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党校十四五发展规划5篇

时间:2023-05-30 08:10:05  阅读:

篇一:党校十四五发展规划

  

  聚焦改革·助力发展乘势而上开新局《山东省“十四五”省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规划》出炉□本刊记者巩聪聪本刊讯近日,山东省国资委印发《山东省“十四五”省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主要分为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思路与目标、开创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实施促进高质量发展六大专项工程、健全规划实施各项保障措施等五部分,全方位绘就“十四五”省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路线图。《规划》指出,“十三五”以来,省属国资国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与先进省份相比、与“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和短板,面临开创新阶段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新任务。《规划》锚定2035年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省属国有企业远景目标,强调规模与质量双提升。力争到2025年,省属企业主要经营指标排名保持在全国省级监管企业最前列,规模总量持续增长,期末资产总额达到6000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000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500亿元、归母净利润300亿元,主要效益比率指标增幅力争达到中央企业平均水平;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更加成熟定型,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全面优化,成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支撑。《规划》在深入推进产业重构优化、着力培育一流企业集群、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布局。提出赋能提升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档升级功能产业,把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放在突出位置,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使之转化为新动能;发挥政策性职能和平台功能,承担好重大基础设施“投建运管”任务,发挥好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的作用。要扎实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集聚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资源,搭建梯次明确、结构合理、协同发展的一流企业梯队,主要包括世界一流企业和行业一流企业,并且聚焦高端装备制造、高端化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生态环保、科技智能等领域。坚持把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方向有机结合起来,扩大内需、带动外需,打通堵点、连接断点,推动高水平开放合作,深度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规划》还突出了以管资本为主转变监管职能的要求,推动国有资本形态进一步优化。提出要构建灵活多样的国有资本形态,坚持“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国有资本证券化水平,推动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使上市公司成为省属国有资产的重要载体;促进国有资本多种形态融合发展,坚持主责主业和产融结合、以融促产,鼓励资本运营类企业和优势产业、功能产业领域内企业协同培育孵化战略新兴产业,探索培育成熟后装入优势产业、功能产业领域内企业的有效路径,同时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实现各类企业协同发展。省国资委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编制过程中,组织专题论证会,邀请来自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中央党校等单位的专家对《规划》内容进行了系统论证与专业指导。

  □责任编辑姜海霞2021年9月·山东国资11

篇二:党校十四五发展规划

  

  ResearchontheMainIndicatorsof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inthe14thFive-YearPlanOutline作者:许宪春[1];唐雅[1];胡亚茹[2]作者机构:[1]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北京海淀100872;[2]上海财经大学统计与管理学院,上海杨浦200082出版物刊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页码:90-99页年卷期:2021年第4期主题词:"十四五"规划纲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对比;挑战摘要:"十四五"规划纲要对未来五年至十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规划,制定了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和重要举措.对"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将其与"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对"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新增加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或原有指标的新提法进行重点研究,通过分析"十三五"时期有关目标完成情况探讨"十四五"时期完成有关新目标存在的挑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最后,针对目前统计指标、统计标准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需求的情况进行了一些思考.

篇三:党校十四五发展规划

  

