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论文9篇

时间:2023-05-29 19:00:07  阅读:

篇一: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论文

  

  信息技术可以说是现在的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了,它都是跟随着现代化的潮流不断进行发展的一个课程,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很好的开拓学生的视野。本文就整理了关于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一起来欣赏吧。

  第1篇:基于农村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究

  魏军(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昆仑路小学青海德令哈817000)

  摘要:最近这些年,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给社会带来很多方面的便利,也在逐渐改变着这个社会的工作方式。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的发展相对落后,其教育工作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很大。要想让农村和城市在教育上的差距逐渐缩短,那么在对于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开展是势在必行的,并且让农村的学生们在接触先进的信息技术同时,激发学习兴趣。下面主要以这个为主题在结合笔者多年的农村教学经验来谈谈信息技术教学在农村小学开展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用中教学

  随着各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普及和深化,农村小学的学校也开展了信息技术教学。目前,我们学校开始从三年级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是因为农村学生,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学生,基本上没什么机会和计算机的接触,导致学生在同地区的计算机水平的差异很大。如何是农村学生,更好的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怎么样可以根据当前农村的孩子们的情况进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是农村的信息技术老师们值得思索的关键问题。

  1.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和掌握电脑知识

  2.为学习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学习计算机光靠死记硬背一些理论的知识是行不通的,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也就是说,老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除了保证学生能明白这其中的各种基础理论知识,还应当重视对学生的实际电脑应用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农村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工作中对于设备的提供要跟上,让学生可以有条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在教授相关计算机知识的同时及时培训和巩固学生的操作。反过来,在缺乏教育设备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只能使用粉笔,黑板和书籍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对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失去兴趣,教师也难以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此外,教师应在小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留出足够的练习时间,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当学生练习计算机操作时,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如果学生操作错误,请立即指出学生并耐心地指导学生执行正确的操作。这样便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关键和难点知识。

  3.分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由于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不同,在计算机课上,熟练的学生可以很容易地随着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而不是按照指定的内容进行操作。这不仅影响计算机课堂

  的教学组织性,更严重的影响学生学习他们应该掌握的技能。因此,在《电子相册》教学时,我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几组,而拥有更好的计算机基础的学生担任组长。在其自身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之后需要帮助组员一起克服困难完成电子相册制作任务。甚至举办小组比赛让表现良好的小组展示好作品,同时相互间说出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努力的方向。学生们不仅有效的完成了学习任务,还在实践中培养团队精神。

  4.自由操作培养创新意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灵都是一页白纸。他们脑海中的一些想法有时难以想象,所以如何探索和培养学生在教学中的潜在创新意识,这在教学信息技术中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在教学中,我经常给学生时间自由创作,看看他们能创造什么。例如,在教授“人物之美”时,我有时会给同学上课留出时间并让他们自己处理图片,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处理。因此,学生们不仅处理图片非常好,而且其他们的处理效果超越了现实,超越了自然,使学生想象力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又如:学习“相映生辉”后,学生们自己进行页面设计,并用彩色装饰了整个屏幕。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一门高度实用的课程,学生可以适当自由地操作,对挖掘学生的教学创新意识有积极的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想要搞好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就要采用能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消除计算机的神秘感与陌生感,对计算机产生兴趣,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

  第2篇:浅谈如何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田振锋(通渭县通和小学甘肃定西743300)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世界逐渐步入了信息化,并且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我国逐渐意识到培养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的重要性,为此我国不仅只是培养高等级的信息技术人才,更是在小学就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从小就开始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为他们打下有关信息技术的基础。但是,在很多小学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所教授的内容理论性过强,学生难以理解,也让学生无法产生学习的兴趣。为此,本文对这种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也总结出了几条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更好地开展下去。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教学建议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普及,各国的信息技术则是在蓬勃发展,我国则是从小学到大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们进行信息技术的普及,为学生们打下信息技术的基础。但是,信息技术本身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们不好学,老师们也不好教。所以就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本文对这些现状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些如何进行教学的建议。

  一、精心设计课程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无论是做什么,人们都喜欢能够开一个好头。而课程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老师们如果能够在这一阶段成功地加入欢乐教学的元素,那么对于以后的课堂气氛都会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要让学生们能够在快乐中进行学习,只依靠老师的教学安排和要求是远远不够的。为此,老师们还要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开展自主学习,让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们的一种主观需求,这样是一种能够增加课堂学习乐趣的有效方法。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老师们一般都会采用任务驱动这种课程导入的方法。即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先给学生们布置一个与本次教学内容相关的操作任务。让学生们去尝试操作,很快学生们就会发现任务中的问题与困难所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顺利完成任务,学生们便会很自然地去寻求相关的知识内容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学习,学习动力也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

  二、不断革新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在课程的导入阶段之后,就是作为主体的教学阶段。如果老师们想要在进行主体教学的过程中增加学生们的学习乐趣,这就对老师的教学方法的选择提出了一个很大的考验。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较为刻板、僵化,并没有过多在意关于学生的学习乐趣的激发,同时,很大一部分学生们在长时间的学习中也逐渐习惯了这些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合现在的信息技术教学,因此对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可以说是势在必行。在经过长时间的实际教学探索后,有老师发现了很多适合当下小学生学习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在这些方法当中,开展游戏学习活动的形式最受小学生们的欢迎。电脑游戏所具备的活跃形式与趣味内容与小学生们的心智发育状况相当契合,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适当加入一些游戏活动,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老师们还可以对课堂教学游戏进行创新开发,并将其作为一个重点教学课题来进行思考。

  三、重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深化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在当下的创新性教学环境中,渴望的是师生共同参与具有灵动性的课堂。也就是说,信息技术的课堂不仅仅是老师们的,更是属于全部学生们的。用合适的自主探究的形式,才能够有效的深化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才可以让学生在自由思考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老师要为学生设置自主探究的具体内容,给学生们选择一些难度适中、思考空间较大的知识点。如果知识点难度过大,学生们在进行自主探究时便会感到困难重重,小学生们就会很容易很快的失去学习的兴趣。思考空间较大的知识内容,能够让学生全部思考起来,也能够提出更多更全面的观点,这对启发学生的有效思维很有好处。信息技术课程十分强调实践性与操作性的培养,在这样的知识特点之下,欢乐元素的加入就容易了许多。小学生们往往对实际操作的内容很感兴趣,老师便可以从这个切入点入手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欢乐度。老师可以按照阶段对课堂教学进行划分,然后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分别进行思考,每个教学阶段都有着开展欢乐教学的空间,老师们应该抓住这些机会高效利用,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打造成学生欢乐学习、身心享受的摇篮。

  四、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3篇: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创新

  马智勇,青海省西宁市南山路小学

  摘要: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当中,创新教学方法可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遵循的原则进行简述,并提出具体的创新教学策略,希望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原则;创新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推进,小学生在信息技术的理论方面得到不断提高。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取得了更多的操作经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从而在生活和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因此研究小学信息技术的创新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引导学生思维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仔细观察,根据班级整体的状态,在恰当的时机引出教学内容,通过对学生思维的正确引导,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并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学会信息技术理论知识。

  (二)合理设置问题

  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合理设置问题,让学生理解学习此科目的作用和意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从内心中喜欢信息技术课程,促进信息技术教学高效实施。如在讲解“如何使用顺序语句化几何图形”时,教师可向学生导入故事,在logo编程赛场中,选手可利用计算机和一只小海龟进行画长方形比赛,比赛结果是选手和小海龟画的同样快,此时,学生就会产生好奇心,教师应立即提出问题:“选手需要怎样做才能和小海龟画的同样快呢?”在恰当的时机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提高课堂效率。

  (三)以学生为主体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知道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水平,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和内容,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促使其紧跟教师思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例如,使用logo进行编程教学时,教师应循序渐进地设计教学内容,可先让学生简单操作直线和弧线,然后理解复位、后退以及前进等命令,并认识其英文形式,如复位是clearscreen、后退是back、前进是forward,在学生对简单的命令了解之后,再进行实际的作图教学,通过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高效学习信息技术知识[1]。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创新策略

  (一)创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

  当前,小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的时间较早,比如,学生们都喜欢玩儿游戏或者看视频,但是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上,却没有足够的兴趣,学生只有培养足够的学习兴趣,才能在课堂中高效学习,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创新教学思路是重点教学内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改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内容,在信息教学中融入学生喜爱的元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汉字输入”教学内容时,如果单纯让学生以反复练习的形式巩固学习内容时,学生会认为学习方式枯燥。此时,教师可采用游戏比赛的形式,为学生设计“输入小能手”的比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练习兴趣,小学生的好胜心理较强,因此,可通过游戏比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快速领悟知识要点。

  (二)融入其他学科知识,高效教学

  (三)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确定教学侧重点

  在小学信息技术的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发现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教师就能了解到学生学习的盲点。在授课过程中更有针对性,通过对学生的疑问进行针对性讲解,促使学生更清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如在学习Scratch编程时,当学生发现其中存在造型不协调的人物图像时,就会产生疑问,“怎样才能调整具体的人物形象?”这时教师可向学生重点讲解利用Scratch调整人物形象,通过课堂上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进而实现针对性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并通过创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融入其他学科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同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确定教学侧重点,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學的高效实施,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篇二: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论文

  

  信息化背景下的小学教育创新模式-普通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科技发展带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快

  小学教育信息化论文(8篇无删减范文)之第六篇

  速发展带动我国小学教育模式的创新。为了使小学教育走向更好的阶段,为了使信息化技术与小学教育融合,本文主要在信息化背景下研究小学教育创新模式,以优化小学教育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身体心理素质全面提高。

  信息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习惯也改变

  关键词:小学教育信息化,创新模式,研究

  了教育生存和发展环境。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小学教学方式和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基础。在信息时代,信息方面的素养已经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育相融合,才能更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一直在致力于小学教学模式的研究,在总结外国经验和结合我国实际基础上,已经在实际教学中收到很大成效。但是由于受技术手段影响,教学情景在课堂中的展示一直是效果不佳,如何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是目前需要重视的问题。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中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教

  1.1教育信息化定义

  1、教育信息化

  育和课程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同时也能培养新型人才。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一种形态,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对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和应用,使教育过程得到优化,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为教育核心,课堂教学是教育实施的基本阵地,也是信息

  1.2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分析。

  技术与教育进行整合的场所。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渗透力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使人们的意识和思维、行为产生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渗透是双向的,既可以促进教育发展,教育同时也促进信息技术发展,二两是互动的关系。信息技术通过与教育整合,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融为一个整体,使信息技术渗透到学科中,成为学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信息背景下,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为课堂教学营造一个新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学生是积极参与到自主探索和合作的主体,在这个环境中,学生的兴趣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

  2.1以学生为中心计算机多媒体辅助课堂基本教学模式。

  2、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有几个特点,表现在人机交流的互动性、资源集成性和结构的非线性。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实现信息多维化和教学网络化,实现的是学生与计算机网络进行互动交流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在信息化背景下,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的演示,可以丰富教材教学资源,多媒体的画面、声音等可以调动学生的感官,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枯燥内容,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学信息丰富且传输多样,教师能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学生也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首先,信息多媒体手段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多媒体信息可以在课堂中展示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教学事例,这样的事例既有时代气息又贴近生活,这样的事例又能图文生动的向学生展示出来,使学生认知上更开阔、学习动机和兴趣更浓厚。其次,信息多媒体手段的应用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和探索。因为多媒体信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建了良好的情境,这种情境可以从多角度激发学生自主探索问题,为学生思维发散提供了保障。在这个良好情境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以引导,就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交流、主动探讨,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再次,信息多媒体手段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进行练习。多媒体的特点是人机互动性,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根据课程特点进行知识的设计,以符合小学生练习的标准。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好奇心比较强,如果多媒体的设计由浅到深,同时辅助声音、图片和画面,那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最后,信息多媒体手段的应用,可以使小学生充分发展综合素

  质。多媒体可以对信息技术进行编辑并再现,以结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可以对相关信息进行放大、缩小或定格处理,针对小学生感兴趣的重要问题可以让其通过表象的认识再进行交流,之后通过演绎、比较等思维方式来发展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综合能力。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网络信息化也逐步成熟,网络对人们

  2.2网络技术下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化课堂模式。

  的生活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等都产生深远的影响,终身教育成为每个人要做的毕生功课。现代教育强调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网络技术可以实现这一目标。相关调查显示,网络技术在小学课堂上的应用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就可以构建自主学习的网络化教学。首先,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小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的环境,因为学习环境的优劣对学习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学习的过程就是与环境互动的过程。网络课堂可以为小学生的学习提供不同层次和意义上的信息,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周围达成不平衡,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环境中可以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进程,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充足可以方便教师把与学习有关的图片、音频等集合到一起提供给小学生,同时又能利用网络资源来弥补教材的局限。其次,

  网络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搜寻信息。在网络技术的帮助下,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目标进行资源的搜索,通过对搜索到信息的总结、归纳、比较等来形成对事物的认知,在心中形成一个初步的观念,完成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先决条件是教师先掌握有关技术和使用方法,以达到快捷使用。再次,帮助学生进行意义构建。网络技术的交互功能可以使人与机器进行对话,能帮助小学生对所探讨的问题进行全面思考。这样可以使小学生在集体或他人帮助下进一步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深思,可以由浅到深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以形成自主学习规律。

  研究型学习可以是一门

  课程,又可以渗透到其他学科和课

  2.3信息技术与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整合型教学模式。

  程的学习之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包括专门开设的相关课程,主要是学习信息技术;也包括学科渗透式教学,主要是作为一种工具,与各学科进行整合。这种整合包括思想整合、教育理论整合和信息加工整合,主要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整合。是教学过程的整合也是教学环境和信息资源的整合。相关研究显示,研究性学习和信息技术教育虽然是两种新课程,但都指向自主学习的目标。两者都能使小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

  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合作交流精神,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判断、分析和处理能力。信息技术和研究性学习融入到小学课堂教学是有很高的可行性的。首先,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当小学生从教师设置的情境中有所感悟并提出问题时,这是小学生学习认识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过程。信息技术依靠互联网这个信息资源优势,可以将非常多的与研究性学习相关的背景资料搜罗出来,并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出来,为学生创建一个真实的情景。学生通过资料的学习,在自身知识积累基础上就会根据经验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其次,帮助探索交流。当对问题有所思考时,就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计划,按照计划进行分析,以得出结论。在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空间不再是封闭的,时间不再是固定的,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被打破。学生需要到网络中心或电子阅览室进行资料的查询,这个时候的学习不再被局限到某一堂课内,而是被延伸到课外。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协作、交流和讨论,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判断,以得出最初结论。最后是帮助总结提高。当学生对所思考的问题得出结论后,需要针对这个结论组织开展交流、补充和完善,从面是为得出严谨和正确的结论做基础。同时要引导学生将得出的结论和知识点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向学生展示的是就是将所搜集到的资料和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具体例子,以促进学生进行创新学习。信息技术和学科研究性学习整合并应用于小学课堂教学中,可以突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作用,能发挥小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并提高其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总之,在信息化背景下,教育模式的创新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有方法论意义。这种创新模式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理念结合的产物,能促进教育教学进行深层次改革。作为教育教学工作人员,我们要积极接纳新的理念,并勇于改革,以促进小学教育更上是层楼。

  [1]桑新民.当代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教育基础中引发的[J].教

  参考文献

  育研究,1997(5)

  [2]肖雄.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知识管理能力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3]李艳霞.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的信息化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05)

篇三: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论文

  

  小学教育信息化论文(8篇无删减范文)-普通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教育的信息化可以推动教育的现代化,从而促使现代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小学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小学教育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理念的完善与升级。本文整理了8篇小学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以此参考和研究。

  小学教育信息化论文(8篇无删减范文)之第一篇:小学教

  育信息化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已经对各行各业产生冲击,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尤其是以多媒体、信息化和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化教学设施,也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中之重。小学教育作为基础阶段,对学生的学业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因此,

  通过发展小学教育的信息化,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带动小学教育的进步。本文中,笔者就阐述了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义和重要性,并分析了目前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问题和现状,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对策,以供参考。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而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渠道,

  关键词:小学教育,小学教育信息化,问题,对策

  小学教育作为基础阶段,应当受到国家和

  门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做好小学教育的信息化发展意义重大。

  所谓教育信息化,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手

  一、关于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义和重要性

  段,将二者有机结合,以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教育信息资源。教育信息化追求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现代化与科技化,它具备协作性、多媒体化、共享性以及开放性等诸多特点,可以说根本转变了传统的小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以小学教育信息化为

  例,不仅师生提供了更加优质、多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也带给学生一定的学习体验,是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重要动力,也是教学效率和质量不断提升的主要推动力。

  事实上,近几年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和投入都逐步

  二、目前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增大,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在深度和规模方面也都有所进步,但是在结构和层次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

  (一)依然缺乏足够重视

  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实际上,目前不少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领导对小学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仍然不足,加之部分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在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资源配置缺乏、资金投入不到位等问题,这些也导致小学教育信息化的随意性和局部性问题。

  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一环,教师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目

