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健康教育培训资料包括哪些内容7篇

时间:2023-05-10 14:00:07  阅读:

篇一:健康教育培训资料包括哪些内容

  

  社区健康教育的内容

  社区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类:

  1.一般性健康教育——帮助了解增强个人和人群健康的基本知识

  2.特殊健康教育内容——针对社区特殊人群常见的健康问题进行教育

  3.卫生管理法规的教育——了解法规,提高责任心和自觉性

  另外,在城市和农村进行健康教育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一〕全国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规划

  跨入21世纪,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但目前在广阔农村,特别是贫困、遥远地区,农民还较多地存在着落后、愚昧和不健康的风俗习惯与生活方式,卫生意识不强,保健知识贫乏,合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的能力不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突出。2000年全国6省农村健康教育现状调查显示:在农村15岁以上人群中,对饮水卫生、环境卫生、疾病预防等八项基本卫生知识的知晓率仅为36%.农民的健康教育工作任重道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发【1997】3号〕、国务院体改办等五部门《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1】39号〕和《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实施纲要〔2001~2010〕》,深入开展“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以下简称“行动”〕,进一步推动卫生下乡工作,在广阔农村居民中,为大力普及基本卫生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行动”自1994年启动以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针对农村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结合初级卫生保健各项任务,以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相结合的策略,大力普及基本卫生知识,取得了初步成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受到广阔农民的欢送,成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重点项目。“行动”对于改变陈规陋习和不良生活习惯,增强农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也认为“行动”是农村健康促进的重要内容,其成功经验可在发展中国家推广。

  〔二〕城市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城市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行为状况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化水平与文明程度;根据城市社区居民不断发展的健康需求,参照《全国城市卫生检查评比标准》及其《实施细则》,城市社区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健康观念、健康知识、健康行为。

  1.健康观念部分

  〔1〕健康意识教育

  健康意识主要是指个人和群体对健康的认知态度和价值观念。健康意识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现代健康的概念;健康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政府、社区、家庭和个人对维护健康承担的责任;政府、社区、家庭和个人有能力维护个体和社会的健康等。

  〔2〕卫生公德、卫生法律、法规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各级政府也颁布了大量地方性卫生法规。大力普及卫生法律、法规,宣扬卫生公德,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卫生法制意识和卫生道德观念,有助于社区卫生管理、环境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

  2.健康知识部分

  〔1〕身体保健知识

  重要器官如心、肺、肝、胃、肾的位置、生理功能与保健;口腔与眼睛的保健。

  〔2〕疾病防治知识教育

  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症状和体征、治疗、护理、康复等知识。其中预防知识是教育的重点。主要内容是提倡不吸烟、不饮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定期健康检查、积极参健康咨询、疾病普查普治、遵从医嘱、坚持早期治疗等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各种急性传染病的症状、预防、隔离、消毒、疫情报告等知识。其中艾滋病和其他性传播疾病及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传染性疾病是目前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传染病,应加强对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防治方法的宣传教育。

  感冒等各种常见病的预防、早期治疗知识。

  家庭急救与护理。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病急性发作,触电、溺水、煤气中毒的急救,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操作方法,烧伤、烫伤、跌打损伤等意外事故的简单处理。

  〔3〕生活卫生知识教育

  饮食与营养卫生。包括膳食的合理搭配,食物的科学烹调,饮食定时定量,碘盐的保管与食用,餐具的消毒,食物的贮存,酗酒、偏食、暴饮暴食对健康的影响,食物中毒的预防知识等。

  家庭用药和医学常识。常用药的保管和服用方法;体温计、血压计的使用方法等。

  四害防止。苍蝇、老鼠、蚊子、臭虫、蟑螂等害虫的生活习性、对健康的危害、药物和其他防止方法。

  日常生活卫生常识。按时作息,有规律地工作、学习、娱乐、劳动、运动知识;室内采光、通风、温度、湿度对健康的影响;厨房、厕所卫生等。

  〔4〕心理卫生知识教育

  包括心理状态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如何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如何防止和消除紧张刺激;如何正确处理夫妻之间、婆媳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如何保持家庭和睦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教育独生子女。

  〔5〕安全教育

  交通事故、煤气中毒、溺水、自杀、劳动损伤等意外伤害是死亡和伤残的常见原因。对社区居民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居民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注意安全防护,自觉使用安全设施,可以降低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6〕中老年保健知识教育

  包括中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中老年人的饮食、运动、学习、工作、娱乐、休息等方面的保健知识;中老年人常见疾病防治知识等。中年知识分子在大中城市居民中占有一定比例。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珍贵财富,他们事业心强,但往往忽略自我保健,应加强对他们的健康指导和保护。

  〔7〕生殖健康教育

  包括生殖卫生、计划生育、优生优育优教知识;妇女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生理特点和保健知识;妇科常见病防治知识等。

  婴幼儿的喂养、护理方法;母乳喂养的好处;婴幼儿的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知识;儿童卫生习惯的早期训练和培养。

  〔8〕环境保护知识教育

  环境对健康的影响,生活垃圾的处理,噪声、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预防方法,提倡绿化美化环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等。

  〔9〕卫生服务指南

  包括了解并自觉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和医疗卫生防疫机构提供的卫生服务,主动参与健康普查、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主动接受预防接种;有病及时就医及就医常识;遵从医嘱,坚持治疗等。

  3.健康行为部分

  〔1〕个体行为

  饭前便后洗手

  每天早晚刷牙

  定期洗澡、理发、剪指甲

  服装整洁

  勤晒被褥

  讲卫生讲公德,如不乱扔乱倒、不随地吐痰等

  不吸烟

  不酗酒

  每天进行锻炼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按时让孩子参加计划免疫

  〔2〕群体行为

  室内整洁,无蚊、蝇、老鼠、蟑螂等

  室内无异味、空气新鲜

  办公室内有禁止吸烟标志或劝阻吸烟的宣传品,不设烟具

  厨房灶具干净、碗筷干净、生熟食品分开

  厨房通风良好

  厕所无臭、无蝇、便池无尿碱

  厕所地面、门窗、墙壁、灯具、洗手盆池清洁

  阳台封闭标准

  遵守交通规则,防止意外事故

  积极组织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娱体育活动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篇二:健康教育培训资料包括哪些内容

  

  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内容

  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内容

  篇一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解让居民们了解健康的概念,什么是健康的人。影响健康的因素,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教育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健康的概念

  2、健康的生活方式

  3、影响健康的因素

  4、健康促进

  三、教学过程

  导入:健康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正常状态,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兴旺的保证。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维护全体公民的健康,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帮助人民获得健康是我们每一个卫生工作者的职责,更是每一个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一)什么是健康

  由于人们所处的时代、环境和条件不同,对健康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过去,人们一般认为身体没病、无伤、无残就是“健康”。随着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在深化。

  现代的人们认识到:除了生物性因素外,心理、社会因素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行为都是许多疾病发生和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在关注人的健康时,单从“生物人”的角度看问题就明显的不够全面,必须考虑到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对人健康的影响。随着这种认识的加深,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则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年在其《组织法》中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这就是说,人的健康不仅是在生理上没有疾病、躯体健全和不虚弱,而且还应该是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平衡状态,并且还包括人与社会的良好适应,达到与社会和谐相处。人不仅有肉体还有精神;人不仅是一个自然人、生物人,还是一个社会人。这一健康的新概念就是把人的躯体与精神结合,并把个体与社会结合所提出的,是对健康的一个全面定义。

  一个完全健康的人不仅是自身客观上拥有健康,而且应该懂得基本的健康知识,具有追求健康的信念和意识,具备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对他人和社会承担健康责任。

  还有一种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我们称为亚健康。多指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或者有病症感觉而无临床检查证据,但已有潜在的发病倾向的信息,处于机体结构退化和生理功能减退的低质与心理失衡状态。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人类的健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遗传、心理和行为(生活方式)等内在因素外,生物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等外在因素都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政治制度、社会稳定状况(战争或和平)、经济状况、医疗卫生服务、食品和饮水供应、社区服务、人际关系、文化风俗等等,其中无一不与健康关系密切。

  自然环境:它包括气候情况、地理条件、水质和土壤情况(包括所含矿物质)、磁场与射线等等,也都直接与人的生存和健康密切相关。如某些地区由于水土中微量元素的多或少可以造成氟中毒、碘缺乏病、大骨节病、克山病等地方病。

  /总页数

  7页

篇三:健康教育培训资料包括哪些内容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内容

  篇一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解让居民们了解健康的概念,什么是健康的人。影响健康的因素,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教育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健康的概念

  2、健康的生活方式

  3、影响健康的因素

  4、健康促进

  三、教学过程

  导入:健康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正常状态,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兴旺的保证。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维护全体公民的健康,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帮助人民获得健康是我们每一个卫生工作者的职责,更是每一个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一)什么是健康

  由于人们所处的时代、环境和条件不同,对健康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过去,人们一般认为身体没病、无伤、无残就是“健康”。随着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在深化。

  现代的人们认识到:除了生物性因素外,心理、社会因素以及不良的1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生活习惯、生活方式、行为都是许多疾病发生和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在关注人的健康时,单从“生物人”的角度看问题就明显的不够全面,必须考虑到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对人健康的影响。随着这种认识的加深,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则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年在其《组织法》中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这就是说,人的健康不仅是在生理上没有疾病、躯体健全和不虚弱,而且还应该是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平衡状态,并且还包括人与社会的良好适应,达到与社会和谐相处。人不仅有肉体还有精神;人不仅是一个自然人、生物人,还是一个社会人。这一健康的新概念就是把人的躯体与精神结合,并把个体与社会结合所提出的,是对健康的一个全面定义。

  一个完全健康的人不仅是自身客观上拥有健康,而且应该懂得基本的健康知识,具有追求健康的信念和意识,具备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对他人和社会承担健康责任。

  还有一种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我们称为亚健康。多指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或者有病症感觉而无临床检查证据,但已有潜在的发病倾向的信息,处于机体结构退化和生理功能减退的低质与心理失衡状态。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人类的健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遗传、心理和行为(生活方式)等内在因素外,生物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等外在因素都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政治制度、社会稳定状况(战争或和平)、经济状况、医疗卫生服务、食品和饮水供应、社区服务、人际关系、文化风俗等等,其中无一不与健康关系密切。

  自然环境:它包括气候情况、地理条件、水质和土壤情况(包括所含矿物质)、磁场与射线等等,也都直接与人的生存和健康密切相关。如某些地区由于水土中微量元素的多或少可以造成氟中毒、碘缺乏病、大骨节病、克山病等地方病。

  生物环境:主要指人们生存的环境中的生物状态,特别是致病和传播疾病的生物的浓度、活跃情况和致病性等。如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和蚊子、苍蝇、蟑螂等虫媒以及老鼠等动物。当人生存的环境中这些生物浓度较高或致病性强时就必然对人的健康产生威胁。