  中等城市核心期刊时局CURRENTEVENTS·封面故事·责任编辑丨何玉梅潘义军“十四五”:规划了怎样的未来2021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它既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建党一百周年,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此次“十四五”规划不仅聚焦今后5年发展,更包含了2035年远景目标,对了解未来中国经济中长期的发展方向至关重要。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进一步冲击。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不断颠覆传统经济、产业模式,数字化转型不断加速。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新冠疫情的长期影响,面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挑战,中国将如“十四五”规划《建议》稿中,规划的内容不仅仅是经济社会发展,还包括科技创新、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发展、文化建设、绿色发展甚至国防建设等诸多方面。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辛鸣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五年规划对于中国社会而言,绝不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十四五”规划无疑是一本解读中国政策方向、把握未来发展趋势的指南。规划开启发展新黄金期6Z"Magazine丨2021丨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图为哈电集团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电焊工孙柏慧在进行电焊作业。“90后”孙柏慧曾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他在焊接技术研究及创新创效方面取得成果,为企业节约成本近千万元。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我国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自觉主动缩小地区、城乡和收入差距,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新华社/图)仅仅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而是从系统的角度来整体筹划中国社会的发展。从“六五”计划开始,中国的五年计划加入了社会发展方面的内容,计划指标从经济类为主转变为非经济类为主。“六五”计划经济类指标占60.7%,非经济类指标为39.3%。而到“十二五”规划,经济类指标只占12.5%,“十三五”规划只占16%,绝大部分的指标是教育科技、资源环境等非经济类指标。“十一五”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改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石建国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虽一字之差,但反映了中长期规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功能定位,也反映了中国在发展理念、政府职能和发展方式等方面的变革。辛鸣认为,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发展要求、发展目标、发展方式都是不同的,这意味着“十四五”规划将是一个全新的、具有开拓性意义的五年规划。“它将不仅仅会引领未来5年,甚至会考虑为未来15年乃至30年的发展起好步、打好基础。”辛鸣说。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看来,“十四五”规划是一个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的综合性规划。郑永年认为,中国已由简单粗放的数量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转变,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共全党上下的共识。而规划中曾经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目标一直在被淡化,与以往中高速发展或翻番等提法不同,“十四五”规划《建议》并未提具体的增长速度指标,代之以全方位的发展目标。这意味着探路性的“十四五”规划,更加灵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受访时表示,中国各地区、各领域、各部门之间的不平衡发展是未来迫切需要突破的主要挑战,这将是中国共产党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执政要点。特别是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加快乡村振兴,持续缩小各地区、城乡之间的差距并实现共同富裕,是未来执政纲领的重中之重。而创新驱动型发展将成为未来最为重要的发展模式选择。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目标从大国走向强国,在各个方面和领域都将迎来大发展,这些目标的提出意味着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呼之欲出,也意味着在执政理念上要更加凸显以人民为中心。把握“三新”逻辑主线贯穿规划纲要的逻辑主线是“三个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新发展阶段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发展理念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河南省发改委主任何雄表示,“十四五”规划跟以前的五年规划比,一个是“三新”的逻辑主线和“三高”的战略方向更加清晰。具体而言,“三新”逻辑主线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三高”战略方向就是加快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推动高效能治理。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在《经济日报》撰文指出,新发展阶段回答的是“我们在哪里,朝哪里奋斗”的问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从“六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我们都是围绕着实现小康这一目标而奋斗的。