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如何构建大监督体系9篇

时间:2023-06-01 08:30:03  阅读:

篇一:如何构建大监督体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国有企业如何建立大监督体系

  作者:李文彦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2019年第36期

  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674-1145(2019)12-160-02摘

  要

  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需构建大监督体系,加强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对此,本文首先对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的构成进行介绍,然后对国有企业建立大监督体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对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的构建要点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大监督体系

  构成

  重要性

  在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中,监督管理至关重要。在国有企业发展中,国家相关监督机构需对其实施外部监督,同时国有企业内部也应加强监督管理,提升企业监督力量,避免企业经济损失。对此,可构建大监督体系,使得企业监督部门能够全面实行监督职权,完善企业监督机制。因此,对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的构建方式进行深入研究意义重大。

  一、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的构成

  大监督体系涉及多个部门,包括纪检监察部、监事会、法律事务部、建内控审计部以及工会。各个部门的工作目标是保证国有企业经济安全,而各个部门的职责、监督内容等有一定的区别,具体描述如下:

  (1)纪檢监察部:在纪检监察部的日常工作中,需根据党章党纪对党员干部加强监督管理。

  (2)监事会:监事会需根据《公司法》、《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对企业负责人的经营管理行为以及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保证国有企业资产或者权益受到侵犯。

  (3)法律:根据经济类法律规范的要求,对国有企业加强法律业务专业性指导和监督管理,对企业日常运营中的法律风险因素进行监督和管控。

  (4)审计:在审计部门的日常工作中,需根据国有企业内控准则以及内审准则,对国有企业经济活动加强内部控制和审查。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特征,在监督地位以及法律方面都有一定的限制,一般不能直接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中,可能会对审计监督效果造成不良影响。

  (5)工会:工会需严格依据《工会法》以及《劳动法》实施民主监督管理。

篇二:如何构建大监督体系

  

  公司构建“大监督体系的实施方案范文

  整合公司监督资源,构建“大监督”体系的实施意见

  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环节多,涉及面广,对人、财、物和关键业务流程的监督难度大,查堵漏洞、防范风险的任务艰巨。而公司专职监督部门和业务监督部门尚未形成有效合力,削弱了监督的整体效能。为创新监督方式,整合监督资源,提升监督效能,公司决定构建“大监督”体系,强化联合监督检查,推进公司反腐倡廉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基本要求,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制定以下构建公司“大监督”体系的实施意见。

  一、工作机构

  集团公司成立“大监督”体系运行工作领导小组(简称公司监督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公司纪委书记

  副组长:公司纪委副书记、监察审计部部长

  成员:纪委/监察审计部、组织部/人力资源部、工会工作部、企业管理部、宣传部/企业文化部、财务部、市场部、规划部、机动设备部、保卫部、实业投资管理部主管领导。

  二、工作职责和监督内容

  (一)组长:负责公司监督体系工作的领导,协调处理重要问题,安排专项调查,组织查处重要案件。

  (二)副组长:负责监督工作的日常管理,召集监督工作会议,安排部署监督检查工作,协调处理相关问题,组织查处相关案件,及时向组长汇报监督工作实施情况。

  (三)各成员单位:在履行自身工作职责的同时,履行好所主管业务的监督职能,制定本单位的监督检查办法,按照“大监督”体系运行要求履行相应职责,根据公司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安排开展监督检查活动,及时反馈相关信息,整改有关问题。

  纪委/监察审计部:是公司“大监督”体系组织协调单位,牵头抓好纪律监督工作,负责召集监督工作会议,组织监督检查,参加各成员单位的业务监督检查,收集和管理监督信息,协调处理相关问题,组织查处违纪违规案件。同时负责公司项目招标、进厂大宗原燃料专项监督,对工程结算、经营管理状况、领导人员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对二级纪委开展监督工作进行指导。

  组织部/人力资源部:牵头抓好组织监督工作,负责抓好党内监督和干部作风监督,对各单位是否落实公司“三重一大”制度、党务公开制度、人事任免制度、人力资源调配与敏感岗位交流轮换制度、薪酬分配制度、劳务用工及劳务费使用制度等进行监督检查;必要时参与违纪违规案件和重

篇三:如何构建大监督体系

  

  国有企业建立大监督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其改革与发展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点。然而,由于国有企业的庞大体系和复杂管理结构,加之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存在,导致其监管难度和隐患增加。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大监督体系成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措施。

  大监督是一种全方位的、持续不断的监督,旨在保障国有企业的规范运营、防范风险,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建立大监督体系,必须充分发挥多层次、多维度的监督职能。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加强纵向监督,建立从中央到地方、从总部到股份公司的监督网络;另一方面,要加强横向监督,建立内部监督、审计、法律等多元化监督机制。

  构建大监督体系,需要注重以下几点:

  一、加强中央监管,确保国有企业合规经营

  中央对国有企业的监督职责是决策、部署和管理,必须做到监督全覆盖、全面勘察。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的重大事项必须由中央审批,建立中央与国企之间的“监察责任状”,掌握国有资产、资金运作的核心信息。中央企业的重要经营决策和管理制度制定,应当得到国资委的监督审查。同时,国资委要加强对企业的横向联调,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进行加强监管。

  二、推动地方治理,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地方监管

  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具有重要作用,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完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力度,提高审查的质量和水平;二是加强地方政府专门机构对国有企业管理的监督职能,加强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三是进行地方政府与国有企业的横向沟通,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督管理。

  三、建立由国资委牵头的大型企业监管机构

  国有企业数量庞大,涉及领域广泛,各级政府的信贷、税收等各种支持政策修复难度大,加之监督职责的分散,导致国有企业的管理难度增大。因此,建立由国资委牵头的大型企业监管机构,整合各级政府资源和监管职能,最大程度地防范和化解风险,促进国有企业规范经营,维护国有资产安全,是非常必要的。

  四、建立多元化的内部监督机制

  建立内部监督机制是制约国有企业腐败的重要措施之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加强内部监督机制,完善投资决策程序,建立内部审计制度,规范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公开等方面,加强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的考核。此外,尚需增强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协调利益关系,创造良好的内部管理氛围。

  五、加强大数据和智能化监督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智能化监督的推进,加强大数据和智能化监督成为了加强国有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优化风险控制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国有企业内部运作情况的监控。

  建立大监督体系的实践与思考,需要综合运用以上措施进行体系化建设,保障国有企业规范经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还需要继续扩大社会各方面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倡导诚信经营,为国有企业全面走向市场化、国际化、多元化打下坚实基础。

篇四:如何构建大监督体系

  