  遗传因素:人的身体素质特点会遗传给后代,某些疾病也具有遗传性,如血友病、白化病、糖尿病等。

  心理因素:它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健康,例如长期的心理紧张可以导致高血压,突然的情绪激动可以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行为(生活方式)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危害健康,如长期大量吸烟可以导致气管炎、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甚至会增加患肺癌和其他癌症的机会。长期过量饮酒可能损害肝脏并引发其他消化系统疾病。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可以导致动脉血管硬化和冠心3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病。高糖饮食、缺少运动可能引起糖尿病。

  科学研究表明,在上述影响健康的诸因素中,人类所患疾病中有45%与生活方式有关,而死亡的因素中有60%与生活方式有关。在美国,不健康生活方式占总死因中的48.9%,在我国占37.3%。这说明人类的行为因素对自身健康的影响极大。

  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早期受家庭的影响较多,如饮食习惯、卫生习惯(如刷牙习惯)、起居习惯等。但随着年龄的增加,也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逐渐调整自己的行为,在进入青年和成年以后就会形成比较固定的行为习惯。如是否讲究卫生、是否喜欢运动、是否喜欢与人交流、是否吸烟饮酒等等。这些行为习惯也就是生活方式将对他们的健康产生长期影响。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针对影响现代人健康的主要危害因素——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出了健康生活方式“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全球人口的期望寿命可以延长10年以上。

  1、合理膳食。即营养要全面均衡。每餐以八分饱为宜,主食由细粮、杂粮搭配,减少动物性脂肪和甜食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豆制品和牛奶,限制盐的用量,每人每天摄入盐的不超过6克。

  2、适量运动。运动贵在坚持,重在适度。项目应因人而异,每周可做轻中度运动5次,每次半小时左右。中青年可打球、长跑。中老年可快步行走、慢跑、骑自行车。适量运动是预防和消除疲劳、保证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3、戒烟限酒。吸烟酗酒是健康的大敌。吸烟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肺癌、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多种疾病的重要危害因素。任何年龄的人戒烟都可获得健康上的真正收益。据科学家们多年的实验后发现,吸烟者在戒烟后其体内器官会发生一系列有益的变化:20分钟内:血压降到标准水平;脉搏降到标准速度;手、脚的温度升到标准体温。

  8小时内:血液中一氧化碳的含量降低到正常水平;血液中氧的含量增至正常水平。24小时内:心肌梗塞危险性降低。48小时内:神经末梢的功能逐渐开始恢复;嗅觉和味觉对外界物质敏感性增强。72小时内:支气管不再痉挛,呼吸大为舒畅,肺活量增加。2星期至一个月:血液循环稳定;走路稳而轻;肺功能改善30%。1至9个月:咳嗽、鼻窦充血、疲劳、气短等症状减轻;气管和支气管的粘膜上出现新的纤毛,处理粘液的功能增强;痰减少,肺部较干净,感染机会减少;身体的能量储备提高;体重可增加2_3公斤。1年内:冠状动脉硬化危险减至吸烟者的一半。

  4、心理平衡。心理平衡最重要。保持心理平衡要做到以下几点:三个快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三个正确: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对待社会。三个既要:既要尽心尽力奉献社会,又要尽情品味美好人生、既要在事业上有颗进取心,又要在生活中有颗平常心;既要精益求精于本职工作,又要有多姿多彩的业余生活。

  (三)、健康教育的概念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健康教育被正式引入我国以后,健康教育已经为许多人所熟悉。健康教育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体和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健康为目的所进行的活动及其过程。

  健康教育就是以预防控制疾病,促进健康作为主要出发点,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采用有利于人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改变人们的行为与生活方式以及影响行为与生活方式改变的环境条件。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而不仅仅是广播电视、宣传画、标语等,它强调的是健康教育者和接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合作,通过两者共同努力,达到健康的目的。

  即是使教育对象知识、观念、行为改变的统一。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篇二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

  脑梗塞的主要因素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体重超重、高脂血症、喜食肥肉,许多病人有家族史。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脑梗塞病人一般会经过急性发作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三个阶段,多数病人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综合性防治都是在家中进行,如果能够坚持有效的药物治疗、坚持饮食调节、坚持肢体功能等康复训练,控制好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是能够达到有效改善症状并不再复发的康复治疗目的的。

  脑梗塞病人有效的康复保健治疗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饮食:

  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各种蔬菜、水果、糙米、全谷类及豆类,可帮助排便、预防便秘、稳定血糖及降低血胆固醇。

  选用植物性油脂,多采用水煮、清蒸、凉拌、烧、烤、卤、炖等方式烹调;禁食肥肉、内脏、鱼卵、奶油等胆固醇高的食物;可多选择脂肪含量较少的鱼肉、去皮鸡肉等;全蛋每周可吃1—2个。奶类及其制品、五谷根茎类、肉鱼豆蛋类、蔬菜类、水果类及油脂类等六大类食物,宜多样摄取,才能充分的获得各种营养素。

  锻炼:

  应进行适当适量的体育锻炼及体力活动,不宜做剧烈运动,跑步、登山均不可取,可进行散步、柔软体操、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但应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选择,不可过量以不过度疲劳为度。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加脂肪消耗、减少体内胆固醇沉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对预防肥胖、控制体重、增加循环功能、调整血脂和降低血压、减少血栓均有益处,是防治脑梗塞、脑栓塞、脑梗塞的积极措施。

  用药:

  脑梗塞的病理基础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在血栓消退后脑动脉硬化并未消退,脑梗塞仍然可能重新形成,因此不能中断具有

  “溶栓化瘀、降脂抗凝

  ”

  功效的脑梗塞治疗药物。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中医药:

  中药预防心脑血管病有确切的临床效果,包括具有传统医药特色的活血化瘀、芳香开窍类中药,具有降血压、降血黏度、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抗血栓、消除血瘀等作用,适用于脑梗塞患者症状恢复防止复发的治疗。

  拜阿司匹林:

  主要是抗血小板凝集和释放,改善前列腺素与血栓素A2的平衡,预防血栓形成。缺点是有47%的患者会产生耐药性。

  危险因素控制:

  高血压:

  可加快加重动脉硬化发展的速度和程度,血压越高发生脑梗塞或复发脑梗塞的机会越大。

  高血脂:

  一方面使得血液粘稠,血流缓慢,供应脑的血液量减少;另一方损伤血管内皮,沉积在血管壁形成粥样硬化斑块,直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糖尿病:

  糖尿病80%以上导致脂质代谢异常,常伴动脉硬化、高血脂并发心脑血管病;而且血内葡萄糖含量增多也会使血粘度和凝固性增高,有利于脑梗塞形成。

  心脏病:

  脑的血液来源于心脏。当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时,脑的供血量不足,会引起脑梗塞;当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有心房纤颤等心律失常发作时,心房内的栓子脱落进入脑血管,可引起脑栓塞

  症状体征:1、起病极急,常在数秒钟或很短时间症状达高峰,少数呈阶梯式进行性恶化。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2、部分病人有短暂意识模糊、头痛、抽搐,较大动脉闭塞后数日内发生的继发性脑水肿可使症状恶化并导致意识障碍,严重脑水肿还可引起致命性的颅内结构移位元(脑疝)的危险。

  3、神经系统局源症状和体征发生突然。

  4、颈内动脉:可引起同侧眼失明,其他症状常常与大脑中动脉及其深穿支闭塞后出现的症状体征难于鉴别。

  5、大脑前动脉:不常见,一侧可引起对侧偏瘫,(下肢重上肢轻)、强握反射及尿失禁。双侧受累时可引起情感淡漠、意识模糊,偶可出现缄默状态及痉挛性截瘫。

  6、大脑后动脉:可有同侧偏盲、对侧偏身感觉丧失、自发的丘脑性疼痛、或突然发生不自主的偏身抽搐症;优势半球受累时可见失读症。

  7、椎-基底动脉:眩晕、复视、眼球运动麻痹、共济失调、交叉瘫、瞳孔异常、四肢瘫痪、进食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甚至死亡。

  8、大脑中动脉及其深穿支:最易受累,出现对侧偏瘫(程度严重)、偏侧麻木(感觉丧失)、同向偏盲,主侧半球(通常为左侧)受累时可表现失语,非优势半球受累时则发生失用症。

  发病先兆:1、头晕、头痛突然加重或由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剧烈头痛。一般认为头痛、头晕多为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而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则多为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

  2、短暂性视力障碍,表现为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看东西不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完整,这种现象多在一小时内自行恢复,是较早的脑梗塞预报信号。

  3、语言与精神改变,指发音困难、失语,写字困难;个性突然改变,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或急躁多语、烦躁不安,或出现短暂的判断或智力障碍,嗜睡。

  4、其他先兆表现,如恶心呕吐或扼逆,或血压波动并伴有头晕眼花或耳鸣,不明原因的反复鼻拙血,常为高血庇脑拙血的近期先兆。

  5、困倦与嗜睡,表现为哈欠连连,特别是呼吸中枢缺氧的反应。随着脑动脉硬化加重,动脉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严重恶化·80%左右的人在缺血性脑梗塞发作5至10天前,频频打哈欠,所以,千万不要忽略了这一重要的报警信号。

  6、躯体感觉与运动异常,如发作性单侧肢体麻木或无力、手握物体失落,原因不明的晕倒或跌倒,单侧面瘫,持续时间花24小时以内。追访观察,此类现象发生后3~5年,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发生缺血性脑梗塞。

  7、一过性黑檬,指正常人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物体,数秒或数分钟即恢复常态,既没有恶心、头晕,也无任何意识障碍。这是因视网膜短暂性缺血所致,提示颅内血液动力学改变或微小血栓暂时性堵塞视网膜动脉,为脑血管病的最早报警信号。

  怎样预防脑梗塞:1、不要过于劳累,劳累过度或休息不好易引起血压波动,引起脑血栓的形成。

  2、饮食清淡,以素食为主,少吃高脂肪食物。每天要吃500克1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蔬菜、250克水果、250毫升牛奶。

  3、戒烟限酒,烟酒可损害血管内膜,并能引起小血管收缩,管腔变窄,因而容易形成血栓。

  4、情绪平稳。暴怒或长期忧郁、焦虑,可引起血管神经调节失常,是诱发脑梗塞的重要诱因。

  5、糖尿病血黏度增高患者,需要控制血糖,降低血黏度。

  6、对曾患脑梗塞患者,在监测血黏度及脑血管情况下主张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防止复发。

