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红色法庭百年志观后感(完整文档)

时间:2022-06-07 14:50:03  阅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色法庭百年志观后感(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红色法庭百年志观后感(完整文档)

红色法庭百年志观后感4篇

【篇一】红色法庭百年志观后感

观《百年小平》之感想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看到这句话,也就引出了我要介绍的人了,那就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这句话,也充分体现了邓小平毕生追求和奋斗的崇高思想境界。

前段时间,借上课之便,荣幸地观看了大型口述纪录片《百年小平》,最早是从爸爸的口中听说过这个名字,但年纪小并不知道是谁,只知道应该是位伟人,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在黑白荧屏上看到的邓小平同志的葬礼吧。慢慢地长大了,也了解了小平同志,观看了《百年小平》更觉得他是为伟大的领导人。

一百多年前,也就是1904年的8月22日,一味日后对中国近代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在中国西南内陆省份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降生,他就是邓小平。他一直强调“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正因如此,邓小平上下求索,历经磨难而不停其为祖国和人民奋斗的步伐。他的一生因此充满传奇色彩,他也因此而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与毛泽东起名的一代伟人——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站了起来,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富裕起来。

根据我的了解回顾邓小平同志的一生。

1920年夏,邓小平在重庆留法预备学校毕业,抱着满腔热望,他和八九十位同学一道乘船于10月抵达法国马赛,开始他的留学生活。当时的法国,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工人运动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和其他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广为流行,一批先进的中国留学生先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而走上革命道路。邓小平便是其中的一员。在赵世炎、周恩来等的影响下,邓小平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并于1992年参加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4年下半年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员。邓小平在法国生活了五年多,由一个爱国青年成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同时,这也是他革命生涯的开端。

1927年,将介绍、汪精卫相继发动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失败,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发动了一系列发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邓小平受中共中央委派,以中央代表身份,前往关系领导当地党的工作,准备武装起义。最终,在他和张云逸等人的领导下,他们在右江地区发动群众,建立各级革命政权,使红军发展到七千人,红色区域扩及二十多个县,成为当时较大的革命根据地之一。随着邓小平的不断努力工作,他的工作得到了红一方面军领导人毛泽东和朱德等的赞赏。1931年11月,“一苏大”正式确定瑞金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邓小平成为首任红都“京官”。

接下来,迎来了邓小平一生的“三起三落”。

第一次“落起”,1932年,邓小平调到会昌正要大展身手的时候,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中共临时中央从上海迁入中央苏区。邓小平与毛泽覃、谢维俊、古柏等一直坚持从实际出发,执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临时中央因此开展了一场对邓、毛、谢、古的斗争,邓小平被撤销职务,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派到边远的乐安县属的南村区委当巡视员。

第二次“落起”,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在“文革”初期,邓小平作为“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第二号“走资派”被打倒,全家受到株连,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改造。这是邓小平一生中感到最痛苦的时期。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邓小平两次给毛泽东写信,要求出来工作。毛主席在信上作了肯定的批示,1973年邓小平的国务院副总理职务得以恢复。1975年初邓小平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并主持党、政、军的日常工作。

第三次“落起”是在1976年至1977年。邓小平因“全面整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违背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四人帮”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邓小平再次被打倒。直到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前夕才获得第三次解放。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南下的那段时间。1992年1月17日,新年伊始,88岁高龄的邓小平乘专列悄然出京,奔驰南下。专列穿过广袤的华北平原,跨国滚滚奔流的黄河、长江,抵达五省通衢武汉,稍息片刻。又穿过三湘四水,穿过巍巍五岭,直抵南海之滨。十二天后,专列又沿浙赣线北上进入江西境内,从西至东穿越赣鄱大地,在江西新余、鹰潭略作停留后,继续前行,于2月2日抵达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在历时一个多月的南方行程中,邓小平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说,先后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发出了震撼世界的时代强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中国只要不搞社会主义,不搞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不逐步地改善人民生活,走任何一条路,都是死路;
word/media/image5.gif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word/media/image6.gif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word/media/image7.gif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点,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word/media/image8.gif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邓小平的南方讲话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一系列重大原则作了全面论述,对长期困扰着人们的一些理论问题作出了深刻的回答,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邓小平一生虽有三落,但都勇敢的站起来了。一方面是由于他顽强坚韧的性格,但另一方面也是他有一颗热忱的为国为民的心。毛泽东曾对邓小平有过中肯的评价,说他:“人才难得,政治思想强。”外国人称邓小平是“永远打不动啊的小个子!”