  石油企业构建审计大监督体系的探索

  【摘

  要】

  当前,能源企业尤其是石油企业作为国有企业的龙头,在经济新常态发展趋势下,如何促进国有资产价值保值,实现企业价值增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反腐力度加大,使传统企业监督模式和格局无法完全满足企业未来发展要求,本文即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索石油企业建立审计大监督体系的必要和途径。

  【关键词】

  石油企业

  审计

  大监督

  新常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国有企业合法经营的管理力度愈发严格,石油企业作为国有企业的重要组成,其生产经营与监督管理工作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监督机制与监督需求之间的冲突急剧增加,传统的监督机制较为分散,审计、纪检监察、企管法规等部门在各自监管范围内各司其职,监督资源无法统一调配,致使监督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监管不到位、都想管或都不管等问题日益明显。因此,改变现有石油企业监督体系的任务迫在眉睫。

  一、审计大监督体系的含义

  “审计大监督”体系主要是指将企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法律监督、内控管理、财务稽核、安全监察等监督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形成监督合力,由主管部门主导协调,通过审计监督与党内监督相结合、业务监督与内控监督相辅助、群众监督与组织监督相协调,使监督工作嵌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实现监督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和全覆盖。

  二、构建审计大监督体系的意义

  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主要是针对企业运转过程中的风险而设定的。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改革改制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面临的复杂因素日益俱增,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创新监督体制机制,构建大监督格局,为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保驾护航,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以往的内审工作主要由审计部门独立来完成,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容易面临信息不对称、沟通不顺畅、协调不到位等诸多方面困难。主要表现为不同监督主体之间缺乏科学的配合协调和信息共享,存在监督交叉薄弱地带和监督盲区,未能充分发挥事前防范、事中监管、事后处理”的监督作用,大大降低了监督工作效率,客观上造成了监管资源的巨大浪费。

  如何让石油企业各种监督职能部门更加全面地行使监督权力、避免重复监督、提升监督效率,进而形成有效的大监督体系,对深化石油企业改革发展、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石油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非凡意义。

  三、建立大监督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我过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的新格局正在逐渐形成,在这种背景下,企业监督也迫切需要一个新的格局来应对经济格局变化的需要。

  1.企业加强党内监督的必然要求

  国有企业是党领导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企业作为能源型国有企业,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把党建工作更彻底融入企业改革发展全程之中,才能持续推动企业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确保党内监督有效开展,使生产经营有效运行。在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必须以党内监督为主导,由审计监督、纪检监察等职能部门合力带动其他监督资源力量,凝聚形成监督合力,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使大监督体系嵌入企业经营活动、管理活动、风险防控等重要环节。大监督体系是推动企业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机制,对于促进企业规范管理,提升管理水平、防控经营风险都具有重要作用。

  2.统筹协调各个职能监督部门的必要手段。

  由于大型国有企业内控体系比较全面,具有监督职能的部门众多,纪检监察部门、审计部门、企管法规部门、财务稽查部门等等都具有相关业务领域的监督职能。但这些部门在监督对象、业务流程以及监督程序上都有不同,甚至各个部门的相关制度、标准也有差异。在这种因素下,如果各职能监督部门依旧各自为政,很难有效将资源整合,提升企业管理和风险防范水平。因此,需要审计部门结合实际情况,构建一个完善的大监督体系,整合各个职能监督部门在各自业务范围内的有效资源,形成一个整体的、强力有效的监督格局,从国有企业整体战略、决策出发,纵览全局,合理优化企业监督资源的配置,有效提升监督的效果,才能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

  四、构建审计大监督体系的探索

  随着石油企业不断转型升级,企业发展目标、经营理念不断变化,企业内部审计体系正在从传统的专业型向复合型转变。因國有企业体制目前的特殊性,除审计部门外,企管法规、纪检监察、财务等职能部门的监察、监督机制都在发生变化。如何将各种监督职能协调统一,整合资源,是构建大监督体系的重中之重。

  五、总结

  石油企业审计大监督机制的建立,是结合新形势、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改革传统监督体制、创新监督机制的一种积极探索。在信息化不断进步、发展的趋势下,审计、纪检等监督职能人员不能只停留在固有的思维模式下,应积极吸纳各专业领域的人才,如ERP系统、FMIS系统、工程管理、物资管理、招投标管理等专业领域,由审计部门作为主管部门统一调配监督资源,搭建“大监督”体系,建设复合型审计大监督体系团队,不断总结经验,更新观念,改进创新,使石油企业的监督工作实现效率最大化,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璟.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贵溪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现代国企研究.2018.09.(下)

  [2]刘飞.建立纪检、监察、审计三位一体大监督机制的实践与思考[J].四川化工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监察审计部.金融经济.2012.(16)

  [3]薄芳.纪检监察与审计联动工作构建企业“大监督”格局[J].华电山西能源有限公司.东方企业文化.2017.(S1)

  [4]彭文兵张梦洁.关于国有企业构建立体化“大监督”体系的思考[J].荆州输变电工程公司.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8)

  [5]黄许锋.关于构建国有企业“全方位监督”体系的思考[J].现代国企研究.2017.(18)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篇五:如何构建大监督体系

  