  7、要控制血压。高血压病人一定要长期服用降压药,并经常监测血压,不能根据是否头昏头痛服药。

  脑梗塞患者的饮食调理:1、控制总热量。如果膳食中控制了总脂肪的摄入,血脂是会下降的。

  2、限制精制糖和含糖类的甜食,包括点心、糖果和饮料的摄入。

  3、脑梗塞的病人有食盐的用量要小,要采用低盐饮食,每日食盐3克,可在烹调后再加入盐拌匀即可。

  4、脑梗塞的病人要经常饮水,尤其在清晨和晚间。这样可以稀释血液,防止血栓的形成。

  5、注意烹调用料。为了增加食欲,可以在炒菜时加一些醋、番茄酱、芝麻酱。食醋可以调味外,还可加速脂肪的溶解,促进消化和吸收,芝麻酱含钙量高,经常食用可补充钙,对防止脑出血有一定好处。

  11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篇三

  为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让农村居民了解健康的概念、影响健康的因素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决定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现通知如下:

  时间:20XX年x月x日8:30-10:3地点:郑集乡卫生院健康教育室

  讲座内容:树立健康的理念

  授课人:xxx

  参加人员:公共卫生科人员及全体乡医

  郑集乡卫生院

  20XX年x月x日

  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主讲人:xxx1.膳食应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搭配。

  谷类食物是我国居民传统膳食的主体,是人类最好的基础食物,也是最经济的能量来源。以谷类为主的膳食既可提供充足的能量,又可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有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成年人每天应摄入250克~400克的谷类食物。

  蔬菜水果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的重要来源,薯类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蔬菜、水果和薯类对保持身体健康,保持肠道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12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罹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成年人每天吃蔬菜300克~500克,水果200克~400克。

  食物可以分为谷类(米、面、杂粮等)和薯类,动物性食物(肉、禽、鱼、奶、蛋等),豆类和坚果(大豆、其他干豆类、花生、核桃等),蔬菜、水果,纯能量食物(动植物油、淀粉、糖、酒等)等五类。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每种食物都至少可提供一种营养物质,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多种食物组成的膳食,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

  2.经常食用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奶类食品营养成分齐全,营养组成比例适宜,容易消化吸收,是膳食钙质的极好来源。儿童青少年饮奶有利于其生长发育和骨骼健康,从而推迟其成年后发生骨质疏松的年龄;中老年人饮奶可以减少其骨质丢失,有利于骨健康。建议每人每天饮奶300克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对于高血脂和超重肥胖倾向者应选择减脂、低脂、脱脂奶及其制品。

  大豆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必需脂肪酸、B族维生素、维生素E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素,且含有磷脂、低聚糖,以及异黄酮、植物固醇等多种人体需要的植物化学物质。适当多吃大豆及其制品可以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也可防止过多消费肉类带来的不利影响。建议每人每天摄入30克~50克大豆或相当量的豆制品。

  13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3.膳食要清淡少盐。

  食用油和食盐摄入过多是我国城乡居民共同存在的膳食问题。盐的摄入量过高与高血压的患病率密切相关。脂肪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是脂肪摄入过多可以增加患肥胖、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应养成吃清淡少盐膳食的习惯,即膳食不要太油腻,不要太咸,不要摄食过多的动物性食物和油炸、烟熏、腌制食物。建议每人每天烹调油用量不超过25克;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包括酱油、酱菜、酱中的含盐量)。

  4.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

  体重是否正常可用体质指数(BMI)来判断。成人的正常体重是指体质指数在18.5kg/m2~23.9kg/m2之间。

  计算公式为:BMI=体重(千克)/身高(米)2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肿瘤患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进食量和运动是保持健康体重的两个主要因素,食物提供人体能量,运动消耗能量。如果进食量过大而运动量不足,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积存下来,增加体重,造成超重或肥胖;相反若食量不足,可由于能量不足引起体重过低或消瘦。体重过高和过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现,易患多种疾病,缩短寿命。所以,应保持进食量和运动量的平衡,使摄入的各种食物所提供的能量能满足机体需要,而又不造成体内能量过剩,使体重维持在适宜范围。

  5.生病后要及时就诊,配合医生治疗,按照医嘱用药。

  生病后要及时就诊,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14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这样既可以减少疾病危害,还可以节约看病的花费。

  在疾病治疗、康复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要遵从医嘱按时按量用药,按照医生的要求调配饮食、确定活动量、改善自己的行为。不要乱求医使用几个方案同时治疗,更不能凭一知半解、道听途说自行买药治疗。

  6.不滥用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指不规范地使用、不必要的情况下使用、超时超量使用或用量不足或疗程不足等。滥用抗生素容易引发致病微生物的耐药性,导致抗生素逐渐失去原有的功效,起不到治疗疾病的作用。滥用某些抗生素还可能导致耳聋(特别是儿童)和人体内菌群失调等,严重时还可能威胁生命。

  抗生素是处方药,只能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42.饭菜要做熟;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

  饭菜要烧熟煮透再吃。吃冰箱里的剩饭菜,应重新彻底加热再吃。碗筷等餐具应经常煮沸消毒。

  生的蔬菜、水果可能沾染致病菌、寄生虫卵、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生吃前,应浸泡10分钟,再用干净的水彻底洗净。

  7.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工。

  在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把生、熟食品分开,例如用切过生食品的刀再切熟食品,用盛过生食品的容器再盛放熟食品,熟食品就可能被生食品上的细菌、寄生虫卵等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因此,生熟食品要分开放置和加工,避免生熟食品直接或间接接触。

  15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8.不吃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食品保质期,指在食品标签上标注的条件下,保持食品质量(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内,食品质量符合标签上或产品标准中的规定。

  任何食品都有储藏期限。储存时间过长或者储存不当就会受污染或者变质。受污染或者变质的食品不能食用。食物在冰箱里放久了,也会变质;用冰箱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熟食品要加盖储存。

  不要吃过期食物。不要吃标识上没有确切生产厂家名称、地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食品。

  16

篇四:健康教育培训资料包括哪些内容

  

  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内容

  篇一

  一、教学目的通过讲解让居民们了解健康的概念,什么是健康的人。影响健康的因素,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教育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健康的概念

  2、健康的生活方式

  3、影响健康的因素

  4、健康促进

  三、教学过程

  导入:健康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正常状态,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兴旺的保证。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维护全体公民的健康,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帮助人民获得健康是我们每一个卫生工作者的职责,更是每一个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一)什么是健康

  由于人们所处的时代、环境和条件不同,对健康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过去,人们一般认为身体没病、无伤、无残就是“健康”。随着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在深化。

  现代的人们认识到:除了生物性因素外,心理、社会因素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行为都是许多疾病发生和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在关注人的健康时,单从“生物人”的角度看问题就明显的不够全面,必须考虑到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对人健康的影响。随着这种认识的加深,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则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年在其《组织法》中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这就是说,人的健康不仅是在生理上没有疾病、躯体健全和不虚弱,而且还应该是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平衡状态,并且还包括人与社会的良好适应,达到与社会和谐相处。人不仅有肉体还有精神;人不仅是一个自然人、生物人,还是一个社会人。这一健康的新概念就是把人的躯体与精神结合,并把个体与社会结合所提出的,是对健康的一个全面定义。

  一个完全健康的人不仅是自身客观上拥有健康,而且应该懂得基本的健康知识,具有追求健康的信念和意识,具备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对他人和社会承担健康责任。

  还有一种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我们称为亚健康。多指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或者有病症感觉而无临床检查证据,但已有潜在的发病倾向的信息,处于机体结构退化和生理功能减退的低质与心理失衡状态。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人类的健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遗传、心理和行为(生活方式)等内在因素外,生物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等外在因素都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政治制度、社会稳定状况(战争或和平)、经济状况、医疗卫生服务、食品和饮水供应、社区服务、人际关系、文化风俗等等,其中无一不与健康关系密切。

  自然环境:它包括气候情况、地理条件、水质和土壤情况(包括所含矿物质)、磁场与射线等等,也都直接与人的生存和健康密切相关。如某些地区由于水土中微量元素的多或少可以造成氟中毒、碘缺乏病、大骨节病、克山病等地方病。

  生物环境:主要指人们生存的环境中的生物状态,特别是致病和传播疾病的生物的浓度、活跃情况和致病性等。如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和蚊子、苍蝇、蟑螂等虫媒以及老鼠等动物。当人生存的环境中这些生物浓度较高或致病性强时就必然对人的健康产生威胁。

  遗传因素:人的身体素质特点会遗传给后代,某些疾病也具有遗传性,如血友病、白化病、糖尿病等。

  心理因素:它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健康,例如长期的心理紧张可以导致高血压,突然的情绪激动可以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行为(生活方式)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危害健康,如长期大量吸烟可以导致气管炎、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甚至会增加患肺癌和其他癌症的机会。长期过量饮酒可能损害肝脏并引发其他消化系统疾病。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可以导致动脉血管硬化和冠心病。高糖饮食、缺少运动可能引起糖尿病。

  科学研究表明,在上述影响健康的诸因素中,人类所患疾病中有45%与生活方式有关,而死亡的因素中有60%与生活方式有关。在美国,不健康生活方式占总死因中的48.9%,在我国占37.3%。这说明人类的行为因素对自身健康的影响极大。

  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早期受家庭的影响较多,如饮食习惯、卫生习惯(如刷牙习惯)、起居习惯等。但随着年龄的增加,也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逐渐调整自己的行为,在进入青年和成年以后就会形成比较固定的行为习惯。如是否讲究卫生、是否喜欢运动、是否喜欢与人交流、是否吸烟饮酒等等。这些行为习惯也就是生活方式将对他们的健康产生长期影响。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针对影响现代人健康的主要危害因素——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出了健康生活方式“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全球人口的期望寿命可以延长10年以上。

  1、合理膳食。即营养要全面均衡。每餐以八分饱为宜,主食由细粮、杂粮搭配,减少动物性脂肪和甜食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豆制品和牛奶,限制盐的用量,每人每天摄入盐的不超过6克。

  2、适量运动。运动贵在坚持,重在适度。项目应因人而异,每周可做轻中度运动5次,每次半小时左右。中青年可打球、长跑。中老年可快步行走、慢跑、骑自行车。适量运动是预防和消除疲劳、保证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

  3、戒烟限酒。吸烟酗酒是健康的大敌。吸烟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肺癌、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多种疾病的重要危害因素。任何年龄的人戒烟都可获得健康上的真正收益。据科学家们多年的实验后发现,吸烟者在戒烟后其体内器官会发生一系列有益的变化:

  20分钟内:血压降到标准水平;脉搏降到标准速度;手、脚的温度升到标准体温。

  8小时内:血液中一氧化碳的含量降低到正常水平;血液中氧的含量增至正常水平。24小时内:心肌梗塞危险性降低。48小时内:神经末梢的功能逐渐开始恢复;嗅觉和味觉对外界物质敏感性增强。72小时内:支气管不再痉挛,呼吸大为舒畅,肺活量增加。2星期至一个月:血液