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战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中等城市核心期刊时局CURRENTEVENTS·封面故事·责任编辑丨何玉梅潘义军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四五”规划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这是“十四五”规划的历史使命和基本定位。新发展阶段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大跨越。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从外部环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从内部环境看,中国经济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也需要继续应对不少的风险和挑战。新发展理念回答的是“按照什么样的理论来引领新阶段发展”的问题。我们要实现新的发展目标,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推动经济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原则、远景目标和“十四五”目标都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精神。规划纲要指导思想中提出,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规划纲要提出五大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坚持新发展理念,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规划纲要提出的其他四大原则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也都体现了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回答的是“我们怎么样实现新阶段新目标”的路径问题。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的又一次升华,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的变革,对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具有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规划纲要专设战略导向一节阐述了构建新发展格局,并在全篇贯穿了这一战略导向。理解新发展格局,需要把握三个要点:第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不是一个被迫之举和权宜之计。第二,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国内大循环,不是搞地区小循环、内循环。第三,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创新驱动、科技自立自强等战略部署统一到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框架中。理解新发展格局,还需要把握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格局”,这是宏观的结构概念,是坚持系统观念的体现,所以新发展格局的内涵不仅仅是“双循环”;另一个是“循环”,要进一步畅通国内的生产、分配、需求之间的循环,并使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好地相互促进。实现增长目标质量重于速度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在日前举行的第29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表示,“十四五”规划纲要有六大亮点值得关注,中国经济在“十四五”期间会发生六个重要变化。李稻葵认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有六个亮点值得关注。一是强调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到经济发展中最高的位置;二是强调加快现代产业体系转型升级。我国产业体系门类齐全,但是还有很多薄弱环节和短板,未来需要补上短板和漏洞;三是强调优化区域布局,特别是要给予人口流入地区更多的财政支持,让他们的城市具有人口吸纳能力;四是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特别是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五是强调绿色、低碳发展。人民群众需要蓝天白云,不要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和污染;六是强调民生福祉。李稻葵进一步指出,与上述亮点和要求相对应,中国经济在“十四五”时期会发生六个重要变化。第一,中国经济将不断调整,增长质量不断提高。“十四五”时期经济增长速度与“十三五”和“十二五”时期相比可能会略有下降,但是经济结构和增长质量会提高,一旦调整到位,“十四五”和“十五五”时期经济增速或将向上走,这是一个自主调节的过程。第二,产业大重组。“十四五”时期,众多的实体经济的产业会进行大规模重组,一部分企业会逐渐退出市场舞台。以电梯行业为例,我国现有600家电梯企业,全世界除中国之外的大型电梯企业只有10余家,这些国际电梯企业和其在国内的合资企业占据了国内绝大部分市场8Z"Magazine丨2021丨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这是2019年7月5日拍摄的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的科普走廊。发展是硬道理,发展需要可持续。资源开发利用既要支撑当代人过上幸福生活,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根基。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我国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新华社/图)份额,剩下的600家企业只能去争夺很小部分市场份额,研发和产品质量无法跟上,这是不可持续的。第三,绿色产业将大幅上升。“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实现这两个目标的技术路径包括两条:一是能源的使用终端电气化。取暖用电,不要用煤、天然气。运输使用电动汽车,甚至长途卡车也用电动车。因为电随时可以转换,利于储存。