  如何建?健全党内监督体系2016年年底,中央决定在北京、?西、浙江3省市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试点?作,引起了全社会的?泛关注。试点通过实施组织和制度创新,建?集中统?、权威?效的监察体系,实现对公职?员监察全覆盖。这次先?先试,是建?健全党内监督体系的?项重?举措,将从体制机制上为在全国推开探索宝贵经验。上下同欲者胜。加强党内监督,是?项复杂的系统?程,是全党的共同任务,任何党组织和党员都不能置?事外。必须构建起各负其责、密切协调的党内监督体系,构筑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监督屏障,形成监督合?,为全?从严治党提供全?位?体化的坚实保障。?、党内监督?禁区“?桶原理”告诉我们,?个?桶如果存在短板,它的容量不是取决于最长?板的长度,?是取决于最短?板的长度。同样的道理,如果党内监督存在禁区和空?,犹如?桶中存在的短板,会导致整个监督体系的效??打折扣,党内监督体系就会形同虚设。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努?探索改?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党内监督制度的途径和办法。在此期间,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恢复重建,建?派驻制度和巡视制度,重申党内监督五项制度,颁布《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特别是党的???以来,我们着眼于增强监督制度的全?性和有效性,不断创新党内监督?式,加强?上?下的党委监督和纪委监督,推进巡视和派驻全覆盖,党内监督制度逐步完善,监督渠道不断拓展,使党内监督不留死?、不留禁区、没有空?。同时也要看到,在党执政条件和执政环境发?变化的形势下,党内监督制度还存在?些漏洞,主要是监督职责不清、?量分散、覆盖?不全,监督主体之间信息不畅、协调不顺。?如,对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强调不够,党组织?常管理监督缺位;没有明确党委各?作部门的监督责任,缺乏相应的制度安排;对党员的监督权利保障不够,民主监督流于形式。这些都极?地损害了党内监督的效?,影响了党的肌体健康和?机活?。因此,建?健全党内监督体系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这是弥补监督空?缺位的需要。从党的???以来巡视、执纪审查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被查处违纪违法?部的忏悔录看,党内监督体系还存在?些漏洞。亡?补牢,犹未为晚。需要完善党内监督体系,针对?些领域、部位和环节,打上“补丁”、堵上“漏洞”,让党内监督没有真空、没有盲点,使制度威慑?处不在。这是加强监督制度建设的需要。邓?平同志说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好制度可以使坏??法任意横?。现在,我们在加强党内监督上已经有了很多制度,关键是要在制度体系建设上下更?的功夫,增强制度的系统性和规范化。建?健全党内监督体系是适应这种要求?提出的任务,将为加强党内监督提供系统完整的制度保证。这是提升监督整体效能的需要。古希腊哲学家亚??多德有句名?:“整体?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说的是,当各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结构融为?体时,整体效能就会??强于各部分的加和。建?健全党内监督体系,就是把各监督主体的职责整合在?起,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分?有序?形成合?,构成全?位、宽领域、?体化的监督?络,??提升党内监督整体效能。权威解读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体系管党治党的威?颜晓峰(国防?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贯彻落实《条例》,要坚持信任激励与严格监督相结合,思想政治监督与纪律作风监督相?致,普遍监督与重点监督相兼顾,实现党内监督和?民群众监督、外部监督等??的有机统?,构建科学严密的党内监督体系,确保全?监督、专责监督、职能监督、?常监督和民主监督落到实处。?、构建严密完整监督体系俗话说,攥紧的拳头?量?。党内监督既要分?有序,?要协同配合。加强党内监督不能寄希望于单打独?、?招制胜,必须全党动?,打出“组合拳”,形成监督合?,构筑起全?位的战略屏障,才能取得最好的监督效果。在深?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判断形势的基础上,党的??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建?健全党内监督体系的战略决策。这个战略性的监督体系犹如?张严密的“天?”,把党中央统?领导、党委(党组)全?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统?起来,设置全维度的监督“探头”,形成了加强党内监督的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统?起来,设置全维度的监督“探头”,形成了加强党内监督的整体合?。建?健全党内监督体系,抓住了加强党内监督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命门”,是新形势下加强党内监督的制胜之道、根本之举。——中央统?领导。“万?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领。”党的中央组织是加强党内监督的核?领导,应在领导监督和接受监督上率先垂范、以上率下。在领导监督上,党的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全?领导、研究部署党内监督?作,中央政治局委员应当加强对直接分管部门、地?、领域党组织和领导班?成员的监督。同时,?觉接受监督,严格执?中央?项规定,参加双重组织?活,带头树?良好家风,以廉洁?律的形象为全党作出表率。——党委(党组)全?监督。党委(党组)是?个地区、部门、单位的统帅,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的领导作?,在党内监督中负主体责任。???,加强党委(党组)内部的监督,书记是第?责任?,党委常委(党组成员)和委员在职责范围内履?监督职责。另???,领导好所辖范围内的党内监督?作,加强对领导?部的?常管理监督,组织实施各项监督制度,抓好督促检查,加强对纪委和纪检?作的领导。——纪委专责监督。加强党内监督,“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铁??私的监督检查”。各级纪委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履?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加强对同级党委、党的?作部门以及党组织和领导?部的监督,重点监督检查遵守党章党规党纪、贯彻执?党的路线?针政策、履?职责、?使权?情况。同时,落实纪检?作双重领导体制,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部门职能监督。党的?作部门,是党委的办事机构和职能部门,是党委在不同领域的载体和抓?,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党内监督职责。?论是党委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还是统战部、政法委,都应严格执?各项监督制度,加强职责范围内的党内监督?作,既加强对本部门本单位的内部监督,?强化对本系统的?常监督。——基层?常监督。“基础不牢,地动?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堡垒,发挥着密切联系群众、上传下达的重要作?。基层组织监督到位与否,与百姓的利益和信任密切相关。必须严格党的组织?活,维护和执?党的纪律,监督党员切实履?义务,保障党员权利不受侵犯。——党员民主监督。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是党内政治?活的主体。对党的领导?部进?民主监督,既是每名党员的权利,也是每名党员的义务。必须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本着对党和?民事业?度负责的态度,敢于较真、敢于碰硬,不当?好?,同?切违反党纪国法的??作坚决?争。读者问答问:什么是双重组织?活?答:双重组织?活,是指党员领导?部既要定期参加党员领导?部班?民主?活会,同时?要以普通党员?份编?党的?部、?组,按期参加所在党?部、党?组的组织?活会,?觉接受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监督。三、强化党内监督执??“天下之事,不难于?法,?难于法之必?。”建?健全党内监督体系,只是为加强党内监督打下了制度基础,关键还要抓好执?落实。历史经验告诉?们,如果光有制度?不执?,再好的制度也等于没有制度。因此,全党必须加?党内监督体系的执??,在观念转变、职责分?、督促检查、信息公开等??落细落?落实,推动形成党内监督的强?效?。转变观念是前提。观念是?动的先导。观念转不过来,?动就迈不开步。各级党员领导?部应学会在监督下?事,习惯在约束中?作,适应在“聚光灯”下?使权?,主动接受各??的监督。不要把监督看作是“跟??过不去”,故意“找?病”“挑刺?”,?应把监督看作是?种提醒和爱护。同时,监督也是?种责任和义务,要坚决摒弃“事不关?、??挂起”“多栽花、少挑刺”的庸俗哲学,敢于监督、?觉监督。强化责任是重点。责任明、任务清,?作才能强?推进。监督主体要按照《条例》规定的各项监督职责,严格落实、深?推进,种好“责任?”,站好“监督岗”。只有各?切实履?职责,敢于动真碰硬,才能形成环环相扣、?缝衔接的“责任链”,实现党内监督的全覆盖、?死?。督促问责是保障。加强督促检查,是确保制度落实的重要?段。着?运?好这??段,加?督促检查?度,对执?制度不?的坚决追究责任。?论是党委还是纪委或者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出现不履?党内监督责任的情况都要承担责任。只有督促检查及时跟上,才能使党内监督真正落地?根、发挥作?、见到实效。