  循环稳定;走路稳而轻;肺功能改善30%。1至9个月:咳嗽、鼻窦充血、疲劳、气短等症状减轻;气管和支气管的粘膜上出现新的纤毛,处理粘液的功能增强;痰减少,肺部较干净,感染机会减少;身体的能量储备提高;体重可增加2_3公斤。1年内:冠状动脉硬化危险减至吸烟者的一半。

  4、心理平衡。心理平衡最重要。保持心理平衡要做到以下几点:三个快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三个正确: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对待社会。三个既要:既要尽心尽力奉献社会,又要尽情品味美好人生、既要在事业上有颗进取心,又要在生活中有颗平常心;既要精益求精于本职工作,又要有多姿多彩的业余生活。

  (三)、健康教育的概念

  自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健康教育被正式引入我国以后,健康教育已经为许多人所熟悉。健康教育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体和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健康为目的所进行的活动及其过程。

  健康教育就是以预防控制疾病,促进健康作为主要出发点,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采用有利于人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改变人们的行为与生活方式以及影响行为与生活方式改变的环境条件。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而不仅仅是广播电视、宣传画、标语等,它强调的是健康教育者和接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合作,通过两者共同努力,达到健康的目的。

  即是使教育对象知识、观念、行为改变的统一。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篇二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

  脑梗塞的主要因素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体重超重、高脂血症、喜食肥肉,许多病人有家族史。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

  脑梗塞病人一般会经过急性发作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三个阶段,多数病人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综合性防治都是在家中进行,如果能够坚持有效的药物治疗、坚持饮食调节、坚持肢体功能等康复训练,控制好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是能够达到有效改善症状并不再复发的康复治疗目的的。

  脑梗塞病人有效的康复保健治疗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饮食:

  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各种蔬菜、水果、糙米、全谷类及豆类,可帮助排便、预防便秘、稳定血糖及降低血胆固醇。

  选用植物性油脂,多采用水煮、清蒸、凉拌、烧、烤、卤、炖等方式烹调;禁食肥肉、内脏、鱼卵、奶油等胆固醇高的食物;可多选择脂肪含量较少的鱼肉、去皮鸡肉等;全蛋每周可吃

  1—2个。奶类及其制品、五谷根茎类、肉鱼豆蛋类、蔬菜类、水果类及油脂类等六大类食物,宜多样摄取,才能充分的获得各种营养素。

  锻炼:

  应进行适当适量的体育锻炼及体力活动,不宜做剧烈运动,跑步、登山均不可取,可进行散步、柔软体操、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但应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选择,不可过量以不过度疲劳为度。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加脂肪消耗、减少体内胆固醇沉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对预防肥胖、控制体重、增加循环功能、调整血脂和降低血压、减少血栓均有益处,是防治脑梗塞、脑栓塞、脑梗塞的积极措施。

  用药:

  脑梗塞的病理基础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在血栓消退后脑动脉硬化并未消退,脑梗塞仍然可能重新形成,因此不能中断具有

  “溶栓化瘀、降脂抗凝

  ”功效的脑梗塞治疗药物。

  中医药:

  中药预防心脑血管病有确切的临床效果,包括具有传统医药特色的活血化瘀、芳香开窍类中药,具有降血压、降血黏度、改善微循环、抗

  氧化、抗血栓、消除血瘀等作用,适用于脑梗塞患者症状恢复防止复发的治疗。

  拜阿司匹林:

  主要是抗血小板凝集和释放,改善前列腺素与血栓素

  A2的平衡,预防血栓形成。缺点是有

  47%的患者会产生耐药性。

  危险因素控制:

  高血压:

  可加快加重动脉硬化发展的速度和程度,血压越高发生脑梗塞或复发脑梗塞的机会越大。

  高血脂:

  一方面使得血液粘稠,血流缓慢,供应脑的血液量减少;另一方损伤血管内皮,沉积在血管壁形成粥样硬化斑块,直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糖尿病:

  糖尿病

  80%以上导致脂质代谢异常,常伴动脉硬化、高血脂并发心脑血管病;而且血内葡萄糖含量增多也会使血粘度和凝固性增高,有利于脑梗塞形成。

  心脏病:

  脑的血液来源于心脏。当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时,脑的供血量不足,会引起脑梗塞;当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有心房纤颤等心律失常发作时,心房内的栓子脱落进入脑血管,可引起脑栓塞

  症状体征

  :1、起病极急,常在数秒钟或很短时间症状达高峰,少数呈阶梯式进行性恶化。

  2、部分病人有短暂意识模糊、头痛、抽搐,较大动脉闭塞后数日内发生的继发性脑水肿可使症状恶化并导致意识障碍,严重脑水肿还可引起致命性的颅内结构移位元(脑疝)的危险。

  3、神经系统局源症状和体征发生突然。

  4、颈内动脉:可引起同侧眼失明,其他症状常常与大脑中动脉及其深穿支闭塞后出现的症状体征难于鉴别。

  5、大脑前动脉:不常见,一侧可引起对侧偏瘫,(下肢重上肢轻)、强握反射及尿失禁。双侧受累时可引起情感淡漠、意识模糊,偶可出现缄默状态及痉挛性截瘫。

  6、大脑后动脉:可有同侧偏盲、对侧偏身感觉丧失、自发的丘脑性疼痛、或突然发生不自主的偏身抽搐症;优势半球受累时可见失读症。

  7、椎-基底动脉:眩晕、复视、眼球运动麻痹、共济失调、交叉瘫、瞳孔异常、四肢瘫痪、进食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甚至死亡。

  8、大脑中动脉及其深穿支:最易受累,出现对侧偏瘫(程度严重)、偏侧麻木(感觉丧失)、同向偏盲,主侧半球(通常为左侧)受累时可表现失语,非优势半球受累时则发生失用症。

  发病先兆

  :

  1、头晕、头痛突然加重或由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剧烈头痛。一般认为头痛、头晕多为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而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则多为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

  2、短暂性视力障碍,表现为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看东西不完整,这种现象多在一小时内自行恢复,是较早的脑梗塞预报信号。

  3、语言与精神改变,指发音困难、失语,写字困难;个性突然改变,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或急躁多语、烦躁不安,或出现短暂的判断或智力障碍,嗜睡。

  4、其他先兆表现,如恶心呕吐或扼逆,或血压波动并伴有头晕眼花或耳鸣,不明原因的反复鼻拙血,常为高血庇脑拙血的近期先兆。

  5、困倦与嗜睡,表现为哈欠连连,特别是呼吸中枢缺氧的反应。随着脑动脉硬化加重,动脉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严重恶化·80%左右的人在缺血性脑梗塞发作5至10天前,频频打哈欠,所以,千万不要忽略了这一重要的报警信号。

  6、躯体感觉与运动异常,如发作性单侧肢体麻木或无力、手握物体失落,原因不明的晕倒或跌倒,单侧面瘫,持续时间花24小时以内。追访观察,此类现象发生后3~5年,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发生缺血性脑梗塞。

  7、一过性黑檬,指正常人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物体,数秒或数分钟即恢复常态,既没有恶心、头晕,也无任何意识障碍。这是因视网膜短暂性缺血所致,提示颅内血液动力学改变或微小血栓暂时性堵塞视网膜动脉,为脑血管病的最早报警信号。

  怎样预防脑梗塞:1、不要过于劳累,劳累过度或休息不好易引起血压波动,引起脑血栓的形成。

  2、饮食清淡,以素食为主,少吃高脂肪食物。每天要吃500克蔬菜、250克水果、250毫升牛奶。

  3、戒烟限酒,烟酒可损害血管内膜,并能引起小血管收缩,管腔变窄,因而容易形成血栓。

  4、情绪平稳。暴怒或长期忧郁、焦虑,可引起血管神经调节失常,是诱发脑梗塞的重要诱因。

  5、糖尿病血黏度增高患者,需要控制血糖,降低血黏度。

  6、对曾患脑梗塞患者,在监测血黏度及脑血管情况下主张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防止复发。

  7、要控制血压。高血压病人一定要长期服用降压药,并经常监测血压,不能根据是否头昏头痛服药。

  脑梗塞患者的饮食调理:1、控制总热量。如果膳食中控制了总脂肪的摄入,血脂是会下降的。

  2、限制精制糖和含糖类的甜食,包括点心、糖果和饮料的摄入。

  3、脑梗塞的病人有食盐的用量要小,要采用低盐饮食,每日食盐3克,可在烹调后再加入盐拌匀即可。

  4、脑梗塞的病人要经常饮水,尤其在清晨和晚间。这样可以稀释血液,防止血栓的形成。

  5、注意烹调用料。为了增加食欲,可以在炒菜时加一些醋、番茄酱、芝麻酱。食醋可以调味外,还可加速脂肪的溶解,促进消化和吸收,芝麻酱含钙量高,经常食用可补充钙,对防止脑出血有一定好处。

  篇三

  为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让农村居民了解健康的概念、影响健康的因素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决定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现通知如下:

  时间:20XX年x月x日8:30-10:30地点:郑集乡卫生院健康教育室

  讲座内容:树立健康的理念

  授课人:xxx参加人员:公共卫生科人员及全体乡医

  郑集乡卫生院

  20XX年x月x日

  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主讲人:xxx1.膳食应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搭配。

  谷类食物是我国居民传统膳食的主体,是人类最好的基础食物,也是最经济的能量来源。以谷类为主的膳食既可提供充足的能量,又可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有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成年人每天应摄入250克~400克的谷类食物。

  蔬菜水果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的重要来源,薯类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蔬菜、水果

  和薯类对保持身体健康,保持肠道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罹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成年人每天吃蔬菜300克~500克,水果200克~400克。

  食物可以分为谷类(米、面、杂粮等)和薯类,动物性食物(肉、禽、鱼、奶、蛋等),豆类和坚果(大豆、其他干豆类、花生、核桃等),蔬菜、水果,纯能量食物(动植物油、淀粉、糖、酒等)等五类。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每种食物都至少可提供一种营养物质,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多种食物组成的膳食,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

  2.经常食用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奶类食品营养成分齐全,营养组成比例适宜,容易消化吸收,是膳食钙质的极好来源。儿童青少年饮奶有利于其生长发育和骨骼健康,从而推迟其成年后发生骨质疏松的年龄;中老年人饮奶可以减少其骨质丢失,有利于骨健康。建议每人每天饮奶300克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对于高血脂和超重肥胖倾向者应选择减脂、低脂、脱脂奶及其制品。

  大豆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必需脂肪酸、B族维生素、维生素E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素,且含有磷脂、低聚糖,以及异黄酮、植物固醇等多种人体需要的植物化学物质。适当多吃大豆及其制品可以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也可防止过多消费肉类带来的不利影响。建议每人每天摄入30克~50克大豆或相当量的豆制品。

  3.膳食要清淡少盐。

  食用油和食盐摄入过多是我国城乡居民共同存在的膳食问题。盐的摄入量过高与高血压的患病率密切相关。脂肪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是脂肪摄入过多可以增加患肥胖、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应养成吃清淡少盐膳食的习惯,即膳食不要太油腻,不要太咸,不要摄食过多的动物性食物和油炸、烟熏、腌制食物。建议每人每天烹调油用量不超过25克;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包括酱油、酱菜、酱中的含盐量)。