二是发电绿色化。把减碳的任务转移到上游集中处理。“十四五”时期新电能主要是光和风,煤电、水电等会逐渐减少。第四,科技创新将成为热点中的热点。下一轮的科技创新重点在于打造更多的隐形冠军企业。德国和日本有大量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有的是家族企业,已经传承了几代人,他们都专注在某一个领域,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未来需要一大批隐形冠军,这是科技创新的重点。第五,国企改革将成为未来五年的重头戏。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中等城市核心期刊时局CURRENTEVENTS·封面故事·责任编辑丨何玉梅潘义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已经提出了今后国有企业改革的大方向和行动指南,“十四五”期间国有企业改革一定是重头戏。第六,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将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扩大我们的朋友圈,并且倒逼改革和企业转型升级。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撰文认为,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到2035年,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就是要用15年的时间,以2019年人均收入达到1万美元为起点,稳步迈向高收入社会,并力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并没有设定五年GDP年均增速预期性指标。按现价美元计算,目前发达经济体的入门水平是1.8万美元,中等发达国家是3万至4万美元。我国目前人均收入是1万美元,如果按翻一番达到2万美元的目标,从静态来看,GDP增速每年至少应该在4.7%以上。中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按现价美元计算的人均收入水平差距缩小,一部分取决于实际增长速度和国内通胀水平,一部分取决于汇率水平的变动。汇率10Z"Magazine丨2021丨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在兰州火车站,西北师范大学589名实习支教生从甘肃兰州启程,乘坐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公司专门开行的“支教专列”,奔赴新疆阿克苏地区(2019年3月18日摄)。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我国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自觉主动缩小地区、城乡和收入差距,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新华社/图)四是加快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逐步打通农村社保和城镇居民社保。五是深化高水平大学教育和基础研究领域改革,解决科技“卡脖子”问题。通过这些改革开放举措,推动结构性潜的变化涉及很多因素,从长期来讲,最重要的还是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就是所谓的经济增长质量。如果注重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在这个基础上,汇率实现合理升值,那么人均收入水平有可能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十四五”期间,我国要着力发掘与中速增长期相配套的结构性潜能。具体而言,可以构建“1+3+2”结构性潜能框架。“1”是指以都市圈、城市群发展为龙头,为下一步我国的中速高质量发展打开空间。“3”是指在实体经济方面,补上我国经济循环过程中的三大短板:一是基础产业效率不高;二是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大;三是基础研发能力不强。“2”是指以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为两翼,这是我国具备一定优势的新增长潜能。简单地说,“1+3+2”结构性潜能就是一个龙头引领、补足三大短板、两翼赋能。下一步应该围绕这些结构性潜能,更大力度、更有成效地推动相关领域的改革开放。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交易收益优先用于农民社保,以现代化社保体系取代土地的保障功能,把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到更有效的用途上。二是深化空间和城市规划制度改革。市场应在空间规划和城市规划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依照人口布局变化定期调整城市规划。三是基础产业领域进一步放宽准入,促进竞争。能成为现实的增长动能。杭州市发改委主任孔春浩受访时认为,杭州“十四五”规划纲要设置的增长目标为年均增长6%以上。相较于速度指标,我们更加关注发展质量。而追求高质量的背后,是以科技,特别是数字变革为前提和动力的。为此,我们提出了“5+3”重点产业,“5”就是文化、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五大支柱产业,这五大产业占了全市生产总值的40%以上,是“基本盘”;“3”是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信息软件三大先导产业,这三大产业虽然体量不大,但增速很快,是发展的“火车头”。何雄表示,河南将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抓投资。我们将以“两新一重”和民生领域补短板为重点,加快5G网络、大数据中心、高铁网、高速公路“13445工程”、外电外气入豫通道、现代水网、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建设,多渠道吸引社会资本。二是促消费。不断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最大限度释放消费潜力。三是强主体。在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让利政策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渠道,加大直接融资力度,提高中小微企业首贷率和信用贷款比重,把市场主体保护好发展好。四是控风险,突出抓好高风险国有企业债务、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非法集资和非法互联网金融活动,牢牢守住风险底线。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11