  (二)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

  前很多小学教师在信息化知识方面相对匮乏,也缺少专门的培训和教育,导致部分教师很难熟练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同时在信息化教学材料的选择和设计方面也明显不足,造成形式化的信息化教学,甚至冲击了学生的中心和主体地位。

  虽然不少小学都开始推崇信息化教学,但是很多教师还是沿

  (三)教学手段缺乏科学性

  袭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尽管也运用了信息化手段,但运用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不仅手段单一,而且缺少与学生的互动,造成学生没有参与感,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也无法发挥。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盲目运用信息化手段,只是以学生兴趣为目的来使用多媒体教学,并没有深入探讨教材内容,只是信息化了,却没有与教材紧密结合,也就失去了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作为国家信息化的组成部分,小学教育信息化应当统筹规划,

  三、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促进策略

  注重资源整合,从以下几个方面稳步做好推进工作:

  作为国家

  门和各小学领导,应当高度重视小学信息化建设,

  (一)进一步加强对小学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

  注重规划和组织的统一性,切勿盲目进行,尤其是学校领导,应当主动提升自己的信息化行政管理和治学教学能力,同时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尤其是资金和人力投入,做好硬件设施打造和储备,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配套机制,做好以下几个工作:

  第一,注重信息化建设的规范性,尤其是要规范建设与管理资源、数据和服务等信息,形成比较完善的信息化资源库,做好资源优化和共享工作;

  第二,安排专门的信息管理人员来定期维护和管理教学信息技术设施,进一步改善教育信息化环境,保证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有序开展;

  第三,做好督查和考核工作,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循序渐进和顺利开展。

  用

  作为小学教师,应当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的,做到以人为本,

  (二)做好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对数字资源和现代化技术的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心理特点和年龄特性,合理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通过信息化、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来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学习体验,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理论知识。

  (三)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水平

  在小学信息化教学建设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还应当具备一定的教学信息化技术操作能力。因此,学校应当注重培训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辅助信息化教学的操作能力,同时做好信息化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同时,小学教师也应当主动学习信息化技术教育手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敢于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最大化地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此外,学校还应当建立专门的考核和评价机制,来鼓励学生提升网络学习、信息资源运用以及课件制作能力,也可以通过课程展评和竞赛比赛等方式来提升其信息化应用能力。

  (四)加强建设教育资源和信息共享库,为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打好基础

  开发和利用资源是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基础,作为地方行政部门和

  门,应当以区域信息技术教育中心为基础,将信息资源给予各个小学,并加大投入鼓励学校建设校园网,如果没有条件的小学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来推动信息教学的发展。

  此外,还可以打造区域间的教学资源库,鼓励不同地区的小学教师合作教学,并交流各地的特色教学模式,总而言之,这种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非常有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既省时省力,又能推动信息化教学的不断进步。

  [1]党兴山.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

  参考文献

  国校外教育,2017(11).

  [2]唐前军,田密娟,付蓉,等.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困境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7(18).

  小学教育信息化论文(8篇无删减范文)之第二篇:浅谈小

  学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

  摘要:近年来,我国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在小学教育中,信息化教育也越来越普遍。目前,我国很多小学都开始进行信息化教育,从整体上看,小学信息化对于小学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如提高教师备课效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化教学质量等。因此,本文结合具体教学情况,分析了我国小学信息化的现状,从而提出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教学效果的对策。

  随着教育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小学信息化教育的发展也迎

  关键词:小学教育,信息化教育,重要性,对策

  来了新的机遇。尤其是目前各个行业都渗透了信息技术,小学教育也步入到信息化教育的浪潮之中,小学信息化教育也成为一个专有名词。在进行信息化教育的同时,需要将学生作为主题。所以,在开展信息化教学时,信息技术的使用需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从而实现创新教育。小学教育作为教育的初始时期,通过实施信息化教育,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素质。小学信息化教学的建设不仅仅是一种趋势,同时也是小学教育领域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小学信息化教学现状

  目前,在小学教育中,信息技术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普及,门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小学信息化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水平较低。在现阶段中,我国很多小学都配备了多种多媒体设备和计算机。但是在现阶段中,这些设备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只是在一些公开课中使用,忽略了深层次的信息技术挖掘,和课程内容的结合程度也比较浅,这就造成了信息化教学缺乏针对性的问题。

  从我国小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主要是利用动

  (一)有利于教师备课

  二、小学信息化教育重要性

  画、图片等方式来展开信息化教学。这种方式可以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充满了乐趣,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教师可以利用在线资源进行备课,降低了教师备课的难度。实施信息化教育,能够丰富教师的备课内容,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

  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另一方面,它可以充分展示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在教授一些比较抽象内容时,可以结合信息化技术,克服抽象,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可以说,传统教学融合了新的生命力,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从本质上看,信息化教学是以网络环境为基础,打破了之前

  (二)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

  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随着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开放,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大量的教学资源。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实现自主学习。在一定程度,信息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可以打破学生之前被动学习的局面,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其自主的获取知识,同时还会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在丰富的知识海洋中进行思考,寻找答案,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实现全面发展。

  (三)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教学一直倡导个性化。这一要求在传统的小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随着信息技术的引入,个性化的教学目要求成为现实。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来建立学习资源库,并通过多媒体将其展示给学生,从多个角度和方面进行教学,实施个性化教学。此外,学生可以借助信息资料库,学习各个学校提供的优质学习资源如演讲视频、公开课、电子书等,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的信息素养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其发展分为不同的阶

  (一)提高师资队伍信息素养

  三、提高小学信息化教学效果的对策

  段,包括入职前、入职培训、职业成熟等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应根据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培训。在教师上任之前,教育机构应有效地将培训内容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对教师产生影响。改进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并将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与课件制作、多媒体应用的实用课件有效地结合起来,使教师可以轻松地对小学生进行信息教育,并准确地应用各种信息技术。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学科的小学教师的要求存在差异,应结合工作岗位设置不同的教

  学内容,从而培养复合型教师。

  面对不同城市小学之间基础设施建设的差异,政府部门应加

  (二)加强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

  强宏观调控,了解小学的具体发展,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完善小学基础设施,促进信息公平。有关部门应增加小学教育的投入,最大程度地减少小学硬件设施之间的差距,并为普及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做好准备。小学配备较完整的计算机时,应加强教育环境的建设。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应确保教育环境的安全、健康。只有在小学生认可和接受教育环境后,小学生才能自觉学习。在小学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生活习惯、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家具、电脑;放置计算机时,应考虑小学生的身体特征,使小学生感到舒适。教师应注意加强指导,与小学生沟通,并帮助小学生掌握正确的姿势。课程结束后,评估小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提出相应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鼓励小学生自己探索,以增强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内容的融合是信息教育的基本条件,也是促进小学教育信息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内容的融合非常重要。在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内容相结合的过程中,应根据信息软件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通过信息软件制作课件时,需要以小学的认知能力、心理特点等作为基础,从而提高可见设置的合理性。在制定多媒体课件时,要结合教学课程内容,提高信息化教育的针对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施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结合学生的需求,将课程内容和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从而提高信息化教学的可操作性。

  从整体上看,在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标标准,对教学环境进行重新的审视,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高各个教学环节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信息化教学是小学教育的主流,借助信息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整合这种改革思想,为学生提供高效生动的课程。

  在今后的发展中,各级教育单位和教师都需要意识到小学信息化教育的重要性,不仅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和环境的建设,同时还需要提高教师队伍的力量,促进信息技术和课程内容的整合。从而实现

  小学教学的信息化水平,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

篇四: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论文

  

  信息化教学主题论文(集锦3篇)

  大文斗范文网会员为你整理了“信息化教学主题论文”3篇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篇一:信息化教育教学论文

  摘要:在21世纪这样一个极为特殊的信息化时代里,如何立足实际,切实做好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尤为关键。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如何立足实际,切实做好农学类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刻不容缓。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以“高职农学类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其现状与特点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就具体的建设途径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希望能为进一步做好高职农学类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高职农学类;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途径

  1引言

  最近几年以来,高等院校对于农业信息资源的基础性建设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关注,事实上,这种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积极意义,可以说是对农学技术类教学资源的积累与丰富。但是,我们需要意识到的就是,对于高职类院校来说,起步相对较晚,底子比较薄,尤其是在信息化教育和农业基础的建设上更是滞后很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高职院校农学类信息依然在沿用着传统管理方式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尽快改变这种现状,尽快开创农学类信息资源建设的崭新局面可以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难题。由此可见,加快推进高职农学类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进程刻不容缓。

  2关于高职农学类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途径的研究与分析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俩看,高职院校农学类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就是资金的缺乏,专业人才的缺失、信息化水平不高、标准化程度不强,而且信息的开放与共享程度都比较低。另外就是农学类信息资源有自身的特点,就是可以重复使用,是可以共享的,是可以再生的,是具有针对性的,是具有专业性的,是不容易受时间和空间

  限制的,是便于同其它资源进行整合的。要想真正做好高职院校农学类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笔者认为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首先就是要充分依托网络实现资源的共享。

  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通过互联网就可以查到个体所需要的各种专业资源,例如农业技术信息教育网站,数字化的书刊以及专业应用软件和精品课程等。可以说,在网络上有着丰富的资源,而且是可供免费使用的,只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需求,依托农业信息技术的实时动态变化,科学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就可以了。

  其次就是农学类信息人员与专业教师做好自主资源的开发。农学类信息人员以及专业教师对于自主类资源的开发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个方面就是对电子课件、课程的教学方案、专业的数据与视频图片资料的利用等;第二个方面就是对国内外相关信息与实时动态的收集等;第三个方面就是专业农业信息资源网站的开发,一旦开发成功,那么师生就可以直接获取资源,例如专家网或者是数据库的建立等;第四个方面就是要切实做好对于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重视专业人才的引进,做好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设计,主要目的就是不仅仅便于农业信息技术的掌握,同时能够将其合理应用于教学,最终实现对于信息资源更加充分、有效的利用。

  第三就是对传统信息资源的改进与利用。

  一些传统搞得信息资源是同样具有价值的,如果能够对其进行合理改进的话,同样能够发挥积极的效用,例如教学光盘以及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和素材等。再一个就是对于已经实现的,并且对于农业生产已经能够发挥指导作用的应用系统进行适当改进,就可以实现农业信息的自动收集、分类归纳以及信息发布等;通过专业知识库和多媒体数据库的有机结合,形成更加高效的、更加智能的多媒体数据库,发挥更为积极的效用等。

  第四就是要做好资源与信息管理的整合。如果能够对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分类以及信息的加工进行合理、有效处理的话,不仅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资源的浪费,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如果能够把农业知识、农业技术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等进行信息

  化的整理,那么就可以真正完成共享性数据库的建设,从而实现更加广泛和快捷的应用。如果能够以此为有力的依托,对现有的各种农学类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建设的话,那么就可以形成农业信息资源的保障体系,这种体系是一体化的,是高校的,是建立在对各种类型农业信息整合与开发基础之上的。第五就是合理的信息政策和组织管理。对于信息资源平台的开发与利用要想不断加强,要想保证各种信息资源的合理运转,要想保证有足够的资源为师生所使用,那么合理的信息政策和组织管理是尤为重要的。为此,学校可以立足自身的实际,制定合理的信息建设规划,从而切实做好对信息行为的规范等。

  3结语

  由于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原因,尤其是在理念以及资金、基础建设等方面的限制和滞后,可以说对于农学类信息化教学可以说尚且处于艰难的起步和摸索阶段,也并没有形成规模。但是,为了长远的发展,高职院校必须克服各种障碍与困难,加快推动农学类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李东林.高职农学类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途径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3):144-145.[2]潘穗雄,邹应贵.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整合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3):7-9.[3]张祖鹰.教学资源信息化管理与应用平台建设方案[J].图书情报导刊,2007,17(27):235-236.篇二:信息化教学探索论文

  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学校教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且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

  作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必须要顺应教育信息化的潮流,投入充足的教学资源,大力推广信息化教学。

  专业课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所授课程有机结合,合理、有效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不断促进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1管理学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调动

  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和信息资源,应用现代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信息化教学的本质是充分且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及手段,从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转变的新型教学形态。

  信息化教学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学能力。

  在国内高职院校,管理学的授课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参与热情,教师会在课堂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等教学方式,但由于课时和次数有限,不能起到长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作用。

  这种传统教学方式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全过程。

  但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愈发明显,教师“高高在上”,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只是被“灌输”的对象,任务只是消化、理解和存储课堂内容,难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始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者,而成为了课堂教学的导航者、设计者和帮助者。

  教师要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学习材料,引导和激发学生亲自体验观察、探索和思考,从而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理解课堂内容,进而持续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另外,信息化教学也使教学活动不再受时空限制,学习无处、无时不在,课程也变得数字化和立体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更个性化,电脑、手机可以随时成为学习的工具。

  2管理学信息化教学方法

  高职教师应将信息技术充分利用起来,便于自己更好地“教”和学生更好地“学”,实现课堂教学的“双向整合”。

  管理学的信息化教学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

  2.1利用手机APP软件,辅助管理学课堂教学

  目前,高校大学生人手一部智能手机,课堂上越来越多的学生低头沉溺于把玩手机、无法专心听讲。

  很多高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因多数学生反对,最后也不了了之。

  高校可以试着转变思路,与其“堵”不如“疏”,让手机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有关的手机APP进行辅助教学。

  与管理学课程有关的APP应用有管理公开课、哈佛商业评论等,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APP中学习相应内容。

  且这些APP取材范围广、内容丰富,学生的参与性非常高。

  学生还可以下载教育游戏类APP,并运用到管理学课程的角色扮演活动中,通过游戏的方式扮演假定角色,参与社交互动,并做出相应决策与行为,这还可以进行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决策和言行。

  2.2利用公众交流平台,开展管理学案例教学

  公众交流平台包括BBS留言板、QQ群、微信、博客等即时通讯软件技术,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渠道。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案例教学方式可以培養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课堂的案例讨论中,因为时间有限,师生之间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交流,多数同学无法表达他们的观点。

  信息化教学后,教师可以利用公众交流平台搭建一个简易的课堂互动系统来拓展教学时空。

  在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将案例材料发送给学生,这就节省了在课堂上让学生预习的时间。

  在课后,学生可以对案例问题进一步发表见解。

  教师可以对多数学生都存疑的问题,统一用文字或语音回复,这既给了众多学生表达想法的机会,又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相互学习。

  2.3利用数据库技术建设课程网站,进行管理学远程教学

  远程教育是随着通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网络应用,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计算机调取网上的信息、检索资料进行自主学习,之后再进行实践尝试。

  教师可以运用数据库技术,建设以Web页为表现形式的管理学网络课程,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管理知识、基本原理、实践等进行有机结合,同时建立灵活多样的导航结构及智能搜索引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异步自主式学习环境。

  管理学网络课程应包括案例库、习题库、网上课件、信息资料库等教学资源库,课程界面应清晰和谐、内容充实,突出管理学的特点。

  学生通过登录课程网站,可进行自学、自测和自评,还可参与讨论、答疑和查阅资料等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提升学习兴趣。

  2.4设计制作CAI课件,实现管理学多媒体教学

  CAI课件是一种基于Word、PPT、投影仪、录音机以及SWF动画等手段而制作的计算机辅助系统教学课件。

  教师应根据课程要达到的目标搜集媒体素材,应包括文本、图形、动画、声音等,最后将各种媒体素材编辑起来,制作成交互性强、操作简便、视听效果好的CAI课件。

  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CAI课件的制作还要经过多次调试、修改,以趋于成熟完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室的大屏幕放映管理学的CAI课件并进行教学。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能机械地传授知识,还应充分发挥多媒体人机交互的特点,运用CAI课件中的实验或动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更直观地进行学习。

  3实施管理学信息化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为了体现信息技术的巨大教育优势,教师在进行管理学教学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把握信息化教学的内涵

  首先,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处于辅助地位,但这并不代

  表教师不再重要了,教师其实还是信息化教学环境中的灵魂人物,因为需要事先进行情境安排,要在教学过程中巧借信息技术的优异性能引领与协助学生。

  所以切不可走极端,完全让学生自主学习,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其次,信息技术只可巧用,不宜滥用,学生的智力活动不能用信息技术来替代,非智力过程才可交由计算机处理。

  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使用教学媒体手段,不可盲目追求技术的`信息化,为技术所奴役,否则就是浪费资源和时间。

  比如在管理学案例教学中,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就应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讨论,不必放在网上进行。

  3.2建立管理学教学结构

  管理学教师还必须设计出整合信息科技与教学内涵的管理学教学结构。

  在信息化环境下,管理学课程可以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整合前沿热点问题,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管理观念,让学生体验管理思想的形成过程。

  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降低课程某些实践教学环节的复杂度,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针对管理学课程的考核评价,信息化教学环境为教师提供了一种科学的网络评价工具,教师可以将此工具与原有评价工具相结合,更好地关注学生的进步。

  3.3提高师生的信息素质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教师不具有驾驭各种信息技术的能力,就可能无法很好地控制课堂上的局面。

