲜明的红色教育模型

  (1)筹建抗日根据地资料馆

  目标设计:组织学生搜集抗日根据地史料,让学生学会野外考查和实地采访能力,丰富馆藏,了解家乡的红色历史,为红色教育提供第一手教学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体验实践与感悟的机会,在促进学生自主思考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

  任务设计:资料馆的规划、红色史料的制作、布展及红色史料采访室创建。

  (2)建立新四军战史展厅

  目标设计:通过参观展品,阅读展板,以直观的模型和可操作的展品,让学生了解新四军的形式、发展、壮大过程,探索其它革命史料利用的可行性,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和具体化,转变学习方式,激发探索动力。

  任务设计:购置和开发新四军展品,组织布展。展品主要有新四军使用过的武器、弹药、文件、生活用品等展品。

  (3)建设红色教育广场

  目标设计:以模型形式建立室外红色广场,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情况,营造良好的红色教育环境。

  任务设计:开发历史课模型,科学布展,构建师生互动的红色教育模型。

  (4)开展红色教育微型课题研究

  Word资料

  .目标设计:构建学生红色教育非物态模型,通过学生对地域红色环境及各类展馆展品的体验、验证,增强学生对红色历史事件的探究和认知能力。

  任务设计:组建探究性学习合作小组,观察展品,搜集资料,撰写红色教育小论文,研究微型课题。

  (三)建设促进学生红色自主学习的互动平台

  (1)建设“红色教育体验园”,构建观察互动平台

  在红色教育的课程基地建设中,我校将目前的雪枫广场改造为红色体验园。红色体验园实施历史学科中的红色教育有关室外活动。将润秀园花房改造成红色教育温室,增加抗日根据地历史物品,丰富红色教育资源,拓展学生视野,体验历史之美,感受红色遗迹保护的重要性,并形成对外开放的红色教育场所。

  (2)建设“中学红色教育网”,构建网络互动平台

  红色教育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介绍红色历史和红色知识,开发互动软件,对学生的红色学习容进行自主测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红色教育的游戏软件,探索虚拟红色教育的新思路。

  (3)建设“红色体验馆”,构建体验互动平台

  “红色体验馆”集参观、教育、学习为一体。

  馆展示中国各阶段的红色历史。突出互动色彩,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爱国爱党意识。让红色体验馆成为学生的向往之地,快乐之所,实现我校红色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红色体验馆还将面向其它中小学及社会开放,发挥优质资源的示作用,实现资源共享。由于此项目工程量大,投入多,我们将此项目作为红色教育课程基地的后续项目,并择时启动。

  (四)开发红色教育的课程资源

  丰富的课程资源,是红色教育的补充与拓展。在实施好学科中的红色教育课程基础上,结合区域特点和我校优势,按照地域性、实践性、自主性、合理性、发展性的开发原则,继续开发红色校本课程。

  继续完善已实施的红色校本课程,如《烽火中的中学》、《盛世说湖匪——洪泽湖匪事调查与研究》、《文化温润生命》等,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丰富而具有特色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努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多样化的学习条件;开发校本课程《泗洪红色记忆》,通过区域历史变迁,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红色历史;开发校本课程《抗日根据地建设史》,引导学生在考察、探究、研究微型课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抗日根据地红色嬗变的历程;开发校本课程《向雪枫将军学礼仪》,进一步引导Word资料

  .学生关注新四军英雄人物,关注自身发展,提高文明礼仪素质;开发校本课程《跟着瑞龙同志学理财》,以史为鉴,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上的红色经验;开发校本课程《我和毅元帅的幸福时光》,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区域红色教育的发展;开发校本课程《听新四军老战士讲红色故事》,进一步引导学生关爱老人、研究新四军历史,珍爱今天的幸福生活;开发校本课程《校外的红色教育》,外为中用,通过介绍校外红色的教育的先进经验,引导广大师生重视红色教育、呵护生命;开发校本课程《徒步千里洪泽湖》,收集学生考察家乡红色历史、研究家乡变迁的探究性成果,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生活环境的历史变迁;开发校本课程《红色团队》,引导广大师生进一步弘扬团队核心价值观,形成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红色团队,引导我校红色教育向更广阔的领域渗透与发展。

  在加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加强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综合实践教研组会同其它学科积极组织红色遗址保护类研究性学习,与其它教研组及科技馆、红色教育基地联合开展红色史料调查,充分发挥实验室、科技馆、红色教育基地等红色教育场馆的潜能,以实现红色课程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五)构建红色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

  (1)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打造红色教育师资团队

  省中学红色教育基地的师资主要依托我校省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省教育家培养对象晓娟的名师工作室,组成以我校多学科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红色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提升我校红色教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培养一批红色教育的名教师,打造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红色教育专业发展团队,并支撑我校红色教育的发展。