  4.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

  体重是否正常可用体质指数(BMI)来判断。成人的正常体重是指体质指数在18.5kg/m2~23.9kg/m2之间。

  计算公式为:

  BMI=体重(千克)/身高(米)2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肿瘤患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进食量和运动是保持健康体重的两个主要因素,食物提供人体能量,运动消耗能量。如果进食量过大而运动量不足,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积存下来,增加体重,造成超重或肥胖;相反若食量不足,可由于能量不足引起体重过低或消瘦。体重过高和过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现,易患多种疾病,缩短寿命。所以,应保持进食量和运动量的平衡,使摄入的各种食物所提供的能量能满足机体需要,而又不造成体内能量过剩,使体重维持在适宜范围。

  5.生病后要及时就诊,配合医生治疗,按照医嘱用药。

  生病后要及时就诊,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这样既可以减少疾病危害,还可以节约看病的花费。

  在疾病治疗、康复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要遵从医嘱按时按量用药,按照医生的要求调配饮食、确定活动量、改善自己的行为。不要乱求医使用几个方案同时治疗,更不能凭一知半解、道听途说自行买药治疗。

  6.不滥用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指不规范地使用、不必要的情况下使用、超时超量使用或用量不足或疗程不足等。滥用抗生素容易引发致病微生物的耐药性,导致抗生素逐渐失去原有的功效,起不到治疗疾病的作用。滥用某些抗生素还可能导致耳聋(特别是儿童)和人体内菌群失调等,严重时还可能威胁生命。

  抗生素是处方药,只能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42.饭菜要做熟;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

  饭菜要烧熟煮透再吃。吃冰箱里的剩饭菜,应重新彻底加热再吃。碗筷等餐具应经常煮沸消毒。

  生的蔬菜、水果可能沾染致病菌、寄生虫卵、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生吃前,应浸泡10分钟,再用干净的水彻底洗净。

  7.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工。

  在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把生、熟食品分开,例如用切过生食品的刀再切熟食品,用盛过生食品的容器再盛放熟食品,熟食品就可能被生食品上的细菌、寄生虫卵等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因此,生熟食品要分开放置和加工,避免生熟食品直接或间接接触。

  8.不吃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食品保质期,指在食品标签上标注的条件下,保持食品质量(品质)的期限。在此期限内,食品质量符合标签上或产品标准中的规定。

  任何食品都有储藏期限。储存时间过长或者储存不当就会受污染或者变质。受污染或者变质的食品不能食用。食物在冰箱里放久了,也会变质;用冰箱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熟食品要加盖储存。

  不要吃过期食物。不要吃标识上没有确切生产厂家名称、地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食品。

篇五:健康教育培训资料包括哪些内容

  

  健康教育培训资料

  一、青春期的心理卫生

  (一)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既带有童年的痕迹,又出现了某些成年人心理特征的萌芽。半成熟半幼稚、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冲动性等错综交织的,矛盾振荡着他们的内心世界。

  青春期的中学生从思维发展来说,抽象逻辑成分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占有优势。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明显的发展。他们不但能够批判别人和书本上的意见,而且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不过,这种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很不成熟,看问题容易片面和肤浅,例如,有时把勇敢理解为冒险。

  青春期的中学生情感反应强烈且情绪多变,但内心抑制力也有发展。中学生情感体验丰富,对新鲜事物充满情趣,敬佩英雄、憎恨恶人,能为自然景物的美而动心,也为人世的不平而愤慨。对班级和集体活动具有责任感、义务感。对朋友极重感情,有强烈的友谊需求。但是,这些情绪很容易波动,像“疾风怒涛”情绪来得快,平息得也快。平时易烦燥不安或出现莫名其妙的对立情绪。有时还表现出互相矛盾的情感,既能对别人有同情心,主动帮助老弱病人或有残疾的同学,又可能会讥笑、欺侮小同学或身体不健全的人。

  在意志活动方面,中学生的特点是常立志、志无常,果断与轻率同时并存。俗话说“少年多志”,但在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又往往缺乏坚韧的毅力和自制力。

  在个性心理特征方面集中表现为初中生自我意识增强和迅速发展。在智力上能够学习一门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理解一些理论问题,但看事物还很不全面、很不深刻。对学习任务开始能够比较自觉地完成,但自我监督的能力还很不够。有参与集体活动和社会生活的主动性,但还不能像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那样,自觉控制自

  己的情感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在行为方式上常有成人感,讨厌别人将自己当成孩子看,不愿意接受家长在生活方面的特别照顾,不喜欢父母干预自己的活动,甚至产生摆脱父母监护的抵触心理。他们希望自己是个“大人”受到人们重视,但行动上不免流露出稚气。

  (二)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人的心理与人的思想道德境界、人际关系、兴趣爱好、生活习惯、身体健康状况等是互相关联的整体,因此,心理保健也不能单纯地从心理方面着手,应该有心理保健的整体观念。中学生的心理保健,要从以下各方面去努力:1.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

  2.培养沟通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4.培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5.磨练自己的意志,提高自我调控能力。

  6.掌握一些心理保健的具体方法,如:A.发泄:人在有极大的委屈、烦恼、怒气的时候,肯定想发泄出来,可以在没人的地方大声呼喊,使劲挥拳、顿脚、锤打不会破碎的东西来发泄,使心理渐渐恢复平静。

  B.倾诉:心里的烦恼、忧愁、痛苦不妨找与自己关系亲近的人倾诉一番,说得越痛快越好。

  C.转移:如果正赶上一种强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冲击可能会导致情感、举止“大发作”的时候,应立即强制自己转移注意力,转移到一件感兴趣又与前面的事情不相干的事物上去。

  D.自我暗示:自我暗示就是自己提醒自己。可以按着与之相反的心理方向在内心提示自己:我不能那样做,那样做是错误的。

  要点:1.人格。

  我们这里所说的人格是指人的行为品质的总和。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脾气、能力、兴趣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有的甚至截然相反。如有些人热情、随和,很合群,有的人则表现为冷漠而孤僻;有的人活泼开朗、有的人则好静内向、甚至偏狭;有的人刚强而沉着、有的人怯懦浮躁等等。这些都代表着人格的不同特征。

  2.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发展正常;(2)情绪稳定协调;(3)心理特点符合实际年龄;(4)行为协调,反应能力适度;(5)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6)个性的稳定和健全。

  3.心理健康。

  理论上讲,心理健康是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即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全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认可的形式进行适应。通俗的说,心理健康就是人遇到来自内心的情感冲动和外部的挫折都能适当缓解,不至于心理失调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4.体育与心理健康。

  各种体育活动都要求克服困难,体育竞赛更是要求积极的竞争。它要求参与者乐观豁达,能友善的与人相处,能团结合作的进行竞争。体育活动正为青少年认识

  自己和调节情感提供了机会。在青少年性格形成过程中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与良好性格的形成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5.养成幽默愉快的习惯。

  幽默风趣或欢乐轻松,总是有益无害的。反之倘若整天愁眉苦脸、怨天尤人,就会成为医院的常客了。在家庭中,尤其应该养成和悦谈话的习惯,若在全家用餐时表露出苦恼、焦灼、害怕、警惕、责难的状态,就会影响全家人的消化功能。

  二、预防青少年冠心病和高血压

  (一)怎样预防青少年冠心病

  冠心病是一种病,我们为什么要预防它呢,冠心病就是指心脏的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其表现为在冠状动脉内壁上可以见到黄色粥一样的斑块,所以称为动脉粥样硬化。它导致冠状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缩小。如使心肌缺血,产生剧痛,称为心绞痛;如使心肌细胞坏死称为心肌梗塞。

  冠心病越来越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已成为第一号杀手,我们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

  动脉粥样斑块是由脂肪纹发展来的。通过病理观察,15岁时冠状动脉可以出现脂肪纹。脂肪纹的发展结果有两种可能:一是消失掉,二是发展为粥样斑块。粥样斑块一旦形成,要使它消失则比较困难。

  所以到成年人才开始预防冠心病远不如在青少年时期就预防要有效得多。因此,青少年期开始预防冠心病十分重要。

  预防青少年冠心病要做到少吃动物脂肪含量多的食物;积极预防高血压;保持乐观的情绪;同时还要加强体质锻炼。

  从青少年时期就这样做,那么到中老年时期,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就会大大降低。

  (二)怎样预防青少年高血压

  病人反复出现顽固性头疼、头晕、头胀、心慌、耳鸣、眼花、注意力不集中、失眠、乏力、四肢麻木感等症状,这就是高血压症状。长期高血压可出现高血压脑病、脑出血,心脏、血管病变,肾血管病变等重症。可见,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为什么青少年也会出现高血压症状呢,青少年高血压的病因主要来自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高血压家庭史的子女比无高血压家庭史者发生高血压的可能性增大。环境因素可以增强或减弱遗传因素的影响。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患高血压,是由于青春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原发性高血压,这叫青春期高血压。常伴有心慌、面红、出汗等症状。一般在青春期后随着植物神经调节功能的恢复,高血压症状将会消失。还有的青少年是因患其他的疾病后引起的高血压,叫继发性高血压。例如:患急性肾炎后,除出现肾脏疾病的症状之外,还伴有血压升高。

  近年的研究发现,青春期原发性高血压较多,而且往往在獐至青春期就已经开始。因此,积极的预防和治疗青少年时期的高血压,就可以有效地降低成年时期高血压病。

  预防青少年高血压,要做到下面几点:(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少吃动物脂肪,多吃水果、蔬菜,防止体重超重。

  (2)避免和消除各种不良的精神刺激和强烈的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各种原因引起的疲劳。

  (3)对患原发性高血压的青少年,每天的食盐最好控制在2,5克之间。饮食中食盐过多易发生高血压。

  (4)定期检查血压。一般每学期检查1次,必要时可测定血浆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对异常情况应该及时监护。

  要点:1.高血压的“生活疗法”。

  (1)低盐饮食,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

  (2)限制抽烟,喝酒和咖啡等嗜好品。

  (3)遵医嘱,做适量的运动。

  (4)保持乐观的心态,学会息怒、制怒。

  (5)要有充足的睡眠。

  2.冠心病的饮食疗法。

  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合理的食物结构,使人摄入大量含高胆固醇的食品,如肥肉、动物油、动物内脏等,就会导致动脉硬化,引发冠心病。要多吃蔬菜、水果,荤菜以鱼肉为主,不吃肥肉,适当吃些鸡、鸭肉,食油改用植物油。

  3.冠心病的危险。

  通常,冠心病的危险是来自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不能改变的因素,如年龄、冠心病家庭史以及男子易感性等;二是可以预防或纠正的因素,如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血管病和肥胖以及精神因素等。