  学院应该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尤其是网络技能方面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使教师能够跟上信息技术的潮流。

  其采用的培训形式可以是不脱离于网络的学习。

  当然,学生也必须具有基本的信息技术水平,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创造信息,进行主动性学习。

  高校可开设信息素质课程,除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还应

  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伦理意识。

  4結

  语

  近年来,随着个人电脑与智能手机的普及,再加上网络逐渐遍布每个角落,使学生面对的学习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高校或者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知识传达与呈现方式的垄断地位,引入信息化教学的理念与模式,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篇三:信息化教育教学论文

  一、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已经培养出大批的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人才

  信息化素质已经成了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了当下社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的基本素质。当下我国的很多高校都增加了与信息化相关的课程,并且在各个专业的学科教育过程中渗透了信息化教育的理念。目前的很多高校几乎都培养了一批传统专业与信息技术专业相结合的应用型复合人才,为教育信息化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二)信息化资源建设由数量到质量上渐变

  早在之前,高等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主要集中在资源的建设上,这些资源建设无非就是大量的购买各种数字化的软硬件资源。可是放眼当下,我们还是很乐观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从资源建设中转移到建设资源管理平台以及资源的应用平台上面,已经转移到建设数字图书馆以及大学数字博物馆上面,而且这些网络资源体系也在逐渐完善。除了上述之外,我国的有些高校还建设了网络学院,网络学院的开设方便了远程授课,方便了学生辅导答疑。这些都使得我国高等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卓有成效。

  (三)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当下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人们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高,相关部门的重视使得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投入资金数量逐年增多,从而很快地我们国家就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各高校的信息化

  建设已经从单机应用、基础软硬件建设发展到向数字化、一体化整合。高校校园网的覆盖范围以及出口带宽都在增加,高校运用教学的多媒体技术的种类与科目也在逐渐增多,此外对于多媒体的利用率与管理水平也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探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信息化技术是先进生产的典型代表,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帮助高校教师在教育领域内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与质量,促进学校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先进方法的引进,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素质,培养有利于当今信息时代的应用型复合人才,为高等教育教学服务。为此笔者探究了几点提升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策略与途径。

  (一)构建数字化学习中心软件平台

  构建数字化学习中心软件平台,这个平台主要有教学质量工程支撑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全球优秀公选课资源平台、精品课程申报以及建设平台、专业与课程建设平台、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平台、论文指导平台、课程实时录播系统、教学博客平台等。这个数字化学习中心软件平台的优势主要有:第一利用信息化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从而实现课程教学活动的智能化、信息化与网络化,在给学生提供海量学习资源的基础上,实现教学与平台建设的有机融合;其次利用平台建设的机会,让信息化手段监控教学实施各个环节。所谓的教学质量工程支撑平台是指在支持“质量工程”的基础上,革新高等教育教学的专业结构与专业认证、革新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程度,革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强教师水平建设与教学管理制度多种需求,从而促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与飞跃。利用先进的技术与高校内部的优秀资源优势,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高度共享,建立数据搜索引擎,服务教学科研管理等核心业务。另外在该平台上分享全球优秀的公开课视频,积极地将全球其他学校的优秀视屏引入到我国内高校的.信息化教育平台上,还可以丰富我们高校的公选课资源。精品课程的申报是针对教师说的,利用这一平台可以激发教师上课以及致力于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其余专业与课程建设平台诸如专业与课程建设平

  台、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平台、论文指导平台、课程实时录播系统、教学博客平台都其自身的优势,对服务于教学的高等教育信息化有着重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二)构建校园移动学习终端服务平台体系

  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现在每一个大学生基本上都拥有一部以上的手机设备,因此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还可以利用手机为教学服务,其教学的普及程度根据学生拥有手机的数量我们就应该可以看到。尤其是在3G业务的商用之后,移动网、互联网以及电话网三者之间已经实现同步,这种融合的优势如果应用在高等教育上,其效果与影响力将大的惊人。所以笔者在此呼吁高校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构建校园移动学习终端服务平台体系,这样的话将会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在校园内获取数字化学习资源,丰富学生获取教学资源的方式与手段,实现高等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无形中形成一种信息化的学习氛围,提高高等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四步推进措施

  此外高校还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总结过去信息化发展中的不足,不断发展创新。对于未来的为教学服务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可以分为以下四步推进。

  首先,成立信息化项目的推进办公室,便于加强统筹与指导,统一规划高校信息化建设;

  其次,加强对于建设,建立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专门人才队伍,主要负责推广和培训服务,推动教育信息化开展;

  第三,将网络教学的应用更改为学校的教改项目中,并且为其提供专业的项目支持也可以有选择的支持,在这些支持的项目中,选择一部上乘之作作为网络信息教学的优秀案例,加以推广与宣传,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关注网络教学;

  第四,可以在学校内部设立教育信息化的宣传栏,让更多的师生关注此类建设,扩大高等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力度。比如学校可以设专栏,还可以在校园网上设置教育信息化网页,打开学生的视野。

  综上所述,定位与教学服务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而

  又庞大的工程,这个过程中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任重而道远。在这个工程中拥有了包括计算机技术在内的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换言之,高等教育信息化并不是简单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利用网络技术就可以搞定的事情,其需要技术与教学、科研与管理、服务等多方面的共同配合,从而使得高等教育向信息化的方向,向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方向发展,实现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质”的飞跃。

篇五: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论文

  

  教育信息化优秀论文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我国东部与西部教育平衡发展的桥梁,实现东部与西部的教育信息化均衡是我国教育的关键。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教育信息化优秀论文,供大家参考。

  教育信息化优秀论文范文一:科学教育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实践

  摘要: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与科学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达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科学教育;信息技术;创新实践能力

  一、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探究欲望

  兴趣对智力起着促进作用,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它使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起来,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是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多媒体信息提供了多种外部刺激,如声音、图片、动画、文字等,他们具有直观形象、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量大的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和学习内容以及教学需要,恰当好处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走进情境,更好地体验学习。优美直观的情境,不但能有利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存储和建构,更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发现、研究解决问题;既感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又感受到学习综合实践的乐趣。

  二、营造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双边活动,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气氛,使学生敢于创新。而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极易扼杀学生的创新行为,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对教学很重要,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教学中必须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爱好和人格,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提出质疑,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和机

  会;尊重学生的观点,不强求统一,确保学生创新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才会通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产生归属感,表现出创新的意识。

  2.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任何人只有在不断地思考、设计、创作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探究再交流中,获得知识、获得自信、取得进步、培养能力,才能逐步的良性循环向更高更强的方面发展。所以我们在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给学生一个大胆展示的机会,比如我们可以利用虚拟实验给学生展示自己设计实验展示探究结果的机会,让学生在展示中发现问题,这一举措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更肯定了他们辛勤创作的成果,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就要随时随地地激发学生的灵感,不拘泥一种表现成果。在八年级教材《网页制作》一课中,我们的做法就是让学生大胆实践,不要求使用固定的模式和内容镜来完成作品主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制作出多种多样的网页图片。

  4.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确保学生全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只有让学生成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才能达到学习知识的最佳效果。所以,教师应注重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氛围,通过分层教学的策略,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共同交流,使学生在个体思维的冲突中开拓自身的思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活力。最终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对不同层次问题的探究和学习,获得各自的成功,产生更强的创新热情和欲望。

  5.给学生多留些想像的空间。如在开展“失重现象”的教学中,教师设计在存在重力而产生的现象中逆向思维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有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假设若干情况,不限定学生的发散思维。这一教学方法的实践既巩固了他们重力的理解,又提高他们对知识的运用变通,久而久之养成了一种敢于创新的精神,受益终生。

  三、激发思维兴趣,培育创新精神

  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源泉,只要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强烈的兴

  趣,那么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记忆和思维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应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为培养创新精神奠定基础。

  1.开展竞赛。好胜是人的天性,孩子尤为突出。在教学总创造机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可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分层知识抢答、主题活动设计等活动,发挥学生不同的特长,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示自我,找到科学知识与生活的共通之处,培养创新的乐趣。

  2.目标驱动。合理的任务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围绕既定任务展开活动,激励学生为完成任务努力。我们在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实践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原则,在教和学方面富有探索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过程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如在讲幻灯片制作时,可以将带有时尚动画的文档向学生进行展示,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想动手尝试。

  3.创设情境。创设真实的情境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将学生带入其中,引导他们在情境中产生兴趣和想法,激发创新思维。如在学习《人体的应激反应》时,教师设计学习蜈蚣爬行和模仿秀让学生体验,这样学生便会将自己融入情境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既是科学教育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和特殊领域,又是有效实施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手段。在科学教育活动实施的过程中,积极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媒体技术手段,拓展科学教育教学活动的时空范围,提高科学教育对学生能力培养,思维创新意识的强化作用,从而实现信息化教育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助推作用。

  教育信息化优秀论文范文二: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策略

  摘要:当前我国的国际化进程正处于历史的关键时期,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推进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是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必经途径,是保障当前成人教育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推进经济全面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指出,大力推动成人教育信息化能够有效、合理地分配教育资源,使成人教育

  受众能够获得全面、完备、均衡和完善的教育资源,为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提供优质的教育网络信息资源,促进现代远程成人教育和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成人教育;信息化;策略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全国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人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建设却一直未能得到重视,关于成人教育的信息化方式和途径一直存在较为模糊的认知,在制定成人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方案时,也未能与国家的整体规划或地方的统筹规划相调配,在政策层面上没有凸显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不同,在服务和政策支持上缺乏一定的力度。

  1.1高校对成人教育重视不够

  各级地方高校在响应信息化的同时积极成立了教育信息化指导机构,职业院校也将信息化进程搬上日程,然而很大一部分高校却缺失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异常不顺,相对于其他同类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成人教育信息化存在师资力量缺乏、教育经费不足、中高端人才短缺和规划方案缺失等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也与当前的软硬件环境相关,在注重网络资源、计算机设备等硬件设备的前提下,又会忽视信息化教程、多媒体信息化软资源的配套跟进,未能形成有效的保障体制和机制,难以满足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的要求。由于政府经费投入不足、各级教育部门对成人教育重视不够等原因,成人教育的信息建设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信息社会和网络环境下成人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成人高校信息化设施建设不平衡,信息资源匮乏,使用率低下,导致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效能不高,工作进度相对缓慢。

  1.2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有限

  教师队伍是推动成人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原动力,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不高,严重制约成人课程教学信息化的发展。首先是教师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协调性等方面认识还不够。很

  多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对先进的教学理论认识不足,不敢大胆尝试。这种缺乏全面科学的认识导致了思想和行动上的偏差。认识的不足、信息化概念的不清晰造成了成人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利用仍然处于初级层次,有些信息化设施设备成为摆设,给信息技术的推动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其次是教师整体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偏低。多数教师应用的主要软件是Word,Excel和IE的操作,像数据库、网页制作、图象处理、课件制作等更深层次的软件使用能力更欠一筹。这就直接导致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平台的操作等方面的欠缺。造成成人教育教学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不高的原因一个是大多数教师均来自非计算机专业而对信息化设备驾驭不够好。另一个就是成人高校对教师在信息化培训方面不系统。只有解决教师自身驾驭信息化设备的能力,才能推动成人教育课程教学的信息化,从而推动整个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

  1.3成人院校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

  教学、科研和实验等多个环境的契合度不高,整体而言,当前很多院校的教育信息化仍然停留在将课本中内容照搬到多媒体平台上,传统的课本宣读方式仍是成人教育信息化的主流方式,将大量的优质资源排斥在外,优质的信息化课程资源未能与学生的实际操作平台和实验平台相结合。

  2研究策略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将信息化技术与当前实际的成人教育课程相结合,以课程教育来驱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将信息化的建设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在教学中使成人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教材学习方式转换为信息化的学习方式,提升成人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全面提升成人教育的学生质量和教学质量。为此,应着重以下几点信息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2.1加大力度建设成人教育教学资源库及其平台,实现成人教育教学平台信息资源共享

  成人院校的教育教学网站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构建教育资源教学库时,要时刻保持以《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为

  蓝本,以实际教学、媒体化方法、实验仿真教学和在线学习为重心,推进课程资源的优质优化,在优化教育资源库统筹建设的同时,推动信息资源的平滑转化,从当前结构化的离散型数据资源向结构化的主题丰富性资源进行平滑过渡,在知识形态上从单一不变的技术性资源向动态智慧型资源迁移,整体的管理方式由集中性资源收缩方式转而向开发性资源共享方式进行平稳过渡,力求课程资源的多样性、丰富性、生动性、灵活性和共享性。构建多门类多元素的课程学习资源,保证成人学生能够获得丰富、有效的学习资源,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2.2努力建设一支具备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成人教育师资队伍,提升成人教育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教育信息化首先是人的信息化,因此,当务之急是做好师资的信息化培养和培训。从根本上讲,教师队伍的素质深刻影响成人教育质量的高低乃至整个成人教育事业的成败。无论教学方法如何改革,无论教育政策如何要求加快成人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成人教育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课程教学的能力都是成人教育信息化的最直接、最原始的动力。拥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的师资力量是一所成人院校成功和进步的标志,在保障当前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努力培养和发展一支具备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的师资力量,加快推动成人教学信息化的进程是当前成人院校建设和发展的重点。成人教育应当更加贴近实际,深入调查和分析,在教学中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按照专业教师的学科不同、年龄不同,分层次、有步骤地开展信息化技术培训工作。培训的要义首先要对教师的认知理念进行培训,使得教师认可当前的成人教育信息化方式是一种更加合理和有效的方式,是更加适合成人学生的方式,能够推动成人教育的整体事业全新的发展,打消他们对计算机的偏见。成人教育师资队伍的信息化教育理念、认知、能力能否跟上设施设备更新的步伐,适应操作软件升级的节奏,是开展成人教育信息化的第一步。在成人教育教师有了信息化服务教学的意识以后,逐步进行专职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训,这时就要以计算机的普及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重点,着力于培养成人教育教师应用计算机等信息化设备的能力,并逐步更新培训内容,组织部分

  基础好、专业对口的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与学习,强调学以致用,加强学习过程的监督和学习成果的展现,加强技术交流与研讨。最后,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要面向全体教师开展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道德行为规范、网络安全和病毒防护、学校管理系统应用等培训,不断提高成人教育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高成人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2.3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成人教育信息化办公平台

  信息化建设最依赖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支持。硬件资源是指信息化中需要的一些必须的硬件设备,软件资源是指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师资力量。因此,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兼顾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以可靠的硬件资源作为支持,同时吸纳更新鲜的互联网资源和信息化资源作为成人学生的实践资源,构建以多媒体设备、教学实践设备和互联网在线学习为主流的信息化硬件平台。在推动信息化软实力的同时,一方面要加强原有师资力量的稳定提升,一方面要吸收外来新鲜的资源作为提升,为当前的环境带来一些不一样的血液,在进步中前进,在前进中进步。成人教育的信息化不仅包括硬件设施的信息化,还包括所有的用户界面。在加强硬件管理和资源库建设的同时应着力建设用户平台。最终应以成人院校的网络平台主页为轴心逐步建成对外宣传界面、对内教学资源库、在线教学系统、在线测试系统、行政办公系统等子系统群。逐步开展各教研组、各学科的课程教学网站建设,大力提倡成人教育教师建设个人课程教学网站,链接到网络学习的平台,随时可以浏览课程相关学习内容和信息。部分成人院校已经在使用教务管理系统对学生成绩等信息进行科学管理,而学生学籍管理几乎是各个学校的缺口,成人学生都要登录到学信网查询学籍、学历,而成人院校也没有对学信网的使用规则和流程给出相应的指导性和说明性文件,校园网和学信网没有达到有效链接,严重阻碍了学生对学籍、学历查询的需求。因此,成人院校还要逐步实现和完善成人院校的教务教学管理、学生成绩管理、招生信息管理、学籍学历管理、政教管理、教研管理、后勤总务管理等综合性信息化应用,达到成人教育工作业务的综合性、共享性信息化管理,各部门实时共享信

  息数据,消除“信息孤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纸化办公,极大地提高成人院校日常管理与教学工作的效率。

  3问题与展望

  3.1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成人院校往往独立于总校的自动化办公系统而自成体系地单独管理。具体体现在,大多数高等院校已经投入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但总校下属的成人教育部门往往没有参与其中,而是有自己的管理方法,这可能是成人教育的教学模式与其他教育形式不同导致的。其次是在教学平台上,师生互动模块使用率较低,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更喜欢使用微信、QQ等即时通讯工具进行交流,分析其原因应该是平台上的互动模块不具备即时性,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不能及时看到并回复,不如微信等通讯工具直接、便捷。第三是成人教育专业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有差距。这个问题是无法避免的,总体情况是青年教师比中老年教师有优势,接受新事物快,信息化掌控能力强。计算机专业教师比其他专业教师更容易掌握专业的应用软件和工具,对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设计更得心应手。虽然在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可以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发展,把影响减到最小,不仅不会影响成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局,更有利于激发新课题的研究和探索,使成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向更高要求迈进。

  3.2未来展望

  成人教育信息化可以说是一场革命,它改变了学习者的认知方式,改变了教育者的思维定势,改变了师生间的关系和教学形态。这场革命将成人教育引领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新的高度,积极参与其中是教师的历史使命,更是一种教育行为的自觉,以深化信息技术与成人教育课程的整合,加强信息化建设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指导,建立信息化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推动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的终身学习。成人教育工作者应全力以赴,以提升办学质量为己任,倾力打造一个装备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思想现

  [参考文献][1]罗佰绥.建设网络教学资源服务于现代教学[J].农业网络信息,2009(3):69-71.[2]王诚,李璐,唐治中.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23):24-25.[3]陈光海,韩晋川,黄华.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开发与应用实践[J].软件工程师,2015(1):21-22.[4]高铁刚,薛峰.信息化教学资源供给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8):26-32.