  信息公开是关键。管理学中有?个“?鱼缸效应”,说的是只要鱼缸是透明的,就能全?位看到缸内?鱼的?举?动。可以说,信息就是党内监督的“?鱼缸”,只有让信息透明公开,将各级领导?部的权??使置于??党员的监督之下,权?才不会被滥?。应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加?党内事务公开?度,让党员充分了解党内事务,落实党员民主监督知情权,让?切“潜规则”、权?寻租、利益输送等丑恶现象?处藏?。微??义◆监督关?要前移,防病于未萌;监督体检须趁早,查病于初起;监督探头常开启,治病于?常。◆权?失去监督是灾难祸害,私欲失去约束是洪?猛兽。◆党纪如尺,量出?矮胖瘦;监督似?,滤出真假美丑。◆众?睽睽之下,伸?必被捉;天地冥冥之间,贪念必遭谴。◆监督别?,常有成?之美的胸怀;接受监督,常有虚?纳谏的?度;?我监督,常有三省吾?的境界。四、积极发挥外部监督作?1945年7?,?泽东同志与来延安考察的爱国??黄炎培有?段?常著名的谈话。黄炎培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历朝历代都没有能跳出兴亡周期率。?泽东同志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起来负责,才不会?亡政息。”70多年后,这段“窑洞对”对我们党仍然是很好的鞭策和警?。建?健全党内监督体系,除了加强党的??建设外,还需要外部监督的补充和完善。党的??届六中全会通过的《条例》,在这??作出了很好的制度安排,强调要坚持党内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发挥党外相关部门、民主党派和社会监督的作?,形成党内党外合铸监督利剑的良好局?。?持党外相关部门监督。??、政府、监察机关、司法机关是?使国家权?的重要部门,政协是参政议政的重要机构,要充分予以?持和保证,确保其对国家机关和公职?员的依法监督和民主监督。发挥审计机关的作?,依法进?审计监督。有关部门发现党的领导?部违反党纪党规、需要党组织处理的,应当及时向有关党组织报告。重视民主党派监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指导?针。加强监督,是民主党派对我们党信任的充分体现。应当?持民主党派履?监督职能,重视民主党派和?党派??提出的意见、批评、建议,完善知情、沟通、反馈、落实等机制。接受?民群众监督。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必须创造条件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把领导?部的?作和?活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前??推?的党务、政务公开以及举报热线、举报APP、电视问政等,都是接受群众监督的好形式。应进?步拓展平台和?段,特别是要利?互联?技术和信息化?段,打造更多便捷、顺畅的监督渠道,虚?接受群众批评,?觉接受新闻媒体和舆论监督。天?恢恢,疏?不漏。党内监督之?已经织就,“达摩克利斯之剑”??悬起。只要全党上下同?、不懈努?,就能构筑起?道坚固不破的监督屏障,共同维护党内政治?态洁净的天空。深度阅读1.《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民出版社,2016年11?。2.《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作规则(试?)》,?民出版社,2017年2?。《

  ?民?报

  》(2017年05?03?09版)(责编:?攀、?霖)

篇六:如何构建大监督体系

  

  国有企业如何建立大监督体系范文(通用6篇)

  国有企业是指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包括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等部门监管的同级企业和逐级投资组建的企业。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有企业如何建立大监督体系的文章6篇,欢迎品鉴!

  【篇一】国有企业如何建立大监督体系

  构建科学的大监督工作机制,使大监督体系建设成为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环节,必须准确把握大监督工作机制在监督主体、监督职责、制度保障、专项监督及信息共享等五个重点,着力提升监督工作水平。

  明确监督主体,形成监督合力。大监督工作体系建设的监督主体是各应该是专业管理部门,要在发挥纪检监察、审计、法律、工会等监督部门监督作用的同时,更加突出专业职能部门在业务管理领域内的监督主体责任。通过监督工作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建设,建立两个体系(即建立各部门监督信息互通的运行体系,建立专业部门对业务领域全面覆盖的管控体系)。要充分发挥管理部门专业优势,加强相关业务领域的过程管控和检查考核,强化对职责范围内违规违纪风险的实时全程防范。形成协同配合、信息互通、相互衔接,全方位覆盖的立体化监督网络。

  明晰监督职责,确保权责对等。为强化监督责任,明确监督职责,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大监督体系建设应重点围绕规范权力运行、强化业务管控这一核心,制定可量化、具体的监督细则,逐项明确规定责任部门和配合部门的职责,细化完善职能部门业务范围内的监督职责和责任分工,强化其一岗双责意识,体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纪要追究的监督原则,对关键人员、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有效监督,防范权力失控、监督失效、管理失职。

  制度保障,加速高效运作。企业的管理理念是通过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来实现的。制度不仅是管理的依据,也是监督的标准。实施有效的企业内部监督,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使监督工作有据可依。大监督体系建设是一项完整的系统工程,要调动每一个管理链上的人员发挥合力、形成合音,建立健全制度是基础。要在监督工作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建立健全完善高效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体系,以规范性的制度明确大监督体系中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制定切实可操作的工作标准和考评尺度,使每位员工在完成自己所负责工作流程的同时,又自动履行对其他工作流程的监督责任,实现权力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让靠制度管理、用规则约束、按流程办事、让数字说话、凭机制奖惩成为一种常态管理机制,实现责、权、利按照规定的程序在有效的监督下在线运行。

  借力风险管理,强化专项监督。专项检查、专项治理作为查纠问题、化解风险、改进管理、实施问责的有效手段,是监督工作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载体,但各业务领域专项检查任务重、交叉重叠,容易导致监督力量分散、整体效果欠佳。为有效解决好这一问题,应借力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管理,坚持以日常监督为主要形式,以重点项目专项监督为抓手的工作方法,对专项监督工作进行有效整合,集中业务部门的力量,组建多方参与、专业互补的工作机构,采取联合实地督查,一体化办公方式开展专项监督,把监督的重点放到影响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上,分析经营管理活动中与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监督工作,有效改善企业管理。

  注重信息共享,提升监督实效。要发挥大监督工作机制纵横协同、信息互通的体制优势,既应以职能部门管理水平的提升作为检验大监督体系建设的效果的标准,又应充分发挥大监督机制有纠偏堵漏、促进管理的功能,通过巡视、专项监督检查等多种渠道,使分管领导和业务部门能够及时查找分析管理领域中存在的短板和瓶颈问题,将监督成果充分应用于企业有错必纠、持续改进的过程中,督促管理主体履职尽责,将监督责任、措施和要求融入核心业务流程、落实到重要岗位,有效提升经营效益和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科学发展。