篇四:党校十四五发展规划

  

  16特别关注│『十四五』规划开:启中国发展的新黄金期胥\大伟特别报道开局“十四五”文|本刊编辑部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启航之年。中国社会面临从全面小康到全面现代化的重大转折,决定了“十四五”规划将是全新的、具有开拓性意义的五年规划。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使命感的政党,为了兑现向人民许诺的使命,不断制定新的执政方针。随着发展理念的严谨,中国的“五年规划”已然从经济发展规划演变为综合性的国家发展规划,规划制定过程也日趋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并形成了一套程序规范。本期,我们围绕“十四五”规划所开启的新篇章,“十四五”改革再突围的新方向,以及备受关注的“两会”热点——户籍制度改革及节能环保等重大民生问题来一一探析。本期策划/孟玉玲董海燕“十四五”规划:开启中国发展的新黄金期■胥大伟在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百年历史性目标后,中国将开启第二个百年新航程。未来30年,中国的国家发展征程将被分为两个战略阶段:到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30年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四五”规划意义特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辛鸣称,中国的全面现代化,是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样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十四五”规划就是中国社会从全面小康到全面现代化的一个重大转折。随着发展理念的演进,中国的“五年规划”已经从经济发展规划演变为综合性的国家发展规划,规划制定过程也日趋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并形成了一套程序规范。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认为,中国的规划坚持有规划必执行的重信守诺,规划的风向标和指挥棒作用日益凸显。五年规划是推动国家目标实现的发展工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表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使命性的政党,通过兑现向人民许诺的使命来实现执政。在他看来,中国共产党可以通过5年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甚至更长的规划,从长远的利益来考量,以期实现党所需鄢一龙认为,五年规划是中国推动国家目标实现的要履行的使命。发展工具,形成了国家的目标治理体制,规划中大量的量1953年5月14日,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化指标,使得国家目标的实现路径也进一步明确化。划设定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新建了协调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飞机制造、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矿山设备、重型和精密机器以及国防工业等产业部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国家计划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社会系统工程,如何协院研究员石建国解释,“一五”计划实际上是中国边制定调计划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边执行的一个五年计划。整个“一五”期间,计划五易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家计划失败论”的观点一稿。然而“一五”计划之后,五年计划的编制实施却历经时盛行,争论点在于市场经济是否可以有国家计划。1996曲折。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武力称,自1956年的世界银行报告《从计划到市场》对国家计划体制给出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就进入了单一公有制的计划经了一个历史性的宣判,认为国家计划因其深层次的低效济时代,五年计划变成了指令性计划。对于尚处于工业化率,本质上并不可行。一些原社会主义国家取消国家计前期的中国而言,作为计划编制基本依据的各种资源调查划,开始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接轨。这些“转轨国家”经和统计信息无法及时获取,使得制定计划困难重重。历了一场漫长且痛苦的“休克疗法”,许多“转轨国家”用五年计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的人均GDP20年后还未恢复到转轨之初的水平。理政的一个重要手段,其难点在于如何科学地制定国家的然而中国选择的是截然不同的路径,一方面向市场发展目标。从“六五”计划开始,汲取以往的历史教训,经济转型,另一方面又通过中长期计划,来推进国家的发计划的目标设定趋于科学和合理。尤其是从“九五”计划展。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认为,苏联转轨的一个以来,规划制定过程日趋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教训是把指令经济和国家计划混淆了,在取消指令经济的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鄢一龙将中央政府基于同时,也把计划给取消了,而中国成功之处在于把这两者五年规划的决策过程,称为集中各方智慧,寓科学于民主给分开了。的集思广益型决策模式。鄢一龙告诉记者,五年规划的决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场关于“计划”和策圈分为三层:决策层指导文本起草,把握总体方向,提“市场”的争论中,有人主张放弃中共十三大提出的“国出意见,进行把关,并负责最终拍板决策;起草编制层集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提法,要求在改革中加大中各方意见,负责文件的起草工作;参与层则包括有关部计划经济的分量;还有人指责,实行市场化就是变社会主门和地方、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委员会成员,全国政义制度为资本主义制度。协、智库、公众,作用是提供建议。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再一次强调: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指出,五年规划,党提出的“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规划建议,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再成为国家发展规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石建国告诉记划,这是党、政府、公众三方合力互动,各自发挥作用的者,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的指导下,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结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马亮辛鸣认为,中国处理计划与市场之间关系的方法就看来,当前五年规划的编制通过多方面确保其科学和民是“各干各的事,两条腿走路。需要激发活力的地方,主。首先,是专家参与度高,既包括科技领域的专家,也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市场的混乱和无序则靠计划来克包括政府部门的实务专家,通过专家参与来确保规划的科服”。学性。其次是公众参与度高。