篇六: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论文

  

  信息化教育教学论文

  相关推荐

  信息化教育教学论文范文(通用8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论文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信息化教育教学论文

  篇1一、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已经培养出大批的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人才

  信息化素质已经成了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了当下社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的基本素质。当下我国的很多高校都增加了与信息化相关的课程,并且在各个专业的学科教育过程中渗透了信息化教育的理念。目前的很多高校几乎都培养了一批传统专业与信息技术专业相结合的应用型复合人才,为教育信息化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二)信息化资源建设由数量到质量上渐变

  早在之前,高等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主要集中在资源的建设上,这些资源建设无非就是大量的购买各种数字化的软硬件资源。可是放眼当下,我们还是很乐观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从资源建设中转移到建设资源管理平台以及资源的应用平台上面,已经转移到建设数字图书馆以及大学数字博物馆上面,而且这些网络资源体系也在逐渐完善。除了上述之外,我国的有些高校还建设了网络学院,网络学院的开设方便了远程授课,方便了学生辅导答疑。这些都使得我国高等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卓有成效。

  (三)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当下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人们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高,相关部门的重视使得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投入资金数量逐年增多,从而很快地我们国家就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各高校的信息化

  建设已经从单机应用、基础软硬件建设发展到向数字化、一体化整合。高校校园网的覆盖范围以及出口带宽都在增加,高校运用教学的多媒体技术的种类与科目也在逐渐增多,此外对于多媒体的利用率与管理水平也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探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信息化技术是先进生产的典型代表,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帮助高校教师在教育领域内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与质量,促进学校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先进方法的引进,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素质,培养有利于当今信息时代的应用型复合人才,为高等教育教学服务。为此笔者探究了几点提升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策略与途径。

  (一)构建数字化学习中心软件平台

  构建数字化学习中心软件平台,这个平台主要有教学质量工程支撑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全球优秀公选课资源平台、精品课程申报以及建设平台、专业与课程建设平台、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平台、论文指导平台、课程实时录播系统、教学博客平台等。这个数字化学习中心软件平台的优势主要有:第一利用信息化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从而实现课程教学活动的智能化、信息化与网络化,在给学生提供海量学习资源的基础上,实现教学与平台建设的有机融合;其次利用平台建设的机会,让信息化手段监控教学实施各个环节。所谓的教学质量工程支撑平台是指在支持“质量工程”的基础上,革新高等教育教学的专业结构与专业认证、革新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程度,革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强教师水平建设与教学管理制度多种需求,从而促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与飞跃。利用先进的技术与高校内部的优秀资源优势,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高度共享,建立数据搜索引擎,服务教学科研管理等核心业务。另外在该平台上分享全球优秀的公开课视频,积极地将全球其他学校的优秀视屏引入到我国内高校的信息化教育平台上,还可以丰富我们高校的公选课资源。精品课程的申报是针对教师说的,利用这一平台可以激发教师上课以及致力于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其余专业与课程建设平台诸如专业与课程建设平

  台、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平台、论文指导平台、课程实时录播系统、教学博客平台都其自身的优势,对服务于教学的高等教育信息化有着重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二)构建校园移动学习终端服务平台体系

  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现在每一个大学生基本上都拥有一部以上的手机设备,因此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还可以利用手机为教学服务,其教学的普及程度根据学生拥有手机的数量我们就应该可以看到。尤其是在3G业务的商用之后,移动网、互联网以及电话网三者之间已经实现同步,这种融合的优势如果应用在高等教育上,其效果与影响力将大的惊人。所以笔者在此呼吁高校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构建校园移动学习终端服务平台体系,这样的话将会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在校园内获取数字化学习资源,丰富学生获取教学资源的方式与手段,实现高等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无形中形成一种信息化的学习氛围,提高高等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四步推进措施

  此外高校还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总结过去信息化发展中的不足,不断发展创新。对于未来的为教学服务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可以分为以下四步推进。

  首先,成立信息化项目的推进办公室,便于加强统筹与指导,统一规划高校信息化建设;

  其次,加强对于建设,建立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专门人才队伍,主要负责推广和培训服务,推动教育信息化开展;

  第三,将网络教学的应用更改为学校的教改项目中,并且为其提供专业的项目支持也可以有选择的支持,在这些支持的项目中,选择一部上乘之作作为网络信息教学的优秀案例,加以推广与宣传,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关注网络教学;

  第四,可以在学校内部设立教育信息化的宣传栏,让更多的师生关注此类建设,扩大高等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力度。比如学校可以设专栏,还可以在校园网上设置教育信息化网页,打开学生的视野。

  综上所述,定位与教学服务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而

  又庞大的工程,这个过程中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任重而道远。在这个工程中拥有了包括计算机技术在内的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换言之,高等教育信息化并不是简单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利用网络技术就可以搞定的事情,其需要技术与教学、科研与管理、服务等多方面的共同配合,从而使得高等教育向信息化的方向,向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方向发展,实现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质”的飞跃。

  信息化教育教学论文

  篇2本文在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运用概念的基础上,选取四个主要实施维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信息技术多样化必然就会促成个性化教育唱主角的教育新局面,强调信息技术带来的是职业教育体系的整体性优势变革。

  以信息技术为背景的教学改革不断冲击着人们的视线,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可汗学院等新的教育形态,将会对职业教育教学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将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技术环境转变,这将深刻地改变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互动方式,需要我们及时转变现有的应对方式。

  每个教育对象都是与众不同的,但我们坚信信息技术多样化必然就会促成个性化教育唱主角的教育新局面,信息技术带来的是职业教育体系的整体性转型发展。教室里,超大屏幕代替了黑板,感应式触屏多功能一体机代替了教师的粉笔和黑板擦。不管是把信息化建在教育的哪种云端,我们执教者都必须拥有一份厚重感与归属感,把握住教学的本真,必须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信息化“云端”作为载体,贯穿起预习、上课、作业、辅导、评测等学习的各个环节,覆盖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数字化学与教的系统平台。

  一、信息化“云端”风景一:定义教师角色的信息趋势

  20xx年7月4日,《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xx〕40号)正式颁布,这是一部围绕“互联网+”布局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文件精神不难看出,未来十年,教育服务的供给方式将会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学校要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扩大

  优质教育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这显然是未来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

  信息化“云端”以独特的审美形式、温情的教学手段、细致的操作手法、实用的技能演练,完美地提供给师生一个更广阔的互动平台。信息化“云端”引领下的教学模式无固定格式,更不存在教与学的界限,它在任何师生需要的时候提供最优秀的教学资源理念,高效地帮助我们实现每一个关于学习的梦想。

  从20xx年2月28日到3月1日的24小时内,前央视调查记者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突破亿次点击。几千万人在线收看了柴教师关于雾霾的科普课、关于责任的德育课、关于情怀的人文课、关于调查的媒介素养课。这就是一个以“用户”为核心、以“选择”为导向的“云时代”,一个以创造知识取代传授知识的“个时代”,课堂的边界正在逐渐模糊,跨界和个性化信息趋势正使得教师角色被重新定义[1]。任何一项教育改革,教师都是关键因素,因为教师可以改变课堂,课堂将直接影响学生。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不少新的气象。原本教师掌握足够丰富的资源,学生只能通过教师才能获得部分资源。

  然而今天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知识正在以几何级速度增长,获取知识的通道变得平等而开放,现在学生可以通过技术途径自主或团队合作去获得,有时候甚至比教师掌握的还要多。在今天的课堂里教学生,教师一定要了解当代学生的这些特质,从这些特质出发找寻教学信息点的切入和路径,才有可能起到更好的效果。上海xx区教育局xxx局长在20xx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论坛会议中提出学科教学信息化应用方面推进策略:发挥教育行政的引导作用,从关注树木到关注森林,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从学科的逻辑出发探索技术的应用。如果信息化教学改革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和精心实践,改革实施的成效是非常困难的。

  二、信息化“云端”风景二:巧用课堂组织的信息能力

  为了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教学重难点,根据课程与学情特点,巧用课堂组织的信息能力,课堂主人学生成为美丽风景,自然灵动。就像大自然的精心安排,要为每一种有巨大潜能

  的生命,留出积蓄足够能量的能力。

  1。信息元素选取的合理性。对于教材内容,只有教师自己明白了其中蕴含的价值,才能在教学设计中选取合理的信息元素,在课堂里传递出来爱和温暖,让自己所教的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课堂信息元素选取应从丰富学习者对知识理解和体验以及通过降低操作技术的难度拓展学习者创新表达的可能性。例如,职业学校教学信息元素可以选取吸引眼球的导入技能、情商调动的师情技能、科学合理的评价技能、辅助教具的使用技能等。巧妙利用课堂信息元素可以帮助学生在思考与追问中描绘着职业理想,在好奇与实践下勾勒出职业规划。

  信息技术用丰盈感和对象感诠释了课程的价值,用高感知和超理性赋予了专业的底蕴。

  一是要求教师能有效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二是要求教师防止职业学校学生因资源信息的凌乱而导致的知识碎片化。信息元素整合关注学科知识的内在结构,从联系的角度理解知识成为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学信息资源需要挖掘,但并不是说教学资源越多越好,哪些资源最能揭示问题的本质,最能形成学科思想,是我们需要加以选择和判断的,教师要具备重组信息资源的能力,为学生提供结构性的学习内容与资源,强化知识的内在联系。

  2。信息活动设计的时效性。课堂教学设计是否有效,一定是信息思维层层递进的过程。日本佐藤学教授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描述多数的教师只注意自己教学的进度,并没有去想准确地“接住”每个学生的发言,未能与那些倾心“投球”的学生的想法产生共振[2]。作为信息时代的一名教师,要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立足于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困惑与沉默,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并努力去弥补差异所造成的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欠缺。

  3。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在不同技术层面帮助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力,可以设定比通常的教学水准更高的层次上的教学内容,通过针对最低水准学生的问题加以组织,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实现每一个学生真正的学习。学生拾阶而上,从“就事论事”开始,向“就事论理”,再向“借题发挥”的目标迈进。教师只要看准时机,选择好契机,稍

  加外力就好。教育之美在于其没有了教育的痕迹,在于其留给学生的自然舒服之感,即在师生的人格感染中、心灵碰撞中、理解倾听中、信息交换中……润物无声地完成了教育的使命。

  4。信息素养培育的个性化。课堂教学技术有新突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电子书包、教学平台、虚拟仿真软件等,在职业学校课堂里实现了全员教学的即时反馈、课前学生学情的精准分析、课中练习过程的动态互动、课后概念原理的即时反馈,在以前的课堂都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信息素养俨然已成为当下师生不可抗拒的魔心力。犹如艺术家设计进程中的分量与姿态,勇敢者的游戏,持久中心,植入人心。想继续做设计师的人,缺一点都不精彩,最走心的设计,最完美的典范,才能住在消费者的心里面。职业教育的每个学科应该将其鲜明的学科信息素养的个性融入全面发展的育人共性中去,植根于普遍具有信息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大众土壤之上,有效提高学生敬业、细致、高效、合作等职业岗位素养,在这趣味盎然的课堂活动中,信息素养被学生自主体会到并付诸行动。

  三、信息化“云端”风景三:创新教学设计的信息特色

  我们多年来形成一种思维定式,一讲到教育学习马上联想到的就是教室,就是企业岗位所在的实习地,我们根深蒂固地认为学习基本上都发生在课堂和实习场所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室的模样也将随之发生变化。整齐划一的课桌椅,会被那些可以方便移动的、能够随意组合成圆桌或者小组讨论方式的桌椅所取代,甚至可以使学习的空间从教室到一切可能发生学习的地方,比如说实验室、制作室,去一个公众场所或者到博物馆中考察。笔者在英国曼彻斯特学习交流期间,多次遇见学生的某一节课就选在博物馆的某个展点。

  而这个时候,给学生上课的很可能不是教师,就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但不管如何,授课者都卖力地在讲解,甚至是在表演。这意味着什么呢?师生参观活动不是带上照相机去记录什么,而是用心去交流和感悟。这是未来我们职业教育信息发展要走的一个方向,这是一种超越课堂、超越教室的学习方式,值得我们深思。只有我们拓展了

  学生学习的信息空间,才真正能够体现我们的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培养,才能够和传统模式进行抗衡。

  今天,我们又站在了一个新的技术和教育相融合的结合点上,它将革新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促进新的学习方式的形成。就如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加里·鲍里奇给出了判断一节课的效果的7个维度:班级管理、课堂氛围、任务导向、学生参与、教学方法、学生成就、知识结构,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合理利用好信息化维度,创建教学的例行流程,更好地编排课堂信息,充分接纳学生的观点,教师和课堂都要有相当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并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素材类、集成类、工具类、网络课程教学资源),根据教与学内容的不同交替、适当的呈现,以此考量学生整合相关专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符合职校学生学习认知特点。其核心价值在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让学生真正体验学习的快乐,回归教育和生活的本质。

  每个学校,都应是信息技术的培育之地;每个学生,都应是信息素养的培育对象;每门课程,都应是信息资源的培育载体;每位教师,都应是信息能力的示范之人。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3]。每位职业学校教师不仅仅是一个学科教师,更重要的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合理有效落实信息化维度在教育教学行动中,助推学生认识自我、发现内在潜能并将自己的潜能运用到美好善良的方面。

  信息化教育教学论文

  篇3摘要: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教学内容,钢琴教学在经过长期教学改革和研究后,已经进步很多,必须意识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应该使其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本文针对目前现状,为更好的适应当前时代要求,必须创新教学手段,采取信息化教学,以期培养出更为优秀的学生。

  关键词:学前教育;钢琴课;信息化;教学手段

  钢琴教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不仅是其他课程的学习基础,更是开展日后教学工作的辅助工具。因此必须在当前基础上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发展钢琴教学,加强钢琴教学实用性。

  1钢琴教学的当前情况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中,钢琴教学课程缺乏贴合本专业课程的实际教学体系,这导致在教学实践中,钢琴教学课程出现十分随意的教学现象。与此同时,钢琴教学的模糊定位又使其形式、内容、目标等各个方面缺少规范标准和清晰框架。在进行钢琴教学的实际操作中,从其设置目标、选择教材、安排教学内容到应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确立教学评估方式等等,都没有经过合理规范论证的依据。各校各系甚至个别教师分别对其进行制定,钢琴教学课程中随意性十分鲜明。例如选取教学材料,部分院校选取高师音乐专业相关钢琴教材,另一些院校选取中师小教专业相关钢琴教材,二者在钢琴教学课程的实际操作中无法达到相同的教学目标,存在不适应性。这种情况不但使学前教育专业在钢琴教学课程中产生各种各样的课程体系,还使教学效果参差不齐,在这样的体系下,被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也是良莠不齐。从长远角度来看,这无疑对学前教育专业以及幼儿教育水平存在相当大的负面影响。高校近年来扩招使得学前教育专业生源素质与结构发生改变,学生的个体差异逐渐扩大,音乐基础并不相同。部分考生仅在考前突击下学会弹奏应试曲目,对乐理知之甚少,更有甚者对钢琴的接触几近为零,乐理知识一窍不通,出现学生对钢琴存在零接触和零了解的现象。目前来讲,钢琴教学的课程安排十分不合理,面对毫无基础的学生,各校在仅仅分配给钢琴教学每周一课时左右,持续两到三学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将大量时间花费到弥补乐理基础与钢琴知识上,这样才能在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时满足工作需求,但由于其课程设置不合理,现今院校的钢琴教学课程时间安排短暂,这为教师带来挑战,也为钢琴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该专业的教学以其特殊教学对象有别于其他专业,并不需要掌握高深钢琴技巧及演奏水平,而是对学生的乐理基础、音乐创作、编配弹唱等音乐素养有一个综合性的要求。与此同时,必须将其与学前教育的工作融合,在幼儿的活动中,音乐活动需要综合各种音乐形式。

  2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钢琴教学

  根据现有的教学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手段进行建设

  钢琴教学课程信息化,以减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钢琴教学课程中面对的困难。

  2.1在校园内建立资源库

  学校可以在校园内,根据本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建立共享平台,可以在这样的平台上促使学生以学校累积的资源进行网络上的学习,与此同时还可以进行仿真顶岗的钢琴教学实践训练。不仅如此,还可以根据学校的经济情况设立普通录播室,为钢琴教学的在线课程进行大规模制作;在此基础上,设立标准录播室,以便于录制标准精品的在线课程资源。这样能够使音乐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自身的音乐素养进行加强,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石。