  三、夯实三个基础,促进长效管理

  大监督工作机制的规范运行和落地生根,需要建立并完善相应的文化支撑和工作措施,切实保障其相互协同、无缝衔接、运转有力。从而真正形成促进企业规范管理、高效运作的长效机制。

  文化引导,形成氛围。自律重于他律。大监督体系建设应注重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将员工的人生价值取向和企业的价值取向统一起来,以廉洁文化理念规范和引导员工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管理行为,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方式和价值理念。积极推动要我监督向我要监督的观念转变,努力培育积极主动监督、形成合力监督的文化氛围。使文化渗透、制度规范、监督约束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建立起工作有标准,管理全覆盖,监督无盲区的内部监督控制机制。

  科技管控,无缝链接。按照制度+科技预防腐败的思路,要依据企业发展形势,建立科学的管控信息平台,使大监督体系中的各个职能部门能够充分应用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成果,加大对业务领域纵向管控力度,实现重点业务、关键流程的在线监控,关口前称,超前防范、及时纠偏,持续提升监督信息化水平。

  对标考核,持续改进。大监督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确保这项工作落实到位,必须量化监督标准,动态考评监督成效,把大监督体系建设融入企业全面责任管理、全员绩效考核之中,通过绩效评价衡量被监督部门是否正确履行管理职责,监督部门是否严格履行监督职责,结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年度考评,建立决策失误、重大经营管理失误等责任追究制度,将监督成果应用于企业负责人年度业绩考核、干部考核评价与选拔任用、评先选优等工作中,确保监督责任落实到位、监督结果运用到位。

  大监督体系建设是企业提升监督水平的有力举措,我们应创新方法、丰富方式、规范监督,努力实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的工作目标。

  【篇二】国有企业如何建立大监督体系

  摘要:建立健全大监督体系,是企业健全和完善监督执纪,强化内部管理,防范和化解腐败风险,保持廉洁自律,实现自身顺畅运行的重要举措。为推进大监督体系机制建设更上一个台阶,促进大监督体系的有效运行,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近年来进行了1+N监督闭环体系建设试点,取得了相应的监督成效。本文主要立足集团公司实施1+N监督闭环体系建设经验,对大监督体系的重要意义、基本思路和运作方式等进行探索,以便更好地整合内部资源,共享检查信息,增强监督合力,形成齐抓共管格局,提高监督效率,真正构建发挥效力的大监督格局。

  关键词:企业;大监督体系;探索;基本思路

  开展大监督闭环体系建设工作,是顺应企业发展和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更是企业整合监督力量、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构建大监督工作格局的现实需要。当前多数企业已经建立了多主体、多体系的监督机构,监督内容和范围也把企业管理及诸多环节与领域涵盖在内。但因监督主体多元、分散,也由于纪检监督途径单一、力量分散,同时,隶属于不同领导监督范围和内容,相互之间仍然存在沟通协调不顺畅、不到位的情况,导致监督执纪效果滞后,监督工作虚浮无力,监督效果不明显。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不仅管控难度越来越大,而且来自各方面的潜在风险也越来越多,做好关键环节和与重点领域的监督成为当务之急的工作,构建大监督格局就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集团公司监督体系建设,解决当前集团公司在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的需要,对主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促进企业依法依规经营,增强科学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当前企业监督执纪力度增大,但仍然存在问题漏洞。近年来,通过上级巡视、内部巡察、内部审计和专项检查等途径,发现企业均普遍存在一些违规事项。例如:未如实填报个人有关事项、选人用人程序不规范、把关不严、违规私设和使用小金库、个别三重一大事项未经集体决策、违规多次变相拆借资金、财务和合同管理不规范、部分工程建设和物资采购项目未按制度规定进行公开招标、未经审批对外捐赠、未报董事会决策批准与其他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虚构业务造成民营股东逃避承担巨额亏损、赊销风险把控不严面临巨额损失等普遍性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生,其实是和监督机制不完善有很大关系。当前监督执纪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软。主要业务部门监督职责的缺失造成的,一些业务部门仍然存有业务管理是门内事,而监督执纪是监督部门的事,导致认知偏差,日常监督不严格,另外,各业务部门监督职责交叉,造成相互推诿的情况较为突出。散。一般企业内部的党内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管都是各自为战,监督的形式、内容各不相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不一,缺乏相应的沟通协调,没有相互衔接,造成监督力量分散,监督作用发挥不畅。难。突出表现在监督职责的履行上,下级对同级或上级的监督,群众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存在薄弱环节,由于监督负责人员的职级、能力原因,往往很难监督到位。

  二、集团公司在构建大监督体系方面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1+N监督闭环体系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构建大监督体系进行了很好的探索和尝试。1+N闭环监督工作是指在集团公司党委领导下,负有监督职责的各部门在集团公司纪委统筹协调下,联合开展监督管理的工作模式。1是指集团公司纪委的统筹协调(纪检监察部负责日常工作并实际开展执纪监督);N是指战略发展部、安全与经营管理部、人力资源部、办公室(党委办公室、董事会办公室)、党群工作部、监事会工作部、法律合规部、审计部等部门,针对集团公司投资项目监督、经营管理监督、年度考核奖惩监督、行政监督、党员(职工)监督、监事会监督、法律监督、审计监督等履行职能监督。各监督部门通过纪委的组织协调有机结合,形成一个互动体系,统一行动,分工负责,涵盖监督事项的建立、执行、指导、整改各个过程。1+N闭环监督体系的基本思路是在现有的内部监督结构和体系下,立足上对下监督、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整合各项监督职能,建立多方会商的监督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创新方式,共享资源,减少重复检查,提高监督效能。并且,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督意见反馈整改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形成监督工作的闭环。1+N监督闭环体系的推行使集团公司投资项目监督、经营管理监督、年度考核奖惩监督、行政监督、党员(职工)监督、监事会监督、法律监督、审计监督等多个监督环节得到有效统一,实现了监督力量的有效整合和资源共享,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促进整改。