邓小平是继孙中山、毛泽东之后再20世纪为中华民族做出巨大贡献的又一伟人,正是在他的思想理论的指导之下,在他的正确领导之下,中国开始了近百年来继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新中国之后的第三次历史性巨变。邓小平倡导的思想解放运动,开启了中国近百年来第三次历史性巨变的序幕,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思想基础;
他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真正开启了中国的面貌和中国人民的民运,使中国迅速在世界的东方崛起;
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保证了中国发展的前进方向;
他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个理论必将指引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篇二】红色法庭百年志观后感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百年情书》观后感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xxxx

2012年5月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
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伴随着忧伤而凄美的音乐,林觉民笔下的《与妻书》就这样一字一字地向我们展开,饱含深情的话语,让我们不敢去想此时他的心里究竟是有多么的挣扎,他的内心,究竟经历着怎样的痛苦。影片中的林觉民是含着泪写下的这封绝笔情书的,几度哽咽,难以起笔继续。是呀,这是最后一次给最爱的人写信了,可是,就算看到信的他们如何的痛苦,而那时想必已经离去的他,又该怎样去抚平他们的伤痛?

我喜欢影片两条线的并行放映。夫妻间浪漫的爱情穿插着优秀青年间澎湃的革命激情。最让我感到窝心的就是林觉民与陈意映之间的那种相敬如宾和相濡以沫。温婉而懂礼的意映,尊重丈夫的意愿,在背后默默的支持着他,为他打理这个大家庭,为他照顾父亲和孩子。而她唯一的要求,也只是“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妻,愿偕行”。没有当今社会爱情的浮华与激情,平淡的相守,却是最厚重的爱。而觉民无疑也是深爱意映的,这封充满不舍爱意的《与妻书》便是最好的证明。“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造成他们无奈分离的,只是那混乱时代里残喘的中国现状。

也许爱情是让人感动的,可是最震撼我,让我内心汹涌不住泪流的却是广州起义的那一段影片。没有什么比明知前方是深渊却依然奋不顾身而更为勇敢的了。当听到“吾辈此举,事必败,身必死。然吾辈身死之日,距光复之日必不远矣”时,我的世界似乎停止了。为什么?他明明知道,这是一场没有胜算的战役。他一直就明白,他的牺牲是没有例外的。可是在革命和家庭之间,他还是做出了这个艰难的抉择。为死而战,是为了更多中国人民的不死与幸福而战。“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在林觉民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责任”,这种责任,闪耀着革命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也正是这种责任,使得包括林觉民在内的那些投身于革命事业的热血青年“舍小家而为大家”,以改变中国现状还人民幸福生活为己任,甚至愿意为此而舍弃年轻的生命。那是一个最为美好的时代:危难时刻,一大批青年才俊挺身锐出,爱国不必忠君,为国家争国格、为同胞争人格,从三纲五常的古代奋起直追民主共和的现代文明,创开天辟地空前之壮举。也许后人很难想象,那些受过良好教育或生于富豪之家的华夏精英,放弃远大前程和自己的家庭,为了一个渺茫或即便实现也无法消受的梦想,不停地以卵击石,抛洒热血“灌溉于无穷”,到底是为了什么,是否值得?然而在我看来,这当然是值得的。因为他们在做的,是一件有利于人民福祉的大事。如果不曾有他们的牺牲,又怎能唤醒更多的国人?他们的牺牲,是伟大的,因为他们的拳拳爱国之心,才有了后来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年的帝制,让民主的光芒首次照耀在中国华民族的大地上;
才有了后来千千万万的投身于革命事业的人,才有了现在我们后辈人幸福美好的生活。

难以忘记,影片中战争的场景,前仆后继的死亡,在绝望中,却总又充满着希望。眼泪在这里止不住的流下,因为我看到,那些曾经有着阳光面孔的青年,就这样倒在血泊之中。我看到了被踩碎的方声洞的眼镜,这个独子本被拒绝在敢死队之外,可是在最后关头,他却不顾一切的跑了过来。我看到了子弹耗尽舍身冲进枪林弹雨中的冯超骧和刘元栋,那样惨烈的死亡,却带着最坚定的眼神。“生不能在一起,死也要在一起!”这场战争牺牲了太多的精英,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的“吾党菁华,付之一炬”。然而,正是他们无畏的牺牲,才唤醒了更多的人投身革命,才让整个中华大地为之一振。