  2.2在校政企间加强合作

  学校要将与政、企三者间的合作进行加强,设立一种数字资源平台,充分将三者的力量结合,促进学校革新教学机制,为线上远程的教育教学平台建设做出贡献。不仅如此,学校还要尽力实现在校学生对钢琴教学学习的需求,提高学校教学水平与教学层次,加强与社会的沟通,进而为政企输送更多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企业针对自身的建设发展需求,对在校学生的钢琴教学进行角度专业的具体培训,学生可以使用远程教育平台获取专业知识,对已经学习到的东西进行系统的整合。

  2.3优化教师队伍

  钢琴教学信息化的最终应用还是会在人身上体现出来,学校必须引进素质优秀职业技术水平高的人才来担任钢琴教学的教师,配置优秀的师资团队,以专业知识和先进的现代化教学理念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培训,设立学校专职人员开发数字资源,积极促进教师参与师资资源的发展工作,以便逐步完善优化师资队伍,将师资资源发展得更加优质。

  3结语

  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在短暂的课堂时间达到专业技能标准,这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与工作岗位上教学工作充分对接的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因此在学校进行钢琴教学工作时,必

  须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使学生从乐理基础浅薄到逐渐丰满,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满足学前教育岗位需求。

  参考文献:

  [1]辛彩平,王迎新.中职学校加快信息化资源开发推动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的有效途径[J].中国培训,2016,(9).[2]魏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内容及方法研究[J].音乐时空,2014,(23).[3]刘宏烨.论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创新策略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信息化教育教学论文

  篇4摘要:中学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有很多种,信息化管理就是其中的管理方式之一,这种管理方式是将中学的教育教学管理与现在的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大大的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最终可以帮助学校更好的发展。本文围绕中学教育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行简单的阐述,供相应的中学管理人员参考。

  关键词:中学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

  一、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实现信息化的必要性

  一方面,现在的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并且这些信息技术已经被运用到各行各业中,当然教育事业也应该与时俱进,因此信息技术带动了中学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很多中学已经意识到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它可以大大的提高中学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另一方面,在信息化的时代,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实现信息化是中学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中学教育教学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可以快速的收集、处理、分享各类信息,是对现有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的一种创新。

  二、中学教育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策略

  1.学校领导应该高度重视中学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中学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它需要多个方面协调起来,才能真正的实现信息化,其中比较重要的问题,需要在学校领导的鼓励下才能完成。这项工作在短期肯定是完不成的,同时还需要加大各方面的投入,因此为了保证这项工作持续顺利的发

  展,学校领导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应该给予帮助。另外,在实现传统的中学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向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转换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学校领导积极主动的协调,为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铺平道路。总而言之,在进行这项工作的时候,学校的各级领导一定要统一意见,在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发挥自身的领导作用。

  2.结合中学的实际情况,建设并完善教育教学信息化的相关制度学校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要充分利用学校的优质资源,让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和相应的企业结合起来,共同努力研究出一个适合本学校的信息管理系统,当然本校还可以积极的向一些信息化管理比较突出的学校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点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使本校的信息化建设更加完善。

  当然为了保证中学教育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条不紊的发展,就一定要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并且在实际的信息化建设中严格遵守这些制度,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学校在不断的发展,信息技术亦是如此,因此为了与之相适应,相应的制度也应该进行适当的改革,这样的制度才更有效。

  3.整理各种教学资源并实现这些教学资源的共享整理学校各个部门的信息,将各个部门的数据区别开来,学校应该安排专人来管理这些数据,并且要进行透明化的管理,即将各个部门的数据库都公布出来,供人们咨询查阅,这样整个学校的各个部门的信息都可以实现共享。学校还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鼓励大家一起为建立集电子教学资料、学校管理数据与一体的信息资源而努力;当然还可以建立一些专门供中学生学习的网站等。简而言之,学校应该充分挖掘各方面资源,并整合这些资源,建立资源信息库,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4.提高学校全体教职工的素养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实现信息化的过程中,不但要重视教职工的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而且还应该提高教职工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使教职工能够跟上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进程,最终才能推动学校的进步。具体做法:首先,培训教职工关于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内容,培训过程一定要有针对性、科学性、合理性,培训中应该提高他们操作计算机的能力,这将会大大的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其次,应该让教职工意识到知识技术在不断的更新,自身需要不断地学习,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現代化的工作需要。最后,教职工不定期会有考核,并且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对于表现突出的教职工给予奖励,表现较差的当然应该受到相应的惩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大大的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5.为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实现信息化提供硬件、软件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要想实现信息化管理是需要做好多方面工作的,它包括一些硬件和软件以及信息化的思想。要想在中学教育教学中真生的实现信息化建设,首先就是让学生和老师在思想上接受这种管理模式,然后学校应该提供相应的硬件设备以及相应的软件。运用硬件建立适合学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平台,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教育教学实现信息化管理是现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学实现健康、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为了适应发展,学校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推动中学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这将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帮助学校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丛秀霞.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化教学策略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9):156[2]李晔.信息化环境下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的策略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12)

  信息化教育教学论文

  篇5【摘要】在高中教育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重难点的突破,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有着自身独自的特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创造一个图文并茂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打造动态、开放课堂,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了师生互动与情感交流。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高中教育;多媒体环境

  1引言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它以声像俱佳、动静结合的特点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变得异彩纷呈。把教学内容生动、直接、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并能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使课堂教学有序不紊地进行。但是,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呢?

  2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多媒体课件缺乏针对性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本节课的表现,以及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自己的板书,进而适应学生。而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往往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我们在制作课件的时候,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搜集更多的文字、图片、视频、表格等等,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制作出不同形式的教学课件,要做到页面简洁明了,安排合理,避免太多文字,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2.2重外在形式,轻实质内容

  有些教师过于追求形象,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太过花哨。图片色彩变化较大,其实,在制作课件的时候,不必在背景音乐、页面的跳转等方面下太大的功夫,否则就会显得喧宾夺主。教师认为制作的课件形式多样,就会吸引学生的眼球,课堂气氛就会异常活跃,教学效率自然会高。相反,如果学生长时间地接受多媒体技术的刺激,会导致身心疲惫,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动感的音乐,鲜艳的色彩,外在的声音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会消弱他们对知识的探究兴趣,长此以往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2.3多媒体课件缺乏共享

  在日常工作中,课件制作和使用一般都是教师本人来完成,教师间往往相互独立,教学资源不能共享,体现不出思维的碰撞,尤其是难以集中老教师们所积累的教学经验。很多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并不娴熟,因此设计课件时难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准确性,也不会考虑到为其它教师提供补充信息的需要,使得教学资源不能共享。

  3提高教学手段发挥最佳效果

  3.1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方面的应用

  在高中教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教学设计要科学合理。制作的课件不能太过花哨,不要过分的的注重画面的美感,插入过多的背景音乐,这样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在课件中要有学生的练习题库,重视学生的课堂反馈,保证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通过互动,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高中教育教学中使用对媒体技术,要从高中生的特点出发,遵循他们的学习规律,利用课件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在课件中加入适当的引导性的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教师也要控制好图片的数量,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忽略教师所讲的内容。重点内容要在课件中特殊标出,提高学习的针对性,避免学生在一堂课下来,不知道本节课的重难点。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应始终服务于教学,很多教师制作的课件容量大,播放起来犹如走马观花,多媒体教学变成了看电影。所以,要合理使用多媒体,避免一下子把课件从头到尾演示给学生,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接不暇,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比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很多公式比较抽象,可以利用动画进行模拟真实的情况,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如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使用的感官比较单一,朗读就用嘴,默读就用眼,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在多种感官的相互作用下去学习,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3.2多媒体技术在教学管理方面的应用

  教学管理包含的范围比较广泛,其中有教学目标的管理,也有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与之相符的学习目标,通过多媒体技术,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高中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之间存在一

  定的差异,但是班级授课的方法,要求教师根据大多数的能力进行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对于优秀的学生要进一步拔高,可以在网络中搜索更高的学习要求,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搜索巩固学习内容的相关习题。教务的行政管理工作,可以把人事进行网络化观念里,建立自己学校的站,把教师的信息档案都根据不同的标准成若干个小系统,便于对教师进行各种管理。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远程会议,在过去可能需要长途跋涉,现在可以通过网络和远在千里的同行们进行研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方便了教育工作人员的沟通和交流,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3.3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资源库方面的应用

  信息技术为丰富教学资源提供了便利条件,不仅有利于教师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而且还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教学资源库包含大量的文本、图片、视频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热点和认知特点、学科特点等建立不同的试题库,免费让学生和教师下载,资源库中还有大量的教学案例分析,有典型的易错题,方便搜索到优质的课程,并对课程进行按时更新。比如,对于一些年轻的教师,教学经验相对匮乏,在资源库中可以搜索到有效的教学方法和优秀的教学案例,快速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对于一些缺少优秀教学资源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搜索需要的知识内容,把自己没见过的一些知识点记录下来,经常翻看查阅,并对其进行牢固的掌握。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挑选习题进行练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这样不仅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还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4结语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它的运用使教育信息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再加工的能力,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但并不是完全否定传统教学方法,而是把这两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克服不足,不断地对

  教育信息化进行发展和完善,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参考文献】

  [1]曹敏惠.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华章,2008,(Z2).[2]马银娟.创设生动有效情境,构建轻负高质课堂[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03).[3]王东.管江红.浅析高校计算机辅助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藏科技,2007(01).信息化教育教学论文

  篇6摘要: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背景下,怎样将信息技术更好的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开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小学语文;重要性;教学策略

  受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影响,信息技术随之出现,被逐渐引进了课堂教学中,和以往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相比较而言,其占据的优势更大,它可以打破以往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局限性,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课堂教学水平,保证了教学质量。从中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1创新是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1.1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语文本身是一门语言,它是学习其它课程的基础性学科。从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来看,我国还在采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传统语文课堂中,比较注重于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死背硬记,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落后,不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创新,无法全面的掌握知识点。我国人口规模较多,在选拔人才等环节中,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体系,只能够通过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应试教育氛围明显。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最为关注的还是学生的成绩,对于学生的好坏,仅仅评价分数和成

  绩来判断,不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最近几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自身思想理念有了明显转变,它们对学生全面发展方向加大了关注程度。

  1.2应用案例

  语文一直以来都是培养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在教育信息环境下开展教学,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水平有着很大的帮助。为了更好理解这一观点,可以通过举例说明展开论述。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咏鹅》为例,首先,可以使用多媒体,以动画形式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模拟描述,然后配上中国的古典音乐,对整首诗展开配音。在课堂上播放这一课件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中的"画面更加理解其中的意思,从而建立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在教育信息化环境教学,实现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另外,从信息技术来看,将智慧教学方式引进课堂教学中去,可以起到良好的反馈作用,对于智慧课堂而言,需要教师对相关概念加以理解,将作用发挥到最大,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找寻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设置场景的方式,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的讲解知识。

  1.3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育必要性分析

  在实施小学教育过程中,主要的教育对象是对事物认知能力具备一定局限性的小学生,对于此项阶段学生的语文教育工作,要以全面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为目标,在此基础上,开展教育工作,引进多媒体教育方法,不管是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是学生主动学习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从实际情况来看,小学生的语文教育长时间以来都是教育阶段的重点内容,加大语文能力的培养力度,不仅决定了学生文字理解水平的提升,同时还对于后期学习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通过引进信息化技术,可以为小学生语文教育提供全新的发展方向,效果明显。

  2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2.1创建网络化环境,拓展新的教育途径

  在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学校逐渐建立了数字校园,尤其是最近几年校园局域网的建立,硬件得到了快速发展,从一定程度上

  实现了网络资源库的完善。当前,计算机网络已经逐渐连接进了各个教室中,教育教学软件的初步形成,使师生之间可以共享数字化资源,在信息化环境背景下,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因此,可以全面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教学改进工作,探索新的创新方式。在以往传统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通过讲解方式,将大量的知识点传输给学生,此种方式不具备合理性,严重影响了学生积极性的提升,无法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信息环境下,教师角色发生了一定转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学习,而教师只是在教学活动中扮演指导者。

  2.2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呈现全面性发展方向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应多加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在语文教学期间,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将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到最高,以此培养学生主观学习能力,最终实现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比如,以《嫦娥奔月》课本教学为例子,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嫦娥奔月的故事,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然后,在这一视频故事氛围中,学生会对其产生好奇,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学生在提升兴趣的基础上自主朗读课文,从一定程度加深对内容的认识,最后,通过开展自主学习,不仅提升了课堂学习效率,同时还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这对于课堂学习效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能够体现出信息技术的优势,确保课堂教学课堂稳定开展,以此实现学生呈现全面化发展方向。

  2.3利用信息化搭建自学平台

  学习能够体现出学习人员对知识的一种渴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仅需要探索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同时还要利用原有知识点,建立知识体系。教学期间,教师应当利用信息化教育平台,帮助学生建立自学平台,从而构建和谐稳定的学习氛围,让它们能够自主投入到学习中去,以此调动学习积极性。在自学平台中,学生能够大胆说出自己的建议或者不同的想法,通过完善知识体系,提升学习质量。

  3结语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突破以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限制,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保证了教学质量,这对于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发挥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汪万军,刘庚.浅谈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19).[2]徐建民.谈信息化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语文学刊,2015(11).[3]谢斌.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0,30(4).信息化教育教学论文

  篇7[摘要]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中职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本文中我将结合教学实践,依据学生在语文口语交际中存在的问题,着重对信息化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口语教学中的运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学前教育;口语教学

  信息化教学已被广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关于它的概念与意义已经无需赘述。它已经从过去单一的多媒体课堂,发展为网络智能化课堂,未来,它还将实现远程校际交流合作课堂,甚至是远程校企合作教学课堂。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日益显现,将其更为有效地运用到中职语文的教学实际中来,一直是语文教师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为了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将对信息化教学在学前教育语文口语教学中的运用,展开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一、学生在口语表达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薄弱,语义表达不明,缺乏逻辑性与艺术性

  据我多年的教学发现,大部分学前教育的学生基础较差,常常是词不达意,缺乏逻辑性。即使少数用词较为准确的学生,在词汇量上仍显得捉襟见肘,描述事物或现象时难以用生动、形象的话表达。另

  外,学生大多不注重声调、语气、语速,朗读所有的篇目往往是一个味,这必将影响将来的幼儿教育工作。

  (二)缺乏自信,胆怯害羞,对口语实训存在畏难心理

  中职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学前教育专业也不例外,他们大多性格内敛,有地方口音,不好意思在台上说话,更不要说讲故事和演讲了。课下与同学闲聊时,他们“相谈甚欢”“口若悬河”,一旦走上讲台进行口语表达实践时,许多学生却又显得刻板木讷、张口结舌。

  (三)重专业、轻文化,重考证、轻实践家长和学生普遍认为舞蹈、钢琴

  这类课程属于“重要的专业课”,而语文这样的课程属于听听就好的“公共课”。除了普通话等级考试时学生重视一下口语,重视一下普通话课程,大多数学生对传统语文课堂的口语交际课程提不起兴趣,课外的口语比赛更成为个别学生的表演秀。

  二、在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口语教

  学中运用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首先,口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程重难点,以微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或者将口语表达的优秀范例,录制成微课让学生模仿学习,这改变了传统课堂中教师在台上唱独角戏的形式,以一种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口语表达的技巧。其次,微信群、移动学习软件等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打破了学生口语训练的时空限制。学生课上课下不仅能通过网络平台查找资料,对教师上传的资源能反复观看学习,还能实现实时评价互动学习,甚至可以查看自己的口语表达视频资料查找问题,对比优秀的范例,不断提升自我。

  三、信息化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

  语文口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学习方式也变得越来越精细化,交往方式也变得越来越“现代化”,我们已经进入“微时代”,即微信、微博、微商、微视等等已经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它们在给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的学习带来全新的体验。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力量,要冲在时代的前沿,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将新型教学方式运用到教学中,提

  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教师要利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让学生敢说

  大多数学生在口语交际课上不想说、不敢说,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自信心,且头脑空空,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怎样说,可以说他们是“胸无成竹”。此外,这些学生大多在初中班级并不受重视,甚至不受待见,缺少或者是根本没有上台的机会。要让他们胸中有“竹”,就要靠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种下“种子”,而这“种”的动作就可以运用信息化的多种方式了。例如,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逐步树立信心,锻炼胆量,我在新生入学时就结合“自我介绍”的口语教学内容开展实训。课前,我通过微信或是教学软件发布微课《自我介绍五部曲》,以及上一届学生自我介绍的范例视频,帮助学生掌握“自我介绍”的步骤、内容要求,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五部曲的要求写出自我介绍稿,然后依葫芦画瓢模仿范例介绍自己。有内容,有模板,课堂上自我介绍较过去顺畅了许多,学生们也不再抓耳挠腮了。有了第一次上台的经验,接下来便是让这样的机会成为常态,给学生们更多的机会上台。再如,在《我的母亲》一课教学时,最后环节安排了一节课,我给学生们播放了关于母爱的经典视频《我是你的眼》,短短不到五分钟的视频结束时,班上很多学生已经流下了眼泪。这时候我给学生提出口语训练的题目——《我的母亲》。带着尚激动的情感,学生们一个接一个站起来讲述,表达了对母亲的爱与感恩。