  三、完善大监督体系的几点思考

  集团党委试点开展的四位一体1+N闭环监督等大监督体系建设工作,促进整个集团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更上一层楼,重塑了纪检监督工作的评价方式,提高了监督效果,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工作,不断拓展监督领域,创新监督新思路、新方法,也给了我们探索大监督体系构建的参考。(一)监督责任要厘清。强化监督,必须有良好的制度作保障。国有企业监督制度建设不完善、系统化不足及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是影响其监督工作效果与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监督责任不清是导致监督无力、乏力的主要原因。要想确保监督工作有依据、有方法、程序清、责任明、考核严、效果好,就要及时梳理完善制度,建立监督责任清单,厘清监督主体间的监督责任边界和衔接,明确监督主体的责任范围、监督内容、方式方法,特别是监督发现问题的处置及移交问责程序、跟踪反馈机制等,避免谁都在负责、最终谁都不负责而导致监督责任虚化、落空的尴尬局面出现。(二)监督力量要整合。由于监督体系之间缺乏必要、有效的沟通,造成监督成果共享及运用的效果会很差,最终监督效果大打折扣,造成人、财、物等资源的浪费。因此,要避免纪检监察部门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监督体系,大力革除各部门各自为战、条块分割、运行不畅的监督机制弊端,充分将监事会、纪检监察、审计、法律、巡视巡察等监督力量优化整合,同时充分发挥纪检领导责任、合理运用联席会议方式,切实优化监督体系结构,整合监督职能和力量,减少重复监督,降低监督成本,提高监督效能。(三)监督环节要全覆盖。集团公司产业多元,管理链条长、管理环节多,涉及合同签订、安全、财务、采购、营销、税务、投资、三重一大、党风廉政等诸多管理内容及环节。在大监督体系当中,一方面,内部监督要跟上,覆盖到管理环节上的全方面,针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等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和重点管理环节及管理薄弱点、风险高发点等实施重点监督;另一方面,要实现监督维度上合纵连横和闭环,即有机结合横向监督和纵向监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方位监督体系。横向监督是对企业本级其它业务职能部门的平行监督,而纵向监督是对处于下位的下属单位和处于上位的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实行大监督体系,将会加强横向上的平行监督和纵向上的对上监督,达到横向监督与纵向监督的合纵连横,是健全完善企业内部监督体系、避免法之不行,自上乱之的关键。(四)监督成果要共享。企业监督体制的设计,也是具有制衡性的,要增强监督合力,内部监督中存在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体制机制弊端,必须加以革除。要建立各监督主体间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会商协商机制,加强业务沟通和协调,搭建监督成果共享机制、意见反馈机制的统一平台,实现信息、资源、成果共享,形成监督工作的整体协调和有机闭环,协同发力,增强监督效果。大监督体系是大势所趋,集团公司在大监督体系中的探索与创新,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程的一种有益尝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企业发展形势地不断变化,要求我们不断加强与深化构建大监督体系的探索和实践,不断健全与完善大监督体制机制,最终形成党政牵头抓总、部门各负其责、纪委执纪问责、群众支持参与的大监督格局,保证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进一步提升监督效率效能,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篇七:如何构建大监督体系

  

  国企党建经验交流:构建“大监督”体系

  促进合规管理

  企业党建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更好地推进企业党建工作,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构建“大监督”体系,以促进企业党建工作的合规管理。

  首先,要建立健全企业党建管理体系,建立企业党建组织架构,完善企业党建制度,明确企业党建工作职责,健全企业党建管理机制,确保企业党建工作有序进行。

  其次,要加强企业党建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化企业党建建设,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员素质,推动企业发展。

  再次,要加强企业党建监督,建立健全企业党建工作考核制度,强化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对企业党建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企业党建工作能够有效进行。

  最后,要加强企业党建指导,强化企业党建管理的政策指导,提供企业党建建设的技术指导,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和督导,确保企业党建工作能够按计划有序进行。

  总之,构建“大监督”体系,促进企业党建工作的合规管理,是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保障。

篇八:如何构建大监督体系

  

  基层国企如何有效构建“大监督”管理体系普 娜(中国石油天燃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州销售分公司,广西 柳州 545000)摘 要:本文从成品油销售企业基层单位合规管理监督检查面临的现状出发,通过案例分析,将廉洁风险、业务风险、安全风险、资金风险、法律风险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梳理,就如何形成有序有效的监督机制,真正将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串联,建立起闭环监督体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联合监督;合规;风险控制一、基层单位合规管理监督检查面临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力度不断加强。国有企业如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引向深入,引向基层,保障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也是值得探索的。作为国有企业经营销售第一线的基层单位,也是各条专业线工作的直接经营者和管理者,近年来多种新型业务的快速开发,给公司和员工带来红利的同时,也成为了“微腐败”行为的高发区。以信任代替监督,监督力量分散,监督行为本末倒置等问题逐一反映出来,导致监督作用发挥不显著,监督和经营存在两张皮。致一线员工风险意识淡薄。三、联合监督体系的初步探索与实践针对以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要从顶层设计、工作平台、工作机制、工作原则等方面统筹思考,深刻认识到完善监督体系的重要性,让监督既成为企业的基础工作又是企业的底线管理。(1)扩宽教育模式,做好事前监督提醒。一是将基层党支部纪委委员纳入到纪委集中学习中,并定期针对基层一线中出现的问题开展研讨,提出预防和整改方案,真正将基层的意见和建议纳入到监督中,充分利用基层党支部纪检委员形成监督网络。二是利用新媒体定期发布廉洁从业、合规管理、法律知识等一系列贴近基层的浅显易懂的知识点或者图片等,督促广大基层员工开展学习。三是制定并下发《典型案例汇编》手册,通过梳理近几年来真实发生的典型案例,列举出包含印章管理、安全数质量管理、队伍建设管理、财务管理、经营销售管理、基础管理、信息保密管理等多方面的违规违纪行为,还原事件经过,分析事件原因,并给予警示教育提醒,真正以身边人身边事发挥警示教育作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底线。(2)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监督管理的目的、责任和义务。明确监督检查的目的是全面推进合规管理,面对基层违纪违规行为,我们更多的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思路和方法,抓早抓小,更好的落实“三个责任”,即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及业务的监管责任,要突出主抓者,主责者、监督者的监督,强化“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在监督检查的结果运用中,要真正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保护好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真正打消后顾之忧,做好监督工作。(3)谋划顶层设计,建立完善“大监督”组织体制。强化全局意识,建立完善的“大监督”领导组织体制,发挥各监督主体的职能作用,实现监督主体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资源通用、各负其责和监督有效,使“大监督”工作更加整体化和规范化。组建监督委员会。成立由纪委书记为主任的“大监督”委员会,整合纪检监察、组织人事、企管法规及内控管理、安全管理、数质量管理、财务管理、规范管理等人员形成监督资源,组成监督委员会,充分调动各部门及岗位的专业技能,发挥专业监督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强化不同工作领域的监督工作,按照“管理的再管理、检查的再检查、监督的再监督”要求,检查和督促职能监督部门严格落实职能监督职责,统一行使监督职能,改变以往(下转第98页)