  (2)以师资培训为重点,打造红色教育科研团队

  按照“红色课程组织建设在基地,教研活动开展在基地,教育科研研究实验在基地”的总体思路,将以“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接受校外知名学者的指导及红色教育培训,积极为红色教育的教师提供外出深造的机会,借鉴各地红色教育的宝贵经验,化为本校红色教育发展的动力。积极开展红色教育课题研究,申报省级、国家级红色教育课题,鼓励教师发表论文,鼓励学生撰写红色小论文,编辑《淮中红色教育》校刊。

  (3)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提升区域红色教育水平

  收集、整理学校红色教育过程性资料以及成果资料,制作和完善省中学红色教育资源库,建立省中学红色教育,形成红色教育互动机制。在此基础上,积极构建红色Word资料

  .教育交流平台,承办红色教育省市研讨会,在更高层面上加强红色教育的横向交流,促进区域红色教育水平的共同提升。

  (六)形成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路径

  红色教育课程基地的建设,其宗旨是改变学生红色课程的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走出教室学知识,在行动中长见识,于探究中求创新的新型开放的课程学习模式,使行动性学成为一种习惯,并对其它学科产生影响,构成校本人才培养模式。

  (1)建设红色教育实验室工程

  在高中历史、政治教材中有很多红色教育实验,充分完成教材中的实验,是学科基地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

  思路:打破传统实验室分布格局,突出红色课程实验教学,创建红色教育专业实验室。

  目标:完成学科教材所列案例,打好红色探究的基础。

  建设任务:购置实验仪器,增加必要的电教设备。

  (2)完善校史列馆工程

  思路:拓展政治、历史等学科中红色教育容,为个性化红色教育提供条件,为红色教育提供平台。

  目标:提升高中红色教育验的水平,了解红色教育布馆的原理及方法,实现红色实验由定性到定量的转变,以数据的获得过程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建设任务:组建校史列馆,广泛开展校史资料征集活动。

  (3)建设红色教育知识长廊工程

  思路:构建高起点红色教育探究平台。

  目标:在高起点上开展红色历史研究,为有兴趣对红色历史进行研究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并辐射其它学科。

  建设任务:红色教育知识长廊将以整个校园教学区的廊柱为背景布置各个展区,从而形成校园红色文化。红色教育知识长廊的主题容规划与布局思想定位是:突出表现基于校情的淮河地域文化特色,传达“弘扬铁军精神,打造红色校园”的主题。

  (4)成立传承红色精神的基金会

  思路: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人,要积极为广大师生服务

  目标:通过成立基金会,拓展红色教育途径,加深对新四军革命前辈的了解,并Word资料

  .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红色教育事业中来。

  建设任务:积极筹集资金,成立“少奇杯”优秀教学能手奖励基金会、“毅杯”优秀班主任奖励基金会、“云逸杯”优秀学生家长奖励基金会、邓子恢科研奖励基金会、雪枫奖学基金会、瑞龙助学基金会六个基金会。

  (5)扩大中学红色教育基地工程

  思路:将圩的大王庄、祖庄、朱湖的臧桥、新行圩、双沟的毅纪念馆、全德糟坊、淮河岸边的大柳巷、界集的山子头等增设为红色教育基地。

  目标:组织学生定期到泗洪烈士陵园、雪枫墓园、朱家岗烈士陵园双沟的毅纪念馆、全德糟坊、淮河岸边的大柳巷、界集的山子头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历史知识的学习和红色调查,了解红色革命遗址保护的重要性,感知红色教育的恢复工程。

  建设任务:红色教育基地的申请,建设必要的教室和活动室。

  (6)构建校本化的红色教育课程实施模型

  我校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将在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在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注重国家课程中的红色教育,加强校本红色课程的开发,突出名师工作室的引领,强调以优美的校园营造红色教育的氛围,以多个展馆强化红色体验,以各类红色实验室及功能性基地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培养创新能力,以学生红色社团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改革红色教育课程教学的模式。红色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集中了学校及区域的优势资源,为红色教育提供更高更新的平台。我校红色教育课程建设也为其它学科课程改革提供了样本和参照系,促进其它学科课程建设与发展,大面积提高各科教学质量,并将对周边地区课程改革产生辐射影响。

  六、课程基地建设措施

  (一)组建“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领导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

  学校将成立“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委员会,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保障课程基地建设工作顺利实施。在领导小组与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制定“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方案,并邀请有关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单位的专家就建设方案进行论证。充分发挥老校友及新四军二等人力资源优势,调动他们参与课程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为基地建设出谋划策,筹措资金,并聘请相关校友作为专家组成员,为基地使用制定有关课程实施方案,并指导教育活动的开展,推动课程基地的建设。