再次,规划在编制和征求意在国家计划的推进过程中,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机制见的过程中,能够尽可能广泛地争取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是,如何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郑永年认为,让市场起组织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几上几下来达成一致和形成共决定性作用,并不是政府退出经济。他告诉记者,如今中识,为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共识基础。最后,规划的起国的市场是一个混合经济的多元互动市场,市场的顶层是草、审读、审定和研讨形成了较为规范的程序。国有资本组成的国有企业,底层是由大量中小微企业构成受益于五年规划编制日趋科学性和规范化,中国表的民营资本,两者之间则是国资与民营资本互相合作的中现出极强的国家目标实现能力,如“十一五”规划中的22间层。郑永年用“制内市场”的概念来总结中国模式,即个指标完成了20个,“十二五”规划中的24个指标完成了国家主导的市场经济。“这个市场不是无政府的市场,而23个。2018年底,国家发改委关于“十三五”规划的中期是由一套规则组成的”。评估报告显示,规划纲要提出的25项主要指标总体进展顺郑永年说,在这套规则之下,三层资本各有角色分利,2项指标提前完成,19项指标达到预期进度。工。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118特别关注│『十四五』规划开:启中国发展的新黄金期胥\大伟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武国家呼之欲出,也意味着在执政理念上要更加凸显以人民力告诉记者,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五年规划是一为中心。个不可或缺的方法和手段。五年规划既有一定的指导性,在目标上又进行滚动式的调整。政府经济职能绝不是权力“双循环”要解决的是大小的问题,也不是简单的职能强化或弱化的问题,而是政府与市场职能如何正确分工、各就其位的问题。中国内外的挑战执政目标从大国走向强国“十四五”规划《建议》稿中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十四五”规划《建议》稿中,规划的内容不仅仅展格局”。是经济社会发展,还包括科技创新、深化改革、乡村振鄢一龙告诉记者,“双循环”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兴、区域发展、文化建设、绿色发展甚至国防建设等诸多要形成国内大市场,挑战在于有效需求不足,扩大方面。辛鸣认为,五年规划对于中国社会而言,绝不仅仅内需成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战略基点。扩大内需主要是通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而是从系统的角度来整体筹过扩大国内投资和消费来带动国民经济增长。中国消费市划中国社会的发展。场体量虽大,但消费市场增长潜能仍待挖掘。2020年中国从“六五”计划开始,中国的五年计划加入了社会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210元,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发展方面的内容,计划指标从经济类为主转变为非经济2013—2019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类为主。“六五”计划经济类指标占60.7%,非经济类在60%左右,和发达经济体70%~80%的水平相比,存在指标为39.3%。而到“十二五”规划,经济类指标只占较大的提升空间。12.5%,“十三五”规划只占16%,绝大部分的指标是教从供给和需求的关系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育科技、资源环境等非经济类指标。国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矛盾仍然在供给侧。供给结构不能“十一五”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改为国民经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产品和服务的品种、质量难以满足多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石建国层次、多样化市场需求。2020年11月,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认为,虽一字之差,但反映了中长期规划在社会主义市场在其发表的《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经济体制下的功能定位,也反映了中国在发展理念、政府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文中指出,构建新发展格职能和发展方式等方面的变革。局,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根本要辛鸣认为,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发求是提升供给体系的创新力和关联性,解决各类“卡脖展要求、发展目标、发展方式都是不同的,这意味着子”和瓶颈问题,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十四五”规划将是一个全新的、具有开拓性意义的五年“十四五”被学界认为是中国的战略机遇期,然而规划。“它将不仅仅会引领未来5年,甚至会考虑为未来中国持续深化对外开放和参与塑造全球新格局依旧面临不15年乃至30年的发展起好步、打好基础。”辛鸣说。小的挑战。郑永年告诉记者,“双循环”要解决的是中国在郑永年看来,“十四五”规划是一个满足人的全面对内外的挑战,该如何协调内部规则跟外部规则的问面发展需求的综合性规划。郑永年认为,中国已由简单粗题。放的数量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转变,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晓晶撰文指出,全党上下的共识。而规划中曾经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目标在重要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一直在被淡化,与以往中高速发展或翻番等提法不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APEC、G20等,中国的影响力“十四五”规划《建议》并未提出具体的增长速度指标,在近年来不断上升,但总体上,这些国际组织与多边组织代之以全方位的发展目标。这意味着探路性的“十四五”还主要处在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主导之下,中国的融入度规划,更加灵活。和话语权都还明显不足。正因为如此,通过扩大开放提高马亮认为,中国各地区、各领域、各部门之间的不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融入度,是“十四五”期间的重要任平衡发展是未来迫切需要突破的主要挑战,这将是中国共务。产党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执政要点。特别是在脱贫攻坚的郑永年认为,“内循环”不仅仅是要利用中国庞大的基础上加快乡村振兴,持续缩小各地区、城乡之间的差距国内市场,更是要把中国内部的规则统一起来。中国一方并实现共同富裕,是未来执政纲领的重中之重。而创新驱面需要学习、消化世界上合法合理的先进规则;另一方动型发展将成为未来最为重要的发展模式选择。中国共产面,在新规则的制定中需要秉持多边主义、开放性的态党的执政目标从大国走向强国,在各个方面和领域都将迎度,“既要考虑中国自身的利益,也要考虑其他国家的利来大发展,这些目标的提出意味着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益”。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篇五:党校十四五发展规划