  二、合规管理监督检查面临的问题分析(1)职能发挥不充分。目前,很多基层单位纪委书记、纪委委员均为兼职,监督力量相对薄弱,业务能力及专业知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基层各党支部纪检委员均由支部委员兼职,在落实监督检查工作方面,未能发挥相关职能作用。(2)联合监督工作目标不明确。目前各专业线监督范围既有交叉重复,又存在监督盲区。独立、分散、各自为政的监督体系,容易出现监督边界责任划分不清,造成出现重复检查及监督空白的情况,监督效率低下,实效性不强,难以形成监督合力。(3)组织架构不合理。没有成立专门的“大监督”管理小组,实施监督的过程中横向沟通松散,纵向无人监管,监督体系缺乏有效的连接纽带,容易造成监督割裂。且没有系统的监督方案及监督结果运用,未能形成完善的系统,对于监督工作的开展、实施以及效果评估均带来一定的阻碍。(4)思想认识不到位。个别监督人员对监察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分管业务的合规管理监察工作指导、督促、协调不到位,对可能涉及到自己专业线利益的违规问题遮遮掩掩,不查实查深,甚至存在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等问题。(5)工作程序不规范,问题整改不彻底。监督系统未能建立,工作流程和程序没有固化,导致联合监督检查过后没有系统的问题整改清单,涉及到多个部门同步整改的问题协同不到位,整改措施和力度不够,责任追究不到位,问题未能举一反三,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6)事前监督未能渗透到底。纪委在事前监督方面虽然经常性开展廉洁从业、合规管理方面的学习教育,但是整体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学习层面涉及面由上至下没有渗透至基层一线,导作者简介:普娜(1986— ),女,回族,湖北襄阳人。主要研究方向:国有企业基层党风廉政建设。96(二)发挥工会组织作用,规范企业行为制度建设对于企业文化来说要想真正在企业中落实落地还需要将文化落实到具体的制度中去。做企业文化的工作者自身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使命与责任,因此工会工作需要结合自身的组织优势帮助企业建设完善的制度内容,同时企业工会还要协调和组织好企业不同部门的各项工作内容,为企业中的各项工作体系以及规章制度标准进行完善,确保在企业内部能够真正形成分工明确的良好协作机制。与此同时,企业还可以不定期的组织职工参与职工成长课堂培训以及相关的报告会等等,让职工在接受教育与示范的过程中丰富自身的知识技能规范自身的行为。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让员工有充足的发言机会,在各项活动与交流会议中让每一个职工都有机会发表建议,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帮助职工解决生活以及工作中的各项困难,使得企业中的职工能够各司其职,共同为企业的将来而不断奋斗。来。此外,企业文化也是解决问题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标准,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职工的态度以及是否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这些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来企业的社会形象。因此工会需要利用自身宣传阵地的优势来维护好企业社会形象,确保企业在社会发展中能够站稳脚跟。(四)加强职工的参与职能,有效传播企业核心价值企业文化本身能够从职工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工会通过积极的呼吁可以调动职工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为企业在建设发展过程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每个人的性格有所不同,就如同企业文化一样由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受到不同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文化所体现出来的特征也是不尽相同的。在此背景下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特征将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将其打造成为具有核心价值特点的优秀企业文化,这也可以被理解为是企业的核心价值,工会应当在企业价值观形成与巩固的过程中,发挥自身宣传造势的作用,在工作过程中互帮互助,让职工意识到企业文化在日常工作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价值。核心价值观是促进一个企业长期发展的动力,工会可以借助正面引导以及广泛宣传的形式来提升企业凝聚力,在企业中铸造出积极向上的富含底蕴的企业文化。(三)利用工会宣传阵地,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文化宣传教育作为引领职工思想的一种重要形式需要定期针对职工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积极的将企业的价值观以及使命传达给基层职工,同时借助各种宣传方式让职工将企业价值观念内化于心。同时工会还要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组织对员工有价值的培训活动,邀请专家讲座并且给予优秀职工代表机会让其发言,让基层职工有机会讲解工作中的感受,表达出大部分基层工作者的心声,这些活动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职工作为企业建设内部文化的主力军应当积极的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确保企业文化的建设能够企业与员工共同的发展需求,从而更好的发挥其作用。企业文化代表了一个企业的形象,而企业的形象则决定了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发展,因此企业需要借助自身的企业文化来树立自身的形象将自己的发展优势展现给大众,进而有机会将真正的实力发挥出信息不畅、重复检查等问题,增强监督的全面性、(上接第96页)系统性、有效性和权威性。(4)规范工作程序,统筹推进协作,搭建“大监督”工作平台。①实行联席会议制度,搭建协商决策平台。每年年初领导小组共同协商年度工作计划,各监督主体之间协同工作,整合检查项目,一次进点,避免重复检查,其他确需要的列为专项检查。定期召开监督小组联席会议,听取并审议各监督委员会成员的日常监督成果,及时共享问题、认领问题,做好问题责任部门及责任人的分配,讨论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并统一实施后续监督检查,确保监督成效。②健全畅通问题发现制度,搭建多渠道交流共享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谈心谈话、基层调研等渠道,广泛收集来自基层和群众等方方面面的监督信息。充分发挥出党支部纪检委员的作用,加强日常监督,提高对小问题的敏感度,防止小问题日积月累变成大问题。实行问题专报制度,一事一报,及时报送,防微杜渐。对监督中发现的各类问题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提炼,汇总整合,做好认领。③分清监督管理职责范围,搭建监督主体合作平台。结合内控手册及廉洁风险防控数据库制定联合监督检查运行大表,分清各监督小组成员关键环节的风险和98四、结语企业文化在企业创立阶段就已经逐渐开始形成,作为企业的灵魂内容,其能够将员工的心凝聚在一起朝着一个方向发展,目前大部分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了文化建设的意义让,因此企业需要借助工会的优势与作用,鼓励职工参与其中,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开一个崭新的局面。参考文献:[1]王海燕.工会工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探讨[J].经贸实践,2019,(22):203+205.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管理范围,必要时可以进行交叉管理检查。④建立问题清单,落实问题闭环管理。一是建立监督检查资料库。现场检查及上级公司检查发现的问题,要第一时间向监督小组报备,由监督小组指定人员建立问题清单资料库,各监督小组成员认领,实行销项管理并给被检查单位下发整改意见书。二是要健全综合灵敏的问题预防制度。对于共性问题要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展开宣贯,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分析原因,促进全面彻底整改,杜绝再犯。(5)完善体系制度建设,建立监督成果运用机制。一是要将监督成果用于风险提示和制度建设。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对普遍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向业务部门发出风险提示,并提出健全制度、完善管理的意见建议,推动源头整改。二是将监督成果用于干部管理。对于执法监察、履职审计和离任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分别在纪委和人事部门备案,为全面、客观的评价管理人员提供依据。参考文献:[1]林天宇.关于在基层国有企业构建立体化"大监督"体系的思考[J].现代国企研究,2017(24):229-230.