  4.青少年也患高血压吗,提到高血压,人们一般认为这是成年人的疾病。其实,儿童和青少年也会患高血压,而成年人的高血压往往也是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开始的。所以,应当及早识别人群中可能罹患高血压的人,以便进行有效的“一级预防”。

  5.青少年高血压。

  青少年高血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暂时性的,主要表现为收缩压比较高,可达到18.6,20.0千帕(140,150毫米汞柱),舒张压一般不高,患者平时没有明显的不适,只是在过度疲劳或剧烈运动时有头晕、胸闷等症状;另一种高血压是永久性的,这种情况占少数,由遗传因素所致。

  三、六大营养素的功能与作用

  (一)蛋白质

  蛋白质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它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由20多种氨基酸组成,人体所需的蛋白质,不能由其他营养素代替,必须保证供给。如果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可能导致肌肉萎缩、体重减轻、贫血、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生长迟缓,严重时可能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由此可见,蛋白质在促进青少年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食物中的蛋白质分为动物蛋白质和植物蛋白质。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有奶、蛋、肉、鱼和豆类制品,其他植物性食物也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因此,同学们在吃饭时,应该做到荤素搭配,不同的食物所含氨基酸不同,可以取长补短,提高蛋白质的生理价值。

  (二)脂肪

  脂肪是油和脂的总称,就是我们常说的油脂。凡是室温下成液体状态的称为油,如菜子油等植物油;在室外温下成固体状态的称为脂,如猪油等动物油。

  脂肪的生理功能,首先是供给人体热量和贮存能量。脂肪在各种营养素中产生的热量最高,20,25%由我们从膳食中摄取的脂肪供给。脂肪中含有磷脂和胆固醇,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等的吸收。脂肪酸能促进生长发育和维持皮肤、毛细管的正常功能,因此,要供给足量的必需脂肪酸。

  在动物性食物中,禽肉、兔肉、鱼肉、瘦肉含脂肪相对少些,但瘦肉中含不饱和脂肪酸多。因此,同学们在选择膳食脂肪时,除了植物油外,还应注意选择禽蛋类、鱼类、猪、牛的瘦肉等含动物性脂肪的食物。

  (三)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又称糖类,广泛存在于谷类和根茎食物中。它的生理功能主要是:A.供给能量。人体热能消耗的60%以上来自碳水化合物。血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是碳水化合物在体内的运输形式。葡萄糖是维持大脑正常功能必需的营养物质,脑中血糖浓度下降,可出现头晕、心悸、出冷汗及饥饿感。严重可出现低血糖昏迷。

  B.参与人体组织构成。人体细胞、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的构成都有碳水化合物。

  C.协助脂肪代谢。脂肪在体内的正常代谢过程,必须有碳水化合物起协同作用。

  D.保肝解毒。只有在肝糖原储备较充足时,肝脏对砷、铅、酒精等有毒物质才有较强的解毒作用。

  粮食能提供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因为淀粉属多糖类,是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形式,多存在于谷类和薯类。

  (四)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一类营养素。人体对维生素需要量虽然微小,但其作用却很重要。它与人体生长发育,体内细胞的新陈代谢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都有密切关系。

  下面我们来看看几种维生素的缺乏所带来的后果。

  (1)缺乏维生素A,可能导致视力下降,夜间视力模糊,患“夜盲症”,引起上皮细胞退变,使皮肤干燥,对传染病抵抗能力下降等。

  (2)缺乏维生素D,可发生骨质软化或骨质疏松等症状,如佝偻病就是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

  (3)缺乏维生素B,出现口腔溃疡、口角炎、唇炎、舌炎等。

  (4)维生素C长期缺乏可发生坏血病,表现为牙龈出血,严重者可导致粘膜出血、鼻子流血,皮下等全身有广泛的出血点,伤口不易愈合等。

  (五)无机盐

  无机盐又称矿物质。人体需要的无机盐在体内的含量,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常量元素如钙、磷、钾、钠、氯、镁等。目前已知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有:铁、碘、氟、硒、铜、锰、铝、钴、铬、镍、锡、硅和钒。

  现在我们来谈谈三种常见的无机盐。

  钙:它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青少年缺钙可影响身高的增长和牙齿的钙化。食物中钙的主要来源是奶、奶制品、虾皮、芝麻酱、豆类、骨头汤等。

  铁:主要分于人体的血液、肝、脾、骨髓等组织中。铁元素缺乏会导致缺铁性贫血。食物中铁主要来源是动物肝脏、动物血、瘦肉和某些蔬菜。

  锌:是人体多种酶的组成成分或激活剂。人体缺锌会引起生长发育缓慢、性成熟推迟、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等。防止缺锌,平时应多吃海产品、瘦肉、鱼及核桃等。

  (六)水

  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水占体重的70%左右。

  水的生理功能有:组成细胞组织的成分;参与人体各种生理功能,如养分的消化、吸收和运输,废物的运送和排出,以及调节体温。中学生一般每天需水量如按

  体重计算,则为每公斤体重需要50毫升水,这样才能达到身体中水分摄入和排出的平衡状态。

  要点:1.蛋白质。

  “生命是蛋白质的存在形式”,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一个成年人一天约需80克蛋白质,如果摄入不足30克,半个月左右就会发生浮肿。蛋白质的来源主要有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两类,动物蛋白在乳类、蛋类、鱼类和肉类中含量丰富,植物蛋白多含在豆类和粮食中。

  2.比赛前为什么不宜吃高脂肪、高蛋白饮食,蛋白质是产生热能的营养物质之一,它转化成热能很费事,大致两氨基酸分子才能转化为一个葡萄糖分子,而且在这复杂的过程中还产生氨、硫化物等使人疲倦的成分。因此,摄入过多蛋白质,不但不能使身体内部处于有利状态,反而使碳水化合物摄入相对减少,以致发生低血糖而使运动能力下降。

  3.脂肪对女生有什么作用,脂肪能滋润皮肤,保持体温,使胸部隆起,臀部丰满,保持女性特有的曲线美。而且对生长发育,尤其是月经初潮,性器官的发育,以及生儿育女都会产生影响,当体内脂肪少于17%时,就会影响健康。

  4.碳水化合物。

  多吃碳水化合物较多的主食可以增强活力。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热能的来源,但如果摄入碳水化合物过高,机体会迅速将体内过高的糖转化为脂肪,使体重增加,脂肪加厚,不仅使身体发胖,还会对心血管不利。

  5.多喝水。

  欧美的心理学家发现,体内失水2%就会使心理功能受损,而心理功能受损的人,势必影响生理功能,从而加速衰老。多喝水,不论其究竟有多大防老和延寿之功,但这毕竟是简便易行而又有益无害的方法,我们应当身体力行之。

  四、青春期的健与美

  (一)健康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青少年向往健美,追求健美,是理所当然的,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也是社会兴旺和国家经济、文化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身体健康是人体自然美的基础,它主要表现在:皮肤美。皮肤是健康的镜子,满面红光,皮肤滋润而有弹性,再加上健康的肤色,就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它是一个人营养状况、精神状态、卫生习惯以及生活方式的综合反映。

  形体美。良好的体型主要标准是:骨骼发育正常;肌肉发达匀称;皮下脂肪适当;双肩对称,男宽女圆;脊柱正视垂直,侧看曲度正常。青春发育期是人一生中塑造形体美的最佳时期,要加强体育锻炼,这样不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遗传优势,而且还可能改变某些遗传因素带来的不足,从而使自己的体型更加匀称、协调、优美。

  (二)装饰美

  装饰美是指衣着、发型、化妆等人为加工的美。中学生在衣着上要求活泼、整洁、美观、大方,切不可把社会上流行的款式都搬到自己身上。衣服要淡雅、朴素,给人以清秀、俊美之感。发型也要与自己的年龄、身材等相协调,如男生蓄长发就失去了纯真的学生味,而女生烫发失去了少女的天真活泼。

  总之,打扮要适度,切不可抹煞了中学生自然美的优势,否则会走向反面。

  (三)风度美

  注意培养高尚的思想和情操,首先做到“心灵美”。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容颜姣好、身材匀称、体态娇健的中学生,如出言不逊,举止庸俗,不懂礼貌,这能算美吗,相反一个谈吐文雅,举止端庄,彬彬有礼的青年,即使相貌平常,也会不同凡响。

  要点:1.什么是真正的健美呢,人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美的身体,一般应该有如下的标准:(1)生长发育正常,体态匀称;(2)身体健康无疾病;(3)精神饱满,精力旺盛;(4)肌肉发达,体态丰满;(5)行、立、坐姿势正确,无不良习惯。

  2.妙龄少女莫束胸。

  束胸对身体健康是有害的。女孩子进入青春发育期后,乳房逐渐发育,有些女孩子为此而感到害羞,特别是身体壮实、早熟的女孩子,常常因为同龄的其他女孩子还没有发育,而为自己丰满的乳房而害羞,因而穿紧身内衣,紧紧束住胸部,以压迫乳房的隆起。

  3.男性可以勒腰吗,男子勒腰,固然显得利落,但勒得过紧,也防碍内脏的发育。围腰带的部位,正是肠子所在,肠子受挤,它就推挤胃、肝、脾等内脏,影响这些内脏的活动和血液的出入;同时,胃肠往上顶,占据了肺的位置,连呼吸都受影响,尤其是饭后,就觉得胸口特别胀饱,还感到气紧,这就是勒腰的缘故。

  4.男生的胡须。

  男同学到一定年龄就要长胡须,有的长得早些多些,有的长得晚些少些,有的集中于口唇周围,有的遍及两腮,这些都是正常生理现象。胡须的出现,意味着男

  青年第二性征的发育。长胡须是男性的特征之一,如果修饰得当,会使男性美更加突出,更富有男子汉的气质。

  5.爬行可以健身吗,爬行可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和心脑的血液供应,还可使全身重量分散到四肢,减轻腰椎的负担,有助于锻炼腰部韧带肌肉。因此主张每天平睡或平卧,也可在洁净的地板上缓慢爬行30分钟,每天1,2次,以有益于健康。

篇六:健康教育培训资料包括哪些内容

  

  健康教育培训资料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即是使教育对象知识、观念、行为改变的统一。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知是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根据1988年第13届世界健康大会提出的新概念: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以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它重点研究知识传播和行为改变的理论、规律和方法,以及社区教育的组织、规划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通过传播和教育手段,向社会、家庭和个人传授卫生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养成健康行为,纠正不良习惯,消除危险因素,防止疾病发生,促进人类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三)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控制影响健康因素,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所负的责任。是指以健康教育、组织、立法、政策和经济等综合手段对健康有害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生态环境,以促进人类的健康。

  健康促进模式(略)

  我国的健康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三个阶段。三者的关系是后者包容前者,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其不同点在于:

  卫生宣传=知识普及+宣传鼓动

  健康教育=知+信+行

  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社会支持

  (四)健康促进的领域

  健康促进涉及的5个主要活动领域:

  1、制定能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健康促进的含义已超出卫生保健的范畴,把健康问题提到各个部门,各级政府和组织的决策者的议事日程上。明确要求非卫生部门实行健康促进政策,其目的就是要使人们更容易作出更有利于健康的选择。

  2、创造支持的环境

  健康促进必须创造安全的、满意的和愉快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系统地评估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以保证社会和自然环境有利于健康的发展。

  3、加强社区的行动

  提高社区人们生活质量的真正力量是他们自己。充分发动社区力量,积极有效地参与卫生保健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挖掘社区资源,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健康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发展个人技能

  通过提供健康信息,教育并帮助人们提高作出健康选择的技能来支持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学校、家庭、工作单位和社区都要帮助人们做到这一点。

  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健康促进中的卫生服务的责任由个人、社会团体、卫生专业人员、卫生部门、工商机构和政府共同分担。他们必须共同努力,建立一个有助于健康的卫生保健系统。

  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任务

  1、主动争取和有效促进领导和决策层转变观念,从政策上、资源上对健康需求和有利于健康的活动给予支持,并制定各项促进健康的政策。健康教育作为全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已经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以政府行为和行政干预来支持和推动健康教育工作,是健康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促进个人、家庭和社区对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责任感。使人们在面临个人或群体健康相关的问题时,能明智、有效地作出抉择。通过提高社区自助能力,实现社区资源(人、财、物等)的开发。

  3、创造有益于健康的外部环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必须以广泛的联盟和支持系统为基础,与相关部门协作,共同努力逐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把社区、学校、企业等建成“健康促进社区”、“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工厂”等。

  4、积极推动医疗卫生部门观念与职能的转变,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其作用向着提供健康服务的方向发展。

  5、在全民中开展健康教育。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破除迷信,摒弃陋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主要相关学科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理论依据和专业技术,主要来源于医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科学、传播学、科普学、统计学、美学等学科。在诸多相关学科中以预防医学、社会医学、教育学、传播学、健康心理学、健康行为学等关系最为密切。

  1、预防医学:预防医学是以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基础医学、环境医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流行病学、统计学、毒理学等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及作用的规律,采用卫生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延长寿命的科学。

  2、社会医学:社会医学是一门医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它主要研究社会因素和健康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以制定社会保障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借鉴社会医学研究医学问题时所侧重的战略性、理论性、方向性和思维观念,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和分析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制定宏观与微观结合的不同层次的干预措施,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

  3、教育学:健康教育是健康与教育的有机结合。人群从接受健康信息到行为改变,就是一个教育过程。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熟悉教育对象的需求,熟练掌握根据不同教育对象的文化,设计教育课程,安排教学内容的技术,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因材施教,并进行效果评价。

  4、健康传播学:主要研究健康信息传播活动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传播策略的选择与拓展。

  5、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是在行为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心理学分支,健康心理学要在研究心理和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提供心理保健的理论、策略、具体措施和方法学方面发挥其特殊的功能。

  6、健康行为学:健康行为学是近年来随着健康教育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新学科,也可以说是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着眼于个人、群体乃至组织行为的改变。因此,健康行为学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基础学科。

  四、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1、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

  ⑴知信行模式(KABP)

  “知信行”模式是行为改变的较为成熟的模式:

  信

  息

  →

  知

  →

  信

  →

  行

  →

  增进健康

  健康教育知信行模式图

  知(知识和学习)是基础,信(信念和态度)是动力,行(促进健康行为)是目标。以吸烟有害为例,健康教育工作者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把吸烟有害健康、吸烟引发的疾病以及与吸烟有关的死亡数字等知识传授给群众;群众接受知识,通过思考,加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形成信念;在信念支配下,逐步建立起不吸烟的健康行为模式。

  (2)健康信念模式

  健康信念模式是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重要理论模式。它以心理学为基础,由刺激理论和认知理论综合而成。健康信念模式在产生促进健康行为的实践中遵循以下步骤:首先,充分让人们对他们目前的行为方式感到害怕(知觉到威胁和严重性);其次,让人们坚信一旦改变不良行为会得到非常有价值的后果(知觉到效益);同时清醒地认识到行为改变中可能出现的困难(知觉到障碍);最后,使人们感到有信心、有能力通过努力改变不良行为。

  2、健康传播技巧

  健康传播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和策略。是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健康传播是一般传播行为在医学、卫生学领域的具体和深化,并有其独自的特点和规律。

  人类的传播活动多种多样。但按传播的主客体相互关系的不同及其特征,大致可分为“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组织传播”

  和“自我传播”四种基本类型。健康传播也离不开这几种传播方法。

  (1)人际传播

  也称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一种直接的信息沟通的交流活动。人际传播可以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由于人际传播具有针对性强、交流充分、反馈及时等优点,这种传播方式在社区健康教育中尤为常用和有效,社区全科医生、卫生工作人员应该是该社区健康问题的权威和

  健康传播者,可以应用在诊病时、病人咨询时、出诊家访时——“个人与个人”;组织专题讲座、授课、演讲——“个人与群体”;座谈、讨论——“群体与群体”这几方面进行人际健康传播。

  人际传播要获得好的效果,传播技巧是十分重要的。人际传播要成为互动式的而不是单向的说教的。首先,人际间要沟通、理解、信任和尊重、保护对方的隐私;第二,对社区内人群的健康情况应有所了解,回答咨询、专题讲座、授课、座谈等都应针对性强,有的放矢,使对方产生兴趣、共鸣;第三,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如果对不懂医学的人使用了很多医学术语,对方理解不了医学术语的含义,也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最后要有科学性。

  (2)大众传播

  是指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书籍、标语、板报、宣传单张、互联网等大众媒介向社会人群传播信息的过程。大众传播的特点是要借助一定的媒体;其信息是

  公开的、面向全社会人群;信息传播距离远、覆盖面广、速度快;大众传播是单向的,双方信息反馈不足。

  (3)组织传播

  是指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是有组织有领导而进行的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传播。即发展为公共关系学。

  (4)自我传播

  是指个人接受外界信息后,在头脑中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这是人类进行一切信息交流的必要的生物学基础。属于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3、健康相关行为干预模式

  健康相关行为是指个体或团体的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

  促进健康行为是个人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利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

  ⑴日常健康行为,如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睡眠适量、积极锻炼、有规律作息等。

  ⑵保健行为,如定期体检、预防接种等合理应用医疗保健服务。

  ⑶避免有害环境行为,“环境”既指自然环境(环境污染),也指紧张的生活环境。

  ⑷戒除不良嗜好,戒烟、不酗酒、不滥用药物。

  ⑸求医行为,觉察自己有某种病患时寻求科学可靠的医疗帮助的行为。如主动求医、真实提供病史和症状、积极配合医疗护理、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

  ⑹遵医行为,发生在已知自己确有病患后,积极配合医生、服从治疗的行为。

  健康相关行为干预的方法有很多种,如信息传播、组织与法规、环境改变、培训与指导、咨询以及从行为医学移植过来的行为矫正等。这些方法与策略分别作用于影响行为的产生、保持与发展的各个环节,是健康教育方法学的重要内容。行为干预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改变已养成的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自觉采纳促进健康的行为,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行为矫正技术是本世纪5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用于矫正各种危害健康的行为,指导建立各种促进健康的行为的系列性技术,在健康教育领域内广泛运用的矫正技术主要有脱敏法、示范法、厌恶法、强化法和消除法。

  五、常用的健康测量及指标

  健康测量是将健康概念及与健康有关的事物或现象进行量化的过程,即依据一定的规则,根据被测对象的性质或特征,用数字来反映健康概念及健康有关的事物或现象。健康测量从对死亡和疾病的负向测量逐步扩大到以健康为中心的正向测量;从对生物学因素的测量扩大到对心理、行为因素和生活因素的综合测量。

  1、健康测量指标:

  为适应现代健康的需要,一方面引入了很多新的指标,如心理指标、行为指标;另一方面也不放弃原有的死亡指标和疾病指标,对他们进行改进和发展,如利用死亡资料和疾病、残疾资料计算减寿年数(YDLL)、无残疾期望寿命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旨在反映死亡的不合理性和人们的生存质量。

  单一指标:群体健康测量指标(如死亡率、发病率、患病率、死因构成比等);个体健康测量指标(如心率、血压、肺活量等生理、生化指标)以及在这些健康测量指标基础上演变的指标(如期望寿命)。

  综合指标:是通过某种方法或法则将多个单一指标结合起来所产生的一个新指标。其特点是将反映健康状况的多方面资料概括起来,用一个数值来表示,以提供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的多维测量和简单评价。如生存质量指数、无残疾期望寿命、伤残调整生命年、心理量表评分等。

  2、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常用的健康指标

  ⑴死亡指标:包括总死亡率、性别年龄死亡率、死因构成比、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期望寿命;

  ⑵残疾指标:残疾率、残疾原因构成;

  ⑶疾病指标:发病率、病死率、生存率;

  ⑷营养状况指标:日摄入某营养成分总量;

  ⑸生长发育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肺活量、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首次遗精的平均年龄等,可计算这些生长发育指标的年增长值和增长率,或进行相关分析;

  ⑹心理指标:包括对人格、智力、情绪、情感测量,如MMPI量表、艾森克个性量表、Beck抑郁问卷(BDI)、焦虑自评量表(SAS)、UCLA孤独量表、个人评价问卷等;

  ⑺行为指标:行为模式(A型行为与B型行为的测量、得克萨斯社交行为问卷)、生活方式(生活丰度、生活频度、活动谱、生活满意程度等得测量)、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指数)、个人地位和个人经历的测量指标;

  ⑻人口指标:人口数、人口的性别与年龄构成、人口的文化构成、文盲率或识字率、人口的职业构成;

  ⑼综合指标:

  症状和功能指标:常用症状和功能调查量表包括CMI、GHQ、MMPI和SRQ。

  生活质量指标:包括生存质量指数、功能状态量表和生存质量量表;

  其他:减寿年数(YDLL)、无残疾期望寿命、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等

篇七:健康教育培训资料包括哪些内容

  

  健康教育培训资料

  健康教育培训资料你知道多少呢?就跟随小编去看看吧!

  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均处于良好状态。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1、增强人们的健康,使个人和群体实现健康的目的;

  2、提高和维护健康;

  3、预防非正常死亡、疾病和残疾的发生;

  4、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人们的自我保健能力,使其破除迷信,摒弃陋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三、常见的有损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是什么?