  

  策论福建关于加快推动福建省建筑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建议——党校学员为福建“十四五”规划献一策

  近年来,福建省建筑业规模不断扩大,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但福建省建筑业依然存在工业化水平不高、科技含量较低、技术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等短板,亟需加快智能化转型,走出一条内涵式、集约式的发展道路。

  当前,建筑业智能化升级时机成熟。首先,科技与产业革命使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为形成全产业链融合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奠定了基础;其次,从业人员呈现老龄化,加快智能化发展成为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变革;最后,2017年以来,“智能建造”新工科专业相继在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等20余所高校开设,提前开展的人才布局将陆续为建筑业转型输送生力军。

  建议福建省在“十四五”期间,加强战略谋划与前瞻部署,为建筑业智能化转型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关于建筑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发展建议

  1.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

  以发展装配式建筑为重点,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实现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计划排产,生产制造,物流运输、装配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管理的协同机制。

  2.提升设备智能化水平

  大力推进智能施工设备及智慧工地装备的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提升施工装备系统的智能感知与信息融合、智能控制与优化决策能力。

  3.打造福建省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

  建立“行业监管-企业运营-现场施工”三级联动机制,完善数字化成果交付、审查和存档管理体系,探索大数据辅助政府监管与科学决策的机制。

  4.推动智能化绿色施工

  基于物联网技术,加强施工现场环境、设备能源消耗、建筑垃圾排放等监测,对接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监测数据为政府监管与服务

  提供决策支持。

  5.推动智能化安全文明施工

  整合BIM(建筑信息模型)与物联网技术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识别、评估与防控能力,研发施工安全智能监控系统,实现可视化安全技术交底。

  6.应用智能化技术提升工程建设质量

  采用信息技术实时追踪工程质量演化,提升质量管理信息的共享性和可追溯性,为工程建设各参与方提供工程全寿命周期质量监控平台。

  二、关于政策实施建议

  1.加强技术创新

  加大产学合作开展基础共性与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工作的支持力度,建立跨领域、跨行业的协同创新体系。

  2.培育产业体系

  培育骨干企业,打造示范性工程,催生智能建造全过程咨询服务、智能施工装备制造、智能建造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等新兴产业,形成新经济增长点。

  3.加大政策支持

  为智能建造企业及企业购置智能建造重大技术装备建立税收优惠政策;完善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鼓励向智能建造领域投资。

  4.建立育人机制

  培养一批行业领军人才、专业技术骨干、经营管理人才和产业工人队伍。鼓励驻闽高校开设智能建造专业,重点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背景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5.营造良好环境

  发挥行业学(协)会作用,开展政策宣传贯彻、技术指导、交流合作与成果推广。组织开展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应用场景,推广成熟技术,构建国际化创新合作机制。

  (作者为福建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第59期中青班一班学员)

相关热词搜索: 党校十四五发展规划 党校 发展规划

版权所有:学富范文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学富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学富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10062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