  (二)加快课程基地硬件建设

  Word资料

  .以革命历史文物列馆、红色教育长廊、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声像演示馆、红色精神素质训练基地的建设为重点,综合运用声、光、电、图、群雕等现代科技手段,立体展现革命先辈闪光的革命精神,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党的无比忠诚和对人民的无比热爱,突出红色教育容的呈现、演示、拓展、提升、,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在物化的环境中受到深刻的感染和教育。

  (三)完善红色教育校本课程体系

  学校通过“红色教育课程基地”的建设,结合实践,将不断完善系统的学校课程,探索构红色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结构合理、基础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综合课程,完善校本课程体系。同时,能进一步完善学校课程的结构和课程管理,建立“红色课程基地”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如红色教育课程基地活动制度、体验评价制度、考核与奖励制度等。

  (四)开展红色教育社会实践

  利用暑假组建“铁流千里考察队”,开展铁流千里徒步考察活动;利用寒假组建“洪泽湖考察队”,开展徒步千里洪泽湖活动;利用节假日,组建“天岗湖调查队”,开展天岗湖畔访英雄活动;每年清明节期间,组建“追寻红色足迹远征队”,祭奠革命先烈,发扬铁军精神。

  (五)强化教师培训工作

  通过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学历提高与进修提高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通过在“红色教育课程基地”中的教学实践,让教师在实践反思、同伴合作互助、专家指导引领下切实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使学校教育的涵与外延、目标与要求、形式和容、方法和途径发生深刻改变。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在“红色教育课程基地”的实践活动,教育观念将由重干预、重塑造的教育模式转变为关注学生在潜能的充分开发;由注重标准化、统一化的教育理念转变为关注教育个性化和多样化;由“学科本位”转变为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

  (六)开展“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的课题研究

  探索课程基地的建设、手段运用、方法创新。通过课程基地中学生自主探究,进一步改变教育观念,推动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纵深发展。同时,在全校各学科中渗透红色教育理念,浓厚校园红色文化,着力提高全校师生的精神素养,提高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Word资料

  .(七)扩大“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的辐射和影响

  我校开展的“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从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到评价方式的转变,都将在区域围起到很好的示作用。同时,建设好我校的“红色教育课程基地”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全市乃至全省,共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七、课程基地建设规划

  为了确保“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工作科学、有序、良好地进行,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将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2012年9-12月)

  1.成立“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委员会。

  2.制定“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方案讨论稿,在全校进行论证,明确课程基地的主要方向和目标,制定计划,确定创建方式,。

  3.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宣传发动,形成创建省级课程基地的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规划论证(2013年1月-4月)

  1.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规划“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并就规划进行论证。

  2.修改完善“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方案与规划,邀请专家就建设方案进行论证。

  3.筹集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规划资金。

  第三阶段:组织实施(2013年5月-2015年6月)

  1.规划实施,“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基础建设。建设革命文物列馆、红色教育长廊、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声像演示馆、红色精神素质训练基地。

  2.开发编印红色教育校本教材。

  3.教师培训,与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进行教师培训,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思维,提高红色教育课程与综合实践课程指导能力。

  4.制定红色教育课程基地教学活动规划。

  第四阶段:总结推广(2015年7-12月)

  1.按照课程基地教学活动规划,开展红色教育教学教学与实践探究活动。

  2.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红色教育课程基地”的建设,形成相关管理制度,使学生进入“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实践活动常态化,成为省级课程基地和学校的办学新亮点。

  Word资料

  .3.宣传辐射,通过展示

  “红色教育课程基地”的建设成果,在全市乃至全省产生示作用,使我校“红色教育课程基地”成立全省德育学科教学的综合实践基地。

  八、课程基地建设的保障体系

  (一)构建课程基地建设和管理的支持体系

  1、专业支持。与大学、师大学等有关高校和科研机构达成相关协议,以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来引领我校“红色教育课程基地”的建设。

  2、同行互助。通过开展校与校交流互助,使我校“红色教育课程基地”资源能与其他学校实现共享,共同促进“红色教育课程基地”的建设。

  3、制度保障。在“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与使用中不断总结提高,形成相关管理制度,使“红色教育课程基地”教育、教学功能常态化。

  4、政策导向。在各级政府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对“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与使用、管理工作突出的集体与个人,由学校设立专项基金进行奖励。

  5、体验成功。成果展示,学校定期将“红色教育课程基地”的教育教学成果进行展示,起到示、引领作用,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

  (二)建立红色教育课程基地的激励机制

  创建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对教师是巨大的挑战,需要广大教师付出相当的时间和精力,为此必须建立校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到课程发展中,并及时吸收红色教育课程发展的成果,不断提高红色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经费保障

  在市、县的财政、教育部门的支持下,每年将设立“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的专项经费,学校全力支持红色教育课程开发,对红色教育课程发展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保证红色教育课程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投入,资助品牌红色校本教材的开发、出版和发行。

  Word资料

相关热词搜索: 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红色 基地

版权所有:学富范文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学富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学富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10062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