篇九:如何构建大监督体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国有企业如何建立大监督体系

  作者:李文彦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2019年第36期

  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674-1145(2019)12-160-02摘

  要

  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需构建大监督体系,加强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对此,本文首先对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的构成进行介绍,然后对国有企业建立大监督体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对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的构建要点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大监督体系

  构成

  重要性

  在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中,监督管理至关重要。在国有企业发展中,国家相关监督机构需对其实施外部监督,同时国有企业内部也应加强监督管理,提升企业监督力量,避免企业经济损失。对此,可构建大监督体系,使得企业监督部门能够全面实行监督职权,完善企业监督机制。因此,对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的构建方式进行深入研究意义重大。

  一、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的构成

  大监督体系涉及多个部门,包括纪检监察部、监事会、法律事务部、建内控审计部以及工会。各个部门的工作目标是保证国有企业经济安全,而各个部门的职责、监督内容等有一定的区别,具体描述如下:

  (1)纪檢监察部:在纪检监察部的日常工作中,需根据党章党纪对党员干部加强监督管理。

  (2)监事会:监事会需根据《公司法》、《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对企业负责人的经营管理行为以及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保证国有企业资产或者权益受到侵犯。

  (3)法律:根据经济类法律规范的要求,对国有企业加强法律业务专业性指导和监督管理,对企业日常运营中的法律风险因素进行监督和管控。

  (4)审计:在审计部门的日常工作中,需根据国有企业内控准则以及内审准则,对国有企业经济活动加强内部控制和审查。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特征,在监督地位以及法律方面都有一定的限制,一般不能直接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中,可能会对审计监督效果造成不良影响。

  (5)工会:工会需严格依据《工会法》以及《劳动法》实施民主监督管理。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二、国有企业建立大监督体系的重要性

  现如今,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同时企业的发展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业务类型多样,要求积极开发新业务以及项目类型,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但是,在此过程中也会产生各类经营风险因素。对此,为了促进国有企业的稳定运行,要求整合各个部门的资源,对国有企业加强监督管理,进而获得更高经济收益。国有企业构建大监督体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妥善协调国有企业各类监督力量

  在国有企业监督过程中,监督对象、监督内容以及监督方式有一定的区别,同时监督标准也有所不同,监督工作方式和程序差异性较大,因此监督效果不同。对此,应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大监督体系,将各个监督部门的资源进行有效结合,进而形成完善的监督整体,提升整体监督效果。

  (二)保证监督工作的有效性

  在国有企业监督过程中,各个监督部门独立工作、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常见,缺乏沟通交流。对此,通过构建大监督体系能够打破各个监督部门之间的界限,将各个部门内部的优质资源进行整合,实现监督资源共享。

  (三)强化监督效果

  新时期,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多样化特征,资金使用效率不断提升,如果监督工作水平较差,则会出现腐败行为,导致国有企业经营风险增加。但是,在具体的监督过程中,各个部门的监督方式不同,很难实现监督信息共享。对此,通过应用大监督体系,能够及时发现各部门监督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提升实际监督效果。

  三、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构建要点

  (一)重塑大监督架构设计,凝聚监督合力

  大监督体系并不是在现有监督体系之外再设监督机构,而是在党组(党委)统一领导、纪检组(纪委)组织协调下成立大监督工作委员会,整合现有的党群、纪检、审计、监事会、工会职代会及相关职能管理和业务管理等监督资源,打造监督工作的领导决策、监督报告、协调处置平台,拓展现有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对象范围,覆盖从公司高层领导、各级党员干部到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推动党内监督与职能监督、专职监督、管理监督深度融合,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死角的监督体系,通过信息共享、群策群力、系统联动而减少工作交叉和重合,提高监督效率和效果。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二)建立统一的监督制度体系

  在大监督体系的实际运行中,需将配套的制度体系作为基础条件,对此,需明确国有企业各个监督部门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等进行分析,然后建立监督工作的制度以及办法,包括工作领导、日常运行、监督考核等等。另外,还需构建监督资源共享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监督文件传递制度、监督人员调配制度等等,以此形成相互促进和共享的监督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大监督体系的应用优势。

  (三)优化监督方式方法,提升监督实效

  以提升监督效率为目标,以是否有利于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盈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作为标准,建立完善纵向监督制约机制、横向监督协调机制、问题整改常态机制,坚持以日常监督为主要形式、以项目监督为重点抓手、以巡视巡察为工作利剑,综合运用听取汇报、调查问卷、民主测评、人员访谈、查阅文件、走访调研等手段,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部门和岗位的监督,将监督工作规范成为经营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将规范权力运行和廉洁风险防控举措固化于制度流程建设,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由外在压力转变为内在动力的有效抓手,把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纪要追究”监督意识由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的文化基因,最终以生产经营管理成果来体现和检验监督工作成效。

  (四)充分利用各类外部监督资源

  国有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具有特殊性,需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对此,在企业日常运行和发展中,需接受来自于企业外部的监督力量。在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中所涉及到的各个监督管理部门应与外部监督机构进行协调配合,充分利用外部监督力量和外部监督所得成果,进而形成内外相结合的监督力量,保证企业所有经营行为均处于监督管控中。另外,国有企业还可聘请会计事务所等专业的中介机构,对国有企业加强审计、检查等,强化企业内部监督业务水平,保证监督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优化监督方式方法

  在国有企业监督过程中,日常监督为主要的监督形式,对于重点项目,应加强专项监督管理,对于专项监督工作进行有效整合,同时联合实地督查,综合运用日常巡查监督、专项审计、专项检查等监督管理方式,将各个监督部门的监督责任、监督方式等融入核心业务的执行过程中,及时找出问题,并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积极改进,保证企业经营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四、结语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的构建要点进行了详细探究。现如今,市场经济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对于国有企业,应将内外部监督进行有效结合,整合国有企业各个监督部门的监督力量,构建大监督体系,完善监督流程,提升日常监督效果,进而促进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启平.建大监督体系推进国企党风廉政建设的探索[J].山西青年,2017,4(3):45-47.[2]陈晖.构建大监督格局是解决国企内部监督乏力的有效途径[J].商情,2017,3(28):137.[3]周小精.构建国有企业监督检查长效机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1):133-134.

相关热词搜索: 如何构建大监督体系 构建 体系 监督

版权所有:学富范文网 2021-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学富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学富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1006243号-1