  吸烟、酗酒、不良饮食习惯、缺乏体育锻炼、心胸狭窄、性等。

  1、吸烟;

  2、饮酒过量;

  3、不恰当的服药;

  4、缺乏经常的体育锻炼,或突然运动量过大;

  5、热量过高或多盐饮食、饮食无节制;

  6、不接受科学合理的医疗保健;

  7、对社会压力产生适应不良的反应;

  8、破坏身体生物节奏的生活方式。

  春天气温多变,气候变化无常,冷暖不稳定且多风,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便会乘机肆虐,易造成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如流感、流脑、水痘、风疹等等;同时不稳定的气候往往会使人情绪波动,影响到人的内分泌及生物钟,导致心血管及精神病的发生。另外,春暖花开,空气中飘浮各种花粉、颗粒、尘埃、尘螨,对过敏性体质者易诱发变态反应引起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麻疹等。我们应及时做好预防工作:

  1、过敏体质的人不要过多地晒太阳,可用防晒霜保护。外出游玩要随身带风油精,抹后防虫。桃花等花类观赏就好,不要用手接触花粉,以免过敏。

  2、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毛巾、被褥要常晒太阳,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C和B,少吃辛辣刺激的东西。加强营养,加强运动,提高人体免疫力。儿童要按时进行预

  防接种。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人际关系,充实生活。保证良好的睡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可打乱生物钟。如生活习惯、心理状态发现异常及时找专科医生咨询。

  4、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少参加剧烈和刺激的运动,控制饮食。根据天气变化适当保暖,平时生活要有一定规律。老年人如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要经常测量血压、血脂,不可以参加激烈的运动。肉少吃,多响蔬菜水果,提倡低脂、低钠、低糖饮食。

  狂犬病又称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有恐水、怕风、光、声等临床症状,病死率几乎100%。带有狂犬病毒的狗、猫等动物及患狂犬病的人是主要的传染源,被其咬伤、抓伤皮肤或被其舔粘膜而感染。

  此外,狂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据有关资料显示,最短的5天,最长可达19年或更长,一般为1-3个月。

  预防狂犬病最有效的途径是给猫和狗注射疫苗。3个月以上的狗,就要注射疫苗。人被咬伤后应该先作伤口处理,首先不要止血,让血流出来,再用20%的肥皂水或1/1000—1/500的新洁尔灭溶液反复冲洗10—20分钟,再用大量清水冲净10分钟,最后涂上碘酒消毒,伤口不要包扎。然后立即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程注射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

  蛋白。一般来说,被咬的伤口越深越严重,部位越靠近头、面,越危险,必须立即注射狂犬疫苗和免疫血清。

  流感是呼吸道传染病,传染病性强,传播速度快。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专家对公众提出如下建议:

  ●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

  ●流感防治误区:

  1、服用维生素抗流感。各种维生素好处多多,这显而易见、毋庸置疑。但它们却不能使人远离流感。包括使用抗病毒药和各种维生素在内的综合诊治才是最理想的疗法。

  2、户外可减少得流感风险。这种论点并不完全正确,因为我们在户外,比如在大街上常常会遇到很多人,而他们

  中间就完全可能有流感病人。至于说户外空气新鲜,流感传播风险相对不高,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封闭场所内如聚集很多人,流感传播风险随之便会高出成十上百倍。

  艾滋病的医学名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艾滋"是它的英文缩写“AIDS”的音译。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具有一系列复杂症状的综合症,但对个人来讲是可以预防,其主要预防措施是:

  不发生婚前性行为;

  不以任何方式吸毒;

  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

  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纱布、药棉等用具;

  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其他场所打针、拔牙、穿耳朵眼、纹身、纹眉、针灸或手术;

  避免在日常救护时沾上受伤者的血液;

  不与他人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肤的用具,如牙刷、刮脸刀和电动剃须刀。

  一、常见的传染病

  根据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分为以下几类:

  1、肠道传染病:霍乱、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感染性腹泻等;

  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

  性感冒、麻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

  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

  4、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

  5、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等。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

  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必须隔离治疗;

  3、有流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的发病时间、地区、人群等方面有各自的分布特点;

  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可抵抗相同的病原体。

  三、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一组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常见的主要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型肺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病人的病原体从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围环境,再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腔进入胃肠道,在人体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并继续排出病原体再传染给其他健康人。

  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经水传播

  由于生活饮水源被肠道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涤病人的衣裤、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

  2、经食物传播

  在食品的加工、储存、制作、运输的销售等过程中被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3、接触传播

  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过病人的衣物、文具、门具、门把手、人民币等造成病原体传播。

  4、昆虫传播

  有些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在人体内存活一段时间,通过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进行传播。

  预防措施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

  1、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卫生管理,发动群众灭蝇、灭蟑螂。

  2、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食物,生吃蔬菜、瓜果一定要洗烫、剩饭、剩菜要煮后再吃,食具要经常消毒。饮食服务行业、食品加工销售单位和集体食堂,要认真执行食品卫生法。

  3、搞好饮水卫生。不喝生水,喝开水。保护好水源,严防污染。饮水用具要定期消毒,保证饮水卫生。

  4、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食堂、饮食业工作人员更要讲究个人卫生,定期体格检查,发现有传染病,应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四、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1、主要表现: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超过38℃,可伴有畏寒、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一般无鼻塞、流涕,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或呼吸困难。

  2、传播途径:主要与病人近距离接触而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的痰、气管分泌物、粪便或被其污染的物品传播。

  3、预防方法:生活、工作场所保持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与患者或疑似患者接触。

  流脑

  1、主要表现:起病急,高热,剧烈头痛,呕吐,皮肤黏膜出现淤点淤斑,少数严重患者可出现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咳嗽、喷嚏等经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

  3、预防方法:接种流脑疫苗;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不与病人接触。

  流行性感冒

  1、主要表现:起病急,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乏力、酸痛,体质较弱的患者如老人、儿童可出现肺炎,剧烈咳嗽,呼吸急促。

  2、传播途径:主要经飞沫传播

  3、预防方法: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不与病人接触;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加强锻炼,在每天洗脸时用冷水刺激鼻部,可以提高抵抗力,增加对寒冷的适应能力。接种流感疫苗。

  麻疹

  1、主要表现:发热,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咳嗽,打喷嚏,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口腔黏膜出斑,皮肤出疹等。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

  3、预防方法:接种麻疹疫苗;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不与病人接触。

  五、血源性传染病的预防

  病毒性肝炎

  1、种类: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等。

  2、主要表现:

  急性肝炎:起病急,畏寒、发热、全身乏力、厌油、恶

  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

  慢性肝炎:疲乏、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肝区不适等。

  3、传播途径:

  甲肝、戊肝:主要通过肠道传播,即进食被病毒污染的食品或水而感染生病;

  乙肝、丙肝、丁肝:主要经血液传播,可通过输血、不安全注射、血透等途径传播,亦可经由母亲传给新生儿。

  4、预防方法:

  接种甲、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甲、乙肝;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冷、变质食物,生食、熟食要分开存放,剩饭菜要热透,不随便到不卫生的摊点、饮食店就餐,防止病从口入。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不与他人共用针头;尽量避免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患乙肝或携带乙肝病毒的妇女分娩时应加强对婴儿的防护,避免传给孩子,新生儿生下24小时内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不接触病人的血液及被血液污染的物品;不与病人共用食具、洗刷用具、剃须刀等。

  六、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预防

  狂犬病

  1、主要表现:早期表现为被狗或其它动物咬、抓伤后愈合的伤口及其周围有痒、痛、麻及蚁走等异样感觉,继而

  患者出现恐水、怕风、怕光、怕声等症状,绝大部分患者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2、传播途径:主要因被带狂犬病病毒的狗、猫或其它动物咬、抓伤而感染生病。

  3、预防方法:避免被狗咬、抓伤,被狗咬、抓伤后要立即用20%肥皂水冲洗伤口半小时以上,并在24小时内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动物咬伤门诊进一步处理伤口和接种狂犬病疫苗,切不可掉以轻心,狂犬病可防不可治。

  乙脑

  1、主要表现:

  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部分患者会留有严重的后遗症。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3、预防方法:灭蚊、防蚊是预防控制乙脑的重要措施,接种乙脑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乙脑疫苗的接种对象为6个月~6岁儿童。

  基本知识与技能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3.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4个方面。

  4.劳逸结合,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

  5.吸烟和被动吸烟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6.戒烟越早越好,什么时候戒烟都为时不晚。

  7.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

  8.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

  9.献血助人利己,提倡无偿献血。

  10.成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低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90毫米汞柱;腋温36℃-37℃;平静呼吸16-20次/分;脉搏60-100次/分。

  11.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和输液,注射时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

  12.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的劳动者享有职业保护的权利。

  13.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14.肺结核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传播。

  15.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

  16.坚持正规治疗,绝大部分肺结核病人能够治愈。

  17.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

  18.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

  19.异常肿块、腔肠出血、体重减轻是癌症重要的早期报警信号。

  20.遇到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可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

  21.应该重视和维护心理健康,遇到心理问题时应主动寻求帮助。

  22.每个人都应当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

  23.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患流感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的症状。

  24.妥善存放农药和药品等有毒物品,谨防儿童接触。

  25.发生创伤性出血,尤其是大出血时,应立即包扎止血;对骨折的伤员不应轻易搬动。

  26.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

  27.每天刷牙,饭后漱口。

  28.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

  29.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尊重不吸烟者免于被动吸烟的权利。

  30.少饮酒,不酗酒。

  31.不滥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剂等成瘾性药物。

  32.拒绝xx5。

  33.使用卫生厕所,管理好人畜粪便。

  34.讲究饮水卫生,注意饮水安全。

  35.经常开窗通风。

  36.膳食应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搭配。

  37.经常食用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38.膳食要清淡少盐。

  39.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

  40.生病后要及时就诊,配合医生治疗,按照医嘱用药。

  41.不滥用抗生素。

  42.饭菜要做熟;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

  43.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工。

  44.不吃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45.妇女怀孕后及时去医院体检,孕期体检至少5次,住院分娩。

  46.孩子出生后应尽早开始母乳喂养,6个月合理添加辅食。

  47.儿童青少年应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48.劳动者要了解工作岗位存在的危害因素,遵守操作规程,注意个人防护,养成良好习惯。

  49.孩子出生后要按照计划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

  50.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51.发现病死禽畜要报告,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

  52.家养犬应接种狂犬病疫苗;人被犬、猫抓伤、咬伤后,应立即冲洗伤口,并尽快注射抗血清和狂犬病疫苗。

  53.在血吸虫病疫区,应尽量避免接触疫水;接触疫水后,应及时预防性服药。

  54.食用合格碘盐,预防碘缺乏病。

  55.每年做1次健康体检。

  56.系安全带、不超速、不酒后驾车能有效减少道路交通伤害。

  57.避免儿童接近危险水域,预防溺水。

  58.安全存放农药,依照说明书使用农药。

  59.冬季取暖注意通风,谨防煤气中毒。

相关热词搜索: 健康教育培训资料包括哪些内容 健康教育 培训资料 包括

版权所有:学富范文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学富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学富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10062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