  (二)教师要利用信息化教学方式

  激发“说”的兴趣,让学生乐于说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要让学生对“说”生发出兴趣。在实践中,我发现互动活动是引发学生兴趣的最好方式,而模仿、评比、评选更是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语文教师可以联合普通话教师,制作微课《朗读的技巧》,重点讲解朗读的节奏、停顿等技能,并在手机端或者微信群发布诗、词、散文等名篇佳作的朗读音频、视频资料,供学生课下学习,然后以小组为

  单位,开展诗词群诵大赛,让学生用手机制作小组朗诵微视频,评选出优秀作品,并发布到学校平台。再如,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演讲的体态语,我又通过网络发布了《超级演说家》,以及丘吉尔、乔布斯、马云等名人名家的演讲视频和文稿,让学生自选对象模仿演说家们精彩的演说片段,并录制视频发布在学习软件上,全班同学用手机投票、评价,教师点评,每周评出一个模仿之星。

  (三)教师要利用信息化教学方式

  结合专业特点,让学生善于说学生敢说,也喜欢说了,那么,临门一脚当然还要帮助学生做到说得对,说得好,也就是要善于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最重要的口语表达能力就是交谈、交流能力了,因此,情境创设的口语交际课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例如,在“拜访”口语教学中,教师指定学生,让学生模拟幼儿园教师家访的情节,在课前自编自导自演了《家访》情景短剧,手机拍成视频,课上在班级播放,结合课本《拜访》的内容,大家讨论、纠错,再让学生说说“家访”时,要准备哪些话题,如何说得体。还可从站姿、坐姿、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结合家访话题,进行现场再创作,现场模拟家访,进行有效的口语训练。再如,学生通过见习实践口语交流能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要到幼儿园见习,在实际的见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因为思考不到位,在与幼儿交流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教师在跟踪见习过程中可以把问题现象记录下来(学生发现问题或是难题也可以记录下来),当天实习结束,通过手机及时将这些问题、难题发布到微信群中,大家可以进行讨论,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断提升职业能力。总之,学前教育学生的口语表达是考察他们能力的基本项目之一,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更是将课堂延伸到了课外,学生可以更为自由地支配学习实践的时间。此外,视频的录制也使得学生能保存资料,在自我欣赏的同时发现自身的问题,并逐步完善、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冯英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口语教学探微[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2):8.[2]杨亚梅.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口语课教学浅析[J].黑龙江

  教育学院学报,2016(6):58—60.[3]金丽,于彬.浅谈信息化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作用[J].新课程(下),2014(5):111.信息化教育教学论文

  篇8信息化发展是国家的一大发展趋势,相应的信息化教育是教育界的一大突破性理念,它对于优化教育手段,促进教育公平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因为面向对象的特殊性和教学课程的独特性,导致信息化教学成为教学的热点。以高职院校为对象,分析其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的研究。

  职业教育信息化使得教学方式与时俱进,更加突出了现代化和科技化的教学理念,这也给受教育者好的影响,让他们在无形中接受了新的思想和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们的操作、实践能力,这就决定了其主要方向是以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和实际作业能力为主。所以,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就要以增加培养学生实际实践能力为重点来进行。尤其是近些年来,许多高职院校积极使用改变教学方针,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积极探索、大胆突破,为学生获得良好的职业教育方面有着不俗的成绩。并且在改革中使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改革成果。本文就对高职教学改革中现代教育化技术的应用做出一些研究。

  一、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信息化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带给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掌握信息技术,也是未来公民和任何职业的基本生活环境。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师,教学设计中涉及的诸多因素都发生了变化,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已经成为教师的必备技能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教育的特点更能体现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优势

  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上与普通教育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很多教学内容是表现生产工艺、生产过程的,现场教学有一定难度,还有一些大型设备的结构、原理、操作、维修等通过传统方法很难达

  到满意的教学效果,而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采用信息化教学设计,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环境的变化为信息化教学设计提供了硬件保障

  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的教室安装了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和电子白板等设备,机房和实训中心安装了多媒体系统,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硬件保障。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借助各种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三)教学资源的变化为信息化教学设计提供丰富的资源

  信息时代,教学资源不局限于教材和参考书,新媒体的出现极大的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直观、形象、生动。借助信息化手段,可以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理论以及日常看不到或拍不到的情景再现,让学生得到理解和感知。通过模拟仿真系统,可以对一些不能实际操作的设备进行模拟操作,获得传统教学不可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教学资源的形式更加广泛,随着后示范校建设的推进,网络课程、教学平台、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与利用,都将为教师实施信息化教学设计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教学对象的变化对信息时代的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作为职业院校的学生,尤其是中职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如喜欢动手操作,喜欢在游戏中学习,喜欢体验式学习,喜欢观看有意思的动画和视频,不愿意听老师讲课,在学习方式上,已不满足于在课堂通过教师讲解和看书获取知识和信息,环顾课堂,我们会遗憾的发现学生上课很少带教材,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手段更加多样,这也对信息时代的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变化,吸引学生回归课堂,通过信息化教学设计,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将成为教师的必备技能。

  二、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信息化步骤

  俗话说,教无定法,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没有唯一固定的方法。但是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还是有一些步骤可以参考的。

  (一)收集软硬件教学资源

  收集整理现有的软硬件教学资源,可以自己开发,也可以利用网络或其他老师开发的资源,不一定每一个资源都亲自开发,浪费时间,也没有必要,即使参加大赛,也可以选择已有资源,但要注明。若现有资源不足,或满足不了要求,再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开发。

  (二)根据课程类型选择教学环境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当课程类型确定后,就可以确定教学场所,如专业课程可能在实训中心,体育课可能在体育场,计算机类课程可能在机房,还有一些理论课程在多媒体教师等。确定好教学场地,对信息化教学环境进行必要的分析,要选择相对完整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还要合理。我们不能为了利用信息化手段将体育课选在教室上,也不能在为了教学设计中加入信息化,让学生来回在操场和教室穿梭。这样的教学设计虽然体现了信息化,却是不合理的、经不起推敲的。

  (三)分析教学对象

  确定教学对象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对学习模式的适应性,学习的兴趣点,关注点,对学习的参与习惯,参与度,参与形式等。以采用不同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四)根据教学内容,判定教学设计类型。

  通过教学内容来确定课程的类型,按课型一般有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理实一体化等不同类型,基础课还是专业课也有所不同,即使都是基础课,语文课与体育课差别也很大。不同的课程类型采用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手段是不同的。

  (五)确定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内容及课程标准,确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等。确定重点难点,考虑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突出重点,化解难点。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化解,确定信息化的类型。

  (六)确定教学策略并分析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有多种,如理实一体化策略、做中学做中教策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跟进策略等等。我们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种或两种即可,不宜过多。

  一般除了重点难点,教学内容中还存在许多知识点、技巧点、技术点、能力点、互动点、考核点、演示点等等,分析这点教学内容,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考虑如何加入合理的信息化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练习技能,拓展视野、参与互动、激发兴趣、考核评价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七)数字资源及信息化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是由多个教学活动组成的,我们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如利用网络,移动学习终端,进行课前预习;利用数字资源和投影设备,进行重点内容引入设计;利用网络、学习终端、耳麦、QQ群、论坛、微信等交流,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设计;利用网络,教学评价软件,进行学生学业评价设计;利用网络、学习终端、游戏软件等,进行课堂或课后练习、训练的设计;利用拍照、视频录像,进行现场评价和示范操作设计;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个人空间等进行个性化浏览学习资源设计,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我们应该明确一个基本观点,绝大多数职业教育课程,通过信息化教学设计,都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并不是说所有课程,或一门课的所有教学活动,都需要在信息化环境下进行教学,都需要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哪些需要,借助何种信息化手段,应用的比例如何,都是要在教学设计之初进行分析论证的。这也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下面我们就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策略谈几点建议。

  (一)统一管理,通盘考虑全院信息化建设

  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院校各部门开发建设自己的应用系统,缺少一个专门机构对全院的信息系统统一规划,系统零散,生命周期短,降低了系统的使用效率。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统一布局,科学管理,分布实施,把这些功能分散的系统集中到一个独立平台,整体构建和应用一体化数字化教学与管理综合环境。

  (二)信息化手段用来解决教学中的中重难点问题

  信息化手段一般用来解决教学中重点、难点问题,这点比较好理

  解,尤其是投入很高的信息化手段,我们一般不会花很大力气解决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始终牢记,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不是为信息化而信息化。

  (三)强化评价环节,优化教育资源建设

  随着信息化资源的积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良莠不均。高职院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重视信息化资源评价环节,强调建设,重视评价。制定出全方位的评价体系,涵盖实践课程、理论课程的信息化;涵盖课件建设、精品课资源建设。把优质的资源从众多的资源中提取出来,学习推广。对优质的教学资源建设队伍给予评价,并给予奖励。

  (四)信息化的使用一定是必要的、恰当的、合理的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切记,信息化教学设计绝不是多媒体素材的堆积。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在选择何种信息化手段时,首先应该是必要的,可有可无的宁可不用,否则可能会显得牵强。此外,应选择能够充分表现该段教学设计对象的最恰当的媒体表现形式,也不是越先进或越贵越好。当然,如果两种媒体都可选,那就选择技术含量高的,体现先进性。

  (五)更新高校教师的理念,全面加强数字化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的应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解决日常讲授过程中学生难于理解和不容易讲授的知识点,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和立体纵深层面来领会知识点。把教师传统的教书过程发展设计成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师辅导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精神。特别是职业教育重视实践环节教育,摒弃了复杂理论知识的推导,强调知识的经验积累,通过信息化辅助教学就能够更容易的实现教学目标。

  (六)统筹考虑,科学合理建设教育信息化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复杂课题,对于从教人员是全新的挑战,它不仅是教学手段、教学设备的创新,还是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观点和教学思想的创新,没有了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的再提高,也就没有教育现代化。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最终标的是实现职业教育现

  代化,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当前职业院校热衷购买实训设备,上项目,实训室和实训资源在建成之后无后期跟进、后期维护。所以各高职院校的领导队伍应该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教育创新发展的高度来全局规划学院的信息化建设。

  (七)信息化设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现代教育理论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信息化应立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等等,这些都是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教学设计。既要考虑如何运用相关的信息技术手段去实体现教学内容,还要考虑如何用信息技术手段去帮助学生去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八)积极引导,鼓励教师加强教育技术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建立鼓励机制,引导教师重视以专业为中心的教育资源建设研究,鼓励教师参加多媒体课件比赛。全方位提供教师参加先进教育技术讲座培训机会,根据每位教师不同的计算机基础,制定出不同的目标和方案,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加强教师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理解,确保教师熟悉日常教学的基础上,认识和掌握各教学平台的功能。鼓励教师从事信息化建设科研课题的研究,鼓励教师重视教学资源的积累。只有全面的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意识,学院的信息化才能全面进步,才能将教育技术作用全面的融入到教学管理和实践中。

  结束语

  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教育改革的支撑,能够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只有全面深化信息化技术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是对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有力保障。职业院校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人才培养工作才能有更高的效率更良好的质量。高职院校加强信息化建设不仅是自身内部的要求,是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影响非常深远,涉及到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相应改革和完善。只要我们能深刻认识到现代

  教育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紧迫性,大力普及现代教育技术,高职教学改革必定会取得成功。随着职业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信息化教学设计将成为高职教师必备的技能之一。

篇七: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论文

  

  教育信息化论?当代,论?常?来指进?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章,简称之为论?。它既是探讨问题进?学术研究的?种?段,?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学术交流的?种?具。它包括学年论?、毕业论?、学位论?、科技论?、成果论?等,论??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参考?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可有可?。教育信息化论?1  ?、什么是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KM)是伴随着知识经济?产?的?个名词,短短的?年时间,却开始从概念?向应?,成为?个热门的话题,许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已经认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将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管理系统向知识管理??去发展。  要了解什么是知识管理,?先必须明确什么是知识。按照知识管理的理论,在信息的增值链上,分布着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四个层次:  每?个层次代表着信息加?的不同阶段。要使数据提升为信息,需要对其进?采集与选择、组织与整序、压缩与提炼、归类与导航;?将信息提升为知识,还需要根据?户的实际需求,对信息内容进?提炼、?较、挖掘、分析、概括、判断和推论,对于这个过程的管理就是知识管理,理清信息与知识的概念对学习知识管理?常重要(事实上在许多应?场合?很难区分)。  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度提出了??的见解,上海师范?学黎加厚教授从社会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度提出:知识管理是研究?类获取、传播、共享、利?和创新知识的活动规律,管理有关知识的各种连续过程,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各种不同的见解都反映出知识管理具有以下特征:

  1、强调信息向知识价值增值过程。

  2、既重视知识增值的技术实现?段,?关注?的信息习惯与素养。

  3、承认知识管理不同于信息管理,也不同于??资源管理,三者之间?互相联系。

  4、知识管理必须建?在信息技术条件基础上。  ?、学校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基础教育教育信息化要不要进?知识管理,这是?个很好的命题,需要我们很好地理解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反思教育媒体应?的习惯性思路,关注当前基础教育中的热点问题,既要从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借鉴些思路和?法,?要深刻认识到学校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特殊性、艰巨性。  正如知识管理没有明确的定义?样,教育信息化的概念也是众说纷纭,综合?些国内的专家认为: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的各个??,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段,以深?开发、?泛利?信息资源为重点,以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才为?的,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程。既然教育信息化的整个过程必须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倒底哪些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呢?依笔者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个,它主要从?理学的?度阐述了知识的建构过程,近?年已逐渐为?们所接受,另?个先进的教育思想就是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所提出的信息--知识增值链过程是今后教育信息化的关注焦点,把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是对?类知识认识的深化,所提出的隐性知识的编码、共享及内化对于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体验教学等教改模式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知识管理所倡导的"积累-交流-共享-创新"思想,是学校的信息环境建设,?化氛围形成和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基?,知识管理的思想内涵值得好好地思考和挖掘。  过去,学校开展教育信息化主要思路还是从运?现代教育媒体传送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的这??度来进?,今天,?对信息时代,我们还是局限于从教育媒体或教育技术的范畴来探讨教育信息化的问题,认为先进的信息技术?定会带来教育质量和?平的提?。其实在没有实施知识管理之前,技术还是技术,信息还是信息,教育信息化便成了设备现代化、技术?档化,资源数字化的代名词,其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作?远远没有体现出来。其实,媒体只是教育系统中的?个技术要素,传递教育信息只是知识运动链条中的?环,?络时代的教育教育信息需要从更基本的要素来研究新时代教育和社会的规律,以便有效地和科学地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知识管理正是从另外?个?度为我们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与深?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迪。当然,知识管理不能包含所有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但没有知识管理的教育信息化是缺乏深度与前景的教育信息化。  知识管理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这是因为在实现"校校通"以后。我们每?个学校都?临着?络时代全新的情况:???是互联?上已累积了五亿以上的?页,数以兆兆计的?字数,可以说是?类有始以来最?的,开放的资料仓库。这些数据、资料、信息如何才能加?、转化为易于存取、可?的知识呢?另???是我们各级学校和各级教育部门都在准备建设?络资源库、?络课程、远程学习的平台等,如何设计、组织、运?、管理这些?络上的教育资源才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其三,在?些已经开通?络应?的学习,?线教师们提出了许多迫切的应?,如?件分类问题、资源共享问题,知识版权和产权问题、?络学习中如何提?学?知识转换及知识创新的问题,有需求才会有应?,有应?才会的发展,国外或企业

  中的关于知识管理的经验与?法为我们解决上述?络时代教育?临的新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学校知识管理的内容  学校是?个典型的知识管理应??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典型的知识传播、应?和创新的过程,学校办学的最终?的培养学?全?的、科学的?化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的现代?。早在信息技术出现之前,就有知识管理思想的萌芽,??教育?作者就在研究如何促进教材内容向学?头脑中知识的转化问题,提出了许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天,随着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使?越来越?泛,我们对这种知识转化认识的需要?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这些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对我们研究知识管理仍然具有着重要的作?。  学校知识管理的内容不同于企业中所讲的知识管理,因为学校的知识管理不仅包括组织知识管理,还包括个?知识管理,因为学校的?作重在育?,要培养学?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培养他们团队精神和信息共享意识,没有个?知识管理不?,不但学?的知识?为需要规范,教师也需要加强其??的信息素养,养成良好的知识管理?为,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学?,开展形式多样的?络应?活动。当然,针对整个学校的总体情况,提出知识管理的?案,开发知识管理平台,建?知识库,提供良好的搜索引擎和门户??,编制全校性的知识分类?案,促进全校知识的流动、共享和创新,这是组织知识管理的内容,只有把个?知识管理与组织知识管理结合起来,整个学校的知识管理局?才会真正形成。  下?列举了?些学校知识管理的内容,由于基础教育的信息化?作才刚刚起步,还很难区别什么是信息管理,什么是真正的知识管理:

  1、知识的分类  知识分类是知识管理的基础,没有分类的信息常常?盘散沙,谈不上知识运?,分类不合理,标准不统?,常会限制信息的流通,容易形成知识孤岛。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分类?法,将知识分为:  (1)知道是什么--关于事实的知识;  (2)知识为什么的知识--关于?然原理和科学的知识;  (3)知道怎么做--关于如何去做的知识;  (4)知道谁有知识--知道谁拥有??所需要的知识。  这种分类对于揭?隐性知识的规律有?定的好处,但在学校具体操作上不易实现,建议学校在考虑知识分类时采?"多重动态分类"观点,按?作性质与?作流程分为学校通知、公告、教案、习题、试卷、课件、论?等,在设计知识分类时要考虑到与上?级管理系统的兼容性。最近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今后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组织以主题?式,分为??个核??元素对信息进?描述。其中九个是必需元素,这些规范和标准对于?前?较混乱的教育资源建设状况来说是场及时?,各学校和教育部门在考虑知识分类时?定要加以研究和吸收。

  2、知识的检索  ?对海量的信息资源,我们不得不借助于各种搜索引擎进?检索,包括关键字检索、全?检索,现在还在研究智能化的搜索引擎,检索的范围也由关系型数据库扩?到?些?关系型的结构,如共享?件夹,邮件、?站、?录等,?的只有?个,如何在最短的时间?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

  3、门户站点与个性化服务  门户站点建设是当前及今后学校知识管理的?个热点。学校内部的门户站点应该是?个知识的??,??应包括?些公?信息和私有信息,如学校的通知、公告、新闻、最近知识库和更新情况都应放在明显的位置,除此外,还应包括邮件、?历、任务、订阅等个性化服务信息。每个?户登录后都有?些个性化的界?,?些订阅的个性化服务内容推到?户?前。此外门户站点还能提供?系列的模版,?便个?或团队创?个??站,进?沟通与交流。

  4、创建知识库,关注知识流  知识库不是资源库,资源库是所有信息的集成,?知识库是学校中最具有价值的?部分知识或信息的集成,只有经过消息吸收后的知识再创新,具有收集整理的价值,以便为后来者提供利?。传统的资源库有?个静态的、相对固化的结构,主要是完成信息的不断堆砌,很少考虑使?者的??,使??为和习惯,?知识库则是从?作流的?度来认识,他具有动态的、不断深化的结构,关注知识的应?与创新,5、创建学习型组织,形成知识共享环境  技术?段只是实现知识管理的?个??,知识管理更重要地是营造?具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信息氛围,促进组织内部信息的交流,形成动态的知识流,由个体的知识转化为集体的,由隐性的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创建学校内部的知识地图,避免出现知识孤岛或知识垄断现象。分享和利?知识往往是不?然的?为,知识共享需要知识管理者的推动,要建??种信息化氛围,明确知识产权,将知识?为纳?到考核机制中去,打破边界森严的组织结构,这样,?种健康向上,充满信息化氛围的局?才会形成。

  6、兼容个性化策略,促进隐性知识的交流  学校教育中的?部分知识都是以隐性知识的?式存在着,由此?成?个学校内在的?化底蕴,隐性知识的转化和利?的程度,是衡量知识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如何促进隐性知识的转化和利?,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策略,?是编码化策略,即把隐性知识通过编码,转化成显性知识,然后进?共享利?。另?种是个性化策略,即充分认识到知识的形成与个体的亲?经历,当时的环境情境密不可分,所以通过加强?与?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促进隐性知识的共享利?。应该承认,编码化策略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特别是对教育这个特殊的?业来讲,所以我们在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要?分重视?与?的语?沟通,通过?上实时通讯进??像交流,定期举办知识讲座、学术沙龙,开展头脑风暴等形式促进隐性知识的交流。  四、知识管理实施的步骤  知识管理在教育中的作?是巨?的,它的实施决不仅仅是某个流程的规划管理,?要涉及到????,?到整个基础教育的改?,学校办学?标的确?,?到某?节课都会涉及到知识管理的内容,所以做知识管理决策时必需慎这?慎,决不能轻?知识管理。另外,知识管理也是?个渐进式的变化过程,知识管理没有终点,只有不断的推?和?持,并加以制度化规范化。?般学校知识管理的流程?致是这样的:  五、知识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知识管理?标要与学校总的办学?标相关联。  要从全?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才的?度重新审视??的办学?标,要从提?教育质量、发展学?能?、改进教学模式等??考察知识管理的价值。

  2、应将知识管理作为技术和组织的基础构件。  学校进?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要体现出知识管理的思路和?标,在硬件配置、软件开发、资源建设和组织建设中要符合知识管理的规范与要求。

  3、要建?标准的、灵活的知识结构。  学校在可参照有关?件,构建适合学校本?的知识结构,确定好知识传替通道与流程,建?针对不同?标的多重知识传递通道,进?相关的检索技术研究,确保知识库建设好,运?好。

  4、要建?尊重知识的?化氛围。  在学校内部要  ??提倡知识资源的共享意识,个?要分清楚个?与集体的关系,产权分明,同是要加强学校内部的学习风?建设,组建学习团队,倡导隐性知识的交流和显性化。

  5、要有学校领导及??教师的?持。  学校领导对教育信息化的态度和观念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关键。中层?部在学校知识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们既熟悉教育教学管理??的情况,?对新的管理?法模式有着强烈的改?意识,对学校的?政?针具有?定的影响?,争取管理的认同与?持,有着?常重要的作?。??教师与学?既是适应管理的主体,?是知识管理的对象,更是知识管理的最?受益者,只有焕发出他们的极?热情,知识管理才会成功。  参考资料:

  1、黎加厚:知识管理对?络时代电化教育的启迪(上、下)

  电化教育研究20xx年第8、9期。

  2、詹青龙、刘光然:教育知识管理--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新视?

  现代教育技术20xx年第2期

  3、微软中国:《微软知识管理策略》科学出版社教育信息化论?2  【摘要】近年来,职业院校?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不少令?拍?称赞的成绩。但是在此建设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系列的问题。本?对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进?了分析,指出了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最后提出了?点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能为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些参考。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对策;信息化建设

  1引?  职业教育是国家?前建设与发展的重点,其为社会培养了?量?级技能型?才,为国家和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巨?贡献。职业教育信息化是指在职业教育领域全?深?地运?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与发展的过程[1]。其主要特点是充分运?

  各种?络和多媒体资源来实施教学。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出现变?了职业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式,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法产?了巨?的冲击。对于深化教学改?,提?教学质量,培养满?社会需求的?素质技能型?才具有相当深远的意义,是实现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2]。当前我国正处在?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职业院校能否培养出满?国家和社会需要的?级技能型?才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度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2.1成绩取得2.1.1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健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是?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和基础,基础设施不到位,信息化建设只是空谈[3]。经过前期调研,发现我国?多数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较健全。多数院校都建设有??的校园?,拥有相应的信息中?。计算机数量基本能够满?教学需要。教室基本都安装配置了投影仪等设备,实现了现代化教学?段应?。2.1.2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取得成效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若没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作?撑,也只是?个空架?,毫?实质内容。近些年来,?多数?职院校?分重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建?了各级精品课程?站平台、部分课程录制了微课视频,形成了教学资源库以及仿真实训基地等。2.1.3教师信息化?平?幅度提?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是最核?的环节,它决定着?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的成功与否。近?年,国家教育部通过举办各种职业院校教师教学信息化?赛(如备受关注的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赛),引导??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法。教师通过参加培训和?赛,开阔了眼界,提升了运?信息技术进?教学的能?,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2.2存在问题2.2.1设备利?率低,建设环境不佳很多职业院校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时投?了不少资?,但是?部分资?还是集中放在在硬件设备的采购上,在虚拟化与云计算软件、教学管理及应?软件等??的投?较少,于是就会出现这样的窘境,虽然采购了?批设备,但是设备利?率很低,没有将云计算和虚拟化等最新技术运?到教育信息化中。2.2.2教育信息化停留在表?,难以深?推进国家??提倡教育信息化的?的是希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能充分合理地利?各种信息化资源,实现?种全新的能充分发挥和体现学?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然?在?前的?职院校的教育中,由于传统思想和观念已经根深蒂固,?部分教师仍然沿?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化的教学模式还仅仅停留在理论上,现代化的?科技设备俨然成摆设。虽然部分院校也进?了教育信息化的推?,但缺乏必要的考核措施,教师只是在开设公开课时对课程进?信息化包装,在?常教学中仍然采?传统的教学模式。2.2.3教师整体素质达不到建设要求不可否认,现在已有部分职业院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各种信息化?段,但是仍有相当部分特别是上了年纪的?教师在学习及应?信息化技术??存在种种困难,导致信息化教学质量不?,没有达到预期?标。

  3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相应对策

  3.1合理配置软硬件资源,构建教育信息化平台硬件设备是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和保证,?软件是信息化环境建设的核?与灵魂[4]。两者同等重要,应保持同步与平衡。?般来说,硬件设备主要包括各种?络基础设施(包括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及常规教学设施(包括计算机、投影、?络中控、电??板、移频功放、电?讲台等);软件主要包括云计算软件及各类教学管理及应?软件。职业院校在构建教育信息化环境时应该合理规划、配置软硬件资源,改变过去重硬件?轻软件的做法。教育云平台是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架构,将为学校?户提供教育信息化所需的?络空间及教学、科研、管理等服务。因此,职业院校应该通过企业合作、?主研究建?以“云应?”为核?技术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信息化[5]。3.2完善教学信息化考核体系,促使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教学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核?环节,要想全?实现教学信息化,最根本的是扭转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过去确实曾经发挥了很?的作?,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它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在现有的环境下对其进?突破。但是要改变长期形成的教育理念需要?个过程。?建?完善的教学信息化考核体系是必要的,只有建?良好的考核及激励机制,才能促使教师更加主动的接受新事物,摈弃旧习惯。3.3注重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增强教师信息化能?和意识教师是信息技术的应?者,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所以职业院校必须?度重视对教师的培养,通过制定?系列的政策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定期邀请校外专家来指导实践,并且让教师在?作中积极运?信息技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4开展信息化教学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改?可以通过科研?项的?式?励教师开展信息化理论研究,给予教师?定的资??持,以科研来促进教学改?。

  4结语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平的?低直接关系到?才培养质量的?低。?前各类职业院校都投?了?量的??、物?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此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我们必须正视问题,不断的进?研究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向前进,职业教育事业也会在变?和创新中寻得突破和飞跃。  参考?献:  [1]姬如,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xx(1):20-23.  [2]蒋鹏,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xx(26):251-252.  [3]樊丽,赵艳莉,张?娜,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探究[J].中国成?教育,20xx(24):47-49.  [4]纪宏伟,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时空,20xx(7):18-21.  [5]叶?胜,熊发涯,操惊雷,基于“云应?”的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xx(14):78-82.教育信息化论?3  [摘要]  信息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段,也是化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在信息化的?环境下,化学教育既需要向学?传授化学知识,同时也需要运?新的信息技术提升化学教育的实效性,使之与我国教育改??向相契合,强化化学学科对学?的吸引?。本?以信息化视域下的化学教育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化学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性及策略,以期能对我国化学教育改?有所启?。  [关键词]  信息化;化学教育;信息化教育  化学是?门?然科学,主要对物质的结构、组成以及性质的变化规律进?研究。运?最新的教育技术,结合化学最新研究成果进?化学教育,是提?化学教育?平的必由之路。信息化为化学教育带来了新内容、新?法和新型教学技术。我国学界对信息技术对化学教育发展的影响、以及信息化与化学教育相融合的路径进?了初步探析。本?在前?对化学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近些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着重分析了化学教育信息化的特点和必要性,探讨了提升化学教育信息化程度的有效策略。  ?、化学教育信息化的特点  化学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化学教育和化学教学领域的各个??,以先进的化学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应?信息技术,整合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才,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程。信息化的化学教育以数字化、?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为基本特征。数字化就是依托信息和?络技术对化学信息资源进?有序、有效地整合,建?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化学信息体系,为化学教育提供了统?标准;?络化使化学信息资源共享,?际合作得以实现;智能化使化学教学?为更加?性化,繁杂任务简洁化;?多媒化使得化学信息得以多元化表征,复杂现象虚拟化。由于化学教育信息化的实现,将使化学教育更具开发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协作性。[1]化学教育信息化是我国化学教育改?的?向之?,也是提升我国化学教育质量的契机。  ?、化学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性

  (?)化学教育信息化符合学科发展的趋势  化学学科的发展?新?异,化学的核?知识应?于?然科学知识的????,在?类所?临的??控制问题、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等??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化学已与我们的?活息息相关。现代的?等化学教育更侧重于学?科学素养的培养。传统的化学教育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局限性,传授内容有限,教学?法单调,导致化学教育与化学学科发展难以接轨,?严重滞后,缺乏活?。与之相?,信息化的化学教育将提供优质的化学资源,丰富的化学资讯,灵活多样的化学教学?段,为化学教育注?新鲜?液。化学学科的另?个发展趋势是重视化学信息学和?效计算机信息处理在化学中的应?,化学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增强学?处理信息得能?。因此,信息化化学教育更加符合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

  (?)化学教育信息化符合化学教学改?的要求  中国?学化学教学改?始于20世纪80年代,国家教委根据调查研究,提出改?要求:精选课程内容,减少授课学时,加强实验训练和能?培养。传统教学以理论传授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有助于培养学?的逻辑思维能?,但同时削弱了学?的动?能?和创新能?。在这样的教育改?的要求和背景下,化学教育信息化突显了??的优势。信息化平台为学?了解危险、复杂实验提供了可能。微观、动态、危险性、?型化学实验,往往难以在化学课堂上向学?展?。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这?类型实验的演?成为了可能。例如,微观粒?的演变、移动、构成等化学实验,[2]可以通过运?视频软件制作虚拟模型视频模拟粒?在微观状态下的运动状态,在?需做实验的前提下,使学?了解微观环境下的粒?演变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学?对化学的理解,实验带来的视觉冲击也能够激发学?对化学的兴趣,开阔学?的视野。另外,?前,我国的?等教育正处在?个?速发展的时期,随着?校教育改?的不断深?,?等教育正由精英化向普及化教育转变,?校也越来越重视复合型和应?型?才的培养。计算机化学逐渐成为了化学学科的重要分?。?信息化与化学学科相融合的发展道路符合我国教育改?的需要。

  (三)化学教育信息化丰富了教学内容与?法  信息化技术为搜集与化学教育相关资料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平台。信息化平台当中的化学教育资料,不仅包括?字资料,更有视频、影?、图?等多媒体信息,这?便了化学知识的普及,也丰富了化学教育的学科内容。信息化技术不仅?便教师对相关资料的搜集,同时也为学?检索??关注的课程内容提供了平台。信息化为学?的?主学习创造了条件,也提升了其处理信息的能?。信息化为化学教学带来了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技术。对于较为抽象的化学原理难以解释清楚。信息化技术则为化学教学提供了更为丰富实?的教学?段。例如,PPT、3D视频,以及思维导图的应?,可以将抽象的化学原理形象化,帮助学?更好地理解授课内容,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3]  三、化学教育信息化的策略

  (?)运?信息化?段提?学?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育学家康斯坦丁德?特?耶维奇乌申斯基认为,没有任何兴趣,?被动进?的学习会扼杀学习掌握知识的意愿。我国化学教学长期以学?的应试能?为教学导向,这严重抹杀了学?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导致学?对化学学习产?了排斥?理,最终影响到学?化学习得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如下信息化?段有效提?学?学习化学的兴趣。

  (1)通络?建  化学教学素材库,收集交流与平时教学相关的图?、?频、视频,根据授课内容,以PPT形式呈现给学?,将学?带?特定的情境,具有独特?强烈的视觉吸引?和感染?,容易引起共鸣,利?信息科技?段使得化学课程具有趣味性,增强学?对化学材料的感性认识,进?激发学习兴趣。

  (2)利?信息化平台,深?挖  掘于授课内容相关的历史资料和科学前沿,多?图表的格式呈现,这样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纵深联系,培养学?的思考能?,构建学?化学科的知识体系,为终?学习打下基础。

  (3)教师还可以借助?络平台?  制微课,将课堂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分解,以更加鲜明的视频?式提供给学?。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智能平台对学?的学习状况作出适时地评价,实现师?之间的良好互动,学?因为得到了及时的评估,增强学习化学的信?,提升学习的兴趣。

  (?)提?对培养学?独?思维的重视程度  近些年来,我国化学教育改?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我国化学教学当中仍然存在着诸多应试教育留下的弊病,导致学?化学实验能?差、动?能?不强。乃?专业研究化学学科的学?在遇到的突发状况之后,往往表现为束??策,严重缺乏独?思考、独?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对这些问题,化学教育应当?先提?对学?独?思维能?培养的重视程度,运营信息技术?段对培养学?的独?思考能?进??持,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并通过?站、PPS、微博、微信平台的建?,为师?对化学问题的研究讨论提供平台。如此,才能真正使得化学教学当中学?独?思维的培养真正受到重视。

  (三)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探寻正确的信息化教学?法  缺乏培养有效的提?化学教学实效性的教学?法,是我国化学教学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许多研究者认为,?量引进西?先进教学?法,便能够解决我国化学?学实践当中的问题。但是我国?校化学教学不应盲?引进西?教学?法。?是应当在借鉴和吸收西?教学?法的同时,??于我国化学教学信息化的具体情况,探索出?套适合于我国学?的化学教学?法。并在教学实践当中对这些教学?法进?实践检验,最终在化学教学实践当中探索出?之有效的培养学??主能?的教学?法,提升?信息化化学教学的实效性。

  (四)运?信息技术塑造校园化学?化  运?信息技术塑造校园化学?化的具体措施包括?下?个??:其?,创建?校化学学会。化学学会是校园化学?化活动的组织主体和主要参与者,化学学会的组建为校园化学?化的构建提供了组织保障。其?,加强化学?络?化建设。在社交?络?度发达的今天,?络已经成为学?的主要交流平台,可以提?学?对化学的关注程度,从?形成新的?络校园化学?化。其三,举办丰富多彩的化学?赛。不仅能够全?提?学?化学知识运?的综合能?,?且可以活跃校园?氛,对塑造良性的校园化学环境具有促进作?。  四、结语  化学教育信息化不仅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段,也是化学教育发展的?向。通过不断完善化学信息化的策略研究,必然使化学教育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提?实效性,有?推动我国教育教学改?的进?。  作者:张??