记得清两广总督张铭岐、 水师提督李准亲自在提督衙门内审讯林觉民时,衣衫褴褛,布满血迹的他却依然毫无惧色,在大堂上侃侃而谈,综论世界大势和各国时事,宣传革命道理。又在堂上发表演说,谈到时局险恶的地方,捶胸顿足,愤激之情,不可扼抑。他奉劝清吏洗心革面、献身为国、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被关押几天,觉民滴水米粒不进,泰然自若地迈进刑场,从容就义。两广总督张鸣歧叹道:“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这就是那个有血有肉的林觉民,十三岁参加科举考试,在考卷上题了“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扬长而去的林觉民!“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 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每次看《与妻书》,都给我难以描述的感动。这次看完影片再读《与妻书》,更加地让我感动,复杂的情绪聚于心底,久久不能散去。回看当今时代,青年人已然将那份使命的责任感抛之脑后。大多数人所执着的爱情,被太多的浮华所遮掩,看不到那种属于林觉民和陈意映之间的相知相守的爱情。也许,繁华的都市迷乱了我们的双眼,我们在娱乐与被娱乐之间丢失了那份应该拾起的责任。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学会成长,学着懂事。作为一个志愿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青年,我会认真努力地去学习党的知识,牢记党的使命,服务人民,报效祖国。也许我的力量很渺小,但是我愿像影片里的林觉民那样,将自己有限的生命投身于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我想,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的使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每一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和平的年代,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守护,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写下属于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篇三】红色法庭百年志观后感

纪录片《汽车百年》讲述了汽车从开始到现在的发展和演化,从马车到汽车,从交通工具到艺术品,从公路的建设到城市的发展,这样一个机器的诞生慢慢的改变着世界和身处其中的我们。通过看汽车是发展,我们也同时看到了由技术驱动的社会变革,看到了人类永不停止的创新和探索。它为人类带来激情与梦想,带来工业生产方式的革新,甚至决定着国家经济的命运兴衰。 

一个多世纪以前,发明家居纽在激扬的战火中,他们创造了历史

上第一辆自动之车,奥托在挫折与失败的煎熬里,他开发出强大的动力引擎。卡尔·本茨、发明家戴姆勒与迈巴赫秉承前人的智慧和热忱,他们最终实现了人类的汽车梦想。1886年,一部可以改变世界的机器----汽车,终于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 

 但是,随着汽车的发展,许多问题也随之出现了。轮子的不稳定性,方向盘的设计,安全带的应用等等。不断出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在固特异在监狱里意外获得的硫化橡胶,是在一次生产事故中意外得到的倾斜方向盘和安全带,都在渐渐的完善着汽车。生命力顽强的新事物,也意味着旧事物将要陨落,汽车代替马车的位置是必然的事情。 

 

当时的汽车即使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并没有普及开,因为它昂贵的造价,汽车成了富人的专用工具。当时的人们没有人会想到,这样一个机器会具有多么惊人的价值,它甚至改变了东西的生产方式。人类的生产效率为此得到了革命性的转变,它的发展引发了一次又一次世界霸权的转移。他曾经关乎国家的命运,它也曾经改变着世界的经济。无论欧美,还是日本,都是发展汽车工业而使自己走向了强国之路。而正是这些国家,他们有创造精神,意志力,他们敢于创新,实践,汽车的发展让他们的才国家强大了起来,使他们拥有了自己的品牌,使得这些国家从弱国变为强国。  

 

汽车的发展越来越迅速,汽车业需要工人,钢铁业需要工人,建筑业需要工人,汽车业的发展也会将会达到前所未有的辉煌的。汽车业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汽车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功臣。但是当今世界,能源告急,交通阻塞,人和车的关系开始变得不和谐,马路的主人究竟是人类还是汽车。汽车在一天天地消耗着我们的资源,挤占着我们的土地,甚至危害着社会安全。寻找人与汽车和谐共处的方法,如何让汽车、人类、环境达成和谐的关系,是当今全社会想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随着中国的崛起,新的民族自主品牌的发展,中国在吸引外资造汽车已有20年多年,但我们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没有话语权,一时跟风模仿,结果一无所有,只有坚持自主开发,坚持核心技术立国,才是根本出路,奇瑞,吉利等自主品牌在这一方面走在了前面,它们虽然起步晚,但能迎头赶上,民族汽车能和国外的汽车竞争,不可谓不是种敢于拼搏的精神之体现。但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加强自主研发,增强产品质量,提高自身品质,让所有中国人乃至全世界人开上中国自己的汽车,让这世界第一也有中国车的一席之地! 

 

【篇四】红色法庭百年志观后感

电影《百年情书》观后感

不得不说《百年情书》这部电影真是烂的不同凡响。本来是要缅怀发起和参加广州起义的革命先烈的,但是看完这部电影真心没什么感觉了。所以借着这个被强迫的机会,再回顾一下从广州起义到辛亥革命成功的那段历史吧,重新感受一下先烈们的豪情大义,当以自醒。