  单位:朔州师范?等专科学校化学系  [参考?献]  [1]吴晓丽.主体异步模式下初中化学的分层教学实践[J].新丝路(下旬),20xx,(1).  [2]陈岭.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xx,(1).  [3]祁?鑫.读议验讲写记练———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七个字[J].教育?新,20xx,(9).

篇八: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论文

  

  论:信息化教学

  21世纪,随着网络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并和每个人的工作、生活紧密相联,而信息化教学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

  一、信息化教学的定义

  所谓信息化教学,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它的本质是运用系统方法,促进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地、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是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产生的新教学形态。

  二、信息化教学方法及各自特点

  1、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语言为媒体,传递知识信息,靠教师的讲述和讲

  解,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1)讲授法。它主要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语文知识的一种基本教法。讲授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目前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运用讲授法能使知识系统化,在较短的时间内交给学生以全面而准确的知识。(2)串讲法。它是文言文教学中有“讲”有“串”的传统教学方法。串讲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翻译式串讲,一种是概括式串讲。翻译式串讲,就是以今语释古语,从现在注释的角度说,就是把古文译成白话。2、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努力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1)讨论法。它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互学形式,进行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多

  向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常用教法。(2)研究法。它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研究的方式,借以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一种有效教法。3、教、学兼重的教学方法系统。(1)问答法。(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在现代教育培养全面型人才理论指导下创新的教学方法。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信息化教学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是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教学。信息化教学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和技能。信息化教学强调“协作学习”。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如实施跨年纪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学习等。此外,信息化教学还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四、信息化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

  (1)信息化教学信息源丰富、知识量大、有利于情境的创设。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所提供的教学环境,使得课堂上信息的来源变得丰富多彩,教师和课本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多种媒体的运用不仅能够扩大知识信息的含量,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加入,成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的加入,教师的主要作用不再是提供信息,而是培养学生自身获取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探索活动,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在整个进程中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以便起主导作用),但并非自始至终如此;学生有时处于传递

  ――接受学习状态(这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建立“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以便使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学习),但更多的时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主动思考与探索;教学媒体有时作为辅助教学的教具,有时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教材既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的内容,也是学生建构意认的对象。可见,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个别化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计算机的交互性,给学生提供了个别化学习的可能,学习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完整呈现学习内容与过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进度、并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互。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所构造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可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学生由传统的被迫学习变为独立的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包含更多的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

  五、总结

  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化教学模式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界关注的焦点。信息化教学模式虽然其理论上有纷繁复杂、无体系性,但是信息化教学却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一大跨越。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既是对传统教学的继承,同时也是对技术环境下教学新模式探索与建构过程。我们要顺应信息时代的挑战,以充满激情的开放心态,积极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篇九: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论文

  

  教育信息化论文

  发展教育信息化是为了使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适应信息时代人们学习的基本要求,实现教育现代化是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教育信息化论文,供大家参考。

  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一: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青岛市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系统构成

  青岛市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系统从各级医疗卫生管理机构的实际工作出发,以卫生技术人员为主线,利用计算机、互联网、IC卡、MBOX刷卡机等先进的电子化管理手段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所涉及的业务进行过程化、流程化管理,同时将相关数据结果准确汇总、归类到每一名卫生技术人员之下。

  1.2方法

  选取市南区人民医院作为试运行单位,前期个人信息化录入完备、医卡通购置完成。选取常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一项,地点设置在市南区人民医院学术厅,将参会的198名卫生技术人员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应用刷卡签到、办理学分;对照组手工签到、手工办理学分证,通过对相关数据的统计及对比,对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系统进行评估。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人员会议签到时间对比、学分办理时间,对场面可控性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分析研究数据,以(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试运行,继续教育项目管理前后对比如下:传统管理方法手工签到,签到时间长、会议现场混乱;代签、迟到、早退等无法控制的情况。项目监督管理需由继续教育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现场验会,人手少,会议多,达不到100%验会。学分办理要收取照片、领取纸质

  学分证、填写项目、盖钢印,程序繁琐,工作量大。应用继续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刷卡签到、简单快捷,会议秩序良好,不定时不定次的刷卡。项目监督管理有视频、照片同步采集系统,可以将现场照片即时传送到继续教育管理部门,管理方便。学分办理学分数据刷卡自动录入,便捷高效。观察组签到所用时间及办理学分证所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随着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医疗卫生工作中体现的越来越明显,对教育教育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实行学分登记制,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聘任、注册、晋职、晋级,都需要达到一定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要求。随着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增多,传统的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工作逐渐显露出各种弊端:工作量大、效率低下,数据收集、汇总难度大,易出错;年终总结,需要手工统计,费时费力;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及时准确的查询到继续教育项目及自己所完成的学分,管理显得不是很人性化等。青岛地区之前建立了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制度,需要手工填写学分证书、贴照片、手工加盖钢印,程序耗时且繁琐。学分管理停留在纸质管理阶段,继续医学教育信息流通十分不畅通。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及普及,传统的继续教育管理方法浪费人力物力,工作效率非常低,继教管理人员,主要是医院的继续教育管理者,对于准确地把控本单位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获得、达标情况有很大难度,对本院继教总体情况的把控和评估存在困难,不能及时地总结出合理的实时数据支持,供卫生行政部门决策。针对以上存在的情况,使我市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能够更加科学化、人性化地实施,我市卫生系统自2015年起启动全省统一,集记录、管理、统计、申报为一体的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此套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的启用,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实现了网上申报、网上专家评审、网上审批。项目举办、项目举办情况的实时反馈以及学分办理、审核,都实现了电子化、信息化。全程严格控制项目举办和学分录入的途径,既实现了科学化、人性化信息管理,又杜绝了乱发学分证的现象。解决了电子学分跨市学习,实

  现了数据省内互联,省内举办的学术活动均可参加通过刷卡获得学分;极大地减少了医院继续教育管理者的工作量,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的权限可下放到各个科室,管理部门负责最终审核,用抽查的形式进行审核,明显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同时,在试运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学分授予的真实性问题。继续教育管理者,尤其是项目管理者,在执行学分授予时,管理规范化、办会的秩序化,是确保学分授予以及继续教育工作的严肃性、真实性的关键所在,是保持继续医学教育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但我们在试运行中发现,医卡通虽有照片,但仍有代人刷卡的情境。期待更先进的继续教育管理终端,例如指纹刷卡机、身份证识别x-box等,实现学分登记的可识别性、单一性,杜绝人情分等虚假学分,但由于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参会人数众多,现场秩序难以维持,智能终端的灵敏性是关键。其次,期待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功能。目前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系统数据统计功能趋于完善。如何能将继续教育、聘任、职称晋升等问题统筹考虑,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需要人社部门和卫计委协调解决。同时,如何更好地利用和开发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系统,通过系统自带的统计软件对继续教育工作进行统筹管理,为行政决策部门献计献策,是进一步提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项目主动性,提高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的认知水平的重要环节,如何培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树立主动学习、终身学习、不为学分而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是继续教育管理部门面对的难题,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教育信息化论文范文二:社会学下基础教育信息化负面社会影响

  一、基础教育信息化负面社会影响之合理应对

  通过前文论述我们可知,资源的合理布局和监管的有效实施都是为了保障信息素养及应用整合的顺利开展,这符合教育信息化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终极目标。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首先要从教师抓起,要重点关注教师接受信息素养的教育(素养培养)和传播信息素养的教育(应用整合),这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本源。对于资源布局及监管实施方面的研究及应对策略前人已经做了很多,笔者主要针对基础教育信息化接受

  教育和传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1道德的全面教育

  德是人之为人的最基本的社会属性,德育是中国教育的根。因此,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信息素养培训中应该强化信息时代的道德教育。这种教育的初衷不仅是为了让受训教师传播教育时及时跟进学生的思想,更是为了让受训教师自己坚守道德底线。信息时代的到来同时加快了信息犯罪的步伐,我们通过新闻报道了解到,不仅有很多信息犯罪的青少年,更有很多触犯法律底线的教育工作者,他们的一致表现是对信息犯罪的道德无知。涂尔干认为,教育就是年长的一代对尚未为社会生活做好准备的一代所施加的影响。可想而知,一个缺乏道德基本素养的教师对于学生的负面影响有多大,这或多或少可从“上梁不正下梁歪”的观点中找到证据。涂尔干还认为,道德教育涵盖了现代公民教育的道德精髓,即建立在牺牲精神、纪律精神和自主精神之上的现代国民的再造。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固守其权威底线的私心也是违背道德精髓的行为。教师应该首先具备牺牲精神,而不是保护自己的私欲,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才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再造。所以,信息素养培养要关注受训教师捍卫权威的观念,逐渐消除他们对传统权威和法理权威的坚守,鼓励塑造感召的权威。社会发展会对个人施加影响,这种影响通过教育来实现,这就要求人们在面对教育社会化的同时,考虑构建道德个人主义。首先只有教师个体都形成对信息时代的全面认识,构建统一的道德认知,才能从更高的层面帮助学生构建道德意识,最终形成集体意识和集体道德。这不仅有益于教师个人魅力的提升,还有益于发挥社会正能量,推动社会和谐前进。

  2技术的理性教育

  从目前的信息素养培训到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信息化更像是技术教育,并且只涉及技术的独立用法教育。换言之,信息化教育只教授技术热情,不传播技术理性。技术热情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技术本身的热情。每种技术可以实现多种功能,且每种功能都成熟完备,用其完成的作品能够精准地表达作者思想;其二,教师们对技术的教授热情。教师对于技术的讲授集中在技术功能上,他们认为通过实

  例完成作品是技术教育的至高追求。技术教育没有理性则指教师缺乏对技术的理性思考和理性认识,只津津乐道于技术的自然属性,而忽略了它的社会属性。比如,教师在接受培训以及给学生授课时对于“技术是什么”、“技术怎么发展”、“技术与信息什么关系”、“技术与课程如何整合”、“技术在教学中发挥什么作用”等问题甚少涉猎。社会属性是技术的根本,正因为缺少对技术社会属性的思考,才导致了技术与课程联姻的失败。按照韦伯的观点,理性具有工具性能和价值性能,即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所谓“工具理性”,就是通过实践的途径确认工具(手段)的有用性,从而追求事物的最大功效,为人的某种功利的实现服务。正因为如此,很多人会对笔者批判的只教授技术热情产生质疑,认为这里所说的教授技术热情实际上指的是教授技术的工具理性,这种技术教育不过是看重实用性及功利性罢了,但是仍然属于理性范畴。的确,单从工具理性的表层含义而言,只是热情的教授技术功能无可厚非,但理性的工具性能除具有功利意义外,更加强调的是认知性,即对客观事物真理性的追求,其目标是通过真理性认识去改造世界、服务社会。如此看来,单纯的技术功能教育并没有或者很少探究技术的真理性,没有触及理性工具性能的实质。所谓“价值理性”,是行为人注重行为本身所能代表的价值,它所关注的是从某些具有实质的、特定的价值理念的角度来看行为的合理性。从这个概念来看,作为行为人的教师应该关注全面的技术及其教育和结果。也就是说,教师们除了关心技术本身之外,还要思考这种技术教育的价值所在,以及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中的实际意义,这才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因此,我们倡导技术的理性教育,强调其认知及价值教育。

  3文化的形体教育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人类实践生活的基础,它提供了人们相互理解、交往、参与社会实践的空间,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教育应该是传播知识和传承文化的并行操作,现实中却往往重知识轻文化,且重视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无视心理文化,这一点在信息技

  术教育中尤为明显。信息技术教育单纯强调技术教育以及技术证书考核,以此来证明学生实体性的文化资本占有量,而无从关心学生掌握技术知识之后对其秉性、才能、观察力、感悟力等隐性能力方面的影响。从文化的概念可以看出其内涵与布迪厄提出的客观化、制度化和形体化三种形态的文化资本精髓一一对应。客观化形态的文化资本常以物化或对象化的形式表现为文化资产或产品,它指向物质文化。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学习者(包括接受培训的教师和学生)而言,客观化文化资本包括习得的技术专业知识以及通过技术完成的具体作品,当他在这个领域习得的知识越多,完成的作品越多,社会对其作品的关注越高,他所占有的客观化文化资本就越多。制度化形态的文化资本是指个体的文化能力通过学术资格或教育凭证制度加以确证后的合法化的存在,它指向制度文化。这种文化资本在信息技术学习者身上表现为各种竞赛获奖、各种等级考试、认证考试证书等外在化的符号。由于制度本身受制于社会传统以及教育场域,所以,学习者制度性的文化资本是否能够得到承认取决于其社会、学校以及教师的认可。形体化形态的文化资本是一种文化能力,指长期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禀性、气质,在个体行为中具有倾向性的指导意义,它指向心理文化。作为信息技术的学习者,不同的家庭背景及家庭先前教育对其形体化文化影响很大。在家庭接受过基本信息素养教育的学习者在这方面的文化能力较强,文化资本占有量大,否则,反之。分析至此,结论一目了然:正是因为学习者在接受正规信息技术教育之前占有的形体化文化资本不均等,导致后续学习中出现了客观化文化资本和制度化文化资本的异化。而正规教育却恰恰漠视了文化的形体化教育,忽视了形体化文化资本客观存在的意义。因此,关注文化的形体化教育,使形体化文化资本内隐为学习者稳定、持久的才能特性,这是创新型人才的必备素质要求。

  4知识的社会教育

  我们必须承认教育与社会本性密切相关。教育深受社会变迁的影响,并把这种变迁表现在教育的形式、内容和教学方式中。如此,教育的历史不断沉淀下来,通过不断的扬弃,具有了自己的特性。那么,通过教育传播什么样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社会,这是知识社会化的环境因素。人是教育的执行者、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人是社会的组织者和成员,而人的发展又离不开社会。因此,人的社会属性要求知识社会化,这是知识社会化的主体因素。那么,如何实现知识的社会化教育呢?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知识获取方式的同时供给了知识源泉。首先,信息技术是社会变迁的产物,它镌刻了时代的烙印。其次,信息技术的普及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必备技能。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正是为了让作为社会主体的未来一代从小感知社会化知识对他们成长的影响,让他们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传播知识甚至创造知识,这对生活环境相对贫瘠地区的青少年尤为重要。然而,我们现实的基础教育却并没有因为信息技术的介入而发生大变革。教师只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搬进了课堂,它的功能仅仅是教具和技艺来源,而无从追踪技术的信息根本,忘却了它作为信息数据库的本能。而正是这个信息数据库,能够带给学习者无穷的社会能量,为他们打开每一扇通向智慧的大门,在他们苦学的同时,将其置身于丰富多彩的世界。通过信息技术把握自己、了解社会,顺利地进入知识的社会化时代,这是社会对每一位青少年的基本要求。此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迈入信息之门,走进知识海洋,了解社会现实,为创造新的社会浪潮奠定基础。由此看来,知识的社会化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结束语

  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为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取得了成效,也引发了思考。我们不能因为成绩沾沾自喜,也不能因为困难停滞不前,而应从教育社会学视角全面、辩证地看待资源布局失衡、素养培养失效、应用整合失业、监管机制失效等负面社会影响。同时,通过调整合理布局、加大监管力度、加强道德的全面教育、倡导技术的理性教育、关注文化的形体教育、推崇知识的社会教育等措施,使人们对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态度彻底改观,促进信息化教学的动态平衡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论文 教育教学 信息化 创新

版权所有:学富范文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学富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学富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10062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