1911年4月27日,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革命党人不甘于之前多次起义的失败,对革命依然充满信心,遂决心此日再次在广州发难,以此推动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原计划于4月8日发难的计划,由于受到同盟会员温生才刺杀署理广州将军孚琦导致广州戒严,以及美洲款项和军械无法按时到达的影响,不得不推迟到4月27日。4月23日,黄兴由香港潜入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的小东营五号设立起义指挥部,并将原定十路进军计划改为四路:黄兴率一路攻总督衙门;
姚雨平率军攻小北门,占飞来庙,迎接新军和防营入城;
陈炯明带队攻巡警教练所;
胡毅生带队守南大门。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带领“先锋”120余人,臂缠白巾,手执枪械炸弹,黄兴连开三枪,揭开了黄花岗起义的序幕,直扑督署。另有一路于吴公馆出发,目标是阻止城北龙王庙的防营部队到督署增援。督署卫兵进行顽抗,革命军枪弹齐发,击毙卫队管带,冲入督署。两广总督张鸣岐逃往水师提督衙门。黄兴等找不到张鸣歧,便放火焚烧督署衙门,然后冲杀出来,正碰上水师提督李准的亲兵大队。林文听说李部内有同志,便上前高呼:“我等皆汉人,当同心戮力,共除异族,恢复汉疆,不用打!不用打!”话未讲完,被敌人一枪击中,当场牺牲。随后,黄兴将所部分为三路:川、闽及南洋党人往攻督练公所;
徐维扬率花县党人40人攻小北门;
黄兴自率方声洞、朱执信等出南大门,接应防营(此为起义部队)。

攻督练公所的一路与吴公馆的志士会合,途遇防勇,绕路攻龙王庙。战至半夜,终因众寡不敌,喻培伦全身多处受伤,率众退至高阳里盟源米店,以米袋作垒,向敌射击。后因敌放火,他们才被迫突围,喻培伦被俘遇害。往小北门的一路也很快遭遇清军。经过一夜作战,打死打伤敌人多名。最后,张鸣岐放火烧街,徐维扬率部突围,经小北门逃到城外,回城救援时被捕。黄兴所率一部行至双门底后,与温带雄所率计划进攻水师行合的巡防营相遇。温部为入城方便,没有缠带白巾,方声洞见无记号,便开枪射击,温带雄应声倒下。对方立即发枪还击,方声洞牺牲。战至最后,只剩黄兴一人,才避入一家小店改装出城。4月30日回到香港。

这次起义,除黄兴一部及顺德会党按期发难外,其余各路均未行动。新军子弹被收,没有作战能力;
胡毅生、陈炯明事先逃出了广州城;
姚雨平因胡毅生刁难,未能及时领到枪械,起义爆发后藏匿不出。这样,起义成为黄兴一路的孤军作战。起义失败后,广州革命志士潘达微收殓牺牲的革命党人遗骸72具,葬于广州郊外的红花岗,并将红花岗改为黄花岗,史称“黄花岗72烈士”。这次起义因而也称为黄花岗起义。黄花岗起义纪念日被民国政府定为青年节。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百年情书》的主人公林觉民,他十三岁参加科举考试,就放出“少年不望万户侯”这样的豪言,二十岁的时候东渡日本留学。除谙熟日语之外,他还懂得英语和德语。林觉民比鲁迅小六岁,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可以从容地出入国际性舞台。在众多人的心目中,林觉民的形象将英雄与乡亲有机地统一起来了。1911年春林觉民抵香港,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4月24日夜写下感人至深的《与妻书》。这是他给妻子的遗书,写道:“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哭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1911年4月27日,林觉民与陈更新等率福建志士进入广州。下午5时30分,随黄兴勇猛地攻入总督衙门,纵火焚烧督署。冲出督署后,转攻督练所,途中与清巡防营大队人马相遇,展开激烈巷战,受伤力尽被俘。广州起义失败后,当时传言抓获一个剪短发、穿西装的美少年,指的就是林觉民。时任两广总督的张鸣岐和水师提督李准会审林觉民。林觉民不会说广东话,就用英语回答问题,毫无惧色,慷慨陈词,综论世界大事和各国时事,宣传革命道理。又在堂上发表演说,谈到时局险恶的地方,捶胸顿足,激愤之情,不可扼抑。他奉劝清吏洗心革面、献身为国、革除暴政、建立共和。满庭皆震动。两广总督张鸣歧叹道:“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当时水师提督李准劝总督大人为国留才,而张总督认为这种英雄人物万不可留给革命党,遂下令处死。被关押几天,觉民滴水米粒不进,泰然自若地迈进刑场,从容就义,殉国时年仅24岁,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1921年12月,在《序》中,孙中山深情致祭:“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同年,孙中山又为黄花岗纪功坊题写了“浩气长存”四个大字。岁月悠悠,当我们亲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墓前时,那份大义凛然,那种勇往直前,始终令我饱含激动之情,自豪之气。自由女神像挺立于央,象征着烈士的向往,顶天立地,民族的脊梁,民族的气概。

民主!民生!民族!我党警醒!

相关热词搜索: 观后感 法庭 红色 红色法庭百年志观后感 红色法庭百年志观后感 红色法庭百年志观后感500字

版权所有:学富范文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学富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学富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10062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